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楼主: 紫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944
发表于 2008-4-23 13:54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支持.
943
发表于 2008-4-20 09:5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电子版的有没有?
942
发表于 2008-4-19 10:0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L :L :L
道少斋主人的QQ怎么这样啦?本来想联系学习的!!
941
发表于 2008-4-8 22:26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腰痛,
《椎间盘突出症》

乳香10 g    没药10 g   大茴10   g   小茴10  g    丁香6   g    血蝎10   g   杜仲15   g   龙骨20g

三七10 g    狗脊15g
研粉每次服5g 每日服3次
940
发表于 2008-4-5 11:50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郑钦安并不是只讲扶阳的医家,很多书及专家认为他是,那是误解了郑氏。郑氏只是把辩证提升为辨阴阳而也。也并非郑氏爱用辛温之药,乃是找郑氏看病的人阳虚为多。在医理真传里就有阳虚门问答和阴虚门问答。可见郑氏阴阳都重视。只是被后人误解了,也误传了。
939
发表于 2008-3-27 13:4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乌头与附子的关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别名:五毒根

科属:毛莨科,乌头属。

分布:我国辽、豫、鲁、甘、陕、浙、赣、皖、湘、鄂、川、滇、贵各省区都有分布。   

释名: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中药学上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   


(一)概述
  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治大汗之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主产四川、陕西。目前云南、贵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肃等省有栽培。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次***、新***、***、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二)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块根通常2~3个连生在一起,呈圆锥形或卵形,母根称乌头,旁生侧根称附子。外表茶褐色,内部乳白色,粉状肉质。茎高100~130厘米,叶互生,革质,卵圆形,有柄,掌状2至3回分裂,裂片有缺刻。立秋后于茎顶端叶腋间开蓝紫色花,花冠像盔帽,圆锥花序;萼片5,花瓣2。蓇葖果长圆形,由3个分裂的子房组成。种子黄色,多而细小。花期6-7月、果熟期7-8月。

(三)生长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很强,海拔2000米左右均可栽培,不退化。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栽培。阳光充足的高平地种植,前茬作物水稻、玉米、蔬菜、小麦为好。忌连作,否则品种退化,选向阳较脊薄的沙壤土育种为好,块根健壮,支根细,作种栽。植株生长良好,少病害,产量高,质量好。



(四)采收加工

  附子栽后第二年7月收获。留种地冬季随挖随栽。用锄头刨出块根去掉须根泥土,去掉地上茎叶将附子和母根分开,每公顷产附子7500千克左右,母根晒干称为川乌、附子含有乌头成分,属剧毒药,用药前必须加工。

  (1)盐附子

  将较大的生附子洗净后,置入大瓦缸中,倒入胆水及盐水的混合液(叫胆巴卤汁,主要是硫酸镁),50千克生附子需胆巴20千克,食盐15千克,加水30千克而成,浸泡5日后,捞出暴晒至外表水干,又放入缸中浸泡一日,捞出再晒、再泡,如此反复3次,历时2~3天。每次浸泡时都应适当添加胆水和盐水的混合液。使溶液浓度不变并始终保持淹没附子,每次晒的时间可逐步增加到4~5小时,使其逐渐吸收胆盐。然后白天晒,晚上浸,历时5~6天,使附子充分吸盐,至附子表面现出大量盐的结晶,内部也充满盐霜变为坚硬时为止。每50千克生附子,可制成盐附子60千克。此盐附子可直接入药。

  (2)白附子

  选个大、边角少的鲜附子洗净后,放入瓦缸中用胆巴水液(每50千克附子,用20千克胆巴,15千克水),浸泡5日后即可。胆附子为制各种附片的原料。再加胆巴水5千克,泡胆附子的水(老水)5千克,煮胆附子50分钟左右,煮透.捞放有少量老水的清水中浸泡10小时,纵切成薄片,放清水中浸泡,捞出放竹笼中蒸煮,蒸气上升半小时,取出晒,有圈角时,放密闭容器中用硫磺熏,取出晒干。

  (3)黑附片(黑顺片)

