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楼主: 海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6-10-10 10:40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石榴皮
  Pericarpium Granati
  (英)Pomegranate Rind
  别名 安石榴、西榴、水晶榴。
  来源 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果实。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7m。小枝常具四棱,顶端多为刺状。叶对生或丛生,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6cm,宽1~1.8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渐狭,全缘;具短柄。花1~数朵,集生于枝顶,红色;花萼常6裂,革质,宿存;花瓣6,皱缩;雄蕊多数;子房下位或半下位。果实球形,果皮革质,熟时黄色或红色,内具薄隔膜。种子多数,外种皮肉质酸甜可食。花期5~6月,果期7~8月。
  各地有栽培。
  采制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
  性状 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粗糙,有多数疣状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无臭,味苦涩。
  化学成分 含石榴皮素(granatin)、白桦脂酸(betu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等。
  性味 性温,味酸、涩。
  功能主治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白带、虫积腹痛
62
发表于 2006-10-10 10:43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铁苋菜
  Herba Acalyphae
  (英)Copperleaf Herb
  别名 血见愁、海蚌念珠、叶里藏珠。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 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60cm,被柔毛。茎直立,多分支。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长2.5~8cm,宽1.5~3.5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有疏毛或无毛,叶脉基部3出;叶柄长,花序腋生,有叶状肾形苞片1~3,不分裂,合对如蚌;通常雄花序极短,着生在雌花序上部,雄花萼4裂,雄蕊8;雌花序生于苞片内。蒴果钝三棱形,淡褐色,有毛。种子黑色。花期5~7月,果期7~11月。
  生于山坡、沟边、路旁、田野。分布几乎遍于全国,长江流露尤多。
  采制 夏、秋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
  性味 性凉,味苦、涩。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收敛止血。用于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痈疖疮疡、皮肤湿疹。
63
发表于 2006-10-10 10:46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64
发表于 2006-10-10 11:17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田皂角
[別名]
        合萌、水皂角、連根拔、梗通草、禾鐮草。
[來源]
        為豆科合萌屬植物田皂角Aeschynomene indica L.,以全草入藥。
[形態特徵]
        一年生半灌木狀草本,高30~90cm,通體無毛。根圓柱形,黃白色,多須根。莖直立,多分支,質軟,中空。雙數羽狀複葉互生,常閉合,托葉2片,膜質,披針形,長約1cm,基部稍呈耳狀;小葉20~30對,小葉片條狀矩圓形,無柄,排列緊密,長5~8mm,寬1~3mm,兩端均鈍,全緣。夏季開花,葉腋抽出總狀花序,有花1~4朵,花序梗及花梗常有粘性物;花萼二唇形,蝶形花冠黃色,有紫紋,長約1cm,早落,旗瓣近圓形。莢果條形,有柄,長3~4.5cm,具6~8莢節,每節有種子1粒;種子腎形,黑棕色,有光澤。
         

田皂角---植株



田皂角---植株        田皂角---種子

[生境分布]
        生於水邊濕地。台灣中部靠海地區較常見。
[栽培要點]
        喜溫暖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山坡、丘陵、平地均可栽種。種子繁殖。
[採集加工]
        夏、秋採收全草,曬乾;鮮用隨時可採。
[化學成分]
        全株含少量皂苷,果實含生物鹼、皂苷及鞣質。種子含脂肪油:其脂肪酸的組成為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麻酸、亞油酸、廿烯酸。
[藥理作用]
               
       
       

[性味功能]
        苦、澀,涼。清熱利濕,消腫解毒,平肝去風明目,利尿、殺蟲。種子治眼疾。
[主治]
        尿路感染,小便不利,黃疸型肝炎,腹水,腸炎,痢疾,小兒疳積,夜盲症,結膜炎,蕁麻疹;外用治外傷出血,癤癤腫毒。
[用法用量]
        用量根或全草15~30克;外用適量,鮮全草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附方]
        1.        慢性蕁麻疹:
        合萌30~60克,水煎服,另用全草適量水煎洗患處。
2.        外傷出血:
        鮮草適量,攪爛外敷
       

[附注]
               
       



       
[參考資料]
        1.        《全國中草藥匯編》
2.        《花蓮縣藥用植物資源之調查研究》
3.        《雲南中藥誌》
65
发表于 2006-10-10 11:19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好,今天就法这些,谢谢鼓励
66
发表于 2006-10-10 21:35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野菊花

  

【类 别】:花类
【药 名】:野菊花
【拼 音】:YEJUHUA     【英文名】:Indian Dendranthema Flower
【别 名】: 野**花、苦薏 、山菊花、甘菊花。
【来 源】: 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 的头状花序。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m。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支。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9cm,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锯齿,两面有毛,下面较密;叶柄下有明显的假托叶。头状花序直径2~2.5cm,排成聚伞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4层,边缘膜质,外层椭圆形;花小,黄色,边缘舌状,先端3浅裂,雌性;中央为管状花,先端5裂,两性。花期9~11月,果期10~11月。
生于路旁、山坡、原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 制】: 秋、冬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
【性 状】: 花序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含菊醇(chrysol)、菊酮(chrysanthenone)、α-蒎烯、樟脑、龙脑、樟烯等,尚含野菊花内酯(yejunualactone)、野菊花素A(artoglasin-A)、 刺槐甙(acaciin)、蒙花甙(linarin)、菊甙、木犀草素。
【性 味】: 性微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67
发表于 2006-10-10 21:43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枸杞,其果即所谓“枸杞子”。枸杞浑身都是宝,子、花、叶、根、皮都可入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明目的作用,常与熟地、菊花、山药、山萸肉等药同用,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枸杞子尤其擅长明目,所以俗称“明眼子”。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对于现代人来说,枸杞最实用的功效就是抗疲劳和降低血压。此外,枸杞能够保肝、降血糖、软化血管、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据临床医学验证,枸杞还能治疗慢性肾衰竭。
  当代实验和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枸杞叶代茶常饮,能显著提高和改善老人、体弱多病者和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和生理功能,具有强壮机体和延缓衰老的作用。对癌症患者配合化疗,有减轻毒副作用、防止白血球减少、调节免疫功能等疗效。
  枸杞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
  对于平素身体较差者,可用枸杞泡水代茶饮。也可服用枸杞粥,选上好枸杞50克,粳米100克,洗净后同煮成粥,可作为每天晨起早餐食用。
68
发表于 2006-10-10 21:47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再补发一张上次的凤尾草
69
发表于 2006-10-10 21:55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月季花
Flos Rosae Chinensis
(英) Chinese Rose Flower
别名 月月开、月月红。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的花。
植物形态 常绿或半常绿灌木,高1~2m。茎、枝有钩状皮刺或近无刺。小叶3~5,少数7,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cm,宽1~3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有锐锯齿,两面无毛;叶柄、叶轴散生皮刺和短腺毛;托叶大部和叶柄合生,边缘有腺毛;花瓣5或重瓣,红色或粉红色,很少白色;雄蕊多数,着生于花托边缘的花盘上,黄红色,内有多数瘦果,萼宿存。花期5~9月。
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采制 全年均可采收,花微开始采摘,阴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花蕾类球形,直径1.5~2.5cm。花托长圆形;萼片5,暗绿色先端尾尖;花瓣复瓦状排列,有的散落,长圆形,紫红色或淡紫红色;雄蕊多数,黄色。体轻,质脆。气清香,味淡、微苦。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并含槲皮甙、鞣质。
性味 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痛经。
70
发表于 2006-10-10 21:59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益母草(活血,祛瘀)

  

