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988|回复: 0

[中西医结合] 张胜兵品《伤寒论》4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5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48讲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66条条文·厚姜半甘参汤)




厚姜半甘参汤


厚朴除满量最重,


姜半辛开解饮结,


甘参健脾仅少许,


三补七消此方送。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现在是2022年的5月7号星期六,现在是早上的六点半,感谢大家守在手机或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今天我们讲第66条条文厚姜半甘参汤,也即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好,我们看一下第66条条文的原文:“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去皮),生姜半斤,半夏半斤,甘草二两,人参一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那么这条条文呢,比较简单,也没什么争议。是论述脾虚气滞腹胀的。但是这个腹胀在临床当中呢,可以有寒、热、虚、实各种情况,而本条就用了几个字,“发汗后,腹胀满者”就用了厚姜半甘参汤。所以呀,我们通过以方测证的角度来分析的话,那么应该属于、本条应该属于脾虚气滞者。


那么问题来了,发汗后,腹胀满者,是不是所有的人发汗都会导致脾虚而腹胀呢?显然不是,所以呀,这条条文我们通过药物的组成和分析,以方测证,即所谓的以方测证之后,我们必须得给这条条文上这前面加个前提条件,如果不加一个前提条件的话,它在临床当中是不会出现的。什么前提条件呢?是这样的,患者素体脾虚,就是平时就脾虚的病人,经过了发汗之后,出现了腹胀满者。如果平时没有脾虚的病人,你发汗后他就不那么容易会导致脾进一步的虚,而出现气滞腹胀了。


因为发汗后的情况有很多种,那么,在我们当中的条文当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啊,他都把这个前提条件省略了,也就是出现这一种条文的情况的病人的体质条件、先天体质条件省略了,我们一定要学会以方测证的去推导出来,这条条文的前提条件,否则的话那么你学来学去就懵了。怎么发汗后有的是这种,有的是那种,那么今天又来了条腹胀呢?


昨天我们还讲了: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用苓桂枣甘汤。今天又来个发汗后,腹胀满,又不是苓桂枣甘汤了。前天我们讲的: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所以呀,我们学这个条文,一定要把这个条文的前提条件、先决条件,张仲景虽然没说,但是我们要学会以方测证的推导出来。


我们从第62条条文开始啊,发汗后。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是身体虚弱的人,或者产后,或者大病后,或者癌证病人手术后、放化疗后,是吧?第62条,所以他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用什么?用桂枝新加汤。所以它的前提条件是省略了虚人、身体虚的人发汗后的情况。


而第63条呢,是身体素体有阳亢、有热,第63条是病人素体本身就有热的这么一种情况,发汗后出现了什么?出现了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用的是麻杏石甘汤,它是有肺热。


而第64条发汗后呢,它是素体有阳虚的人,情况又不同,那他发汗过多,伤及心阳,那出现了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的桂枝甘草汤证。


而我们昨天讲的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证。而昨天讲的这个是什么?是发汗后伤及心阳,而心火不能制肾水的、上不制下的欲作奔豚的苓桂枣甘汤证。


而我们今天讲的呢,是发汗后,腹胀满的,那它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其前提是本身这个病人就有脾虚,发汗后呢,就脾进一步的虚,而出现什么?气滞腹胀的情况,用厚姜半甘参汤来治疗。所以呀,这条条文虽然简到只有几个字,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会以方测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那么如果一个患者本身就脾虚,不当发汗而发汗,或者发汗太过,就可以导致脾气进一步的受损,而脾是主运化,而且主大腹部,大腹啊,汗后脾更虚,那么运化出现什么?那脾的运化功能就出现障碍。就有可能会生痰湿,或使这个气机壅滞,因此啊,气机壅滞,不管你有没有生痰湿啊,总之脾虚气机壅滞就可以见到腹部胀满,那么这个痰湿内阻,因为脾为生痰之源,脾虚他本身就生痰,素体脾虚的人本身就多痰湿,现在你再用不当的汗法来治疗之后,那么脾气进一步受损,那么这个痰湿啊,就进一步的导致气机壅滞,而出现腹部胀满。


那么治疗这种情况呢?我们应该健脾祛湿,宽中消满,用厚姜半甘参汤来治疗。所以呀,我在歌诀是这么写的,厚朴除满量最重,因为这个方子的厚朴是君药,用量最大。然后呢,姜半,姜是指生姜,半指半夏,姜半是辛开解饮。厚朴是苦温的,下气除湿,宽中除满。由于本条是虚实夹杂证,但是以腹胀满为主诉,所以呢,用厚朴作为君药来宽中除满,用量最大。生姜辛温散饮和胃,半夏辛温是降逆、开结、涤痰、祛湿化饮,因此我们说生姜和半夏相配,是姜半辛开来去掉什么?结饮,结是结在一起的,开结、溢饮、祛饮、祛痰饮,所以姜半辛开祛结饮。


而甘草和人参呢是用了极小的量,健脾,因为它本身就脾虚,再加上误用了汗法或过用了汗法,进一步的伤脾,但是脾虚不是他的主要矛盾,或者说脾虚是他的本,但是我们现在以治标为主,所以治本呢,是要兼顾,因此呢,甘和参是半个理中汤,我们用半个理中汤来健脾,量不在多,所以,后世医家把这个方子称为三补七消,因此啊,歌诀:厚朴除满量最重,姜半辛开解饮结,甘参健脾仅少许,三补七消此方送。


