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775|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电基础]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trg 于 2011-4-13 18:27 编辑

一.心电图成份的组成:心电图由一系列相同的波群构成,一个典型的心电图包括以下成分(图1-1):



图1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

注:a=振幅、d=时限,此处QRS起始部位为QRS波群、J点、ST段和T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

  1.P、TP(或Ta)、QRS、ST-T和U分别表示心电图中的波和波群。

  2.P波和PR段: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心脏激动的起源为窦房结,最先传导致心房,所以在心电图的中首先出现的是P波。形态可以为单向(正向和负向)、双向。双向P波是指波的描迹线在参考水平线两侧各有一个转折点,起始转折在水平线以上称正负(+ -)双向,起始转折在参考水平线以下称负正(- +)双向。如果正向P波终末部在参考水平线以下,但无转折,仍应称正向P波;同样,如果负向P波终末部在参考水平线以上,但无转折,仍应称负向P波。

PR段是继P波之后,心脏沿心房肌(结间束)、经房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产生PR段。由于激动经过这段传导组织时所产生的电位影响影响极为微弱,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段平直的线。

  3.TP(或Ta)波:代表心房复极。位于PR段(P波结束至QRS波开始),并延伸至QRS波中。通常TP(Ta)波不易观察到。房室阻滞或心房梗塞时,TP(Ta)波可变得明显。

  4.QRS波: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电位变化。QRS波群可由一个或多个成份组成。确定QRS波成份时,应以QRS波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线。第一个在参考水平线以上的QRS波成份称为R波;R波之前向下的波称为Q波;S波是继R波之后第一个向下的波;R′波是继S波之后向上的波;如R′波后有发生一个向下的波称为S′波;依次类推R″、S″波等。如QRS波只有向下的波,则称为QS波。QRS波结束点称为J点或“ST连接点”。当J点偏离参考水平线时,QRS波终末成份的定义见图1。



图2:J点偏离参考水平QRS波终末成份的定义

a、b显示QRS终末部描迹线虽越过参考水平线,但未发生转折;c、d显示QRS终末部描迹线虽再次转折,但未越过参考水平线;因此均未形成部的QRS成份。QRS各成份的分界由QRS起始部参考水平延长线与描迹线的交点决定

  如果在参考水平线同侧一个波的描迹线可见2个或2个以上转折点则称为切迹。波的上行、下降支或顶部突然明显的斜率变化造成描迹线局部增粗称为粗钝。QRS波中最大的波小于0.5mV,并显示3个以上的成分或多个切迹和粗钝可称为“错综小波”。

  特指某导联QRS波各成份时,可在波名后加上导联下标如RV5、SV1等。可用小写的q、r和s符号表示振幅相对较小的QRS波各成份。

  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时,各导联QRS波并非同时出现和同时终止。进行同步测量时,某些特定导联QRS波前或后可见等电位段,分别用字符I和K表示,见图4。

  5.ST段和T波:ST段是指J点与T波起点之间的一段。ST段和T波代表左右心室复极过程。ST段常呈水平或平缓倾斜,并逐渐过渡为T波,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将ST段与T波截然分开。

T波形态可以为单向(正向或负向)、双向(正负双向或负正双向),其定义同P波。

6.Q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至T波结束的时间,反应心室肌从开始除极至复极完毕的时间。

  7.U波:位于T波之后的小波,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正常U波极性常与T波相同,以V2、V3、V4导联U波较显著。

二.心电图的测量

  1.测量参数

  图1为常用测量参数示意图。基本测量参数包括心律(RR间期),P波时限,PR(PQ)间期,QRS时限,QT(QTc)间期,平均心电轴等。除特殊要求外,建议振幅测量单位统一用毫伏(mV)表示;时间测量单位用毫秒(ms)或者秒(s)表示。

  由于受呼吸、干扰等因素影响,各心动周期的心电波形存在某些差异,应选择心电图记录中最具代表性的心搏,通常选择基线平稳,干扰最小的P-QRS-T波测量。如果多导同步心电图仪能同时描记出各导联平均后的心搏,建议在这个平均后的心搏上测量。一般情况下,不使用滤波装置,以避免引起心电波形失真。

  2.心律的测量:测量心律的常用的方法有二种。

  (1)测量6秒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在长条心电图上,以P波或QRS波群起始部作为起点,测量至6秒处作为终点,清点6秒内P波或QRS波群的数目,乘以10(在纸速为25mm/s时,15厘米为6秒钟),即为每分钟的心律。

  (2)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若干个P-P或R-R间期(一般要求至少测量5个或5个以上),计算其平均值,代表一个心脏激动周期的时间(单位:秒),长条心电图上,以P波或QRS波群起始部作为起点,测量至6秒处作为终点,清点6秒内P波或QRS波群的数目,乘以10(在纸速为25mm/s时,15厘米为6秒钟),即为每分钟的心律。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正向振幅自P波起始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负向振幅自P波起始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2.振幅测量

  P波振幅测量: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正向振幅自P波起始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负向振幅自P波起始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PtfV1测量 PtfV1表示V1导联的P波终末电势,是指V1导联P波后部负向波的宽度(s)和深度(mm)的乘积。测量时,自P波起始水平线下缘作水平延长线与P波下降支相交,此交点与P波终点之间的水平间距为P的负向波的宽度,水平线与负向波底端的垂直距离为波的深度,见图3a。由于是负向波,应在乘积前加负号,单位为mm?s。如P波终点偏离参考水平线,测量方法仍然相同,如图3b、3c所示。PtfV1异常时,其绝对值增大,但因是负值,应以<正常负值表示。



图3 PtfV1的测量方法

a为P波起始部与PR段在同一水平时的测量法,b、c分别为PR段下移与上移时的测量法

  QRS、ST-T测量:测量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QRS起始部水平线作为参考水平。如果QRS起始部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复极影响,预激综合征等情况),应以QRS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

