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楼主: 锵锵音乐坊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0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17防己黄芪汤
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加枣姜;
益气祛风利水良,表虚风水风湿康。
《金匮要略》治疗水气病的原则是腰以上肿发汗,腰以下肿利小便。防己黄芪汤即是一张治疗腰以下肿的利小便代表方。《外台》以之治“腰以上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即是以下半身浮肿,腰以下酸重为特征。当然,腰以下肿也包括膝关节、踝关节的肿胀。另外,还可以见到脚重,爬楼梯拖不动腿的情况。然而,对于本方主治的认识却又不能停留在上述的层次,还应探求体质上的特点。就体质而言,本方证多见于虚胖体型,其人多肌肉松软,触之如盛水的皮囊;皮肤多黄,上半身多易出汗,而下半身皮肤干燥。其人多为悠闲者,或为养尊处优之人,或为大病恢复期养病之人。因为体内水分容易外渗,故而平时容易多汗、浮肿、身重。整个人如同一块吸满水的海绵,一动就有水液外流。由于多汗与水肿,病人多伴有小便不利。掌握了这种体质特点对于辨别方证是大有帮助的。为了更好地认识本方主治,很有必要与其他方作鉴别。就体型而言,防风通圣散与大柴胡汤也多用于肥胖之人,但那是实胖,是腹壁肥厚,按之有力的壮实。而本方所主则是虚胖,是水胖。桂枝汤也主脉浮、汗出恶风,但却无浮肿身重,也无小便不利,而且多见于白瘦之人。牡蛎泽泻散也主“腰以下有水气”,但多为“大病差后”,出汗也不及本方证多。麻黄剂也主水肿,但多为全身性的,至少是侧重于上半身,属于腰以上肿当发汗的范畴。本方以黄芪固表止汗,主肌表之水;以防己、白术利水于内,以杜外渗之源。不惟治标,久服也能改善体质。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10 16:11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10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18葛根汤  
    葛根汤: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葛根汤由桂枝加葛根汤再加麻黄而成。传统的观点是将葛根汤作为发汗解表剂,针对那些项背强急的感冒来使用的。落枕和颈椎病使用的机会也很多,这是基于葛根主治“项背强兀兀”而运用的。但并非对所有的颈椎病都可以运用本方,只是对于那些体形肥胖大便不实的病人才能取效满意。那么,“项背强兀兀”又该如何理解?就部位而言,头连项,背及腰,“项背强兀兀”可以认为是从头部到腰部之间的酸痛不适,乏力沉重。事实上病人自己不可能说“项背强兀兀”的。再者,“项背强兀兀”很有可能是古代的方言。在日本,葛根汤是作为感冒药来使用的,其运用之广恰似国人感冒服用板蓝根一样。**生产的明通治伤风颗粒,实质上也是本方。虽然葛根汤是治感冒的常用方,但临床上总以苔薄白,咽喉不红为重要参考。花粉症等过敏性疾病也可以见到鼻塞流涕,类似于感冒,本方同样可以试用。
    葛根汤还是一张提神剂,是抗疲倦良方。对于那些开出租车的“的哥”“的姐”们,他们出现的思睡、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哈欠连天,精神不振,面部似有浮肿貌者,我常施与此方,可使精力充沛。在日本,考生们也常服本方来增加精力以便于通宵达旦地开夜车。据日本朋友平马直树先生说,他的老师大冢敬节先生晚年诊病,常饮此方以提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汤具有显著的扩张脑血管作用,可使脑血管阻力下降,脑血流量增加。麻黄也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兴奋大脑和皮层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10 16:22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10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19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川芎半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
在中国,四物汤是妇科代表方。但在日本,当归芍药散却是被誉为“妇人的圣药”。本方由三味血药与三味水药组成,以药测证,当有血液的运行失调和由此引发的水液停留。《金匮要略》载“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妇人易于下血过多,故而血虚是本,血不利则为水,故水停是标。本方即是以归芍芎调血,以苓术泻利水,是标本同治。就临床表现来讲,血虚而见体质不佳,面色苍白或黄肿;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水停则见经期水肿、妊娠水肿、羊水过多以及特发性水肿;又可见带下量多,清稀如水,甚至有盆腔的积液。这种状态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造成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有关。当归芍药散可以看作是半张胶艾汤与半张五苓散的合方。与胶艾汤相比而无出血证,与五苓散相比又无水气上逆。虽血行不利却无有形之瘀,故不用桂枝茯苓丸;虽有水停却因于血,故不可单纯利小便,以免旋利旋生。
临床使用当归芍药散最多的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而导致的黄褐斑、眼袋加深、晨起的面部浮肿、下午下肢浮肿、脱发等。可能仲景也没有想到,当归芍药散成为21世纪中国人的美容方。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10 17:09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10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20泽泻汤
泽泻汤: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
泽泻汤在《金匮要略》中主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就其描述来看,类似于今天的美尼尔氏综合征,即内耳眩晕症。其实,经方家对此方证早就有详细的认识。比如《类聚方广义》载“支饮眩冒症,其剧者,昏昏摇摇,如居暗室,如居舟中,如步雾里,如升空中,居屋床褥,如回转而走,虽瞑目敛神,亦复然,非此方不能治。”此等描述即是美尼尔氏综合征,因此本方可视为内耳眩晕症的高效方。本病是内耳淋巴积水和迷路水肿引起的内耳功能损害,既有眩晕、恶心、呕吐等前庭位置觉的障碍,又有耳鸣、进行性耳聋等听觉的损害,从性质上来说也属于广义的痰饮病范畴。由此引申,对于中耳炎引起的外耳道流淌清稀分泌物,本方也同样可以运用。