【类 别】: 全草类
【药 名】:益母草
【拼 音】:YIMUCAO
【英文名】:Motherwort Herb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
【功 效】:活血,祛瘀,调经,消水。
【主 治】: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痰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性味归经】:辛苦,凉。①《本草拾遗》:  "寒。"②《本草蒙签》:  "味辛甘,气微温,无毒。" ③《纲目》:  "味辛微营,无毒。"④《本草正》:  "昧微苦、微宰、微寒,性滑。"
人心包、肝经。①《本草汇言》:  "手、足顾阴经。"②《药品化义》:  "入肝、脾、包络三经。"③《本草再新》:  "人心、脾、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用药忌宜】:阴虚血少者忌服。①《经效产宝》:"忌铁器。"②《本草正》:"血热、血滞及胎产艰涩者宜之;若血气素虚兼寒,及滑陷不固者,皆非所宜。"
【别 名】:TUI(《诗经》)、ZHUI(《尔雅》)、益母、充蔚、益明、大札(本经》、臭秽(《尔雅》刘歆注)、贞蔚(《别录》)、苦低草(《千金方》)、郁臭草(《本草拾遗》)、夏枯草、土质汗(近效方》)、野天麻、火钦、负担(《经效产宝》)、辣母藤(《履CHAN岩本草》)、郁臭苗(《救荒本草》)、猪麻(《纲口》)、益母艾(《生草药性备要》)、扒骨风(《分类草药性》)、红花艾(《岭南采药录》)、坤草(《青海药材》)、枯草(《药材资料汇编》)、苦草、田芝麻棵、小暑草(《江苏植药志》)、益母篙(《东北药擅志》)、陀螺艾(《广西药植图志》)、地落艾(《陆川本草》)、红花益母草、四棱草(《中药志》)、月母草(《喀四川中药志》)、旋风草(《陕西中药志》)、油耙菜、野油麻(《湖南药物志》)
【处方名】:益母草、坤草、制益母草、酒益母草
处方中写益母草、坤草均指生益母草。为原药材晒干切段入药者。
制益母草为益母草切段后拌入酒、醋、盐、生姜等,然后蒸透入药者。
酒益母草为益母草切段后,用黄酒淋洒,闷透,用文火微炒(或蒸),然后入药者。
【商品名】:益母草:为5~6月开花期间采收者。以枝叶肥壮、色灰绿、带有紫红色花者为佳。
童子益母草:为3~4月间未开花前采收的幼株。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白花益母草主产江苏、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细叶益母草主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及陕西等地。土耳其益母草主产新疆。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始,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在花盛开或果实成熟时采收看,品质较次。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考 证】:出自①陆矾《诗疏》:"TUI,似萑。方茎,白花,花生节间。《韩诗》及《三苍》说悉云,TUI益母也。"②《经效产宝》返瑰丹注:"益母,叶似艾叶,茎类火麻,方梗凹面。四、五、六月,节节开花,红紫色如蓉花,南北随处皆有,白花看不是。于端午、小暑,或六月六日,花正开始,连根收采,阴干,用叶及花、子。"③《纲目》:"此草及子皆芜盛密蔚,故名芜蔚。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之称。其茎方类麻,故谓之野天麻,俗呼为猪麻,猪喜食之也,夏至后即枯,故亦有夏枯之名。《近效方》谓之土质汗。林亿云,质汗出西番,乃热血合诺药煎成。治金疮折伤,益母亦可作煎治折伤,故名为土质汗也。妒芜蔚,近水湿处甚繁,春初生苗如撤篙,入夏长三、四尺,茎方如黄麻茎,其叶如艾叶而背青。一梗三叶,叶有尖歧,寸许一节。节节生穗,丛簇抱茎,四,五月间,穗内开小花,红紫色,亦有微白色看。每萼内有细中四粒,粒大如同篙子,有三棱,褐色。药肄往往以作巨胜于货之。其草生时有臭气,夏至后即枯,其根白色。此草有白花、紫花二种,茎叶子穗皆一样也,但白者能人气分,红者能人血分,别而用之可也。按《闺阁事宜》云,  白花者为益母,紫花看为野天麻。返魂丹注云,紫花者为益母,白花看不是。陈藏器《本草》云,芜蔚生田野间,人呼为臭草;天麻生平泽,似马鞭草,节节生紫花,花中有于,如青箱子。孙思翅《干金方》云,天麻草,茎如火麻,冬生苗,夏着赤花屈口鼠尾花。此皆似以芜蔚、天麻为二物,盖不知其是一物一种。凡物花皆有赤自,如牡丹、芍药、菊花之类是矣。"
71
发表于 2006-10-10 22:10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竹叶(淡竹叶)
  主要成分: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尚含涩味质等。
  性状:叶呈狭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钝形,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气弱,味淡。
  功能主治: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癎,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头痛,喉痹,目赤,消渴,肺热咳喘,中风。(1)清心利尿:用于心火炽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而赤,或热淋尿痛(如急性泌尿系感染),常配生地、木通、甘草梢(如导赤散)。(2)清热除烦: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之燥热心烦,常配生石膏、麦冬。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2~4钱
  其它:脾胃虚寒及便溏者禁用。



竹叶,又名淡竹叶、苦竹叶、竹叶卷心、鲜竹叶等,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叶,四季可采,宜鲜用。

    中医认为,竹叶性味甘、淡、寒,入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利尿清心之功,适用于热病伤津,暑热伤阴所致的口干烦渴,心经实火,移热于小肠所致的尿赤口疮,小便灼热,淋沥涩痛等。《本草纲目》言其“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药品化义》称“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味淡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烦热,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

    竹叶有两种,一种是禾本科植物苦竹的新鲜叶片或初生的卷状嫩叶;另一种是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全草。这两种竹叶性味、功效相似,临床常相互为用,一般而言,鲜竹叶清心热,清头面风热功效较好,而淡竹叶以清湿泄热作用见长,利尿作用较强。临床可根据病情不同,分别选用。本品卷而末放的幼叶,名竹叶卷心,有直折心火之功,温病热陷心包,或神昏谵语时宜选用本品。本品煮粥服食,或煎汤或泡茶饮服,有清热利湿,养阴止渴,除烦安神之功,即可治疗热盛津伤之症,又可作为夏季预防中暑之用,或治疗中暑病人,若口渴明显时,加些芦根、或石斛同用,效果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竹叶不宜久煎,入药、入食以鲜品为佳;煮粥时宜稀薄,不要稠厚;竹叶粥是寒凉类药粥,脾胃虚寒、大便溏薄、阴虚发热者不宜选用。

    下为三则粥疗方,供选用。

    1.竹叶粥:竹叶10克(鲜者加倍),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竹叶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清热利湿,除烦安神。适用于热病干渴,或暑热烦渴,小便淋涩,口舌生疮,烦躁不安及泌尿系感染等。

    2.三叶石膏粥:淡竹叶10克,鲜荷叶1张,枸杞叶50克,生石膏30克,大米100克。将三叶、石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2次。可清热祛暑,利尿除烦。适用于中暑烦渴,发热胸闷等。

    3.豆叶茅根粥:赤小豆30克,竹叶、茅根各15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竹叶、茅根水煎取汁,加赤豆、大米煮粥,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可清热利湿,健脾生精,适用湿热蕴结下焦,**黏稠,或有凝块,小便短黄等。
72
发表于 2006-10-10 22:18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苦菜 一名苦荬菜。李时珍说:“苦菜即苦荬,家栽者呼为苦苣,实一物也。其茎中空,折之有白汁,茎上之叶抱茎,开黄花如初蕊野菊,结子后有白毛随风飘扬,落地即生。"有的地区把苦菜称作墓头回或败酱草。

