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常识] 儿童心理教师张芃:孩子总和你对着干?家长你有福了!【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儿童心理教师张芃:孩子总和你对着干?家长你有福了!
转自搜狐教育




汇聚成都名校名师 专注学生学智成长
编者按:最近有家长朋友向我们反应,孩子总是和自己对着干,自己说东,孩子偏要说西,过去乖巧听话的孩子好像一夜之间就成了“小***”,自己说什么,孩子都无情地回应“不”。
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本期《名师访谈》带着这样的问题,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力荐下,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资深儿童心理咨询师张芃老师。张老师以从教三十余年的丰富经验,为我们解答了所谓“儿童叛逆”的诸多疑惑,相信能令阅读本文的每一位家长获益匪浅。


张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学校专职心理教师(中学高级)
孩子不听话是好事,父母读懂了,孩子就有福了
蓉:张老师,很多家长反应,孩子经常和父母说“不”,和爸妈对着干,这是传说中的“叛逆”吗?所谓的“叛逆”难道不是青春期的特征吗?
张:我们的家长喜欢用“叛逆”去描述孩子和自己的摩擦、冲突。当孩子出现不听话、顶嘴、作对的情况,家长很容易紧张起来,觉得自己的孩子“叛逆”了。
但作为心理老师,我听到这样的现象是非常开心的。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叛逆”,其实是想做自己,这绝对是一种正向的探索。
孩子不服从、叛逆、挑战、破坏规矩,都是创造力的温床。如果孩子一切都是顺从,其实是在丧失自己的意志。
孩子要做自己,要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就一定会要求自己说了算,如果这个时候被外界束缚,自然而然地想要抗争、反叛。
蓉:那么孩子开始表达和父母不同的意见,争取自己说了算的权力,一般会发生在哪个阶段?
张: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有两个重要的叛逆期,一个是一岁半到三岁。
家长可以观察到,年幼的孩子会吮吸手指,对孩子来说,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手指,在想吮吸的时候自由吮吸,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价值、正向的一步。
而一岁半、两岁的孩子,最爱说的就是“不”,“我来”,也喜欢扔东西,扔了再捡回来,捡回来继续扔,这实际上也是孩子在确定和训练自己的掌控力,这让孩子觉得可控与安全。
另一个叛逆期是青春期,过去会出现在13-14岁的孩子身上。现在则是普遍提前,出现在10岁左右。
当然也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孩子整个青春期都没有经历叛逆,但实际上这也是非常遗憾的事。
因为孩子叛逆是在寻求自己的空间。在不断探索中,孩子会让自己的生命力更加旺盛,更有创意、活力。
这样来看,叛逆本身并不是问题,而且也不是必须要去改变的缺点。
蓉:家长会担心,顺着孩子“叛逆”的趋势,孩子会不会要上房揭瓦,做出出格越轨的事情。
张:这种担心其实没有必要。从教三十余年,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是非常愿意,也非常主动地寻求规矩。因为有规矩才会有安全感。
况且我们大部分的家庭中,父母都是亲社会、讲规则的,愿意和他人友好相处、极具善意,孩子也会有样学样,走偏的几率极小。
蓉:除了开始“不听话”,孩子还会有哪些表现在提醒家长们,孩子在飞速的成长,在渴望自我的空间呢?
张: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有自己小团体的文化,即朋友、同学间的隐语、暗号,通常都是大人们无法理解的对话。
他们可能在表面上不会和家长发生冲突,但是自己会悄悄地做点犯傻的事,这种情况反而应该引起注意。
因为网络时代,孩子的信息渠道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大人根本无从得知孩子会从哪些渠道获得哪些闻所未闻,甚至是骇人听闻的消息。例如之前出现过的邪教教唆孩子**的案例。
如果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没有自己说了算的空间,加上有些孩子在学业上又比较受挫,这种情况下,孩子一定会寻求一个满足自己情感的小团体。
本身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就不再是孩子的中心。这时,孩子会更看重自己的小伙伴是不是认可自己。
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不能给到孩子很好的安全感和引导,而仅仅给孩子制定规则,设立限制的话,孩子就会悄悄地暗流涌动。
这样家庭的孩子,理想的情况下,可能会看起来正常地度过了青春期。不理想的情况,可能会出现一些行为、品性上的问题,比如品行不端、攻击破坏、自伤自残、伤害他人。
父母要时刻觉察自己的控制欲,适当向孩子示弱,给孩子空间
蓉:家长要如何调整自己的认知,才能更好地接纳孩子掌控感的探索,以及平和地与“反叛”期的孩子相处呢?
