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68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案讨论] 18.胃肠神经症致慢性腹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1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8.胃肠神经症致慢性腹泻
1.病例资料
患者陈××,男,48岁,住院号206853,因反复腹泻11年余于2008年4月3日入院。患者自诉于1997年在外地打工后出现不明原因的排便次数增多,每日约6-12次不等,大多在进食后半小时出现,尤以晚餐后严重,大便质地稀薄如水样,不含黏液。粪质中可见当日未消化的食物,常伴有大便不尽感,无腹痛,禁食后腹泻可明显减轻,近年来觉口干欲饮,疲倦乏力,怕冷。患者曾到多家医院诊治,予抗感染,减少胃肠道蠕动,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均无明显好转。入院后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20/85mmHg。腹部稍下陷,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麦氏征(-),墨菲征(-),肠鸣音活跃,但音调不高,余可。舌红中萎苔白,脉沉略弦。询问婚肓史:患者女儿6岁时因先天性心脏病夭折,妻子后因宫外孕破裂大出血而死亡。入院后行相关检查:血常规WBC7.5×10E9/L,RBC3.87×10E12/L,HB108g/L,PLT225×10E9/L,N55.6%。小便常规(-),大便常规WBC0-3/HP,脂肪球++/P,隐血(-),肝肾功能:ALB33.8g/L,余(-),电解质K3.24mmol/L,CL111.5mmol/L,血糖、血脂、血淀粉酶(-),体液免疫示IgM345mg/dl,IgG2140mg/dl,C438.6mg/d。乙肝二对半检查为小三阳。甲状腺全套(-)。B超示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电子胃镜示:1.慢性浅表性全胃炎;2.胃内食物潴留。结肠镜示结肠、直肠炎,活检示直肠黏膜慢性炎症。全消化道钡餐镜示:1.十二指肠扩张,蠕动缓慢,2.小肠内造影剂呈雪花状,提示小肠吸收功能不良。入院后拟诊为胃肠神经症,西药予盐酸氟西汀20mgTid抗抑郁,洛哌丁胺片2mgTid减少胃肠蠕动,氯化钾缓释片补钾,维生素B6营养神经,三磷酸腺苷、肌苷营养支持。中医辨证为:脾肝肾虚,肝脾不和,肾虚不固型,予参附汤合乌梅丸及痛泻要方化载:代赭石15g,车前子(包)15g,湘曲(包)30g,麦芽15g,炒五味子3g,炒乌梅10g,鹿角霜15g,熟附片6g,淮山15g,柴胡6g,枳壳6g,防风6g,黄芪15g,白参10g,7剂,每日一剂,煎水代茶饮,次日患者大便次数为2次,粪质软,略成形,第三日患者大便1次,粪质已成形,进食后无便意,后观察3日,患者痊愈出院。出院后中药汤剂以上方加减,盐酸氟西汀20mgTid,随访2月未复发。
2.讨论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如腹泻病程超过4周或反复发作者称为慢性腹泻。治疗过程中遵循祛除病因、预防纠正脱水、对症治疗、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的原则,将病因治疗和补液、营养、微生态疗法及抗腹泻剂(如抗动力药、抗分泌药)联合应用。近年又出现了免疫调节剂、细胞因子抑制等药物,但因其毒副作用大、疗效单一、复发率高而难以被广大患者接受。在临床中,因胃肠神经症所致的慢性腹泻易被人们所忽视,任朝辉等人[1]对126例胃肠神经症患者分析表明:约有90.5%的患者首诊于非精神科医疗机构,其中误诊及未明确诊断的占89.7%。目前,对于胃肠神经症导致慢性腹泻的机理尚无统一认识,部分学者认为:精神因素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精神因素的影响下,肠道的渗透压,消化器官的分泌功能及吸收功能可出现异常,从而导致粪便量或其液体性增大,从而导致排便次数增加。因此对于因神经官能症所致的慢性腹泻,选择抗抑郁药物是很必要的。盐酸氟西汀又称百优解,是一种选择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神经元从突触间隙中摄取5-羟色胺,增加间隙中可供实际利用的5-羟色胺,从而改善情感状态,治疗抑郁性精神障碍。同时如能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予以中药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胃肠神经症属于中医“泄泻”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最密切,临床辨证时不能局限于单一脏腑经络,亦不能局限于阳气亏虚或**亏虚某一方面,应从整体考虑。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指出:“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器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情志失调是泄泻发生的关键,正如《景岳全书·泄泻》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脾病不能运,水谷不化,清气下陷,水谷糟粕混夹而下,因此,脾病是泄泻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肾也与泄泻密切相关,《景岳全书·泄泻》指出:“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泄泻日久,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治疗中宜标本兼治。方中黄芪、白参、淮山、鹿角霜、熟附片益气健脾,温补肾阳以治其本;柴胡、枳壳、麦芽疏肝行气;车前子“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炒五味子、炒乌梅涩肠止泻,防风升清止泻以治其标。该方以肝、脾、肾入手,整体用药,故疗效明显。
参考文献
[1]任朝晖,郭梅芳,胡军.126例胃肠神经症临床分析.社区医学杂志,2005,3(7):12-13.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锦纹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9-8-2 16:49 | 只看该作者
不知代赭石在此作用?指教。
3# 板凳
发表于 2009-8-2 17:01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个病历提点不成熟的看法:1:病历书写不标准,2:西医诊断有误,中医诊断缺失。
4
发表于 2009-8-2 18:31 | 只看该作者
代赭石质重,其性下行,《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他是健胃妙品。案中作用为促进胃排空。
    不知分析对否??
    此例个人以为肠道有积寒所致。方中鹿角霜、熟附片作用不可小看。
5
发表于 2009-8-2 19:22 | 只看该作者
此分析似有不妥。  张公认识代赭石1质重下行,2色赤含氧善补血。
在此使用仍不解。盼指教。
6
发表于 2009-8-3 16:46 | 只看该作者
予读喻嘉言书有此妙论:
《医学从众录》
中风续论
古人定病之名,必指其实。后人既曰中风,如何舍风而别治,观仲师侯氏黑散、风引汤数方自见。余此书原为中人以下立法,只取唐人续命汤一方为主,盖以各家所列风症,头绪纷繁,议论愈深则愈晦,方法愈多则愈乱,不如只取一方,以驱邪为本,庶法一心纯,不至多歧反惑。要知此汤长于治外,非风则不可用,是风则无不可用也。至云风为虚邪,治风必先实窍,此旨甚微,能于侯氏黑散、风引汤二方研究十年,而知其妙处,则可与共学适道矣。

