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打印本页]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5 21:24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序言:
作为合作共建版面的第一次讲座,我和刘全忠教授商议了很长时间,来决定到底讲些什么?
是讲他最擅长的衣原体科研和衣原体疾病呢?还是讲大家最为头痛也是最感兴趣的皮肤病理?
最后我们决定,第一讲还是从临床最常见的疾病讲起,
毕竟不论医院级别有多高,我们每天遇到的病人绝大多数还是常见病,
所以觉得有必要帮助大家先复习巩固一下最常见的这些东西。

                                                                                 
                                                                                                         甜豆

学习后请跟帖支持!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4-14 16:50 编辑 ]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5 21:32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皮疹以群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好侵犯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周、鼻腔、生殖器等处。自觉有灼热及痒感。本病有自限性,但可复发。
【诊断】临床上可分为原发型和复发型两型
(一)原发型单纯疱疹(primary herpes simplex)
初次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仅10%的病人可发生倦怠,发热等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发生一处或多处水疱,表现主要有以下几型:
1.疱疹性齿龈口腔炎(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此为原发型中最常见的一型,多发于1-5岁的儿童。初起有高热,倦怠,咽喉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在颊、舌及咽部可发生水疱,此水疱常易破溃,继而转变为溃疡,上覆以淡黄色伪膜,有剧痛,影响进食,在唇红及口周亦常发生水疱,3-5天热退后溃疡逐渐愈合,整个病程约2周。少数可伴发疱疹性<!--HAODF:8:naoyan-->脑炎<!--HAODF:/8:naoyan-->。
2.接种性单纯疱疹(inoculation herpes simplex):此系HSV直接接种于擦伤或正常皮肤内所致。经5-7天的潜伏期,接种处发生硬性丘疹,而后形成水疱,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微。发生于手指者呈较深疱疹,疼痛,称疱疹性瘭疽(herpetic whitlow)。
3.新生儿疱疹(neonatal herpes):系由新生儿出生时由产道被Hsv感染所致,常出生后第4-6天起病,表现为喂养困难、高热、肝肿大、黄疸及皮肤粘膜疱疹,惊厥等。本病凶险,预后差。
(二)复发性单纯疱疹(recurrent herpes simplex )继于原发感染后,在发热,月经,过度疲劳等诱因下,疱疹可反复发作于同一部位。患者多为成人。好发于口周、唇红、鼻孔、口腔、眼等处,开始局部灼痒,而后出现群集性疱疹,疱壁薄、液清、基底微红。继而转为溃疡,几日后干涸结痂。病程1-2周。可自限。愈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如累及眼,可引起树枝状角膜炎等。
【鉴别诊断】需与带状疱疹鉴别,必要时可结合疱液涂片检查,疱液培养与接种,免疫荧光检查及多聚酶反应(PCR)等实验室检查。
【治疗】
(一)治疗原则:缩短病程,防止感染和并发症,防止复发为主。
(二)治疗方案:
1.局部治疗:以促进吸收、干燥、收敛和防止感染为主。忌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可用1%喷昔洛韦,3%肽丁胺霜,2%甲紫液、氧化锌霜等。
2.全身治疗:对少数严重泛发型单纯疱疹,除给予支持及对症治疗外,可选用阿糖胞苷、干扰素、胸腺肽等。抗病毒的药物以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疗效突出。可用阿昔洛韦(acydovir)0.2g/次,5次/日,或法昔洛韦(valacidovir)0.25g/次,3次/日,或万乃洛韦0.3g/次,2次/日,疗程均为7-10天,频繁复发者,可用阿昔洛韦0.4g或泛昔洛韦0.25g,2次/日,用至一年以上。危重者可用阿昔洛韦5mg/kg,每8小时静注一次。
3.疱疹性口炎、眼炎,除选用上述方法外,尚应注意局部清洁杀菌。如用0.1%苯扎溴铵溶液漱口,0.1%阿昔洛韦滴眼液等。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4-6 22:25 编辑 ]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5 21:47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单侧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及伴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缠腰火丹。
【诊断】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
1.患部先发生潮红斑,丘疹迅速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发亮,外围红晕,数日后水疱结痂,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全程约2-3周。仅出现神经痛及丘疹性损害者称顿挫型带状疱疹。
2.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中线。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亦可见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等。局部淋巴结肿大。
3.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可在皮疹前发生或伴随皮疹出现,部分患者在皮疹消退后有后遗神经痛,可数月或更久。头面部的皮疹可累及眼角膜引起病毒性角膜炎。可引起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Ramsay-Hunt综合征,严重者可伴高热,<!--HAODF:8:feiyan-->肺炎<!--HAODF:/8:feiyan-->、脑炎等。
【鉴别诊断】需与单纯疱疹、脓疱疹鉴别。疱底液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疱液或脑脊液分离到病毒等可协助诊断。
【治疗】
(一)治疗原则: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二)治疗方案:
1.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外搽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或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外搽。若疱已破溃,需以3%的硼酸或0.5%新霉素液湿敷或外搽,外搽0.5%新霉素软膏等。
2.全身疗法: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静滴或口服,更昔洛韦,伐昔洛韦、万乃洛韦疗效亦佳,疗程7-10天。
糖皮质激素:早期使用可抑制炎症过程和减轻脊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并可减少神经痛的发生率,最好在起病5-7天内应用。多用强的松20-30mg/天,分2-3次口服,连用一周。
止痛剂:可采用去痛片,颅痛定,布洛芬,吲哚美辛,扶他林等。神经营养剂用维生素B等。
泛发严重者还应注意支持疗法,防止并发细菌感染。干扰素,胸腺肽等均有疗效。
3.局部理疗:如氦氖激光,紫外线,频谱治疗仪照射等可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5 21:55 编辑 ]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5 21:5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疣(verruca)
疣是由人类**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临床分为四型,即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及尖锐湿疣。
【诊断】
1.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  俗称刺瘊。皮疹为针头至豌豆大的灰褐色、棕色或正常皮色的丘疹,表面粗糙,角化过度,坚硬,呈**状。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好发于手背、手指、足缘、甲缘等处。甲周者称甲周疣(periungual wart)。疣体呈细长状突起,顶端角化者,称丝状疣(filiform wart),好发于颈、眼睑。疣体表面呈参差不齐的指状突起者,称指状疣(verruca digitalis,好发于头皮及趾间。
2.<!--HAODF:8:bianpingyou-->扁平疣<!--HAODF:/8:bianpingyou-->  好发于青少年,多分布于面部、手背、前臂等处(图1-1-2-7)。皮疹为帽针头到黄豆大小扁平光滑丘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如经搔抓,则可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即koebner现象。皮疹散在或密集分布。自觉症状轻微或无。病程慢性,多数患者在1年-2年或更久自行消退,但可复发。
3.跖疣  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初为角质性小丘疹,逐渐增大,因在足底受压而形成角化性淡黄色或褐黄色胼胝样斑块,表面粗糙不平,中央微凹,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图1-1-2-8),疼痛明显。去除角质层后,其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可见紫黑色出血点。
【鉴别诊断】跖疣应与鸡眼、胼胝鉴别,面部扁平疣应与汗管瘤鉴别。
【治疗】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部位,皮损数目、大小等选用不同方法。
1.局部治疗:
数目少的患者可选用电灼、冷冻、激光、刮除等治疗。
数目多不宜选用上述方法者,可选用下述方法:(1)3%肽丁胺霜或3%肽丁胺二甲基亚矾外用。(2)0.05%-0.1%。维A酸软膏或阿达帕林霜外用,每日1-2次。(3)氟尿嘧啶软膏外搽可治疗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但应慎用,应该药对部分患者有**,并可遗留色素沉着。
2.全身用药:对数目多或久治不愈者可选用下述方法:
聚肌胞注射液2-4ml,肌注 2次/周。
干扰素,肌注,1次/日,共28日。
左旋咪唑,50mg/天,3次/日,连服3日,停11日,连服3日为一疗程。
3.中药以散风平肝,清热解毒,散结为原则。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5 21:57 编辑 ]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5 22:02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
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系痘病毒中的传染性软疣病毒(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MCV)感染所致的表皮增生性传染性皮肤病。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自身接种或性接触传播。
【诊断】
潜伏期1-6个月。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皮疹为粟粒至绿豆乃至黄豆大半球形丘疹,呈灰白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可以从中挑出或挤出乳白色奶酪样物质,称软疣小体。本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好发于躯干,四肢、肩胛、阴囊及眼睑等处。
【鉴别诊断】需与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及基底细胞瘤(basal cell carcinoma)相鉴别,此两者无软疣小体,且各具特征<!--HAODF:8:xingbing-->性病<!--HAODF:/8:xingbing-->理表现。
【治疗】
主要是局部治疗。在无菌条件下,用刮匙将疣体刮除,或用齿镊、弯曲血管钳将软疣夹破,挤出其内容物,然后涂以2%碘酒,33% 三氯醋酸。其他方法包括电灼、冷冻、激光等。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5 22:04 编辑 ]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5 22:05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婴儿丘疹性肢端皮炎(infantile popular acrodermatitis)本病系以面部、四肢无瘙痒的红斑丘疹,浅表淋巴肿大及急性肝炎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本病具自限性。
【诊断】
好发于2-6岁儿童。皮疹为针头到绿豆大扁平丘疹,暗红、紫红或淡褐色。初发于四肢末端、手背、足背等部,逐渐蔓延,但躯干多不受累。同时,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颈部、腋窝、肘部及腹股沟等处为著,同时或1-2周后发生急性无黄疸性<!--HAODF:8:ganyan-->肝炎<!--HAODF:/8:ganyan-->。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玫瑰糠疹,急性扁平苔藓,药疹,无肝炎的丘疹、水疱肢端局限性综合征鉴别。
【治疗】无特殊治疗方法。由于本症有自限性,故仅作一般对症处理。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5 22:07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手、足、口病(hand –foot-mouth disease)
    本病系以手、足、口腔出现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诊断】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2-7日,发疹前可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足、指(趾)部发生米粒至豌豆大小水疱,圆形或椭圆形,疱壁薄、疱液清,周围绕以红晕。口腔内亦可出现疼痛性水疱。水疱迅速破溃,呈灰白色糜烂或浅溃疡。病程约1周,愈后极少复发。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多形红斑、疱疹性<!--HAODF:8:yanyan-->咽炎<!--HAODF:/8:yanyan-->、水痘鉴别。
【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可用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板蓝根冲剂等。口腔溃疡可选用口腔溃疡涂膜剂,金霉素软膏外涂.肢端皮疹可用硫磺炉甘石洗剂外搽。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5 22:09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传染性红斑又称第五病(fifth disease),
好发于儿童,是以面颊部蝶形红斑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见于春夏季节。
【诊断】
多见于4-12岁的儿童,潜伏期3-5天。发疹前无全身症状或症状轻微,首先于两侧面颊部发生水肿性融合成片的红斑,蝶形分布,界清,呈特征性“拍红性面颊”(slapped cheek)性红斑,无鳞屑,偶有灼痒感。1-2天后全身出现界清的对称性斑丘疹。皮疹早上轻,午后或运动及吹风后加重。约6-10天,皮疹渐渐消退,多从中心开始消退。退后不留痕迹。部分病例可有扁桃体肿大。若发生于成人,尤其是妇女可发生瘙痒及游走性<!--HAODF:8:guan[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关节炎<!--HAODF:/8:guan[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
早期白细胞总数多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减少,到后期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白细胞往往增多。
【鉴别诊断】需与风疹、麻疹、荨麻疹相鉴别。
【治疗】
患病期间,以隔离为宜,至皮疹完全消退为止。局部可给予炉甘石洗剂。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09:09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脓疱疮(Impetigo)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亦可出现两者混合感染。表现为散在薄壁水疱,并很快发展为浅表脓疱,继而破裂脓痂,多发生在人体暴露部位。婴幼儿和儿童多见。
【诊断】
1.基本损害为黄豆至蚕豆大小脓疱,疱壁薄,成群分布,周围有红晕,易破溃,露出红色糜烂面,表面形成蜜黄色结痂。
2.皮疹好发生于颜面、鼻及口鼻周围部等部位。
3.局部常伴微痒或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
4.一般无全身症状。但少数可<!--HAODF:8:fashao-->发烧<!--HAODF:/8:fashao-->,严重者败血症或肾炎等。
5.实验室检查:伴全身症状可做白细胞检查;出现血压增高水肿应做尿液和肾功能检查;必要时做细菌学培养。
【鉴别诊断】本病需要与水痘鉴别。
【治疗】
1.注意卫生,发现患者应及时隔离。
2.局部治疗原则为清洁、消炎、杀菌、干燥、收敛、防止进一步扩散。可用10%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及红霉素、氯霉素软膏、诺氟沙星软膏、环丙沙星软膏等。还可用龙胆紫液,每日用药两次。脓痂较厚者可先用油剂去痂皮,再用抗菌软膏。
3.全身采用抗生素治疗。可用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疗程7-10天。
4.注意如果并发肾炎及时治疗。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6 09:10 编辑 ]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09:16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是由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的凝固酶阳性、噬菌体II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本病发病突然、急骤。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葡萄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一种广泛性、融合性、浅表性、剥脱性皮肤病。本病最常发生于婴儿。
【诊断】
1.基本损害:红斑基础上可出现松弛性大疱),24-48小时累及全身,并很快发生剥脱,如烫伤样外观。尼氏征阳性,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后期结痂。
2.皮疹分布:全身表皮,除唇炎、口腔炎及<!--HAODF:8:jie***n-->结膜炎<!--HAODF:/8:jie***n-->外无明显黏膜损害。
3.皮肤可有压痛。
4.好发于儿童。全身症状可有有发热、厌食、呕吐等全身症状,有时合并败血症和蜂窝织炎,死亡率较高。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脓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理可见表皮浅层坏死。
【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症鉴别。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症病理为表皮全层坏死,且多由药物引起。
【治疗】  
(一)局部治疗
1.注意增强营养,皮肤卫生,隔离病人,防止传染。
2.局部以清洁、消炎、杀菌、干燥、收敛、防止进一步扩散为原则。可选用2%莫匹罗星软膏、1%利福平软膏、1%诺氟沙星软膏、0.3%环丙沙星软膏等。上药前,可用0.1%依沙丫啶炉甘石洗剂或1:5000~10000高锰酸钾液或用1%聚维酮碘溶液。对于溃疡较深者,每日换药,清洁创面,促进新鲜肉芽生长。
(二)系统治疗
1.抗生素首选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氟氯西林,1.0/d,分4次口服或肌肉注射。或氯唑西林2.0-6.0,分4次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对青霉素过敏可用红霉素1.0/d,分4次口服或静脉点滴。
2.注意水电平衡,加强支持疗法。
3.物理治疗  紫外线、红外线、超短波、激光等方法均可以促进溃疡愈合。
4.对于严重患者在应用足量抗生素前提下可短程中等剂量皮质类固醇,当中毒症状明显改善后减量或停用。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09:20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本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及其周围组织所致的一组炎症疾病。毛囊炎与疖和痈只是病变轻重和深浅不同,一般毛囊炎系单纯毛囊的感染,疖为毛囊和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痈则系多个相邻毛囊的深部感染或由数个疖肿相互融合形成的皮肤深层脓皮病。其发病常与高温、多汗、搔抓、卫生习惯不良、全身系统性疾病如<!--HAODF:8:tangniaobing-->糖尿病<!--HAODF:/8:tangniaobing-->、肾病、肿瘤、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关。
【诊断】
(一)毛囊炎  
1.基本损害:开始为毛囊性小丘疹,疹色发红,数日内中央出现脓疱,结痂。皮疹不融合。发生于头皮的慢性毛囊炎可引起瘢痕性秃发;
2.发病部位:多在头面部鼻头,口周,颈部,头皮,臀部及外**。
3.症状可有轻度痛痒感,一般无全身症状。
4.病程1周左右脱痂后愈合,有部分病情迁延不愈者称慢性毛囊炎。
(二)疖  
1.基本损害:最初为毛囊炎性损害,逐渐形成红肿隆起的硬结,中央有脓栓,压痛明显。晚期中央有波动感,破溃后可有脓血排出,愈后留瘢痕。
2.好发部位:头面部、颈部、股部及臀部。
3.自觉可有疼痛,
4.全局部淋巴结肿大。身可伴有发烧等,严重者可出现菌血症或败血症。
(三)痈  
1.基本损害:开始红肿热痛的肿块,直径3-10cm,一周左右中心软化,坏死流脓,表面出现多个脓点,脓液从多个毛囊口流出,呈深在性溃疡,触痛。愈后留下瘢痕
2.发病部位:好发于颈项、背部、腰部、臀部及大腿等处。
3.自觉可有灼痛。
4.局部淋巴结炎,还可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可并发菌血症和败血症。重症患者多见于抵抗力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和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者。
【鉴别诊断】
    毛囊炎应与痤疮鉴别,痤疮多由痤疮棒状杆菌引起,而该菌为厌氧菌,与毛囊炎不同。疖病和痈在溃疡时应与坏疽性脓皮病鉴别,后者溃疡多由血管炎而致,且发病部位与前者明显差异。
【治疗】
(一)局部治疗
1.可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2.5%碘酒或20%鱼石脂软膏,也可在化脓点周围涂布黒布化毒膏可使脓液很***出。\
2.早期同时进行超短波、远红外线、紫外线等物理治疗。
3.晚期疖肿和痈应进行切开引流。
(二)全身治疗
1.多发毛囊炎及较严重疖肿、痈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先锋霉素等抗生素口服或注射。
2.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病例除积极寻找有无糖尿病、贫血等全身疾病外,可应用免疫调节药物如皮下注射转移因子2mg/次,每周2次,5周为一疗程。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09:4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丹毒俗称“流火”,因其赤红如丹,故名丹毒。本病系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haemolytic streptococci)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皮肤炎症。病原菌常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蜂窝织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过皮肤小创伤而侵入,或者由淋巴和血行<!--HAODF:8:ganran-->感染<!--HAODF:/8:ganran-->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疏松结缔组织炎症。
【诊断】
(一)丹毒
1.基本损害:皮损为片状鲜红浮肿性斑片,迅速向周围扩大,境界清楚,严重时出现水疱或血疱,皮温升高,触痛明显。
2.好发部位: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
3.自觉疼痛。
4.本病起病急,有发热、寒战、体温可高达39-40℃,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可继发败血症。部分患者有近卫淋巴结肿大压痛。
5.本病一般急性过程,少数患者可反复发作,形成慢性丹毒,遗留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者因高度肿胀、皮肤粗糙增厚称为象皮肿。
(二)蜂窝织炎
1.基本损害:初起为弥漫浸润性斑块,境界不清,皮疹迅速扩展,局部发热疼痛。皮疹表面呈显著凹陷性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水疱和深在性脓肿。
2.好发部位:四肢、颜面、外阴、肛周等部位,发生在指趾的蜂窝织炎称为瘭疽。慢性好发于小腿远端及踝上部。
3.自觉疼痛,但慢性者疼痛不明显。
4.可伴有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严重发生败血症。急性期常伴高热、寒战和全身不适。慢性蜂窝织炎又称硬结性蜂窝织炎,皮肤呈硬化萎缩改变,类似于硬皮病,有色素沉着或潮红,灼热。
    5.白细胞总数增高,其中以嗜中性白细胞为主,可出现核左移。
【鉴别诊断】
1.上述疾病应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后者发病前有明确触史,皮损境界清楚,瘙痒明显,疼痛较轻,无全身症状。
2.类丹毒常因鱼刺外伤史,多为手部,为紫红色斑片,无水疱,全身症状轻微。
【治疗】
1.局部治疗可用50%硫酸镁或0.5%依沙丫啶溶液做冷湿敷。对蜂窝织炎已化脓者应行手术切开排脓。
2.全身治疗首选青霉素 480~800万U/d静点。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1-1.5g/d静点,或选用环丙氟哌酸0.2g/次,每日2次静点。口服泰利必妥0.2g/次,每日2次,也可用头孢唑啉6g/d静点或选用抗菌谱较广的II代或III代头孢类抗生素。一般疗程为10-14天,在体温恢复正常后上述药物仍持续2周左右,防止复发。
2.        加强支持疗法, 并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09:45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通过皮肤粘膜进入体内,引起皮肤和周围神经的一种慢性传染病。1潜伏期平均2~5年.临床根据皮损特点、细菌检查及组织病理表现等将麻风病分为结核样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型;界线类偏瘤型及瘤型5大类型。
【诊断】
(一)结核样型麻风(Tuberculoid leprosy)
1.基本损害:皮损为圆形和椭圆形斑疹和斑块,略高出皮面,境界清楚,淡红色或轻微色素减退,表面干燥、脱屑,毳毛脱落,不出汗,有明显浅感觉减退。
2.皮疹发布:皮损数目少,限局不对称,好发于四肢、面部、肩部和臀部。
3.单侧周围神经,如耳大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等常受累,呈粗大索条状、质硬、有压痛。慢<!--HAODF:8:xingbing-->性病<!--HAODF:/8:xingbing-->程,可致肢体萎缩或残疾。
4.查菌阴性,麻风菌素试验强阳性。
(二)瘤型麻风(Lepromatous leprosy)
1.基本损害:浸润性结节和斑块,边界不清,表面光滑发亮,黄红色或棕色,眉毛对称性脱落,面部损害浸润增厚,融合形成“狮面”样外观。晚期出现感觉障碍。
2.皮疹发布:广泛对称分布。
3.神经对称性受累,粗大、质软。
4.查菌强阳性,麻风菌素试验阴性。
5.组织病理结核样型麻风在真皮小血管及神经周围有上皮样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抗酸染色一般查不到麻风杆菌。瘤型麻风在表皮与真皮间有一无浸润带,真皮内可见致密泡沫状组织细胞浸润,抗酸染色显示这些细胞内有大量麻风杆菌。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玫瑰糠疹,副银屑病以及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区别,后三个病均无感觉障碍,且麻风检查阴性,病理上无泡沫细胞。
【治疗】
1.选用利福平、氯法齐明、氨苯砜等联合化疗。多菌型(瘤型、界限类偏瘤型、中间界限类)利福平600mg/月,连续24个月。氯法齐明300mg/月,连续24个月。氨苯砜100mg/d,连续24个月。少菌型 (结核样型、界限类偏结核样型)利福平600mg/月,连续6个月。氨苯砜100mg/d,连续6个月。
2.完成治疗的病列继续由防止机构作定期监测,每年作一次临床及细菌学检查,至少5年。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09:50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皮肤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犯皮肤或其他脏器结核病灶继发的皮肤损害。感染途径可外来,也可自我感染而致。主要由人型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var. hominis)引起,少数由牛型结核杆菌引起。近年来虽然经典的皮肤结核减少,但免疫低下个体不断增多,不典型的结核菌感染也有所增多。临床类型有寻常狼疮、疣状皮肤结核、瘰疬性皮肤结核以及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
【诊断】
(一)寻常狼疮(lupus vulgaris)本型最常见。
1.大多儿童期发病,约80%发生在20岁之前。
2.基本损害:粟粒到碗豆大的红棕色结节,质软,半透明状,结节表面薄嫩,用玻片压诊,呈淡黄、褐黄色,即“苹果酱结节”(apple jelly nodules)。皮损逐渐增多,融合成境界清楚的斑块,可发生破溃形成溃疡,愈后留有萎缩性疤痕。常迁延数年至数十年不愈。
3.皮疹发布:多发生在面部,其次是四肢,臀部和颈部。
    4.自觉症状常不明显。.
