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196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医四诊 是 望闻扪切 而非 望闻问切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0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四诊 远比现代科学技术所能给出的检查报告提供的信息要多得多。 中医四诊 是 望闻扪切  而非 望闻问切 。中医四诊从望闻扪切变成望闻问切皆因不识字(抄书抄错了字)以讹传讹造成,以至于流传至今“望闻问切”成了金科玉律。这“扪”和“问”一字之差 差之千里 “ 问【問】” 代替了“門”  (在上)“口”(在下)的“門”字   。其义大约和现在的“扪”相当。 以{手}度量之义。       字在医在,有缘人自会明白。
2# 沙发
发表于 2018-10-29 10:2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把“问”诊做为四诊之一,是件搞笑的事。 “望闻捫切”四诊时都要问!
捫诊 ---即今日查体。用手遍查身体,以确定阴阳虚实寒热。 不用手“捫”怎么能感觉到身体是冷是热?怎么能知道是否有包快囊肿陷凹枯槁?
四诊也不一定都要做,比如感冒 望 切 就足以辩证。
但现在所谓中医外科,不做捫诊是万万不行的。
针灸 必须四诊 其中捫诊不做 常常会导致“跳针”

《素问·举痛论》:“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素问·离合真邪论》:“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
王冰有注:“扪,摸也,以手循摸也。”  其注只说明了具体操作,并未及扪诊的本质。 扪 除了摸的意思外,更主要的意思是“以手指度量”被王冰忽略了。

《经水》(第十二)“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
《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岐伯曰: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减者,审其病脏以期之。

《举痛论》(第三十九)“今余问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中医 望闻+问 是低层次诊断 扪切+问是高层次诊断
望闻  就不多说了 切 大家也都知道
就扪多说几句
扪 就是以手丈量(捺)确定五体、五脏的组成物质(阴)具体情况,判断形和组成组织的物质变化
可查经络结节 寒热 肿胀 筋 肉 骨 皮等
与此对应的是 切 切者 分也  确定经络气(物质)氺(物质)的运化情况 也会就是气(丌)机

扪和切的结合 可也精确判定 症的产生原因 是正确辩证的直接手段。


望诊 无论是望舌 面 指掌 耳 皆为“可见一斑”,均可定症,但不能定证。问诊也是。

四诊合参 是 望闻 合 扪切;即 症与证相吻合,精确定位病机之所在(确定表里),为表里辩证不二之手段。
现在扪诊 被人为归类于中医骨科( 触诊),主要通过对损伤局部的认真触摸,可以查明损伤部位的形态、硬度、温度等有无改变,借以了解肿胀、畸形、筋肉的硬度、皮肤的温度,患肢的功能状况等,从而判断伤情。 已经和原本诊一身之组织变化有一定分别,只剩其中一小部分。

       扪摸的方法,要由轻渐重,由浅而深,沿着肌间隙才能触摸清楚骨骼、以骨骼为参照,判定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变化情况,以便分经定证。检查时应注意局部有无高凸、凹陷、成角、旋转等畸形改变,并结合触摸骨性标志有无异常。可以帮助判断有无骨折、脱位(形变--阳伤)。触摸局部肿胀与包块 皮肤颜色、温度正常与否,或内出血及组织反应性水肿所引起气滞血瘀,经络阻塞;温度正常,皮色正常或发紫,按之不即起,或伤肢下坠过久,按之有硬韧感,系筋肉组织弹性减弱,肌力减退,血液回流受到影响所致,为气血不能通达于四肢,气虚血滞中。若触及包块,应了解其部位、大小、形状、硬度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还应注意肿块的边界是否清楚,推之能否移动等。用力应轻柔,以免增加病人疼痛。对肿瘤不要过多的挤压,防止瘤细胞的转移。触摸时还应区别肿块的解剖层次,是在骨骼还是在肌腱、肌肉等组织中。以便确定病位在“髓骨筋肉皮”进而与六经“和”共同辩证。
扪诊可以发现确定是十二经定证直接指征。

