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942|回复: 1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怪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9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怪状
       不仅中医专家有伤寒还是温病的争执,西医也搞不清楚为啥会有炎症风暴!
       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都是利用人体的营养物质增殖自身的,在营养物质分解聚合等生化反应的过程中伴随有热量的释放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有身体局部或全身温度的变化,如果温度的变化范围超出了个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则病发,如果没有甚至个体能够很好的散去这些热量则疾病逐渐向愈,无症状的感染者就是这一类型的人。而中医主要也是在这个热量的散发过程中起到帮助作用。但清热解毒药不一定管用,只对机体中有足够体液的人管用,而对机体中极度缺水的人不管用,这类人需要的是清热生津凉血滋阴兼通络!
      有人说大部分病人现湿滑苔和寒湿象,这是因为冬季武汉气候寒湿,患者体内燥热,两对矛盾的因素相遇而起的对抗!所以此疫病不是伤寒,是外寒湿和内燥热的矛盾,外寒湿盛症状就偏伤寒,内燥热盛就偏温病,两相抵消就是病愈。偏伤寒也不是真的伤寒而是寒湿假象,是这些人体内经络淤阻尤其中焦,肝胆脾胃不通,阳气不能下降,后天不能滋养先天所致的假的虚寒。只要用僵蚕,胆南星,虎杖就可以 ,不一定需要温阳补气健脾啥的!而有基础病的人体内本就燥热,病毒一进入很快释热就会人体承受的范围太多,所以疾病进展很快,很容易步入危重症侯!
        干咳就是燥咳!无痰不表示没有痰,而是痰粘难出。表现虚寒的患者只不过是体内有一层痰膜一样的东西,把湿和燥隔离了,不相融合!用燥药确实可以消除局部症状,但也有把热邪闭阻于内的弊病,过后热还是要自找出路,不是心脏就是肠胃,再不就是肝胆出问题!到时候谁又能想到是这次用药的后果呢?
         西医所谓的炎症风暴也是这样的,先是大量输液压住了这个热,这个热不能从肺部走就只能往下走,往下肝胆脾胃肾,津液被灼干了就无法工作了就衰竭了!好多人都被湿滑苔给骗了,只看到这个湿,看不到这个燥热!从专家们发的死亡案例资料来看,临死之际就显露了高凝状态,就是血中津液严重消耗的结果!
       有专家发表的论文中提到进ICU的患者临死前有几个指标升高,1.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D二聚体升高,3.肌酸激酶和肌酸升高,4.肌酐升高,5.乳酸脱氢酶升高。1和2说明体内血液高凝,粘度增加,并有出血倾向病情进展快的,就寒热而言一定是热更快一些,所以和这个现象对应的中医证型是血热出血!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升高,代表的是肌肉缺营养---营养物质和氧气,肌肉自力更生开启应激模式向无氧酵解的方向发展,而导致这个的原因就是病毒**占用了血液内大部分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糖和蛋白质,并释热使血液粘度升高,流行范围逐步收窄,身体外围绝大部分的肌肉骨骼缺血---大面积的微循环障碍,和我平时研究的基础病存在相似的地方,只不过一个是缓慢长期形成的,一个进展快速。而这个血热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从一开始就是阴虚血热,只是到患者临死之前才显露其本质--不管便秘便溏,血热都是存在的。
        有人说危重患者是因为缺氧,只能说找到了近因,而为什么会缺氧呢?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有三个原因。一个是病毒**消耗了较多的氧气,另一个是血液变得粘稠携氧能力严重下降,还有一个是肺部被痰占满,能工作的肺泡变少,氧气进入减少。只有第三个原因为主的时候吸氧才会有用。前两个原因为主时吸氧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有害。为什么,因为有氧气进入加快一些生化反应会释放更多的热!
        既然主因是内部燥热,那么清热生津凉血滋阴才是正治,稍兼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祛痰逐瘀!方剂可以选择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麦门冬汤加减,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等等,不能有丝毫助热的药物。成药有清开灵,抗病毒口服液,众生丸,清肺化痰丸,清火栀麦片,复方穿心莲片,黄连上清片,金嗓清音丸,金嗓开音丸等等。
       治疗期间饮食清淡,不可过饱,按时作息!病愈之后还应该养阴数月,以待全面康复!
发表于 2020-2-22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被西医化的思想了, 中医应该遵本元,辨证论治随 证治之,
发表于 2020-2-22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发布的第六版诊疗方案,里面就有清瘟败毒饮治疗重症的推荐!
发表于 2020-2-27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说怪病多痰,血热煎灼津液而为痰,堵塞通路---神经,血管,经络等造成痰瘀,最后出现血热妄行出血。
病情的急转直下,就是血热消耗津液,堵塞脏腑使得脏腑功能低下甚至衰竭,只有血的疾病才会导致多器官衰竭呈现症状的多样性。堵塞神经传导,使得信息传递受阻,所以在病情突然变化之前人体几乎感觉不到身体的变化。
病情的突然变化也是血热生风,风善行而数变,肝风内动是主因。因为病毒需要的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大多数是在肝细胞内完成的,所以肝内热量的释放急骤,消耗津液剧烈,所以平肝熄风很有必要,另外当归龙荟丸对于便秘的患者较适合,可以快速退热,通便。
发表于 2020-2-28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新冠感染的患者解剖证实死者肺里面都是浓痰,而建议用中药润肺。
发表于 2020-2-29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昨天看到的刘教授团队对病亡者尸体解剖的论述可以看出,胸腔并无多少积液,多数粘液很粘需要软化促进排出。多数病人是血热的继续进展,热极似水,热极生风,风痰阻络!风痰阻络,痰阻心包就会引起昏迷。
前一贴的血燥生风还说轻了!
发表于 2020-2-29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新闻说是14%的康复者复检阳性,我想应该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出院之后饮食起居调摄不当,饮食过饱过于油腻厚味都有可能是给病毒送去营养了,而饮酒抽烟和熬夜也是给病毒创造适宜的增殖环境了。第二个是很多人觉得补气健脾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其实不完全对的。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是可以,但对于阴虚血热的人来说滋阴润肺才是提高免疫力的正确方法。
发表于 2020-3-6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rankchen 于 2020-3-7 00:10 编辑

