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19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1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伤寒论***
中医的来源,看到的有三种说法:        
一、天外文明。        
二、上古文明。        
三、千万年的磕磕碰碰的经验总结。        
我的认识:中医是巫这个历代精英在不经意的盘坐中发现再探索出来的。(西药的基础是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解剖。中医诞生之时与这些无关!中医的基础是内息,术数,星辰,唯象)        
在黄帝内经、伤寒论、周易的研读中,发现了中医1+2=3的规律,即伤寒论的病机规则、药物定位、药量定数规则。(在经络针灸中找到部分应证。从针灸的应用看,伤寒论里的规则只是中医的治疗规则之一种,也可能是总则。)(有待实践验证,可在经络针灸上进行)(取穴规律搞清楚,即可落地临床)        
更细度2+3=5的层层推进有待进一步研究。更基本的0+1=1、1+1=2有待挖掘研究。        
伤寒论112个药方,己解出2/3,未解之1/3原因为药物单位量不明或丸药、散药、非整两数汤药(株,分等)         
现在的中医被称为经验医学,没错,基本理论断传(实际上隐含在黄帝内经中,黄帝内经背后有一部公理,定理原则书),绝大部分人继承下来的确是经验(民间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内息高人,但其未能说明并传出)。        
为何1700年来没有再进行基础研究?后世一在吃老本(黄帝内经,伤寒论),并解释不一,认识不一(如药物性味归经)。        
此规律将让中医得到一个突破,将给中医生物学开启一扇大门。        
在此规律基础上,半年内可理解并背熟伤寒论,结合对药物特性的熟悉(死背吧),再解习题(历代医案),再实习一年,即可上手开药了,水平可达中工。如能同时熟读黄帝内径,特别是五运六气,则更佳。        
在此规律基础上,现有熟读伤寒论者,下药水平可迅速得大幅提高。        
此规律结合药物特性、结合诊断系统,结合AI可研制出自诊断并处方(药、穴)系统及保健系统设备(家庭版,诊所版)        
智能煎药设备研制(非现在卖的低科技自动煎药壶)。
药物: 一、药物归经研究 二、药物寒热研究 三、药物开合枢研究 四、药物升降研究 五、药物气血研究 六、药物提取研究 。 。
经络穴位: 一、经络研究: 二、穴位研究: 三、取穴规律: 。 。 。
健康波动范围系数研究。 寒热系数 温凉系数        
这个理论的发现及应用,将使人从出生即处于中医的时刻保护之下,一切病变在初始即被治愈(是治愈不是有效),现在所谓的大病难病将不复发生。(真正的家庭医生)。全民健康全面提升。        
所谓性格,智力亦与身体健康有极大关系!群体智力将大幅提升。