按:苦菜属菊科草本植物,幼苗形如蒲公英,易舆蒲公英混淆,但蒲公英不抽茎,仅抽一花茎,可资识别,功效亦与蒲公英相近。

性味 苦、寒,无毒。

成分 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功用 有消炎解毒作用。适用于阑尾炎,肠炎,妇女子宫颈炎,乳腺炎,以及咽喉、扁桃体炎等。

[化脓性阑尾炎 (肠痈),痈疮,蜂窝组织炎,无名肿毒,妇女乳痈等]
苦菜30-60克 (鲜草加倍)水煎服。

[妇女子宫内膜炎,宫颈炎,子言颈糜烂,白带腥臭及子宫附件炎等]
苦菜60克,水煎服;或舆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同煎服。

[流感,上感,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苦菜30-60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

[胆道感染,胆囊炎]
苦菜30克,与蒲公英等量,水煎服。


苦菜又名荼、苦苣、野苦马菜、紫苦菜等,为菊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梁代名医陶弘景《桐君药录》载:“苦菜三月生,扶疏六月花从叶出,茎直花黄,八月实黑,实落根夏生,冬不枯”。《本草纲目》描写:“春初生苗,有赤茎、白茎二种,其茎中空而脆,折之有白汁,脐叶似花萝卜菜叶而色绿带碧,上叶抱茎,梢叶4a
似鹳嘴,每叶分叉,挺如穿叶状,开黄花,如初绽野菊。一花结子一丛”’“子上有白毛茸茸,随风飘扬,落处即生。”苦菜是一种野生蔬菜,两千多年来,在饥荒年间,它仍做为一种主食,为平民百姓充饥渡荒,算得上人们喜爱的佳蔬M3xC
。©中国中医药*** -- 中国中医药***  lTl#W
   苦菜出《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无毒,入心、脾、胃三经。能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治热毒壅结、黄疸、下痢、血淋、疗肿、痔瘘等病。F
©中国中医药*** -- 中国中医药***  e)J8:
   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苦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镁、锌、铜,以及赖氨酸、色氨酸、天门冬氨酸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合甘露醇、生物碱、甙类、苦味素等成分。所合铁元素是形成血红素的主要成分,铜元素是促进血红素形成与血球成熟的重要因素,两者协同,含量充足,能提高某些生物学效价,预防止疗缺铁性贫血。所含锌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促进男子**活力,有助于伤口愈合。据澳大利亚学者报道,苦菜提取物,经动物实验表明,全草中含有抗肿瘤成分。《名医别录》谓苦菜“疗肠辟、渴、热v#
中疾、恶疮。”《纲目》称之主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可卧,轻身耐老”。《滇南本草》说:“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诸积,利小便”。《普济方》用野苦马汁半杯,灯心浸水良久,捻其末半杯,和匀饮服,治疗喉痹痛。《唐瑶经验方》用野苦菜捣汁一杯,加入姜汁一匙,以酒调服,渣敷患处,可治对口疮。民间常取鲜苦菜数棵,洗净放口内细嚼,含10~20分钟,每日2次,可治口腔炎。取鲜苦菜l00克,加水煎煮,吃菜喝汤,连服20天,可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将鲜苦菜根茎折断,断处溢出白浆,点于眼角内,可治急性结膜炎,角膜溃疡。以苦菜50克,捣烂成泥,掺少许面粉,调匀敷患处,可治外痔、血栓痔。XW
©中国中医药*** -- 中国中医药***  P
   苦菜根、花、菜子,均可入药。《纲目》称苦菜根“治血淋,利小便”。《本草衍义》谓苦菜花“去中热,安心神”。《食疗本草》以苦菜花子6克研细,水煎服,每日二次,治疗黄疽。民间也常采用苦菜根30~50克,加水煎汤,治疗尿路结石、血尿等症。m
   苦菜味虽苦,但苦度适中,苦里回甘。
73
发表于 2006-10-10 22:24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芦竹
禾 本 科 Gramineae

芦 竹Arund donax L.

别名 芦竹根,荻。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粗壮的根状茎。秆直立,有分支。叶稍无毛;叶舌膜质,截平,顶端具短纤毛;叶片条状披针形,扁平,长30~60cm,宽 2~6cm,边缘粗糙圆锥花序大型,长30~60cm;小穗含花2~4花,小穗轴无毛;颖膜质,披针形;外稃膜质,具3~5脉;第一外稃长8~10mm,上部的渐次变小,脊上无毛;雄蕊3;子房无毛。花果期10~12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河堤两旁及池塘边。

药用部分 干燥的根状茎。

性味功能 微苦,寒。清热利尿,养阴止渴。

主治 尿路感染,热病伤津;外治急性膝关节炎

应用参考 1.尿路感染:鲜根状茎60克,灯芯草,车前草各12克,水煎服。2.急性膝关节炎:新根状茎适量,捣烂敷患处。

【别名】芦荻竹、芦竹笋、芦竹根、楼梯杆

【来源】禾本科芦竹属植物芦竹Arundo donax L.,以根状茎及嫩笋芽入药。四季可采,将根头砍下,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苦、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用于热病烦渴,风火牙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1~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 名】:芦竹根
【拼 音】:LUZHUGEN
【来 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根茎。
【功 效】:祛风止痛,清热利水,疏风清热,解食肉中毒。
【主 治】:治风火牙痛,虚劳骨蒸,淋证,热病发狂,食瘟马肉中毒。
【性味归经】:苦,寒。①《草木便方》:“苦,大凉。”②《岭南采药录》:“甘,淡。”③《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入肺、肝、肾、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熬膏。
【用药忌宜】:《四川中药志》:“体虚无热者慎用。”

【别 名】:芦荻头(《岭南采药录》)、楼梯杆(《四川中药志》)。原植物芦竹又名:荻芦竹(《本草汇言》)、绿竹(《分类草药性》)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西南、华南及江苏、浙江、湖南等地。药材产四川。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季拔起全株,砍取根茎洗净,剔除须根,切片或整条晒干。
【拉丁名】:原植物芦竹 Arundo donax L.
【考 证】:出自《四川中药志》。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茎,呈弯曲扁圆条形,长10~18厘米,粗2~2.5厘米,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稍粗大,有大小不等的笋子芽苞突起,基部周围有须根断痕;有节,节上有淡黄色的叶鞘残痕,或全为叶鞘包裹。质坚硬,不易折断。以质嫩、干燥、茎秆短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根茎含N,N一二甲基色胺(N,N一Dimethyltryp-tamine)、5一甲氧基一N一甲基色胺(5一Methoxy一N一methyl-tryptamine)、蟾毒色胺(Bufotenine)、去氢蟾毒色胺(Dehydrobufotenine)、蟾蜍特尼定(Bufotenidine)等多种吲哚衍生物 。叶含卅烷(Triacontane)、a一香树脂醇乙酸酯(a一Amyrinacetate)、B一香树脂醇乙酸酯、卅烷醇(Triacontanol)、无羁萜(Friedelin)、豆甾醇(Stigmasterol)、B一谷甾醇(B一 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 。花含多种吲哚衍生物禾草碱(Gramine)及其 Nb一氧化物、禾草碱甲氢氧化物(Gramine methohydroxide)、N,N一二甲基色胺甲氢氧化物、3,3’一双(吲哚甲基)二甲铵氢氧化物、胡颓子碱(Eleagnine)等 。
74
发表于 2006-10-10 22:32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水烛菖蒲 别名:蒲草
TyphaangustifoliaL.--香蒲科Typh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多年生沼生草本,高1.5~3m。根茎匍匐,须根多。叶狭线形,宽5~8mm,稀可达10mm。雌雄同株,穗状花序圆柱形,雌雄花序不连接;雄花序在上,长20~30cm,雄花有雄蕊2~3,毛较花药长,顶端单一或2~5分叉,花粉粒单生;雌花序在下,长9~30cm,具叶状苞片,早落,雌花的小苞片比柱头短,花被退化为茸毛状,早落,约与小苞片等长,柱头线形或线状长圆形。果穗直径达10~15mm,小坚果无沟,不开裂,外果皮不分离。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浅水中。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
2. 东方香蒲
Typha orientalis Presl.--香蒲科Typh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多年生沼生草本,直立,高1~2m。根茎粗壮,横走。叶线形,宽5~10mm,基部鞘状,抱茎。雌雄同株,穗状花序圆柱状,雄花序与雌花序彼此连接;雄花序在上,长3~5cm,雄花有雄蕊2~4,花粉粒单生;雌花序长6~15cm,雌花无小苞片,有多数基生的白色长毛,毛等于或稍长于柱头,稀短于柱头,柱头匙形,不育雌蕊棍棒状。小坚果有一纵沟。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池沼或水旁。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陕西、湖南、云南等省区。
[采制]

