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932|回复: 12

[针灸] 秋灸关元 春灸气海--养生灸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6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秋灸关元 春灸气海--养生灸法


升阳养生灸
   今年8月8日立秋,介绍一种道门灸法。
   这叫做升阳养生灸,一年只灸这两次,但是每次壮数要灸够,效果非凡。原本是道门秘传,近些年才公开的。

   灸法:
  立秋,隔一分厚的姜片,一般女14岁-28岁之间,男16-32岁之间,灸关元一百二十六壮,如女28岁 、男32岁以上,则每七岁加三十六壮;如果女14岁、男16岁以下,则每七岁减24壮。无论男女,3岁以下,禁用此灸法。
  立春,隔一分厚的姜片,一般女14岁-28岁之间,男16-32岁之间,灸气海一百二十六壮,如女28岁 、男32岁以上,则每七岁加三十六壮;如果女14岁、男16岁以下,则每七岁减24壮。无论男女,3岁以下,禁用此灸法。


关元的取穴方法:
   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气海的取穴方法:
    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2007-05-07 18:06
二千多年来,传统医学之理论和临床实践,始终贯彻着强身防病,“治未病”的养生思想。早在《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又“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淮南子“良医者,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后世医籍,也常能看到防重于治之记载。
  灸法养生,不但简便易行,为人们所喜爱,更主要的是效果卓著。《内经》“灸则强食生肉”;“阴阳皆虚,火自当之”.“陷下则灸之”。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瘥,瘴疠温疟毒不能着”。宋窦材《扁鹊心书》“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医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养生灸,不仅可用于防患于未然,治未病,治未乱,抗早衰,而且亦用于治已病,治已乱。
  【效能】 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疾。
  【原理】 阳气为人身之根本,阳气旺,犹若丽照当空,万物有生发之机。倘若阳气衰败,犹若阴霾满布,万物枯亡。《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阳气固密,营卫调和,而可防御外邪之侵袭;脾阳健壮,就可运化精微,营养全身;肾阳充足,能推动整个机体,气血的循环运行,是生命之本,五脏阳气之根,即“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阳气与人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阳精若壮千年寿”,“阳精若在必能生”此之谓也。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疾病、衰老,其主要原因就是阳气虚衰,而养生灸的主要作用,就是培补阳气,益其真阴。所以,能够起到防病治病,抗衰老作用,使人之寿命延长。
  为什么艾灸法,能壮阳气呢?艾炷之连续燃烧,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之关系,致使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此灸法又多以气海、关元为灸之主穴。此二穴,又皆为任脉之俞穴,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是周身阳气之源,源足乃支流长也。《针灸大成》说:“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犹子午也……分之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也。”任统于前,主一身之阴;督率于后,主一身之阳。任督相通,乃温热之气循经温腹暖背,通达周身,循环不息。再艾炷又加杂药而成,其药又多为温热芳香之辈,药有五味五气,内合五脏,气味择经而行,各归其所,其补阳之力更著。因此;灸关元、气海,以回元阳,救绝续命。道家倡之意守丹田,亦即元气归根之意。
  【灸穴】
  主穴:气海、关元穴。
  附加穴:脾胃素弱者,灸中脘穴。身体虚弱者,灸足三里或三阴交穴。
  【穴释】
  气海:生气之海,气血之会,呼吸之根,藏精之府。灸之能益脏真,回生气,固元阳,故能加强膀胱之气化,使膀胱之水化气上升布达周身,洒陈五脏六腑,为下焦之要穴。
  关元:是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穴,又为三焦之气所生之处,藏精之所,为培元固本,补气益 精,回阳固脱之要穴。
