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8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 张胜兵品《伤寒论》6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2-9-21 1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65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90—91条文·表里治则)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2年的6月9号星期四,现在是早上的六点半,感谢大家守护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今天我们讲第90和91两条条文,我们先看一下条文的原文。


第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我们先把这两条条文里面的有一些汉语语法结构跟大家讲一讲。第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这个我们在上节课已经讲过了。复,这里的复,而复下之的复,是反的意思啊,和后面的本先下之,而反汗之那个反字,是一个意思,是为了不重复。古人为了不重复,因此用另外一个字来代表后面,前后两个字意思一样,用不同的字来代表而已。


我昨天也打了比方,比方说伤筋动骨,那么这个伤和动是一个意思,你也可以说成是动筋伤骨。伤就是动,动就是伤,意思是一样。而这里的复和反是一样的意思,复就是反,反就是复。那么本发汗,而复下之,本应当用发汗的方法,反而用了下法;后面本先下之,而反汗之,本来应该用下法的,反而用了汗法。所以这个复就是反。和我们上节课所讲的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那么那个复发汗不是多次发汗,再一次发汗,反复发汗,而是什么?反而发汗。


我们看91条。91条,下利清谷是指泻下不消化的食物,那么这个清谷的清在这里是指不消化。也就说下利清谷,下是泻下啊,下利就是泻下的意思,清谷是指不消化的食物。


后面那个清便自调者,那个清和前面的清就不是一个意思。后面的清便自调者的清,我已经讲过多次,是一个通假字,它是通啊,这个三点水没有,然后外面有一个围墙,里面有一个青,就是“圊”字。


那么这个清是通外面有一个框框,里面有个青,在古代是指厕所,那么这个圊字是一个名词,是指厕所,后面是便。那么清便在一起,这个便是指排便的便啊,它也是个名词,大便的便。那么两个名词在一起,前面的名词作动词用,所以清便是指排大便,上厕所排便,就这么个意思。前面的清是指上厕所,后面是排大便,那么其实就是什么呢?就是解大手,解大便。


这个地方呢,我们在这个《伤寒论》第23条讲过啊。第23条说: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那么他就有一个清便欲自可。这里有个清便自调者。是同一个意思啊,那么清便就是排便。


那么第91条有一个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者,清便自调。且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那么有的人就不理解了,前面的一个身疼痛和后面的后身疼痛,那是什么意思呢?


前面的身疼痛者要和前面的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联合起来看,那么它是指伤寒,医生误用了下法,而出现了泻下不消化的食物,但是他的身上仍然是疼痛的,那么这里这个身疼痛者意思就是说表证未解,那么前面的是下了之后有里证。他的意思是很清楚,就是表证和里证同时存在,如果里证比较急,急当救里。那么后面的后身疼痛,为什么有个后字呢?是指救了里之后身上还疼,也就是说救里之后表证还未解,那么清便自调就是里证已经解决了,这个时候急当救表。


所以前面的身疼痛者是指有表证,后身疼痛者,是指表证仍未解,就这么个意思。


那么我们将这两条条文直译过来,翻译过来我们看看。


第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本应该先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的表证啊,治疗表证,然后用泻下反来治里证。这个说的什么意思呢?是表里都有病的时候,表里同病的时候本应该先发汗的,但是反而先用了下法来治里证。这种情况是错误的治疗方法,错误的治疗原则。如果先发汗来治疗表证,那么就是正确的治疗原则。


本应该先用攻下法来治疗里证,然后用发汗法来治疗表证,这个都是来说这个表里同病,本应该先用下法治里证,然后再用发汗法治表证,却反而先用了发汗的方法来治疗表证,这个是错误的治疗原则,如果先用泻下的方法来治疗里证,就是正确的治疗原则。就这么个意思啊,有点绕口,其实很简单,表达的意思就是表里同病的时候,先治表的时候不能攻里,先攻里的时候不能先治表,就这么个意思。


我们看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急表宜桂枝汤。这是啥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感受了太阳之伤寒,或者说感受了表证,本应当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医生却误用了泻下法,导致了脾肾阳衰,出现腹泻,完谷不化,泻下不止,虽然有身体疼痛的表证存在,也应当急则救里,急则治里啊。经过治疗以后,里证得到解除,大便正常,身体疼痛仍然没有解决,这个时候呢,就再来治疗表证。治里证用四逆汤治疗,表证用桂枝汤,就这么个意思。