以下均为***基础上的理论推导。        
中医的观察基础是温度(寒凉温热)           
      ︿         
2    |————————————              
1    |————————————         
0    |————————(平)绝对健康(温度)线     
一1|————————————     
一2|————————————           
      |—————————————————>   
健康范围:1>X>一1(五运六气说明无绝对健康)   
凉范围:2>X>1   
寒范围:Ⅹ>2   
温范围:一1>Ⅹ>一2   
热范围:一2>Ⅹ               
中医的理论根源是**(生克乘侮),五运六气。
中医诊是要取得什么病机信息?
一、哪脏哪腑发生病变。
二、是寒,是凉,是温,是热。
三、是气(卫),是血(营)。
四、脏腑整体虚实,气之虚实、血之虚实。
五、表现的症状反应(邪之所在)。
六、……
中医诊断是根据什么原理? **病机,开合枢,升降(气立)出入(神机)。(脉是探寻病机的信息途经,症是病机的结果表现形式)(机症相应,望而知之是为神)
开药根据什么原理?
药物的:
一、入经
二、寒热平
三、气血
四、升降出入
五、开合枢(未完全搞明白)
六、邪之在表在里(表(汗)里(和下吐))在上在下
七、……(还有未找到的,某些特殊性?如毒性泡制)        
当准确辩出病机,当四百余常用药按上述规则厘清之后,常见病更可精准开方了(药到病除)。        
伤寒论有四大系统:一:病机模式。二:病症现象。三:药物定位及药量计算。四:药物选择。[猜测,伤寒论为黄帝内经某一分支的应用普及版,因脉诊的复杂难测性(所看到的脉诊未涉及凉温,均表现为寒热),其将简单脉诊与症结合,普及性让众人学习]。(猜测仲景精通内息。)        
估计失传了一部药理书,此书说明了每味药的归经、寒热、气血、升降出入、开合枢、……、等(胎胪药录?)。        
病机十九条是从症上归纳判断病机的部分属性。        
我对病的理解:病是人体内某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各症状(细菌滋生?细胞异变?等?)。        
中医是恢复人体正常环境温度,而自愈。 中医可称为环保医学。        
因药物归经不明,尚无法准确开药!(现只能结合经验再下药。)理解了为何只开三剂药(多病机状况下,随着某病机的解除,症状会发生变症。故要重新辨证。)。               
现列桂枝入经:脾,胃,肺,大肠,肝,胆,肾,膀胱。
以下选几个单一病机方进行解析
桂枝汤解析:
条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翁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一、病机:太阳膀胱中风。阳自浮:气热。阴自弱:血凉。
二、症状:
三、药量及药物选择:
桂枝:3两:甘温,入膀胱。。。,主枢?,主气,主升,主表。
生姜:3两:辛温,入膀胱。。。,主枢?,主血,主升,主表里。
芍药:3两:酸凉,入膀胱。。。,主枢,主气,主降,主表。
甘草:2两:甘平,入脾。。。,主气,主运输,主出入。
大枣:12枚:甘温,入脾,主血,主开?,主升,主里。
还有什么选择规则?
桂枝,生姜入经最广,药材又易得,所以在方中出现几率高。
人参:甘平,入脾。。。,主血,主能量,主出入。
麻黄汤解析:
条文:大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咳者,麻黄汤主之。
病机:太阳膀胱伤寒,气寒。
症状:
药量及药物选择:
麻黄:3两:辛苦温,入膀胱。。。,主气,主开,主升,主表。
桂枝:2两:辛温,入膀胱。。。,主气,主枢,主升,主表。
杏仁:5两:苦温,入膀胱。。。,主气,主开,主升,主表。
甘草:1两:甘平,入脾。。。,主气,主运输,主出入。
调胃承气汤解析: 条文: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病机:阳明胃中风,气热。
症状:
药量及药物选择:
芒硝:4两:苦寒,入胃。。。,主气,主合,主降,主里。
大黄:4两:苦寒,入胃。。。,主气,主合,主降,主里。
甘草:2两:甘平,入脾。。。,主气,主运输,主出入。
桂枝加附子汤解读:
病机:患者身体素虚(阳虚),发汗过甚,致心生热并外热内陷入三焦,膀胱中风未愈尚存。
附子1两,咸热,入肾,主血,主枢,主升。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桂枝汤去桂加白术茯苓汤用药解析:
脾气血双虚,桂主表解肌令汗出,汗由血生,血虚不可动,只能补,故去桂枝(主气,主表)。邪从里祛,白术温主气血,主里,主降?茯苓温主气,主里,主降?大枣主血,主里,主升,生姜主血,主表里,主升。(气为血生,阳为阴生)

未解
23、桂枝麻黄各半汤 非整两
25、桂枝二麻黄一汤 非整两
27、桂枝二越婢一汤 非整两
10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龙骨性味归经不明
11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龙骨性味归经不明
118、桂枝甘草牡蛎测报 龙骨性味归经不明
117、桂枝加桂汤 灸药结合
124、抵当汤 单位量不明
131、大陷胸丸 单位量不明及非汤药
134、大陷胸汤 甘遂单位量不明
141、文哈散 一味药
141、五苓散 非整两
141、白散方 非整两
146、柴胡桂枝汤 甘草错简,应为一两半?
152、十枣汤 单位量不明
159、赤石脂禹余粮汤 性味不明
163、桂枝人参汤 错简,人参应为四两?(与理中丸同性)
166、瓜蒂散 非整两
177、炙甘草汤 麦门冬单位量或人参错简?(人参为一两则强解)
233、蜜煎导方
243、吴茱萸汤 吴茱萸单位量不明(为4两或6两则解)
247、麻子仁丸 厚朴单位量不明(设厚朴一尺为4两则解)
303、黄连阿胶汤 鸡子黄单位量及阿胶性味不明(阿胶,鸡子黄为平入肾则解)
306、桃花汤
310、猪肤汤
312、苦酒汤
313、半夏散及汤
314、白通汤 单位量不明
315、白通加猪胆汁汤 单位量不明
338、乌梅汤
357、麻黄升麻汤
35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吴茱萸单位量不明
385、四逆加人参汤
386、理中丸 错简,人参应为四两?
390、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392、烧浑散
393、枳实栀子豉汤
395、牡蛎泽泻散
397、竹叶石膏汤