     应当指出,主眩的方剂很多,要区别运用。比如苓桂术甘汤也主眩,但所主是起立时身体动眩,平卧时则缓解,具有明显的**性特征。本方则不受**影响,平卧时也因为头眩而不敢睁眼与转头。前者以起则欲倒的头眩为主,后者以视物旋转的眼旋为主。五苓散也主眩,但其证有口渴与小便不利。这两个方子都含有桂枝,都有气上冲的特点。还应该明白,本方虽是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高效方,但并非是唯一处方。吴茱萸汤、旋复代赭汤、小半夏及小半夏加茯苓汤,还有上述的两张桂枝类方,都有运用的机会,临证要仔细鉴别。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10 17:16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10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21越婢汤
    越婢汤: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五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
     越婢汤在《金匮要略》中是治疗“风水”之方。“风水”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初期以及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期,临床所见以头面周身浮肿,小便不利,脉浮为特征。发病前多有受凉感冒史,或遭雨淋湿,紧接即发热、浮肿。因此,可以认为本方所主是见有表证的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水钠潴留所致,属于高血容量性水肿,常伴有继发性的高血压。药理研究表明,麻黄含有**和**,前者有发汗作用,后者则有利尿作用。越婢汤重用麻黄达6两,既发汗,又利水,是“开鬼门”与“洁净府”的代表方。值得一提的是,本方麻黄与石膏配在一起,呈现的作用则以利尿为主,服后通常尿量大增,效果可以与西药的“速尿”相媲美,但解表之功确是速尿所不及。由于本方的强大利尿作用可以使血压下降,因此不必担心麻黄的升压作用。是否该用某药,除了该药本身的效应外,还要考虑组成方剂后的群体效应,脱离方剂谈论药物是失之偏颇的;更要结合具体的病证来考虑,脱离病证来谈论方药同样是毫无意义的,恰如脱离锁来配钥匙一样。就本方的利尿降压功用而言,麻黄的升压作用实在是不值一谈。当权衡作用和副作用时,应当抓住主流而非支流。水肿见于许多疾病,但又各具特征。比如心脏病的水肿多出现在下身,而且伴有心悸、喘促;肝性的水肿又以腹水为多见;特发性水肿则有周期性特点。本方所主的水肿为全身性,血容量高和心功能好是用方的必备条件。防己黄芪汤也主汗出、水肿,但所主是下半身;五苓散也主水肿、小便不利,但所主有口渴与上冲;真武汤所主的水肿多伴有显著的寒症;大青龙汤所主的“溢饮”则是无汗而烦疼。越婢汤除了用于肾炎水肿外,关节风湿病、过敏性皮肤病、流行性红眼病等也有运用的机会,但那又属于古方新用的范畴了,其方证的具体指征也该另当别论了,另外,加味也是必要的,如连翘、黄柏、山栀等,是本人常用的。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10 17:22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11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楼主真的太辛苦了,非常感谢。
在下载的文件中,似乎只有《栀子厚朴汤》打不开。好象少一卷。
发表于 2006-12-11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哦,知道了,我看看怎么回事。
发表于 2006-12-11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麻烦听过的爱友给些意见留下来,以便为以后录制经典条**充分准备和改进。--诚征意见
发表于 2006-12-15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 继续
发表于 2006-12-15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22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麦门冬汤的经典主治是“大逆上气,咽喉不利”。“上气”是指呕吐或咳嗽,“大逆上气”指干呕或呛咳。“咽喉不利”是指咽喉干燥、疼痛或粘腻不爽。传统的观点是将本方作为肺胃阴虚的基本方来使用的,如叶天士养胃阴之方即是本方的化裁。日本人也以本方治疗老年人的口干、咽喉干燥、呛咳声嘶、痰少粘稠或干咳无痰。
    麦门冬是本方的主药,《本经》说它治“羸瘦短气”。脾主肌肉,脾胃互为表里。胃阴虚则不纳食,久则肌肉萎缩而羸瘦。因此,我临床上常将本方用于以以羸瘦、肌肉萎缩为特征的疾病。其一是肿瘤,如食道癌、贲门癌证见纳减消瘦、大便干结,即以本方治之。需要说明的是方中的麦门冬剂量一定要大。原方麦门冬与半夏之比为7:1,如果半夏用量为6~10克,那么,麦冬的用量就应该是42~70克。若按二版教材一升为50克的换算比例计算,麦冬的用量还要大。治疗肿瘤,天门冬可配合麦门冬。天冬含有天门冬素,也有抗肿瘤作用。文革期间,江苏苏州民间有用天门冬治疗乳腺癌的经验。其二是神经原性疾病,。江阴名医夏奕钧先生治疗一横贯性脊髓炎,病人连续高热66天,全身肌肉萎缩,夏先生即以本方合白虎汤,再加生首乌、石斛治之,疗效满意。我也曾治疗一例横贯性脊髓炎,其人皮肤白皙,出大汗,全身麻痹,肌肉萎缩,不能活动,以本方合竹叶石膏汤取效。一些神经元疾病是否可以使用麦门冬汤,我正在摸索。我感觉,麦门冬汤是一张肌肉的营养剂。
    也许有人会问,麦门冬汤能根治肿瘤么?坦白地说,麦门冬汤是不能根治肿瘤的,但对于肿瘤病人晚期出现的消瘦体质却有改善作用,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缓病人生命。它不是对病因治疗,而是对体质的治疗。对“治病”而言,本方却实不如放疗、化疗,但对于“留人”而言,却是有积极意义的。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15 10:06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1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23枳术汤
