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 张胜兵品《伤寒论》49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2-9-16 1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49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67条条文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痰饮煮,


桂枝甘草加苓术,


目眩心悸短气咳,


温阳化饮小便出。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2年的5月10号星期二,现在是枣上的六点半,感谢大家守在手机或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今天我们讲一条非常有争议的条文,第67条条文。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甘草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


这一条条文呢,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际上1800年以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那么这一条,争论最主要的是在: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这句话争论最大,一部分人认为这条条文是利用了倒装文法,说这个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这句话,应该是在发汗则动经的前面,在脉沉紧的后面,说是用了倒装文法。这些注家认为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不是用来描述苓桂术甘汤的。而且这些医家还不在少数,有很多是名垂青史的。那么这种理解,他们甚至认为,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是真武汤证。


为什么呢?因为第82条啊,它的原文是这样的。82条说: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就是因为第82条有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所以很多医家认为啊,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应该是真武汤证。


我个人认为,这里实属牵强附会啊,这里不可能是真武汤证。为什么?我待会再讲啊,首先我是对这种观点持这个反对的意见,我并不认为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是真武汤证。


还有医家认为,说:发汗者动经,身为振振摇者,是苓桂术甘汤的禁忌证。哼哼,禁忌证,说苓桂术甘汤证,一旦发汗者则动经,身为振振摇,是不能发汗。其实啊,这个是犯了颠倒因果的错误啊,这个地方也并不是苓桂术甘汤的禁忌证。为什么呢?我待会再讲。


这个尤在泾呐,他就认为说,这个是它的禁忌证,是为了说明苓桂术甘汤的禁忌证,不能发汗,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


那么为什么我不认为这句话,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它是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的后面呢?也就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倒装句。


好,我们请看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后面有个“者”字,看到没有?从汉语的语法结构来讲,如果有一个“者”字的话,那么后面肯定是没有说完的,也就是说不可能后面没有内容。如果我们把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移到前面来,我们试试。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没了。那么大家认为突然这样没了,从汉语的语法结构讲,它合适吗?他合理吗?哪有一个什么什么者,后面突然又没了的呢?这是不可能的。从语法的结构讲,张仲景不会犯这种错误,如果这个地方是倒装文法的话,至少他的者字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个清朝著名医家曹颖甫在《伤寒发微》里面,他更过瘾啊。他说,这个地方啊,“真武汤主之”几个字掉了,他应该是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真武汤主之。而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后面紧接着就应该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他不仅把这一个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说成是真武汤证,而且还把真武汤主之几个字给加上去,因为他如果不加上去的话,身为振振摇者,有一个“者”字后面突然没有内容了,是不符合语法结构的。于是乎,他还把这个五个字加上去,真武汤主之。


那么我们看一下,身为振振摇者,就肯定是真武汤证吗?我们看一下真武汤证的条文。


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请注意,振振欲擗地啥意思啊?都要倒地了。而我们这一条是振振摇者,看出来没有,轻很多,是不是轻很多,在症状上。身为振振摇者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呐,在摇动还没有倒地,而真武汤的是振振欲擗地,已经快倒地了,在程度上是严重了许多。


那么,身为振振摇者,我们如何去解读这句话呢?我们先把整条搞清楚啊,捋一捋。


第67条条文,我们把它这一个全面的翻译一下啊,它应该是这样的: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他是说,风寒外感,本来应该用这个发汗的方法来治疗,但是现在呢,误用了吐法或者下法,误用了吐法和下法之后,伤及了脾胃阳气,而且还将邪气引入到了哪里呢?到了胸中,还伤及了心阳,那么伤及了心阳,脾胃阳气也伤。在这种情况之下呢,脾胃虚而水饮驻停于胃。而心阳又被伤,心阳被伤,脾胃阳气虚了,水饮又停于心下。这里的心下是指胃啊。