  用泡制过胆附子的“老水”放入锅中加热至沸,倒入肝附子煮约50分钟,透心为度,然后捞起倒入有少许“老水”的溶液中浸泡一日捞出,不去皮,纵切成厚约1.5厘米的片子,放入清水中浸漂2日(48小时),把片捞起倒入另一清水缸内,并加入经烤炒成汁的红糖(每50千克片子用红糖0.075千克)充分拌匀混合,浸泡至片子成棕色(时间随当地气温而定),再用清水漂至无麻辣味取出再蒸,蒸时火力必须掌握均匀,不能中途停顿,蒸10~12小时,片子出现有油面、光泽为度。然后将蒸好的片子放在烤片折子上,用木炭火烤,注意勤翻,切勿烧焦或起泡,烤上8~9成干后,再改用日晒至全平即成。

  (4)熟片(苏片)用泡制过胆附子的“老水”放入锅中加热至沸,倒入胆附子煮约50分钟,透心为度,然后捞起倒入有少许“老水”的溶液中浸泡一日捞出,剥皮去尾,放入清水缸中浸泡10~12小时,取出横切成2厘米厚的片子,再放进清水中3-4尺(换2~3次水),然后捞出蒸片。蒸时火力必须掌握均匀,不能中途停顿,蒸8-10小时,以片子出现有油面、光泽力度,将蒸好的片放在烤片折子上,用木炭火烤,注意勤翻,切勿烤焦或起泡,烤至8~9成干后,再改用日晒至全干即成。

传说
    传说古希腊文明天下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受到嫉妒成癖的天后赫拉的阻挠,要求他必须完成12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才允许他升格为神。最后一件就是把冥王哈德斯的地域看门狗带到天后面前。冥王并未拒绝,但他提出了条件:制服地域看门狗但不许使用***。地域看门狗长有三个头颅,以身在冥界的死灵为食,异常凶猛,吼叫声如雷一般响亮。赫拉克勒斯奋尽心思终于战胜了地域看门狗,并把它带向天后。要见天后必须经过人间,但是久居地域的三头狗从未见过阳光,当赫拉克勒斯带着地域三头狗来到人间时,刺眼的阳光射入了三头狗的眼睛,迫使地域三头狗凶猛的来回摆头。它的口水洒落一地,这满地的口水生长出了诡异的绛紫色的花,这就是乌头。

《金匮要略》乌头应用的特点
  乌头为散寒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金匮要略》对乌头的应用颇有特点,笔者临证如法应用,收效甚佳,且安然无恙。

适应症:乌头能散经络之寒而止痛,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如乌头汤治历节病,散脏腑之寒而止痛,适用于寒邪所致心腹痛痛,如第九篇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第十篇赤丸治腹满痛,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治寒疝腹痛。

炮制:乌头有大毒,内服应制用,禁生用。如赤丸方用炮乌头,乌头煎方强调应“熬,去皮”用。炮、熬即焙烤烘干之意。

配伍:乌头除单独为方外,多与它药配伍使用。有相辅相成配伍者,如乌头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热之乌头为主药,逐寒止痛,与大辛大热之附子、蜀椒、干姜合用,相辅相成,以加强其温阳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饮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乌头与相反药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强散寒化饮降逆之功。

剂量:因乌头有大毒,故其用量不宜大。用于丸剂,比常用药剂量小,如赤丸方中为二两,是茯苓、半夏(四两)量的一半;用于汤剂,以枚数计量,如乌头汤和大乌头煎均用五枚。据考证,川乌中等大者,一枚约7g,大者一枚约10g。乌头汤中五枚按中等大计约35g,首日服三分之一约12g;大乌头煎用大者五枚约50g,体质强者首日服三分之一约17g。此量比乌头现代常用量3~10g略大。

煎法:乌头的煎法有二。其一,单用者先以水久煎,再加蜜煎。如乌头煎方,“乌头大者五枚,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三升,煎令水气尽……”;其二,复方使用者,先以蜜另煎乌头,再将蜜煎与它药水煎取汁同煎,如乌头汤,先将川乌“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再将川乌蜜煎与其他四味药水煎取汁合煎。上述二种煎法,旨在消除乌头之毒性,并充分发挥其药效。

服法:因乌头毒性大,尽管与蜜久煎,服用剂量仍应谨慎。无论丸剂,还是煎剂,服用剂量均应由小到大,逐渐加量,以防中毒。如赤丸方,“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乌头汤煎取二升药液,初“服七合,不知,尽服之”。其次,体质不同,剂量有异。体质弱者,服量少于强者。如乌头煎方“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再次,汤剂量较大者,一日服1次,不可多服。如大乌头煎五枚,煎取二升,“强人服七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观察药后反应:服用乌头后,有的患者可出现眩晕、呕吐、肢体麻木等,此为药已中病的“瞑眩”反应,故乌头桂枝汤方后云“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但此时患者的心跳、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方为药后之中病反应,否则,即为乌头中毒反应,当尽快救治。


