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41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脊柱疾病之我所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0-3-3 1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脊柱疾病之我所见                            
说到颈椎病、腰椎病大家都知道,也可能我们自己也患过这类的疾病,这是个常见病多发病,为什么是多发病呢?我想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首先,我们还是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因为只有中医才能把这个病讲的清楚说的明白,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论述,1、发病机理2、脊柱生物力学及三轴运动3、颈胸腰椎的关节的微错位4、骨错位与筋的关系,5医疗思路,我们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大家可能就明白它为什么是常见病多发病了。
1、发病机理;
     在谈到发病机理之前,我们要从中医整体的角度剖析它,黄帝内经上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阴阳和合,人体的精气神才能充足,这是生理性的状态,是常态。但是,在我们当今时代人们,好像达到这种状态的人已经不多了,只有修行修心之人再能做得到,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人类的思想也变得高度紧张起来,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思想高度紧张的同时,给我们的人体生理上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了人体内阴阳平衡被打破,还有一类人,在生活中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身体,经常熬夜、打牌、酗酒、吃冷饮、过渡吹空调、冬泳、纵欲等。。。恕不知这些行为都是在过渡透支我们的先天元气,当然,可能有些人会一口否定,我这么做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呀,是的,那是因为你的先天之气还没有耗尽,身体机能处于待赏阶段,当我们人体机能开始下降的时候,这些问题就会慢慢的浮现出来,那么什么是先天元气呢?先天的东西,就是我们爹妈给的,我们人体出生以后它就封藏在我们肾脏中,当我们人体出现应急的时候,我们人体就会本能的调动我们的先天之气来对抗外界不利自己的因素,所以说为什么肾是我们的先天之本,就是这个原因。当我们过度的透支肾元之气,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肾虚了呗,肾气是我们阳气的主要来源,它就决定了人体免疫力的强弱,当我们的肾虚出现的时候,首先我们的阳气是不足的,阳不足就意味着免疫力的下降,其次我们的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主纳气、肾开窍于耳、又主发,主泌尿生殖器等。。。好!就一个单纯的肾虚,我们来总结一下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疾病的产生,免疫力低下最多见的会造成经常感冒,而且病程比较长,还不好痊愈或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肾主骨生髓,骨头与筋的疾病当然这也是颈、腰椎发病的原因,为什么会有筋的问题呢?因为肾五行属水,肝主筋属木,水不能生木,会出现视物模糊,眼睛干涩,当然,筋骨都会出问题,肾不能生髓就使大脑得不到濡养,出现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一般噩梦比较多,因为肾主恐惧,腰为肾之府,这里多见于晚上睡觉没有把腰护好,导致腰部受到寒气造成的腰痛,肾主纳气,我们的呼吸中,在吸气的时候把天阳之气沿着脊柱两旁向下到14椎体旁开1.5寸处注入到肾腧穴,当我们的肾不能把天阳之气输注到肾俞穴的时候,就会出现反复的咳嗽,而且吃治疗止咳平喘的药都无效,最后导致慢性咳嗽,我治疗过病程最长的都已经咳嗽两年多了,最后通过补肾治好了,肾开窍于耳,会出现耳鸣耳聋,听力下降,肾主发,会造成脱发,肾主泌尿生殖器,会出现女性妇科疾病和男特性功能障碍等。
2、脊柱生物力学及三轴运动
骨骼生物力学,当我们能够站立的时候,从脚到头顶由于地球引力作用,骨骼的生物力学就产生了,我们在DR的片子上看到骨小梁的排列都是按照生物力学排列顺序生长的,那么生物力学对我们骨骼系统起着什么作用呢?可以说了解了生物力学,治疗脊柱疾病就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人体在直立的情况下,由于地球外有引力的作用,使我们人体有了自身的重量,这个重量有脚底传给地面,地面用同等重量的力来托起我们的人体,这就是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会从脚底传到头顶,从头顶的中心到地面有一条垂直向下假象的线,这个垂直线就是力线,它也是人体中轴线,人体的前后左右360度以力线为中心,力线前后左右的拉力都是相互平衡的,当人体直立双脚同时受力时,力线会从双脚的足弓开始一直向上由小腿到大腿,再由双侧股骨颈力线的第一次转折点,然后再由骶髂关节第二次转折点,将两条腿的力线合二为一经脊柱传导头顶,最能说明这一点就是我们的脊柱,我们的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但是它们从下到上都是围绕着力线分布的,就像黄河一样不管有多少道弯,但向东流的方向没有变,最后还是流入大海,为什么有四个生理弯曲呢?与力线重叠不更好吗?还能缩短距离,生理弯曲的作用是缓冲从脚传来的震动,让大脑得以保护,这也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也就是说脊柱不管有几个生理弯曲,力线前后左右的反作用力都是平衡的,那么假如脊柱上有一个或者多个椎体偏离的力线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首先是伴随关节间隙骨质的增生和间隙周围韧带的钙化,经常出现的部位就是关节活动频率最多的地方,比如,膝关节、L4L5椎体、C4-7,这些部位都是活动比较频繁的部位。