因为是纯理论分析,逆向推导,已解的并不保证所有的都绝对正确,因本人水平有限,无临床经验,机症不能对应,有些方有多解,有些方极度复杂。
湖南衡阳:***
2# 沙发
发表于 2018-4-13 16:42 | 只看该作者
进一步的研究:
一、诊断技术(脉诊、经络诊)的研究。[经络诊本人己假定(破了当代一个案例,与之区别,比他多一味药,并给出所有药量),未实践(因药物不明及无经验)。]
二、大数据分析(古方(伤寒、金匮、肘后方、小品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儿药证直诀)综合比较,将不明药物量分析确定出来及将所有药物按前面所列药物规则进行系统确定。及对当代一些案例进行分析破译。)
三、进行对比分析(就病案进行药方(针灸方)对比,方式是明医就一病给出药方(针灸方),再按此规律给出药方(针灸方),双方对比。)
三、召集民间中药方面明医、专长者、经验丰富者等共同研究。
四、召集民间针灸方面明医、专长者、经验丰富者等共同研究。
五、召集民间懂内息者、气功者,经络敏感者等共同研究。
3# 板凳
发表于 2018-4-13 16:52 | 只看该作者
进一步研究非作者个人能力可为。
4
发表于 2018-4-17 19:07 | 只看该作者
更正
中医的理论根源是**(生克乘侮),五运六气。
中医诊是要取得什么病机信息?(诊断规律)
一、哪脏哪腑发生病变。
二、是寒,是凉,是温,是热(升降出入,开合枢)。
三、是气(卫),是血(营)。
四、脏腑整体虚实,气之虚实、血之虚实。
五、表现的症状反应(邪之所在),在表(经)在里(脏、腑)、在上在下。
六、是气立是神机(人参为神机药)。
七、…… 中医诊断是根据什么原理? **病机,开合枢,升降(气立)出入(神机)。
(脉是探寻病机的信息途经,症是病机的结果表现形式)(机症相应,望而知之是为神)

开药根据什么原理?(中药规律)
药物的:
一、入经
二、寒热平(寒热为气立,平为神机)
三、气血
四、升降(气立)出入(神机)
五、开合枢(定位明白了,功能未明白)
六、邪之在表(经)在里(脏腑)[表(汗)里(和下吐)]在上在下
七、……(还有未找到的,某些特殊性?如毒性泡制)

药量计算规律:
桂枝汤解析:
条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翁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一、病机:太阳膀胱中风。阳自浮:气热、实。阴自弱:血凉、偏虚。膀晚整体偏虚。邪在表(经)。
二、症状:
三、药量及药物选择:
桂枝:3两:甘温,入膀胱。。。,主枢?,主气,主升,主表。
生姜:3两:辛温,入膀胱。。。,主枢?,主血,主升,主表里。
芍药:3两:酸凉,入膀胱。。。,主枢,主气,主降,主表。
甘草:2两:甘平,入脾。。。,主气,主运输,主出入。
大枣:12枚:甘温(平?),入脾,主血,主开?,主升,主里。
还有什么选择规则?
桂枝,生姜入经最广,药材又易得,所以在方中出现几率最高。
人参:甘平,入脾。。。,主血,主能量,主出入。

麻黄汤解析:
条文:大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咳者,麻黄汤主之。
病机:太阳膀胱伤寒,气寒、虚。血平。膀胱整体虚。邪在表。(膀胱中热,则为实)
症状: 药量及药物选择:
麻黄:3两:辛苦温,入膀胱。。。,主气,主开,主升,主表。
桂枝:2两:辛温,入膀胱。。。,主气,主开,主升,主表。
杏仁:5两:苦温,入膀胱。。。,主气,主开,主升,主表。
甘草:1两:甘平,入脾。。。,主气,主运输,主出入。
5
发表于 2018-4-17 19:08 | 只看该作者
膀胱中风,伤寒均有热,从阴阳,气血,开合枢,升降出入,寒热的角度如何解释?
因为伤寒致开太过,寒入严重致闭腠理,热不得出?(此热为人体正常生热与外界交换,不得出而积聚高热)
因为中风致开不及,腠理不能正常打开,热不得完全出?

桂枝温,主气,使气热,气热生汗,主升,主开(懈肌,腠理开),主表,使汗出而泄热? 生姜温,主血,主表里,使血热?
麻黄温,主气,主表,使气热?气热生汗,主升,主开
桂枝与麻黄入不同的经。
《素问·五癃津液别》:“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增桂令汗出……。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邪在里,血虚)
桂枝汤去桂加白术茯苓汤用药解析:
脾气血双虚,桂主表解肌令汗出,汗由血生,血虚不可动,只能补,故去桂枝(主气,主表)。邪从里祛,白术温主气血,主里,主降?茯苓温主气,主里,主降?大枣主血,主里,主升,生姜主血,主表里,主升。(气为血生,阳为阴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16:2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