[ 本帖最后由 xunyangtcm 于 2008-3-27 13:49 编辑 ]
938
发表于 2008-3-25 20:3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阴阳离决,性命乃绝。
937
发表于 2008-3-20 10:38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我在自学中医,感觉非常之难,从易经开始看起
有幸来到这里,看完这些帖子,加强了我的信心
936
发表于 2008-3-18 21:2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教授理了我心中许多疑惑!后辈当尽力于是业,继承发扬好中医!!!
935
发表于 2008-3-13 00:5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 :) :) :) :)
934
发表于 2008-3-12 21:29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很早就听说过火神派,可是从来都没有稍稍地去看它,也不敢随便妄评。

感谢教授精彩评论,至少可以让盲目崇拜者认清楚大方向,一味地温阳不加辨证,只能是竭泽而渔,短期效果不能代替整体机能,等到最后一点肾元都被调光了,那患者还有什么呢。

从火神派的流行我想起庸医对激素的依赖,何其象也,也是一味地调动仅存的阳气以求速效。:Q
933
发表于 2008-3-12 21:21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呵呵呵盲目地崇拜火神,只能是丢了辨证施治的纲要,连阴阳都不分,何以为医??

“一病有一病之阴阳”,“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 “认证只分阴阳”, “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突出阴阳作为辨证总纲的地位和作用,是郑氏临床辨证的最基本的学术思想,以阴阳为纲统分万病这一观点,他称之为“阴阳至理”。他说“学者苟能于阴阳上探求至理,便可入仲景之门也。”:)
932
发表于 2008-2-11 15:52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火神”热的冷思考(二)------《扶阳讲记》争鸣面面观