那么我们之前讲过,如果心阳不足,无以制寒水,那么寒水就会什么?寒水就会上逆,上冲心胸。这叫什么?上不制下,心阳上面的阳气无以制,这个制是没有办法,无以制下,是没有办法去什么?去克制,或者说去调和下面的寒水。我们在讲桂枝甘草汤证的时候已经讲的很清楚啊。桂枝甘草汤是指心阳虚而不能制这一个肾水寒,于是乎呢,就出现的(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讲这个苓桂枣甘汤的时候啊,心阳虚不能制肾水寒而出现的,欲作奔豚。如果心阳虚,虚很了,已作奔豚,是可以用桂枝加桂汤的啊。而苓桂枣甘汤里面有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呢,治心阳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那是第64条。那么紧接着第65条是指心阳虚,上不制下的苓桂枣甘汤证的欲作奔豚。


而我们这里的苓桂术甘汤,它也有桂枝甘草汤的成分,也就是说在这个地方桂枝甘草汤温心阳的。因为苓桂术甘汤啊,本身就是桂枝甘草汤加了茯苓和白术嘛。茯苓和白术,茯苓入胃,白术入脾,就这么简单,也就说吐可伤胃阳,下可伤脾阳。吐下之后加白术和茯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健脾胃而去痰饮,即所谓的中阳不足的痰饮。


既然它有桂枝甘草汤,就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有心阳不足。既然有心阳不足,而脾胃虚弱,脾胃阳虚产生的痰饮,就会什么?随着上不制下的寒水蠢蠢欲动,而出现什么?而出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这个心下逆满是指胃里面有水,即所谓的痰饮。其实这个痰饮呢,是张仲景所创的这个名词,在《黄帝内经》里面是没有痰饮的,它叫淡饮(澹饮),三点水啊,淡,淡饮,它并不是病字头的这个痰。


那么在《金匮要略》里面已经说的很清楚,张仲景把广义的痰饮分为了这个痰湿水饮啊,有支饮、溢饮、悬饮和狭义的痰饮,那么狭义的痰饮呢,就是指在胃肠的。


因此啊,他为了区分,就用了痰饮,这个痰字没有用,痰饮其实际上呢,这个在胃肠的狭义的痰饮,我们可以称之为淡饮啊,而在胁下的称之为悬饮,在四肢都称为溢饮,在胸肺部的称为支饮。而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合起来称为广义的痰饮。


那么很显然,我们本条苓桂术甘汤所说的这个痰饮,应该是淡饮,它在胃,心下嘛。心下逆满就是指什么?是指胃这个地方胀满。气上冲胸是指心阳虚之后上不能制下之寒水,那么这种寒水呢,携带着胃中的这个淡饮,或者说痰饮,冲向这个胸膈方向啊,向胸膈冲撞。


由于他这个胃中有痰饮,而寒气又上冲,那么它是寒气夹杂着痰饮上冲,因此啊,他用了一个心下逆满,用了个“逆”,因为它有向上的趋势。对于胃来说这个气机向上者为逆,向下者为顺,是吧?所以他用了心下逆满,用这个“逆”字是这么个意思。气上冲胸,气为什么冲胸啊?一方面,你可以认为是苓桂枣甘汤证,或者桂枝加桂汤证的,心阳虚的上不制下的气上冲胸。你也可以理解成什么?理解成用了吐下之后,引邪入里,入到了心胸部,邪气入胸之后呢,那么其气上冲。其气上冲干什么?来到邪气所在的部位来祛邪,你也可以这么去理解。


那么由于痰饮在胃,就会出现什么呢?就会出现清气不升啊,清阳不升而浊阴不降。为什么?因为胃中有痰饮,它挡住了清阳之气上升至头,濡养清窍的去路,这个路被这个痰饮封住了,于是乎呢,就导致清阳不升,清窍失养。那么这个时候就属于什么呢?就出现起则头眩,因为他脾虚嘛,有痰湿嘛,那么有了痰饮之后,人就可能会出现脾虚而出现的湿气困脾而怠倦,喜卧,卧则稍安,那么他的清阳之气不能升到头部,你躺着还稍微好一点。一旦你**发生变化,你起来了,这个时候呢,就出现头晕目眩,简称头眩。起着头眩其实是什么?是胃中有痰饮,清气不升,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出现的这个头部没有清阳来濡养的,起则头眩的这么个症状。