(二)疣状皮肤结核 (tuberculosis cutis verrucosa)
1.基本损害:初起为暗红色小丘疹,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的斑块,表面高低不平,呈疣状或**瘤样外观。周围绕以红晕,表面粗糙,呈褐色。结节中心可出现坏死,少量脓液和结痂。中央可自然消退,形成萎缩性疤痕,周边则为增生性疣状隆起。由于患者免疫力较强,因此皮损较限局限,以增生为主。病程呈极慢性。
2.皮疹发布:好发于暴露部位,尤其是手背、臀部、小腿等露易受外伤部位。
(三)瘰疬性皮肤结核(scrofuloderma)
1.多发生儿童,常由淋巴结核、关节结核病灶直接侵犯皮肤而引起。
2.基本损害: 早期为数个黄豆大至银杏大小坚硬的皮下结节,逐渐扩大增多,与皮肤粘连,局部皮肤暗红色,中心进而软化、破溃、形成瘘管,排出干酪样脓液。瘘管在皮下交织成网状,形成高低不平的索条状瘢痕。
3.好发于颈侧、腋下、胸肋部及腹股沟等处。
4.旧结核菌素(OT)试验或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强阳性反应,组织病理可见典型的结核结节,即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其周围绕以上皮样细胞,最外层为淋巴细胞浸润。直接涂片行抗酸染色或结核菌培养发现结核杆菌。
(四)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
    1.基本损害:粟粒至绿豆大小结节,淡红色、褐或红褐色,表面光滑呈半透明状,无融合倾向。用玻片压后可见果酱样改变(图1-2-3-2-7)。愈后留瘢痕。
    2.皮疹分布:好发于面部,特别是眼睑,颊部和鼻两侧。
    3.皮损内往往找部到结核菌,但病理可见干酪样坏死。抗结核药物常无效。
【鉴别诊断】本病因经久不愈,因此要与深部真菌病以及<!--HAODF:8:jiejiebing-->结节病<!--HAODF:/8:jiejiebing-->相鉴别。后者无结核菌,病理上无干酪样坏死可以鉴别。
【治疗】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足量、规则及联合应用抗结核药。(1)异烟肼(雷米封):口服,成人用量300mg/d;(2)乙胺丁醇:口服,每日3次,每次250mg;(3)链霉素:皮试阴性后肌注,每天1次,每次1g,共30g。用药期间应注意对听神经的损害,一旦出现耳鸣应停用;(4)利福平450mg/d。常采用2~3种药物联合应用,用药时间不少于6个月。
    对于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可采用**合并氨苯砜及雷公藤联合治疗有效。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09:5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又称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 Atypical mycobacterial infections。是指由一大类结核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所引起的感染。皮损好发于易受外伤部位,一般不在人与人之间传染,<!--HAODF:8:ganran-->感染<!--HAODF:/8:ganran-->往往多发生在免疫低下的宿主,属于条件性感染。从表浅的皮肤感染到播散致死性疾病。这类感染一般较结核菌感染要局限,临床表现轻,对一般的抗结核药物反应较差,而对其它抗菌药物可能有效。致病菌主要包括:堪萨斯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kansasii)、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瘰疬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crofulaceum)等。
【诊断】
堪萨斯分枝杆菌呈延皮肤淋巴管分布的皮下结节,表面可破溃、也可为疣状增生性斑块,化脓性肉芽肿、蜂窝织炎、甚至引起肌肉骨骼的病变。
海分枝杆菌感染又称游泳池肉芽肿(swimming pool granuloma),皮肤损害常为单个斑块和结节、破溃后形结痂性溃疡或脓肿,较少发生播散。多有水中外伤史或养鱼史。
瘰疬分枝杆菌感染为局部肉芽肿性结节或类丹毒样损害,皮疹可破溃形成瘘管排脓,或疣状增生,无明显全身症状。
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反应。组织病理学典型的结核结节,但较少出现干酪样坏死。细菌学检查抗酸染色不易发现病原菌,培养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可产生色素,不产尼克酸,触酶活性强。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深部真菌病和结核鉴别。深部真菌病为混合性肉芽肿,无干酪样坏死,结核可见典型的干酪样坏死可资鉴别。
【治疗】
1.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应采用两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治疗1~2年;
2.海分枝杆菌感染可自愈,但时间较久,可给予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利福平等治疗并配合热疗。
3.瘰疬分枝杆菌本病也可自愈。对一般抗结核药物不敏感,可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疗。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09:55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类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indidiosa)感染外伤皮肤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从事水产业、食品加工业者易患本病。因与丹毒表现相似故名类丹毒。病原菌主要寄生在猪或鱼的生肉中,
【诊断】
1.基本损害:在损伤的部位初起为红斑,迅速扩大为边界清楚之暗红色水肿性斑块,损害不化脓、不破溃,偶可形成水疱。
2.皮疹发布:好发于手指。
3.局部轻微痒痛感。
4.无全身症状。有少数病例可表现为全身泛发型,出现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甚至发生败血症。
5.病程自限性,一般3周左右即可痊愈。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丹毒相鉴别,丹毒是球菌引起的疾病,全身症状明显,局部红肿热痛可资鉴别。
【治疗】
1.局部外用抗细菌软膏。
2.系统治疗首选青霉素,<!--HAODF:8:guomin-->过敏<!--HAODF:/8:guomin-->者可选用磺胺、红霉素、等口服,一般疗程7-10天。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20:54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头癣(Tinea capitis)
    头癣是皮肤癣菌感染头皮毛发所致的疾病。根据致病菌种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头癣好发于儿童,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而传染,理发是传染途径之一。
【诊断】
1.白癣:最常见,主要由犬小孢子菌引起。表现为头皮白色鳞屑性局限性斑片,周围可出现卫星状损害,毛发一般在距头皮0.5cm处折断,病发根部有一白套样菌鞘是本病的特点。
2.黄癣:由许兰氏毛癣菌引起。主要表现为中央凹陷边缘稍高的碟状黄痂,中心有毛发贯穿。常易继发细菌感染,发出特殊臭味。久之可破坏毛囊形成萎缩性瘢痕,造成永久性脱发。
3.黑点癣:主要由断发毛癣菌和紫色毛癣菌引起。为多数散在分布的点状鳞屑斑,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呈黑色小点状。
4. 脓癣:初发为密集的炎性毛囊丘疹和小脓疱,迅速发展为核桃大或更大的隆起性肿块、脓肿,界限清楚,质地柔软,触之有波动感,挤压可有脓液排出,局部毛发松动易拔除,愈后可形成瘢痕。
4.真菌学检查可见发外或发内真菌成分
【鉴别诊断】应与<!--HAODF:8:zhiyixingpiyan-->脂溢性皮炎<!--HAODF:/8:zhiyixingpiyan-->、银屑病、斑秃等疾病鉴别。
【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案。
1.内服:首选灰黄霉素,儿童口服每日15~20mg/kg,成人0.6~0.8g/天,分2~3次,疗程3-4周。疗程超过1个月应注意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若灰黄霉素无效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应用者,可选用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在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62.5mg/天,,体重在20~40kg者125mg/天,体重大于40kg者及成人250mg/天,疗程3-4周。伊曲康唑每日2-5mg/kg,成人200 mg/天,疗程2-4周。如有细菌感染需加服抗生素。
2.外用:每天清晨局部外用抗真菌制剂,每天晚上用硫磺皂或2%酮康唑洗剂洗头,然后外搽2.5%碘酊,每周剃头一次。连续1-2月。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21:06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体癣是发生在平滑皮肤(除手、足、毛发、甲板以外的皮肤)的真菌感染,而股癣是发生在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真菌感染,实际上是发生在特殊部位的体癣。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诊断】
1.典型皮损是境界清楚的红斑,边缘稍隆起,上有活动性的丘疹、鳞屑或水疱,皮损逐渐扩展,中央平坦脱屑或留有色素沉着。
2.体癣好发于面部、四肢或躯干,股癣好发于腹股沟、臀部。
3.皮屑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尤以活动性边缘真菌检出率高。
【鉴别诊断】应与<!--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梅毒、多形红斑、玫瑰糠疹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1.原则上以外用药物为主,包括各种外用抗真菌制剂,如复方水杨酸酊剂、复方苯甲酸软膏,克霉唑、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特比萘芬霜剂等,每日1-2次,连续2-4周。
2.对全身泛发的体癣,还可加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100mg/天,疗程2周,或200mg/天,疗程1周。特比萘芬250mg/天,疗程1周。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21:11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手癣和足癣是发生在手掌和足跖的皮肤癣菌感染,也可以波及手背及足背。手癣常由足癣感染而来。
【诊断】
1.好为掌跖或趾、指间,急性损害为丘疹、丘疱疹和水疱,慢性损害为鳞屑和角化。
2.临床上可分为角化过发部位度型、丘疹鳞屑型、水疱型和浸渍糜烂型。手癣分型不如足癣分型明显。
3.患者自觉瘙痒。开始常单侧发病,日久可双侧受累,常表现为两足一手感染。
4.足癣可继发下肢丹毒或蜂窝织炎。
5.皮屑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
【鉴别诊断】应与接触性皮炎、<!--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银屑病、汗疱疹、掌跖脓疱病相区别。
【治疗】
1.以外用药为主,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有糜烂渗出者,先用3%硼酸溶液或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待皮损干燥后再外用抗真菌制剂,效果更好。干燥角化者可选用霜剂或软膏类抗真菌制剂,或与水杨酸、苯甲酸等合用。
2.局部治疗无效或严重角化、糜烂者,可选用口服抗真菌药。如特比萘芬每天250mg,2-4周;伊曲康唑每天200mg,2周。
3.有继发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再进行抗真菌治疗。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21:1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甲癣是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引起的感染,甲真菌病则包括所有真菌(皮肤癣菌、霉菌、酵母菌)侵犯甲板所引起的感染。
【诊断】
1.远端侧位型甲癣:病原菌从甲的远端或侧缘入侵,甲板增厚变色,甲下碎屑堆积。
2.近端甲下型甲癣:病原菌从甲板近端入侵,甲板无明显角化过度,可表现为白斑和表面不平。
3.白色浅表型甲癣:病原菌仅侵及甲板上层,甲板表面散在点状或片状白斑,界限不清、形状不规则,表面较平滑。
4.全甲型甲癣:是由上述几种类型发展而来,全甲增厚粗糙变色或残缺不全,甲下碎屑堆积,有时见甲板与甲床的分离。
5.甲屑真菌镜检和培养可发现真菌成分,但有时由于甲癣不易取材,真菌检查阳性率较低。
【鉴别诊断】
    应与多种原因导致的甲营养不良,其他皮肤病如银屑病、<!--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扁平苔藓、毛发红糠疹等所致的甲损害,先天性厚甲、白甲病、甲分离症等进行鉴别。
【治疗】
1.局部治疗:适用于部分类型的甲癣,如远端侧位型甲癣、白色浅表型甲癣。
(1)30%冰醋酸外涂,每日1次,持续3-6个月,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皮肤。
(2)40%尿素软膏包敷,待病甲软化后,将其剥离拔除,然后再继续外用药治疗。
(3)8%环比酮甲涂剂第1个月,隔天1次;第2个月每周2次;第3个月,每周1次,持续6个月以上。
(4)5%阿莫罗芬甲涂剂每周外用1次,持续6个月以上。
2.系统治疗:
(1)伊曲康唑口服每次200mg,每日2次,连服1周,停药3周为一疗程,手甲真菌病需要2~3个疗程,足甲真菌病需要3~4个疗程。
(2)特比萘芬口服每次250mg,每日1次,手甲真菌病连服6周,足甲真菌病连服12周;也可采用隔日疗法,即第一周250mg,每日1次,第二周以后,250mg隔日1次,疗程12~16周。
(3)氟康唑口服每次150mg,每周1次,疗程12~16周。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6 21:18 编辑 ]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21:18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花斑癣俗称汗斑,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的轻微炎症,多发生于躯干,常无自觉症状。
【诊断】
1.好发于躯干,尤其是皮脂溢出较多的部位。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可轻度瘙痒。
2.皮损为黄棕色、褐色、棕褐色或淡白色斑片,界限较清,表面可见细小鳞屑。
3.皮屑镜检可见酵母细胞和短棒状菌丝。
【鉴别诊断】应与<!--HAODF:8:baidianfeng-->白癜风<!--HAODF:/8:baidianfeng-->、玫瑰糠疹、胸部脂溢性皮炎、红癣等鉴别。
【治疗】
1.局部治疗:各种外用抗真菌制剂均有一定疗效,也可用2%硫化硒洗剂或2%酮康唑洗剂,或先外用25%硫代硫酸钠液,稍干后再搽3%稀盐酸液。
2.系统治疗:口服酮康唑200mg/天,疗程1周;或伊曲康唑200mg/天,疗程1周。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21:19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又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丘疹样损害。
【诊断】
1.好发部位为躯干上半部,常见于易出汗出油者。
2.皮损为豆粒大小的毛囊性半球状丘疹,周围可有红晕,部分可有脓头,皮疹大小比较一致,密集但不融合。
3.患者自觉轻微瘙痒。
4.皮损毛囊角栓真菌直接镜检可见成簇的圆形或卵圆形厚壁宽颈的酵母样孢子。
【鉴别诊断】应与寻常<!--HAODF:8:cuochuang-->痤疮<!--HAODF:/8:cuochuang-->、多发性细菌性毛囊炎、痤疮样药疹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本病治疗原则与花斑癣相同。由于马拉色菌深藏在毛囊内,治疗时间宜长。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21:21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引起的感染,可以侵犯皮肤、粘膜和内脏。致病菌种主要为白念珠菌,但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的普遍使用,其他菌种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诊断】
(一)粘膜念珠菌病
    1.鹅口疮:好发部位为舌、颊粘膜、软腭等,损害是由念珠菌芽孢和菌丝组成的乳白色薄膜附着在口腔粘膜上,边缘清楚,剥去会留下湿润的红色糜烂面。多见于新生儿,成人多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致免疫力低下的情况。
2.生殖器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外阴**炎和念珠菌性包皮**炎。
(二)皮肤念珠菌病
1.擦烂性念珠菌病:念珠菌<!--HAODF:8:ganran-->感染<!--HAODF:/8:ganran-->腋窝、**下、脐窝、腹股沟等皮肤间擦部位。皮损为境界较清的红斑,边缘呈扇形,红斑基础上有糜烂渗出,周围有散在的丘疹、水疱、脓疱,有时可呈干燥脱屑。多见于婴儿及肥胖多汗者。
2.念珠菌性甲沟炎:念珠菌侵犯甲沟所致,甲沟红肿,时间较长者可波及甲板引起甲真菌病,甲变厚呈棕色,表面有条纹或沟。
(三)系统性念珠菌病:念珠菌侵犯内脏,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主要引起支气管、肺念珠菌病,消化道念珠菌病,念珠菌败血症,念珠菌性脑膜炎等。
(四)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真菌直接镜检可见卵园形芽孢和/或菌丝,培养有念珠菌生长。
【治疗】
(一)去除各种诱因,减少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尽量少接触水。
(二)药物治疗:
1.皮肤粘膜念珠菌病:鹅口疮可用1%龙胆紫液或制霉菌素含化;**念珠菌病可用制霉菌素栓剂、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剂;念珠菌性包皮**炎可外用联苯苄唑霜等;皮肤念珠菌病局部外用制霉菌素、咪唑类或丙烯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2.系统性念珠菌病:可选用两性霉素B及脂质体、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和唑类药物等。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21:2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邻近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致病菌常随外伤植入后引起皮肤或皮下<!--HAODF:8:ganran-->感染<!--HAODF:/8:ganran-->,通常表现为淋巴管性传播,少数病人可发生系统播散。
【诊断】
1.好发于四肢和头面部等暴露部位,常有外伤史。
2.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皮肤淋巴管型、固定型和播散型。
3.皮肤淋巴管型常见,皮损为硬的、无痛的结节或浸润性斑块,与周围组织粘连,破溃后可有脓性分泌物排出。皮损常沿着淋巴管的走向排列。
4.脓液和组织的真菌培养有申克氏孢子丝菌生长。
【鉴别诊断】应与皮肤结核、着色芽生菌病、细菌性疾病、脓皮病等相鉴别。
【治疗】
1.碘化钾口服,10%碘化钾10-20ml/次,每日3次,连续2-4月。
2.伊曲康唑口服200-400mg/d,3-6月;特比萘芬250mg/d,3-6月。
3.局部温热疗法。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21:27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疥疮
疥疮(Scabies)是由疥螨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易在集体和家庭中流行。疥螨常侵犯皮肤薄嫩部位,自觉剧痒,尤以夜间为甚。
【诊断 】 皮疹好发于指缝、腕部屈侧、肘窝、腋窝、妇女**、脐周、腰部、下腹部、股内侧、外生殖器等部位,多对称发生。头面、掌跖部不易受累,但婴幼儿例外。主要为丘疹、水疱、隧道及结节。有典型的接触传染史,常一家数人均同患病。
【实验室检查】 检出疥螨方法可用针尖刺入隧道,直达盲端,挑出灰白色点,即为挤满,应在显微镜下证实。或刮取丘疹、水疱内容物置载玻片上,在低倍镜下观察,亦可发现活动的疥螨或椭圆形黄褐色虫卵。
【鉴别诊断】 须与痒疹、<!--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及虱病等进行鉴别。
【治疗】
(一) 治疗原则:早期诊断、及时按疗程治疗。接触者同时治疗。
(二) 治疗方案:
1. 外用10%硫黄软膏(婴幼儿5%硫黄软膏)。治疗前先用热水和肥皂洗澡,然后搽药,自颈以下,每天一次,不更衣,以保持药效,彻底消灭皮肤和衣服上的疥螨。3天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换用清洁衣被。两周后还发现新发皮疹者,应再重复第二疗程。也可外用25%苯甲酸苄酯乳剂、1%丙体六六六霜剂等。
2.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过敏药如西替利嗪等。有感染者同时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3.发现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家中患者同时治疗。未治愈前应避免和别人接触,包括握手。患者穿过的衣服,被褥等必须煮沸、消毒。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21:3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螨虫皮炎是因螨虫叮咬或者接触其分泌物等引起的瘙痒性皮疹。螨虫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种类很多。皮疹瘙痒明显。
【诊断 】 能引起皮肤炎症的螨虫的生活特点:如尘螨主要寄生在尘土,袋形虱螨主要寄生在谷物稻草及草席制品内,革螨主要寄生在动物身上,毛囊蠕形螨主要寄生在人体。诊断时应了解螨虫接触史。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两类:
1.面部螨皮炎  主要由毛囊蠕形螨引起,此螨常寄居在正常人体面、颈及胸部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尤以前额、颊和鼻部最多。一般情况下,并无明显的致病作用。由于个体差异,如油性皮肤者影响了毛囊虫的生活环境,虫体繁殖增多,使皮脂腺肿胀增生,加上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使局部皮肤产生炎症反应。出现持久性的红斑、丘疹、脓疱及脱屑,皮肤毛囊口和毛细血管扩张等。
2.丘疹性荨麻疹样螨皮炎  由袋形虱螨引起的螨皮炎,常发生于温暖潮湿的夏秋季节,主要与接触草席制品等有关。由革螨引起的螨皮炎,主要有动物接触史。皮损为水肿性的皮疹,丘疱疹和风团痒疹。一般好发于躯干,颈项,上肢及腰部。自觉剧痒难忍。病程自限,皮损于1周左右消退。若长期接触,可发展为结节性痒疹。
【鉴别诊断】 面部螨皮炎应与<!--HAODF:8:cuochuang-->痤疮<!--HAODF:/8:cuochuang-->,酒糟鼻,及激素皮炎等鉴别。丘疹性荨麻疹应与水痘等鉴别。
【治疗】
(一)面部螨皮炎
首先要抑制皮脂腺过多的分泌;其次,不使用含激素的粗制滥造的劣质化妆品,不滥用类固醇激素药物外涂;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用温水洗脸,注意保持面部皮肤的清洁。
(二)丘疹性荨麻疹样螨皮炎
积极寻找病因,消灭凉席等内的螨虫,避免接触。
口服抗组胺药,皮损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继发感染口服抗生素等。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6 21:36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虱病是虱子叮咬吸血引起的瘙痒性皮肤病。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而传播。虱子因寄生部位不同和形态上的差异,可分头虱、体虱(又称衣虱)和阴虱三种。体虱还传播班疹伤寒、回归热等疾病。近年来,头虱和体虱已经少见。
【诊断】因头虱和体虱已经少见,且较隐蔽,应注意仔细观察。阴虱多在不良性生活之后发生。
1.头虱:寄生于患者头部,多见于卫生不良的妇女儿童。头发上可见到虱卵粘附于发干一侧,呈散在椭圆形白点,俗称虮子。还可见头虱在头上爬行。虱咬伤处有红斑,丘疹,瘙痒剧烈,常被抓破而有血痂、<!--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样变。
    2.体虱;体虱和虱卵隐藏在内衣衣缝或被褥的皱褶里,常在肩胛部、背部及腰部等处吮吸人血,产生出血性红点、丘疹或风团,甚痒。抓痕遍及全身,杂以血痂和渗液,可有继发感染。
    3.阴虱:阴虱主要寄生于**,常由性生活传染。阴虱紧抱于毛干,头深入于毛囊内,不易使人注目,但附于毛干上的虫卵呈铁锈色小粒易被发现。阴虱叮咬时引起强烈**感,时久可继发湿疹或毛囊炎等。患处附近有进可直径约半厘米的青色或灰色斑,可能是阴虱叮咬皮肤后,其分泌物进入皮内引起。
【治疗】
消灭头虱男性最好剃头,女性可用50%百部酊、25%苯甲酸苄酯乳等搽遍头皮及头发,每日2次,第3日用大量热水肥皂洗头,用密篦子将虱及卵篦尽,然后将用过的梳篦和帽子、头巾、枕套等同时进行消毒。有体虱时衣被等物应煮沸消毒,有阴虱时最好剪去**,搽上述药。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7 19:55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梅毒 Syphilis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是我国卫计委规定的8种重点防止的性病之一。梅毒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染,还可通过胎传、输血传染,少数可通过接吻、哺乳或因接触被梅毒患者污染的器物等而被传染。
【诊断】
(一)后天梅毒(获得性梅毒)
1.一期梅毒(primary syphilis)
