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37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识论••周易•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2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以前写过的一篇东西,拿给大家分亨吧         
        认识论••周易•中医
**哲学是随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是反过来,它又给科学以世界观、方**的指导。有人以为这样的说法是牵强的,实际不然。上述后一句话是前一句话的必然结果。因为**哲学产生于实践中,是对客观事物和人类社会的正确认识,它所反应的是真实的自然、社会、思维发展变化规律,这就是**的科学性所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一再表明,科学不仅摆脱不了哲学,而且迫切需要哲学的指导,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任何自然科学要摆脱哲学的影响都是不可能的。”[1]
学习了**哲学后,我们都知道,从认识论角度看,在整个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是必经的、初始的阶段,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然而,真正完成认识的任务,作为认识高级阶段的理性认识,是更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通过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发展变化,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的内部联系,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通常我们就把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思维。认识的真正困难也恰恰在于思维,因为思维往往把一个对象的实际上联结在一起的各个环节彼此分割开来考察。这就是说,思维一方面可以使人们深入事物的内部,把握它的本质和规律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们的认识脱离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而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实践证明,人们认识的错误主要地或更多地不是发生于感觉、感性认识,而是发生于思维、理性认识,特别发生于不善于辩证思维,而陷入形而上学的思维。所以,要获得正确的认识,避免认识上的错误,关键在于学会辩证思维。“自然科学的研究要从感觉经验开始,但是自然科学的任务决不是经验主义地描述自然现象,把感觉材料记录和罗列出来,而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这就必须借助理论思维将经验事实升华为理论。而要进行理论思维,就要受到哲学的支配。只有用**哲学作指导,才能够对自然事物的辨证本性和规律作出正确解释。”[2]我们进行诊断,也就是一个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离开感性认识,但是更重要的是在辨证思维指导下的理性认识。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法。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是把事物看作孤立的、静止不变的、非科学的方法。而辩证思维,就是指符合客观辩证规律性的思维,也就是主观辩证法。
辩证思维,是一个涉及很多内容的问题,它包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如何具体运用于思维的问题,也包括思维本身独有的特殊规律和方法的问题,包括各种思维形式如概念、判断、推理等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关系问题,以及各种方法的辩证统一问题。关键在于把辩证法基本规律运用于思维,自觉地进行辩证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至少有两条:全面的和发展的眼光。
认识事物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即达到全面性的要求。这是辩证思维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从客观上来说,要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确实很困难。因为任何事物都有许许多多甚至无限多的属性、特性、方面,有同其他事物的许许多多的相互联系,人们的认识要把握它们很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辩证思维又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做到这一点,以防止认识错误和思想僵化。这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困难和矛盾。我们的思维只能在不断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前进,因此,真理的获得也只能而且必然是一个过程。我们所面临的、需要认识的事物,一般都不是单纯的一种矛盾,而是许多矛盾和许多方面的综合体,要把握和研究它,就不能孤立地只看到其中的一个矛盾及其两个方面。就拿我们在临床诊断来说吧,以虚证为主的病人,也可能会有实证夹杂,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虚中夹实,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治疗虚证而忽略实证的话,就有可能出现治疗上的失误。
从变化发展中看问题,从变化发展中观察事物,这是辩证思维的第二个基本要求。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自己的运动”中,不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我们必须按照事物本身的这种面貌考察事物,即从事物自身的运动过程考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如果说前面一点是从事物的内部结构或横的关系来把握事物的话,那么,这一点便是从历史过程或纵的关系来把握事物。真正科学的认识是从运动、变化、发展考察事物。事物发展是纷繁复杂而又充满曲折的过程。其中既有本质的东西,也有非本质的东西,既有主流的东西,也有支流的东西,还有大量偶然的因素,甚至发生偏离和倒退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撇开大量次要的、非本质的、偶然的东西,集中地反应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在诊断过程中,常常遇到虚证转为实证,实证转为虚证,寒证转为热证,热证转为寒证的病例,这就要求我们从疾病发生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它。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国科学和哲学的代表形式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儒必通医”之说。学习、探讨中医学与哲学的关系,不仅对研究中医学的历史有提纲携领的功用,而且对于追寻中医的本质,探索其科学规律,具有重要价值。对中医学的哲学思维进行的研究,以发现其基本规律,这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在中国文化的知识形式中,《易经》是中国哲学的基础,而中医学是运用中国哲学思维所产生的成熟的科学形式,在某种意义上,从中医学中可以反映出中国哲学的本质性,所谓“医易相通”就是讲了这个道理。“医易相通”概括了易学的哲学思维作为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基本特点,不但表现出易学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说明了中医学理论基础一以贯之的哲学内涵。可见,《周易》的哲学思维对中医学的进步有极重要的意义。