那么由于是内有痰饮,所以它脉象是沉的,它不可能是浮,因为是浮脉的话,它应该有表证,现在表证没有了,是出现了里证呢,以里证为主要矛盾,内部有痰饮,所以脉象是沉的。


这个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治第十四》里面有原文,他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所以呢,这个沉脉它是可以主水的。而紧呢,是主寒,水寒之气内停,所以它这个脉是沉紧。


既然脉沉紧呢,他紧接着就说,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请注意有“者”,那么他发汗则动经,连在脉沉紧之后,是有用意的。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这种情况下,脉是沉紧的是不能发汗的,因为脉不浮嘛,而你用了发汗的方法。就会什么呢?动经,动经这个动就是伤的意思,比如说伤经动骨啊,这个伤和动是个互词,可以互换的。那么动经就是伤及了经络之气啊,没有表证,而你用发汗的方法就会伤及经络之气。什么气呀?当然是正气喽,伤正气、阳气喽。


所以脉沉紧的后面,突然来一个发汗则动经,是为了强调这个时候发汗是一种什么?误治。张仲景在这里是为了强调,这个时候是不能发汗的,发汗是一种误治,就会动经,就是伤及经络里的阳气,那么阳气进一步的损伤,那么就会出现什么?身为振振摇者。就是人呐,他就站不稳了,他就摇晃了。


那么为什么会摇晃?为什么站不稳呢?那是因为他本身就有什么?中阳不足,有痰饮,清阳不升。清阳不升,人本身就会出现起则头眩,现在你又误用了发汗的方法,那么阳气就会进一步的虚,阳气进一步虚呢,那么你这个起则头眩就会更严重。起则头眩就更严重,那么人就有点站不稳了,就会出现什么?身为振振摇者。所以他这个身为振振摇其实是什么?其实对严重的起则头眩的另外的一种表达和描述。


而真武汤的振振欲擗地,那是阳虚水泛,人都要倒地啦,比这个身为振振摇者那严重多了。我们这一条的身为振振摇者,不过是脾阳虚发汗之后呢,脾阳虚加重了一点而已。而真武汤证的振振欲擗地,那可是肾阳虚啊,阳虚水泛,那比我们这个苓桂术甘汤证要严重的多。所以这个地方根本就不是真武汤证。我们从语法的结构讲,身为振振摇者,后面一定是没有说完的,那么我们就否定了这一条是倒装文法的这种说法。


更何况,苓桂术甘汤是可以治疗轻微的,身为振振摇这种症状的,即便你是误用了发汗,那么出现身为振振摇,也可以用苓桂术甘汤,那么如果发汗出现了比身为振振摇更严重的,那怎么办呢?


我们请看第160条条文: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这一个应该就是对我们今天讲的第67条的苓桂术甘汤证的重证。


而这一个呢,即便是重证,他也不是真武汤证呢。所以呀,牵强附会,强词夺理的说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是真武汤证的话,完全没有联系上下文,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而且持这种说法的人呐,好多都已经是名垂青史的大家,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点名了。


所以呀,这一条条文没有用倒装文法,如果用了倒装文法去解释的话,是解释不通的。因此,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仍然可以用苓桂术甘汤来治。只需要把什么?只需要把这个中阳不足,胃中的这个水饮,把它化掉,水饮化掉之后,清阳就可以上升,那它就可以濡养到什么,濡养到头部。濡养到头部,人就不会感觉到有晃动的感觉,也即所谓的振振摇者。