  向上的QRS波成份(R、R′等)自QRS起始部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向下的波(Q、S等)自QRS起始部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ST段偏移测量点目前尚无统一标准。ST段呈水平型下移时,测量ST段水平部与QRS起始部的垂直距离。ST段呈非水平型下移时,ST段偏移在J点后60ms或80ms处测量。建议在报告ST段测量结果时,应说明ST段测量点及ST段移位类型(水平型、下斜型、上斜型)。测量应在QRS起始部与ST描迹线同一缘(上缘或下缘)之间进行。

  T波振幅测量 除应以QRS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外,其测量方法与P波相同。

  3.时间测量

  使用多导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可以发现,由于某些导联QRS波前或后有等电位段的存在,测量某一导联最宽的QRS时间并不能精确地反应真实的心室除极时间,如图4所示。鉴于近年多导(特别是12导)同步心电图仪逐步应用,现对各波、段时间测量作如下定义:



图4 多导同步心电图P、PR、QRS、QT时限以及特定导联Q、R、S时限的测量方法

注:I和K分别为特定导联QRS波群前及后的等电位段。

注意:测量特定导联的Q、R、S波时限应排除等电位段

  P波时限:P波时限在不同导联可有不同,推荐采用多导联同步心电图仪测量较为准确。应从12导联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鉴于绝大多数情况下,额面P环向量投影与肢导电轴平行,可采用同步记录的肢导中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晚的P波终点的间距作为P波时限。如采用单导联心电图仪,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P波作为P波时限。

  PR(PQ)间期:各导联的PR间期可不相同,正确的PR间期测量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早的QRS起点的间距。如使用导联可以任意组合的3导联同步心电图仪,建议采用类似正交体系的组合导联,例如Ⅰ、aVF、V2或aVL、Ⅱ、V1或Ⅲ、aVR、V2或Ⅲ、V1、V4同步测量,以组合导联中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早的QRS起点的间距作为PR(PQ)时限。如使用单导联心电图记录,应选择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

  QRS时限: 正确的测量应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中进行,以12导联中最早的QRS起点至最晚的QRS终点的间距作为QRS波时限。如使用3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应采用上面提及的类似正交体系的组合导联进行测量。如使用单导联心电图记录,应选择12导联中QRS最宽的导联进行测量。

  采用多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测量某一特定导联QRS波成份Q、R、S时限方法见图4。各波成份的分界由QRS起始部参考水平延长线与描迹线的交点决定。测量特定导联Q、R、S波时限应排除等电位段时间。

  QT间期: 指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中最早的QRS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在临床实践中为了降低测量的变异性,建议测量V1、V2或V3导联,取其中最长的间距为QT间期。测量QT间期应排除U波。

R峰时间(R peak time)旧称类本位曲折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建议采用术语R峰时间更为确切。正确的测量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中最早的QRS起点至特定的导联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如使用单导联心电图记录,则直接从各导联QRS起点测量至R峰。如有R′波,则测量至R′峰,如R波呈切迹,应测量至切迹第二个峰。一般测量V1、V2与V5、V6导联。图5为测量各种R峰时间的方法。

  各导联的R峰时间应从12导联中最早的QRS波群起点开始测量,最好采用多导心电图记录

 



 

图5 各种波形的R峰时间测量方法

 

  4.平均心电轴

  通常指由肢体导联测得的额面QRS平均电轴。计算机自动分析仪应采用面积法计算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人工测量仍采用Ⅰ、Ⅲ导联QRS波振幅代数和法。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4-11-23 17:35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图没贴上来,不好意思!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0-26 22:39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谢谢楼主,要是有图就更好了
4
发表于 2007-3-14 23:19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谢谢楼主,要是有图就更好了
5
发表于 2007-3-16 22:42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请问楼主,有右室高电压这个心电图诊断吗?为什么?:L
6
发表于 2007-5-10 15:05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好:handshake
7
发表于 2007-5-10 16:20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 受用。
8
发表于 2007-6-25 22:34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顶~~~~
9
发表于 2007-8-9 01:12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谢楼主,要是有图就更好了
10
发表于 2007-8-15 20:24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谢谢楼主,要是有图就更好了
11
发表于 2007-10-2 20:49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谢谢楼主,谢谢楼主
12
发表于 2007-10-14 10:24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谢谢楼主,要是有图就更好了
13
发表于 2007-11-3 00:10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能补上图上来吗
14
发表于 2007-11-3 00:10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总结得很好,不错
15
发表于 2007-11-7 20:40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谢谢楼主,要是有图就更好了
16
发表于 2007-11-8 17:45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看到大家都需要文章中的图片,圆大家的心愿!附件里有图!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17
发表于 2008-3-10 23:44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有图会更好,已经很好
18
发表于 2008-3-13 20:37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应该是图文相结合才好呀,才有说服力吗?
19
发表于 2008-3-14 09:31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谢谢分享
20
发表于 2008-4-29 17:55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谢谢楼主,很棒!
21
发表于 2008-6-2 23:04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我看了一下,感觉不错。很实用也很容易让人理解。
22
发表于 2008-6-10 12:11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有图就好啊
23
发表于 2008-11-13 20:16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thanks
24
发表于 2008-11-19 12:31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好东西   有图就好了哦
25
发表于 2008-11-19 18:13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有图会更好
26
发表于 2008-11-20 22:10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谢谢分享,支持一下
27
发表于 2008-11-23 20:04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实用,谢谢
28
发表于 2008-11-24 23:36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很不错,阐述的很清楚
29
发表于 2009-2-10 11:04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谢谢呀!!!
30
发表于 2009-3-8 17:51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谢谢分享,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4 22:1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