(1)硬下疳(chancre):潜伏期1周-2月,平均3周。多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男性多见于、冠状沟、包皮处;女性多见于大小**、宫颈处。生殖器外硬下疳多见于口唇、舌、**、**等处。硬下疳如不治疗,经3-6周可以自愈。经有效治疗后可迅速消退。硬下疳出现一周后,附近淋巴结肿大。硬下疳发生2-3周后,梅毒血清试验开始呈阳性反应。
2.二期梅毒(secondary syphilis)
出现在硬下疳消退后3-4周,主要侵犯皮肤粘膜。二期梅毒的皮肤损害可分为斑疹、丘疹及脓疱疹,粘膜损害表现为粘膜斑或梅毒性粘膜炎,还可侵犯皮肤附属器、骨及关节。二期皮肤梅毒疹的共同特点是:古铜色,境界清楚,无自觉症状,一般不痛不痒,可模仿多种皮肤病,不经治疗可自然消退。
二期复发梅毒:未治疗或治疗不当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二期损害消退后可重新再出现,称为二期复发梅毒。多在感染后的第一年末复发。最常见的是皮肤粘膜损害复发,其损害于二期梅毒疹相似,但皮损数目少,分布较局限,破坏性较大。
3.三期梅毒(tertiary syphilis),亦称晚期梅毒(late syphilis):
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经一定潜伏期,部分患者可发生三期梅毒。除皮肤、粘膜、骨骼出现梅毒损害外,还可侵犯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三期梅毒皮肤粘膜损害:
结节性梅毒疹(nodular syphilid):好发于头、面、肩、背及四肢伸侧。典型损害为直径0.2-1.0cm坚硬的小结节,古铜色,无自觉症状。有时结节中心坏死、破溃,愈后留下浅瘢痕。未经治疗的结节可以自愈。
树胶肿(gumma):多见。是三期梅毒的标志,破坏性最大。初发为深达皮下之结节,中心坏死、破溃后,流出树胶样分泌物。溃疡较深,呈圆形、椭圆形或马蹄形,境界清楚,边缘锐利呈穿凿性隆起,基底暗红色。溃疡常一部分愈合,另一部分如蛇行状蔓延。自觉症状轻微。可出现在全身各处,以头面及小腿伸侧多见,病程迁延,愈后形成瘢痕。发生在头部者常破坏颅骨。发生于上腭部者,局部坏死、穿孔,使口腔与鼻腔相通,致发音和进食困难。鼻中隔部树胶肿可侵犯鼻骨,出现鼻中隔穿孔、形成鞍鼻。
近关节结节(juxta-articular nodule of late syphilis):好发于肘、膝、髋等大关节附近,对称发生,坚硬,无自觉症状,不破溃。
(2)骨梅毒:以骨膜炎多见,其次是树胶肿性骨炎,还可发生硬化性骨炎。
(3)眼梅毒:可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角膜炎等。
(4)三期神经梅毒:三期梅毒易侵犯神经系统,除临床上无变化,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改变的无症状神经梅毒外,尚可出现脑膜血管梅毒、脑实质梅毒(麻痹性痴呆、脊髓痨或视神经萎缩)等。
(5)三期心血管梅毒:心血管受累时,可发生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梅毒性冠状动脉疾病及梅毒性心肌炎,多发生在感染后10-25年。
4.潜伏梅毒(latent syphilis):
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正规,无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正常,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称潜伏梅毒。感染时间在2年以内者为早期潜伏梅毒,2年以上者为晚期潜伏梅毒。
(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
先天梅毒是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血缘途径感染所致。梅毒螺旋体进入胎儿体内,可引起各个脏器的病理改变,胎儿可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出先天梅毒儿。2岁以内为早期先天梅毒,超过2岁为晚期先天梅毒,特点是不发生硬下疳。
1.早期先天梅毒(early congenital syphilis):
(1)皮肤粘膜损害:皮疹泛发,可有斑疹、丘疹、疱疹等多种损害,好发于掌跖及腔口周围。如口角、鼻孔、肛周发生线状皲裂,愈后遗留特征性的放射状瘢痕。肛周等潮湿部位常发生扁平湿疣样损害。少数病人可发生松弛性大疱,称为梅毒性天疱疮,疱内浆液脓性分泌物,含有很多梅毒螺旋体。。
(2)梅毒性<!--HAODF:8:biyan-->鼻炎<!--HAODF:/8:biyan-->(syphilitic rhinitis)常见,表现为鼻粘膜卡他症状,有血性分泌物,鼻腔堵塞后可致患儿呼吸及吮乳困难,为先天梅毒的特征之一
(3)骨损害:可有骨软骨炎、梅毒性指炎、骨膜炎。
(4)眼梅毒:可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炎。
2.晚期先天梅毒(late congenital syphilis):
晚期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相当于成人的三期梅毒,无传染性。主要侵犯皮肤、骨骼、牙、眼及神经等,心血管梅毒少见。郝秦生三征:郝秦生齿、实质性角膜炎及神经性耳聋,具有特征性。
3.先天潜伏梅毒:无临床症状,梅毒血清反应阳性为先天潜伏梅毒。
【实验室检查】
(一)梅毒螺旋体检查:用暗视野显微镜、银染色找到梅毒螺旋体即可确诊。
(二)梅毒血清试验: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心磷脂作抗原,测定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亦称反应素)。包括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玻片试验(USR)。目前一般作为筛选和定量试验,观察疗效,复发及再感染。
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成分来作抗原,测定抗螺旋体抗体,一般用作证实试验,不用于观察疗效。包括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
(三)脑脊液检查:用于诊断神经梅毒,包括细胞计数,蛋白量,VDRL试验、PCR检测、胶体金试验等。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梅毒螺旋体,是目前诊断梅毒螺旋体的先进方法。
【治疗】
(一)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
1.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1次/日,肌注,连续10-15天,总量800-1200万单位;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共2-3次。
2.对青霉素过敏者:盐酸四环素0.5g,4次/日,口服,连续15日;或多西环素0.1g,2次/日,口服,连续15日;或红霉素,用法同盐酸四环素。
(二)晚期梅毒(包括三期皮肤、粘膜、骨骼梅毒,晚期潜伏梅毒或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
1.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1次/日,肌注,连续20日为一疗程。也可根据情况停药,2周后进行第2个疗程。苄星青霉素G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连续3周。
2.对青霉素过敏者:盐酸四环素0.5g,4次/日,口服,连续30日;或多西环素0.1g,2次/日,口服,连续30日;或红霉素,用法同盐酸四环素。
(三)心血管梅毒  
    应住院治疗,如有心衰,应予以控制后,再开始抗梅治疗。为避免吉海反应的发生,青霉素注射前一天口服**,10mg/次,2次/日,连续3天。水剂青霉素G首日10万单位,1次/日,肌注;次日10万单位,2次/日,肌注;第3日20万单位,2次/日,肌注;自第4日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1次/日,肌注,连续15日为一疗程,总剂量1200万单位,共两个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盐酸四环素、多西环素或红霉素。
(四)神经梅毒  
    应住院治疗,为避免吉海反应的发生,可在青霉素注射前一天口服**,10mg/次,2次/日,连续3天。水剂青霉素G,每日1200~2400万单位,静脉滴注,连续10~14日,继以苄星青霉素G,240万单位,肌注,1次/周,连续3周;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240万单位,1次/日,肌注,同时口服丙磺舒每次0.5g,4次/日,共10~14日。继以苄星青霉素G,240万单位,肌注,1次/周,连续3周。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盐酸四环素、多西环素或红霉素。
(五)妊娠梅毒
1.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1次/日,肌注,连续10日。妊娠初3个月内,注射一疗程,妊娠末三个月注射一疗程。
2.对青霉素过敏者,只选用红霉素治疗,每次500mg,4次/天,早期梅毒连服15天,二期复发及晚期梅毒连服30天。妊娠初3个月与妊娠末三个月各进行一个疗程。但其所生婴儿应用青霉素补治。
(六)先天梅毒(胎传梅毒)
1.早期先天梅毒(2岁以内)
(1)脑脊液异常者:水剂青霉素G,10-15万单位/kg.d,在最初7日,以5万单位/kg.次,静脉注射或肌注每12小时一次,以后每8小时一次,直至总疗程10-14日;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肌注,每日一次,5万单位/kg•次,连续10~14天。
(2)脑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霉素G,一次分两侧臀部注射每公斤体重5万单位。如无条件检查脑脊液者,可按脑脊液异常进行治疗。
2.晚期先天梅毒(2岁以上):水剂青霉素G,20-30万单位/kg•d,静脉注射或肌注每4-6小时一次,连续10-14日;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肌注,每日一次,5万单位/kg• 次,连续10-14天为一疗程。对较大儿童青霉素用量,不应超过成人同期患者的治疗用量。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
【随访】  
1.早期梅毒治疗后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连续2-3年。如血清反应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滴度升高4倍(如由1:2升为1:8)属血清复发或有症状复发,均应加倍量复治。超过2年血清不阴转者属于血清固定,如无临床症状复发,是否再治疗,根据具体病情而定,无论再治疗与否,应做神经系统检查,以便发现早期无症状神经梅毒。
2.晚期梅毒治疗后复查同早期梅毒,但应连续观察3年,血清反应固定阳性者,应做神经系统检查及脑脊液检查。
3.妊娠梅毒治疗后,分娩前每月复查梅毒血清反应,分娩后观察同其它梅毒,但所生婴儿要观察到血清反应阴性为止,如发现滴度升高或有症状发生,应立即进行治疗。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7 20:01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潜伏期短,传染性强。
【诊断】淋病主要发生在性活跃的人群。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平均3~5天。
1.男性淋病:
表现为急性尿道炎。尿道口红肿、尿道内发痒,尿道分泌物增多,开始为稀薄粘液流出,24小时后症状加重,分泌物变为黄色脓性,量多。可有尿道**症状、排尿困难。
2.女性淋病:
    女性感染症状不如男性有特异性,60%的妇女感染淋病后无症状,有症状者也多较轻微,女性淋病好发部位为宫颈、尿道。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或宫颈口脓性分泌物。
3.**淋病:****上皮发育不完全,易受淋球菌侵犯,引起外阴**炎。表现为外阴潮红,**排出脓性分泌物。
4.并发症:淋菌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急性淋菌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腹膜炎等,以及不育不孕或宫外孕。
5.其他部位的淋球菌感染:包括淋菌性结膜炎、淋菌性<!--HAODF:8:yanyan-->咽炎<!--HAODF:/8:yanyan-->和直肠炎、淋菌性皮肤感染、播散性淋病。
6.实验室检查:①直接涂片:多形核白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②细菌培养:菌落典型,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
【鉴别诊断】需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念珠菌性**炎、滴虫性**炎相区别。
【治疗】
1.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头孢曲松250mg,一次肌注;或大观霉素2g(宫颈炎4g),一次肌注;或环丙沙星500mg,一次口服;或氧氟沙星400mg,一次口服。
2.对上述药物过敏者可用: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日2次,共7天;或四环素500mg口服,每日4次,共7天;或红霉素500mg口服,每日4次,共7天。
3.妊娠期淋病:头孢曲松250mg,一次肌注;或大观霉素4g,一次肌注。注意:孕妇禁用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
4.儿童淋病:头孢曲松125mg,一次肌注;或大观霉素40mg/kg,一次肌注。体重大于45kg者按成人方案治疗。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7 20:3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种以衣原体和支原体为主要致病菌的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临床过程隐匿、迁延、症状轻微,常并发上生殖道感染。
【诊断】非淋菌性尿道炎好发于青年性旺盛期,25岁以下约占60%。男女均可发生,但男性多于女性。潜伏期一般为1~3周,多在变换**后发作。
1.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
(1)尿痛:常规表现为尿道口发痒、刺痛或烧灼感,时轻时重。疼痛的程度较轻。
(2)尿道分泌物和尿道红肿: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尿道分泌物常为浆液性、稀薄、量少。检查时尿道口明显红肿,外翻。
(3)有些病人可无任何症状,有的症状不典型。因此,约有50%的病人在初诊时易被误诊。
有19%~45%的淋病患者伴有沙眼衣原体感染,此即所谓淋病后尿道炎。
2.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特点是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感染部位主要是在子宫颈,表现为炎症和糜烂,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或仅有白带增多。当引起尿道炎时,约有50%的病人有尿频及排尿困难,但无尿痛症状或仅有尿痛。
3.并发症:附睾炎、前列腺炎和尿道狭窄、急性输卵管炎、新生儿眼炎、子宫内膜炎、肛周炎、不孕症和异位妊娠以及在男女性均可以发生的直<!--HAODF:8:changyan-->肠炎<!--HAODF:/8:changyan-->等。
4.实验室检查: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包括培养法,使用抗体检测衣原体(有酶联和免疫荧光)法及核酸检测法(包括探针及PCR法)。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淋病鉴别。
【治疗】
(一)治疗原则:早期诊断、及时、足量、规则治疗。同时治疗性伴。
(二)治疗方案:
1.治疗无并发症尿道炎、宫颈炎和直肠炎的方案是:
(1)美满霉素100mg,口服,一日2次,14~21天
(2)盐酸四环素500mg,口服,一天4次,至少7天,一般为21天。
(3)强力霉素100mg,口服,每天2次,疗程7天。
如果病人对上述推荐方案有禁忌证或不能接受时,则可用替代方案:
(4)红霉素500mg,口服,每天4次,至少7天。
(5)氧氟沙星0.2g,一日2次,14~21天。
(6)阿奇霉素首次1g,再次0.5。
2.对孕妇的治疗:红霉素500mg,一天4次,至少7天。红霉素硬脂酸盐或琥珀酸盐对肝脏损害较少,因而宜用于孕妇。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7 20:35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又称为生殖器疣、性病疣,是由人**瘤病毒(human pappiloma virus ,HPV)引起的一种皮肤良性赘生物,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是我国目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诊断】
1.主要根据婚外性接触史及生殖器部位的增生物形态。
2.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8个月,平均3个月。男性好发于**、冠状沟、包皮内侧、系带、尿道口及**部。女性好发于大小**、**口、**、尿道口、宫颈、**等处。也可见于生殖器以外部位。
3.初起为小而软的淡红色丘疹,后逐渐增大增多,数目增多,部分皮损可相互融合。表面凹凸不平,形态多样,可呈丘疹型、**型、鸡冠型、菜花型。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
【鉴别诊断】 需与假性湿疣、扁平湿疣、**珍珠样丘疹、鲍温样丘疹病和生殖器鳞状细胞癌相鉴别。
【治疗】治疗目的是去除肉眼可见的疣体,避免复发。
1.局部药物治疗:
(1)0.5%足叶草毒素酊:即0.5%鬼臼毒素酊,外用,2次/日,连用3日,间隔4日,为1疗程。可用1~3个疗程。注意保护皮损周围的正常皮肤粘膜。本药有致畸作用孕妇忌用。
(2)50%三氯醋酸溶液:外用,每日1次,共用1-2次,重复用药需间隔一周。注意保护皮损周围的正常皮肤粘膜。
(3)5-氟尿嘧啶软膏:外用,每日1次,不能接触正常皮肤和粘膜,孕妇禁用。
(4)咪喹莫特霜:每周外用3次,连用16周,每次用药后6-10小时洗去。
2.物理疗法:包括激光、冷冻、电灼。
3.手术治疗:适于单发或巨大<!--HAODF:8:jianruishiyou-->尖锐湿疣<!--HAODF:/8:jianruishiyou-->。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7 20:36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约90%生殖器疱疹由HSV-2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
【诊断】
1.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潜伏期3-9天,通常为3-5天。男性好发于**、冠状沟、尿道口、**、包皮等处。女性好发于**、**等处。表现为群簇或散在的红斑、丘疹、小水疱,3~5天后形成糜烂和溃疡。自觉疼痛,病程2~3周。
2.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多在原发<!--HAODF:8:ganran-->感染<!--HAODF:/8:ganran-->后1~4个月内复发。皮损与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相似,但症状轻,病程短,一般在7~10日自愈。复发前数小时局部常有刺痒或烧灼感等前驱症状。
【鉴别诊断】需与硬下疳、软下疳、生殖器溃疡和接触性皮炎、**包皮炎鉴别。
【治疗】
1.局部治疗: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皮损处可外涂阿昔洛韦霜、酞酊胺霜等。
2.原发性生殖器疱疹:阿昔洛韦200mg,口服,5次/日,连服7~10日;或伐昔洛韦300mg,口服,2日/次,连服7~10日;或泛昔洛韦250mg,口服,3次/日,连服5~10日。
3.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最好在出现前驱症状或损害出现24小时内开始治疗。
阿昔洛韦200mg,口服,5次/日,连服5日;或泛昔洛韦125~250mg,口服,3次/日,连服5日;或伐昔洛韦300mg,口服,2日/次,连服5日。
频繁复发患者(1年复发6次以上),为减少复发次数,可用抑制疗法:
阿昔洛韦400mg,口服,2次/日;或伐昔洛韦300mg,口服,1次/日;或泛昔洛韦125~250mg,口服,2次/日。以上药物均需长期服用,一般服用4个月到1年。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8 17:17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炎症性反应。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接触性皮炎可分为两类。
【诊断】
1. 原发**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接触物对皮肤有很强的**性或毒性(如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某些**物较弱(如肥皂、有机溶剂等),较长时间接触后可以致病。
2.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接触物为致敏原(镍、皮革、染发剂、化妆品等),无**性或毒性,只有少数人接触后致敏。
3. 临床表现
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甚至水疱或大疱。如为烈性的原发**,可使表皮剥脱,出现糜烂或溃疡。常自觉瘙痒和灼痛。一般于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约1~2周可痊愈。但再接触过敏原时可再发。反复接触或治疗不当,可以转化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
4. 斑贴试验(patch test):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最可靠和最简单的方法
【鉴别诊断】应注意鉴别原发**性接触性皮炎与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治疗】
1. 治疗原则:寻找病因,避免接触**物和致敏原,积极对症处理。
2. 治疗方案:局部治疗根据皮损炎症情况,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红肿明显时选用炉甘石洗剂外搽,渗出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氧化锌油外涂;无渗液时用糖皮质激素霜剂等。有<!--HAODF:8:ganran-->感染<!--HAODF:/8:ganran-->时加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慢性期可选用激素类软膏。皮损严重或面积较大时可予糖皮质激素系统治疗。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8 17:21 编辑 ]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8 17:20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临床上瘙痒剧烈,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常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本病易反复。
【诊断】
1. 急性<!--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发病迅速,表现为多形性皮疹。常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瘙痒剧烈。搔抓后形成糜烂面,有浆液性渗出。合并感染可形成脓疱、脓痂。皮疹对称分布,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泛发全身。
2.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转化而来,皮损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可有轻度浸润。再次遇到**或治疗不当可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也可发展为慢性湿疹。
3.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或自开始炎症既为慢性化表现,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患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可伴有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多对称发生,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外阴及**等处。病情时轻时重,病程数月或更久。
4. 特殊类型
(1)手部湿疹:手部接触外界各种**因子的机会较多,故发病率高。皮损呈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表现,多数起病缓慢,在手部出现暗红斑块,浸润肥厚明显,表面干燥粗糙,边缘清楚,冬季常有皲裂。
(2)**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妇女。发生于**、乳晕及**下境界清楚的暗红斑,可见丘疹、丘疱疹、糜烂、渗出及皲裂。自觉瘙痒,裂隙处可出现疼痛,停止哺乳后易痊愈。
(3)外阴、阴囊、**湿疹:常因过度搔抓而呈红肿、渗出、糜烂。长期反复发作,局部皮肤可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
(4)钱币样湿疹:损害为密集的小丘疹和丘疱疹,形成圆形或椭圆的钱币样斑片,直径1-3cm大小,境界清楚。好发于四肢,瘙痒明显。
【鉴别诊断】急性湿疹需与接触性皮炎鉴别,后者有接触史,皮损发生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斑贴试验阳性;慢性湿疹需与慢性单纯性苔藓鉴别,后者与反复的搔抓和精神因素有关,好发于颈项、肘膝关节伸侧等摩擦部位;手足湿疹需与手足癣鉴别,后者常单侧分布,可有小水疱和干燥脱屑,蔓延至手足背部时边界清楚,真菌镜检阳性可确诊。
【预防和治疗】
1. 避免各种可疑的致病因素。对鱼虾等一般易诱发本病的食物注意食用后及停用后的效果,不要盲目忌口。发病期间忌辛、辣、酒类事物。避免过度洗烫、肥皂及各种有害因子**。
2. 全身治疗:目的在于抗炎,止痒。常用抗组胺药和镇静安定剂。急性期为选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或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对多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全身泛发性湿疹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但急性症状控制后,应酌情减量至停药,有感染时应加用抗生素治疗。