    枳术汤在《金匮要略》中主治水饮停于心下所致的“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现代医学中的胃扩张、胃潴留、胃石症、胃下垂等可见此方证。方中枳实下气消痞,前人谓其有“推墙倒壁”之功。张仲景用枳实,腹胀痞满多配伍厚朴大黄;胸闷痛多配伍薤白栝楼实;腹痛多配伍白芍。“心下坚”乃痞之甚极,故重用枳实达7枚之多。而作为阳明腑实证的大承气汤,枳实也不过用了5枚。此处非痛非胀非闷,既非血病,也非气病,而是水饮所作,故配伍白术。白术是经方中治水要药,观仲景用白术多有水停之征。或为心下满,如苓桂术甘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或为下利,如理中汤;或为肿,如越婢加术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或为眩,如泽泻汤、术附汤;或为身重,如防己黄芪汤、甘姜苓术汤;或为身体疼痛,如麻黄加术汤、甘草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说到白术,便会想到茯苓,这一对姊妹药是张仲景常用的治水方根。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主悸与小便不利之方,可以无白术,但却少不了茯苓。如主悸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甘草汤和主小便不利的猪苓汤、栝楼瞿麦丸、葵子茯苓散都不用白术。主眩的泽泻汤、主肿的越婢加术汤、主下利的理中汤等可以无茯苓,但却离不了白术。当白术所主的水病兼见悸和小便不利时,则必是茯苓与白术合用之方。
  枳术汤除了主治上述胃的病变外,日本医家汤本求真还认为本方主治肝腹水。肝硬化造成脾肿大时,心下也可以出现心下痞坚如盘。据此而论,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而且临床上大剂量白术治疗肝腹水的治疗经验也屡有报道。总之,不管是胃的病变还是肝的病变,都离不开“水饮所作”的病机。结合现代医学来看,枳实行气,即是促进胃肠蠕动,加强胃排空,减缓胃潴留,是中药的胃肠动力剂。白术则可以将潴留在组织间液和腹腔、胃肠腔等体腔内的多余水分“拉入”血管内,然后再通过肾脏排出。这种作用,类似于西药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白蛋白。因此,可以认为白术就是“中药白蛋白”。消化道既有动力障碍,又有水液停留在管腔,此时枳术汤是第一张考虑的方子。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15 10:11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15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24白虎汤
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
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白虎汤是《伤寒论》治阳明热证之方,也是温病常用之方。对于外感热病,白虎汤的确是一把离不开的***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发生在石家庄和北京的乙脑大流生,让白虎汤大大地出了一回风头。但要看到,那时的西医也不很先进,所以才有了白虎汤的露脸机会。而在今天传染性疾病的大流行,人们首选的则是西医。因此,我们必须把白虎汤的运用引向非感性疾病的领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千古名方的实用价值。再说六经本能钤百病。伤寒之方乃百病之方,非专为外感伤寒而设。
    临床上我常将白虎汤用于以下疾病。第一是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我曾治一14岁女学生,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月经初潮后每月经量极大,血色鲜红,无血块,无腹痛。每次月经过后,血色素降至30g/L,不得不输血治疗。诊其面色苍白,无光泽,一排虚象,但据其口干渴,随身携带的冷开水一饮而尽,且恶热,观其舌质淡白而舌面干燥无津,脉洪大而无力。断为白虎汤证,处方为白虎汤加阿胶、生地、龙骨、牡蛎、龟板等,1剂后出血量大减,3剂后血止。后以此方连续服用年余,暴崩控制,血小板和血色素升高接近正常范围。也曾治一血友病。动辄关节出血疼痛。口唇红,心下疼痛,苔黄腻,先经黄连解毒汤治之,苔净后以本方加龙骨、牡蛎、阿胶、生地、出血得以控制。白虎汤中石膏为重要之品,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钙,钙离子可增强血管的致密性,也是凝血因子之一。白虎汤治疗血液病是否与此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第二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本病表现为消瘦,情绪激动,烦躁不安,怕热多汗,多饮多食易饥等神经兴奋与高代谢状态。这些表现与阳明热证很相似,因此可以使用白虎汤治疗。我曾治女性甲亢患者,为16岁学生。症见形体消瘦,烦渴多饮,心悸多汗,双目突出,颈部肿大,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即以本方加龙骨、牡蛎、天花粉、天冬、麦冬、北沙参等治疗,共服百余剂,共用石膏5000克,知母2400克,牡蛎5000克;症状基本消失,学习成绩明显提高,T3 、T4等化验指标也达正常范围。由此可以认为:白虎汤是镇静剂,含麻黄的葛根汤则是**,二者作用相反;白虎汤又是机体的代谢抑制剂,含姜附的四逆汤则是代谢的增强剂、促进剂,二者作用也相反。当然,这些称谓也是针对相应方证而言的,至于正常人,则未必如此。
    第三,本方治疗糖尿病。这已不是什么新鲜经验,但传统的观念多用白虎加人参汤,我多将本方与增液汤合用。 以白虎汤治糖尿病,要抓住“干”这个特点。“干”包括口干渴、舌面干燥乏津,大便干结如栗,皮肤干枯。其人多形瘦面白,易汗出,无浮肿及油腻之象。脉滑数也是重要参考。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的情况,我多加赤芍、石斛、牛膝、丹参四味。这四味是我临床常用的经验方,我称之为“四味健步汤”。对糖尿病并发下肢酸痛、行走无力等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糖尿病的治疗除了降血糖,并发症的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不可单纯地满点足于白虎汤的降血糖作用。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15 10:33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15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终于又把您等来了。
是您自己录的音吗?