张:家长要认识到,叛逆是一件好事。 孩子连叛逆都不会,连自我的位置、在世界中的空间都不去争取,一直是乖乖的,这样的孩子今后在社会上是没有竞争力的,永远都是顺从的。从这个角度想,家长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向孩子示弱,是一件好事。这种空间是指孩子说了算的领域。
从物理空间而言,孩子最好能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条件不足的话,至少应该有一张孩子自己的书桌。再不济,要给孩子一个能上锁的抽屉,允许孩子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自己说了算,让孩子自己掌控。当孩子有掌控感的时候,他会为自己负责。
蓉: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不断探索和扩张自己的掌控感。很明显,家长也会有控制欲,甚至潜意识里会将孩子划分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会对孩子的反叛表示不接受。
张:每个人都有自己掌控感的需求,都需要掌控自己的生活。家长的控制欲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有一部分家长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存在感,比如在事业、职场上很失落,就只能“欺负”自己的孩子。
家长要千万自省,不能在孩子面前找寻存在感,不能在其他领域受挫,回家就在孩子身上显示自己的控制欲、权威感、驾驭感。
即便孩子在现阶段能为你所掌控,那也是年幼无力,甚至是以生命力萎缩为代价。家长的控制欲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三种亲子关系形态,帮你判断家庭关系的健康度
蓉:当孩子出现“不听话”“反叛”的行为时,家长首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
张:家长可以首先观察和反思,家庭关系有没有出现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再愿意听话。
有三种亲子关系形态,可以帮到家长去判断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健康。健康的、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更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
第一种亲子关系为安全型。在孩子接受众多信息,产生认知混淆的时候,这类型孩子会更倾向于相信父母,因为他对父母是信任的。同时,他也能形成自己的判断,因为他相信父母的包容度,他可以去定义未知的领域。
第二种亲子关系为回避型。这类孩子不太愿意听从父母的教导,他更倾向于听从他者的话。这样的亲子关系,在青春期里,和父母作对、反叛的表征会更明显。
第三种亲子关系为焦虑型。孩子会非常粘父母,无条件地听从父母,即便父母的说法有明显的漏洞或者错误,孩子也会相信父母。
这样的孩子,成人后很容易成为妈宝男、妈宝女。性格软弱,千方百计寻求父母的认同,想和父母产生更深的连接。
因为他们通常很焦虑,担心父母不爱他们。
所以家长在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第一个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亲子关系有没有出现问题。关系出了问题,不听话就成为必然。
家长要扪心自问,自己的话值得孩子听吗?
蓉: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潜意识里是将自己的话设定为正确、合理、科学的。
但实际上,家长不愿意去承认,他的生活经验和今天孩子的成长有不相符的地方,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一味的要求孩子听从自己的教导。这其实也非常不科学。
张:对,很多家长会说,孩子怎么不听我的话了,我很苦恼。我想说的是,孩子为什么要听你的呢?
家长要反思,自己说的话,值不值得孩子听从。
据心理学家观察,两岁的孩子就已经会察言观色了。家长如果说话装模作样,孩子是能鉴别的。
孩子不听从家长的话,家长要思考,自己的言论自己是否信服,是否表现得自信。如果自己都不接纳不自信,孩子也不会信服。
和孩子斗智斗勇中,负面情绪这样疏导更有效
蓉:那么家长要如何疏导自己面对孩子时的烦躁、气愤呢?
张:家长也不用勉力忍耐,甚至装出笑容可掬的样子,直到忍无可忍再来表达。这样非常不好。
家长也可以表达情绪,比如孩子总说“不”,甚至发火,家长也可以生气、难受,不含敌意地予以表达。比如直接跟孩子说:妈妈很生气,今天你吼了我,我很难受很难过。”“太生气了,甚至想动手打你。”
家长的表达一定要以“我”来开头,陈述情绪,然后陈述理由。这样表达的是感受,而不会上升到行为上。
成年人的行为也需要被接纳的,家长这样表达情绪,一方面是健康的疏导,另一方面也给孩子正面的教导,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和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
让孩子看到,愤怒不满的时候不是一来就动手打骂,或者是自我伤害。以说话的方式表达情绪,是在降低伤害度。
家长和孩子的摩擦中,首先要学会处理情绪,然后要分析原因,最后解决问题,对症下药,学习新的家庭教育方式。这是家长的终生课题。
答家长问,初二孩子不上学,成为社会青年,怎么办?
蓉:最后替我们一位非常着急的家长请教您。这位家长表示自己初二的儿子已经叛逆到不去学校上课,一直要求转学,现在已经快成为社会青年,任何人的劝说都不听从,自己作为单身母亲不知该怎么办。
张:这种处境的家长现在能来寻求专业支持,做得非常好。
孩子想转学,原因是什么,家长有没有了解过?如果孩子理由充足,家庭条件具备,可以满足孩子转学的要求。
没有条件转学的,家长要多和学校沟通,表示愿意配合学校,表达自己无奈的情绪。
家长尤其要关注孩子不愿去学校是不是遭遇了校园霸凌。校园霸凌除了身体暴力外,还有冷暴力,孤立、侮辱、谩骂等等。如果存在校园霸凌,可以首先请学校帮忙解决。
如果孩子已经不去学校了,但还能在家吃住,也要感到万幸,先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如果孩子不愿意沟通,那也要向孩子表达,父母是接纳他的,无论他有什么样的困难,一家人都会一起面对,父母是希望你好的,希望你参与校园生活。但既然你现在不愿意去,也一定有你的道理,那我们一起面对。
确定了这个态度,再确保孩子能在家吃住,即便孩子白天出门晃荡,但允诺了几点回来,的确做到了,就很好。一步一步来,孩子还在家吃住,就表明孩子的行为还在父母的可控范围内。
如果已经不在家吃住,甚至已经失踪好几日了,家长一定要耐心去把人找到,找到后耐心陪伴,不要打骂,先问问吃饭了没有,冷不冷。打骂只会将孩子推得更远,这个时候要用亲情召回孩子。
如果家里有孩子信任、亲近的长辈、孩子的挚友、死党,可以让他们和孩子进行沟通。
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找到专业的机构进行咨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12:3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