3. 局部治疗:应遵循外用药的使用原则、根据皮损的特点选用适当的药物和剂型。
(1)急性湿疹:无渗出或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当渗液减少后使用皮质类固醇霜剂。
(2)亚急性湿疹:选用皮质类固醇乳剂,糊剂等,合并感染者,可加用抗生素。
(3)慢性湿疹:选用皮质类固醇软膏、硬膏、涂膜剂。对顽固的局限性肥厚性损害可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
4. 中医中药:急性湿疹宜清热泻火,凉血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亚急性湿疹宜健脾利湿,方用胃苓汤加减。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8 17:2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特应性皮炎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其特征为本人或其家族中可见明显的“异位性”特点。异位性(atopy)的含义是:①有易患哮喘、过敏性<!--HAODF:8:biyan-->鼻炎<!--HAODF:/8:biyan-->、湿疹的家族倾向;②对异种蛋白过敏;③血清中IgE水平增高;④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典型的特应性皮炎除有特定的湿疹表现外,还具有上述四个特点。
【临床表现】病程较长,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1. 婴儿期:多在出生2个月后发病。皮损多见于面颊、额、耳廓、头皮,四肢和躯干也可发生。皮疹境界不清,呈多形性。初起为急性红斑,在红斑基础上密集出现针头大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瘙痒显著。搔抓后形成渗出、红糜烂和结痂。
2. 儿童期:皮损常累及四肢伸侧或屈侧,常限于腘窝及肘窝等处,也可累及眼睑、颜面部。皮疹暗红,渗出较轻,可有抓痕和苔藓样变。
3. 青年成人期:可从儿童期发展,也可直接发生。皮损好发于肘窝、腘窝、四肢及躯干,为苔藓样变或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样损害,常伴全身皮肤干燥。冷热**、情绪激动、出汗及毛织品接触均易使瘙痒加剧,约60%~70%可伴有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
【诊断】婴儿和儿童期皮疹多见于面部及四肢伸侧或肘及腘窝呈红斑、丘疹及渗出等多形性损害;青年及成人的损害常为肢体屈侧或伸侧的苔藓样变皮疹,呈慢性复发性过程;个人或家庭中的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遗传过敏性皮炎);实验室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高,血清IgE升高。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脂溢性皮炎等进行鉴别
【治疗】回避加剧病情的环境因素,如过敏性食物、过度洗烫、过度搔抓、继发感染等。浴后外用保湿剂。内用药及外用药相结合,与湿疹的治疗用药相同。近年来有报道免疫调节剂他克莫司有较好疗效。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8 17:25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自体敏感性皮炎是因为患者对自身组织成分或局部感染灶的细菌产物等过敏,而导致由一个局限性炎症发展到广泛的和远离性的湿疹样皮炎的过程。
【诊断】
由于处理不当、感染等诱因,原有的局限性皮肤炎症病变加重,病变附近及远隔部位(多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其次为躯干及面部)发生多数散在和群集的丘疹、丘疱疹、水疱及脓疱等,瘙痒剧烈。可伴发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全身不适。原发病灶好转后,继发性损害可逐渐消退。
感染性<!--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样皮炎(infectious eczematoid dermatitis)属于自身敏感性皮炎的一种类型,常见于有较多分泌物的褥疮、溃疡、窦道、中耳炎、瘘管周围的皮肤,与这些病变的分泌物及其细菌感染毒素的**有关。起初是原皮损周围皮肤潮红,继而出现丘疹、水疱、糜烂,瘙痒剧烈。局部淋巴结可肿大压痛。损害也可累及远隔部位。
【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灶,清除感染和分泌物,口服抗组胺药物。必要时系统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8 17:28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药疹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反应。重者出现全身症状和脏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主要有抗生素与磺胺,非甾体类抗炎药,安眠镇静药与解痉药,血液制品、疫苗及某些中药制剂。其发病与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有关。临床表现多样。
【诊断】 药疹有明确服药史和一定的潜伏期,须排除类似的传染病、皮肤病与内科疾病及病毒感染等。皮疹多泛发对称。各种人群均可发病,尤其是免疫力异常和慢性病长期用药的病人。
(1)发疹型药疹
亦称麻疹/猩红热样药疹。麻疹样药疹为全身弥漫性鲜红色斑疹及斑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对称分布,躯干明显,可融合成红色斑片。猩红热样药疹为迅速融合的全身性红斑、潮红,类似猩红热。也可有两种皮疹同时发生。瘙痒明显。可伴中度发热。
(2)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型
特征性表现是红色瘙痒性风团,从小点状至大片状,瘙痒剧烈,单个皮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此型可单独发生,但常与血管性水肿伴发,表现为组织疏松部位的非指凹性水肿。
(3)固定性药疹
皮损单或多个。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以口周、外生殖器多见。初有痒感,为界限清楚的紫红色圆形或卵圆形斑片,很快可有虹膜状损害,中央可形成水疱、糜烂,伴灼痛。消退后,遗留持续性兰灰色或浅褐{BANNED}素沉着,为本病特征。再次用药皮损同一部位复发或加重。
(4)多形红斑型药疹
特征性损害为虹膜样或靶形皮损,对称分布于四肢末端。常突然起病,少数患者可有轻度粘膜损害,伴有全身不适和喉痛。
(5)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为重型药疹,初有发热及流感样等前驱症状,经过1~14天突然起病。
粘膜损害,初发或者与皮损同时出现,症状严重,多发生两处以上,最常累及唇红、口腔和眼结膜,其次为生殖器部位,形成糜烂、渗血、黑褐色血痂,疼痛明显。可累及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引起呼吸、进食困难。
皮肤损害,范围广泛,易融合、坏死,并有水疱和大疱形成,部分为血性疱液。
全身症状明显,包括发热、关节痛和营养不良。危重病例可伴有胃肠道出血、<!--HAODF:8:ganyan-->肝炎<!--HAODF:/8:ganyan-->、肺炎或急性肾小管坏死。
(6)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
亦为重型药疹,急性起病,初为非特异性表现,病情进展迅速,1~3天后出现皮肤粘膜损害。
皮损初为广泛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随即形成大小不等的松弛性大疱,疱间互相交通,皮肤稍擦即破,露出暗红色或出血性糜烂面,尼氏征阳性。灰红色坏死松解的表皮波及全身,导致表皮剥脱,似二度烫伤样,极具特征。此型药疹早期皮损即触痛明显,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粘膜损害几乎累及所有患者,常见部位包括口腔、咽部、眼部以及外生殖器,形成广泛性糜烂或渗血,疼痛明显,造成流涎、畏光、进食困难和排尿疼痛。
多系统受累可危及生命,败血症、消化道出血及水电解质紊乱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7)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重型药疹的一种,亦称红皮病型药疹。多由发疹型药疹演变而来,也可由发生于身体皱褶处的红斑、渗出开始,逐渐泛发形成。
临床特征为全身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和脱屑,可有少量渗液、结痂。其中广泛性红斑伴大量脱屑尤为突出。脱屑大小不一,可呈糠粃状或片状鳞屑,也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粘膜不受累及或轻度充血、糜烂。全身症状较重,包括乏力、寒战、高热、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出现肝、肾损伤。
(8)其他类型药疹,如光敏性药疹、痤疮样药疹、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清病型、紫癜型、结节性红斑型、皮肤坏死型和皮肤色素沉着等。
【鉴别诊断】 须与类似临床表现的传染病、皮肤病与内科疾病及病毒感染等进行鉴别。
【治疗】
(一) 治疗原则:尽早确定并停用致敏药物,多饮水或加大补液剂量,以促进致敏药物的排泄。
(二)治疗方案:
1. 轻型药疹:可选抗组胺药物等口服。糖皮质激素或炉甘石洗剂外用。病情较重者小量口服糖皮质激素可显著缩短疗程。
2. 重型药疹: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一般初始治疗采用1.5~2mg/Kg强的松等效剂量;加强支持疗法,维持内环境稳定;加强眼部、口腔的护理与防止肝肾等的并发症。
皮损局部外用同轻型药疹;渗出明显时暴露疗法与湿敷疗法交替进行,必要时用油剂保护。注意药物吸收,以免发生中毒。如有大疱,可进行疱液抽吸,促进创面干燥愈合。
作者: 清风颂明月    时间: 2008-3-28 21:4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有了你,就象到家一样,又可以学好多知识了.谢谢.:victory: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9 12:50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荨麻疹(urticaria)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压增加引起的局限性水肿。以暂时性风团为特征,伴剧烈瘙痒,部分有刺痛感。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本病十分常见,人群中大约有15%-25%的人一生中曾发作过荨麻疹类疾病。
【诊断】
根据病程持续时间,荨麻疹可分为急性(6周以内)和慢性(6周以上)两类。
1. 急性荨麻疹
(1)皮肤表现:常突然发病,先出现皮肤瘙痒; 随即瘙痒部位出现风团,红色、皮肤色或苍白色。风团数目不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皮损可孤立、散在,也可互相融合,甚至波及全身。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皮损陆续出现,此起彼伏,为本病特征。自觉剧烈瘙痒,部分有灼痛感。
(2)系统症状:累及胃肠道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累及喉头、支气管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累及心血管系统者,可伴有心慌、头晕、低血压甚至过敏性休克;感染引起的荨麻疹可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
2. 慢性荨麻疹
皮疹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3. 特殊类型荨麻疹
(1)皮肤划痕症(dermatographism):也称人工荨麻疹,较弱的机械**即可引起局部皮肤的风团,多表现搔抓或钝器划过皮肤后,划痕部位出现线状或条带状隆起, 伴有痒感。
(2)压力性荨麻疹
皮肤受压后4-6小时内局部发生肿胀,持续8-12小时后消退。好发于掌跖和臀部,诱因包括负重行走、搬运和久坐等。
(3)寒冷性荨麻疹:皮肤受冷如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品或冷空气出现的荨麻疹。
(4)胆碱能性荨麻疹:因运动、热水浴、摄入热饮、出汗或情绪激动等**胆碱能性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释放组胺引起的荨麻疹。
【鉴别诊断】荨麻疹需与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鉴别;伴呕吐、腹痛或腹泻者应与急腹症或急性胃<!--HAODF:8:changyan-->肠炎<!--HAODF:/8:changyan-->鉴别。
【治疗】
(一)治疗原则:去除病因,避免各种促发因素。抗过敏和对症治疗。
(二)治疗方案:
1. 抗组胺药:依据药物特性和发病特点合理选择。可选择非镇静类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啶、咪唑斯丁、西替利嗪等,或镇静类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赛庚啶、酮替芬、苯海拉明等,也可联合用药。
2. 降低血管通透性药物:维生素C或钙剂,与抗组胺药有协同作用。
3. 对少数累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重症病例,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控制病情。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立即抢救,可皮下注射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4. 局部治疗:外涂止痒洗剂,如炉甘石洗剂。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9 12:52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是一种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的皮肤或粘膜疏松组织的局限性水肿。
【诊断】
1.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多见于组织疏松部位(眼睑、口唇、舌、喉、外生殖器及手足等)。皮损为急性局限性水肿,皮肤紧张发亮,边缘不清,呈淡红色或肤色。一般在2-3天内消退,不留痕迹。自觉胀满感或麻木感。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也可伴发荨麻疹。累及胃肠道者可引起腹部不适,甚至绞痛。累及喉头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C1酯酶抑制物缺乏所致。儿童或少年时期发病,终生反复发作。有明确家族史。
【鉴别诊断】区别获得性血管性水肿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有胃肠道症状者须与急腹症、急性胃<!--HAODF:8:changyan-->肠炎<!--HAODF:/8:changyan-->鉴别。本病偶尔需与蜂窝织炎、淋巴管炎鉴别。
【治疗】
1.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的治疗与荨麻疹相同。
2.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尚无满意治疗,可应用抗纤溶药物。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9 12:54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样丘疹伴阵发性剧痒为特征的皮肤病。好发于儿童,多见于春秋季节,螨、蚤、蚊等叮咬为常见原因。也可由于食物过敏或消化障碍引起。
【诊断】皮损多发于四肢、躯干,群集或散在。风团样丘疹,呈圆形或纺锤形,黄豆至花生米大小,伴有轻度水肿,淡红色。炎症明显时中心有丘疱疹、水疱,甚至形成张力性大疱。自觉剧痒。皮损可分批出现,新旧皮疹可同时存在;本病有自限性,皮损约经3-7天痊愈,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
【鉴别诊断】应与水痘鉴别。水痘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边红晕明显,伴有口腔损害及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
【治疗】
去除病因,避免螨、蚤、蚊等节肢动物叮咬及进食可疑致敏食物。禁忌搔抓。
抗组胺药内服有效;外用皮质类固醇乳膏、炉甘石洗剂等。继发<!--HAODF:8:ganran-->感染<!--HAODF:/8:ganran-->时外用抗生素软膏,必要时口服抗生素治疗。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9 12:58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瘙痒为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症状,引起瘙痒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所致,内因包括许多皮肤病,某些系统疾病,神经精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外因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等诸多因素。瘙痒性皮肤病又称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为一组发病因素多而复杂的疾病。

皮肤瘙痒症(Pruritus)
皮肤瘙痒症是指仅有皮肤瘙痒,无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病。有时可因搔抓出现继发性损害。依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全身性瘙痒症和局限性瘙痒症。
【诊断】全身性瘙痒症可开始即为全身性,也可由局部瘙痒发展到全身。瘙痒为阵发性、以夜间明显,严重者影响睡眠。局限性瘙痒症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好发于**、阴囊、女阴及小腿。由于搔抓可导致继发性皮损,如抓痕、血痂、苔藓样变、湿疹样变及色素沉着等。有时可继发毛囊炎、疖病及淋巴结炎。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疥疮、荨麻疹、湿疹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
与<!--HAODF:8:tangniaobing-->糖尿病<!--HAODF:/8:tangniaobing-->、肝肾等系统疾病有关者,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不良习惯。口服抗组胺药及镇静止痒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局部治疗可外用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1%薄荷脑软膏、1%冰片乳剂。老年人皮肤干燥者外用润肤霜,如维生素E霜、硅霜等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及软膏短期外用可明显缓解症状。全身性瘙痒症可采用糠浴、淀粉浴、矿泉浴。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9 13:0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慢性单纯性苔藓又称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以皮肤苔藓样变和剧烈瘙痒为特征。
【诊断】好发颈部、四肢伸侧、腰、会阴、阴囊、眼睑等部位或散发全身。皮疹为成群的粟粒大小多角形扁平丘疹,淡红、淡褐或正常肤色,逐渐融合扩大,形成苔藓样变,边界清楚。可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或少量鳞屑。本病呈慢性经过,易复发。瘙痒剧烈,影响睡眠。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扁平苔藓、瘙痒症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避免搔抓、热水肥皂洗浴等**因素。口服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严重者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局部可外用各种止痒剂、焦油类或皮质类固醇激素。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29 13:05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结节性痒疹是一组剧烈瘙痒,以丘疹、结节为基本损害的皮肤病。
【诊断】多见于躯干和四肢伸侧,对称分布,黄豆大小红色或褐色坚实丘疹,剧痒,搔抓后出现抓痕、血痂、苔藓样变。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丘疹性荨麻疹、慢性<!--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和疥疮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去除致病因素,防止蚊虫叮咬。口服抗组胺药、镇静止痒药,症状严重者可口服雷公藤多甙或短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结节性皮损可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紫外线照射对顽固皮损有效。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30 14:19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银屑病(Psoriasis)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局限性、红色斑块,表面覆有大量银白色鳞屑。
【诊断】银屑病病程缓慢,可自愈,但易复发。多数病人冬天加重或复发,春夏季减轻或消失。依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和红皮病型。寻常型最常见,脓疱型和红皮病型多由于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外用**性药物,或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后骤然停药或减量方法不当所致。
1. 寻常型银屑病:临床多见,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特别是肘膝关节伸侧及腰骶部,常对称分布。皮损初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渐融合成斑块,境界明显,上覆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犹如轻刮蜡滴,称为蜡滴现象;刮去鳞屑后可见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在刮去此膜可见点状出血现象,称为Auspitz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为本病特征性改变,具有诊断价值。发生在头皮的损害,鳞屑厚积,发呈束状,称为束状发。粘膜损害常见于口唇、**及包皮内侧,呈境界清晰的红色斑,鳞屑不明显(图6-1-6)。甲的损害表现为“顶针样”点状凹陷。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急性点滴型银屑病又称发疹性银屑病,常见于青壮年。患者在发病前常有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发病,数日即可遍及全身。皮损呈点滴状,为0.3-0.5cm大小的丘疹或斑丘疹,色潮红,覆以少许鳞屑。经适当治疗,皮损大多在数周内消退,少数患者渐呈慢性病程。
按病情发展,寻常型银屑病分为三期:
(1)进行期:皮疹不断增多,皮损浸润明显,周围可有红晕。外观正常的皮肤受到**、搔抓、外伤、手术等损伤后出现银屑病损害,称为Koebner现象或同形反应(isomorphism reaction)。
(2)稳定期:病情稳定,皮损炎症较轻,无新疹出现。
(3)消退期:皮疹缩小变平,遗留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
2.脓疱型银屑病
(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急性发病,在正常皮肤或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基础上成批出现密集的针头至粟粒大小黄白色浅在性无菌性小脓庖,可融合为片状湖。皮损可泛发全身。常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可有沟纹舌,甲板肥厚、浑浊。脓疱消退后可出现银屑病皮损。常周期性反复发作。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肝、肾等系统损害。
(2)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皮疹限于掌跖,对称分布。红斑基础上淡黄色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不易破裂。约1-2周后脓疱干涸、结痂,脱屑,鳞屑下又出现新脓疱,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甲常受累,浑浊、肥厚、剥离甚至积脓。
3.关节病型银屑病:除皮损外,还发生关节症状。大小关节均可受累,以手、腕、足等小关节,尤指(趾)末端关节受累更为普遍。关节红肿疼痛,梭形肿胀,严重者关节畸形。X线检查示关节侵蚀、软组织肿胀。类风湿因子阴性。
4.红皮病型银屑病:全身弥漫性潮红浸润,表面有大量麸皮样鳞屑。其间可见正常皮岛。常伴有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本病顽固,呈慢性病程,且易复发。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脂溢性皮炎、湿疹、二期梅毒疹、玫瑰糠疹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各种疗法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不能防止复发。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良性皮肤病变,对身体健康危害不大,不应轻易采用可能导致严重毒副反应的药物,如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等。