  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土中之土。胃为仓 廪之官,水谷之海,主纳谷,故灸足三里能升阳益胃,强壮脾肾,调和气血,益先后天之气。
  中脘:胃之募穴,腑会于此。李东垣说:“胃虚而 致太阴无所禀者,于足阳明募穴中引导之。”故凡纳呆 食少,食谷不香,饮食不化,面色痿黄,形体消瘦等脾 胃虚亏之证,均可灸之。
  三阴交:足三阴之会穴。《针灸大成》说:“主治 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四肢不举……”故一 切脾肾及下焦之疾患,皆可酌灸之。
  【壮数和年龄】 《内经》说:“人年四十阳气衰,五 一十而体重,耳目不聪,六十阳气大衰,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泣涕皆出矣。”因此,此灸**是壮阳、助阳、使阳气壮旺,以抗衰老。人身有十二经,十五络,三百六十穴,灸三百六十壮,以应一岁之三百六十日。一般每次灸三百六十壮,但也要看身体健康情况和年龄大小 而定。一般在四十岁以下,可灸一百八十壮,最多二百 七十壮;四十岁以上,可灸三百六十壮。三十至四十岁,可二至三年灸一次;四十至五十岁,可每二年灸一 次;五十至六十岁,可一年灸一次;六十岁以上,可半年灸一次。
  【灸之时间】 气海,在立春前后五天;关元,在立秋前后五天,施灸。
  立春是冬、春交替之时,冬去春来,天地间之生气萌动,万物复荣,蒸蒸于上之始,故《内经》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气海为生气之海,此时灸之,应其春生之时序,以助升发之气,逐陈阴,奠下元之基,以适夏令之长也。立秋是夏秋更替之时,热去凉来,天地之气清肃,万物色凋,万粒将以归仓之时,正如《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使志安宁……”收欲神气。”关元者,关其元精之门,闭而储藏之谓也。此际灸之,以顺收藏之时序,收元阳内固,金水相生,益真火,养.肾气,以备冬藏也。犹如安炉立鼎,元阳旺盛,内养脏腑,外御风寒。因之,秋灸关元,春灸气海,以顺应时令之变,以合脏气生藏之机。
  【灸前准备】
  (一)艾绒之选择:最好选用多年之陈艾(蕲州产者为佳),或市售药制艾条,剥去纸外壳,将其揉搓成细绒,色白如棉絮状,除去杂质,制艾柱如枣核大,炷体坚紧,上尖下圆如锥体。
  (二)生姜之选择:选用上品老姜,切片约一分厚,需三十片左右,并在姜片上,针数孔备用。
  (三)备料:生姜,艾绒,线香十支,火柴一盒,线绳一条,纱布两块(中心涂油脂),胶布两条,方盘一个,镊子一把,灰盒一个。
  【施灸方法】(隔姜灸也可用艾条温和灸代替)
  (一)保持室内温度,环境要安静。
  (二)被灸者,平卧床上,盖好衣被,暴露应灸部位。
  (三)先用线绳,从脐下至耻骨上测其总长。然后,折为五折(即五寸),取其所需尺寸(气海脐下一寸五分,关元脐下三寸)。定位后,作出标记。
  (四)穴位常规消毒后,生姜片置于被灸穴位上,艾炷放于姜片上。
  (五)用线香点燃艾炷之尖端,待其燃尽时,将艾灰取掉,另换一炷。如此接替点燃,直到应灸艾炷燃完为止。
  (六)按规定壮数灸完后,除去姜片,穴位用酒精棉球擦去灰屑。如有灸伤,涂以凡士林或油膏,以保护润泽灸伤之外皮,再用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一)室内温度要适中,以防感冒。
  (二)施灸前,详细询问病情,是否有禁忌。
  (三)按体质强弱,预制艾炷之大小,勿使太过或不及。
  (四)施灸前,必须消毒,防止灸伤感染。
  (五)初灸时,艾炷燃烧的不可太尽,被灸者以热为度,即可去掉,慢慢增加艾炷燃烧之程度,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好。
  (六)灸后,查其皮肤起泡否。如有泡明显者,用消毒针抽出液体,无菌包扎,过数日再换敷料,以防感染。
  【适应证】凡身体衰弱,阴阳两虚,营卫不调,下元虚惫,陈寒痼冷,体弱赢瘐,四肢逆冷,脾胃虚弱,精血亏损,五劳七伤,诸般虚损等,一切虚弱衰迟病症。
  【禁忌】
  (一)法定传染病,不灸。
  (二)癌瘤、肿疡,禁灸。
  (三)急性炎证,如肠痈、胃穿孔、肠梗阻,忌灸。
  (四)大饥、大饱、失惊、酒醉,缓灸。
  (五)温症,伤阴明显者,缓灸。
  (六)发高烧者,禁灸。
  (七)孕妇,忌灸。
  (八)阴虚火旺者,慎灸。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详见此中医穴位图腹部图解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此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克服怯弱性格的指压法、强化夫妻性生活的指压法、延长**时间的指压法等。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关元穴   Guān yuán(RN4)
  〖取穴方法〗人体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痛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
