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109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都是些比较难搞到的东西,文件内还有图!
注:前疼痛体流线,后治疗体流线
        前连结按点C(持续按压不离开):后功能按点F(按压后上下移动)
        加( )为补法,无( )为泻法
        A脚,T手
         r右,l左  
        x三阴经,y三阳经
        abc腕踝下延,123456腕踝上延
             一天1~2次就好,一次2分钟左右就够

没有消除不了的疼痛--远络疗法
  
B  (过敏性)鼻炎,花粉症Ay3,Tx1/1:c+a
      背部僵硬rAy3,lTx1/1:6  
D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rAx3,rTy2/2:5
骶骨关节痛rAy3,lTx1/1:b
(右)大腿前侧疼痛rAy1,lAx2/2:(6)
E  鄂关节症lTy3,rAx1/b:c
F  (手术后)腹痛,消化不良,遍秘,胃癌痛rAyI,lTx2/2:5
G  股关节痛rAx2,lTx1/0:a
    (右)股关节痛rTx1/0:a
H  (畏)寒症Ay2,Ax2/2:6
J  (左)脚发麻lAy2,rAx2/2:3
     脚踝疼痛lAx3,rTx2/0:b
     脚跟痛rAx3,lTx2/0:b
    (右)颈肩痛lAx3/a:a
     肩胛骨周围炎疼痛rTy3,rTx3/1:b
     (左)肩关节痛lTx1,rAx2/0:a
     (左)肩前侧酸痛紧lTx1,lAy3/3:a或lTx3/1:(a)
       肩膀酸痛lAy2,lTx3/1:a
     (左)肩不能高举lTy2,rAx3/a:a
     (右)肩疼痛(投手肩)rTy2,lAx3/a:a
     (右)棒球肩rAy2/0:a
     (右)五十肩lAx2/0:a或lAx2/2:a
     (右)肩拉伤,口水流不止rAy3,lTx1/1:c
     (右)颈部疼痛rAy3,lTx1/1:c
K  (右)足髋关节红肿热痛rAy3,lTx1/1:b+6或rTx3/1:b+6  
N  尿频Ax3,Ty2/2:c或Ax1/b:(c)
P  (先天过敏性)皮肤炎Ay3,Tx1/1:a+c+4
      皮肤干裂,脸部美容Ay2,Ay2/0:6或Ay1/0:6
Q  气喘Ay1,Ax2/2:(b)
S  (左)手发麻,握力低下lAy3,rTx1/1:a
     手腕疼痛lTx1,rAx2/0:a
     (自律)神经失调症Ay3,Tx1/1:c+a
     失眠症Ax3,Ax1/b:(c+a)
生理痛lAx3,lTy2/2:b
  