那么有点类似于什么?有点类似于美尼尔综合证,有点类似于高血压啊,颈椎病等引起的眩晕。而我们在临床当中,也的确确可以用苓桂术甘汤来治疗中阳不足,痰饮内停的美尼尔综合证、颈椎病、眩晕等等等等。所以说这个根本就不是倒装文法啊,这身为振振摇完全可以用苓桂术甘汤来治疗。


好,我们参考几条太阳病下后的这一个情况,来说明一下本条条文啊。我们看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你看太阳病用了下法之后啊,他这个气在往上冲,说明他还是有表证。为什么有表证呢?因为仍然有气上冲,来与邪气相争,其气上冲,说明邪气还在上面,还在表面,所以还是可以用桂枝汤。


而我们第67条用了吐下之后啊,他没有说其气上冲,但是他说了气上冲胸。气为什么冲胸啊?因为误下误吐之后,邪气已经什么内陷于胸中,其气上冲,其实是人体内的阳气要与邪气相争,都跑到这个地方来,所以他出现了气上冲胸,没有说这个气上冲到其他地方吧,他冲到胸部,因为邪气在这里,你可以这么理解啊。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邪气入胸损伤心阳,心阳虚而上不制下出现的气上冲胸,你也可以这么去理解。总之啊,你怎么理解,你只要能够牢记于心,能够解释的通透,而且能够运用到合理的方剂去治疗它,那就没有问题。


我们再看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那么第16条又加了补充说明,说明什么?说明了不管你是发汗,是吐,还是下,还是温针,你只需要遵循什么?十二字箴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那我们第67条呢,就出现了若吐,若下后,就出现了吐下之后的情况,而且呢,后面还补充了发汗则动经,嗯,本来脉沉紧不能发汗的,你发汗也不行。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怎么样?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用苓桂术甘汤,也就是桂枝甘草汤加了茯苓和白术。茯苓和白术来利水、燥湿,桂枝甘草汤来温阳化气,化什么气?化阳气,那么合起来就称之为苓桂术甘汤。




那么,在《金匮要略》里面也有关于苓桂术甘汤的这个两条条文,《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里面第16条条文啊,在这篇文章的第16条文,他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第17条,他又说: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那么这一条是指说短气有微饮,如果属于苓桂术甘汤证,就属于中焦不足的就要用苓桂术甘汤,属于肾阳不足的就要用肾气丸啊,是这么个意思啊。




而且呢,张仲景在这个后面又说了一句话,他叫分温三服,小便则利。说白了就什么?就是说明了这个苓桂术甘汤证,他有小便不利这个情况。那么用茯苓白术来利小便,利小便则愈。




那么有的人可能就要问了,说这个既然是脾阳虚,为什么不用干姜,要用桂枝啊?干姜温脾阳,不更好吗?这里没有温脾阳的,桂枝是温心阳。


好,那么如果我们把桂枝换成干姜成了什么呢?那茯苓、干姜、白术、甘草,这不是肾着汤吗?是吧?那肾着汤是干什么呢?


肾着汤是治疗肾阳虚,寒湿困住了,湿困住腰部,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还出现了什么腰以下冷痛,腰中如带五千钱。也就是说,把桂枝如果换成干姜,它就变成了肾着汤呢?肾着汤也叫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那么这个方子呢,它治疗腰中如带五千钱,它并不是来治疗胃中痰饮的,而是治什么?治寒湿腰中冷。所以这个肾着汤它还能治疗,由于脾阳虚,寒湿困体的腰痛,腰冷痛,它并非来自胃中之痰饮的。为什么?因为干姜守而不走,那么寒湿为阴邪,它是重着的,它重着在腰腹部,所以这个肾着汤啊,它的干姜是温哪里?温它所处的地方,脾所主的地方腹部啊,因为它守而不走。