  〖人体穴位配伍〗 配气海穴、肾俞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穴、脾俞穴、公孙穴、大肠俞穴治虚劳、里急、腹痛;配三阴交穴、血海穴、中极穴、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配中极穴、大赫穴、肾俞穴、次髎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治男子不育症、阳痿、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配太溪穴、肾俞穴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
  关元穴  小肠募,足三阴足阳明任脉之会。
  〖别名〗下纪穴,次门穴,三结交穴,丹田穴,大中极穴,关原穴,中大穴,大海穴,溺水穴,大困穴(应带三点水),昆仑穴,持枢穴,五城穴,产门穴,脖秧穴,子处穴,血海穴,命门穴,血室穴,下肓穴,精露穴,利机穴,子户穴,胞门穴,子宫穴,子肠穴,肓之原穴,气海穴。
  〖穴义〗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被关卡不得上行。
  〖名解〗
  (1)关元。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
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关原名意与关元同。
  (2)下纪。下,指任脉的下部气血。纪,为头绪、整理之意。下纪名意指任脉上传的气血物质在此得到整顿。本穴为任脉水湿之气的降浊升清之地,任脉气血如同在此得到整顿一般,故名下纪。
  (3)次门。次门,此是与石门穴相对而言。石门穴是任脉上行的水湿之气中滞重水湿的主要关卡,本穴相对于石门穴来说其关卡滞重水湿的功用则处于次要位置,故名次门。
  (4)三结交。本穴位处腹正中线的隆起部位,在以脊骨为人体重力场中心的横剖面中其位最高,腹股沟处足三阴经及胃经热胀后的高温态湿热水气都会向本穴的方向聚集(热往上部、高处走),足三阴经及胃经有气血物质交于本穴,故名三结交。
  (5)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称此部位为丹田,故名。
  (6)大中极。参看膀胱募中极穴之名解,本穴气血所处的天部层次比中极穴要高,故名大中极穴。
  (7)大海穴。大,巨大也。海,大水也。大海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大范围的水湿之气。
  (8)溺水穴。溺水,处于水的围困之中也。本穴气血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范围巨大,身处其中如溺水之状,故名溺水。大(水困)名意与溺水同,(水困)指被困于水中之状。
  (9)昆仑穴。昆仑穴,广漠无垠之意,此指穴内气血充斥大范围内的各个天部层次。
  (10)持枢穴。持,把持也。枢,门户的转轴也。持枢名意指任脉气血由此输向人体各部。
  (11)五城穴。五,数量词,此指五脏六腑。城,城市也。五城名意指本穴气血包含了五脏六腑的各部物质。
  (12)产门穴。产,生产也。门,门户也。产门名意指任脉本穴的气血旺盛女子才可受孕生产。
子处、子户、胞门、子宫、子肠名意与产门同。
  (13)脖胦穴。脖,脖子。胦,中央。脖胦名意指任脉气血循人体前正中线而上行。
  (14)血海穴。血,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水也。血海穴名意指本穴的天部水气为温热之性。血室名意与血海穴同。
  (15)命门穴。命,生命也。门,门户也。命门穴名意指任脉本穴的气血盛衰关系到人的性命生死。
  (16)下肓穴。下,下部也。肓,心下膈膜中的膏脂之物。下肓名意指腹内的膏脂之物由本穴外输体表。肓之原名意与下肓同。
  (17)精露穴。精,气也。露,暴露也。精露名意指任脉上行水气外露于滞重水湿之上。
  (18)利机穴。利,便利也。机,巧也。利机名意指本穴气血为阴柔的水气,有通利、濡润人体全身关节的作用。
  (19)气海穴。气,气态物也。海,大水也。气海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大范围的水湿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大部分外走小肠经所处的天部层次,小部分循任脉上行。
  〖功能作用〗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其他灸法说明:
夏天没大病,乱灸关元,灸多了,会短命的。
日常回旋灸,灸足三里和中脘,足三里7壮,中脘5
秋灸关元 春灸气海--养生灸法
2007-05-07 18:06
二千多年来,传统医学之理论和临床实践,始终贯彻着强身防病,“治未病”的养生思想。早在《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又“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淮南子“良医者,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后世医籍,也常能看到防重于治之记载。