按一般的原则,对一学术流派的评论首先应该从源头说起,也就是说谈论“火神派”应当从郑钦安的主要学术观点入手,逐步向下探索,进一步分析其门人的发扬和拓展,这样会显得脉络清晰,也易于把握“火神派”的精神实质。
然而,我想用另一种形式谈我读“火神派”书籍的一点体会,即从末端逐渐向上溯源的方法,把现代“火神派”的主要思想和郑钦安的一些学术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可能有助于大家正确看待现代热销的“火神派”著作的内涵是什么?背后倒底是什么?
“火神派”热潮的兴起,卢崇汉、刘力红可谓功不可没。卢氏的《扶阳讲记》借着《思考中医》给中医带来的学习热潮,消瘦得极为火爆,从2006年7月第一次印刷到2008年8月仅一年的时间,一共印了5 次,总印数达31000册,在当今原创的中医专著的消瘦中实属罕见。然而,在一遍赞歌声中,开始出现“不和协”的音调,一些中医有识之士,开始以冷静的思考去看待分析《扶阳讲记》真正的学术价值,客观地评价《扶阳讲记》给学习中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此我想和学习中医的朋友们谈谈我读《扶阳讲记》的感想,所有观点仅从学术上进行交流,其中可能出现大家不认同的东西,欢迎争鸣。
一、卢氏诊疗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在《爱爱医》里有人写了这样一段话:
“作为火神派的忠实风湿,余不欲,不愿,也不忍公开此贴。然仔细推敲,觉此案当非空穴来风,当卢先生大言全年仅用42味药,治疗有效率达98%以上时,余就有些怀疑了。。。。。。现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它从中医名家网转载到此,望大家冷静分析,客观品评此事。”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的推测,有人在开始怀疑卢崇汉教授所说的数据真实性了,也就是说有人在怀疑卢崇汉教授的做学问的诚信度了。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扶阳讲记》第2页,卢氏说他一年共诊治了2745人,20013人次,开出了20076张处方,在这20076张处方,用姜的有20016张处方,包括生姜、干姜、筠姜、煨姜、黑炮姜等占99.7%;用桂的,包括桂枝、官桂、肉桂等有19825张处方,占98.8%;而附平之类的药物包括天雄片、黄附片、黑顺片、熟附片、制川乌等占96.8%,一共有19423张处方。
从上面我们以做一下推测,卢氏所看的疾病,至少有19000号人是桂、附、姜同用,也是说在他所诊治的疾病中,按中医证治的常理的来分,至少有95%以上的病人是阳气不足,而其它证型的病人则寥寥无几。对此,可能是读者感到疑惑的原因之一。而在该书第134页,刘力红教授说其跟随卢抄方一下午,几十个病人没有一张处方用了附片,其提出的理由是“确确实实发现现在的附子有问题”,而卢氏前面统计的数据又是何年的未作交待,有人怀疑其可信度也在情理之中了。
卢氏统计数据令人生疑的第二点是,卢氏在其书中第4页说,他10余年前一个半天就要看40~50号病人,坐过门诊的人都知道,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想把全年一个人所有开出去的处方都完整的抄下保留几乎可能性很小,卢氏未能清楚的交待原始数据的收集方法,其数据的原始资料的可信度让人怀疑也就难免了。
卢氏治疗的有效率在98%以上,统计了一年的处方“所涉及的病种共有83种”,而全年所用的药物只有42种。他在《业医悟感》中说这些病人的治愈率高达92%,对其有效率姑且我们不妄加以讨论,而这种有效率肯定是“上上之工”,卢氏在其书的后面着重阐述扶阳的对临床疗效的重要性,可以将此看作是后面讨论所作的垫笔。但83个病种,只用到42种药物。而在其书第4页卢说一个个跟他抄方的博士统计了他的700张处方,涉及47个病种,仅用了27味药物,更是令人惊叹。我在初读到《中医火神派探讨》开始怀疑是张存悌教授摘录错误,后来读到《扶阳讲记》才确定是卢氏原说。对卢氏用药之精纯实感出乎我的见识。应该说卢氏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如卢氏统计数具有问题,那么他在书中极力主张的“人的生命以火立极”学术观点就缺乏临床实践的基石了。并且卢崇汉教授所主张的很多扶阳理论已经很大程度上不同于郑钦安的已原意了,有了很大的发挥。这通过通读《扶阳讲记》我们不难明白,在下文我会谈谈我对卢、郑学术观点异同的比较。
关于卢氏统计的数据我们不能妄加评论,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握卢氏学术经验,取其精粹,用于临床,服务患者。
二、卢氏的扶阳理论与郑钦安学术观点的比较
香港大学中医学院寨王潮在网上发文“浅谈对火神派的认识”一文,文中说到:“火神派传人,更加把郑氏此‘阴阳当分清论’,变成了‘有阳无阴论’,甚至有卢崇汉‘天下没有阴虚’以及李可‘从未见过一例纯阴虚患者’等等类似的言论在流传着。”认为现今的“‘火神’并非郑钦安原意’”、“随意演绎、以偏概全”、当今的火神已经错解了“阴阳”二字的内涵。http://www.tcmbbs.com/read-htm-tid-19578-page-1-fpage-1.html
寨王潮的论文比较全面的讨论了火神派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了个人的不同看法和见解,尽管与今“火神热”不相适宜,但其说有理有据,实是一篇难得之佳作。
赛的文章点名指出卢崇汉“天下没有阴虚”有违郑氏学术理念,其说是否能成立,有必要把《扶阳讲记》的扶阳观点和郑钦安的主要学术观点加以对比分析。
1.郑钦安的“阴阳至理”浅说