那个缺一个的,您复查了吗?
发表于 2006-12-1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L 已经给补齐了,呵呵。。。谢谢提醒哈,在传的途中给忘记了一个,抱歉啊!:handshake

是我自己录的,还能听吗?非常仓促,也很粗糙,包涵啊,多提意见,促进进步哈!谢谢。。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16 13:37 编辑 ]
发表于 2006-12-16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25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
大热烦躁或错语,疮疡吐  皆可平。
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要》,虽不载仲景原书,但却配伍严谨,可视为古方,为我临床喜用之方。本方历来是治疗急性外感热病的有效名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温病大家王孟英、杨栗山、蒋问斋等,均善用本方。本方大苦大寒,直折火热,确是良方。其方证以热病烦闷兼有错语、**、不得卧为特征。在外感病中,这种情况多见于颅内感染或中毒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才会出现错语等表现。
中医注重望诊,望诊的关键在于望神,神就是脑功能的外在表现。运用黄连解毒汤就要着眼于病人的精神状态,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消炎、抗感染的层面上。古方今用,贵在转换思路。黄连解毒汤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人中用黄连解毒汤的机会很多,除血压增高外,还见有面目红赤,烦躁不安,焦虑失眠,舌苔黄腻,按之心下痞,以壮实男子多见。这类病人血压高,心律偏快,红细胞计数高,血红蛋白定量高,血液粘稠度高,而且精神兴奋性也很高。可以说“高”是本方证的特征所在。这种人营养状况非常好,体实者才会多火。象肿瘤晚期的虚劳病人,尿毒症患者的水肿型肥胖,是不可能出现本方证的。头面部的充血和精神的亢奋就是传统观念认为的上火证,黄连解毒汤所解的正是这种火毒。酒客的醉酒状态与上火证相类似,因此也可运用本方。本方多用于壮实性体质,故与大柴胡汤合方的机会也很多。如果担心药味太苦,也可加姜枣以矫味,但从临床来看,这类病人并不感到药味之苦。随临床症状的逐渐好转,病人才诉说药味变苦。需在指出:高血压病的治疗其疗效的判定决不能以血压的降低为唯一指标。血压计测得的数值只不过是中间指标,不是终极指标。应当以病人生活质量整体提高为判断标准。如果单从降压角度而论,本方作用确实比不上一片西药的降压片,但从改善精神的焦虑和减轻脑充血以及预防脑卒中等方面综合来看,本方又不是卡托普利望尘莫及的。尤其是预防脑卒中,更具有前瞻性意义。
    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的颅内出血等出血性脑病的恢复期,出现面色潮红,舌质暗红,苔黄口臭等表现,也可用黄连解毒汤加大黄治之。我曾治一例小时候有脑外伤患者,术后智力下降,头昏头晕,血压不稳定,即以本方治疗,症状明显改善,智力水平有所提高。另外,对于老年性痴呆,日本学者以黄连解毒汤颗粒剂治疗,采用双盲法进行研究,发现本方有抗焦虑作用。基于此,可以认为黄连解毒汤是绿色健脑药。《本经》也说黄连“久服令人不忘”。目前对于上述脑病的治疗走向了“常规化”的误区,即不是补虚就是活血化瘀,忽视了泻火解毒的运用。黄连解毒汤不能充分运用于脑血管病,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将本方作为外感热病的专方来看待。在疾病谱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这种固有思维应该彻底打破。换一个视角,高一个层次,多一点试试看,少一点不可能,经方的研究与运用才能“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16 13:52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16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26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阿胶汤是少阴热化证的主方。何谓少阴热化证?暂且撇开这个问题,先来分析本方的药物吧!黄连,小剂量除痞,如诸泻心汤治痞,黄连用一两。大剂则除烦、安神,如本方所治的“心中烦,不得卧”即用四两。黄连还主下利,如葛根芩连汤;又主腹痛,如黄连汤。黄芩主下利,如黄芩汤;又主烦热,如三物黄芩汤;还主血证,如黄土汤、泻心汤。先贤也有一味子芩丸治女子的下血经验。芍药主挛急腹痛。阿胶主血证。鸡子黄为营养剂,增强抗病能力。综合来看,本方黄连黄芩除烦热安眠,黄连芍药止腹痛,黄芩阿胶主血证。芍药阿胶主腹痛而下血,女子多见;黄芩芍药,主下利腹痛。以药测证,本方所主当为烦热,腹痛下血或下利。一言概之,凡人体下部出血见精神亢奋者即可用本方。
人体下部出血,包括大小便出血,妇人下血。此血多鲜红而粘稠,伴有血块。我曾治一糖尿病患者的崩漏,伴失眠,遂以本方加生地,黄连量用6克,效果甚佳,不仅血止得寐,而且血糖也控制的较好。若色暗黑,则应考虑用温经汤,黄土汤;若血色淡红而清稀,则又有用胶艾汤的可能。若为人体上部出血,则三黄泻心汤使用的机会要比本方多。从临床所见来看,黄连阿胶汤证的出血及精神兴奋,多于慢性感染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此出血当为炎性与血管性出血;此心烦不得卧,则当为精神神经系统的虚性兴奋,这也许就是《伤寒论》论注家们所说的少阴热化证吧!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16 14:11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21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我这个人太笨了,本想给您送花,不知到那里去买。打开《*大厅》,也没找到能买的地方。只能再次谢谢!