接下来我们具体剖析一下,先看第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这个我们已经说了,是表里同病的这个治疗原则,表里同病呢,那么要根据表证和里证的轻重缓急,来决定先治表还是先治里,当然也有表里同治的啊。那么第90条讨论的是,先治里或者先治表的问题,也并没有提到表里同治。他这里讨论的主要方向还是先汗后下,还是先下后汗的这么个情况。


本发汗呢,是指这个病人有表里证都存在,而表证需要先解决的这种情况要先发汗,那么如果已汗不解,可以再汗吶,切忌用下法,这个是表证急于里证的情况。


那么本先下之是指表里同病,里病比较急,应该先用下法,若反汗之,这是错误的治疗方法。那么张仲景在这里反复重复这几句话,是为了告诫这个后学者,一定要掌握好汗下的先后顺序,否则就会产生变证。


那么在一般情况下,外感病多是由表入里。里证都有表邪内传所致,这是六经病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有一些里证呢,也不一定有表邪内传所致。比方说这个病人平素喜欢吃身冷的。那么他吃了生冷的伤及脾阳,那么你就不能说他这个脾阳,这个脾虚是由太阳病传过来的吧,那也不是,是吧?所以说呢,这个里证如果是外邪传过来的,那么它是按照六经的发展规律过来的,那么它就遵循一般规律。如果病人本身具有的内因所导致的脾肾阳虚,那么是不是不能用《伤寒论》的方法来治疗呢,非也。这种情况一样可以通过《伤寒论》里面所说的表里同病或者表里同治,或者先里后表,先表后里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只是他产生脾虚的原因不同而已,正所谓有是证,用是方,有这个证就用这个方。


因此啊,这个张仲景的《伤寒论》绝对不是只专门研究外感病的一本书,其实它里面涵盖了很多的内伤杂病。不然的话,我们讲到现在,为什么会有不同体质的人感受这个邪气,它产生的这个临床表现不同,用的方法不同,用的方药也不同呢?所以说不同体质的人其实早就已经确定了,他就是一个有内伤杂病的人。


体质呢,有先天体质,从父母那里携带来的,携带的基因我们叫先天禀赋。但是也有后天,你比方说我们感受三阳病,从邪气入阳经大多是正气比较强的,那么如果感受了邪气,到了三阴病的话,那么很大程度上是病人本身体质的问题。打个比方,比方说老年人肾阳虚,他感受了比较重的寒邪之后,他极有可能会直接变成什么?寒邪直接中三阴,就是寒邪直中少阴、太阴、厥阴,这都是有可能的。那么他就会出现什么?严重一点的临床表现。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在感受这个外感邪气之后,会出现死亡病例,而年轻人出现死亡病例比较少。


也就比方说这个新冠肺炎吧,为什么西医说有心脏病,有肾病,有基础消耗性,有消耗性这个基础疾病的人感染了新冠,那么治疗难度大,产生死亡呢?那这部分,大部分是老年人呢?就是因为本身这些老年人就有什么?就有问题,本身体质就有问题啊。所以他们感邪,容易出现三阴病,而年轻力壮的感邪之后容易出现三阳病。三阳病容易治一些,三阴病呢,就难治一些,很多三阴病,甚至出现死证和绝证。到时候我们讲这个三阴病的时候啊,会跟大家具体的剖析。


所以我们为什么学好《伤寒论》,绝对不是为了教大家抗个疫啊,治个感冒这么简单,而是什么?而是《伤寒论》,既包括了外感病,又包括了内伤杂病,全部涵盖在里面,变化无穷,只要你有是证,用是方,掌握各种不同体质的人在《伤寒论》里面的不同条文的理解,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子来治疗,那么你即将会成为高手,绝对不仅限于看个感冒和看个疫情啊。请大家一定要注意,《伤寒论》绝对不是仅仅讨论外感的,里面包含的内伤杂病,那是相当的丰富多彩。


我们接着往下看,那么表里同病应该先解表后治里,就本来表里同病,应该先解表后治里,这是属于常法,这是张仲景归纳的常法。然而也有变法,那么本条的后半段就是里证危机时,表证虽未解,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先治里,这个是变法,这是由于表证比较轻,往往里证治了之后呢,表证可以自解。


当然也有里证治了之后,表证不能自解的。比方说我们第91条: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就说先用四逆汤治了里,再用桂枝汤来治表,这个就是先治里后治表的这种情况。所以先治里,表证自解者,就不需要解表了,表证未解的,后身疼痛还有这种情况的话,那么可以再用桂枝汤来救表。


