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44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治] 2015考研政治:认识论在分析题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2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纵观历年真题,对认识论的考察在考研政治分析题中占有不小的比重,下面老师就认识论在分析题中的应用做一简要介绍。

  【历年真题】

  2013年第34题

  材料1

  小学老师雷夫·爱斯基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宝贵的签名球,上面有美国著名棒球队——红袜队1967年全体队员的签名,这些球员都是他的偶像,对这样一个签名球,这位教师别提有多珍爱了。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理所当然地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儿子还太小,对球和球员一无所知,说多了儿子也不会明白,于是,他没有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要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满不在乎说:我已经把问题解决了,爸爸问怎么回事,儿子说:我把球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老爸气得想痛打儿子,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儿子根本没有做错事。因为自己并没有告诉儿子上面的字有什么意义。从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

  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3月16日)

  材料2

  某大学一研究生凭借着设计“醒目药瓶”,摘得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2011年度“国际红点奖”概念设计类奖。

  在他提供的设计图上,常见的塑料瓶盖的顶上一圈变身为一块圆圆的玻璃。“这是一面凹凸镜,有放大的功能”。他解释说,有了这个药瓶盖,老年人不需要带上老花镜来区别药的类别、服用量等。他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有一天,有位老人要吃药,可是药瓶上的字太小了,原本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却不见了,急得这位老人团团转。就这样,该同学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老人世界中。突然有一天灵感迸发,想到“醒目药瓶”这个点子。

  有了灵感后,从设计到写英文翻译说明,再到制作动画,一共才三天时间。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简单,为什么能拿“国际红点奖”呢?他坦然,设计很简单,关键在于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一设计胜在实用。按照测算,不会给药品本身带来额外的成本,推广起来很容易,实用方便。“希望将来这款设计能推向市场,让更多人得到帮助。”

  这位研究生说他没有想当名人的“野心”。只期望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正如“红点”主席Peter Zec博士在颁奖晚会上说的那样:从同学们优秀的设计中,他高兴地看到的是他们所描绘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世界。摘编自《扬子晚报》(2012年3月17日)

  问:

  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6分)

  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4分)

  【解析】

  分析原文可知,问题1考查的是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问题2考查的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均属于认识论范畴。

  在《**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可以知道,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应,人可以通过认识比较客观的反应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在问题1当中,“用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就是说要用比较客观的、不添加任何杂质的视角来看待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这点在答案中要提到。而且认识能动作用还具有创造性,就是人的认识活动不仅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的现象,而且还可以反映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那么“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让自己要像老人一样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反应客观事物过程当中体现出创造性。

  下面再来看问题2,能动反应论的第三点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应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而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的过程,其实也反映了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对实践有能动的指导作用,那么书里也讲到了,材料中的大学生所设计的这样一个规划,属于认识范围内的对未来世界的描写,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让世界得到改变,这就说明人的意识要想发挥作用,对世界产生改变就必须要通过实践。另外,这个问题还可以提到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分为两种效果,其中材料中所表达的就是正确的认识来指导实践可以获得好的结果。

  由此可见,我们在复习哲学原理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免出现因对理论理解不透彻而张冠李戴的现象,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多多练习。

  【相关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入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请回答: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答案要点】

  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输羊血到输入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入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最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通过今天的复习,相信大家对认识论这部分的知识有了更好地了解,祝大家2015考研顺利。

2# 沙发
发表于 2014-12-11 14:30 | 只看该作者
很实用哦,谢谢老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7 07:2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