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穗,晒干后碾扎,筛取花粉。
[药材及产销]

蒲黄PollenTyphae 主产于江苏宝应,河南郑州、商丘,黑龙江肇东,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等地;此外,辽宁、河北、山西、湖南、陕西、贵州、云南、安徽、新疆、青海、山东等地均产。习惯上在长江以北、华北、东北、西北等地主要销花粉,华东、中南、华南、西南等地区大部分销带雄花的花粉,称草蒲黄。
[化学成分]

窄叶香蒲花粉含异鼠李素-3-O-芸香糖甙、异鼠李素、槲皮素、β-谷甾醇及二十五烷。此外,尚含微量元素及氨基酸。雌花中含琥珀酸、肉桂酸、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醛及D-甘露醇。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性状鉴别
本品为黄色粉末,质轻,入水飘浮水面,手捻之滑润感,易附于手指上。气微,味淡。
以粉细、体轻、色鲜黄、滑润感强者为佳。显微鉴别
花粉粒:商品一般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稀三角锥形,长轴15~30μm。表面有排列紧密的颗粒状突起,成网纹状,有时可见一萌发孔。

[点击上图放大]

蒲黄花粉粒(×500)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0.1g,加乙醇5ml,冷浸6小时,滤过。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2~3滴,在沸水浴上加热,溶液显橙红色。(检查黄酮)
2. 取本品0.2g,加水10ml,温浸1小时,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显棕绿色。(检查酚类)
3. 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花粉及带花粉的雄花各0.2g,加甲醇2ml,冷浸6小时,滤过,滤液供点样用。吸附剂:硅胶G(黄岩光华化工厂)铺板,105℃活化1小时。展开剂:乙酸乙酯-丙酮-水(50:40:10)。展距:12cm。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

[点击上图放大]

蒲黄薄层层析图谱
1.花粉 2. 带的花粉雄花
[性味及功效]

味甘,性平。有止血、祛瘀的功能。用于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脘腹刺痛、外伤出血、跌扑损伤。用量3~10g,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对心血管的作用:蒲黄提取物对离体心脏、兔心冠脉流量、犬心肺装置及心肌86Rb摄取量有增加作用,且有扩张兔、犬外周血管作用。
2. 对血清胆固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蒲黄能降低高脂饲料兔的血脂和使主动脉、冠状动脉病变减轻的作用。
3. 对子宫和肠管的作用:蒲黄多种制剂对豚鼠,大、小鼠,兔,犬等离体和在体子宫或肠有兴奋作用。
4. 促凝血作用:经口服、皮下注射或外用,对人、兔、犬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表明有止血作用,其有效成分有人认为是异鼠李黄素。
5. 临床用来治疗冠心病和高血脂症,产后瘀血腹痛、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尿便血等有效。
[附注]

除正文所列2种香蒲外,下述香蒲属植物的花粉亦供药用。
1. 宽叶香蒲Typhalatifolial. 高1~3m。叶广线形,长约1m,宽10~20mm。穗状花序圆柱形,雄花序与雌花序通常互相连接,稀分离;雄花序长8~15cm,或稍短,成熟时直径1.5~2cm,雄花具雄蕊2~4,花丝丝状,白毛较花药短,有时顶端分叉,花粉粒4合体;雌花序长10~20cm,具2~3片叶状苞片,早脱落,雌花基无小苞片,具子房柄,基部的毛常较柱头短。果穗直径约2cm,小坚果有沟。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云南等省区。花粉含葡萄糖、果糖、木糖、[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糖、鼠李糖、异麦芽糖、曲二糖 (kojibiose)、麦白糖(leucrose)、蔗糖、松二糖(turanose)、寡糖类、麦芽糖、麦芽三糖、黑曲霉糖(nigerose)、棉子糖。又含异鼠李素甙、谷甾醇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黑糊糊 + 1 拍的非常好!

查看全部评分

75
发表于 2006-10-10 22:37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连翘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性状】本品呈长卵形至卵形,稍扁,长1.5~2.5cm,直径0.5~1.3cm。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两面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顶端税尖,基部有小果梗或已脱落。“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凸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质硬;种子多数,黄绿色,细长,一侧有翅。“老翘”自顶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平滑,具一纵隔;质脆;种子棕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贮藏】置干燥处。

连翘又称黄金条、黄寿丹,属木器科落叶丛生灌木。连翘株高八至九尺,茎丛生直立,枝条开展而下垂,节间中空,节部有木髓。三、四月先花后叶,花可开至五月。花一至数朵腋生,花冠金黄色,长约半寸余,花冠内有桔红色条纹。

连翘药用部分主要是果实。它的果壳,即“羚翘解毒丸”中的“翘”。含有连翘酚、香豆精、齐墩果酸、皂甙、维生素P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排脓等功效。主治温热、疮疡、瘰疬、丹毒、班疹、流感,用果实10—15克水煎服,

【英文名】 FRUCTUS FORSYTHIAE

【别名】连壳、黄花条、黄链条花、黄奇丹、青翘、落翘

【来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

【性状】本品呈长卵形至卵形,稍扁,长1.5~2.5cm,直径0.5~1.3cm。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两面各有 1条明显的纵沟。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果梗或已脱落。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凸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质硬;种子多数,黄绿色,细长,一侧有翅。老翘自顶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平滑,具一纵隔;质脆;种子棕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

【鉴别】

(1)本品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 1列扁平细胞,外壁及侧壁增厚,被角质层。中果皮外侧薄壁组织中散有维管束;中果皮内侧为多列石细胞,长条形、类圆形或长圆形,壁厚薄不一,多切向排列成镶嵌状,并延伸至纵隔壁;内果皮为1 列薄壁细胞。

(2) 取本品粉末 1g,加*** 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滤液,药渣挥干,加甲醇40ml,加热加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加于聚酰胺柱(14~30目,3g,内径1~1.2cm,用水50ml预洗)上,用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乙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用醋酸乙酯提取2 次,每次20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5%磷酸二氢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置以苯-丙酮-醋酸乙酯-甲醇-水(20:25:30:3:3) 为展开剂的展开缸中饱和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再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nm。理论板数按连翘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连翘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约1g〔同时另取本品测定水分(附录Ⅸ 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15ml,密塞,称定重量,浸渍过夜,超声处理25分钟,放冷,密塞,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蒸至近干,加中性氧化铝0.5g拌匀,加于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1g,内径1~1.5cm)上,用70%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至干,残渣用50%甲醇溶解后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连翘苷(C29H36O15)不得少于0.15%。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用法用量】 6~15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

(1)连翘性凉味苦,轻清上浮,可治上焦诸热,尤能解毒消痈而散结,故为疮家的要药。

(2)本品配以银花、薄荷、荆芥、甘草,则散风清热;配以玄参、麦冬、青莲心、竹叶卷心等,则清心泄热;配以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芍等,则解毒消痈;配以玄参、夏枯草、贝母等,则散结消瘰。

(3)银花与连翘均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解疮毒,故在临床上两药经常同用。但银花尚能凉血止痢;连翘又能清心热,散结消瘰。

(4)在过去用药习惯上本品分连翘壳与连翘心两种,连翘壳为果实,连翘心为种子,一般认为连翘心的清心功用较好。现上海地区已予简化,只有一种连翘,不再分为两药。

【摘录】《中国药典》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黑糊糊 + 1 非常感谢你为大家带来中药学习上的便利!