  灸法养生,不但简便易行,为人们所喜爱,更主要的是效果卓著。《内经》“灸则强食生肉”;“阴阳皆虚,火自当之”.“陷下则灸之”。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瘥,瘴疠温疟毒不能着”。宋窦材《扁鹊心书》“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医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养生灸,不仅可用于防患于未然,治未病,治未乱,抗早衰,而且亦用于治已病,治已乱。
  【效能】 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疾。
  【原理】 阳气为人身之根本,阳气旺,犹若丽照当空,万物有生发之机。倘若阳气衰败,犹若阴霾满布,万物枯亡。《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阳气固密,营卫调和,而可防御外邪之侵袭;脾阳健壮,就可运化精微,营养全身;肾阳充足,能推动整个机体,气血的循环运行,是生命之本,五脏阳气之根,即“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阳气与人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阳精若壮千年寿”,“阳精若在必能生”此之谓也。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疾病、衰老,其主要原因就是阳气虚衰,而养生灸的主要作用,就是培补阳气,益其真阴。所以,能够起到防病治病,抗衰老作用,使人之寿命延长。
  为什么艾灸法,能壮阳气呢?艾炷之连续燃烧,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之关系,致使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此灸法又多以气海、关元为灸之主穴。此二穴,又皆为任脉之俞穴,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是周身阳气之源,源足乃支流长也。《针灸大成》说:“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犹子午也……分之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也。”任统于前,主一身之阴;督率于后,主一身之阳。任督相通,乃温热之气循经温腹暖背,通达周身,循环不息。再艾炷又加杂药而成,其药又多为温热芳香之辈,药有五味五气,内合五脏,气味择经而行,各归其所,其补阳之力更著。因此;灸关元、气海,以回元阳,救绝续命。道家倡之意守丹田,亦即元气归根之意。
  【灸穴】
  主穴:气海、关元穴。
  附加穴:脾胃素弱者,灸中脘穴。身体虚弱者,灸足三里或三阴交穴。
  【穴释】
  气海:生气之海,气血之会,呼吸之根,藏精之府。灸之能益脏真,回生气,固元阳,故能加强膀胱之气化,使膀胱之水化气上升布达周身,洒陈五脏六腑,为下焦之要穴。
  关元:是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穴,又为三焦之气所生之处,藏精之所,为培元固本,补气益 精,回阳固脱之要穴。
  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土中之土。胃为仓 廪之官,水谷之海,主纳谷,故灸足三里能升阳益胃,强壮脾肾,调和气血,益先后天之气。
  中脘:胃之募穴,腑会于此。李东垣说:“胃虚而 致太阴无所禀者,于足阳明募穴中引导之。”故凡纳呆 食少,食谷不香,饮食不化,面色痿黄,形体消瘦等脾 胃虚亏之证,均可灸之。
  三阴交:足三阴之会穴。《针灸大成》说:“主治 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四肢不举……”故一 切脾肾及下焦之疾患,皆可酌灸之。
  【壮数和年龄】 《内经》说:“人年四十阳气衰,五 一十而体重,耳目不聪,六十阳气大衰,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泣涕皆出矣。”因此,此灸**是壮阳、助阳、使阳气壮旺,以抗衰老。人身有十二经,十五络,三百六十穴,灸三百六十壮,以应一岁之三百六十日。一般每次灸三百六十壮,但也要看身体健康情况和年龄大小 而定。一般在四十岁以下,可灸一百八十壮,最多二百 七十壮;四十岁以上,可灸三百六十壮。三十至四十岁,可二至三年灸一次;四十至五十岁,可每二年灸一 次;五十至六十岁,可一年灸一次;六十岁以上,可半年灸一次。
  【灸之时间】 气海,在立春前后五天;关元,在立秋前后五天,施灸。
