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102|回复: 5

[普外科] 求助腹茧症的详细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1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刚单独值班。昨天收了一个病人,病初以不全梗阻为主要表现。随之出现腹膜炎体征。开腹探查见肠间广泛粘连,既往无腹部手术和外伤史,上级医师说是腹茧症。大家有了解的吗,欢迎大家交流一下。
发表于 2006-10-11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腹茧症是少见病,临床罕见。其特点是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质韧厚硬的纤维外膜包裹。病因不明,临床报道多为青春期女性。
本病术前诊断困难,常以腹部包块或肠梗阻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伴腹部包块,呕吐,不规律排气排便或无排气、排便。本病不易诊断,病程长,大部体质衰弱,后期病情严重,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早诊断可提高治疗效果。早诊断可根据下列情况:(1)无手术史,有较长反复发作不全肠梗阻的中青年;(2)全腹中度膨胀,不对称,可触及一整体、光滑、压之不缩小的包块,表面闻及肠鸣音;(3)X线可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聚拢于某一部分,位置固定;(4)B超可见内有肠管的肿块。
本病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应充分松解粘连,解决肠梗阻问题。小肠若无狭窄,一般不行肠切除术,更不要轻易做整个肠袢的切除,除非已探查清楚肿块内所含脏器为部分小肠,但分离困难,否则易致短肠症,如无禁忌,以附加阑尾切除为宜。对无症状的病例,在行其它手术时发现腹茧症时,原则上不作处理。为防止术后发生肠粘连,关腹前腹腔内可注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术后加用糖皮质激素。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梦无痕 + 1 诚挚感谢您帮助版主回答问题分担版务!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0-1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是胚胎发育异常或某种特异性感染,使腹腔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完全或部分包绕小肠的一种少见疾病。根据解剖、临床症状及病因学,又分为腹膜包绕(PE,是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和腹部茧壳症(AC,后天感染所致。)本病术前诊断较为困难。PE多无症状或有轻微的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常因其他疾病手术或尸检中偶然发现,其包膜不必切除,。而AC临床上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可出现质软的活动性包块,严重时可引起肠梗阻。。X线检查可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聚拢于某一部位,位置固定。B超可见内有肠管的肿块。不论是PE还是AC,治疗原则为:①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疾病在检查或手术中发现者,可不予处理;②对腹胀、腹痛等症状明显或出现消化道梗阻症状者应予手术治疗,彻底切除包膜,松解粘连、切除囊带,肠管血运差时行肠切除吻合术。但一般只做包膜的单纯切除,以解除其对小肠的压迫。切忌将包裹之小肠当作肿瘤全部切除,以免引起短肠综合征。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明明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0-13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腹茧症10年流行病学分析
张圣林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近10年腹茧症的发病和诊治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检索并总结中国1994-2004年间的腹茧症文献资料。结果:中国1994-2004年共报道458例腹茧症病人,62﹪分布在华东地区,男女比例为1:1.3,81.0﹪的病人是以不同类型的肠梗阻为主要表现,61.6﹪的病人属于弥漫型腹茧症,41.0﹪病人无大网膜,手术以包膜切除为主。结论:腹茧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病因不清,术前诊断困难,治疗方法尚未统一,切除包膜和松解粘连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腹茧症;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治疗
Th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Abdominal Cocoon of China in 10 years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n abdominal cocoon of china during 1994 to 2004. Methods Retrieval and concluded the abdominal cocoon document, **yze 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 the experienc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sults 458 patients were reported in china during 1994 to 2004. 62﹪ were in East of china, the rate of male vs female was 1:1.3, intestinal obstru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wa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81.0﹪ patients, 61.6﹪ was diffuse abdominal cocoon, 41.0﹪ absent of greater omentum, capsule resection was the main therapeutic method. Conclusion Abdominal cocoon is infrequence in clinical, anetiological, difficult in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 in treatment. Membrane removal and adhesions releas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this disease.
