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206|回复: 0

[其他] 脾气虚有何表现?又如何调理脾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1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功能,也就是所谓的“脾气”,脾胃好不好,其实就是“脾气”决定的。脾气足,则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通俗地说,就是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我们吃下去的食物。

脾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脾胃差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所以有“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的说法。可见,你的身体好坏,首先还得脾胃说了算。

自测是否脾气虚

中医对脾虚的人可以总结出4大主要特征,可以对照检查自己是否脾虚:

1看舌苔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正常健康人的舌苔一般是薄白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舌头看起来是淡红而润泽的。

如果舌苔看起来又白又厚、并且过于湿润,说明体内寒气太重,这样的人怕冷,而且容易冒虚汗;

如果舌苔黄而厚,舌头边缘还有非常明显的齿痕,并且伴有眼睛浮肿的话,那么说明体内湿气重,这样的人则容易消化不良,易疲劳;

如果舌苔很干燥而且发黑,那么说明身体内热过盛、津液亏损、心火很旺,人很容易浮躁,情绪易波动,总感觉口干口渴。

2看食欲
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进入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如果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那么有可能是脾湿气太重了,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夏季湿热天气中。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3看脸色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

4看晨起状态
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肺气虚的人容易气短,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

三招补足"脾气"

1山药入饮食
山药有补脾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称其“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中医上也常常用山药于治疗脾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生山药500g研细粉备用,每次煮粥用30g,先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入锅内煮,煮时用筷子不停搅之,使其沸至成薄糊状即可。如果嫌口感不好,服用的时候可以适量加点糖。此方法适用于任何年龄段脾虚的人。

2古方调养——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出自宋朝官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方,是治疗脾胃虚弱的经典方。方中以党参、茯苓平补脾胃之气;白扁豆、山药之甘淡,助白术健脾,又可祛湿;砂仁的芳香可以化湿行气、和胃醒脾。
做法:
1、取山药10g、党参10g、茯苓10g、白扁豆7g、陈皮5g、砂仁5g、白术(炒)10g;
2、先用水浸泡30分钟,然后小火煮,煮沸5-8分钟即可。
此外,现代研究表明,猴头菇多糖成分有助于促进胃健康,用以上中药调理时加上猴头菇,也可以很好地调养脾胃。

3现代调理方--月养水
月养水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们研制的饮品,口味宜人,性味不会有所偏性;兼以中医养生滋补五脏、西医开胃及补充营养的设计理念,根据养生学中“药食同源”的原则,以百合、发芽糙米等温性纯天然食材配伍(无任何药物成分),煮制而成。对于孕期的女性更要调理脾胃,孕期滋养就喝月养水。月养水最大的功效就是滋阴健脾胃,提高身体抵抗力,同时入肺经、心经,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防雾霾,排肺毒。

4常揉两穴位
健脾可以多按“脾俞穴和足三里”。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脾脏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见下图),与脾直接相连,所以**脾俞穴可以帮助恢复脾的功能。

【取穴位置】脾俞是1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肚脐对应的是第2腰椎,向上再摸3个椎体,下面旁开两指,不用太准,大概就行了。

足三里穴是古今公认的“健脾第一穴”,它在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见下图)。每天按揉两侧足三里穴,每次至少揉3分钟,力量要以有酸胀感为度。

【取穴位置】我们在寻找穴时,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18:4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