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1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行之:张仲景是历史上最会使用附子的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0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仲景用生附子均不超过一枚,主回阳救逆;用炮附子二到三枚,主止痛;用炮附子一枚,主温阳;用少量附子,主助气化。
附子有毒之偏性正是能治病救人的关键所在,临证只要不离辨证论治之前提,并注意其炮制法、煎服法和配伍法,使用附子便可取得桴鼓之效。
“十五”***规划教材《方剂学》及《药典》中附子用量有失仲景制方之旨,宜重新严谨编写。
纵观整部《伤寒论》,使用附子的方剂很多,且只要使用恰当,均可收桴鼓之效。然而,关于附子,笔者有些话愿与同道商榷。

仲景是历史上最会使用附子的人

附子用量大有讲究,可以说,仲景是历史上最会使用附子的人。
综合来看,《伤寒论》中用生附子的方剂有干姜附子汤、四逆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人参汤和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其用量均不超过一枚,主要作用是回阳救逆。
用附子二到三枚的方剂有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和附子汤,主要作用是解决关节、骨节的痛症。
用炮附子的方剂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真武汤、附子泻心汤、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和乌梅丸,除乌梅外,附子用量都是一枚,主要作用是温阳。
此外,还有《金匮要略》肾气丸,用少量附子,主要作用是助气化。

常有视附子为虎狼之药者

使用附子重在辨证对于附子的使用,后世医家亦各有发挥,尤其是近代的火神派医家,更是将附子使用之道发扬光大。
然而,亦常有视附子为虎狼之药者。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受《药典》的束缚。《药典》规定,其附子用量极限为15克,显已成为临床医生使用附子的桎梏,也是教材中为何真武汤附子一枚用9克,附子汤附子二枚用15克的原因所在。
二是对附子的适应症不理解。何时用大量?何时用中量?何时用小量?何时用生附子?很少有人刨根问底。
三是对煎煮时间和服药量的误解。纵观《伤寒论》全书,附子煎煮方法及服药量与桂枝汤并无明显差别。而近代医案中用附子,多要求先煮沸一小时或几小时,笔者认为,有失仲景之旨。
四是药物质量参差不齐。笔者在临床中谨遵仲景之法运用附子,一枚用20克而无需先煎,只要求每付头煎煮沸40分钟以上,从未出现不适症状。但有持处方到别处配方后出现口、舌、肢体麻木或恶心呕吐者,说明附子炮制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附子有毒是不争的事实,其毒性的大小与用量并无绝对的关系。正如火神派鼻祖郑软安在《医法圆通》中所说:“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人参、黄芪、鹿茸、枸杞都是***。”
可见,附子有毒,其有毒之偏性正是能治病救人的关键所在,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其偏性,却又不致毒,关键在于辨证的准确。临证只要不离辨证论治的前提,并注意其炮制法、煎服法和配伍法,使用附子便可取得桴鼓之效。

中医教科书部分方剂完全有失仲景制方之旨

《伤寒论》中,真武汤证有两条原文,分别是太阳病篇第82条和少阴病篇第316条,其方药物组成为:“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附子一枚炮,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伤寒论》中,附子证也有两条原文,即少阴病篇第304条和305条,其方药组成为:“附子二枚炮,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真武汤与附子汤在组成上,只有生姜与人参一味之别;在药量上,则有附子一枚与二枚、白术二两与四两之差;在病机上,真武汤为阳虚水泛,附子汤则是少阴阳虚,寒湿凝滞。正如柯韵伯所说:“附子汤与真武汤似同而实异,此倍术附去姜而用参,全是温补以壮元阳,真武汤用姜而不用参,当是温散以逐水气。”
附子汤中,附子、白术用量均比真武汤多一倍。但“十五”***规划教材《方剂学》中,真武汤中白术二两用6克,附子一枚用9克,而附子汤中白术四两用12克,附子二枚却用15克。更有甚者(《伤寒论方证精解》杨洁红编著),附子汤附子用6克,真武汤附子用9克,完全有失仲景制方之旨。

严谨编写中医教科书和《药典》

“十五”***规划教材《方剂学》中,回阳救逆类方中的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及白通汤中用生附子各一枚是15克,通脉四逆汤中用生附子大者一枚是20克,但在附子汤的二枚炮附子却只有15克——麻黄附子细辛汤等一枚附子都用9克,可见教材编写有失严谨。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药物剂量是取得临床良好疗效的关键。追本溯源,还原仲景本源剂量,严谨编写中医教科书和《药典》,是振兴中医药的首要任务。同时,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保障。

2# 沙发
发表于 2018-4-25 12:25 | 只看该作者
西医的理论捆住了中医的手脚。
3# 板凳
发表于 2018-4-25 1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原民间中医 于 2018-4-25 20:23 编辑
hahahaha0001 发表于 2018-4-25 12:25
西医的理论捆住了中医的手脚。

我倒是认为零中医基础或西学中人员更适合学经方,只要认真研读《伤寒论》理解并消化,明辨六经,方证对应都效如桴鼓!反而对有一定的中医基础者有诸多障碍!事实证明有很多中医爱好者参考经方医案取得了较好疗效!
4
发表于 2018-4-26 16: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不错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12:2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