查看全部评分

76
发表于 2006-10-11 09:18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再謝謝樓主的資料。
但想請教,
竹葉與淡竹葉應不是同一樣的東西吧!
77
发表于 2006-10-11 09:24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是另有一种叫淡竹叶的禾本植物,药用全草,两者之间区别看上面解释
78
发表于 2006-10-11 09:55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鸭拓草
  



【药用】本品为鸭过拓草科植物鸭拓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寒。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

【临床应用】1. 用于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或咽喉肿痛,以及痈肿疮疡等症。

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

,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解表药或清热药同用。对于咽喉红肿疼痛,

可配伍蒲公英、乌蔹梅或土牛膝、大青叶等同用。用治痈肿疮疡,可

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药同用。

2.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或湿入下注膀胱、小便淋沥涩痛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凡风水浮肿、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

荽等药同用;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可配伍凤尾草、萹蓄、蒲

公英等同用。

此外,还可应用于蛇毒咬伤,一方面煎汤内服,一方面用鲜草适量,洗

净,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鸭拓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二两,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 鸭拓草一药,长于清热,又能利尿。经临床实践体会,煎服本品后,能使

高热渐退,尿量增加,但停药后又见体温升高现象。故如单用本品,似嫌

解毒作用不强,在临床使用时宜与其它清热解毒药配伍。

2. 鸭拓草与淡竹叶都能清热利尿,功效相似,但鸭拓草的作用较强。
79
发表于 2006-10-11 10:11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别名】粉仔菜、灰条菜、灰灰菜、灰藋、白藜
【来源】藜科藜属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 L.,以全草入药。夏季采,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甘,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枝叶透疹。用于风热感冒,痢疾,腹泻,龋齿痛;外用治皮肤瘙痒,麻疹不透。
【用法用量】 1~2两。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或捣烂蒸热用布包,外用滚胸背手脚心,以透疹。
【备注】
(1)服本品后,在强烈阳光下照射,可能引起日光性皮炎。
(2)小藜(灰苋菜)Chenopodium serotinum L.,与上种相似,其全草也作灰菜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80
发表于 2006-10-11 10:19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合 欢 皮《本经》
 
 
别名 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
 
来源 为豆科落叶乔木植物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树皮。
        
         
合欢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16m。树皮灰褐色,小枝带棱角。二回羽状复叶互生,羽片4~12对;小叶10~30对,镰状长圆形,两侧极偏斜,长6~12mm,宽1~4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花序头状,多数,伞房状排列,腋生或顶生;花萼筒状,5齿裂;花冠漏斗状,5裂,淡红色;雄蕊多数而细长,花丝基部连合。荚果扁平,长椭圆形,长9~15cm。花期6~7月,果期9~11月。
生于路旁、林边及山坡上。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辽宁、河北、河南、陕西。

采制 夏季花开放时择晴天采收,及时晒干。
         
         
合欢皮药材及饮片
          药材 呈槽状或筒状。长40-80cm,厚1-3mm。外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稍有纵皱纹。横向皮孔明显,密生,椭圆形,棕红色,偶有突起的横棱或较大的圆形疤痕(侧枝痕)。内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有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呈纤维性裂片状,气微,味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不适。       
        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
1,解郁安神:主治忧郁气恼,烦闷不安,失眠多梦。
2,活血消肿:可用于痈疽疮肿,外伤瘀肿及肺痈。
 
用量用法 10-15g       



附:合欢花/夜合欢花
          合欢花:为合欢的头状花序,皱缩成团,花细长而弯曲,长0.7~1cm,淡棕色至淡黄褐色,具短梗,花萼筒状,先端具5小齿;花冠筒长约为萼筒的2倍,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雄蕊多数,花丝细长,黄棕色至黄褐色,下部合生,上部分离,伸出花冠筒外,气微香,味淡。
 
夜合欢花:为南蛇藤的蒴果,呈圆球形或三瓣裂散成片状,完整的果实直径约1cm,基部有时可见细小果柄及宿存花萼,表面橙黄色或黄绿色,果皮革质,每瓣内有种子1~2枚,种子卵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外面包有红褐色膜质的假种皮,无臭,味淡。
性味甘平。功能解郁安神。适用于虚烦不安,抑郁不舒,健忘失眠。用量5-10g。 
81
发表于 2006-10-11 10:23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覆盆子(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

   

【类 别】:果实、种子和孢子类
【药 名】:覆盆子      【拼 音】:FUPENZI      【英文名】:Palmleaf  Raspberry  Frui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插田泡等的未成熟果实。
【功 效】: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
【主 治】:治阳痿,遗精,溲数,遗溺,虚劳,目暗。
【性味归经】:甘酸,平。①《别录》:  “味甘,平,无毒。”②《千金•食治》:  “味甘辛,平。” ③《药性论》:  “微热,味甘辛。”④孟诜: “味酸。”
《滇南本草》:  “入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1.5~3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肾虚有火,小便短涩者慎服。①《本草经疏》:“强阳不倒者忌之。”②《本草汇言》:“肾热阴虚,血燥血少之证戒之。”③《本草从新》:“小便不利者勿服。”
【别 名】:覆盆(《别录》)、乌藨子(《纲目》)、小托盘(《中药材手册》)、竻藨子(《江西中药》)
【处方名】:覆盆子、复盆子、酒蒸覆盆子等。处方中写:
覆盆子、复盆子均指生覆盆子。为原药去杂质生用入药者。
酒蒸覆盆子为净覆盆子用黄酒淋洒拌匀,蒸透晒干入药者。补肾功效增强。
【商品名】:覆盆子。以果大、饱满、完整、色黄绿、洁净、无梗叶等杂质者为佳。
【药用部位】:以上植物的根(覆盆子根)、茎叶(覆盆子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掌叶覆盆子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②插田泡。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立夏后,果实已饱满而尚呈绿色时采摘,除净梗叶,用沸水浸 1~2分钟后,置烈日下晒干。
【拉丁名】:药材Fructus Rubi原植物 ①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②插田泡 Rubus coreanus  Miq.,
【炮制方法】: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去柄。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覆盆子,用酒蒸一宿,以水淘两遍,晒干用。”②《纲目》:“采得覆盆子,捣作薄讲,晒干密贮,临时以酒拌蒸,尤妙。”
【考 证】:出自《本草经集注》 ①孟说:“覆盆子,五月于麦田中得之良,采得,烈日晒干,免烂不堪。”②《本草图经》:“覆盆子,旧不著所出州士,今并处处有之,而秦、吴地尤多。苗短不过尺,茎叶皆有刺,花自,子赤黄油口半弹丸大,而下有茎承如柿蒂状,小儿多食。其实五月采,其茵叶采无时。江南人谓之葛,然其地所生差晚,三月始有苗,八九月开花,十月而实成,功用则同,古方多用。”③《本草衍义》:“覆盆子,长条,四五月红熟,案例’甚多,永兴、华外E亦有。及时,山中人采来卖。其味酸甘,外如荔枝。樱桃许大,软红可爱,失采则就校生蛆。五六分熟便可采。烈日曝,仍须薄纳蒙之。”④《本草蒙篓》:“覆盆子,道旁团侧,处处有生。苗长七、/丈寸余,实结四、五颗止,大若半弹而有蒂,微生黑毛而中虚,赤熟,夏初小儿竟采,江南威谓莓子。《本经》易名覆盆,因益肾易收小便,入服之,当覆溺器,由此为誉。”⑤《纲目》:“蓬?子,以八九月熟,故谓之割田?。覆盆以四五月熟,故谓之插田?,正与《别录》五月采相合。二?熟时色皆乌赤,故能补肾。其四、五月熟而色红者,乃薅田?也,不入药用。陈氏所谓以茅莓当覆盆者,盖指此也。”“南土覆盆极多。悬钩是树生,覆就是藤生,子状虽同,而覆盖色乌赤,悬钩色红赤,功亦不同。”
82
发表于 2006-10-11 10:30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马兰味辛苦、性凉,归肝、胃、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吐血,尿血,感冒身热,咽喉肿痛, 泻痢,痔疾,乳腺炎,蛇咬等。
    《本草纲目》载:“马兰可破宿血,养新血,止鼻血,吐血,合金疮,断血痢,诸菌毒,蛊毒。“及“腹中急痛,痔疮”等病症。
    现代用于治鼻出血,血热吐血:马兰 500g煎水服,1日3次。治乳腺炎:用马兰煮水当茶
83
发表于 2006-10-11 10:36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白茅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医人 点击数:978 更新时间:2005-3-29