1.外用药物治疗:对进行期的寻常型银屑病、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及脓疱型银屑病的患者,禁用**性强的药物。
(1)角质促成或剥脱剂:5%-10%糠馏油、煤焦油软膏;5-10%水杨酸软膏; 0.1%-1%蒽林软膏对慢性皮损效果好,但**作用较强,不宜用在皮肤皱襞处。
(2)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效明显,常用中效、强效和超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乳膏等。大面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经皮吸收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停药后甚至可诱发脓疱型或红皮病型银屑病。
(3)维A酸制剂:常用浓度为0.025%-0.1%,可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或紫外线疗法联合应用。
(4)维生素D3衍生物:钙泊三醇软膏,每次治疗面积不宜超过体表面积的40%。不宜用于面部及皮肤皱襞处。
(5)其他:如10%环孢素溶液、氟脲嘧啶治疗银屑病病甲,0.1%-1%含氮酮的甲氨喋呤治疗斑块型皮损;5%-10%硫磺软膏、10%-15%喜树碱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5%-20%尿素软膏治疗掌跖脓疱型银屑病等。
2.全身治疗
(1)免疫抑制剂:甲氨喋呤适用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及关节病型银屑病、泛发性银屑病。每周10-25mg,或2.5 mg/d,每周连服五天,症状控制后渐减量直至每周2.5mg巩固并维持疗效。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环孢素A,用量为3-5mg/kg/d,该药可引起高血压,有一定的肾毒性。他克莫司0.15mg/d,分2-3次服用。
(2)维A酸类:用于治疗红皮病型及脓疱型银屑病。阿维A酯0.5-1.0mg/kg/d口服,有致畸作用,育龄的妇女在用药期间及停药2年内应避孕。
(3)抗生素类:用于急性点滴型银屑病及进行期的寻常型银屑病伴有扁桃体炎或<!--HAODF:8:yanyan-->咽炎<!--HAODF:/8:yanyan-->者。常用者有青霉素类及红霉素类。对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可试用甲砜霉素、克林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
(4)皮质类固醇激素:系统应用疗效明显,但大多在停药后迅速复发,且使治疗更为困难。骤然停药或减量不当还可诱发脓疱型银屑病,故不宜用于寻常型银屑病。仅在红皮病型、关节病型及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应用其他疗法无效时使用,临床上与免疫抑制剂及维A酸类药物合用可减少其用量。长期应用注意其副作用。
(5)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丙种免疫球蛋白、胸腺肽等。
(6)中药治疗,辨证施治。
3.物理疗法
(1)浴疗:矿泉浴、硫磺浴、糠浴、海水浴及中药浴。
(2)UVB光疗:窄波UVB(311nm)照射,每周2-3次,剂量为最小红斑量。
(3)光化学疗法(PUVA):口服或外用8-甲氧补骨脂素后照射长波紫外线。对光敏感,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及妊娠期禁用。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30 14:21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毛发红糠疹是以皮肤潮红、糠样鳞屑及毛囊角化性丘疹为特征的慢性角化性炎症性皮肤病。
【诊断】初起头皮先有多数灰白色鳞屑,很快累及面部,潮红,有较多细碎鳞屑,似干性<!--HAODF:8:zhiyixingpiyan-->脂溢性皮炎<!--HAODF:/8:zhiyixingpiyan-->。以后可泛发全身。特征性皮损为毛囊角化性丘疹和散在的糠样鳞屑性红斑。前者为针头至粟粒大小,坚实丘疹,顶端尖锐或呈圆锥形,中心有角质栓,并有毳毛贯穿。除去角栓可见小凹陷。毛囊性丘疹多见于四肢伸侧、躯干及臀部,尤手指第一和第二指关节背面最为清楚,具有诊断意义。多数丘疹聚集成片,则成“鸡皮”样外观。继续发展,融合成境界清楚的糠样鳞屑性红斑。严重时弥漫全身,可发展为脱屑性红皮病。掌跖常伴有角化过度、皲裂,可产生疼痛。甲混浊肥厚,出现纵嵴。患者自觉皮肤干燥,不同程度的瘙痒。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寻常型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扁平苔藓、维生素A缺乏症、毛发苔癣等进行鉴别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可系统应用维生素A或维A酸类,对继发红皮病者可适当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外用药可选择凡士林、0.025%-0.05%维A酸制剂、2%-5%水杨酸软膏、10%-20%尿素软膏、皮质类固醇制剂等。糠浴、淀粉浴及矿泉浴均有一定疗效。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30 14:2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发生长轴与皮纹一致的淡红或黄褐色斑片,上覆糠秕样鳞屑。
【诊断】多见于中青年,春秋季节多发,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首先出现一个直径约2-3cm的圆形或椭圆形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疹,表面覆有细薄鳞屑,称为母斑。1-2周后,逐渐在出现多数斑疹,与母斑形态相似,对称分布。本病特点皮疹长轴与皮纹平行,鳞屑边缘翘起,呈领圈状。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本病有自限性,皮疹可在4-8周内自然消退,少数患者可迁延数月或数年。愈后一般不复发。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体癣、二期梅毒、药疹、银屑病、<!--HAODF:8:zhiyixingpiyan-->脂溢性皮炎<!--HAODF:/8:zhiyixingpiyan-->等进行鉴别。
【治疗】本病有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可给抗组胺剂及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霜膏。中波紫外线照射可缩短病程。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30 14:2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扁平苔藓是一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伴粘膜损害。
【诊断】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好发于四肢屈侧。典型皮损害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境界清楚,表面常有蜡样光泽,覆有少许糠状鳞屑,用石蜡油擦拭后在放大镜下可见灰白色小斑点及纵横交错的条纹,称为Wickham纹,具有特征性。皮疹常散在或局限性分布,急性期可泛发全身,急性期可出现同型反应。常累及粘膜,口腔颊粘膜可见白***状细纹或糜烂。甲病变引起甲板增厚、变薄、萎缩,有时可见翼状胬肉。头皮损害可导致永久性脱发。自觉症状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瘙痒。慢<!--HAODF:8:xingbing-->性病<!--HAODF:/8:xingbing-->程,有复发倾向。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皮肤淀粉样变病、慢性单纯性苔藓、结节性痒疹、点滴状银屑病等进行鉴别
【治疗】         
1.内用药治疗:氯喹每日250mg或羟氯喹每日400mg,分次口服。皮损泛发或严重者,可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维甲酸口服。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或镇静剂。还可选用雷公藤多甙、氨苯砜、环磷酰胺等。
2.外用药治疗:糖皮质激素或维A酸制剂,口腔损害可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或利多卡因。
3.物理疗法:可试用PUVA疗法。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30 14:25 编辑 ]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30 14:26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虹膜样或靶形红斑,常伴有粘膜损害。
【诊断】急性发病,可有头痛、发热、乏力、关节痛、肌痛及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
1、轻症型:临床常见,好发于春秋季节,易复发。皮损对称分布,好发于四肢远端如手、腕、足、踝及面颈部位。皮疹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和大疱。特征性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中央暗红,呈虹膜状或靶形外观。可伴口腔粘膜损害。自觉瘙痒或灼热感。
2、重症型:又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多与药物过敏有关。发病急骤,患者常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热、畏寒等。皮损迅速泛发,水肿性红斑上出现水疱、大疱或血疱。粘膜损害广泛,可累及眼、口、鼻、外生殖器甚至呼吸道及消化道。可伴有肝肾功能损害。此型病情较重,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病程3~6周,多不复发。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冻疮、疱疹样皮炎、大疱性类天疱疮等进行鉴别
【治疗】积极寻找病因,停用可疑致敏药物,消除各种<!--HAODF:8:ganran-->感染<!--HAODF:/8:ganran-->等。
1.内用治疗:轻症型予抗组胺药物口服。重症型应尽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相当于强的松1.5~2.5mg/kd/d。加强支持疗法,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
2.局部治疗:轻症型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有糜烂渗出时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重症型应加强粘膜部位护理,防止粘连。眼部损害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可的松眼药水点眼。口腔粘膜损害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30 14:28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是一类由多种因素引发的严重的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全身弥漫性皮肤潮红、肿胀、脱屑。
【诊断】 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伴大量脱屑,多为大片状或糠状鳞屑,掌跖部可呈手套、袜套样角层剥脱。自觉瘙痒和灼热感。急性期可有粘膜损害。全身症状明显,可有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蛋白尿、血尿甚至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及<!--HAODF:8:pinxue-->贫血<!--HAODF:/8:pinxue-->。由于皮肤散热大幅度增多,影响体温调节功能,患者常出现或低体温。
【治疗】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1.内用药治疗:可用糖皮质激素,剂量相当于强的松30-60mg/d口服。可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并发感染者予适当抗生素。瘙痒明显者予抗组胺药。
2.外用药治疗:可选用温和、无**性的植物油、氧化锌油。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应注意大面积使用可能引发的副作用。瘙痒剧烈、鳞屑量多者可用淀粉浴或矿泉浴。
3.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必要时可静脉给予白蛋白、血浆或全血。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31 19:08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多形性日光疹(polymorphic light eruption)
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日光诱发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光态反应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诊断】
1. 春夏发病,秋冬缓解,反复发作,持续多年。
2. 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颊,颈前V字区,前臂伸侧及双手背。
3.多形性皮疹,可见红斑、丘疱疹,糜烂、结痂及苔藓样变等,可有刺痛及痒感。就某一患者而言,皮疹形态常以某一类型为主。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盘状红斑狼疮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
避免强烈日晒。经常参加室外活动能逐步地提高机体对光线照射的耐受能力。外用遮光剂。
口服抗组胺药物,应避免使用氯苯那敏,异丙嗪及非那根等光敏药物。口服及羟氯喹有效重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31 19:10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冻疮是由寒冷引起的末梢部位局限性皮肤损害,病程缓慢,易复发。
【诊断】
1. 常见儿童,青年女性及末梢循环不良者。
2. 好发于肢端暴露部、手背、足趾、足跟、面颊,耳廓。
3. 皮损为局限性暗紫红色肿块,界限不清,质软,皮温低,严重者可有水疱,糜烂、溃疡、萎缩性瘢痕。自觉瘙痒、受热后加重,有时疼痛。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HAODF:8:duoxinghongban-->多形红斑<!--HAODF:/8:duoxinghongban-->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局部注意保暖和干燥。口服血管扩张剂如烟酸、硝苯吡啶。无破溃者可外用维生素E软膏、蜂蜜、辣椒酊。有溃疡者外用5%棚酸软膏,红霉素软膏,当归冻疮膏、猪油软膏。氦氖激光或红外线照射。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3-31 19:11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手足皲裂指手足部皮肤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干燥裂隙。
【诊断】发生于手足皮肤,秋冬季发病,多见于户外工作的体力劳动。局部皮肤干燥肥厚、可见深浅不一的裂隙。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手足癣、手足<!--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加强防护,少接触碱性肥皂,外涂润肤油脂。局部外用10%-20%尿素软膏、1%尿囊素软膏、甘油擦剂等。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 18:51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或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及细小血管的血管炎。其特征是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痛、 腹痛和肾脏疾病。
【诊断】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有低热、头痛、关节不适等前驱症状。皮损为轻微隆起的出血性紫癜,表现为小的淤点或融合成淤斑,甚至出现血疱。好发小腿伸侧,可波及上肢、臀部和躯干,对称分布。仅累及皮肤者,称为单纯型;伴发关节疼痛、肿胀者,称关节型;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便血者,称腹型;发生肾脏损害者称肾型,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严重者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上述各种类型合并存在时称混合型。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因子均正常。有肾脏损害者可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伴消化道出血者粪潜血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单纯型应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关节型应与<!--HAODF:8:fengshibing-->风湿病<!--HAODF:/8:fengshibing-->鉴别;腹型应与急腹症鉴别;肾型应与各型肾炎鉴别。
【预防和治疗】注意休息,去除可疑病因。单纯型可选用维生素C、钙剂、复方芦丁。关节型可选用非激素类抗炎药。伴发腹痛者可选用解痉药、皮质类固醇。肾型应采用皮质类固醇与雷公藤联合治疗,顽固性慢性肾脏损害应增加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中医中药常用验方紫草根25~30g,槐花5~10g,煎服。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 18:52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侵犯真皮浅层小血管的过敏性坏死性血管炎。
【诊断】皮损呈多形性,红斑、丘疹、风团、紫癜、水疱、血疱、结节、溃疡和血痂。紫癜性斑丘疹是本病标志性损害。本病下肢及踝部,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常对称性分布。自觉轻度瘙痒、烧灼感或疼痛。可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痛、等症状。伴发肾、胃肠道、肺、心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称系统性变应性<!--HAODF:8:xueguanyan-->血管炎<!--HAODF:/8:xueguanyan-->,可危及生命。本病多急性发作,病程慢性,可反复发作。组织病理改变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血管壁有纤维素样变性,管壁及周围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可见核尘。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过敏性紫癜鉴别。
【预防和治疗】积极寻找病因,去除感染灶,避免可疑药物。注意休息,抬高患肢及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可用氨苯砜、雷公藤多甙。对皮损广泛、症状较重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如强的松每日30~40mg。对病情进展快,有严重系统损害者,可应用环磷酰胺2mg/kg/d,或每月冲击治疗一次。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 18:5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白塞病又称白塞综合征,是一种多系统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口腔、眼、生殖器和皮肤是本病的好发部位,也可出现内脏与神经系统病变。
【诊断】
1.疼痛性口腔溃疡:发病率95%,是白塞病最常见的早期表现。复发性疼痛性口腔溃疡,每年至少发作3次,是诊断的必备条件。溃疡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10mm,边界清楚,周围有红晕。好发于舌、颊粘膜、齿龈处,单发或多发。1~2周内可自愈,多不留瘢痕。
2. 生殖器溃疡见于80%的患者,疼痛明显。见于男性阴囊、**和**或女性大小**、**和宫颈。深在性溃疡愈合后可留瘢痕。
3. 眼部病变:发生率50%,出现较晚,主要表现为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结合膜炎、角膜炎或脉络膜炎、视**炎、视神经萎缩、玻璃体病变甚至失明。
4. 皮肤症状:见于60%~80%的患者,皮疹有结节性红斑样、毛囊炎样损害等。皮肤**同形反应阳性。
5.其他系统损害:可有<!--HAODF:8:guan[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关节炎<!--HAODF:/8:guan[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心肌炎、间质性肺炎、胸膜炎、消化道溃疡、附睾炎、尿道炎等。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单发或多发性神经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较为严重,死亡率高。
.    病程中疼痛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病变和皮肤损害4个主要症状均出现者为白塞病完全型,缺一项者为白塞病不全型,缺二项者为可疑型。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阿弗他口炎、结节性红斑、天疱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进行鉴别
【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能迅速有效的控制症状,适用于进展期眼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粘膜溃疡面积大而深者。强的松每日30~60mg,病情控制后减量维持至停用。
2.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单独或与皮质类固醇合用适用于重症患者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效不佳者。
3.秋水仙碱和氨苯砜有时可取得较好效果。
4.局部治疗:口腔损害可采用温和的含漱剂漱口,局部麻醉剂、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眼部损害也可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外阴溃疡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涂抗生素软膏。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 18:54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由真皮深层血管和脂膜炎症引起自限性的结节性皮肤病。
【诊断】好发于青中年女性,春秋多发。急性发病,初期可有发热、肌痛及关节痛等症状。典型皮损为对称发生的红色深在性疼痛性结节,直径1~10cm,数个至十余或更多,稍高出皮面,表面光滑发亮,有明显压痛。数天后结节变平,呈紫色或青紫色,最后吸收消退,不留萎缩和瘢痕。好发于小腿伸侧,少数也可波及大腿、上臂、颈部等。病程3-6周,皮损可自行消退,但可反复发作。部分患者结节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破溃,也无潜在疾病,称为慢性结节性红斑。组织病理表现为间隔性脂膜炎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丹毒和结节性<!--HAODF:8:xueguanyan-->血管炎<!--HAODF:/8:xueguanyan-->鉴别
【预防和治疗】积极寻找病因,感染者用抗生素治疗。注意休息,抬高患肢。疼痛明显者可用非激素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等药物止痛。皮质类固醇系统应用能使结节迅速消退,强的松20-30mg/d。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 18:56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组由于红细胞外渗所致的毛细血管炎,临床上包括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和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HAODF:8:pifubing-->皮肤病<!--HAODF:/8:pifubing-->三种疾病。
【诊断】
1.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progressive pigmented dermatosis),较少见,好发于胫前区,初起为斑片群集的针尖大红色瘀点,渐增多并向外扩展,中心部分呈棕褐色,周围仍有新鲜的瘀点不断出现。病程慢性,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年才会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痒感。
2.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purpura annularis telangiectodes)  好发于小腿伸侧,可发展至大腿及躯干,初为紫红色环状斑疹,伴毛细血管扩张和紫红色瘀点,皮损渐变为黄褐色,中央渐消退或出现轻度萎缩,周边扩大呈环状、半环状,皮损反复迁延,可持续一至数年。
3.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pigmented purpuric lichenoid)  好发于下肢小腿,也可累及大腿、躯干或上肢。皮疹为细小铁锈色苔藓样丘疹,伴有紫癜样损害,可融合成片,表面有鳞屑,痒感程度不一,病程缓慢。
【诊断及鉴别诊断】应与静脉曲张性淤积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疾病、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等鉴别。