可惜呀,我在看胡希恕胡老,他解读的本条条文的时候,它有一个地方说的是明显错误。他说这个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他的意思是说,没有哪一个病先下之之后还能汗之的,说“没那个事儿”。


有没有那个事儿啊,究竟有没有先用了下法之后再来解表的?胡老说的那么绝对,说没有那个事,不可能先用了下法之后,表证还要去解表的。这个我觉得太绝对了,那么用了下法再用汗法,没这个事儿,我觉得不一定呢。我随便想几个方子,你比方说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散,它既可以通便,又可以解表寒,那么表有寒,而内有热,虽然防风通圣散是个表里双解的啊。那么先用泻法,再用汗法,这种情况不存在吗?难道,我觉得不是吧,我觉得胡老说的是不是绝对了一点呢?


张仲景都已经说过了,本先下之,就已经涵盖了先下后汗的意思。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所以说这个情况是表里同病,里证比较急,先治里证后解表,那么胡老把它解读成没有这个事儿,说世界上不存在先用下法后用汗法的,这个值得商榷啊。


我们看看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用抵当汤。这个方,这个124条用抵当汤,就属于什么?就属于表里同病而先下之,治不为逆的这种情况。


我们在看《伤寒论》第164条,他说: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这个就是表里同病,里有痞证而外有表证,这个是先解表后攻里。就是如果说这个,先攻痞的话就有可能使表邪啊内陷治成变证。那么汗下后虽有表邪未解,却不能用峻汗的麻黄汤,而用了桂枝汤表解以后呢,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的治疗热痞。这个是什么?是先表后里的。


我们再看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这个是什么?这个就是指要是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的。太阳与阳明合病嘛,说白了就什么?既有伤寒表实证,又有阳明病的这个,或者有便秘啊。伤寒表证呢,他表现为严重的喘,喘而胸满嘛,但是他的阳明病呢,他可能有便秘。那么这种情况下你是治便秘呢,还是喘呢?那么便秘呢,你尚且可以忍受,那么这个喘你忍受不了啊,所以这个时候就用麻黄汤来治喘嘛,所以就先发汗,这个是先发汗治不为逆的这种情况。


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吧。我们说第36条的话,说的是什么?说的是一个人既有阳明病的便秘,又感受了风寒的喘,而且喘的很厉害,在那里,哈哈,都这样了。那么,你请问,你是先治喘由麻黄汤引起的喘,还是先治便秘呢?很显然你得先治喘了,所以宜麻黄汤嘛。


那么关于太阳阳明合病有32条、33条、36条,有好几条呢,大家可以下去都看看啊。另外还有太阳少阳合病的172条,少阳阳明合病的256条。三阳合病的219条、268条这些条文。另外还有一些并病的条文。并病啊,48条、142条、150条、171条以及第220条,都是并病的条文。另外,还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的太少两感,这个都可以认为是表里同病,另外还有第18条的喘家啊,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本来就有喘,又感受了太阳中风,所以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表里双解。


那么我们刚才讲的第124条,我们如果把它翻译过来或者说理解过来的话,大家更容易理解。就说,如果说一个人本身就有狂躁证,但是一般呢,他都不发,因为狂躁证不是天天发呀,那么他有狂躁证呢,他感受了太阳病六七天之后呢,表证仍在,就是感冒还没好,就是感冒了。一个有狂躁证的患者感冒了,过了六七天的感冒的表证仍在,感冒还没好,结果呢,这个人狂躁证发了,狂躁证发了呢,通过辩证呢,发现他少腹硬满,小便自利,是属于下焦有瘀血,应该用抵当汤来治疗的。


那么请问一下,当一个感冒了的狂躁证患者正在发狂躁证,你是先给他治感冒,还是先给他治狂躁?显然先治狂躁嘛!先治狂躁后治感冒嘛。那么他的这个狂躁证是抵当汤证,所以呢,就用抵当汤先把他的狂躁证治了,如果表证还未解,那么再来治表证。那么胡希恕胡老说,里证治了,再治表证的这种情况临床当中不存在。那第124条张仲景原文它就不存在吗?它存在的这种下法只不过是在下血,用抵当汤的下血,而不是什么?而不是下大便。那么难道下血就不属于里实证吗?当然也属于啊,由瘀血引起的嘛。