【药 名】:白茅根

【拼 音】:BAIMAOGEN

【英文名】:Lalang Grass Rhizome

【来 源】: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

【功 效】:凉血止血,清热通淋,利湿退黄,疏风利尿,清肺止咳。

【主 治】: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性味归经】:甘、寒。

入肺、胃、小肠经。 ①《滇南本草》:“入胃、小肠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太阴、阳明。”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阴,兼入足太阴、阳明经。” ④《本草求真》:“入胃、肝。”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①《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②《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药物配伍】:配生地,凉而不滞,透邪外出;配鲜芦根,清热生津,利水;配藕节,凉血止血力增强;配石膏,相须相辅,清热除烦,生津止渴;配赤小豆,利水通淋,导热下行,且清而不过,利而不猛;配车前子,利水通淋,凉血止血;配芦根,清热生津功强。


【别 名】:茅根、兰根、茹根(《本经》)、地菅、地筋、兼杜(《别录》)、白花茅根(《日华子本草》)、地节根(《青海药材》)、茅草根(《江苏植药志》)、坚草根、甜草根(《河北药材》)、丝毛草根(《中药志》)、寒草根(《闽东本草》)。原植物白茅(《本草经集注》)又名:白茅菅(陶弘景)、丝茅(《纲目》)、万根草(《铁岭县志》)、茅草

【处方名】:茅根、白茅根、茅柴根、茅根肉、鲜白茅根、茅根炭、鲜茅根

处方中写茅根、白茅根、茅柴根、茅根肉、干白茅根等均指生白茅根。为原药材去杂质晒干切段入药者。

鲜白茅根为刚从地下挖出未晒干,以新鲜品入药者。

茅根炭为干白芭根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然后入药者。

【商品名】:白茅根、茅根,以根条粗长、色白、甜味浓、无杂质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叶(茅草叶)、初生花序(白茅针)、花穗(白茅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全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净、晒干后,揉去须根及膜质叶鞘。

【拉丁名】:药材Rhizoma Imperatae原植物Imperata  cylindrica(L.)P.  Beauv.  Var. Major  (Nees)C. E.  Hubb.

【炮制方法】:干茅根:拣净杂质,洗净,微润,切段,晒干,簸净碎屑。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考 证】:出自《本草经集注》①《本草图经》:“茅根,今处处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针,俗间谓之茅针,亦可啖,甚益小儿。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洁白,亦甚甘美,六月采根用。”②《纲目》:“茅有数种,夏花者为茅,秋花者为菅,二物功用相近,而名谓不同,《诗》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也。《别录》不分茅、菅乃二种,谓茅根一名地菅,一名地筋,而有名未用,又出地筋,一名菅根。盖二物之根状皆如筋,可通名地筋,不可并名菅也。”“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叶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开白花成穗,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本经》所用茅根也。其根干之,夜视有光。菅茅只生山上,似白茅而长,入秋抽茎开花成穗,如荻花,结实尖黑,长分许,粘衣刺人,其根短硬如细竹根,无节而微甘,亦可入药,功不及白茅,《尔雅》所谓白华野菅也。黄茅似菅茅,而茎上开叶,茎下有**,根头有黄毛,根亦短而细硬,无节,秋深开花穗如菅,可为索綯,古名黄菅,《别录》所用菅根也。香茅一名菁茅,一名璚茅,生湖南及江淮间,叶有三脊,其气香芬,可以包藉及缩酒。芭茅丛生,叶如大蒲,长六、七尺,有二种,即芒也。”③《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白茅,解白薯莨、南椰等中毒,用根煎水饮,亦为清凉利尿剂。”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时分支,长短不一,通常长30~60厘米,直径约1.5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有浅棕黄色、微隆起的节;节距约3厘米。质轻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心黄白色,并有一小孔,外圈色白,充实,或有无数空隙如车轮状,外圈与中心极易剥离。气微,味微甘。以粗肥、色白、无须根、味甜者为佳。显微鉴定:根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类方形小细胞,有的含硅质小块。皮层较宽;下皮纤维1- 4列,壁厚,木化;叶迹维管束细小,十数个环列,有限外韧型,有纤维鞘,其旁常有裂隙;内皮层细胞内壁增厚,粘连硅质块。中柱维管束有限外韧型,多数,散列,近中柱鞘的小而密,并由纤维相连成环;中心常中空。