【治疗】尚无理想治疗方法。可口服维生素C、、芦丁、丹参等,严重者可系统用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好,但停药易于复发。局部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2 19:28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LE)
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临床表现多样的、可累及全身多种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性激素、药物和环境因素(包括紫外线、感染等)等有密切关系。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病谱性疾病,病谱的一端为盘状红斑狼疮,另一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中间还有很多亚型。
(一)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DLE)
【诊断】
1.好发部位为面部、口唇、耳廓、手背、指背,也可泛发于躯干及四肢。
2.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暗红斑,边缘略隆起呈盘状,表面附有粘着性鳞屑,剥去鳞屑后可见扩张的毛囊口和毛囊角栓(图9-1-4)。日久中央凹陷,发生萎缩。
3.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烧灼感,皮损于日晒后可加重。
【鉴别诊断】应与扁平苔藓、多形红斑、银屑病、脂溢性皮炎、酒渣鼻、冻疮、多形性日光疹、寻常狼疮等鉴别。
【治疗】
1.应避免日光照射
2.局部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3.可口服氯喹0.25g Bid,或口服羟基氯喹0.2-0.4g/d。连用4-6周。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特别是眼毒性作用。
4.皮损广泛者可口服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常与氯喹或羟基氯喹联用。
(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SCLE)
【诊断】
1.本病多见于女性,以中青年为主,好发于暴露部位。
2.皮损表现有二型:①环-多环型:皮损初起为红色水肿性斑片,逐渐向外扩大成环形或多环形,界限清楚,轻度浸润,表面可有少量细小鳞屑,中央消退后可留有浅灰{BANNED}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②丘疹鳞屑型:为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红色斑块,上覆少量鳞屑,呈银屑病样或糠疹样。
3.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关节疼痛、发热、肌痛、浆膜炎等。肾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低。
4.实验室检查:可以有贫血、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血沉快。抗Ro抗体与抗La抗体高阳性率是本病的免疫学特征。
【鉴别诊断】环-多环型应与多形性红斑、离心性红斑等鉴别;丘疹鳞屑型应与银屑病、玫瑰糠疹等鉴别。
【治疗】同盘状红斑狼疮。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诊断】
1.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多个脏器,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2.不规则发热、关节疼痛、乏力常为本病的早期表现。
3.皮肤表现:
(1)蝶形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表现。皮损为鲜红或紫红的水肿性斑片,境界清楚或不清楚,表面光滑或附有灰白色鳞屑。好发于面颊和鼻梁区,呈对称性蝶形分布。皮损也可泛发于额、下颌、双耳、上胸部等日光暴露部位。红斑一般在缓解期消退,遗留暗褐{BANNED}素沉着。面部蝶形红斑常在全身症状之前或在病程中出现,晚期罕见。患者可有痒或烧灼感。
(2)手足部皮损:特征性皮损为指(趾)伸屈侧的渗出性水肿性红斑。手掌的大小鱼际、指(趾)伸屈面、足跟侧缘可有网状及/或点片状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甲周红斑,久之局部出现萎缩。
(3)脱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脱发。额顶部头发变短,参差不齐,干燥细脆,称为狼疮发。
(4)粘膜损害:见于10-15%的患者,常见于病情加重时。可发生结膜炎,口腔粘膜可出现出血、糜烂、浅溃疡和牙龈炎等表现。唇部多见盘状损害。
4.肾脏损害:狼疮性肾病是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表现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尿液及肾功能异常,晚期可出现尿毒症。
5.心血管系统:发生率约30%。其中以心包炎最常见,可有心包积液。心内膜炎、心肌炎等亦可发生。
6.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侵犯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 严重的一种表现,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精神、神经症状。其中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主要为情绪变化和精神分裂症样。本病的精神症状必须与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引起的精神症状相鉴别。
7.消化系统:可产生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表现,常由肠壁和系膜血管炎导致。
8.呼吸系统:肺受累显示渗出性胸膜炎、间质性肺炎和急性肺炎。
9.实验室检查:
(1)活动性SLE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沉增快;血清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率倒置;30%患者类风湿因子可为阳性,20%患者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尿蛋白、红细胞和管型较常见。
(2)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多种自身抗体。90%以上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尤以活动期常见,其滴度变化多与临床病情活动相平行,是辅助判断SLE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常伴有肾脏受累。抗核糖核酸蛋白(抗nRNP)抗体阳性提示肾病低危性,预后较好。
(3)狼疮带试验(LBT):真皮-表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皮损处阳性率达92%左右,无皮损暴光处皮肤阳性率达70%,无皮损非暴光处皮肤阳性率达50%。
附:美国风湿病协会(ARA)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
1、蝶形红斑;2、盘状狼疮;3、光敏感;4、口腔或鼻咽部溃疡;5、非侵蚀性<!--HAODF:8:guan[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关节炎<!--HAODF:/8:guan[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7、肾损害:尿蛋白定量每天超过0.5g或有细胞管型;8、神经系统病变:抽搐或精神症状;9、血液学异常;a、贫血或 b、白细胞<4000/ mm3,两次或 c、淋巴细胞<1500/ mm3,两次或 d、血小板<100000/ mm3;10、免疫学异常:a、抗DsDNA抗体滴度异常或 b、抗Sm抗体阳性或 c、抗磷脂抗体阳性;11、荧光抗核抗体阳性。
患者在病程中相继或同时出现上述11条标准中的4条或4条以上者,即可诊断为SLE。
【鉴别诊断】SLE应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日光性皮炎、酒渣鼻、多形红斑、药疹、冻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病鉴别。
【治疗】
1.避免日晒及紫外线照射,避免劳累、精神创伤等。活动期应注意休息。
2.非甾体类抗炎药:一般用于轻型病例,缓解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
3.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SLE重要的药物,用量视病情轻重而异。一般可用强的松0.5~1mg/(kg•d),控制病情后逐渐减量到维持量10~15mg/d;
4.抗疟药:适用于皮损明显而病情较轻者。氯喹和羟氯喹都有效,也可与皮质类固醇激素联用。
5.免疫抑制剂:适用于重症而又不宜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者或于激素减量时与之联用。常用的药物有硫唑嘌呤和环磷酰胺,也可用环孢素。
6.其他:雷公藤、免疫调节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中药等。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2 19:4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皮肌炎是一种以累及皮肤和肌肉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多脏器,40岁后发病常伴发恶性肿瘤。无皮肤改变仅有肌肉受累者称为多发性肌炎(PM)。
【诊断】
1.肌肉症状:对称性近端肌无力是皮肌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任何部位的横纹肌均可受累,多对称性。常先侵及肩胛带肌、四肢近端肌、颈前肌及咽喉部肌群,表现为抬头、举手、下蹲、上台阶困难,也可出现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受累肌肉有自发性疼痛与压痛。
2.血清肌酶增高:活动期肌酸磷酸激酶(CPK)、醛缩酶(ALD)、门冬氨酸氨基移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其中CPK、ALD是横纹肌组织内含酶,具有较高特异性。
3.肌电图为肌源性改变。
4.肌活检示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炎症等改变。
5.皮肤表现:
(1)本病常以颜面和眼睑的红斑、肿胀开始。典型皮损是以上眼睑为中心的水肿性淡紫红色斑;皮损也可累及前额、颈部、上胸部(V字区)及肩部等部位。
(2)Gottron征也是皮肌炎的特异性体征之一,是发生于指关节、掌指关节和肘膝关节伸侧的紫红色丘疹或斑块,覆有糠状鳞屑
(3)其他:包括皮肤异色样改变、甲周红斑、雷诺现象、皮下钙质沉积等。
6.常累及多脏器,40岁后发病常伴发恶性肿瘤。
以上前 5条全部具备为典型DM;仅具备前4条为PM;具备前4条中的3条为可能PM;具备前4条中的2条加皮疹为可能DM;具备前4条中的2条为可疑PM;具备前4条中的1条加皮疹为可疑DM。
【鉴别诊断】应与SLE、系统性硬皮病、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合理休息,预防<!--HAODF:8:ganran-->感染<!--HAODF:/8:ganran-->,避免受凉,注意营养,检查有无恶性肿瘤的发生。
2.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强的松一般为1—2mg/kg•d,即每日60—100mg,顿服或分次口服。待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以临床症状的改善、肌力的测定和血清肌酶水平三项指标评价疗效,三者中临床症状的改善最为重要,通常肌力的改善迟于血清肌酶的下降。
3.免疫抑制剂:多用于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而不能耐受者,常用硫唑嘌呤、甲氨喋呤、环磷酰胺、环孢素A。上述药物在用药期间均须定期观察血常规和肝功能。
4.其他:雷公藤多甙、蛋白同化剂、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ATP、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C等联合使用。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2 19:45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硬皮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硬化为主要特征的结缔组织病。临床分为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型硬皮病两型。局限性硬皮病病变主要累及皮肤,内脏一般不受累,预后较好。系统型硬皮病除皮肤广泛受累外,还累及多脏器,预后不定,大多较好。
【诊断】
(一)局限性硬皮病:
1.硬斑病:初起为不规则的淡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斑片,后逐渐扩大呈黄白或象牙色。皮损表面光滑,呈蜡样光泽,边缘常绕以淡紫红色晕。若用拇指和食指将其提起感觉僵硬,触之如皮革样。久之皮损硬度减轻出现萎缩。
2.线状硬皮病:皮肤硬化可沿肢体一侧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发生于头皮前部者向前额伸展如刀砍状。有时可合并颜面偏侧萎缩。
(二)系统性硬皮病:
又叫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好发于女性,常出现雷诺现象。
1.皮肤损害:
发病常从手、足、面部开始,逐渐扩展到上臂及躯干。初期局部多发生红斑和非指凹性肿胀,呈蜡样光泽,继之皮肤变硬变紧,境界不清,皮肤因与皮下组织粘连不能用手指提起。面部因表情丧失似假面具样,鼻尖如鹰嘴,口唇变薄,口周皮肤出现放射状沟纹,口裂狭小。指关节活动受限,呈爪形,指尖皮肤出现溃疡或坏疽。后期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均可萎缩。患处毳毛脱落,出汗减少,皮脂缺乏。皮损区有色素沉着和/或色素脱失。
2.系统病变:
    本病可累及大部分内脏器官。多数患者食道受累,出现吞咽困难,胃肠蠕动功能降低;肺部受累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纤维化;心脏受累会产生呼吸困难、心悸和其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心肌硬化会产生传导改变,心包炎也可出现;肾脏病变可导致尿毒症、<!--HAODF:8:gaoxueya-->高血压<!--HAODF:/8:gaoxueya-->等肾危象。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较少受累。
3.CREST综合征:即皮肤钙质沉着(Calcinosis cutis,C)、雷诺现象(Raynaud Phenomenon,R)、食管功能障碍(Esophageal dysfunction,E)、指(趾)端硬化(Sclerodactyly,S)和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a,T)。此型很少累及内脏,预后较好。
4.实验室检查:
约90%患者ANA阳性,多为核仁型;抗SCL—70抗体阳性率约为40%,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为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的标志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是CREST综合征的标志抗体。
【鉴别诊断】局限性硬皮病应与特发性斑状萎缩、白癜风、硬化萎缩性苔藓和瘢痕相区别。系统性硬皮病应与雷诺病、皮肌炎、混合结缔组织病、粘液性水肿、硬肿病和嗜酸性筋膜炎进行鉴别。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针对病变进行物理治疗是很重要的治疗措施;建议有规律地**、保暖,防止创伤,免受风寒,并且禁止吸烟。
1.局部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皮损内注射:通常为2%利多卡因溶液加入皮质类固醇混悬液,如强的松龙2.5mg/ml或去炎松5—10mg/ml。
(2)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3)物理疗法:如音频、蜡疗、推拿、**等。
2.系统治疗:
(1) 皮质类固醇激素:系统性硬皮病一般用中小剂量的强的松15-30mg/d,连用数周,然后逐渐减少到维持量5—10mg/d,能改善关节症状,减轻皮肤水肿与硬化。
(2) 秋水仙碱:能减轻肢端动脉痉挛与硬化。0.5-1.5mg/d,口服,2—3个月为一个疗程。
(3) 血管扩张剂:地巴唑20mg,每日3次,口服;心痛定10mg,每日3次,口服;也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等液体静脉点滴,
(4)  以及硝酸甘油、肼苯达嗪、甲基多巴,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
(5)中药疗法。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3 16:22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天疱疮(Pemphigus)
天疱疮是一组累及皮肤和粘膜的以表皮内水疱为主要特征的大疱性皮肤病。
【诊断】
1.在正常皮肤或红斑上出现松弛性大疱,疱壁薄容易破溃,形成红色湿润糜烂面,不易愈合。尼氏征阳性即用手指下压或侧推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向外周扩延或向旁边移动一段距离。
2.多见于中年人,病程慢性,可反复发作;常伴有粘膜损害,口腔、鼻、眼结膜、生殖器、**、尿道均可受累。
3.在疱底轻压印片,或用钝刀轻刮糜烂面后涂片作革兰染色,可见单个或成群的棘层松解细胞,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细胞间桥消失,胞核圆形,大而深染,核周围有浅蓝色晕,胞浆嗜碱性。
4.组织病理为棘层松解所致的表皮内水疱。
5.免疫病理示棘细胞间有IgG、C3呈网状沉积。
6.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寻常型天疱疮、增殖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红斑型天疱疮、疱疹样天疱疮和副肿瘤性天疱疮等。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大疱性类天疱疮、重症多形红斑、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鉴别。
【治疗】
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避免继发<!--HAODF:8:ganran-->感染<!--HAODF:/8:ganran-->。
2.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一旦确诊,应早期、足量、足疗程使用。常用的有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等。一般用量为强的松60-120mg/d,用药后根具有无新水疱出现、糜烂面是否干燥、尼氏征是否转阴性来判断用药剂量是否达到足量。皮损消退2周后开始减量,维持量一般为5-15mg/d,多数患者需用维持量数年,少数最后可达到停止用药。
3.免疫抑制剂:常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合用,能提高疗效,减少激素用量。可选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雷藤多甙,应密切注意其副作用。
4.对大剂量激素治疗及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不能控制病情者,可考虑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注或血浆置换疗法。
5.局部治疗: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病灶或药浴,红斑或无明显感染处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合并感染者可用抗生素软膏。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4-3 21:49 编辑 ]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3 16:24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多发生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组织病理为表皮下大疱。
【诊断】
1.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好发于胸腹、腋下、腹股沟及四肢屈侧,病程缓慢,反复发作。
2.典型皮损为在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发生的水疱或大疱,疱壁厚而紧张,不易破裂,尼氏征阴性,水疱破裂后糜烂面不扩大,愈合较快。粘膜损害少且轻微。
3.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大疱。
4.免疫病理显示基底膜带IgG(或)C3呈线状沉积。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天疱疮、重症多形红斑、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鉴别。
【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一般应用中等量即可有效,如强的松40-60mg/d,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维持量因人而异,平均服药时间2年。
2.免疫抑制剂:单用或与糖皮质激素合用,使用方法基本同天疱疮。
3.氨苯砜(DDS):100-150mg/d口服,可单独使用或与激素联合应用。
4.四环素1.0~2.0g/d,或米诺环素0.1~0.2g/d,单用或与大剂量烟酰胺联合应用。
5.局部治疗:注意创面清洁,预防<!--HAODF:8:ganran-->感染<!--HAODF:/8:ganran-->,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3 16:3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寻常性痤疮 Acne vulgaris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生于青春期。常见于皮脂腺丰富的面部、胸背部。其发病主要与青春期雄激素增加有关,皮脂腺机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及毛囊导管中微生物的增殖也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另外还与遗传及心理等因素有关。病程慢性经过,时轻时重,近30岁后多自然痊愈,或持续数年缓解。
【诊断】
1.多发生于青春期,20岁以后发病减少。
2.好发于颜面、上胸部、肩胛间等部位。
3.初发损害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表面被氧化成黑色形成黑头粉刺。无毛孔扩大易挤出黄白色脂拴称为闭合粉刺,也称白头粉刺。黑头粉刺可形成炎症丘疹,炎症加重时则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经久不愈可化脓形成脓肿,排脓后可遗留瘢痕,色素沉着,这几种皮疹可以不同程度地同时存在。多无自觉症状,或轻微痒痛。
【鉴别诊断】
1.酒渣鼻:皮损分布与鼻尖、额、两颊、颏部,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晚期形成鼻赘。
2.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眼周、颊部、鼻部附近、口周、耳后等。皮疹表现为孤立的红色、深红色半球形丘疹,谷粒至豌豆大小,愈后遗留明显的萎缩性疤痕。
3.特殊类型<!--HAODF:8:cuochuang-->痤疮<!--HAODF:/8:cuochuang-->:新生儿痤疮,药物性痤疮,聚合性痤疮,职业性痤疮,坏疽性痤疮,暴发性痤疮等。
【治疗】
1.寻找诱发因素,祛除之。
2.局部治疗:选择含有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性能的外用药,如硫磺、硫化硒、过氧化苯甲酰、阿达帕林、维甲酸、壬二酸、克林霉素等。
3.全身疗法:对重症病例需要内服治疗。(1)抗生素:如 四环素 0.5克每日2次,连服4周,然后减量;米诺环素50毫克每日2次,可连用12周,适用于对四环素耐药的病例;克林霉素 0.15克 每日3次,可用于炎症重或对四环素耐药的患者。(2)激素类:对炎症很重者可考虑用糖皮质激素;也可酌情用雌女性激素。(3)维甲酸类,异维A酸 0.5-1毫克/公斤体重,连用4月,维胺酯 25毫克,每日2-3次。对硬结性、囊肿性和聚合性痤疮效果好。 ⑷中药:丹参酮 每次4片,每日3次,总疗程为6周。对脓疱、丘疹和结节等炎症效果好。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3 16:34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酒渣鼻是常见于中年人,以面中心部为主发生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患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毛囊蠕形螨及幽门螺杆菌有关。此外辛辣饮食、热或日光、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在女性尚有口服避孕药、妊娠或月经等可作为该病的诱发因素。
【诊断】
    1.红斑期:以鼻尖为中心,可扩大至颊、额部,出现一过性弥漫性界限不鲜明的红斑,伴毛细血管扩张,初发为暂时性红斑,继而呈持续性红斑。可伴有皮脂溢出,毛孔扩大或阻塞。
2.丘疹脓疱期:在红斑期基础上出现红丘疹、脓疱,有明显的皮脂溢出,无粉刺。毛细血管扩张加重。
3.鼻赘期:病程长久者鼻部皮脂腺和结缔组织增生,表面凹凸不平,呈瘤状或结节状突起,毛囊口扩大,毛细血管扩张,皮脂腺分泌旺盛。
【鉴别诊断】
   1.寻常<!--HAODF:8:cuochuang-->痤疮<!--HAODF:/8:cuochuang-->:见于青春期,好发面颊及胸背上部,鼻部常不受侵犯,有典型的黑头粉刺,无面部红斑。
  2.皮质类固醇性酒渣鼻样皮炎:有面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病史,表现为瘙痒、疼痛。皮损较稳定,无阵发性加重。
