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资源] 临床诊疗指南:脑出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2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概述】   
    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故称为自发性脑出血;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和破裂是本病最常见的原因,故也称作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病、凝血功能异常、脑动脉炎、药物滥用,以及肿瘤和脑梗死为其他的脑内出血原因。自发性脑出血的出血部位以壳核最多见,其次为丘脑、尾状核、半球白质、脑桥、小脑和脑室等。
    【临床表现】
    (一)一般症状
    1.急性起病并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一般可于数小时内达高峰。个别患者因继续出血和血肿扩大,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持续时间6~12小时。
    2.除小量脑出血外,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3头痛和呕吐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症状,它可单独或合并出现。脑叶和小脑出血头痛最重,少量出血可以无头痛。头痛和呕吐同时出现是颅内压增高的指征之一。
    4.血压增高是脑出血常见的原因与伴发病。血压增高和心跳及脉搏缓慢同时存在,往往是颅压高的重要指征。
    5.脑出血者可出现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多为局灶性和继发性全身发作。以脑叶出血和深部出血最多见。   
    (二)局灶症状和体征
    局灶症状与血肿的部位相关,但定位诊断的准确性不如神经影像结果。
    l.壳核出血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外侧豆纹动脉破裂所致。血肿可局限于壳核本身,也可扩延累及内囊、放射冠、半卵圆中心、颞叶或破人脑室。血肿向内压迫内囊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对侧轻偏瘫或偏瘫、感觉障碍和偏盲。急性期伴有两眼向血肿侧凝视,位于优势半球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可出现失用和失认、视野忽略和结构性失用。
    2.丘脑出血丘脑出血若出血体积较大,按血肿扩展的方向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向外扩张侵及内囊,向内破入脑室,向下侵及下丘脑和中脑背侧,以及向上扩张侵及顶叶白质,因而出现各自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但临床常见的临床表现已多寡为序有:轻偏瘫或偏瘫、半身感觉缺失、上凝视麻痹、瞳孔异常(瞳孔缩小和对光反射消失)、失语、疾病感缺失、眼球向病灶侧凝视(与壳核出血同)、偏盲和缄默。若血肿直径小于2cm,局限于丘脑本身时,因血肿在丘脑内的定位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①前外侧型:轻度的前额叶症状、轻度的感觉和运动障碍。②后外侧型:严重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以及瞳孔缩小和上凝视麻痹等,预后较差。③正中型:急性期出现意识障碍,急
性期过后伴随以前额叶征,如主动性降低和注意力及记忆力障碍。④背侧型:表现为顶枕叶征,优势半球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可出现图形记忆障碍。
    3.尾状核出血尾状核区出血多见于尾状核头部,极易破入脑室,所以最多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病的头痛、呕吐、颈僵直等脑膜**征,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短暂性近记忆力障碍,临床上难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另外,还可出现短暂性对侧凝视麻痹、对侧轻偏瘫和短暂性偏身感觉缺失。偶可见同侧Horner综合征,这些症状于出血向下和外向扩延时多见。偶可见出血从尾状核头部扩延至丘脑前部,临床表现为突出的短暂性近记忆力障碍。
    4.脑叶出血(lobar hemorrlaage) 是指皮质下白质出血。和其他类型脑出血不同的是除慢性高血压是其主要病因外,常见的病因还有脑淀粉样血管病和动静脉畸形等疾患。脑叶出血的临床表现常和血栓栓塞性脑梗死难以区分。脑叶出血的神经功能缺损因出血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
    (1)额叶出血:额叶出血可出现前额痛,以血肿侧为重,对侧偏瘫,双眼向血肿侧凝视,二便失禁,意识障碍及癫痫。
    (2)顶叶出血:可造成对侧偏身感觉缺失和对侧视野忽略,也可出现对侧同向偏盲或象限盲,轻微的偏瘫和疾病感缺失。
    (3)颞叶出血:可造成对侧1/4象限的视野缺失。可出现血肿侧耳前或耳周为主的头痛,偶可出现激越性谵妄。优势半球可导致Wernicke失语。血肿波及左颞一顶区可造成传导性失语或完全性失语,非优势半球出血可有意识模糊和认知障碍。
    (4)枕叶出血:血肿同侧眼眶部疼痛和对侧同向偏盲,可有短暂性黑矇和视物变形,有时有感觉缺失、书写障碍等。
    5.脑桥出血是脑干出血最高发的部位,是基底动脉的旁正中支破裂所致。脑桥出血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因血肿的大小、定位、破人脑室与否和有无脑积水而变异很大。脑桥少量出血症状较轻,临床上较易于腔隙性梗死混淆。原发性脑桥出血可分为三种临床类型:
    (1)重症出血型(60%):出血量大,组织结构破坏严重,症状很快达高峰。表现为深度昏迷,呼吸异常,高热,四肢瘫痪,去大脑强直,瞳孔可缩小至针尖样,但对光反射良好,可有凝视麻痹、双侧锥体束征。因出血量大常波及邻近结构,特别是中脑和脑室系统,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预后不良,多死亡。
    (2)半侧脑桥综合征(20%):出血累及单侧脑桥基底部和顶盖部,临床表现为轻偏瘫,无意识障碍,眼球向病灶对侧凝视,单侧角膜反射消失,构音障碍,周围面神经麻痹,对侧肢体和同侧面部感觉减退。患者可存活,神经功能缺损亦可有所恢复。
    (3)背外侧顶盖综合征(20%):临床表现为凝视麻痹或同侧展神经麻痹(或二者皆有),眼球偏斜,单侧角膜反射消失,单侧面神经麻痹,对侧肢体和同侧面部感觉减退,构音障碍。也可无运动障碍,意识状态保持完整,偶有步态或肢体共济失调。多存活,神经功能缺损可获得相当程度的恢复。