【中药化学成分】: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等,又含 21%的淀粉。另有报道,从本品分离出白头翁素(Anemonin)。Imperata cylindrica 根茎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薏苡素 (Coixol)及芦竹素(Arundoin  0.1%)、印白茅素(Cylin-drin 0.001%)等。
84
发表于 2006-10-11 10:42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南瓜子《现代实用中药》
白南瓜子性甘平,
驱虫止咳入胃经。
壅气滞膈食宜忌,
增乳保健功效灵。
【释义】
南瓜子为葫芦科一年生蔓生藤本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的种子。又名南瓜仁(《科学的民间药草》),白瓜子(《东北药植志》),金瓜米(《陆川本草》),民间还有蛮南瓜子的俗称。于夏秋间收集成熟种子,晒干。以干燥、粒饱满,外壳黄白色者为佳。
中医认为南瓜子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具有驱虫止咳,和中止渴,产后增乳等功效。适用于驱杀绦虫、蛔虫等病症。南瓜子含丰富蛋白质、脂肪油及维生素A、B1、B2、C、E,尚含胡萝卜素,锌,磷,钙等矿物质,据《四川中药志》记载:“经常配花生仁、核桃仁共服,可治疗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及小儿疳积”。此外《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还说:“炒后煎服,治产后手足浮肿,糖尿病”。《安徽药材》:“能杀蛔虫。”
【现代研究】
药理实验证明:南瓜子提取物能使绦虫虫体中段、后段的孕卵节片麻痹,而槟榔提取物能让虫体头部和未成熟节片瘫痪,故治绦虫病常与槟榔同用,以增强疗效。南瓜子提取物亦能使血吸虫虫体萎缩、生殖器官退化和子宫内虫卵减少,对其幼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此外,南瓜子有遏制日本血吸虫在动物体内向肝脏移行的作用。
早于20世纪初,西方已用南瓜子治疗前列腺增生及其它泌尿系统疾病。现代研究发现南瓜子富含脂肪酸及锌等植物性化学物质,其合成物能使前列腺缩小及有助维持前列腺健康。现时在欧洲,有些男士于年轻时已开始服食南瓜子作为保健食品,以预防前列腺增生,因此,市面上有南瓜子油,或南瓜子油胶囊***,以方便食用。
将南瓜子去壳炒食,或与绿茶粉充分搅拌,置入烘培箱中烘培8小时,则肉脆气香味甘美,或将之制成糕饼,都是老幼皆宜的食品。此外,用茶叶和炒熟的南瓜子、花生、芝麻、大米、松子、葵花子等加上生姜、胡椒、食盐为原料,擂磨成细末,用沸水冲泡,便调成美味而营养丰富的擂茶,是中国及**山区民间的饮品。
【食用注意】
《本草纲目拾遗》:“多食壅气滞膈。”
【临床应用参考】
1.蛔虫病:南瓜子煎服或炒熟吃,儿童一般用30~60g,于早晨空腹时服,约5~7天。另法是以南瓜子(去壳留仁)30~60g,研碎,加开水、蜜或糖调成糊状,空心服。《闽东本草》
2.百日咳:南瓜子,瓦上炙焦,研细粉,赤砂糖汤调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3):20,1953
3.产后缺乳:生南瓜子仁15~I8g,用纱布包裹,捣碎成泥状,加开水适量和服,早晚空腹各服1次,连服3~5天。《中医杂志》(3):25,1966
4.膀胱**征:南瓜子仁研粉服用,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尿频、尿急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提高膀胱顺应性,增加膀胱初感容量。《临床泌尿外科杂志》5(2):91,1990
5.前列腺肥大:南瓜子仁适量,每日随意食用,治疗前列腺增生。《中华食疗大观》
6.低血压:南瓜子氨酸静脉注射,使血压升高。《新编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
7.绦虫病:生南瓜子仁60g研烂,加冷开水调成乳剂,空腹时服,可以加白糖及蜂蜜调服。儿童剂量减半。另法以种子压油取服15~30滴。(《中药的药理与应用》)
8.营养不良,面色萎黄:经常以南瓜子和花生仁、胡桃仁同服,不**。(《四川中药志》)
9.血吸虫病:南瓜子炒黄,碾细末。每日服60g,分二次,加白糖开水冲服。以15日为一疗程。(《验方选集》)
10.小儿咽喉痛:南瓜子(不用水洗,晒干),用冰糖煎汤每天服6~9g。(《国医导报》3(1):53,1941)
85
发表于 2006-10-11 10:45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枇杷叶(止咳,清肺和胃,降气化痰)

  

【类 别】:叶类
【药 名】:枇杷叶
【拼 音】:PIPAYE     【英文名】:Loquat Leaf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
【功 效】:止咳,清肺和胃,降气化痰。
【主 治】: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
【性味归经】:苦,凉。①《别录》:“味苦,平,无毒。”②《药性论》:“味甘。”③《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
入肺、胃经。①《滇南本草》:“入肺。”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③ 《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0.5~1两);熬膏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药物配伍】:配半夏,润肺止咳;配六一散,利水泻火;配黛蛤散,肃肺和胃;配沙参,燥热伤肺;配前胡,清化痰热。
【别 名】:巴叶(《中药材手册》)
【处方名】:巴叶、杷叶、枇杷叶、鲜枇杷叶、炙杷叶、生枇杷叶、蜜炙杷叶、姜炙杷叶等,处方中写
巴叶、杷叶、枇杷叶指生枇杷叶。为原药材去绒毛,洗净,切丝入药者。偏于清肺胃热,降逆化痰。
鲜枇杷叶又名鲜杷叶。为新鲜枇杷叶刷去绒毛,洗净切丝入药者。偏于清肺止咳,解毒。
炙杷叶一般指蜜炙杷叶,或称蜜杷叶。为杷叶丝用蜂蜜拌匀后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入药者。偏于润肺止咳。
姜炙杷叶为杷叶丝用生姜汁拌匀微炒入药者。偏于和胃止呕。
【商品名】:广杷叶:产于广东者。形大而厚,表面光滑,背面毛易除去。品质较佳。
苏杷叶:产于江苏者。产量最大。形小而薄,表面皱缩,凸凹不平,背面毛不易除去。品质较次。
均以叶大、干燥、色绿或红棕、无黄叶、不破碎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主产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皆可采收,采摘后,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拉丁名】:药材Folium Eriobotryae 原植物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
【炮制方法】:枇杷叶:刷去绒毛,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蜜炙枇杷叶:取枇杷叶丝,加炼熟的蜂蜜和适量开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枇杷叶丝100斤,用炼熟蜂蜜25斤)①《雷公炮炙论》:“采得枇杷叶后,粗布拭上毛令净,用甘草汤洗一遍,却用绵再拭令干,每一两以酥一分炙之,酥尽为度。”②《纲目》:“治胃病以姜汁涂炙,治肺病以蜜水涂炙良。”
【考 证】:出自《名医别录》;①《雷公炮炙论》:“凡使(枇杷叶),采得后,称湿者一叶重一两,干者三叶重一两是气足,堪用。”②陶弘景:“枇杷叶不假煮,但嚼食亦瘥人,以作饮乃小冷。”

【生药材鉴定】:1、干燥叶片长椭圆形,长12~25厘米,宽4~9厘米。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部锯齿缘,基部全缘。羽状网脉,中脉下面隆起。叶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上面有光泽;下面茸毛棕色。叶柄短。叶革质而脆。气无,味微苦。以叶大、色灰绿、不破碎者为佳。[
86
发表于 2006-10-11 10:55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白芍药
(《本草经集注》)
【异名】金芍药(《安期生服炼法》),白芍(《药品化》)。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
【植物形态】芍药(《诗经》),又名:离草(《韩诗》内传),余容、其积,解仓(《吴普本草》),可离(崔豹《古今注》),犁食、鋋(《别录》),没骨花(《胡本草》),婪尾春(《清异录》),将离(《纲目》)。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具长柄;2回3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极细乳突,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在下面隆起,叶基部常带红色。花甚大,单生于花茎的分支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花茎长9~11厘米;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枚,分离。蓇葖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花期5~7月。果期6~7月。
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集】夏、秋采挖已栽植3~4年的芍药根,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晒干。
【药材】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斑痕,偶见横向皮孔。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射线呈菊花心状。气无,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
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此外,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云南等地亦产。浙江产者,商品称为杭白芍,品质最佳;安徽产者称为亳白芍,产量最大;四川产者名川白芍,又名中江芍,产昆亦大。
芍药名称,初载《本经》,从陶弘景开始,分为白芍药、赤芍药两种。目前药材,白芍药多为栽培种,赤芍药则多为野生种,但在个别地区,如陕西所产的宝鸡白芍,亦系野生种而作为白芍使用者。根条细瘦弯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须根痕较多,质松,粉性小,断面射线不明显,品质为次。
【化学成分】根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约1.07%、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另四川产者含一种酸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花含黄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没食子鞣质(10%以上)、除虫菊素0.13%、13- 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叶含鞣质。
【药理作用】有抗菌作用。
【炮制】白芍: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酒白芍:取白芍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斤,用黄酒10斤)
炒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焦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土炒白芍: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芍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取出,筛去土,放凉。(每白芍片100斤,用伏龙肝细粉2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白芍药)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
②《本草蒙筌》:"(白芍药)酒浸日曝,勿见火。"
【性味】苦酸,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归经】入肝、脾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足太阴经。"
②《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功用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唐本草》:"益女子血。"
⑤《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
⑦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痛,止水泻,***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宜忌】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消。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②《本草经疏》:"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
③《药品化义》:"疹子忌之。"
④《得配本草》:"脾气虚寒,下痢纯血禁用。"
【选方】①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②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③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④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⑤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⑥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⑦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⑧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
⑨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黑糊糊 + 1 药好多啊。