顺便说一声,您的声音很美。
发表于 2006-12-21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还得问您一下,您补的《栀子厚朴汤[1].part3.ra》在什么地方?我没找到。请您提示一下可以吗??
发表于 2006-12-22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很抱歉!事情太多,让我给忘记了。现在已经OK,请先试试下载。
发表于 2006-12-22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原帖由 孟德胜 于 2006-12-21 02:01 发表
我这个人太笨了,本想给您送花,不知到那里去买。打开《*大厅》,也没找到能买的地方。只能再次谢谢!
顺便说一声,您的声音很美。



----呵呵。。。点击帖子右下角的鲜花图标,就可以送花了哦!

呵呵。。。感谢你的支持!
发表于 2006-12-22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27黄芩汤
黄芩汤: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汤是治利祖方,后世的芍药汤即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而成。和黄连阿胶汤相比,本方没有黄连,阿胶、鸡子黄,可知其心烦、出血必定不甚。用甘草、大枣,其人必反复下利,消瘦而食欲不佳。甘草与芍药相结合有芍药甘草汤之义,其人必腹痛挛急。本方所治的下利,除了细菌性痢疾之外,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运用。该病也同样表现为腹痛、下利粘液夹脓血。不过单纯运用的机会不多,大都与栀子厚朴汤、四逆散、半夏厚朴汤合用。
黄芩汤主治腹痛而出血。先兆流产也表现为腹痛而**出血,因此也可考虑运用本方。黄芩有安胎作用,妇科名医刘奉五先生治先兆流产也每多用黄芩。白术也安胎,但黄芩所主为热证,白术所主为水证。羊水过多、经常浮肿,口渴、小便不利等运用白术的机会比较多。另外,月经先期症见腹痛,经来量多、色红、质稠也可运用本方化裁治之。类风湿性关节炎出现烦热,肿痛等热痹表现时,也可用本方治疗,不过多与柴胡、甘草、黄柏、连翘合用。在免疫性疾病治疗中,本方所担任的是中药免疫抑制剂的角色。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22 14:24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22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28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本书作者按:本方中应有人参三两。
甘草泻心汤在《金匮要略》中被作为治疗狐惑病的专方来使用的。狐惑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也叫眼一口 一生殖器综合征。因发病于头面与会阴 ,又有人称为终极综合证。然而,把甘草泻心汤作为狐惑病的专方看待,似乎仍未揭示本方主治的实质。狐惑病是以人口腔及生殖粘膜损害为主症,因此,可以把本方作为治疗粘膜疾病来使用,换言之,甘草泻心汤是粘膜修复剂。就范围而论是针对全身粘膜而言的,不仅包括口腔、咽喉、胃肠、**、前阴、还包括泌尿系粘膜乃至呼吸道粘膜,眼结膜等等。就病变类型而言,既可以是粘膜的一般破损,又可以是充血、糜烂,也可以是溃疡。临床表现或痒、或痛、或渗出物与分泌物异常等等,因其病变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伤寒论》中“其人不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即是胃肠粘膜被下药损伤影响消化吸收所致。临床方面,甘草泻心汤既可以用于治疗复发型口腔溃疡,白塞氏病,也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结肠炎、直肠溃疡、肛裂、痔疮等。结膜溃疡、**溃疡也能使用。不管是何处粘膜病变,均可导致病人心烦不眠 ,这可能与粘膜对**敏感有关。甘草是本方主药,有修复粘膜作用,如《伤寒论》以一味甘草治咽痛,即是咽喉部粘膜充血炎变。 西药治疗胃溃疡的一味老药“生胃酮”,即是甘草制剂。总之,本方的临床运用要善于举一反三,不能被“蚀于喉”“蚀于阴”的条文印定眼目。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22 14:29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孟德胜+3感谢您的倾心制作。在得到您的作品的同时,更感到您对事业、对网友的一片爱心。
收到3朵
发表于 2006-12-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29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大青龙汤是强烈发汗剂。本方可视为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比例是3:2,本方是6:2 ,很明显,其重用麻黄,发汗之力尤胜一筹。再从方后条文来看,其发汗之峻堪称中医之安乃近。根据仲景方后叮嘱并结合本人体会,我认为用本方治感冒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识证要准。这是运用本方前提。除原文“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等经典描述外,辨别体质与脉象也很重要。能够经得起峻汗的人其体质必定强壮,年高体弱者显然不适合用此方。仲景说“无少阴证者”乃可服之,“无少阴证”即揭示了脉象必非细弱无力。脉浮紧则提示血容量充足,有发汗之资;也说明心功能良好,经得起汗出过多。虽然原文说取微似汗,但治疗实际中汗出多少又通常是很难把握的,否则就不必有“温粉扑之”的后续手段了。另外,用大青龙汤者,其人有水,我校史欣德教授的经验,患者发热而眼睑浮肿或面部轻度浮肿者,用之最有效果,可以参考。二是作好救逆准备,预防阳脱之变。本方峻汗 ,中病即止,若不过服,一般不会有大汗之虞。但作为医者,要想到意外。大汗出者,可予补液、止汗 。“温粉”之法,今已罕见。吉益南涯认为茯苓四逆汤为本方救逆剂,可以参考使用。