T  头痛rAy2,rTx3/1:c
阵发性头痛lAy2,lTx3/1:c
紧张性头痛lAy3,rTx1/1:c
W  尾椎骨痛rAy3,lTx1/1:c
     (右)腕管综合症lAx3/0:a
X   膝关节痛lAx1,lTy3/3:3
(右)膝关节痛lTx2/2:3或lTy1/3:3或lTx3/0:3
     (右)膝内侧疼痛rAx2,lTx1/0:3
     (左)膝内侧疼痛lAx2,rTx1/0:3
     (右)胸椎第9,10关节疼痛rAy3,lTx1/1:6
     (右侧)胸疼痛rAy2,rAy2/0:3
Y  右三叉神经痛rAy2,rTx3/1:c
     (右)腰痛rTx3/1:4或lTx1/1:4
     (急性)腰痛症rAy3,lTx1/1:4
    (左)腰椎第4,5节疼痛lAy3,rTx1/1:4
     眼部疼痛rAy3,rAy3/0:c
Z  坐骨神经痛lAy2,lTx3/1:b
(右)坐骨部痛rAy1/0:6或lTx1/1:b
肘关节痛lTy1,rAx2/2:3
(右)网球肘lAx1/b:3或lTx1/1:3
(右)高尔夫球肘rAy2/2:3
(右)肘桡骨侧酸痛rTy1,lAx2/2:3或rTx3/1:3
   (左)肘内侧疼痛lTx3,lAy2/2:3  或rAx1/0:3
网球肘rTy3,lAx1/b:3
(右)足踝痛rTx3/1:a或lTy1/0:a
视频连接:http://www.iiyi.com/bbs/viewthre ... &extra=page%3D1
远络疗法络穴和传统中医络穴应用的差别
板桥˙同仁堂中医诊所02-29589000
    周献刚医师
摘要:络穴是阴阳经络和脏腑间气血连络的通道,是维持阴阳平衡的重要交通枢纽,但是在临床应用上鲜少有人重视,在远络疗法中,络穴几乎是所有治疗不可缺少的重心,远络疗法的络穴到底和传统中医的络穴有何不同呢?我们就来做个简单的探讨和比较。
关键词:络穴、主客原络、脏腑通治、表里关系
本文:
    灵枢本藏篇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难经二十三难曰:「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而营于身者也。」
    简单来说,经络为人身气血运行所经过的通路,十二经脉各与脏腑直接连属,而且阴经和阳经之间互相表里配合,为气血运行之主要通路,故又称十二正经。人身五脏六腑,脏为阴,腑为阳,脏气行于内为里,腑气达于皮为表,因生理需要必有一阴经与阳经相互配合,产生一种阴阳平衡的协调作用,即阴阳经需有横向的联系以维持其平衡。
    「络」有联络之意,络穴与络脉有密切关系,络穴大都位于表里经联络之处,因此络穴对阴阳表里经的平衡维持有相当重要的关系,所以络穴的主治特点在于治疗阴阳表里两经的有关病症,有所谓「刺一络,治两经病」的说法,如脾经络穴公孙,可治脾病也可治胃病。
    传统中医的络穴除了在十二经各有一个外还有任、督及脾之大络合计十五络穴,其位置简列于下:
肺经        心经        心包经        小肠经        大肠经        三焦经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督脉        任脉        脾之大络
列缺        通里        内关        支正        偏历        外关        飞扬        丰隆        光明        公孙        大钟        蠡沟        长强        鸠尾        大包
络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可分为下列几种:
1.          主客原络的表里配穴,通常的用法是将络穴与十二原穴互相配合应用,即以发病本经之原穴为主,以表里经之络穴为客,如喘咳为肺经病症,先取本经之原穴太渊为主,再取其表经大肠经之络穴偏历为客,其它病症以此类推。
2.          络穴单独应用来治表里经病,如胃经与脾经皆病,刺络穴公孙或丰隆便可生效。
3.          脏腑通治之应用,因心与胆通,肝与大肠通,脾与小肠通,肺与膀胱通,肾与三焦通,心包与胃通,治疗时便可使用相通经络之络穴来应用,例如心经病可用胆经络穴光明,大肠经病可取肝经络穴蠡沟,根据杨维杰所著之针灸经纬描述,这种治法采用巨刺法,即左病右刺,右病左刺,效果更是显著。
4.          应用于刺络针法,这是络穴的一种特殊应用,例如胸部撞伤瘀血,在肺经络穴列缺放血,治疗效果很好。
以上是传统中医在络穴上的应用,但在临床上似乎很少有医师在意络穴的重要性,所以在针灸学上也未被大力推广,疗效有待肯定。
    「远络疗法」在络穴上的应用原理其实是一致的,络穴同样是做为阴阳表里经间的连络通道,但是络穴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却有些差异,远络疗法的应用只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少了脾之大络,所以络穴只有十四个,这十四个络穴的位置只有心包经的内关,三焦经的外关,还有任脉的鸠尾,督脉的长强,和传统中医是相同的外,其余均和传统中医有些距离上的不同,兹将远络疗法的络穴位置表列于下:

