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转贴】近视人摘镜的强化望远理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1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近视人摘镜的强化望远理论  
           近视人摘镜的强化望远理论( 数字健视)
     绝大多数防近专家认为,对于普通近视而言,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看近时间长。至于其它因素如遗传,体质、营养、睡眠等均居次要地位。
     既然如此,为什么专家们不强调用看远来防近呢?
    其实,专家们认为加强看远确实是防近的根本方法。学生应尽可能多地去看远。但是,学生学习紧张,即使抽时间看远,也会因为看远时间少于看近时间,而使效果不尽人意。
    因此,有专家认为,学生在上学期间近视不可能治好。
    征诸实际,大量调查显示,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加,近视率也明显上升。显然,目前防近市场的各种方法并没有起到根本作用。
    然而,我认为学生防近的根本之路仍然是加强看远,学生看远时间少并不是影响效果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如何在较短的望远时间内,提高望远效率。
    望远实际上是一种对眼睛的锻炼,而运动医学认为,锻炼效率=时间×强度。因此,如能在较短的望远时间内,增加对眼睛的锻炼强度,或者说耐力,即望远时目不转睛,眼睛尽量不眨,显然将极大地提高望远效率。
    这是望远健视中一个简单到家的诀窍。实践证明,该方法用于防近效果卓著。
    然而,遗憾的是,这个极其简单的望远诀窍,通常只为部分健身界人士所掌握,此前也无人对此大力推广。因而几乎所有的防近专家,并不知道它,几乎全部近视人更是如此,却迷信于药物、眼镜、手术、护眼产品……
    当然,我也理解防近专家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近视人的迫切心情。但是,这样的防近实在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造成钱财的浪费,还要为此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
    然而,我也并非认为,防近完全不用这些方法。相反,我认为,在做好目不转睛的望远凝视的基础上,其它一些好的方法,如能配合使用,可谓相得益彰。
    实际上,即使对于望远健视在防近中的作用,许多人恐怕也认识不深,下面我对此作详细阐述。
    用“用进废退”理论解释望远健视
    历史上,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根据他在动植物学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生物进化的理论,创立了“用进废退”学说。
     用进废退学说认为: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环境变化了,使得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生物,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有的器官由于不用而退化;这些变化的性状能够遗传,但遗传物质又会由于环境改变而产生变异。
     用“用进废退”理论解释生物器官的发展非常确切。
从生物现象看,长颈鹿因为要经常伸长脖子吃树上的叶子,它的脖子因此而变长;鹰因为要经常在很高很远的地方寻找地上的猎物,因而鹰眼极其敏锐,其视力远远超过人的视力;老鼠因为经常在黑暗中生活,经常钻洞,因而它的视力退化,被称为“鼠目寸光”。自然界中此类现象比比皆是。
    从生***验看,盲人使用耳朵比常人多,所以其听觉比常人灵敏;聪明人经常动脑,所以其头脑灵活,充满智慧;许多老年人退休后头脑空虚,所以他们易患老年痴呆。生活中此类事例也是俯首皆拾。
    下面是用进废退规律在生物眼睛的进化上的极好体现。
    有些国外学者拿猴子作实验,一组放于笼内饲养,周围用布严密遮盖,形成人造视近环境;另一组在室外饲养,可自由活动。一段时间后,笼内的猴子全部患有近视。并且,猴子的年龄越小,在笼内的时间越长,近视度数越高,而笼外的猴子视力完全正常。我国学者用鸡作类似实验,也取得了一致的结果。
    意大利小男孩托蒂有一只十分奇怪的眼睛,眼科大夫多次会诊得出的结论却相同:从生理上看,这是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但是这只眼睛却是失明的。原来,当小托蒂呱呱坠地时,由于这只眼睛轻度感染,曾被绷带缠了四个星期。正是这种对正常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治疗,对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的婴儿托蒂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他的这只眼睛因为没有受到足够的视觉**而完全退化了。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11-3-6 09:54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谁都没用
2# 沙发
发表于 2011-3-5 19:38 | 只看该作者
取像比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2 04:3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