张仲景以“发之”,“病溢饮者当发其汗”等语句来阐述大青龙汤功用,这些都说明大青龙汤发汗之峻。麻黄汤服后需温覆取汗,本方则未言及此。可见相比之下,大青龙汤才是真正的发汗剂。其治疗溢饮,即是通过发汗后体内潴留水分重吸收而达到消肿目的。这种情况下,即使发汗过多,也不至于出现厥脱。体内多余水分会及时吸收入血,以补充血容量,相当于内补液。溢饮多见于急性肾炎,若为心源性水肿,本方是万万不可轻易运用的。另外,关节炎的肿胀,急性炎性青光眼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23 15:33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23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30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主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这段**太简略,不能深入理解本方。试想肺心病心衰也会汗出而喘无大热,能用麻杏石甘汤吗?显然不行!这里的喘是支气管痉挛的哮喘,此汗出也多局限于头部,无大热者,提示感染性疾病中毒症状不严重,而过敏性疾病多无大热。据此,可以认为麻杏石甘汤的经典主治是支气管哮喘。
本方现代临床应用范围已远远超出经典条文,例如治疗过敏性鼻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花粉症、荨麻疹、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这些疾病连同支气管哮喘都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至于一些感染性疾病,也或多或少地有过敏因素的参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阻断过敏介质的释放,减缓过敏症状。基于临床治疗的病种特征和药理结论,可以认为麻杏石甘汤是“Ⅰ型变态反应的拮抗剂”。这种称谓,为本方的临床运用指出了主要方向,也不至于被“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束缚了思路。经方的运用应当突破条文,破译古典证,建立新的方证体系,这样,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23 15:41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23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31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
痰热结胸痞闷痛,舌苔黄腻服之休。
小陷胸汤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正在心下”点出病位。现代医学的胃炎、肝胆系炎症,胰腺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心下疼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较小穿孔,造成的局限性腹膜炎也可表现为心下的按痛,甚至包块隆起。不过“正在心下”未必都是消化道疾病。胸腔脏器的疾病其疼痛有时也会向上腹部放射,如大叶性肺炎、心肌梗塞、胸膜炎等。从小陷胸汤的临床运用来看,也不限于肝胆胰胃疾病,肺炎、胸膜炎、冠心病、肋间神经痛也有广泛运用的报道。此时的“正在心下”是胸部疾病的异位表现。方中瓜萎实起重要作用,既是治胸痹要药,又可清热润燥化痰。胸痛、痰黄粘稠不易咳出大便干结时此药必用。本方去黄连加薤白又有瓜萎薤白半夏汤之义。后世治带状疱疹胸痛(实为肋间神经痛)验方即是用瓜蒌、甘草、红花。本方用黄连说明病人有热证,又有人用于急性乳腺炎等胸部感染性疾病,此类红肿热肿,自然也符合“按之则痛”的特点,只是病位不在心下而已。
小陷胸汤临床很少单独使用,多与他方合用。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多与小柴胡汤合用;“正在心下,按之则痛”与大柴胡汤证“心下按之满痛”相类似,故二方也有合用机会;肺部感染咳喘痰黄粘稠者又与麻杏石甘汤使用;冠心病心绞痛也可与温胆汤合用;胃炎合并食管炎者多与栀子厚朴汤合方;与瓜蒌薤白汤或四逆散合用治胸水、胁间神经痛。痛甚加枳实;黄疸者合茵陈蒿汤;心烦失眠加山栀、黄芩、连翘,重用黄连。虽然本方主治广泛,但总以舌红苔黄腻,脉浮滑为客观指征。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23 16:29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2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32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
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经方用途,有对症状的,有对证候的、有针对体质的不同层次。小建中汤就是体质性用药,是改善虚弱体质的名方。这一点从本方治疗虚劳病也可得到佐证。《金匮要略》载本为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虚劳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脏腑功能虚衰,属慢性衰竭疾患,病情复杂,病势缠绵。现代医学中慢性肝炎、肝腹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消化性溃汤、结核病、肿瘤晚期等疾病等见有体质消耗,体力衰竭者,均可以虚劳论治。