作为被称作“火神派”的鼻组郑钦安,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已故中医名家何绍奇有一段十分中肯的评价:“追溯郑钦安的学术渊源,其理论实以《内经》为宗,其临床则‘用仲景之法’,宗《内经》则在‘洞明阴阳之理’,宗仲景则‘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因此他的真传就是:‘认证只分阴阳’,‘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阳证自有阳证治法,阴证则宜益火之源,或甘温扶阳,或破阴返阳,如此,则仲景之四逆、白通、理中诸方,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的习用之方了。‘予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这便是他的夫子自道”。又说郑的代表作《医法圆通》,“是为补偏救弊而设,他强调阴证,是因为人们往往忽视阴证的缘故。但综观全书,他之持论并不偏颇,这是其可贵之处,也是他区别于明清贵阳贱阴论医家的地方”。
“火神鼻祖”郑钦安最为强调阴阳两纲,他主张临证应以阴阳为实据,明辨内外,判明阴阳,认为“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倡导学者务必在阴阳二气上求之。他在《医法园通·用药弊端说》:“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实据者何?阴、阳、虚实而已。”在《医法园通·胃病不食》中不仅强调胃病阴阳证辨证,还着重指出:“以上内外诸法俱备,学者务要仔细理会…至于变化园通,存乎其人,又安可执一说而谓尽括无遗”。郑钦安并不只是囿于温热药物的使用,其用药的思路遵循阴阳辨证的规律,这在郑氏《医理真传》一书中明朗可见。
郑钦安对姜桂附等品的运用是从阳虚证的根本病机出发的,有明确的适应症,并非毫无原则的一味滥用。他在“辨认一切阳虚证法”中明确指出阳虚证的,辨证要素及立方治疗原则:“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
郑氏强调辨病治病“工夫全在阴阳上打算”,认为“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认证只分阴阳”,以阴阳统分万病,他说““万病不出阴阳两字”,“凡遇一症,务将阴阳虚实辨清,用药方不错误” 。在“辨认一切阳虚证法”后接着就写有“辨认一切阴虚证法”: “凡阴虚之人,阳气自然必盛(阳气二字,指火旺,郑说的阴虚病实包括阳热火盛证)……阴虚病,其人必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口渴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烦躁谵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六脉长大有力,种种病形,皆是阴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益阴以破阳”
对于阳虚之人,郑氏崇尚仲景之治法,他说“在上者,仲景用桂枝以扶心阳;在中者,仲景用建中、理中以扶脾阳;在下者,仲景用四逆、白通以救肾阳。”除善用桂、附治阳虚证外,郑氏同样亦精于阳热证辨治,在其《医理真传·阴虚证问答》[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设二十九症进行探讨,病机多为元阴不足、脏腑火旺,治法多为养阴清热降火、峻补真阴,方药多用导赤散、人参白虎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葛根芩连汤、六味地黄丸、大黄黄连泻心汤等泻火清热养阴之剂。可见“火神鼻祖”治病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姜附”之间。在《医法圆通》中,郑氏一句‘阴虚一切病症忌温补也……若扶其阳,则阳愈旺而阴愈消,每每酿出亢龙有悔之候,不可不知’。在《医理真传·卷三》中说“大承气汤乃起死回生之方,也泻火救阴之方也……仲景立法,就是这元阴元阳上探盛衰,阳盛极者阴必亡脉阴不可不急,故药之分两(指大承气汤),不得不重……阴盛极者阳必亡,回阳不可不急,故四逆汤之分两亦不不得不重。二方皆有起死回生之功,仲景一生学问,阴阳攸分,即在此二方见之”,已经完全告诉了我们,温热药如附姜桂者,绝非重附、桂而不用寒凉。这与目前“卢火神”一味强调桂附治法有霄壤之别。
可见郑氏强调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是针对当时医家寒凉、恶辛热,“病家甘死于参、芪、归、地之流,怕亡于姜、附、硝、黄之辈”之世之通病的境况,所作的救偏补弊之举。其立论不偏,用方阴阳指征明确,虽强调桂附温阳药物的起死回功之效,但并不否认寒凉攻下之品的力挽狂澜之功,只要通读过郑氏著作的读者当无异议。
“一病有一病之阴阳”,“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 “认证只分阴阳”, “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突出阴阳作为辨证总纲的地位和作用,是郑氏临床辨证的最基本的学术思想,以阴阳为纲统分万病这一观点,他称之为“阴阳至理”。他说“学者苟能于阴阳上探求至理,便可入仲景之门也。” 这一学术思想通篇都贯穿在他的著作中。
要真正做到对郑氏的学术思想全面了解就必须阅读其原著,只有这样才能理弄清“火神派”鼻祖真正的学术思想,避免盲目追随现代“火神派”,错误把姜、附、桂当作万病之良药。
我们再来看看郑氏的再传**卢崇汉教授《扶阳讲记》中的主要学术观点,很容易发现卢的扶阳理念和郑氏学说有着极大的差异……
待续……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931
发表于 2008-2-11 15:50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fly]“火神”热的冷思考[/fly]