而本条的苓桂术甘汤呢?为什么用桂枝不用干姜呢?因为苓桂术甘汤里有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它需要桂枝来什么平冲降逆,这里的桂枝更多的是温心阳,而不是温脾阳,他这里脾虚产生的湿气用了茯苓和白术,而桂枝甘草汤温心阳,另外桂枝还可以什么?还可以温化寒饮,而干姜不属于温化寒饮,它只是温脾阳。


所以改了一味药,肾着汤能治疗寒湿腰痛和由脾阳虚引起的肚子大肥胖,肾着汤能减肥。而对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这种要降冲气,平冲降逆的,非桂枝莫属。而桂枝呢,它具有温阳走串之性,因此啊,当这个痰饮在胃,可上可下,弥漫三焦之时,桂枝可以通行三焦。你比方说这个苓桂术甘汤,它能够治疗什么?治疗哮喘咳嗽,那么是什么?是水饮犯肺。那么苓桂术甘汤治疗心悸心慌,它是水饮凌心。你看心和肺是吧?


你看它还可以治疗美尼尔综合征、眩晕、高血压啊。脑震荡后遗证表现的眩晕,耳源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它都可以。它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膀胱咳,也就是咳而遗尿,慢性咽炎啊,风心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啊房颤,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脏神经官能证,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弛缓,类风湿性关节炎脑血栓后遗症,小儿麻痹证,舞蹈证,习惯性精囊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慢性肾炎,尿频,腰痛,便血,白内障,夜盲证,视网膜,眼角膜炎鼻窦炎中耳炎,颈椎病、美尼尔综合证等等,而且有人还用它治疗乳腺小叶增生,上面所说的这么多病,只要属于脾虚饮停证啊,中阳不足,脾虚饮停的,统统都可以用苓桂术甘汤来治。


但是这些病你能够用肾着汤治吗?显然不行,为什么不行呢?就是因为干姜和桂枝的区别,因为桂枝可以走串,无所不到,而干姜它守而不走,不具备这个作用。


那么,苓桂术甘汤和苓桂枣甘汤以及苓桂姜甘汤的区别,我们已经讲过了,这里就不啰嗦啊。所以今天我们只讲了苓桂术甘汤和肾着汤的区别。


我们在第65条条文讲苓桂枣甘汤证的时候,已经将苓桂剂的几个方子都已经跟大家讲过了,在这里就不啰嗦,因为当时我还没有讲肾着汤,所以呢,今天就把肾着汤,跟苓桂术甘汤对比一下。


另外大家发现一个问题没有,苓桂术甘汤,如果将桂枝变成人参呢,那么就是茯苓、人参、白术、甘草,是不是后世医家所说的四君子汤啊?


四君子汤是后世医家治疗脾气虚的基础方,其实呢,是人参、甘草健脾。茯苓,白术祛湿。那茯苓和白术之所以能健脾,它的原因是通过祛湿来表达出来的。而人参和甘草之所以能够健脾,它是通过能够补脾气来表达出来的。所以这个四君子汤啊,它是人参甘草来健脾气,茯苓白术来利湿气,茯苓是利小便利湿,白术具有祛湿燥湿的作用,当然生白术祛湿,炒白术燥湿,那是看你是生的还是炒的。


因此四君子汤啊,他和苓桂术甘汤也就一味药的区别。你看我们四君子汤也好,肾着汤也好,苓桂术甘汤也好,都有茯苓、白术和甘草,但是一味药的差别,那就让他们治疗的范围就天相差天壤之别了。所以我们有时候啊,一定要学会对比一些方剂呢,知道它的组方原理,那么你就知道它在临床中怎么运用。




那么苓桂术甘汤呢,是我们在《伤寒论》里面学到的治疗痰饮的第一个方子,它也是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类型的主方,绝妙方,经典方,反正很多词语都可以来形容苓桂术甘汤,那么有人就要问了句,什么是痰饮,痰饮呢?在金匮要略里面讲的清晰一些啊,分别的也搞得很清楚,在《伤寒论》里面呢,是散在的出现。




