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49|回复: 12

[临床经验] 一篇文章读懂中医脉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5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医师将三个手指放在寸口上,究竟在体会什么呢?脉诊的基本内容,或者说基本的着眼点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位,二是脉象。部位,即上面讲到的上下和深浅。其中,寸、关、尺分别代表人体上中下三部,浮、中、沉则分别表示人体的表中里三层。区分出这些部位,之后呢?
中医脉诊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脉在不同部位的搏动状态(即脉象),评价体内相应部位的气血充盈程度和运行状态。也就是说,中医诊脉,有点像用一台高精度的CT机,逐个部位,逐层扫描。上面讲到通过寸关尺、浮中沉确定下来的九个点,就像九个大的人体气血观测站。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这些观测站上,仔细观察气血的状态了。而气血状态反应在指下,就是脉象。
对脉象的观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气血的充盈程度,二是运行状态。所谓充盈,又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阳气充盛与否,二是阴血充实与否。涉及以下两组脉象。
虚 实
虚实,是指脉动力度而言。主要反应人体阳气的充盛程度。气盛则脉动有力,气虚则脉动无力。这点其实不难理解。当我们精神饱满,气力充足时,往往干劲十足;而气不足时,就是四肢倦怠,连说话也懒得说。我们的脉也是一样,阳气充足则脉动有力为实,阳气不足时脉动无力为虚。不过,太过有力的脉,则往往表示体内有火热邪气,在鼓动气血。
粗 细
粗细,是指脉的形体而言。正常脉象,粗细适中,譬如正常人体胖瘦相宜。形状过于细小的脉象,或柔软如发丝,或坚硬如钢丝,常见于阴血不足的患者。相反的,如果脉形过粗过宽,甚至边界不清,通常表示体内阴类的邪气较盛,最常见的是湿邪。形象的理解,脉管如河道,水足河道充;水少则流细,水满则流溢。
一句话,阳气看力度,阴血看宽度。除了气血的充盈,运行状态如何才是脉象更具诊断价值的部分。据无疾临证所见,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脉象,是以下三种:弦、滑、濡。
弦 象
弦,即琴弦,只需将手指放置在绷紧的琴弦上,即可感知此脉象的大体性状。弦象,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脉象,不妨留意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尤其在两种情况下:一是受寒,二是郁闷。受寒时出现弦象不难理解,寒邪之性主收引,犹如热胀冷缩。脉管收紧后,自然会出现紧绷如琴弦的反应。心情不好,郁郁寡欢时,同样可能出现弦象,机理与寒主收引不同。寒邪收引,犹如外力牵拉脉管,令其绷紧;气滞脉弦,则如向球内充气,令其满胀。因肝主疏泄,当体内气机郁滞时,往往是肝脏的功能出了问题,所以弦象又常作为主肝脏病的脉象。
滑 象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是古人对滑象形状的经典描述。按无疾临证观察,传统脉法上讲的滑象,其实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脉在指下快速滑过时,略带粘滞感,脉形不大,力度也正常。另一种则是,脉形较大,脉的力度也超过正常,但不见粘滞感。两者的共同点是,脉在指下的运动都很流畅;但前者粘腻主痰,后者力猛主火热。形象的看,前一种滑象,犹如用手指滑过浸湿的香皂,那种滑滑的,又略带粘腻的感觉,就像痰一样。后一种则势如火球,又或者沸腾的开水,气势汹汹。
濡 象
这里讲的濡象,与《中医诊断学》教材里讲的濡脉略有不同。教材里讲濡脉的特征是“浮而细软”,这里所讲的濡脉,不包括浮,也没有细,只讲“软”。软,是濡象的核心特征。提到世间柔软的东西,很容易想到水。而濡脉所主,正是水湿之象。试将脉道比作沟渠,水少则细,水满则溢。水溢出后,沟渠的边界已然不再清晰。这种柔软的,流散的,弥漫的脉象,就是濡象。
除了以上5种最基本的脉象,还有两种经典脉象,不得不提:迟和数(音硕)。简单的说,迟数就是脉动的快慢。那么,中医怎样计算脉动次数呢?
正常情况下,每分钟人呼吸16-20次,脉动60-100次,脉动次数大约是呼吸的4-5倍。也就是说,一呼一吸间,脉动4-5次。中医正是凭借二者间的对比关系,来评价患者脉动快慢的。一般来说,医生呼吸1次,患者脉动4次(或5次)为正常,少于(或等于)3次为迟,多于5次为数。一般来说,迟象表示体内有寒邪,数象相反,表示有热邪。
讲了这么多关于各种主病的脉象,或有朋友要提问,健康人的脉象是怎样的呢?中医一般把“缓”定义为健康脉象。可以用8个字来描述缓象的特征:充实饱满,从容和缓。增一分则嫌其实,减一分则嫌其虚;疾一分则嫌其快,迟一分则嫌其慢。
欢迎大家留言。

10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0朵
发表于 2018-7-5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是脱离临床闭门用物理学想出来的东西。一种脉和一种症状一样,都有寒热虚实各种可能,根据特定病情而判断,都强调整体而论。比如肢冷,若见此即论阳虚、寒凝则武断,岂知临床有阳郁、湿热、阴虚、痰凝等所致者。脉亦然,比如脉细可为阴不足,亦可为阳不足、又可为湿、为实邪内闭;又比如脉大,左尺独大为阴虚不能制火,当滋阴,等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脉诊作为中医核心技术,只有用中医思维明其理,多练多学,没有捷径速成之法。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发表于 2018-7-5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临床经验,收藏了。
发表于 2018-7-5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篇看完,还是不怎么懂如何把脉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发表于 2018-7-5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帖子,简明易懂,比喻形象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发表于 2018-7-5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给我们中医知识普及的机会。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发表于 2018-7-5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楼主的奉献,收藏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发表于 2018-7-6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然把脉就是不能琢磨的了。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则是更高层次的运用了。
发表于 2018-7-6 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篇看完,还是不怎么懂如何把脉
发表于 2018-7-9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联系实际,逐渐深入掌握。
发表于 2018-7-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联系实际,多练多学,没有捷径速成之法。说的太好了。
发表于 2018-7-2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了解了理想状态下的脉象,才能分辨出异常的脉象,学习了 。谢谢!
发表于 2018-7-24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脉要多实践,多练习。不断的摸索才有见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09:2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