引言


两年前,我在爱爱医朋友交流的时候,就有人问我对火神派的学术观点有何看法,实话说,我当时对“火神派”提法并无什么印象,后来又有人问我对李可先生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大剂量用附子的看法,这下我明白了,“火神派”大概是指善用附子温扶阳气的中医名家一类学术派别吧。由此,我想到以前所读过的祝味菊、吴佩衡的一些著作,但我不敢胡乱评说,毕竟学术浅薄,岂可胡言以误导后学者。
由于临床工作的繁忙,一直没静下心来重温上述医家的学术著作,认真拜读现代“火神派”的新作。但在去年上半年有一样事大大地触动了我,认为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火神派”的主要学术观点,和用药特色。一个刚跟我上临床的研究生,看见我几乎每天都会用到附片,问我“老师,你是火神派的吗?”当时我非常惊奇,我从没有意识到我的学术观点是以温阳为主,我在临床特别注重“辨证施治”四字,该扶阳就扶阳,该益阴就益阴,对各家学说主张取长以补短。接下来学生和我的交谈更让我感到惊讶。学生说:“老师你用附片治心衰都是以小剂量为主,要是能象李可老先生一样大剂量使用,那临床疗效就会更好,会有更大的提高!”我问我的学生:“你是从哪儿学来的用附片一定要大剂量?”学生回答很有味:“老师,火神派啊,你连这也不明白?”由此,我意识到“火神派”影响之大,也从我的研究生盲目追捧“火神派”大量使用附片意识到“火神”之热可能出现了一些不可否视负面效应。我开始关注网上的有关“火神派”的一些评论,发现当今“火神派”真的就“火”了,不仅“火”了,而且这“火”有点过度。网上不仅出现一些不太正常的争论,甚至由“口水战”演变成“谩骂”,而大部分参予争论的人都是问道中医不久的大学生、或者是从业不久对中医很多理论缺乏深度理解的医师,或者是请当今“火神”们诊治过疾病的人!
“火神派”不仅网上火,著作的出版也非常火爆,近年来,“火神派”及其传人或倡导者所著“扶阳”书籍层出不穷,市面有张存悌著《中医火神派探讨》(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人民军医出版社)、卢崇汉著《扶阳讲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祝味菊、陈苏生著《伤寒质难:火神师门问答录》(人民军医出版社)、唐步祺著《郑钦安医书阐释》(四川巴蜀出版社)、庄严著《姜附临证经验谈》、李可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及邢斌著《危症难病倚附子》(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等等,可谓蔚为大观。足见当世“火神派”之火,“扶阳”理论影响之大。作为非常专业的中医“火神”专作,销量之大也令人振奋,似乎中医的春天就将来临。
然而,“火神派”热潮在给目前走入低迷状态的中医的继承、发展、重新认识带来巨大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一些人非理性的盲目狂热追捧“火神派”,将临床水平的高低、疗效的好坏与附子的用量直接划上等号,三、五十克附子信手拈来,甚至把附子的用量作为判断医生医疗水平高低的“标准”,已经演变到以使用附片剂量大小“论英雄”的境地。这种长期、大量滥用附子的反常现象,严重偏离了"火神"鼻祖郑钦安思想本意,长此以往,流毒无穷。这种状况的出现非常令人担忧,如不加以纠正和引导,在诸多危重证患者得以挽救的同时,必会有大量“附片”冤魂产生,此话绝非耸人听闻!
如何正确地把握“火神派”的主要学术观点,客观地评论“火神派”学术的临床价值,也就是说,通过学习“火神派”的著作我们应该掌握什么?接受什么?这点对于中医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我想把我学习“火神派”著作的一点心得体会,结合我在临床用附片的实践经验写下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希望能借此对广大医患理性看待“火神”现象,科学看待大剂量运用附子类温热中药有所帮助,也希望在交流中能和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更好地掌握温阳药物的使用技巧。可能我的一些观点有失偏颇,恳请大家指正批评。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930
发表于 2008-2-4 22:02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教授不要灰心啊,请你不吝赐教啊,我一直关注教授的讲座,听了真的是受益匪浅啊,这样的经验交流是学校学不到的,我们需要您的指点,您的指点是千金难买啊。我们所有深爱中医的都会给您加油的。
929
发表于 2008-1-25 19:4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没想到我误打误撞进的是这么一个王国,好高兴!先和大家打声招呼啊,快过年了,我祝各位新年快乐,祝我们的***新年新气象!
928
发表于 2008-1-24 18:0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长知识
927
发表于 2008-1-23 18:05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 :'(
926
发表于 2008-1-23 18:01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为什么。蒲辅周学术医疗经验 继承心悟  解压不了。还确一部分不能解压。:Q
925
发表于 2008-1-21 15:16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我中医的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的一所西医大专院校教中医学.感受到的是西医对中医的无比歧视,在这里我们就根本不受重视.这还在其次,关键的是,我在这里觉得迷茫,不知出路在何处?
924
发表于 2008-1-6 22:24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
923
发表于 2008-1-1 21:45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我觉得没有必要把中医西医分得那么清,能把病看好是医者的职责,哪种方法好用哪种,可能大家都忽略了其它许多不中不西的方法,也能有好的效果.人类对自身的研究还是在一很初级的阶段,还有很多数不清的问题等我们去解决.我们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这种谁好谁不好的争论中.其实大家都是在黑暗中探索,要有一个宽大的胸怀和一颗谦虚的心,这样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5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5朵
922
发表于 2007-12-26 18:52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谢谢楼主,想弥补自己的中医!
辛苦了
921
发表于 2007-12-25 21:48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支持
对中医非常喜欢
920
发表于 2007-12-12 11:3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三)不可否视“经别”在辨证中的运用
我们学习《伤寒论》的时候,在《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有这样一段话,说:“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人参汤方即理中汤,不能无疑。但有很多人认为胸痹系上焦胸阳不振,心阳虚衰,以致下焦阴霾上犯充塞心胸(阴微阳弦),理中汤无通心阳的药物,恐难以胜任。认为应是《伤寒论》太阳篇163条之桂枝人参汤(桂枝四两、炙甘草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之误,该方用桂枝温通心阳,以人参、甘草益气,白术、干姜健脾温中,于理当可通。确定其错似出在人参汤前遗漏“桂枝”二字,这是一种缺乏临床实践的看法。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病例,看看着手于中焦是否能够治疗心病。
1.扩心病心衰
先说第一个病例,这病人是我诊治的。一个患扩张性心肌病45岁男性患者,入院的时候心衰很重。病人到我院前,已在西医院经过系统的治疗2个月,西医药一直使用***、洛丁新、倍他乐克、肠溶阿斯匹林,静滴硝普钠,间断使用速尿,治疗2个月无明显缓解。无奈只好寄希望于中西医结合。我查完房后开出个平胃散,加白参、黄芪等味,很多人不理解。
先看看这病人的症状:患者形体肥胖,虽有房颤但无心悸的感觉,虽不能平卧但无明显气促,最主要的不适是胃脘饱满,呃逆,嗳气频频,嗳气矢气则舒,心胸闷而不畅 ,舌苔白厚而腻,脉结代。
很显然这病人的主要症状集中在中焦脾胃,根据脏腑辨证,当为湿阻中焦,脾胃气机不畅,不仅不畅,而且还出现胃气上逆。病机在中焦,为何会出现心胸板闷不畅呢?健脾燥湿能够解除上焦心胸闷而不畅的症状吗?这就要我们对脏腑的经络有很熟的了解才能解释清楚。《灵枢•经别》说: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合于阳明也。说明足阳明胃经的经脉是和心相联系的,中焦湿浊可以通过经脉上逆,上犯心胸,导致胸阳痹塞。其治疗的关键在于燥中焦之湿,健脾胃运化,理中焦气机。西药按原方案不动,中药开方如下:
苍术10g  陈皮10g  厚朴10g 炙甘草10g  砂仁6g(后下)枇耙叶10g  生晒参5g  生黄芪30g  仙茅6g  仙灵脾10g  苏子10g
方以平胃散燥湿和中,砂仁、苏子理气宽中、降气和胃,人参、黄芪、云苓健脾祛湿,仙茅、仙灵脾温阳化湿。枇杷叶宣畅肺气,肺气宣则一身之气机顺达,此三仁汤用杏仁之法尔。
患者服药的第二天开始,胃脘胀满、呃逆嗳气症除,三日而心胸开朗,不在有压抑之感,连用2个月的静脉药停止使用。继以中药辨证调理。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从中焦着手治疗胸痹的验案。这则病案出自精于经络辨证的焦树德老先生之手。

