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30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资源] “乙肝转阴”意味着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8-8-7 1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者:汪明明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慢性乙肝的根本治疗措施是抗病毒,目前推荐的一线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其他可选择的药物还有替比夫定、阿德福韦和拉米夫定。在评价抗病毒疗效时,需要进行乙肝病毒学检测,检测内容包括乙肝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和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即HBV DNA)。

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常常用阴性和阳性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应该全部是阴性,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感染了乙肝病毒并完全恢复者可以出现表面抗体阳性,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表现为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持续阳性,同时可能还有e抗原或e抗体阳性。

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为阴性,高于检测水平为阳性。

“乙肝转阴”是临床医生、患者及其亲属普遍关注的问题,但“乙肝转阴”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不同的检测项目有不同的概念,其临床意义也不完全一样。

1. 表面抗原转阴

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也是患者治疗后的重要评价指标。它的转阴是乙肝患者治疗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彻底清除了病毒感染。表面抗原转阴一般都伴随着HBV DNA 和e抗原的转阴,乙肝从此完全康复。但也有例外情况,这就是所谓的“隐匿型肝炎”,即:表面抗原阴性,但血液或肝组织内HBV DNA仍阳性,并经常出现转氨酶升高。最近几年,隐匿型肝炎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2. e抗原转阴

临床上我们可以把慢性乙肝分为两大类,一类是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另一类是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e抗原是病毒**活跃、传染性强的指标。对第一类患者来说,当e抗原由阳转阴、同时又伴有e抗体由阴转阳时,便是俗称的“大三阳”变成了“小三阳”。出现这种情况时提示病情趋于稳定,病毒**能力减弱,传染性明显降低。把“大三阳”变为“小三阳”是e抗原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这一概率在30%~40%;用核苷类药物治疗,这一概率在20%~30%。

3. HBV DNA转阴

检测HBV DNA可以直接了解体内病毒的含量,HBV DNA越高,说明病毒**越活跃。但应注意的是,各医院的实验室对HBV DNA 的检测都设定有最低检测值,也就是说,当HBV DNA低于这一水平就检测不到了。所以,当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或者报告阴性时,并不等于体内彻底没有了病毒,只是说明病毒含量很低,低到现有的技术水平检测不到而已。还应注意的是,现在各个医院检测HBV DNA采用的都是聚合酶链法(PCR),这一检测技术要求非常高,不同的实验条件,检查结果会有一定差别,所以不要把不同医院的检查结果进行相互比较。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患者或亲属拿着HBV DNA的检查结果询问病情严重不严重。其实,HBV DNA反应的只是患者体内病毒的**状态和传染性高低,而病情的轻重与否主要看肝功能。HBV DNA水平再高,但只要肝功能指标正常,就可以认为病情不严重,甚至只是一种病毒携带状态;但如果转氨酶很高,并且有黄疸,那么即使HBV DNA阴性,病情也是严重的。

4. 特别提醒:不要盲目追求转阴

不要盲目追求转阴  表面抗原转阴是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终极目标,由于乙肝病毒的顽固性及药物治疗的局限性,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患者微乎其微。虽然近十多年来,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广泛开展,表面抗原转阴的现象逐渐增多,但在我国庞大的乙肝患者中仍然只占极少数。鉴于此,盲目追求乙肝转阴是不可取的,在治疗上要科学和理智,特别是不要轻信虚假医药广告不切实际的宣传,以免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

来源:爱肝联盟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8-8-8 21:50 | 只看该作者
临床需警惕隐匿性肝炎,进一步查乙肝DNA可除外。
3# 板凳
发表于 2018-8-16 09:06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肝穿刺才是金标准
4
发表于 2020-12-4 20: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2,4,5阳性,1,3阴性,请问体内还有乙肝病毒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06:3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