【Key Words】Abdominal Cocoon; Epidemiological Feature; Diagnosis; Treatment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患,由Foo等[1]于1978年首先命名。腹茧症的原因不明,术前诊断困难,是一种存在不少争议的腹部疾病,以小肠被茧状包裹在一层异常的纤维膜内为其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近年有很多个案报道,但对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治方案尚无统一认识。本文复习1994-2004年中国的文献资料,探讨腹茧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治经验。
文 献 检 索
联合检索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和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多家中文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及结果(文章篇数和病例例数)见表1,时间为1994年1月至2004年9月,具体见图1。共检索到171篇文章,其中的1篇综述和5篇重复报道不计入统计,共有458例腹茧症。
表1 中国腹茧症命名情况
关键词               篇数  例数
腹茧症               131   368(80.4﹪)   
小肠禁锢症            37    87(19.0﹪)   
小肠茧状包裹症         2     2(0.4﹪)     
原发性硬化性腹膜炎     1     1(0.2﹪)

病 例 分 析
1 地区分布
统计涵盖了中国近10年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腹茧症发病情况,按照7个地区划分:① 东北地区15例(黑龙江5例,吉林6例,辽宁4例);② 华北地区39例(河北20例,山西8例,北京5例,天津6例,内蒙古0例);③ 西北地区11例(陕西5例,甘肃2例,青海3例,新疆1例,宁夏0例);④ 华东地区283例(山东109例,安徽24例,浙江65例,福建20例,江苏27例,江西16例,上海22例);⑤ 华南地区37例(广东16例,广西21例,海南0例);⑥ 华中地区54例(河南39例,湖南9例,湖北6例);⑦ 西南地区19例(云南2例,四川17例,贵州0例,[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0例),具体见图2。

2 性别和年龄
中国近10年458例病人中,男196例,女262例,男女比例为1:1.3,男女发病情况相差不大,这与文献所报道的此病多发于女性有一定差距。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小2岁,最大79岁,平均29.4岁。
3 症状
本组病例发病的症状见表2。大多数病人(81.0﹪)是以不同类型肠梗阻为主要表现,但仅有30.6﹪的病人有肠梗阻的典型表现:腹痛、恶心、腹胀和**停止排便排气,所以有学者称腹茧症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33.8﹪的病人表现为无症状的腹部包块。
表2 中国腹茧症的症状
症状          例数
腹痛恶心腹胀  371(81.0﹪)
痛吐胀闭*     140(30.6﹪)
腹部包块      155(33.8﹪)
其他           14(3.1﹪)
* 腹痛恶心腹胀停止排便排气

4 入院诊断
本组病例入院诊断见表3。51.1﹪的病人是因肠梗阻入院的,这说明病人多以不同类型的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其正确诊断率仅3.1﹪。
表3 中国腹茧症的入院诊断
入院诊断    例数                入院诊断     例数
肠梗阻    234(51.1﹪)
阑尾炎      76(16.6﹪)
腹部肿块     37(8.1﹪)
卵巢囊肿     28(6.1﹪)
不孕症       25(5.5﹪)
腹膜炎       23(5.0﹪)
其他术中发现 14(3.1﹪)
腹茧症       14(3.1﹪)                诊断不明    8(1.7﹪)
消化性溃疡  4(0.9﹪)
肠结核      2(0.4﹪)
腹内嵌顿疝  2(0.4﹪)
肠系膜肿瘤  1(0.2﹪)
急性胆囊炎  1(0.2﹪)
消化道穿孔  1(0.2﹪)












5 腹部手术史