侯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内经》云∶邪害空窍,此则驱风之中,兼填空窍。空窍满,则内而旧邪不能容,外而新风不复入。

风引汤(俱见《金匮》)除热癫痫(巢氏治香港脚)

大人中风牵引,小儿惊痫螈 ,皆火热生风,五脏亢甚,归迸入心之候,夫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居,火发必风生,风生必挟木势而害土,土病则聚液成痰,流注四肢而瘫痪。

此方用大黄为君,以荡涤风火热湿之邪,随用干姜之止而不行者以补之,用桂枝、甘草以缓其势,又取石药之涩以堵其路,而石药之中,又取滑石、石膏清金以伐其木,赤白石脂浓土以除其湿,龙骨、牡蛎以敛其精神魂魄之纷驰,用寒水石以助肾之真阴,不为阳光所劫。更用紫石英以补心神之虚,恐心不明而十二官危也。明此以治入脏之风,游刃有余矣。喻嘉言此解最妙。
                  取石药之涩以堵其路
                 至云风为虚邪,治风必先实窍,此旨甚微
                   可解释否?

[ 本帖最后由 德先生 于 2009-8-3 16:49 编辑 ]
7
发表于 2009-8-3 20:02 | 只看该作者
在下愚钝未明白。:L 还是说下先生的白话见解吧。
不知道4楼可明白?
8
发表于 2009-8-3 20:44 | 只看该作者
这里取代赭石重镇安神,收敛肝气。与百忧解作用相似。

本例单用乌梅丸也行吧?
9
发表于 2009-8-3 21:22 | 只看该作者
                  取石药之涩以堵其路
                 至云风为虚邪,治风必先实窍,此旨甚微
                   可解释否?

河边随便捡一块石头,行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4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