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4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非口服给药剂型在儿科临床用药中的优势及应用现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要】  目的 分析并探讨中药非口服给药剂型在儿科临床用药中的应用现状和优势。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与儿科临床应用相关的中药非口服剂型文献。结果 共检索到与儿科临床应用相关的中药气雾剂和喷雾剂21篇,滴鼻剂16篇,浴剂12篇,贴膏102篇,栓剂17篇,灌肠剂和直肠滴剂424篇。结论 在儿科临床用药方面中药非口服给药剂型较口服给药剂型有较大的优势,今后可优先考虑发展;针对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研究开发小儿专属药物。

【关键词】  中药/投药和剂量; 剂型; 外用药(中药); 外治法; 儿科病症/药物疗法

 近年来,小儿用中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着现代制剂技术的快速发展,儿科临床用中药剂型种类日益增加。由于小儿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非口服给药在某种程度上较口服给药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参阅了近几年文献,对儿科非口服给药剂型的优势极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研制出更多的适宜于小儿的中药制剂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文献被纳入:(1)检索年限:199401/200912;(2)研究对象设定为儿科临床应用的中药非口服剂型有关的文献。

  1.2 文献排除标准

  口服给药剂型的论文。

  1.3 文献检索策略

  1.3.1 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QVIP)。

  1.3.2 检索策略

  关键词或主题词:小儿或儿童和中药和气雾剂或喷雾剂或浴剂或贴膏或栓剂或灌肠剂或直肠滴剂

  1.3.3 原文获取途径

  相关文献全文在上述数据库下载。

  2 结果

  与儿科临床应用相关的中药气雾剂和喷雾剂21篇,滴鼻剂16篇,浴剂12篇,贴膏102篇,栓剂17篇,灌肠剂和直肠滴剂424篇。

  3 讨论

  3.1 气雾剂和喷雾剂

  气雾剂、喷雾剂是药物经特殊的装置给药后,药物进入呼吸道深部,腔道黏膜或皮肤发挥全身或局部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气雾剂和喷雾剂具有剂量小,效果好,副反应少等优点,兼具有湿润和理疗的作用。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将药物超声雾化,形成微小粉体或液滴,吸入后可进入各级呼吸道而直接发挥疗效[1]。吴文[2]通过将清开灵注射液超声雾化后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效果良好,同时避免了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药物经雾化吸入湿化气道,使黏稠分泌物变得稀薄,以利痰液排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

  3.2 滴鼻剂

  滴鼻剂是指直接将药物滴入鼻腔,通过鼻黏膜吸收的一类剂型。临床和实验结果均表明一滴清滴鼻剂具有快速、良好的退热效果[3]。这是由于鼻腔黏膜血管和淋巴结丰富,药物快而容易透皮吸收进入体内大循环,从而较快发挥疗效,同时可避免药物经过肝肠循环,起到全身或者局部的治疗效果。但滴鼻剂对鼻腔黏膜纤毛传输系统的影响及对鼻黏膜的**性和安全性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3 浴剂

  中药浴剂可以免除婴幼儿的服药的痛苦,其主要通过药物渗透入皮肤后进入血管作用于靶向器官而发挥药效,可以有效的避过肝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由于小儿皮肤角质层不够紧密,有利于小儿浴剂药物的吸收,因此浴剂更适合于小儿用药。徐和祥[4]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艾苏煎剂浴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明显疗效。浴剂也可用于小儿皮肤病的治疗,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效快,副反应小。

  3.4 贴膏剂

  中药贴膏剂属于经皮给药系统给药,有其独特的优点:提供可预定的、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进而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降低了药物毒性和副反应。同时贴膏剂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问题可及时停药,有利于提高小儿用药的安全性。中药贴膏剂通过毛孔和汗腺进入人体,药物的吸收取决于皮肤角质层的厚度和完整度。姬华等[5]利用中药贴片结合电超导治疗仪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低频超声波可提高皮肤的渗透性,可使药物以较快的方式透过皮肤。但有研究表明过高的低频超声波强度会对皮肤造成损伤[6]。超声波对于小儿的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强度的选择应以小儿皮肤的安全条件下的最高超声强度为上限。中医经络理论是中国的一大瑰宝,中药贴膏剂常与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通过人体体表穴位吸收药物,再通过经络的运行使相关的脏腑得到比一般注射、口服时浓度更高的药物剂量,并在药物与经络效应的双重作用下起到调节脏腑机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银羽等[7]利用吴茱萸、丁香、肉桂等为主药的中药贴剂给药治疗小儿腹泻,取得较好的效果。选择脐部主要是由于小儿脐部皮肤薄嫩,血管丰富,局部用药易透皮吸收,易充分发挥疗效。也有通过艾灸等中医传统疗法协同中药贴膏剂发挥疗效[8]。但贴脐疗法与经络反应的原理,目前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5 直肠给药剂型