所以说啊,张仲景说的东西肯定有道理,只是我们没有找到他的原文,或者没有像张仲景那样去理解而已,怎么可能先用下法后用汗法,这种情况不存在呢?第124条不就存在了,先用下法嘛,下血嘛,先用抵当汤。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究竟什么情况下先表后里?什么情况下先里后表?完全是看表证和里证谁更急。正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任何情况下都是这样的。你要治急证啊,再治缓证,因此急证在表就先治表,急证在里就先治里,就这么简单。


我们看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这个是表里同病,里虚为甚时,应该什么?先里后表。太阳伤寒,误用下法,导致表邪内陷。如果患者素体肾阳不足,外邪内陷,则容易形成少阴阳虚,阴寒内盛的变证。他临床表现为下利不止,而且夹杂不消化的食物。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呢,即使表邪还在,仍然有身体疼痛的表现呢,也不能按照常规方法来先解表后救里,而应当赶快用四逆汤来治疗这个下利清谷不止。赶紧回阳啊,否则就有亡阳的这个危险。


如果服用了四逆汤之后,脾肾之阳得到恢复,腹泻已经停止了,但是身体疼痛的表证仍然在呢,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什么?用桂枝汤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其表。


那么为什么我们急急忙忙的去治其里证呢?那是因为他误治了,医下之嘛,误用了下法,误治了之后,导致里气大虚,如果不立即止这个下利清谷的话,那么阳气阴液,将进一步的消耗。这个时候虽然有表证,也不能强行发汗解表,发汗则有亡阳之弊,那么在里阳恢复之后,为何还要急救其表呢?那是因为少阴阳气初复,说白了就是肾阳刚刚得到一些恢复,如果不及时解表,那么这个邪气有可能会再次内陷,因为正气已经虚弱,即使解表也不能用麻黄汤来峻汗,只应该用桂枝汤来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发小汗。


表里同病,那么里证属虚的这种情况呢,应该按照我们91条条文来论治,先治其里,后治其表。如果表里同病里证属虚比较轻的呢,那个也可以采用表里同治的方法,比方说桂枝人参汤证,桂枝新加汤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那都属于表里同证,那这种情况,这表里同治的这个情况,这个里证没有特别的虚。如果里证虚的太厉害,那就先治里后治表哦,所以他可以采用这个表里同治。


那么关于第91条的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这里呢,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这里是伤及了太阴脾,有的认为是伤及了少阴肾,那么下利清谷不止是没有消化的食物,一般来说,如果是肾阳不能温煦脾阳而化谷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不消化的食物,所以对于下利清谷来说,一般是指脾肾阳虚,就是脾阳虚厉害了会伤及肾阳,肾阳虚不能温煦脾也会导致脾阳虚,所以我们在临床当中长期说脾肾阳虚。比如说舌头旁边有齿痕啊,又出现了很多脾肾阳虚的临床表现,我们就会定义为脾肾阳虚,但是对于这个完谷不化这种情况的话,大多数属于肾阳不能温煦脾阳而出现的。


如果是单纯的脾阳虚,那么它的泻下一般来说这个完谷不化的情况一般他不会出现,完谷不化是与肾阳相关,但是我们往往说肾阳虚的情况下,那么脾阳一般都会虚,而脾阳虚久了,他也会引起肾阳虚啊,所以脾肾阳虚在临床当中往往同时并见。


那么开篇呢,我们用了苏东坡的一首词啊,这首词呢,是写给好友王定国的妾侍寓娘的一首词,写给一个女人的。那么这个寓娘呢,随着王定国远赴条件比较恶劣的岭南。苏轼就问她说:闽南的条件恶劣,应该不太好吧?寓娘却说,此心安处就是吾乡。让苏东坡这位文豪十分的感动,就写下了这一首,就写下了这首定风波。因此他说: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那么有一种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把生活过的挺好,那么生活好不好取决于哪里呢?取决于心中是否安定、宁和。只要心中安定、宁和,哪里不是故乡呢?因此无独有偶,罗曼罗兰也说过,他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和本质以后,仍然热爱生活。


所以用这首词和大家共勉,希望大家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之下,此心安处是吾乡,只要我们的心沉淀下来,无论我们在哪里,听到张老师讲《伤寒论》,都可以心中安定灵活的去感受中医的魅力。


好,我是张胜兵,感谢大家的倾听,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的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22:2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