肺经        在远程桡骨尺侧骨彀骨干交接处
心包经        内关
心经        在远程尺骨桡侧骨彀骨干交接处,尺侧屈腕肌的桡侧
大肠经        在约手的下臂中点,桡骨尺侧的切线上
三焦经        外关
小肠经        在约手的下臂中点,尺骨桡侧的切线上
脾经        在第一跖骨内侧近端骨彀骨干交接处
肝经        约三阴交上一吋
肾经        足踝骨正后方骨缘切线上
胃经        胫骨前突外侧一指幅,和膀胱经络穴等高之位置
胆经        顺着腓长肌弧度延伸下来,在腓骨前缘凹陷处
膀胱经        在小腿后侧,承山穴往外下侧滑动到腓骨后缘切线处
任脉        鸠尾
都脉        长强
远络疗法络穴的取穴原则是穴位都在骨头边缘,肌肉与肌肉交界的凹陷中,或肌肉变肌腱的凹陷处,故和传统的络穴有很大的差异。
    远络疗法在络穴上的应用也是利用阴阳平衡的原理,但在用法上却和传统中医差别很大,举例来说:如果手腕肺经太渊穴部位疼痛,以主客原络法取穴则是针太渊和偏历二穴,若单独应用的话则针偏历或列缺均可,而用脏腑通治的话则是针飞扬穴。而远络疗法在病症轻微时可单独使用络穴即可达到疗效,此时用的是表里关系的大肠经络穴,或脏腑通治关系的膀胱经络穴,假设病症较重,通常单独使用络穴效果并不佳,此时除针络穴外则须再加上一对应穴来做治疗,大肠经加针阳蹊,膀胱经加针昆仑,均采用泄法,通常只须行针约十秒钟即可出针,疗效几可达70%以上,比传统络穴的疗效似乎好上许多。
    另外远络疗法的络穴还应用在补相克的理论上,这在传统中医理论上似乎无人应用,但在远络疗法上补相克是增强疗效的重要步骤,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在处理完后若再针心经络穴,加上用补法灸神门穴,则疗效立可提升至90%以上,心经络穴的应用是远络疗法和传统中医最大的不同之处,络穴应用在相克的经络上是远络疗法的一大特色。
    络穴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在传统中医的书籍中并无详细的记载说明,均只强调络穴是阴阳经络联系的通道,而缺少临床实际使用的案例,但实际上络穴有连络阴阳表里经的描述即以道出络穴的重要性,远络疗法在络穴的定位上稍作修正,其位置均在传统络穴附近,在使用上则是络穴配合一个对应穴来做治疗,也提出了一定的使用规则,阴经有病用阳经络穴加对应穴治疗,阳经有病用阴经络穴加对应穴治疗,也就是利用阴阳平衡的原理,而在补相克经络的应用上则是除了有阴阳平衡的效果外,更有阴阳双向加强的功能,所以能大大的提高疗效,在络穴的应用上是一大突破。
结论:
    十二经络的阴阳能互相平衡,人身的气血运行就能通畅无阻,身体也就不会有疾病发生,络穴是阴阳经络联系的通道,当一方发生问题时,可经由络穴的连接,藉由正常的一方来调整发生问题的经络,利用补不足或泄有余的方法来使阴阳两经重新达到平衡,疾病也就自然痊愈。
2# 沙发
发表于 2009-2-4 11:07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原帖由 sunyafeng66688 于 2009-2-4 09:57 发表
都是些比较难搞到的东西,文件内还有图!
注:前疼痛体流线,后治疗体流线
        前连结按点C(持续按压不离开):后功能按点F(按压后上下移动)
        加( )为补法,无( )为泻法
        A脚,T手  ...

请问楼主,你提供视频连接打不开,图在那里??????:( :(
3# 板凳
发表于 2009-2-4 11:16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是呀。怎么连不上??
4
发表于 2009-2-4 11:45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是呀,连不上?
5
发表于 2009-2-4 12:27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是啊,连接不上啊
6
发表于 2009-2-4 21:51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期待
7
发表于 2009-2-6 00:43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怎么连不上??:'(
8
发表于 2009-3-13 12:22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还是要谢谢呀
9
发表于 2009-3-13 16:53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谢谢:victory: :victory:
10
发表于 2009-3-13 18:27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学习了
11
发表于 2009-6-18 00:09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顶,谢谢分享
12
发表于 2009-6-23 07:12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顶!谢谢
13
发表于 2009-7-15 13:21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没有图 谢谢你
14
发表于 2009-7-15 13:25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是地址有问题?还是。。。。。。。,反正没看到!
15
发表于 2009-9-11 00:33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还有一个问题,上面写的abc123456等线,有定位方法吗、。书 我是看得满头雾水呀。不知楼主能否赐教。
16
发表于 2009-9-11 07:45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值得看看
17
发表于 2009-9-11 08:04 | 只看该作者

遠絡醫學doc(附带图和按点搭配)取消权限!

收下学习。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4 13:1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