本方中重用芍药,有芍药甘草汤之义。故体质虚弱,经常性腹痛时可用小建中汤缓急止痛,但是本方证不拘于腹痛。小建中汤重用饴糖一升。饴糖为滋补剂,有强壮与缓和作用。“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可看作机体自我消耗,阴液不足所致,“悸”、 “梦失精”也只是虚性兴奋,而含有饴糖的小建中汤恰可补其不足,缓解消耗状态,从而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我把小建中汤当作保肝药看待,常以小建中汤治疗肝硬化腹水,证见消瘦、大便干结、脚挛急者,本方对改善肝功能有效。但如有感染及出血则不可用本方。另外,根据“男子黄,小便自利者,当与虚劳小建中汤”的记载,本方也可用于溶血性黄疸。在儿科方面,日本汉方医们也常以本方长期服用来改善虚弱儿体质,我常用本方治疗小儿的慢性腹痛。虽然条文中屡屡提到腹痛,但本方临床运用时则要以辨别虚弱性体质为首务,在这一前提下的腹痛才考虑使用小建中汤。但若能着眼于虚弱状态而用方,则本方改善体质的意义也将远远大于缓解腹痛。小建中汤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但越是运用广泛,就越说明该方子针对的可能是某一种体质。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小建中汤是一张改善体质之方,它的真正意义应当是强壮“病的人” ,而不是治疗“人的病”。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26 10:10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2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33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饮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复之。(《金匮要略》)
大建中汤是温补性镇痛剂,主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能近。”结合现代医学来看, “上冲 皮起,出见有头足”与胃肠逆蠕动所出现的“肠型”及“胃蠕动波”很相似,“上下痛不可能近”属胃肠的强烈痉挛。二者都是胃肠功能紊乱所致。就临床表现来看,大建中汤证又多见于胃肠的梗阻性疾病,如蛔虫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等。本方除饴糖外,又属乌梅丸的组成成分,故治疗蛔虫病又是的对之方。另外,胃肠神经官能症官能症也可出现本方证。大建中汤所主之病仲景谓之寒疝。瘦人腹皮薄,更容易见到头足状突起,也容易伴有脏器下垂。胃肠下垂则平素多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饮食减少等消化道症状。从本方组成来看,饴糖为滋补性强壮剂,多用于瘦人腹痛便干,《千金要方》谓之“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别录》谓之“补虚乏,止渴”。人参多用于心下痞硬而不能饮食,此仲景用药之定式。蜀椒干姜散寒止痛,干姜又可止呕,蜀椒除杀蛔虫外,对肠管活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可增强肠蠕动,大剂量又可抑制肠蠕动。据柯雪帆先生考证,本方用蜀椒二合,汉代一合约今之20毫升, 即为40毫升,当为大剂量使用。另外,蜀椒还有局部麻醉作用,由此,也要以认为大建中汤是局麻性止痛剂。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26 10:19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26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34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份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勘。
四逆散是经方中运用广泛的方子,其所治之病涉及多个系统。如消化系统的胃炎、胃溃疡、膈肌痉挛(呃逆)、胆囊炎、肝炎、痢疾、胃下垂、腹股沟斜疝、过敏性肠炎、结核性腹膜炎;呼吸系统的肺结核咯血、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泌尿生殖系统的阳痿、附件炎、急性膀胱炎、月经不调、遗尿、睾丸炎、乳糜尿、输卵管阻塞、子宫脱垂、不孕;神经系统的肋间神经痛、癫痫、外伤性头痛、发作性痴呆症等,涵盖了内外妇儿诸科,虽为小方,其用却不小。
四逆散治疗范围如此广泛,那么其辨证要点又是什么呢?如何掌握其运用要领呢?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四逆散治疗以精神神经紧张为特征的疾病。这类疾病多见于“柴胡体质”者,疾病的发作多与情绪紧张有关。其方证之“四逆”,即是由于紧张或疼痛造成的四肢血管收缩而呈现发冷,但多伴有手心汗出,但多精神饱满,症状阵发性反复性出 现,这是与四逆汤证最大的区别。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具有镇静作用。其二,四逆散治疗疼痛、急迫、痉挛性疾病。原文或然证中有“腹中痛”,桂林古版《伤寒论》中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条文又有“胁下痛”的描述。方中用芍药甘草枳实,有芍药甘草汤和枳实芍药散之义,均有缓急止痛作用。因此认为本方为解除痉挛、急迫、疼痛之方。所主之疼痛,不局限于腹中痛与胁下痛。所主之痉挛也不限于胃肠痉挛,“四逆” 即是血管痉挛,哮喘即是支气管痉挛。所主之急迫,菌痢的里急后重是急迫,尿路感染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感,不尽感又何尝不是急迫!其三,四逆散治疗多为平滑肌疾病。不管是胃肠病,还是血管病、支气管病乃至子宫疾病,共同的病理解剖学属性都是平滑肌病变。平滑机的收缩与舒张极易受情绪影响,很容易出现痉挛状态,这种痉挛状态的反复发作,与柴胡证“往来”的特征相一致。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骨胳肌病变,只不过不是治疗的主流罢了。从上述治疗的疾病范围来看,也还是以内脏疾病为重点的。