查看全部评分

87
发表于 2006-10-11 10:59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蛇蜕
蛇蜕
(《本经》)
【异名】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本经》),龙皮、龙单衣、蛇筋、蛇附(《吴普本草》),蛇皮(《雷公炮炙论》),龙子皮(《别录》),蛇蜕皮(《药性论》),蛇壳、蛇退(《纲目》),龙衣(《分类草药性》),青龙衣(《浙江中药手册》),长虫皮(《河南中药手册》),白龙衣(《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乌梢蛇、赤链蛇等多种蛇蜕下的皮膜。
【动物形态】①黑眉锦蛇,详"黄颔蛇"条。
②锦蛇
全长可达1.8米。头部比颈部稍大。吻鳞宽大于高,从背面可以看到。鼻间鳞长宽略相等。前额鳞宽大于长,两鳞间的缝合线比鼻间鳞长。额鳞前方稍宽于后方。颅顶鳞宽大。前鼻鳞狭长,后鼻鳞宽广,鼻孔大,位于2鼻鳞之间而稍向后。眼前鳞2片,有时3片,极少为1片。眼后鳞2片。前颞鳞2片,狭长;偶有3片者。后颞鳞3片,短而宽。上唇鳞8片,第4、5两片入眼;第7片最大。颊鳞1片,偶有2片者。下唇鳞10片。前5片与前颏鳞相接。前颏鳞比后颏鳞大。体鳞23~23~19行,除最外1、2行鳞列光滑外,余都起棱。腹鳞215~226片,肛鳞2裂,尾下鳞84~101对。体背面及头部的鳞片四周黑色,中央黄色,体之前半部有30条左右较明显的黄色横斜斑纹,至体后半部消失,只在鳞片中央痘瓢摺8姑婊粕??泻谏?呶啤?
栖于高山及平原地区。性活拨,动作迅速。以其他蛇类为食,甚至吃自己的小蛇。亦食鸟类的蛋及鼠类。有奇臭,无毒。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③乌梢蛇,详"乌蛇"条。
④赤链蛇,详"赤链蛇"条。
【采集】全年皆可收集,但以3~4月间为最多。取得后抖去泥沙,晒干或晾干。
【药材】干燥的蜕皮为圆筒形的半透明皮膜,常压扁或稍皱缩,或有碎断。完整者长达1米以上。背侧银灰色,有光泽具菱形或椭圆形的半透明鳞片。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黄色,鳞片呈长方形,作覆瓦状排列。质轻柔,易破碎,抚之有滑润感。气微腥,味淡或微咸。以色白、皮细、条长、粗大、整齐不碎、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主产浙江、广西、四川、江苏、福建、安徽、陕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蛇蜕含骨胶原。
【炮制】用甘草水洗过,晒干,再用黄酒喷匀,置锅内微炒至黄色。(每蛇蜕100斤,用酒5斤)
①《本经》:"火熬之良。"
②《雷公炮炙论》:"凡欲使,先于屋下以地掘一坑可深一尺二寸,安蛇皮于中一宿,至卯时出,用醋浸一时,于火上炙干用之。"
③《纲目》:"今人用蛇蜕,先以皂荚水洗净,缠竹上,或酒、或醋、或蜜浸,炙黄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黑糊糊 + 1 蛇蜕不容易拍到啊,加一分。

查看全部评分

88
发表于 2006-10-11 11:10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药品名]律草
    [英文名]Herba Humuli
    本品为桑科律草属楂物律草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别名]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
    [成分]含木犀草素(黄色黄素Lutelin)、律草酮(酒花酮Humulon)、天门冬素(天门冬酰胺Asparagine)、胆碱(Choline)、挥发油、鞣质、树脂。球果含蛇麻酮(Lupulone)等。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入肝、肺、大肠经。
    [作用与用途]清热解毒,利尿止痢,消肿散结。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菌与杀菌作用。
    临床用于:
    1.菌痢、肠炎、泌尿系感染等:律草30g,水煎服,或用鲜品60g捣烂取汁冲服。
    2.疮疖痈肿、蛇虫咬伤:可单用律草煎服或捣烂局部外用。亦可与其他清热解毒药配伍应用。
    3,肺结核、骨结核:律草、黑豆各30g,百部、地骨皮、黄芩、银柴胡各9g,水煎服。
    [用法与用量]15—30g,鲜者加倍,水煎服。外用适量。
89
发表于 2006-10-11 11:19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扁豆
扁豆
(《别录》)
【异名】藊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篱豆、蛾眉豆(《纲目》),凉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药品化义》),膨皮豆(《广州植物志》),茶豆(《江苏植药志》),南豆(《陆川本草》),小刀豆、树豆(《四川中药志》),藤豆(《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白色种子。
【植物形态】扁豆
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长达6米。3出复叶;小叶片阔卵形,长5~9厘米,宽6~10厘米,先端尖,基部广楔形或截形,全缘,两面被疏毛,侧生小叶较大,斜卵形;叶柄长4~12厘米;托叶细小,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通常2~4朵聚生于花序轴的节上;小苞片2,早落;花萼钟状,萼齿5,边缘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旗瓣卵状椭圆形,基部两侧有2附属体,并下延为2耳,翼瓣斜椭圆形,龙骨瓣舟状;雄蕊10,2束;子房线形,被柔毛,基部有腺体,柱头头状,疏生白色短毛。荚果长椭圆形,扁平,微弯,长5~8厘米,先端具弯曲的喙。种子2~5粒,长方状扁圆形,白色、黑色或红褐色。花期7~8月。果期9月。
均为栽培品。分布华东和辽宁、河北、河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扁豆根)、藤(扁豆藤)、叶(扁豆叶)、种皮(扁豆衣)、花(扁豆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立冬前后摘取成熟荚果,晒干,打出种子,再晒至全干。
【药材】干燥种子为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约8~12毫米,宽6~9毫米,厚4~7毫米。表面黄白色,平滑而光泽,一侧边缘有半月形白色隆起的种阜,约占周径的1/3~1/2,剥去后可见凹陷的种脐,紧接种阜的一端有1珠孔,另端有短的种脊。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内有子叶2枚,肥厚,黄白色,角质。嚼之有豆腥气。以饱满、色白者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湖南、安徽、河南等地。
扁豆的种子有白色、黑色、红褐色等数种,入药主要用白扁豆;黑色看古名"鹊豆",不供药用;红褐色者在广西民间称"红雪豆",用作清肝、消炎药,治眼生翳膜。
【化学成分】种子每百克含蛋白质23.7克,脂肪1.8克,碳水化物57克,钙46毫克,磷52毫克,铁1毫克,植酸钙镁247毫克,泛酸1232微克,锌2.44毫克。
种子中含胰蛋白酶抑制物、淀粉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A、B。并含有对小鼠Columbia SK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成分,这种活性成分在水溶的高分子部分和低分子部分中都有;尚含豆甾醇、磷脂(主要是磷脂酰乙醇胺)、蔗糖、棉子糖、水苏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淀粉、氰甙、酪氨酸酶等。
豆荚含**酸-2。
90
发表于 2006-10-11 11:22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關於淡竹葉,
如以圖來看及常用的藥來說,
兩者是不一樣的。
淡竹葉並非如圖所示的。
至於圖片中的竹,
多用其“心”,
即成卷針狀的幼葉。
或竹茹;
或竹瀝;
或吃其竹筍。
兩者不宜混談。
竹葉可以包粽吃,
用途非常多。
很有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4 13:4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