  立春是冬、春交替之时,冬去春来,天地间之生气萌动,万物复荣,蒸蒸于上之始,故《内经》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气海为生气之海,此时灸之,应其春生之时序,以助升发之气,逐陈阴,奠下元之基,以适夏令之长也。立秋是夏秋更替之时,热去凉来,天地之气清肃,万物色凋,万粒将以归仓之时,正如《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使志安宁……”收欲神气。”关元者,关其元精之门,闭而储藏之谓也。此际灸之,以顺收藏之时序,收元阳内固,金水相生,益真火,养.肾气,以备冬藏也。犹如安炉立鼎,元阳旺盛,内养脏腑,外御风寒。因之,秋灸关元,春灸气海,以顺应时令之变,以合脏气生藏之机。
  【灸前准备】
  (一)艾绒之选择:最好选用多年之陈艾(蕲州产者为佳),或市售药制艾条,剥去纸外壳,将其揉搓成细绒,色白如棉絮状,除去杂质,制艾柱如枣核大,炷体坚紧,上尖下圆如锥体。
  (二)生姜之选择:选用上品老姜,切片约一分厚,需三十片左右,并在姜片上,针数孔备用。
  (三)备料:生姜,艾绒,线香十支,火柴一盒,线绳一条,纱布两块(中心涂油脂),胶布两条,方盘一个,镊子一把,灰盒一个。
  【施灸方法】(隔姜灸也可用艾条温和灸代替)
  (一)保持室内温度,环境要安静。
  (二)被灸者,平卧床上,盖好衣被,暴露应灸部位。
  (三)先用线绳,从脐下至耻骨上测其总长。然后,折为五折(即五寸),取其所需尺寸(气海脐下一寸五分,关元脐下三寸)。定位后,作出标记。
  (四)穴位常规消毒后,生姜片置于被灸穴位上,艾炷放于姜片上。
  (五)用线香点燃艾炷之尖端,待其燃尽时,将艾灰取掉,另换一炷。如此接替点燃,直到应灸艾炷燃完为止。
  (六)按规定壮数灸完后,除去姜片,穴位用酒精棉球擦去灰屑。如有灸伤,涂以凡士林或油膏,以保护润泽灸伤之外皮,再用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一)室内温度要适中,以防感冒。
  (二)施灸前,详细询问病情,是否有禁忌。
  (三)按体质强弱,预制艾炷之大小,勿使太过或不及。
  (四)施灸前,必须消毒,防止灸伤感染。
  (五)初灸时,艾炷燃烧的不可太尽,被灸者以热为度,即可去掉,慢慢增加艾炷燃烧之程度,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好。
  (六)灸后,查其皮肤起泡否。如有泡明显者,用消毒针抽出液体,无菌包扎,过数日再换敷料,以防感染。
  【适应证】凡身体衰弱,阴阳两虚,营卫不调,下元虚惫,陈寒痼冷,体弱赢瘐,四肢逆冷,脾胃虚弱,精血亏损,五劳七伤,诸般虚损等,一切虚弱衰迟病症。
  【禁忌】
  (一)法定传染病,不灸。
  (二)癌瘤、肿疡,禁灸。
  (三)急性炎证,如肠痈、胃穿孔、肠梗阻,忌灸。
  (四)大饥、大饱、失惊、酒醉,缓灸。
  (五)温症,伤阴明显者,缓灸。
  (六)发高烧者,禁灸。
  (七)孕妇,忌灸。
  (八)阴虚火旺者,慎灸。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魔掌杰 + 1 感谢你无私分享资源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8-16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学习了,好贴子。
发表于 2008-8-16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08-8-16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好东西.
发表于 2008-8-1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今年夏季我坚持灸了一段时间,效果不错。
发表于 2008-8-16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错八错!~好好学习,多多谢谢!~
发表于 2010-7-23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不过原理部分似乎没有讲透
发表于 2010-7-23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0-7-2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用温灸法,是否亦与之为讲究时间段呢?
发表于 2010-8-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
发表于 2016-9-6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夫一次性要灸完一百多注吗?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发表于 2016-9-6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楼主想无私分享!
发表于 2016-9-6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不过原理部分似乎没有讲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14:3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