那么痰饮刚才已经分享过了,这里我现在再啰嗦一下啊,广义的痰饮,它其实叫淡饮(澹饮)啊,三点水旁。在张仲景以前没有人称痰饮,《黄帝内经》称为淡饮,那么张仲景为了区分呢,就发明了一个词叫痰饮,把它分为痰、湿、水、饮啊,根据它所在的部位不同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狭义的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啊。那么狭义的痰饮是指在胃肠的,比方说今天我们所学的苓桂术甘汤就是治疗狭义痰饮的。广义的痰饮呢,就包括了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那么悬饮呢,它是在胁下的啊,比如说我们《金匮要略》里面有十枣汤,就可以治疗悬饮啊,相当于一些癌性的,很多癌证引起的胁下的胸胁部的积液都可以称之为悬饮啊,可以用十枣汤来治。




那溢饮呢?溢饮是指水湿溢于四肢,那么如果是表寒内饮的话就小青龙汤的,表寒内饮有热呢,或者说表寒里热的话,那饮溢四肢的话就用大青龙汤。那溢饮的代表方剂是大、小青龙汤证。支饮是指这个痰饮在胸肺。在胸肺的支饮呢,比如说这个啊,小青龙汤它来治疗肺癌的恶性胸腔积液是吧,它可以治。那十枣汤,它也能够治支饮。那么其实苓桂术甘汤也能治支饮,比方说由于中阳不足而出现的这个痰饮内停犯肺而出现的咳喘。我们本来就可以用苓桂术甘汤来治疗支气管哮喘,那咳嗽有痰引起的,那这个时候你也可以用于支饮。所以苓桂术甘汤,它既能够治疗啊,痰饮犯肺的支饮,也可以治疗痰饮在胃的这一个痰饮。




你看《金匮要略》不是有原文吗?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嘛。那么苓桂术甘汤,这个由于它治疗的范畴太多太广,所以通过它的变方也特别多,比方说,《金匮要略》里面把苓桂术甘汤去掉了白术,加防己和黄芪,称之为防己茯苓汤,它可以治疗脾虚水停,水饮溢于肌表的四肢浮肿的这种情况。


那么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面呢,他把这个桂枝改成桂心来治疗,心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呐。《济生方》里面呢,他有个方子叫理中化痰丸,它就是用这个苓桂术甘汤啊,去掉了桂枝加人参、半夏,来治疗脾胃虚寒,痰饮内停,呕吐食少的这种情况啊。而明朝的王肯堂呢,用苓桂术甘汤去掉了桂枝、甘草加生姜,苓姜术汤,它治疗饮停的怔忡证。




苓桂术甘汤,它治疗痰饮是中阳不足、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的代表方剂。因为脾主中州,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如果脾阳不足,健运失司,则失司而为痰,为饮。而痰饮可以随着气机升降,无处不到,阻于胸胁就胸胁支满,阻于中焦就清阳不升,就可以出现头晕目眩。如果上凌心肺呢,则可以导致心悸、咳嗽、气短等等。


张仲景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呀,我们温阳化饮,健脾利水重用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既能够消除已经聚而为之的痰饮,又可以平饮邪之上逆。那么桂枝呢?它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这两个药合在一起能温阳化气,利水平冲,这是常用的组合。白术呢,它健脾燥湿,而茯苓和白术相须为用,是健脾祛湿的绝妙组合。在这里呢,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其本。所以呀,这个桂枝既可以说它是桂枝甘草汤的温心阳啊,既可以温心阳,又可以平冲气。还可以什么?还可以温阳化气。




哎呀,不知不觉讲到了八点多,我现在不能讲了,关于这个苓桂术甘汤的病案,我们以后我们会继续讲一些关于苓桂术甘汤的内容啊,现在因为时间已经要到了,不能再讲了,以后还有机会再讲啊。


那么这节课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1 00:3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