本组病例中22例(4.8﹪)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具体见表4。
表4腹茧症的既往腹部手术史(22例)
手术名称     例数       


        手术名称     例数
肠部分切除术 6
阑尾切除术   3
卵巢手术     3
胆囊切除术   2
剖腹探查术   2                胃癌根治术   1
肝癌切除术   1
门腔分流术   1
疝修补术     1
腹腔化疗     2







6 合并症
本组病例中有70例(15.3﹪)合并有其他疾病,具体见表5。
表5 腹茧症的合并症
合并疾病      例数                合并疾病      例数
原发性不孕    25
卵巢囊肿      18
子宫肌瘤       1
异位妊娠破裂   1
输卵管积水     1
隐睾           3
肠系膜血管畸形 2
短小肠畸形     1
小肠肿瘤       3
贲门癌         1
直肠癌         1                胆石病         2
盆腔脓肿       1
结核性腹膜炎   1
肠结核         1
上消化道穿孔   2
肠扭转         2
切口疝         1
脾蒂扭转       1
腹股沟斜疝     1
消化道出血     1


7手术方式及术中所见
本组458例病人全部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见表6。术中发现:①282例(61.6﹪)病人纤维膜包裹全部小肠,其中37例(8.1﹪)病人的纤维膜连同盆腔内脏器,如子宫、卵巢等一起包裹;②纤维膜的厚度在1-12mm之间;③8例(1.7﹪)病人无子宫附件等;④188例(41.0﹪)病人无大网膜。
表6 腹茧症的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     例数
单纯包膜切开  99(21.6﹪)
包膜切除     253(55.2﹪)
肠排列        74(16.2﹪)
肠段切除      57(12.4﹪)
阑尾切除     107(23.4﹪)
肠吻合        10(2.2﹪)

8 术后并发症及预后
本组病人的预后情况见表7。术后发生肠梗阻20例,其中12例再次手术治疗,3例死亡。术后发生肠瘘的8例,4例死亡。手术后共死亡13例,死亡率2.8﹪。
表7 腹茧症的术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         例数
肠梗阻             20
肠瘘                8
短肠综合症          2
多器官功能衰竭      6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  1
讨 论
1命名 腹茧症为腹腔部分或全部脏器被一层纤维膜包裹,包裹内容物以小肠最为常见,其名称较多,但由于纤维膜把腹腔脏器作为一个整体的腹膜外位器官包绕固定于后腹壁,故称之腹茧症更为妥当。根据统计,大多数学者以“腹茧症”命名此病(80.4﹪,表1),说明此名称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2病因 腹茧症的病因还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2.1 性别和地域因素:以往认为本病多发生于年轻女性且多伴有反复发作的妇科疾病,引起亚临床性腹膜炎,致纤维蛋白等渗出机化后形成包膜[1]。本组病例统计男女比例是1:1.3,男女发病情况相差不大;并且男性病例报道也逐渐增多[2],说明性别可能不是该病的发生因素。国外及国内均有资料提示本病存在地区性发病情况, 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见[3]。中国的腹茧症大多数(62﹪)分布在华东(沿海)地区,推测其发病与地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2.2 药物影响:凡能降低环磷酸腺苷酸(cAMP,可控制正常细胞增生)和环磷酸鸟苷酸(cGMP)比例的药物,可导致胶原的过度生成和腹腔纤维化,如见于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4]。腹腔化疗也可**腹膜发生化学性腹膜炎,纤维素样物沉积形成纤维膜,发生腹茧症[5]。
2.3 原发性腹膜炎:由于腹腔内的**,引起纤维蛋白渗出,机化形成纤维性包膜。本组病例中4.8﹪的病人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表4),说明腹茧症的发病与腹部损伤**引起的腹腔急慢性炎症有一定关系,可能是腹茧症的发病因素之一。