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天涯+6恭喜教授新作发表,感谢对爱爱医的支持!
收到6朵
919
发表于 2007-12-12 11:29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二)通腑何以能醒神?
临床上我们常常对于一些神昏的病人,采取通腑泻浊的办法,可以促进患者苏醒,这种治疗在中风的病人使用尤多,现在的医学研究,说通腑的治疗药物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脑水肿,改善脑部的血循,那是西医的说法,学中医的应该从中医的理论去理解。还是先看一个病例。
某女,30岁,发热一周不解,傍晚神志昏糊,头痛项强、呕吐、时有抽搐,谵语,大便秘结4日未解,小便黄赤,舌干红,脉滑数。医予以增液承气汤,大便解而神清、抽搐停止。
为什么神昏、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通过泻下的方法就缓解呢?可有人会说,这病人是阳明燥结,通腑可泻浊,浊邪就不上攻了,当然神就自清了。那我问,神昏病在脑,泻腑通便治在下(阳明胃腑和大肠),脑在上,而胃与大肠在腹,相差甚远,通便和醒神之间怎么联系起来?总得要给人一个满意的说法才行,我想很多人可能答不上来,会说这是古人的经验总结,证明有效的治法。这是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其实通腑泻浊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是经络,先让我们来复习一下有关足阳明胃经的经络循行,便可真正的理解这种治法的内涵所在。
《灵枢•动输》篇说:“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走空窍,循目系,入络脑”;《灵枢•寒热病》记载:“足阳明有挟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灵枢•经别》篇载:“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安页出页,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可以明确,足阳明胃经“系目本”、“循目系,入络脑”。目系是什么,眼球后的经脉。网络也,小脉为络。气有经络则行,无经脉则散,入络脑者,即足阳明胃脉之小脉网络于脑。不仅如此,足阳明之正,还“上通于心”。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腑。六腑以通为用,腑中浊气本应以下行为顺,如果阳明腑气不通,浊气必然不能下行,浊气没有出路,就会妄行,沿经脉逆行向上,扰心,上冲于脑,“其悍气上冲头”,脑为清空,不能为浊邪所害,害则势必出现神昏。通腑之法,可使浊邪得以下行,不再上逆,心不为浊邪之扰,脑之清空自能明朗,自当神醒。如此,我们便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了。
由此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的理解,为什么中风神昏的病人也可以采用镇肝熄风,开窍醒神的方法取得好的疗效,平肝潜阳的药物也是通过经络发挥作用的,“足厥阴肝经……入络脑”。为什么老年痴呆,患者神志欠清,可以通过补督益肾的方法使患者的病情大为改善,其实都是与经络的走向是分不开的。