    (4)脑桥出血也可造成急性闭锁综合征,但多累及腹侧的结构。
    6.小脑出血发病可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临床表现因定位、血肿大小、血肿扩延、脑干受累、出血破人第四脑室与否,以及有无脑积水等多种因素而变化很大。小脑出血最多发生在齿状核。急性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为突然枕或额叶头痛,头昏、眩晕、恶心、反复呕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者多有躯干或肢体共济失调,同侧凝视麻痹,小瞳孔但对光反射好。水平眼球震颤、面肌无力常见。并不是所有小脑出血患者都表现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当血肿直径小于3cm时,患者可只表现呕吐,有或无头痛,步态不稳或肢体共济失调有或不明显。大量出血时,血肿压迫第四脑室和大脑导水管造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和颅内压急性升高,可导致脑疝和死亡,应紧急处理。
    7.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在临床上可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迅速进入昏迷,或昏迷逐渐加深,双侧瞳孔缩小,双侧病理反射阳性,可出现去大脑强直等。头颅CT可见各脑室系统充满血液。
    【诊断要点】   
    (一)诊断
    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急性发病和病情进展迅速,除伴随头痛、意识障碍外,还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二)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见出血改变。早期CT检查即可显示密度增高,可确定出血的大小、部位,出血周围水肿呈低密度改变,以排除非出血性疾患。病情需要和有条件时可作MRI检查。小脑出血者应定期作CT检查,至少1周复查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复查,除注意观察血肿本身的变化外,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脑室对称性扩大等脑积水征象,以指导治疗。
    (三)辅助检查
    1.CT检查能诊断。在没有条件时可进行腰椎穿刺协助诊断,但脑脊液正常者不能否定脑出血的诊断。颅内压增高、脑干受压者禁忌腰椎穿刺。
    2.非高血压性脑出血,应注意血液学、免疫学及颅内血管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2~4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大小便通畅,预防和及时治疗压疮(褥疮)、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等。
    (二)控制血压
    脑出血急性期的血压多增高。对血压高的处理应个体化,应参照患者原来有无高血压、有无颅内压高、年龄、发病时间、原发疾病与合并疾病具体确定。若颅内压高时,应先降颅内压,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处理时,过高血压有可能使破裂的小动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和血肿扩大;而过低的血压又会使脑灌注压降低和加重脑损害,应权衡利弊审慎处理。一般对原血压正常又无严重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将血压控制在出血前原有水平或略高;原有高血压者将血压控制在150~160mmHg/90~100mmHg为宜。血压≥200/110mmHg时,在降颅内压的同时可慎重平稳地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高于发病前水平或180/105mrnHg左右;收缩压在170~200mmHg或舒张压100~110mmHg,暂时可不用降压药,先脱水降颅内压,并密切观察血压情况,必要时再用降压药。血压增高是因颅内压增高引起时,应以积极降低颅内压治疗为主。收缩压<165mmHg或舒张压<95mmHg时,不宜降血压治疗。脑出血患者偶可见血压低下,应积极寻找原因,并适当给予增压处理。
    (三)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较大的脑内血肿周围会出现脑水肿,多于出血后3~4天到达高峰,严重时造成颅内压过高和脑疝,可危及生命。治疗颅内压增高常用的药物有:可选20%甘露醇125~250m1,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注意尿量、血钾及心、肾功能。也可应用甘油果糖250~500ml静脉滴注,每8~12小时1次,也可适量应用速尿。有条件时可选用白蛋白。应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排尿量和控制出入水量。
    (四)控制体温
    头颅局部降温是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措施,但体温不宜低于34℃,并发肺炎等常造成体温增高,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五)癫痫发作的预防和处理
    如出现癫痫发作,应给予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一线抗癫痫药处理。
    (六)手术治疗
    1.适应证大脑半球血肿30ml以上、小脑血肿10ml以上者,在患者家属的要求和同意下,可作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可考虑脑室引流治疗。
    2.禁忌证症状较轻、病情稳定者,出血标准或GCS≤4分者。
    (七)早期康复治疗
    早期将患肢置于功能位,急性期过后及早进行肢体功能、言语障碍及心理的康复治疗。

10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0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15-11-22 07:43 | 只看该作者
简而精的帖子。受教了。
2# 沙发
发表于 2015-11-22 07:26 | 只看该作者
和脑梗死一样的可怕,而又比较常见。备份一下,待日后学习,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1 12:2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