  3.脂溢性皮炎:为表面附有油腻性鳞屑的红斑,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治疗】
1.        一般治疗:避免引起颜面血管扩张的**因素,包括温热、寒冷、过度的光照射、辛辣饮食等。
2.        外用药疗法:0.5%-2%的四环素、克林霉素及红霉素有效。其机制主要是减低白细胞趋化及吞噬作用而达到抗炎效果。1%甲硝唑霜可减轻炎症及红斑;0.2%异维A酸霜对痤疮样皮损有效。20%壬二酸霜对丘疹、脓疱及红斑有效。
3.        全身治疗:抗生素如四环素1.0-1.5g/d或米诺环素50mg每日2次,可有效控制丘疹、脓疱。维A酸口服,依病情选择剂量,注意其毒副作用。甲硝唑对各型酒渣鼻均有效,500mg/d 20-60天。
4. 物理及手术治疗:可通过血管内透热针或激光去除扩张的毛细血管。鼻赘则须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3 16:35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部位发生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红斑、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诊断】皮损好发于头皮、颜面、耳后、胸背中央、腋窝和腹股沟等多脂、多毛部位。起初通常为毛囊性红丘疹、逐渐扩展融合成黄红色浸润性斑片,境界清楚,表面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病程呈慢性进展,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银屑病、玫瑰糠疹、<!--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和体癣等疾病鉴别。
【治疗】少食辛辣**性食物,控制脂肪和糖类的摄入,用中性或含硫磺的肥皂、洗发乳(膏)等清洁皮肤和头发。
1.外用药物:常用1%~2%雷锁辛溶液、5%硫磺洗剂和霜剂、2%酮康唑霜(酊)、3%克霉唑霜等外搽,皮损严重时可以联合低效皮脂类固醇外用。头皮脂溢性皮炎可用2%酮康唑香波洗头,每周2次。
2.内服药物:可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6和B2、复合维生素B等;抗组胺药物可减轻瘙痒;对炎症明显或皮疹严重者,可短期应用皮脂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20mg/d;继发细菌感染者可用抗生素。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3 16:38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斑秃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脱发,任何有毛部位均可受累。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精神过度紧张、机体过度劳累、遗传等因素有关。也有人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头发全部**则称为普秃,若全身毛发均受累则称为全秃。
【诊断】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
2.无自觉症状和前驱症状,突然出现脱发斑。脱发区常呈斑片状分布,邻近的脱发斑可互相融合成不规则的脱发斑。脱落毛根变细,呈惊叹号样,脱发区皮肤光滑,无炎症。通常为单发,也见多发型。毛发几乎全部脱落称为全秃,眉毛、睫毛、胡须、**等全身的毛脱落者为普秃。指甲也能受累,表现为甲凹陷,纵嵴、横沟等。
3.依病情可分为进展期、静止期、恢复期。进展期时毛发不断脱落,脱发斑渐扩大,边缘处毛发松动,易拔下。静止期时毛发不再松动,不易拔下。当脱发区有细软浅色绒毛生长时进入恢复期,病程可数月至数年。
【鉴别诊断】 斑秃应注意和头<!--HAODF:8:xuan-->癣<!--HAODF:/8:xuan-->、梅毒、红斑狼疮及扁平苔藓所引起的脱发相鉴别。
【治疗】
去除可能诱发因素,注意生活规律。大部分斑秃在半年至一年左右可自然治愈。
1. 局部治疗  目的为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毛发生长。外用皮质类固醇剂,或局部多点皮内注射;外用1-3%米诺地尔酊剂或1%-2%地蒽酚软膏。
2.系统治疗  对全秃、普秃患者可口服强的松,但停药后可能会复发。另外还可以服用一些养血、补肾的中药如养颜生发胶囊、何首乌片等。
3.其他治疗  紫外线照射或PUVA治疗。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3 16:39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本病包括男性型脱发(male pattern baldness)及女性弥漫性脱发,由雄激素引起。为进行性头发密度减少,发病年龄早自青少年,晚至中老年。此病的发展伴有正常水平的雄激素,但遗传的素质使头发对雄激素的生物学作用敏感性增加。
【诊断】
1.主要发生在20-30岁男性。
2.常有家族史,脱发成一定的图形状。
3.皮损特点 脱发以前额和顶部显著,自前额两侧部开始毛发变细、稀疏,即毳毛化。发际向后退缩呈M型,头顶部开始毳毛化为O型,也有两型合并发生者。严重时前额及顶部头发可全部**,仅枕及两颞保留部分的头发,使脱发呈桶盖状。
4.女性为渐进性弥漫性脱发,常以顶部为主。
【鉴别诊断】 应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脱发,如营养不良、药物、内分泌疾患以及缺铁性<!--HAODF:8:pinxue-->贫血<!--HAODF:/8:pinxue-->等引起的脱发相鉴别。
【治疗】
1.局部治疗:2%的米诺地尔溶液外用对病程不足5年,直径不超过10cm且尚存一些稀疏头发者,疗效最佳,但停药后新头发仍可脱落。
2.系统治疗: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1mg/d,可通过抑制雄激素代谢酶或作用于雄激素受体而发挥作用
3.外科治疗:从美容考虑,可以做毛发移植术。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4 17:10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白癜风(Vitiligo)
白癜风是一种色素细胞损毁,导致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发病率估计在1%左右。男女均可发生,从初生婴儿到年迈老人皆可发病。因为影响美容,常给病人造成心理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因此对本病的防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病确切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包括自身免疫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神经化学因子学说,外伤,日晒,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导致自身免疫机制的异常造成黒素细胞破坏约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诊断】
1.基本损害:色素脱失性白斑,呈乳白色。大小不一,形状不定。可伴有晕痣白斑境界清楚,白斑部毛发也可完全变白,黏膜部位也可受侵犯。活动期常表现为边界不清,稳定期常表现为周边色素加深,或中央见色素岛。
2.发病部位: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如口角、前额、耳部、颈部、躯干部,下肢,可以局限在某一部位(局限性)或单侧沿皮节分布(阶段性)。也可散在分布(散发性),也有的单纯在肢体末端(肢端性),也可全身广泛发布(泛发性)。
3.大多数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极少数病人初发时局部可有轻度瘙痒或不适感。
4.实验室检查:50%-80%白癜风病人血清中可测出抗黑素细胞表面蛋白抗体。
5.组织病理:白斑部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减少或消失,表皮黑素颗粒缺乏。多巴染色阴性。
【鉴别诊断】
1.<!--HAODF:8:pinxue-->贫血<!--HAODF:/8:pinxue-->痣 (naevus anaemicus):为色素减退而不是色素脱失,用力摩擦或加热后,局部不发红,为先天发育学异常而致。
2.老年性白斑 (senile leukoderma):该病多在中年发生,胸、背、四肢,为豆大圆形白斑,稍凹陷,散在分布,不融合。
3.炎症后色素减退有原发疾病历史,一般为暂时性,以后能自行消退。
【治疗】
白癜风的应尽可能早期治疗,1疗程至少3个月,尽可能采用综合疗法,内用、外用药相结合,中西医药物和理疗或其他疗法结合。临床上病程短、皮损局限者,面部皮损效果较好。
(一)系统治疗
1.活动期患者可选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一般口服**15mg每天1次,见效后每月递减,维持3-6个月。如服药4-6周无效则停止治疗。适用于皮损面积较大的泛发型患者。对进行期效果较好。
2. 稳定期补骨脂素(Psoralen) 其中8-甲氧补骨脂素(8-MOP)和5-甲氧补骨脂素(5-MOP)对稳定期白癜风有较好效果。本药可口服、注射或外用。一般配合紫外线或日光照射效果更好。口服8-MOP 0.3-0.6mg/kg,或TMP 0.6-0.9mg/kg,1.5-2小时后照长波紫外线(光化学疗法 PUVA),一般每周1-2次,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照射UVA剂量应根据皮肤色素的深浅和对光的敏感性而定,以达到轻度的皮肤红斑反应或亚红斑反应,避免水疱产生。局部外用0.1% 8-MOP溶液半小时到1小时后照长波紫外线,每周1-2次,对进行期皮损应用要慎重,以免产生同形反应。
3.加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或转移因子治疗。
4.中药治疗:可选用调和气血、舒肝理气、益气固本,活血祛风滋补肝肾等方法治疗。
(二)外用药物:
1.外用皮质激素制成的霜剂、软膏、溶液、涂膜剂均可,每天外涂2-3次。注意长期使用造成的激素副作用,间歇用药或与其他类外用药轮流应用可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局部注射可用于少数限局型皮损,采用去炎松混悬液(10mg/ml)或醋酸**龙混悬液(25mg/ml),皮损内局部注射,每周1次,每次激素用量不超过2ml,共4次。注射次数过多可能造成局部皮肤萎缩或其他不良反应。
2.黑素细胞移植  目前常用方法有自体表皮移植、自体微移植和自体黑素细胞移植。    目前临床开展较多的是自体表皮移植,简单易行,疗效肯定。但仅适用于稳定期、皮损数目不多、且无瘢痕体质者。
3.对于广泛白癜风仅小部分正常皮肤者可采用脱色素法(depigmentation)  氢醌单苯醚可使黑素细胞发生永久不可逆的破坏。可用10%-20%氢醌单苯醚将残存的正常色素全部脱掉,也可达到美容目的。但该药的局部**反应较多,且脱色是不可逆的,应用前应慎重考虑。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4 17:12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常对称分布,常见于中年女性。患有一些与内分泌有关的病如卵巢和子宫疾病、月经不调、性功能异常、甲状腺疾患等亦可促发本病。男性也可以出现<!--HAODF:8:huangheban-->黄褐斑<!--HAODF:/8:huangheban-->。日晒,某些化妆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冬眠灵等)也可引起本病。慢性肝肾疾病、结核病、长期劳累、紧张、睡眠欠佳等都可促发或加重黄褐斑。
【诊断】
1.基本损害:淡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片,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境界清楚。损害根据颜色的深浅可分为淡褐色斑的表皮型和深褐色或蓝灰色斑的真皮型。
2.皮疹分布:对称分布在前额、双颧、眉弓、双颊及上唇,可呈“蝶形”分布。
3.不伴有局部和全身症状。
4.可随季节、日晒、某些疾病的转归因素而减轻或加重。
【鉴别诊断】
1. 雀斑:雀斑常有家族史,皮损特点为芝麻粒大小色素斑点,多在幼年发生可以鉴别。
2. 黑变病:常与接触某些化学毒物有关,且颜色发黒,比较广泛,除面部外,常见于双耳、颈部淡褐色至灰紫色斑。严重时腋下、脐窝也可受累。\
3. 太田痣:为发育学异常,病理上可见大量黒素细胞分布在真皮甚至皮下组织内,表现为单侧分布的淡青色、深蓝或蓝黑色斑片。部分病人伴有结膜、巩膜呈青蓝色斑。多自幼发生。\
【治疗】  
(一)系统治疗
1.抗氧化剂治疗,可内服维生素C与维生素E并用:二者并用有协同抑制黑色素形成的作用。
2.谷胱甘肽与维生素C并用:谷胱甘肽0.3-0.6g与维生素 C 1- 3g,混合静脉注射,每周2次。疗程10-20次。也可3g维生素C,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3个月。
3.中药用活血化淤治疗。
(二)外用药治疗
1.外用氢醌类制剂:多采用联合使用如复方氢醌霜(3%-5%氢醌 + 0.1% 维甲酸 + 0.05%**或1%氢化可的松)每日2次,持续6-8周,可获得较好疗效。用后可出现局部发红,轻微灼痛,然后脱屑、脱色。部分患者可造成永久性色素脱失。
2.脱色增白剂:3%-5%熊果苷、20%壬二酸霜、l%曲酸霜、SOD霜等都对治疗黄褐斑不同的疗效。
3.外用抗氧化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制剂外用。
4.倒膜治疗:既有治疗又有美容作用,可同时配合中医**,配以相应药物,采用不同膜类如石膏膜、中药膜等。
5.防晒:外出时涂防光剂,如二氧化肽霜等。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4 17:12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雀斑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发生于面部皮肤病,以芝麻大小褐色斑点为特征。过度日晒会加重。常在5-6岁时出现,青年表现明显。
【诊断】
1.基本损害:淡褐色至深褐色芝麻粒大小(3-5mm)斑点,境界清楚,数目不定,比较疏散,相互不融合。无鳞屑。
2.皮疹发布:对称分布,以鼻、双颧、颊部为主,也可见于颈部、肩背、双手背及前臂外侧。
3.皮损颜色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数目增多,损害变大,颜色加深。
4.无自觉症状。
5.组织病理黑素细胞数量并不增加,表皮基底层黑素增加。
【鉴别诊断】
1. 雀斑样痣(lentigo):临床表现与雀斑相似,但组织病理上,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数目增加,但不成巢。
2. 着色性干皮病 (xeroderma pigmentosum):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除了有雀斑样损害以外,常伴有皮肤干燥、毛细血管扩张、小血管瘤及角化性损害。可发生皮肤癌。
【治疗】
一般不需治疗。应避免或减少日光照射,夏季外出时用防光剂,如二氧化钛、对氨基苯甲酸霜等。为美容的需要,可参考<!--HAODF:8:huangheban-->黄褐斑<!--HAODF:/8:huangheban-->的治疗。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4 17:1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皮肤黑变病是一组以暴露部位弥漫性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很多因素和黑变病的发生有关,如化妆品的**,煤焦油的衍生物、石油、***及汞、银、据和砷剂等接触物质,及口服避孕药、氯丙嗪等药物密切相关。内分泌功能障碍可促发本病。机械**如尼龙巾、人造丝棉为原料的健康巾、洗浴品等长期摩擦可引起摩擦黑变病。也有不少患者甚至儿童没有接触任何焦油、化妆品、药物因素,而皮损不知不觉产生。多发生在青年中年和老年,小儿很少发生。
【诊断】
1.基本损害:初起潮红、微肿胀,数月后逐渐出现弥漫的色素沉着。呈灰褐色或深褐色,有时可见网状分布,同时有毛细血管扩张及少许微细屑。
2.皮疹分布:暴露部位如面、颈部,其次为胸部、上肢。有的也可发生在**下等部位。皮损边缘不清楚。
3.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等。
4.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或表皮水肿,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较多噬黑素细胞。
【鉴别诊断】
1. Addison 病 该病除皮肤色素沉着分布广泛。同时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头晕、疲乏、纳差,低血压、神经及精神症状。化验血钠、氯化物、血糖、尿17酮及17羟均降低,而血钾增高。
2. 炎症后色素沉着  发病前多有原发病史,皮损在原发病部位。
【治疗】
1.尽量避免曝晒,避免接触光敏物质。对于怀疑与职业有关者,应加强劳动防护,禁用所接触致敏物质。
2.内用疗法  大量口服维生素C,每次100-300mg,每日3次,也可用5%葡萄糖500ml + 维生素C 2-3g,静脉点滴,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
3.外用疗法 3%氢醌霜、壬二酸霜、SOD霜等,详细治疗可参考“<!--HAODF:8:huangheban-->黄褐斑<!--HAODF:/8:huangheban-->”的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需要较长时间坚持治疗。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6 21:2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鱼鳞病(ichthyosis)
鱼鳞病是一组常见的角化异常性遗传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皮肤干燥、出现片状鱼鳞样的鳞屑为特点。
【诊断】
1.寻常型鱼鳞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型最为常见,冬重夏轻。婴幼儿即可发病。皮损对称分布,以四肢伸侧及躯干为主,尤以小腿最为显著。四肢屈侧、皱褶部位不受累。典型改变是淡褐色至深褐色多角形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状如鱼鳞。无自觉症状。随年龄增长,皮损减轻。
2. 性联鱼鳞病:性联隐性遗传,仅见于男性,女性为携带者。生后或婴儿期发病。皮肤干燥粗糙,呈黄褐色或污黑色大片鱼鳞状。主要累及颈部、躯干、四肢伸侧,可波及肘窝、腘窝和面部,但不侵犯掌跖。皮损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可伴角膜点状浑浊。
3.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极少见,出生时即有皮肤潮红、表皮剥脱,在红斑基础上出现薄壁松弛性水疱,易破溃成糜烂面。继之出现广泛的鳞屑及局限性角化性疣状损害,以皱褶部位更明显,呈豪猪样外观。继发感染者有臭味,甚至引发败血症导致死亡。
4. 板层状鱼鳞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生后全身弥漫潮红,上有大片状棕灰色多角形鳞屑,严重者鳞屑厚如板状或铠甲。肢体屈侧及外**明显。常伴有掌跖角化过度和眼睑外翻。
5.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出生时全身皮肤漫潮红、紧张,有细微的鳞屑,至青春期前后趋向好转。
6.其他少见类型:火棉胶样婴儿与胎儿鱼鳞病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获得性鱼鳞病鉴别,后者常为红斑狼疮、恶性<!--HAODF:8:linbaliu-->淋巴瘤<!--HAODF:/8:linbaliu-->、麻风或严重营养不良等病的一种表现。
【预防和治疗】  目前尚无特殊根治办法,主要是对症治疗,脱屑保湿。
1.局部治疗:外用10%尿素霜或40%丙二醇溶液。维甲酸外用制剂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可增加疗效。钙泊三醇软膏外用疗效较好。
2.全身疗法:对症状较重患者可口服维甲酸类类药物,能缓解症状。
3.物理治疗:盐水浴有效。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6 21:24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该病以受轻微机械性损伤后摩擦部位皮肤出现水疱大疱为特点。临床上主要依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三类:①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水疱在表皮内;②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水疱在透明板内;③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水疱发生在致密板下带。
【诊断】各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共同特点是皮肤在受到摩擦等机械性**后出现水疱、大疱及血疱。好发于四肢关节的伸侧及肢端,愈后可形成瘢痕,出现粟丘疹,反复发作于肢端者可使指趾甲脱落。
单纯型的皮损最轻,最为表浅。多在生后一年内发病,手足、肘、膝等处摩擦后,发生紧张性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阴性,轻度瘙痒,愈后不留疤痕,不累及粘膜。
交界型罕见,发生于新生儿与婴儿,皮损为大面积的水疱、大疱及糜烂,多在2岁内死亡。
营养不良型病情较重,常在出生后即出现皮损,愈合遗留明显的瘢痕。任何部位均可受累。反复发生的水疱及瘢痕可使指趾间的皮肤粘连,指骨萎缩形成爪形手,张口和吞咽困难。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大疱性类天疱疮和天疱疮相鉴别。
【治疗】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保护皮肤,避免摩擦与外伤。可口服维生素E,重者可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出现水疱、大疱后注意创面清洁,预防<!--HAODF:8:ganran-->感染<!--HAODF:/8:ganran-->。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6 21:25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掌跖角化病系一组以掌跖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角化过度为特征的慢性遗传性皮肤病。
【诊断】
1.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婴儿期发病,持续终身。双侧掌跖弥漫性角化过度,呈淡黄色蜡样外观,质硬。重者呈疣状增殖。皮损境界清楚,可达掌跖侧缘及背侧。可伴有掌跖多汗,甲板增厚混浊。
2.点状掌跖角化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在10-30岁之间发病,掌跖角化性丘疹散在分布或群集成片状或线状,中心被剥离后呈火山口状外观。不伴有掌跖多汗,可有甲营养不良表现。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角化型手足癣、掌跖部慢性<!--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获得性掌跖角化症等鉴别。
【治疗】局部外用5-10%水杨酸软膏、20%尿素软膏、0.1%-0.3%维A酸霜等封包软化角质后,继续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可提高疗效。应用润肤剂,可防止皲裂。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6 21:26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毛周角化病又称毛发苔藓(lichen pilaris)或毛发角化病。是一种毛囊角化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
【诊断】多见于青少年。皮损为针尖到粟粒大小与毛孔一致的坚硬丘疹,不融合,中央有角质栓,内含卷曲的毛发,剥去角栓后形成漏斗状小凹陷,不久又长出新生的角栓。分布对称,好发于耳前方的颊部、上臂、股外侧。皮损冬重夏轻,多无自觉症状,可伴轻度瘙痒,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维生素A缺乏症、瘰疬性苔藓、小棘苔藓等相鉴别。
【治疗】本病无需治疗。可局部外用10-20%尿素霜,3-5%水杨酸软膏,0.05-0.1%维A酸软膏。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6 21:31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表现为中央轻度萎缩、边缘堤状隆起的角化过度性损害。
【诊断】皮损初为火山口形角化性小丘疹,逐渐扩大成环形或不规则形,中央轻度凹陷萎缩,周边呈明显的角化性隆起,质硬,境界清楚。无自觉症状。皮损好发于面、颈、四肢等外露部位,偶见于**、口腔等部位。皮损数量不等,皮损泛发者,称为播散性汗孔角化症。有的患者皮损在日光暴露部位,角化程度轻,称为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HAODF:8:bianpingyou-->扁平疣<!--HAODF:/8:bianpingyou-->、疣状痣、光线性角化病等进行鉴别。
【治疗】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对发病与日光有关者应避免日光曝晒,局部可使用维A酸软膏、水杨酸软膏或5-氟尿嘧啶软膏等。较小的皮损可选择电灼、冷冻、激光及手术等方法去除,或皮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7 18:4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维生素B2缺乏症(Ariboflavinosis)
维生素B2缺乏症又称核黄素缺乏症,是由于体内维生素B2缺乏或不足而发生的以阴囊炎、舌炎、唇炎和口角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诊断】
1.典型表现为阴囊炎、舌炎、口角炎,也可有其他皮肤或眼部病变。
2.阴囊炎:皮损可累及一侧或两侧阴囊,但极少累及两侧阴囊接缝处。早期皮损为片状红斑,以后在红斑上出现灰褐色鳞屑或薄痂;也可是针头至黄豆大小扁平丘疹,丘疹上有粘着紧密、发亮的银白色鳞屑,或有薄痂附着。久之阴囊弥漫性浸润肥厚,皱褶加深,上有渗液、结痂、皲裂、苔藓样变而类似慢性<!--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自觉瘙痒或疼痛。
3.舌类:早期舌面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重者舌肿胀伴青紫,日久萎缩。自觉疼痛。
4.口角炎:口角皮肤浸渍、糜烂、皲裂、结痂,常继发念珠菌感染,愈后可留浅瘢痕。
【治疗】
1.纠正维生素B2缺乏的原因,补充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
2.维生素B2 45mg/d,分3次口服或口服酵母3g,每日3次。