2.4 发育异常:因为有儿童病例的报道[6],并且许多腹茧症病人手术中发现大网膜和(或)子宫附件缺如和合并先天性畸形等,有学者认为腹茧症是一种先天性腹膜畸形,为胚胎发育过程中腹膜发生变异所致的先天性疾病[7]。本组病例中1.7﹪的病人无子宫附件,41.0﹪的病人无大网膜,还有病人合并先天性畸形(表5),说明该因素可以作为腹茧症的病因之一。
3 分型及病理 腹茧症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局限型是指仅部分小肠等脏器被纤维膜包裹,弥漫型是指全部小肠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脏器(尤其是盆腔脏器)被纤维膜包裹。本组资料中61.6﹪的病人纤维膜包裹全部小肠(其中8.1﹪的病人连同盆腔内脏器包裹),属于弥漫型腹茧症,其发生率高于局限型腹茧症。
腹腔内纤维膜呈茧状,乳白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起自屈氏韧带、肠系膜根部或小网膜,止于回肠中下段、末端或盆腔脏器,与前腹壁部分粘连,膈下间隙消失。纤维膜厚度在1-12mm之间,质地坚韧,易于松解,松解后纤维膜肠面可见多个肠管压迹。肠间疏松粘连分离后小肠浆膜光滑,肠壁柔韧如常。纤维膜部分硬化呈玻璃样病变,间质小血管充血扩张,伴淋巴细胞浸润[8]。
5 临床表现 腹茧症在一般情况下没有症状,但当某些因素,如腹腔脏器炎症、饱餐后**变化等,可使肠管炎性水肿增粗,肠袢折叠过度而包膜又限制肠管活动,诱发急性肠梗阻等外科急腹症,其临床表现为:①青年病人多发(本组平均年龄29.4岁),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②不明原因的肠梗阻或便秘;③反复发作的腹痛、恶心和腹胀病史(81.0﹪,表2),但仅1/3的病人同时有停止排便排气,即只有部分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缺乏典型肠梗阻的四大特征[9],非手术治疗有效,有时可自行缓解;④部分病人(30.6﹪,表2)表现为无症状的腹部包块,包块能被压缩,表面可闻及肠鸣音。腹茧症属外科少见病,无特殊临床表现,可终生无症状,常因肠梗阻、腹部包块或合并其他疾病时被发现。
6 诊断 近年国内外虽屡有报道,但因临床缺乏规范的诊断标准,因此本病诊断困难,尤其术前确诊者甚少,本组病例的术前诊断率仅为3.1﹪(表3)。
腹茧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表现为:①X线检查主要显示部分肠梗阻征象;②消化道钡餐检查可发现包块内为活动受限的小肠,加压后肠管不易分离,推动包块,该段小肠随之移动,即Navani所说的“菜花征”[10];③CT表现为:圆形包块有肠管入出的部位,包块的后上方有纠集的肠系膜血管断面像,其内可见呈“串珠”样改变的小肠,合并肠梗阻时对比剂沿肠管只能到达包块的外缘[11,12];④MRI的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可以直接显示肥厚迂曲的肠管,肠腔内气体、液体以及与大网膜粘连的情况[13] 。
7治疗 腹茧症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原则上彻底切除包膜,松解粘连,切除囊带。近来学者又主张无须刻意追求包膜完全切除和广泛分离。虽然有学者主张腹茧症应尽量行非手术治疗,但此病常无明显症状,多合并其他疾病呈急性起病,入院时不能明确诊断,又多行手术处理。本组458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大多是包膜切除(55.2﹪,表6),一部分合并阑尾切除(23.4﹪,表6),单纯的包膜切开也占了一定比例(21.6﹪,表6)。肠管如无病变则不作肠切除术,切忌将包裹内小肠当作肿瘤全部切除,以免引起短肠综合征。小肠包裹松解后是否作小肠排列术还有争议,王飞海等[14]认为行小肠排列术后反而可能会造成小肠粘连成团,包裹重新生成。即使无阑尾病变,如病人情况允许,在不增加手术难度的情况下可同时将阑尾切除,以免病人再发生阑尾病变以及由此引起的肠梗阻,而增加手术机会 [14]。
参考文献
1 Foo KT, Ng KC, Rauff A, et al. Unusual smal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dolescent girl: the abdominal cocoon. Br J Surg, 1978, 65: 427-430.
2 Deeb LS, Mourad FH, El-Zein YR, et al. Abdominal cocoon in a man: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J Clin Gastroenterol, 1998, 26: 148-150.