人是整体,病传三部,三部不识,不参“平人”定证,证不辨,病难治也。
辩证准确才能选中药法手术。

仅以症在五脏 病机在五体 举几个扪诊例子,
           1.持续打嗝不停,药不效,很可能是颈椎形变。
           2.四逆汤后手足不温,胸椎。
           3.肾虚腰痛药不效,旧伤腰椎。
           4.消渴药不效,三焦结节。
           5.心悸药不效,天泉结节阻气。
如果不结合扪诊,累死也治不好,小病也成疑难!
3# 板凳
发表于 2018-10-29 10:32 | 只看该作者
【古书中因为竖写  原扪珍 是 古写的 繁体“門 ”下面 加个“口”。】 表示一定范围  现今滑雪比赛的“旗門”  古时“字”有 名词 和 动词 “两重性”】 书抄错了 流散无穷了2千年多年 呜呼哀哉
4
发表于 2018-11-1 09:28 | 只看该作者
认真读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如梦醒!原来很少扪诊,下意识的认为是西医所为。不知其理故,狭隘故。慎之慎之,自勉。
5
发表于 2018-11-1 12:46 | 只看该作者
四诊:望、闻、问、切,我说肯定是对的。
望闻问切,难不成就是因为语句通顺而这么叫的吗?不是的。
《难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也就是说中医的诊法是按照诊病的层次而划分的。
望诊:古代的中医大夫很多是有特异功能的,他们能看到气在脏腑经络里的运转情况,那更不用说是肉体组织了。所以讲:“谓之神”。
问诊:这个层次就较望诊低了。为什么呢?因为闻的时候需要通过医生自身的感官来感触患者的气机,比如味道和声音等。因为味道、声音都是一种能量式的存在,所以能代表流转在脏腑经络中的能量状态。所以这种医生只能叫作“圣”了。但毕竟还是一种超出人的状态。
问诊:这就更低了,需要患者把气在脏腑经络中的流转情况告诉医生。因为症状就是能量在脏腑经络里的异常运转的状态。也就是说医生没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感官认识到气在患者体内的流转,所以只是“工”的水平了,也就是凡人的水平了。
切诊:就是通过患者自身的感触还不够,还需要医生亲自核实其能量运转状态,所以是最没本事的,也只能算“巧”了。
如果这么分析的话,其实扪诊比起切诊来还要低级。毕竟切诊是判断气,也就是能量在脏腑经络的流转,而扪诊就是直接摸肉体,连“巧”都不如。所以根本登不进四诊的门槛。
6
发表于 2018-11-1 12:50 | 只看该作者
理疗必知,否则只会赚钱不会治病
7
发表于 2018-11-1 17:42 | 只看该作者
望闻问切也好,望闻扪切也罢,不必拘泥与具体文字的错误或正确,任何技术,也包括医学都需要与时俱进,具体行医坐诊者,也多是用运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感知患者之病痛,甚至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辩证,再与老祖宗的辩证相互印证,为患者解除痛苦才是王道。
8
发表于 2018-11-1 17: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原民间中医 于 2018-11-1 18:12 编辑
小白头翁 发表于 2018-11-1 12:50
理疗必知,否则只会赚钱不会治病

中医都是让你这种只会在网上说些空话,大话,而无临床实际经验打着中医旗号靠欺诈为生的人给败坏的,你作为中医爱好者连中医基本功都不熟(葛根功效都不知,一个牙髓炎治一个月),诊疗平台(诊所)患者来源都没有,你给谁治病,谁能拿生命当儿戏敢找你治病?在做梦?正确的应该说是你只会在网络上诈骗求助患者的钱财!

人贵在诚实,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不是中医就不要冒充中医,败坏中医!
9
发表于 2019-9-25 05:31 | 只看该作者
汉字寨 中医宅 道法俞 德呈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17:5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