  直肠给药剂型主要包括中药栓剂,中药灌肠剂和直肠滴剂。经直肠给药,药物吸收可直接进入全身血循环,避免肝的首过效应和不受胃肠道的影响,具有类似静脉注射的效果,尤其适合于不易和不愿吞食药物的小儿患儿,提高小儿用药的顺应性。

  3.5.1 栓剂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其主要通过塞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下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顾明达等[9]以肺炎中药栓剂治疗小儿肺炎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随着药用辅料技术的发展,栓剂可根据选用基质的不同制成普通栓剂,缓释栓剂和控释栓剂,扩大了中药栓剂的适用范围。在栓剂的结构上出普通栓剂外还有中空栓剂和双层栓剂。

  3.5.2 灌肠剂及直肠滴剂

  中药灌肠剂和直肠滴剂都是将中药提取物灌注或滴注于直肠而迅速发挥药效的一种制剂,采用直肠给药,作用迅速、温和、持久。区别在于直肠滴剂的使用剂量小,中药提取物浓度高于中药灌肠剂。中药灌肠剂适于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治疗方略。其制备、使用均较简便,可用于急慢性疾病的局部或全身用药,是中医急症治疗的有效手段。中药灌肠剂和直肠滴剂临床应用均较为广泛。汪永红等[10]用黄芩、柴胡、细辛三药制成的中药退热微型灌肠剂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在临床上取得一定成效。冯梅等[11]比较了中药煎液口服和直肠点滴灌肠治疗风热型感冒患儿,结果表明直肠点滴组疗效优于口服组。直肠滴剂由于中药提取液缓慢进入肠道,一方面使药液充分吸收,迅速发挥疗效,另一方面克服了中药灌肠剂中药液在肠道内难以保留的缺点。目前这两种剂型主要用于临床医院自制,因中药灌肠剂和直肠滴剂仍有一定的缺陷,如能克服或减少对直肠的局部**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等问题,此种剂型在小儿用药方面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使用性。药物剂型的选择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患儿的顺应性和方便性等原则确定。在儿科临床用药方面,由于中药常有不良气味,味苦等特征,同时小儿对药味尤为敏感,常会因为药味有异而产生拒药现象[12]。中药非口服给药剂型有助于提高小儿用药的依从性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减轻小儿服药过程中的痛苦,更容易被小儿及家长接受;且此类剂型药物不经过胃肠道吸收,可以有效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避免小儿胃肠道等生理机能差异对于药物吸收的影响。因此,在儿科临床用药方面中药非口服给药剂型较口服给药剂型有较大的优势,在今后儿科用药剂型的发展过程中可优先考虑非口服给药剂型。

  尽管目前适合于小儿用药剂型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很多剂型仍仅为临床医院自制使用,尚未见有批量生产。目前市场上专用于小儿用药的药物剂型仍然不多,占市场消瘦药品种类的比例仍然较小,绝大部分为小儿和成人共用。由于小儿生理机能与成人有较大的不同,在药物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等特征方面均存在较大不同,故成人剂型不完全适用于小儿。小儿专用药物的剂型的开发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此外,注射剂也属于非口服给药剂型之一,但由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性仍存在很大的问题,应用于小儿时大多数情况下仅当急症用药。中药注射剂只有在其效应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体内过程明确的基础上,方可考虑应用于小儿。直肠给药剂型药物起效时间仅次于注射剂,但用药的安全性远高于注射剂,临床上可部分替代中药注射剂。

【参考文献】
   [1] 温筱煦,侯郑漪,张玉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的进展[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4,1(4):1517.

  [2] 吴文.清开灵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60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5,27(1):9192.

  [3] 高雅,李更生,王军.一滴清滴鼻剂对小儿外感发热降温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草药,2001,32(6):534537.

  [4] 徐和祥.艾苏煎剂浴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80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8):507.

  [5] 姬华,杨红,何长生.复方中药贴剂经皮给药治疗婴儿腹泻47例[J].江西中医药,2008,39(3):32.

  [6] 张国良,徐礼鲜.低频超声波透皮给药的强度对皮肤组织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3,18(1):2022.

  [7] 银羽,杨丽荣,李乔俊.复方中药贴剂经脐给药治疗小儿腹泻60例疗效分析[J].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0,2(1):59.

  [8] 李艳平,张建宁,杨淑贤.脐部敷药加艾灸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96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4,23(5):295296.

  [9] 顾明达,唐为勇.肺炎栓剂保留灌肠治小儿肺炎20例[J].江西中医药,1998,29(5):1213.

  [10] 汪永红,时毓民,金勤立,等.中药退热微型灌剂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29(3):4446.

  [11] 冯梅,梁文旺,蒋喜凤.中药乙状结肠和直肠点滴在儿科临床应用的研究[J].四川中医,2007,25(8):8586.

  [12] 高向波,黄云,王玉梅,等.儿童用药不依从的因素及对策[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2):343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3 05:2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