3 Yip FW, Lee SH. The abdominal cocoon. Aust N Z J Surg, 1992, 62: 638-642.
4 Eltringham WK, Espiner HJ, Windsor CW, et al. Sclerosing peritonitis due to practolol: a report on 9 cases and their surgical management. Br J Surg, 1977, 64: 229-235.
5 李军成. 腹腔化疗后腹茧症2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8,6: 50.
6 Sahoo SP, Gangopadhyay AN, Gupta DK, et al. Abdominal cocoon in children: a report of four cases. J Pediatr Surg, 1996, 31: 987-988.
7 Stanley MM, Reyes CV, Greenlee HB, et al. Peritoneal fibrosis in cirrhotics treated with peritoneovenous shunting for ascites. An autopsy study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s. Dig Dis Sci, 1996 , 41: 571-577.
8 Hur J, Kim KW, Park MS, et al. Abdominal cocoon: preoperative diagnostic clues from radiologic imaging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 AJR Am J Roentgenol, 2004, 182: 639-641.
9 石美鑫主编. 实用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6-847.
10 Navani S, Shah P, Pandya S, et al. Abdominal cocoon-the cauliflower sign on barium small bowel series. Indian J Gastroenterol, 1995, 14: 19.
11 刘中林,王振常,李惠章. 腹茧症影像学诊断一例.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 535-537.
12 刘红光,卢明花,马民,等. CT诊断小肠茧状包裹症并急性肠梗阻一例.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35: 961-962.
13 郭兴华,王建文,王耀普,等. 腹茧症MRI诊断一例.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612.
14 王飞海,郑敏,郑志强,等. 腹茧症七例临床分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1,4:80.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明明+3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3朵
发表于 2006-10-1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其特征为腹腔部分或全部脏器被一层膜样物包裹,形似蚕茧。由Foo[1]等于1978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也有人称为:特发硬化性腹膜炎,小肠禁锢症,包膜内粘连性肠梗阻,局限性小肠包绕症等等。由于临床罕见,又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对该病缺乏认识,术前诊断很困难。腹茧症为临床少见病例,前阶段我碰到一例,经过两次手术后治愈,总结以前病例复习文献与大家分享。
一.  病因:本病病因迄今为止仍不十分明确,可分为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两种因素。
(一)先天性因素
有人认为此病是一种先天性腹膜畸形,为胚胎发育过程中腹膜发生变异所致[2],这种变异可能与其他畸形并发如:大网膜缺如、左肝缺如、隐睾、小肠或结肠旋转不良等。值得指出得是,一些学者认为,包膜是由大网膜变形而来,理由是多数患者大网膜缺如[3]。本组6例中有3例大网膜缺如。
(二)后天性因素
1.文献报道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及久婚不育者,年龄16~ 48岁。男女发病比为1:5.8。Seng等[13]认为其可能为某种地方性易经生殖道侵入的病原体逆行感染引起腹膜炎的结果。Foo[1]等认为月经期某种病毒逆行感染引起的亚临床性院发行腹膜炎,纤维渗出机化导致小肠表面纤维包膜形成。还有些学者认为,月经血顺输卵管逆流,引起化学性腹膜炎,纤维蛋白渗出机化后形成包膜[4]。本组6例中有5例女性,似乎支持上述观点。但此病的男性患者逐渐增多的报道,显然不支持这一观点[14]。