我今天进入确诊恢复期患者隔离病区,查看了九个诉不适的患者,患者全部安置在酒店,单人单间,八女一男,两老年女性,均有基础疾病,余为中青年。主要为咳嗽,干咳或少痰,量、质不详,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等,其中一女性低热,一老年女性咳嗽剧烈,近日有丧偶影响情志,从这九人看,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上恢复期两个中医方不能覆盖上述人群。
发表于 2020-3-7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海余生 发表于 2020-2-29 20:14
看新闻说是14%的康复者复检阳性,我想应该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出院之后饮食起居调摄不当,饮食过饱 ...

深入到一线,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你会有新的认知。
发表于 2020-3-7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海余生 于 2020-3-8 01:00 编辑
frankchen 发表于 2020-3-7 00:13
深入到一线,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你会有新的认知。

谢谢关注!
发表于 2020-3-7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rankchen 于 2020-3-8 13:17 编辑

回复 10# 江海余生

发表于 2020-3-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frankchen 发表于 2020-3-7 16:19
回复 10# 江海余生

一线医务人员啊,真的很赞!
我的这些分析也是根据一线人员及专家公布的资料,结合数年的经验来的。
发表于 2020-3-9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杀人不见刀
发表于 2020-3-9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诊合参,辨证施治。诊疗方案是一般情况,中医是个性化诊疗思想,应有不同表现吧?
发表于 2020-3-9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hahahaha0001 发表于 2020-3-9 17:11
四诊合参,辨证施治。诊疗方案是一般情况,中医是个性化诊疗思想,应有不同表现吧?

古人曾有论述:“痰症既顽且幻”,因痰所在的位置和程度不同,可以表现不同的症状!古人也说过无形之痰无处不在,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相因,所以症状可以千奇百怪!还有一句是“怪病多痰”!


发表于 2020-3-10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
杀人之名不敢担!
况且古人早就说过“热药害人最速”,寒药相对缓和,岂有热药不杀人而寒药杀人的道理?寒药一有不对即刻腹泻,哪有热药无感的害人?麻烦你去看一看多少人用附子一用几个月,n年还是疾病如故甚至加重的?反正我所调理的就有不少热药用错的要用寒药纠正的例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观点不同可以言明,在中西医众说纷纭的时候,任何一种说法都有可能,何况我也没有毫无根据的乱说,据以往的经验,这个思路才是最适合的,没见过不代表不正确何至于就杀人?
一味的在这里指责不如提高自己的水平,至少能看得懂别人的意图!通常来说越是懂得多的越是说话谨慎,不会轻易否决他人,因为懂得越多,越知道一切皆有可能!
发表于 2020-3-30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钟老推荐的连花清瘟胶囊来看,此病是太阳阳明太阴合并,进展极快。所以输液会加重病情。莲花胶囊处方组成,风寒,风热,瘟疫方合在一起。还不如用葛柴解肌汤来的快些。

发表于 2020-9-20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以西医的角度,解读中医治病的原理。
这样也许会让中医更广泛的使用。感谢楼主的精辟分析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08:4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