由于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与《易经》统一,所以历代中医学者对“医易相通”的哲学问题都有相当深刻的理解,例如,清代名医章虚谷说:“诗、书、春秋,论世间事迹,褒君子,贬小人,以明治乱之所由, 原非论阴阳之理者。《易》象表阴阳进退消长之理,儒者用喻世事治乱事之道。故易为大道之源,医理、儒理俱在其中,《易•辞》为儒者之言,可用治世,不可治病也。概医明大道之一截,易明大道之全体,医书岂真与易书比哉?医经与易经,体同而用异,拙集屡申其义矣。即将先天后天打作两橛,遂有一橛截全体之见,而不识其体用所在也。圣人韦编读易,不闻读医,假年学易,不闻学医,盖以此也。圣人为治世之大道,不为治病之小道,故言某未达不敢当。然道之用有大小,而其体一也。其所系之重,犹先于大道,何故?盖有性命而后有道德功业。保性命者,医道也。其理与《易经》同出阴阳太极之源,故体同而用异也。”[3]显然,章虚谷对《易经》和医经的哲学关系的认识是深刻的。
      总结前人在“医易相通”方面的研究,应当认为《周易》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影响是重大的。《周易》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它具体影响了中医学的脏腑理论、经络理论、阴阳气血理论、病理病机理论、诊断理论、治疗理论、方剂学和本草理论。在“医易相通”中,以阴阳的概念反映了哲学认识论与中医诊断的相承。《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4],“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5]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6]、“ 阴中有阴, 阳中有阳”。[7] 郑寿全认为:“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阳气若伤,群阴即起”[8]柯琴认为:“阴阳互为其根,阳中无阴,谓之孤阳;阴中无阳,便是死阴”[9]等等。从上面众多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阴阳概念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是相当广泛而重要。这就是说,在具体的事物中,人完全可以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因为任何事物的组成和对此所作的判断都是主体推定的结果,而人要想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充分的把握它,应采取的方法是切中事物的中和性,否则,难以掌握对事物的主动权。阴阳对应和于中而有用中之理;人知此理和于中者而有其“中行”之位;万物对应于阴阳并和于天地之中而有万物之理;人知此理和于中行者而有其“正中”之育,贯之也。可见,以医理和《易》理,医药的“中和”之理是传统医学的哲学基础,是认识论和方**的规律。”所以,以阴阳和中律、五行和中律与三焦和中律进行的中医哲学基本规律的概括,使之辨证施治成之所为也,是为中医学的认识论和方**的规律也。中医学的哲学本体论是以《周易》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因此,“医易相通”者,哲学思维的统一性。” [10]
其中的对应和中的哲学方**,无论在四诊八纲,阴阳气血、寒热虚实、三焦辨症,理法方药,君臣佐使的具体运用中,只要把握了这些医学方法之辨证形式的对应和中,就能运医理以“中和”之间,驱疾病于五行之外,而达“通之万世而无弊也”之妙。中医学的实践表明,这些结论是对“医易相通”之哲学承诺和推定的结果。在中医学而言,由于脾胃之中土的地位,对应于中和之道,脾胃的中和之用就成为科学和哲学的统一。
      对于治疗而言,西方医学显得不如中医学在整体方面的治疗的有效性。西方医学的对人体不断分割而日趋精细,但是,人的存在的机能表明,人的身体不是机器,整体不是部分的总和。人的脏器之间是有机联系的,互相关联,人体实际是一个系统。从这个角度说,中医比西医确实高明。中医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是接近人的身体的实际状况和发展变化规律的。而**认识论的核心,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固有规律去认识它。
中医学的各个思维方法都贯穿着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它的不断发展,基本奠定了我国传统医学与哲学两方面的基础。实践证明,它的思想(医学思想、哲学思想)符合当代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而中医现代化所暴露的问题,又凸显了哲学上的一些基本观点:矛盾论、系统论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在对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深刻认识上,中医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现代中医学的发展,一方面依赖对传统中医学的继承,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哲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总结、概括,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指导新的实践。把中医学体系完全作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不断更新、补充、发展的体系,这才是它的前程。关心中医学发展的学者显然已注意到中医学的优势,但是,因大部分学者以实践性为目的,其主要在中医学的医疗实践方面。这显然是应该进行的重要工作。但是,更重要的工作是对中医学的哲学理论基础进行研究,以推进中医学在现代的继续发展。中医学的优势是由于哲学思维形成的,它应该在哲学的指导下继续发挥优势。如果所有从事中医事业的同人都有这样的一致认识,中医学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对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彦泉、艾周:《**与科技***》
[2]孙彦泉、艾周:《**与科技***》
[3]章虚谷:《医门棒喝•论易理》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5]《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7]《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8]《医理真传》卷二•阳虚证问答目录
[9]《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卷一•伤寒总论》
[10]鞠 曦 “哲学问题在当代和周易哲学观诠释──形而上学与形而中论”.《周易研究》1998;(2): 15
2# 沙发
发表于 2006-4-18 14:4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初学,周易不懂
3# 板凳
发表于 2006-4-18 19:4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读博士时的优秀论文啊.
4
发表于 2006-4-18 21:28 | 只看该作者
好象并没有说清楚周易于中医学的关系.这可是一个很庞大的理论问题,一句两句也说不清.这么少文字也只能说到这里了,可真难为你了.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12:0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