目前,关于四逆散还有很多争论。如有人认为所主不是少阴病, 应放于少阳篇;有人认为它是所主之证是介于大小柴胡汤,我认为研究者们不该在这些纯理论中纠缠不休,落实到具体的临床运用中来,探索用方的规律,那才是有意义的事。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26 10:25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26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35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在日本汉方界,常将小柴胡汤和小建中汤作为改善体质来使用。桂枝汤作为小建中汤的母方,也一样用于虚弱体质。柴胡桂枝汤即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两方小制其剂的合方,是治疗虚弱体质迁延性疾病的最常用之方。换言之,即本方所治“病的人” 是体质虚弱者,本方所治“人的病”多是处于迁延阶段。所谓迁延阶段就是疾病处于慢性化,短期内既不会速愈,也不会恶化。
柴胡桂枝汤所主的迁延性疾病多见于下列范围。一是外感病的迁延阶段,证见低热汗出、头痛食欲不振,尤其感冒更为多见。《伤寒论》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外证来去者”,即是言此。二是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金匮要略》所附之《外台》柴胡桂枝汤治“心腹卒中痛”,桂枝汤含芍药甘草能治腹痛,小柴胡汤也主腹痛,如《伤寒论》第100条“……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此腹痛见于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也可见于消化道溃疡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这类疾病也都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原文有“心下支结”,即是上腹部撑胀疼痛之谓。从“心腹卒中痛”“腹中急痛”这些条文,并结合临床来看,本方运用适于腹痛急性发作时。三是以支节烦疼为表现的肢体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等伴有胸胁苦满,汗出恶风、纳差低热等表现时可用本方。另外,本方对出汗过多及过敏性鼻炎、顽固性荨麻疹、更年期综合征伴汗多恶风者也可使用。对于本方主治,日本古方派泰斗吉盖东洞定义为“柴胡桂枝汤治小柴胡汤桂枝汤**方证相合者”,对本方运用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此方之所以能治虚人迁延性疾病,可能取决于本方既能调和营卫,又能调少阳之枢这两个重要环节吧!疲倦憔悴,食欲不振,时时恶心,自感身体多处疼痛,动则极易汗出,汗出而又易感冒,脉细软弱,这是很适合用柴胡桂枝汤的。而本方中桂枝汤是滋补剂,小柴胡汤又是中医干扰素,还含有补虚的桂枝新加汤,就其组成来说,实是肿瘤病人改善体质的一张良方。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26 10:38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发表于 2006-12-26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36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小柴胡汤之变方。“往来寒热”是柴胡证,“心烦”是黄芩证,“胸胁满微结”乃牡蛎证 ,小柴胡汤条下有“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砺四两”之语。“胁下痞硬”与“胸胁满微结”性质一致,惟轻重程度不同而已,故用量一为四两,一为二两。“渴”为瓜萎根所主,牧蛎也主渴,如百合病篇的瓜萎牡蛎散。“不呕” 故去半夏,生姜,《金匮要略》小半夏汤主治呕而不渴,此渴而不呕,非其证可知。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想必消化道机能尚好,而无不能食之症。“头汗出”为气上冲,故加桂枝平冲降逆;“复下之”暗含大便溏泄之义,故用干姜。仲景用干姜,每于吐泻这后,此是定例。
柴胡桂枝干姜证的实质是疾病未去复见津液耗损匮乏。“伤寒五六日”,原本就可有体液 消耗,“已发汗而复下之”则津液耗损尤其,故而口渴,小便不利 。此渴用瓜蒌根,可知程度之甚。瓜蒌根所主之渴,为津液枯燥所致,非饮水所能止,故瓜蒌瞿麦丸条云“其人苦渴”,“苦”即点出渴之程度。此小便不利,非为有水气,故不用茯苓,头出汗,大便溏泄,水走他途故小便不利。从病位而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所治主要在胸肋部。诸如慢性肝炎出现腹泻腹胀;肺结核出现的胸膜炎,疟疾所见的 脾肿大。另外,从口渴来看,糖尿病患者 出现渴甚,头汗出而不利,也可用本方;糖尿病皮肤感染痈肿等此方亦较合拍。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26 10:42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07:3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