因为人体正常骨骼活动是沿着骨关节正常运动轨进行的,当运动轨迹发生异常,也就是说当骨关节发生微错位时,那这个错位的骨头必然影响到垂直的力线,力线的改变就会打破局部的平衡,这个时候人体就会自我修复局部功能,在骨间隙周围形成骨赘,来平衡局部的不稳定性,这指是在骨骼上论述,同时肌肉也有异常的改变,这个下面还会讲到,因为有了反作用力,这个力是有脚传导致头顶的,所以,我们在治疗脊柱疾病的时候,首先要以下为标准,从下往上找问题,这是原则。比如说一个眩晕型颈椎病人,虽然摸到颈部的错位,这个时候先不要去调整这个错位的地方,我们看看他的胸椎有没有问题,如果胸椎有问题,我们在看看他的腰椎有没有问题,如果腰椎也有问题,就看看他的骶骨有没有偏歪,骶髂关节有没有问题,为什么要从下往上找问题呢,就是因为地球引力的反作用力原因。这和盖房子一个道理,先打好地基,房子才会坚固,习武之人在练武之前,师傅首先站桩,目的就是让脚下要稳。三轴运动,什么是三轴运动呢?就是骨骼的三条假象轴线,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拿腰5椎体当成一块正方形的积木做比喻,这个积木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前后一对,左右一对、上下一对,分为三对,我们假设有一根钉子从这个正方形的前方中心点穿过后方,同理左右一样,上下也一样,这三根就是我们假象的三根轴线分别为前后轴线、左右轴线和上下轴线,我们把这三条轴线用同样的放在腰5椎体上,那么这个椎体不管那个方向偏移都逃不出这三个轴,颈、胸、腰、骶和骶髂关节都一样,所以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在临床上就知道怎么摸骨了,就知道摸骨头是在那个轴上错位了,摸清楚了,方法自然就出来了,反其道而行之嘛!
3骨错位与筋的关系
   从中医角度讲,《黄帝内经》上论述的‘骨正筋柔’这四个字道出了筋骨并重的道理,我们从发病机理来论述,这也是我上面所讲的内容,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和生活中的不良习惯,造成人体先天元气的虚损导致阳气的不足和肾气的过渡透支,由于肾气的不足,增加了骨关节的不稳定因素,使我们在某种小的动作下或者颈部、腰部受寒,导致脊柱关节的错位与局部肌肉的僵硬,或者是因为受寒导致肌肉收缩,将脊柱拉歪导致间接性的骨错位,使脊柱生物力学发生异常改变,打破局部的力学平衡,这就是‘骨错缝筋出槽’的根本原因。这里有个比喻,假如我们栽了一颗树,为了不被风吹倒,在左右两侧系上绳子拉紧,绳子的另一端分别埋在土里,此时小树不管向左倒还是向右倒,都会造成同侧的绳子松,对侧绳子紧,人体脊柱就像这个小树,肌肉就像这两侧的绳子,是一样的道理。
4治疗思路;
   关于颈、胸、腰、骨盆方面引起的疼痛等症状,其治疗主要是手法和针灸的治疗,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手法流派,有中国传统的推拿正骨,也有西方的整脊,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把疾病背后真正的发病机理搞清楚,不管一个病人他有什么症状,我们听到的和看到的都是结果,要想解决这个结果,我们必须找到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只有正确的认识发病的病因,我们才能正确的处理这个结果,我们只去治疗这个结果,而忽略发病的病因,这犹如盲人摸象,我们必须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治疗疾病。
   我个人的治疗思路,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脊柱骨盆的伤科疾病是生物力学的异常改变,我们也要通过力学的治疗思路来治疗,通过脊柱生物力学原理,从力学角度分析判断出导致症状的根本原因,颈椎-胸椎-腰椎-骨盆等引起的疾病除肿瘤、结核、外伤等原因,都是生物力学发生异常,导致某个椎体或者多个椎体的微错位,产生病理的三轴运动,在微错位的同时又有局部肌肉异常张力的出现,然后通过触摸到椎体的三轴运动的病理改变,在不破坏其他正常脊柱生物力学的基础上,应用点对点的杠杆原理,利用支点力轻柔的来反其道而治之,
5总结
   以上我们介绍了,颈腰椎病发病机理,脊柱生物力学及三轴运动,骨错位与筋的关系,治疗思路。从以上几个角度我简单粗略的阐明了脊柱疾病发病机理,病理形成与治疗思路,这是我个人的经验与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3# 板凳
发表于 2020-3-9 15:1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眼前一亮啊
2# 沙发
发表于 2020-3-6 13: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的讲解我豁然开朗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3 22:3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