2.据报道,本病多发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如:日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5]。可能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卫生保洁易受汗液皮脂等分泌物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3.药物影响,Eltringha m WK等报道,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可引起此病。原因可能是β-受体阻滞剂减少了cAMP及cGMP的比例,导致了胶原的过渡生成和腹腔纤维化,腹腔内纤维蛋白渗出机化形成致密白色的纤维膜包裹压迫小肠。本组6例患者中均无长期服药史,可能与统计病例数缺少代表性有关。
4.血源性亚临床型腹膜炎及腹腔异物**,现支持此观点的人逐渐上升。由于腹腔内的某如种原因,如:结核、外伤、炎症、腹水、过敏等异物**,引起纤维蛋白渗出增多,继而机化形成纤维包膜。Levine[6]用家用漂白剂腹腔内注射,建立了大鼠硬化性包裹性腹膜炎的模型。Francis[7]等报道各种疾病伴有腹水时患者患腹茧症的可能性更高。Stomley报道患肝硬化腹水的患者行腹腔静脉转流(PVS),尤其是既往有腹部手术和硬化性腹膜炎患者,腹茧症的发生率较高。亦有多种文献报道腹膜透析的患者腹茧症增多。国内有报道腹部外伤、炎症等原因引起的腹腔急慢性纤维性膜性粘连,形成小肠茧状包裹[8]。本组6例中1例有腹部手术史,3例腹腔有腹水。
二.  诊断:
腹茧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症状均与小肠被纤维膜包裹形成肠蠕动障碍有关,故可有下列表现:(1)反复发作的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2)查体可见腹膨隆,可见肠型,肠鸣音亢进,可及固定或可推动的腹部包块。
普遍认为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本组6例术前均未给予确诊。笔者认为临床上遇到下列情况时要考虑本病:(1)年轻女性,特别是月经不调及久婚不育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肠梗阻。(2)既往无腹部手术史及腹膜炎病史而出现肠梗阻。(3)有不明原因的肠梗阻表现,同时伴有腹部肿块,挤压肿块可听到肠鸣音。(4)X平片可见不全肠梗阻征像,如:积液、积气伴液平等。X线钡餐表现卷曲的肠绊聚集予一囊影内,X线显影呈“菜花征”[9]。(5)B超提示肿物为粘连性肠管,外被一层厚的弱回声组织,并可观察有无肠蠕动[10]。(6)CT扫描可直接显示包裹肠管的膜状结构及肠管间的条形分隔,可发现腹腔积液,排除软组织肿块。若发现包膜征可直接确诊为腹茧症[11]。另外,术中见全部或部分小肠为一层灰白色、质韧且厚的纤维膜包裹,形似蚕茧,其临近脏器如:肝、胃、部分结肠亦可为此膜覆盖,大网膜缺如,可确诊为腹茧症。本组6例病人术前全部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该病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外,还与医生的临床经验不足,该病的影像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征有关。但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先进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如:腹腔镜)[12],不少病例可术前确诊。
三.  治疗
治疗上,现在大多数人主张手术为主。文献报道的病例也均给予了手术治疗,但这些病人均是在误诊的前提下,而具备剖腹探查的指征而行的手术。现在认为,无症状的或症状轻微的因其他疾病在检查(如通过X线、B超、CT等)时确诊的腹茧症病人,可不予处理,或采用非手术治疗,如:胃肠减压,中医中药治疗等。而对于那些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明显或出现消化道梗阻症状者,应积极给予手术治疗。其原则是:彻底切除包膜,松解粘连,切除囊带,解除梗阻。(本组有5例行此手术)如有肠坏死,肠血运差时,可行肠切除吻合术。再者对部分粘连重而无法分离者,可行肠排列术。(本组中1例行此术)切忌将包裹之小肠当作肿瘤切除,以致引起短肠综合征。特别强调是术中绝不能为追求包膜彻底切除而行广泛的粘连分离,这样做: (1) 可能损伤肠管,引起肠瘘。(2)损伤小肠血管,引起肠管血运障碍,进而引起肠坏死。(3)广泛的分离日后仍可形成广泛的粘连,增加梗阻的发生。对于术前误诊为慢性阑尾炎,若术中见腹腔无明显炎症,可不松解粘连,直接切除阑尾。现在更多学者并不强调必须行阑尾切除术,原因是,腹茧症罕见,腹茧症术后急性阑尾炎更为罕见,故其实际意义不大,应根据术中情况而定,切不可为切除阑尾而行广泛分离。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明明+3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3朵
发表于 2007-8-2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handshake

[ 本帖最后由 yi868969 于 2007-8-23 21:3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7 06:2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