那么这个三补七消是消重而补轻,这些药配合起来补而不滞,消而不伤,为消补兼施之祖方。后世医家呀,这个消补兼施或者说攻补兼施的方子啊,大多有这个本条条文的厚姜半甘参汤的影子,或者借用了它,或者模仿了它。


你比方说后世医家的实脾饮,治疗脾阳虚,寒湿腹胀啊,水肿之类的,那么这个实脾饮就有厚姜半甘参汤的影子。另外,后世医家所创的中满分消丸,那么它也有厚姜半甘参汤的影子,也是在模仿这个方子,而中满分消丸是治疗湿热腹胀的鼓胀,比方说肝硬化腹水呀、肝癌腹水呀等等,所以,后世医家广泛的用了实脾饮治疗阳虚的水肿、肝硬化、肝癌腹水或者肾炎腹水、水肿。


用这个中满分消丸来治疗湿热引起的腹胀、肝硬化腹水、肝癌腹水等等,特别是这个中满分消丸,虽然它里面是治疗湿热鼓胀的,但是它连君药都模仿了厚姜半甘参汤,中满分硝丸的君药就是厚朴,它剂量运用到了30克之多。实脾饮的君药虽然不是厚朴,但是它用了大腹皮呀,其它的行气的药和厚朴共同起作用,来治疗这个腹胀满,所以说厚姜半甘参汤啊,是创了消补兼施,或者说攻补兼施之先河,为后世医家之楷模,为消补兼施的祖方。


那么问题来了,有的人可能就会问了,这个腹胀满,这个临床表现,在寒热虚实,寒热虚实的不同,它出现的情况不同,那么本条讲的是虚实夹杂,我们治疗是消补兼施,或者说攻补兼施,那么有没有完全实证的腹胀满和完全虚证的腹胀满呢?当然有,比方说,如果是完全是实证的腹胀满的话,那么就要用攻下法,完全是虚证的这个腹胀满的话,就要用补虚法。


而实证的腹胀满用攻下法的,多见于阳明腑实证,是燥屎内结证,那么它腹满的特征是腹满持续不减,按之不濡,多半呢还伴有大便燥结、腹痛、苔厚、脉实等这些症状。治疗呢,是用承气辈来泄热通腑的,这是实证,属于阳明腑实的啊。


那么虚证呢,多见于什么?太阴寒湿证,其腹胀满的这个特征为腹满时减,喜温喜按,按之濡软,多半有下利、口淡不渴啊,舌淡、苔白等这些情况,治疗呢,应该用四逆辈来温中散寒。


但是本条所讲的这个腹胀满呢,它这个其他症状并不突出,仅仅是腹胀满比较明显,而且这个腹胀满是腹满时减,减而不显,稍适复作,喜温而不喜按,在病机上是以脾虚湿蕴为本,湿阻气滞为标,虚实夹杂,所以呢,我们要攻补兼施,或者说消补兼施。因为以脾虚为本,我们治本的用了三分力度,以气滞为标,所以我们来治疗气滞的用了七分力度。所以呀,这个厚姜半甘参汤合成了三补七消之法,开攻补兼施,或者说消补兼施之先河。


那么问题又来了,那么有的人可能就会问,那么实证属阳明的腹胀满用承气辈,虚证属太阴,这个用的是四逆辈,虚实夹杂呢我们这里用了厚姜半甘参汤,那么请问临床当中的虚实夹杂都用厚姜半甘生汤吗?当然不是,厚姜半甘参汤是三补七消,那么在临床当中的腹胀满,根据它程度的不同,我们要活学活用的把厚姜半甘参汤啊,随时根据病情,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整。


打个比方吧,比方说后世医家有一个方子叫异功散,它是由四君子汤加陈皮组成的。那么异功散呢,它也可以治疗胃胀、腹胀,但是它却是以四君子汤为主,也说以补气、补脾、健脾为主,以行气为辅,那么那个就不是三补七消了。那个应该是什么?甚至七补三消了,相当于是以补为主,以消为辅。


那么异功散是四君子汤加陈皮,而我们的厚姜半甘参汤啊,里面有人参和甘草,你可以认为它是半个理中丸,你也可以认为它是半个四君子汤,因为四君子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嘛,是吧?所以它脱离不了补虚,我们这里的补虚是人参、甘草补虚,用半个理中丸来补。而四君子汤,它用了这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那么它又用了四君子汤加了陈皮,那么我们联想一下,那么异功散是不是以补为主啊,以消为辅呢?那么它的比例和我们的厚姜半甘参汤是不是完全相反了呢?


好,那么我们对比一下厚姜半甘参汤和异功散,再联系这个临床实际,你就可以活学活用,也就是说厚姜半甘参汤的思想以及异功散给我们的启发。在临床当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具体的来判断究竟用三补七消,还是这个七补三消,还是五补五消,等等等等等等。这都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即是回到了什么?回到了张仲景的12字箴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十二个字,如果把它浓缩成四个字就是:辨证论治。


那么有的人可能要问了,那么张老师所讲的有没有依据啊,关于这个腹满的,当然有,我们看《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有原文作支撑的,《金匮要略》在这一个《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病治第十》里面有原文,他说: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这个是什么?这个是四逆辈,温药的话。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当下之是什么?承气辈。


那么关于腹满实证的这个承气辈,我们会在阳明篇讲啊,腹满虚证的这个太阴病,我们将会在这个太阴篇讲,不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啊,重点内容我们仍然是讲三补七消的攻补兼施之祖方的厚姜半甘参汤。


那么有的人可能就要问了,刚才我们讲的,无论是承气汤、承气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05:4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