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513|回复: 8

[临床经验交流] 以便秘为例浅谈尺肤诊法在内科疾病中的运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6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团团爱远远 于 2019-3-26 10:28 编辑

1 尺肤诊法源流
尺肤诊法首见于《黄帝内经》,记载了医者通过诊察尺肤的情况,可了解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病变,在内经中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散见于《素问》及《灵枢》等篇章中,其后《难经》、《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太素》及历代医家著作等均有论述。
在非医学著作中,《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提及:“臣意诊查脉曰蛲瘕,蛲瘕为病,腹大,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臣意饮以芫花一撮,即出蛲可数升,病已,三十日如故,病蛲得之于寒湿,寒湿气宛笃而不发,化为虫。臣意所以知薄吾病者,切其脉,循其尺,其尺索刺粗而毛美奉发,是虫气也。其色泽者,中藏无邪气及重病。”记载了仓公淳于意对尺肤诊法的临床运用,正如《素问•方盛衰论》所言:“按脉动静,循尺滑涩”,指出了尺肤与脉象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而在唐代以后,随着寸口脉法和舌诊的发展,尺肤诊法在临床上的地位逐渐减弱,直至鲜为人所用。但实际上,它仍然具有重大而独特的诊断意义,如《难经•十三难》说: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认为五色诊、寸口脉法、尺肤诊三者合参,方为上工。清末民初医家张山雷在《脉学正义》中亦盛赞道:“此尺部一隅,本为十二经脉大会之部位,周身态度,无不流露于此间,故据此偏隅已可概见其周身之情状,尤为简捷而确实,不独表寒、表热之证,三指甫下,其象毕呈,而华色之晦明,肌肉之坚脆,腠理之疏密,津液之荣枯,无一不可与脉理病情相互参证,是又于望闻问切之外,附益一种诊法,尤其切近著明而浅显易见者。”
2 尺肤定位、分候及诊察内容
中医学认为尺肤为全身皮肤的缩影,与全身脏腑气血相通,并与脉诊有特定的对应关系[1],形成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临床上诊断疾病时可从外揣内,以局部验整体,从局部调整体,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尺肤诊法的切诊部位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尺肤切诊部位范围是在前臂的掌横纹至肘横纹之间;狭义的尺肤切诊部位范围是从寸口脉法中的寸、关、尺三部脉之关脉开始,到尺泽(即尺泽穴)之间[2]。《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具体分候: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灵枢•邪客》云:“持其尺,察其肉之坚脆、大小、滑涩、寒温、燥湿”。提示诊察尺肤的内容包括尺肤之弹性、皮部和肉部形态、润燥、肤温、肤表湿度、尺肤下脉动之缓急、大小、滑涩等。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5804wps1.png
3尺肤诊法基本原理
关于诊尺为什么可以知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之九论疾诊尺》中注释道:“夫胃者,水谷血气之海也,故行干脉中者,至手太阴之两脉口,持其脉,以知藏府之病。血气之行于脉外者,从手阳明之大络,循经脉之五里而散行于尺肤,故审其尺之缓急大小精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盖太阴主阴,阳明主阳,藏府雌雄相合,气血色脉之相应也。”认为尺肤部位是气血状态在脉外的集中体现,与脏腑发生着直接关系,既受脏腑的支配与调节,而又反应着脏腑生理、病理状况。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色脉尺诊》提出五脏六腑善恶之气,见于色部、寸口、尺中,三候相应,如槌鼓、形影、声响,不相失也。如肝色面青,寸口脉弦,尺肤有异,内外不相失也。……此则尺地以为根茎,色脉以为枝叶,故根死枝叶枯变。”认为尺肤和色脉的关系犹如根茎和枝叶,根死枝叶枯变
4 便秘为例阐述尺肤诊法在内科疾病中的运用
《黄帝内经》运用尺肤诊主要是针对针法,而略于内科方药层面。笔者根据尺肤诊法基本内容及临床反复实践,以便秘为例初步阐述尺肤诊法在内科疾病中的运用。通过切按尺脉的搏动,审尺肤之色泽,诊察尺肤皮部和肉部的大小形态、坚软、滑涩,扪尺肤的寒、温、燥、湿;最后色脉尺合参,达到从外而知内的目的。以中医内科学中“便秘”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加减。
  尺肤大、热、多汗、缓(皮肤紧张度低),脉盛躁。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加减。
  尺肤大,肉坚,不热,不涩,脉反沉,形大脉小不相应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
   尺肤冷、急(皮肤紧张度高),脉沉迟。
4虚秘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加减。
       尺肤小,肉不坚,不热,不涩,多汗,尺虽多汗,脉反不滑不浮
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加减。
   尺肤小、肉脆,热、枯涩、无汗,尺肤虽热,脉反不盛不浮。
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加减。
    尺肤小、热、涩、多汗,肉消脱,脉细数。
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加减。
尺肤小、冷、滑、少汗,肉弱,脉迟。
5案例举隅
王某,男,72岁,湖州人。大便秘结2月余,3-5日一解,解时少腹胀满,大便难出,食欲不振,进食后腹胀隐隐,四肢酸软乏力。一诊见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沉细,以气虚秘论治,拟黄芪汤加味。七剂后大便仍不畅,自诉腹胀较前频繁。故二诊结合尺肤诊法,患者尺肤大,肉坚,脉沉细、重按搏指微有力。属本文所述形大脉小,且脉诊指下微有力,均提示非主气虚,而为气滞便秘。更易处方:六磨汤加味。方药:槟榔 6克,沉香粉3克,木香10克,乌药10克,制大黄10克,炒枳壳10克,生白术30克。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温服。三诊患者诉服用前方2天,大便即畅,腹胀大减,未再乏力。续用前方七剂,加炒党参10克,太子参10克,避免过于疏导而有耗气之弊。一月后随访,诸症悉除。
尺肤诊作为中医学的一项传统的诊断方法,其历史悠久,后世医家对其认识及运用不够深入广泛。临床上应该加以传承与发展,阅读经典,以脉象结合尺肤,正确使用尺肤诊法,同时结合其他诊法及现代医学研究,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还需广大同道们进一步研究发掘和应用,以期形成一套完善的诊断体系。

发表于 2019-3-26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听说过楼主讲的尺肤脉,学习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发表于 2019-3-26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中医博大精深,谢谢谢谢!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发表于 2019-3-27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红英zhy 发表于 2019-3-26 12:46
没有听说过楼主讲的尺肤脉,学习了

--------------------

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发表于 2019-3-2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LCHLHLTT 发表于 2019-3-26 14:33
学习了!中医博大精深,谢谢谢谢!

--------------------

客气客气,相互学习
发表于 2019-5-22 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MOD},学习了,受益匪浅。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01:3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