3.阴囊炎可局部给予外用药物治疗。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7 18:4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烟酸缺乏症又称陪拉格、糙皮病、癞皮病、玉蜀黍疹等,由于烟酸缺乏引起,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皮炎、腹泻、痴呆三联征。
【诊断】
1.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好发于春夏季,日晒后加重而冬季减轻。典型的三联征是皮炎、腹泻和痴呆。
2.皮炎:皮损多对称分布于曝露部位和易受摩擦部位。早期常于暴晒后出现对称性水肿性红斑,酷似晒斑,自觉灼热或瘙痒,严重者可伴有水疱或大疱;随着病程延长,皮损呈暗红、棕红或红褐色,有粗糙、脱屑、皲裂等改变,有的皮损边缘可见1-2mm宽的较红的镶边样改变;反复发作的慢<!--HAODF:8:xingbing-->性病<!--HAODF:/8:xingbing-->例皮肤变厚粗糙、缺乏弹性,颜色渐渐为暗棕黑色,伴角化过度、干燥性鳞屑、皲裂、出血和血痂。
3.消化道表现:50%的病人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口炎、舌炎、恶心、呕吐。
4.精神神经表现:神经系统有烦躁、失眠,甚至定向力障碍、精神错乱、痴呆等。
【治疗】
1.去除和治疗各种病因,补充富含烟酸和色氨酸的食物,避免日晒。
2.口服烟酰胺500mg/d,严重腹泻或口服困难者,可肌注或静脉滴注,同时补充白蛋白、B族维生素和铁剂等。
3.皮炎依皮损类型选择合适的外用药。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7 18:44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皮肤淀粉样变是指一种呈特殊反应、均匀无结构的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既往正常的皮肤中,而其它器官无受累的一种病因不清的慢性皮肤病。
    【诊断】
1.苔藓样淀粉样变(lichen amyloidosis):中年多见。典型皮损为发生于双侧胫前黄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可呈半球形、圆锥形或多角形,密集而不融合,常沿皮纹呈念珠状排列。皮损也可发生于上肢伸侧和背、腰等处,瘙痒剧烈。
2.斑状淀粉样变(macular amyloidosis): 好发于中年妇女,主要位于肩胛间区。皮损为褐色或紫褐{BANNED}素斑点聚合成网状或波纹型。常无自觉表现或仅有轻度瘙痒,
3.Nomland试验,即用1%刚果红溶液于皮损处行局部皮内注射,48小时后观察,若局部呈红色则判为阳性。
4.组织病理:淀粉样蛋白主要沉积在真皮**部及真皮上部,HE染色淀粉样物质呈均质性,轻度嗜酸性团块。刚果红、结晶紫等染色呈阳性。
    【鉴别诊断】
    应与<!--HAODF:8:shenjingxingpiyan-->神经性皮炎<!--HAODF:/8:shenjingxingpiyan-->、肥厚性扁平苔藓、结节性痒疹、皮肤异色病等鉴别。
    【治疗】本病尚无满意根除疗法。
1.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或皮损内注射。
2.瘙痒剧烈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皮损广泛者可行静脉封闭治疗,亦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
3.部分患者口服阿维A酯有效。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7 18:46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黄瘤病是指皮肤或肌腱有黄色或橙色丘疹或结节。含脂质的细胞浸润于这些组织中,内脏器官可有脂蛋白沉积,可伴血脂异常,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诊断】
1.睑黄瘤(Xanthelasma):也称睑黄疣,较常见,好发于上眼睑内眦部。皮疹为软的黄色斑块,常对称分布,可相互融合。多无自觉症状。本型可无高脂蛋白血症,亦可伴发高胆固醇或高LDL血症。
2.结节性黄瘤(Tuberous xanthom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皮损为扁平或隆起的黄色或桔黄色圆形结节。结节较硬,有群集和融合倾向,单发或多发。多伴LDL或IDL升高,常伴心血管疾病。
3.腱黄瘤(Tendon xanthoma)好发于肌腱上,常累及跟腱和伸指肌腱,2-25mm大小的丘疹和结节,与皮肤不粘连。本型黄瘤发展缓慢,常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其它脂蛋白代谢异常者。
  4.发疹性黄瘤(Eruptive xanthoma):皮疹为1-4mm大小的桔黄色或黄色丘疹构成,好发于手、膝、臀、臂等处,也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皮疹呈<!--HAODF:8:cuochuang-->痤疮<!--HAODF:/8:cuochuang-->样外观,迅速分批或骤然发生。急性期炎症明显,数周后皮疹消退,留色素性瘢痕。本型好发于高乳麋血症者。
  5.扁平黄瘤(Plane xanthoma):皮疹为扁平或微隆起的褐色或桔黄色斑块,有间擦性黄瘤、掌纹黄瘤、胆汁郁积性扁平黄瘤、弥漫性扁平黄瘤等亚型。
  【治疗】
    有原发疾病者治疗原发疾病,对于影响美容或功能的黄瘤如睑黄瘤、腱黄瘤可行冷冻、激光或手术等方法去除之。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9 07:55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色素痣  Pigmented nevus
色素痣(Pigmentosus nevus)又称痣细胞痣(nevus cell nevus),是由黑素性痣细胞组成的一种最常见的良性<!--HAODF:8:pifuzhongliu-->皮肤肿瘤<!--HAODF:/8:pifuzhongliu-->。根据痣细胞在皮肤内分布的位置不同通常将其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三型。
【诊断】
1. 色素痣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无自觉症状。如色素痣直径大于10cm者称先天性巨痣,伴有多毛者称兽皮痣,此类痣有10%的恶变率,应予注意。
2.皮损为扁平或略隆起的斑丘疹,有些呈疣状、**瘤状、结节或蒂状。由于痣细胞在皮肤内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混合痣、交界痣和皮内痣。
3.痣细胞因色素含量不同,可呈棕色,褐色、蓝黑色或黑色,无色素痣多呈皮色。
4.色素痣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色素痣恶变的可能性极小,如果体积突然增大,边缘变不规则,色素深浅不一,容易糜烂破溃或周围有卫星状损害,自觉疼痛及瘙痒,应考虑恶变。
【治疗】
1.一般不必治疗,若发生于面部,有碍美容或患者要求治疗时,亦可采用电灼、激光、电离子束等治疗,但瘢痕体质者慎用。
2.交界痣、混合痣如发生于掌跖、腰围、腋窝、腹股沟等易损伤的部位,可考虑切除。
3.后天性色素痣若出现恶变体征,应立即手术切除。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9 07:57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血管瘤是一类由新生血管组成的良性肿瘤。本病多在出生时或婴儿期发生。
【诊断】
1.鲜红斑痣(nevus flammeus):又称毛细血管痣(naevus telangie ctaticus)或葡萄酒样<!--HAODF:8:zhi-->痣<!--HAODF:/8:zhi-->。
(1)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面、颈和头皮。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成年后停止发展,终身不消退。无自觉症状。
(2)皮损为淡红色至深红色斑片,边缘不规则,但境界清楚,不高出于皮面,表面光滑,压之可褪色。
2.草莓状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又称单纯血管瘤(hemangioma Simplex)
(1)好发于头面部、颈部。可单发也可多发。一般在生后数周出现,增大较快。约90%以上的患儿可在7岁之前自行消退。
(2)皮损鲜红色,呈半球形的丘疹或小结节。境界清楚,呈柔软分叶状形似草莓。
3.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amangioma)
(1)多发于头面、四肢、口鼻及外阴粘膜,并可累及骨、肝、肌肉等脏器。
(2)损害为暗红或青紫色隆起性皮下肿块,质软,易于压缩,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
(3)多在生后不久出现,无症状。部分患者皮损生长稍快。极少数患儿可在5岁内自行消退。
4.混合型:由两种类型的血管瘤混合而成,但常以一型为主。
其他类型的血管瘤,有老年性血管瘤、疣状血管瘤等。
【治疗】
1.鲜红斑痣:多发者和发生于前额一侧或枕部者很少自然消退。近期用脉冲激光治疗获得明显效果。
2.草莓状血管瘤:绝大多数均可自行消退,不必治疗。对长期不消退或生长很快、损害较大者,可采用放射治疗,冷冻治疗,CO2激光治疗,但应注意出现疤痕等副作用。
3.海绵状血管瘤:常用硬化剂局部注射,如鱼肝油酸钠局部注射,每2周1次,共5-10次可见效。注意剂量要适当,以免造成局部坏死。也可采用手术切除。但有时会出现复发。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4-9 08:00 编辑 ]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9 08:00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脂溢性角化又称老年疣(senile wart)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良性疣状增生,极少发生癌变。病因不明,可能与家族遗传及长期日晒有关。
【诊断】
1.中老年发病,皮损好发于头面、手背等暴露部分。
2.皮损为扁平的丘疹或斑片,皮色或褐色,皮损渐增大形成境界清楚的斑块、隆起。表面干燥粗糙,可形成一层油脂性厚痂。部分皮损呈**瘤样增生。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日光性角化病、色素性基底细胞癌、<!--HAODF:8:bianpingyou-->扁平疣<!--HAODF:/8:bianpingyou-->等进行鉴别,必要时可行病理检查。
【治疗】
本病为良性肿瘤,一般不需治疗。若有碍美容或患者要求治疗时,可采用电灼、激光、手术切除。诊断可疑时,可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0 20:39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汗管瘤是小汗腺的一种错构瘤,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诊断】
1.皮疹常为1-3mm直径大小呈正常皮色或淡棕色的扁平丘疹。皮疹常多发,质地软,散在或密集而不融合。
2.皮疹好发于眼睑尤其是双下眼睑及颊部,有时也可见于上胸、腰部及外生殖器等部位。
3.主要见于中青年女性、病程发展慢,无自觉症状,不能自行消退。
【治疗】一般不需治疗,必要时可采用电子束或电解治疗。部分患者有效,但时有复发。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0 20:39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多发性脂囊瘤为发生于皮脂腺的错构瘤。不太常见,多有家族史。
【诊断】
1.典型损害为直径2mm左右的淡黄色小囊肿。将皮肤绷紧时更明显。
2.好发于前胸或前臂屈侧、阴囊、外阴。也见于颈部、四肢等处
3.多在青春期后发病,发展缓慢,皮疹数目可由几个至数拾个不等,无自觉症状,一般长期保持不变。
【治疗】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但因多发,故实际治疗困难。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0 20:40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皮肤纤维瘤是一种结缔组织增生性疾患。病因不明,部分患者发病前有局部外伤史。
【诊断】
1.皮损好发于四肢、臂部,常为单发。皮损生长缓慢,一般无症状,或偶有痒痛感。
2.初起为浅褐色丘疹,渐增大成质地坚实性结节,直径0.5-2cm,与表皮粘连。
【治疗】
本病为良性<!--HAODF:8:zhongliu-->肿瘤<!--HAODF:/8:zhongliu-->,一般不需治疗。如有症状可以手术切除损害。因本病损害较深,CO2激光等治疗不满意,且易复发并形成瘢痕,故不宜采用。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3 14:05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日光角化 Solar Keratosas
日光角化又名光线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主要是由于长期日光照射损伤皮肤而引起的一种癌前病变,可发展成鳞状细胞癌。
【诊断】
1.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病程缓慢。
2.常见于暴露部位,以面部、耳部、手背、前臂等处多见。常为单发,也可多发,轻痒或无自觉症状。
3.初为淡红色扁平丘疹或鳞屑性红斑,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形态可呈圆形、不规则形,表面粗糙角化或<!--HAODF:8:you-->疣<!--HAODF:/8:you-->状增生、质较硬。久后角化显著有固着于基底的硬痂,不易剥离,若强行除去可见轻度出血。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脂溢性角化鉴别,主要靠病理学检查区别。
【治疗】
1.防晒避光。
2.对疑有癌变或疣状增生较显著者,适宜手术切除。
3.对多发性或大面积损害,可局部应用1%~5%的氟尿嘧啶软膏或溶液。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3 14:06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粘膜白斑是发生于口腔和外阴粘膜的增生性、白色角化性损害,因可继发鳞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诊断】
1.粘膜处的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白斑或灰白色角化性斑片,境界清楚。
2.如果出现明显增生,或易出血及溃疡,应疑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应及时做组织病理检查。
3.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微**感或灼痛。
【鉴别诊断】需与粘膜扁平苔藓、口唇红斑狼疮、<!--HAODF:8:baidianfeng-->白癜风<!--HAODF:/8:baidianfeng-->、硬化萎缩性苔癣等疾病鉴别。
【治疗】
1.去除局部**因素,保持粘膜清洁,避免搔抓,积极治疗各种诱发疾病。
2.局部良性皮损,酌情选用止痒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制剂。如有增生肥厚可外用0.05%维甲酸霜等治疗。
3.定期复查,若有原位间变损害可采用浅层X线、90S贴敷、激光或手术治疗。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3 14:08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Bowen病     Bowen’s disease
Bowen病亦称原位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为发生于皮肤或粘膜的表皮内鳞癌。
【诊断】
1.中老年发病,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发病部位以躯干、四肢多见。
2.境界清楚的黄褐色或红色斑片,略高起,表面角化过度或结痂,强行将痂剥离,则显露湿润潮红的糜烂面。皮损逐渐发展,边缘不甚规则。一般无自觉症状。
3.如果皮损中出现溃疡,则提示可能发生侵袭性生长,尽早诊治。
4.组织病理呈表皮全层细胞非典型性增生,基底膜完整。
【鉴别诊断】早期皮损呈红斑鳞屑性损害,需与<!--HAODF:8:yinxibing-->银屑病<!--HAODF:/8:yinxibing-->及其他丘疹鳞屑性疾病鉴别,还应与光线性角化病、Paget病相区别。
【治疗】
1.首选手术切除治疗。
2.较小或单发损害可用CO2激光,电离子术,应注意掌握深浅度,以免复发或形成疤痕。
3.对于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或头面部损害可用浅部X线照射。亦可外用5%5-Fu软膏。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3 14:10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Paget病又名湿疹样癌(eczematoid carcinoma),为临床上表现为湿疹皮损,病理上表皮内有大而淡染的paget细胞为特点的一种特殊型癌。可分二型:①**Paget病(mammary paget’s disease),发生于**及乳晕部;②**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常见于女阴、男性生殖器、肛周、腋窝等处。
【诊断】
1.皮疹好发于中年以上妇女**,常为单侧,两性的外阴、肛周等处。
2.皮损为界线清楚的红色斑片或斑块,呈<!--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样外观,表面可糜烂、渗出或结痂。皮疹境界清楚,分布不对称。
3.病程迁延不愈,激素治疗无效。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4.病理见特征性的Paget细胞。
【鉴别诊断】
1.**湿疹:常发生在两侧**,边缘不清,易复发,瘙痒明显。按湿疹治疗多有效。
2.**侵蚀性腺瘤病:早期**糜烂,常有浆液性渗出,晚期**呈结节样肿大。组织病理可以鉴别。
3.Bowen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的皮肤及粘膜,罕见侵犯**及乳晕部,组织病理见表皮非典型性增生及多核巨细胞。
【治疗】
1.本病为恶性肿瘤,一经确诊,应进行**切除术,如伴发**内肿块,应进行**根治术。
2.**外Paget病应进行广泛深切除,并注意查找其下方的癌肿,以免复发。
3.X线放射治疗,适应于年老体弱或不适宜于手术的部位。多用深部X线治疗。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3 14:11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基底细胞上皮瘤又称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是较常见的皮肤癌,生长缓慢,虽有局部破坏性,但极少转移。
【诊断】
1.本病好发于老年人,多见于长期日光暴晒着,好发于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
2.特征性的表现为有珍珠样边缘的隆起性圆形或椭圆形斑块或结节,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表面出现角化、糜烂、溃疡及结痂,根据临床特点分以下四型。
(1)结节溃疡型:较常见,好发于颜面,特别是颊部、鼻旁沟、前额等处。初为具有蜡样光泽的小结节,质硬,渐增大呈半球形结节,中央凹陷,常形成溃疡、结痂。周边绕以珍珠样隆起性边缘。
(2)色素型:与结节溃疡型相似,但表面常显黑褐色或黑色,易误诊为恶性黑素瘤。
(3)硬斑病样型:本型较少见。表现为淡红或黄红色硬性斑块,边缘不清,质较硬,似硬斑病,后期可出现溃疡。
(4)浅表型:损害为淡红色或黄褐色斑片,境界清楚,稍有浸润,表面附鳞屑。部分皮损边缘呈堤状隆起。本型多发于躯干,可单发或多发。
3.<!--HAODF:8:zhongliu-->肿瘤<!--HAODF:/8:zhongliu-->生长缓慢,极少发生转移。
4.组织病理瘤体由基底样细胞组成,边缘细胞排列成栅栏状。
【鉴别诊断】 结节型基底细胞癌应与鳞状细胞癌、Bowen病、Paget病、角化棘皮瘤鉴别,色素性基底细胞癌要与脂溢性角化病,恶性黑色素瘤等鉴别。
【治疗】
1、手术切除:如果可能,应首选手术切除。此疗法效果好,不易复发。
2、放射治疗:适用于头面部肿瘤较大不宜手术者。本疗法疗效高,对正常组织破坏小,且无痛苦。但此疗法不适用硬斑病样型。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3 14:13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的一种恶性肿瘤。常发生于某些皮肤病变的基础之上,如日光角化病、粘膜白斑、放射性皮炎、瘢痕、外伤及慢性溃疡等。本病的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转移。
【诊断】
1.多见于老年患者,好发于头面部,多继发于原有皮损的基础上。
2.在原有<!--HAODF:8:pifubing-->皮肤病<!--HAODF:/8:pifubing-->变的基础上出现红色硬结,渐发展为斑块、疣状或菜花状增生,质地坚实,表面形成溃疡,可高起呈外翻状,侵犯组织较深。
3.发展较快,易转移,尤其是沿淋巴道转移。
4.组织病理见上皮癌细胞呈侵袭性生长。
【鉴别诊断】 应与角化棘皮瘤,基底细胞癌又其它皮肤恶性肿瘤鉴别。组织病理检查可鉴别。
【治疗】
1.手术治疗:对于尚未发生转移,较小的鳞癌应首选手术切除。切除范围至少在其外方0.5-2cm,并需足够深度。切除组织应做病理检查,若发现切除不完全,应再做扩大切除,术后加X线照射,疗效更好。
2.放射治疗:适应于不宜手术切除者。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3 14:14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简称恶黑。多发生于皮肤,容易早期发生淋巴结及血行转移,预后不良。
【诊断】
1.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和老年人,多数皮损为单发。
2.好发于面部、四肢,特别是容易受压及摩擦部位,如手掌、足底及指趾。
3.早期表现是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损害或原有的黑素细胞<!--HAODF:8:zhi-->痣<!--HAODF:/8:zhi-->迅速扩大,颜色加深,表面易破溃疡、出血,可有“卫星”状黑点。
4.根据肿瘤细胞浸润的深度,临床上分为原位恶黑和侵袭性恶黑。原位恶黑瘤细胞未突破表皮基底膜,侵袭性恶黑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入真皮及皮下脂肪层。
5.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转移,预后不良。
【鉴别诊断】 恶黑应与色痣、蓝痣、色素性基底细胞上皮瘤、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等鉴别。
【治疗】
1.手术治疗:是早期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附近肿大淋巴结应一并切除
2.化学疗法:用于已转移的患者,可采用化疗或联合化疗,但远期效果不理想。
3.放射疗法:对缓解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灶的压迫症状有一定疗效,亦可缓解骨转移所致的疼痛。
4.免疫疗法: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合用或单独应用白介素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亦可局部注射卡介苗(BCG),短小棒状杆菌等治疗。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3 14:15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蕈样肉芽肿是一种原发于皮肤的恶性T细胞淋巴瘤。呈慢性病程,可迁延数年至数十年,少数可有速发者。晚期可累及淋巴结合内脏。研究提示遗传、感染和环境因素与本病发生发展有关。
【诊断】
1.红斑期:皮损呈多形性,可同时或相继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丘疹、苔藓样变,常误诊为<!--HAODF:8:shizhen-->湿疹<!--HAODF:/8:shizhen-->、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副银屑病等。此期病程长,多伴剧烈的瘙痒。
2.斑块期:又名浸润期,出现境界较清、形态不规则的红色或褐红色浸润性斑块。
3.肿瘤期:常在浸润损害的基础上逐渐出现肿瘤,形态多样,常破溃伴疼痛。
4.呈慢性进行性,病程较长。
5.组织病理早期可见亲表皮现象(淋巴细胞侵入表皮,并有聚集倾向),典型者有Pautrier微脓肿(表皮内异形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聚集成),真皮致密淋巴细胞浸润,可见肿瘤细胞即MF细胞(细胞核大,呈肾形或不规则形,有切迹,核深染,有丝状分裂象)。
【鉴别诊断】 本病早期可被误诊为多种皮肤病,应定期观察,必要时多次活检;斑块期应与斑片状副银屑病相鉴别,主要据组织病理检查,前者有向表皮性特别是可见Pautrier微脓疡;在肿瘤期应与深部霉菌病鉴别,后者为肉芽肿改变,PAS染色和培养可发现真菌。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目地是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延长生命。早期一般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局部治疗为主。晚期患者则考虑化疗,而免疫疗法与电子束照射是目前常用方法。
作者: tiandou1975    时间: 2008-4-13 14:17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全部更新完毕,
本讲座结束!
欢迎大家在学习后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
作者: 小灵通    时间: 2008-10-15 13:31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好啊  谢谢啊:handshake :victory: :lol:
作者: ywbss    时间: 2008-10-15 18:19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非常感谢!!!!!!!!!!!!!!!!!
作者: 徐长卿    时间: 2008-10-15 20:01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非常丰富的内容!

谢谢楼主!
作者: qhc    时间: 2008-10-15 20:46
标题: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非常感谢,学习ing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