[ 本帖最后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7-12-12 11:31 编辑 ]
918
发表于 2007-12-11 09:2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大家好,我是才进入爱爱医的新手,希望得到各位前辈大力支持.我从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首先感觉中医用途实在太少,医院里中医不像中医,全是西医.大家对中医也有很大的不信任.我毕业既参加工作,太年轻,病人对我开的中药并不信任.后来在临床工作中,渐渐有点心得.我在一家中西医医院工作,那里主要是传染病较多,我的中药争对药物性肝炎,肝功受损,病毒含量高的肝病以及肺结核不能耐受抗结核治疗都取得很好疗效,尤其是有个病人几十年的结核,西药抗结核的一线二线药全吃遍了,出现耐药现象,痰涂仍4+,我试用中药结果效果良好,使用中药3月后,痰涂1+,后来病人要求全服中药,停用西药后,病情也没有反弹.这事对我印象颇深,证明中医还是很有用的.可是由于某些原因医院倒闭了我失业了,当我考过执业医师想进其他医院时,却都嫌我知识太局限,太年轻,或者根本就不要中医专业的.本市中医院全是关系户也进不了.请问像我们这种没有关系没有送礼才毕业几年的年轻学生就没有出路了吗?中医就那么难吗?我家只是一般的工人家庭,也不可能再供我考研,我只想进医院当中医医生,怎么这样难?连乡镇医院都说太年轻的医生不考虑,没有病源.我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学了五年中医,到头来工作都找不到,请问年轻一辈像我这样的该怎么办?我考过证了叫我现在放弃中医我好舍不得.可不放弃我连工作都难找到,我该怎么办?请各位前辈老师同仁赐教.不胜感激.
917
发表于 2007-12-10 18:22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我是学中西医专业的,实习时以西医为主,没怎么用过中医,不过我觉得中医不错,有些疑难病慢性病还是要用中医,我自己现在也想学中医了,只是对脉诊的体会不太好,没什么感觉,还望各位前辈给予指教
支持中医
916
发表于 2007-11-15 19:25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道少斋主人的书已出版,欲购书者请到各市新华书店或者医学书店一睹为快~~~
915
发表于 2007-10-25 17:35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5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