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640|回复: 7

[站务] 《医学词汇温故知新活动》第十四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1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nne医生 于 2017-12-18 06:16 编辑

为了帮助大家温故知新复习医学词汇,我们特组织系列活动。本期请大家跟帖解释下列1、2题中中医或西医医学名词的医学概念。第3题图片中的诊断名称及临床处理。积极参与活动的前五名爱友,答案完整符合要求给予奖励!
1.四诊合参
2.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3.图片(来源:网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系列活动每周发一个主题贴,每个帖子的开展活动时间为一周。帖子已设置为仅作者可见,一周后统一解密。欢迎广大爱友参与、互动与交流!活动有你才会更精彩!


奖励办法:
1.一期三题全部答对,可以获得1个贡献积分与10朵鲜花。
2.连续(或不连续)两期三题全部答对,可以获得2个贡献积分与10爱医币。
3.三期连续(或不连续)全部答题,且答题正确者,根据参加回帖的时间评选,前3名可以获得茶杯,其它符合要求的会员可获得3贡献积分与20爱医币。
4.连续四期全部答对的会员,根据参加回帖的时间评选,前2名可以获得纪念衫+茶杯,其他符合要求会员可获得4贡献积分与30爱医币。
5.本活动拟四期奖励一次,全部四期结束后由超版或管理人员统一评奖与奖励。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yjb5200120 + 1 感谢组织活动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2朵
发表于 2017-12-11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ne医生 于 2017-12-13 13:18 编辑

参考答案(不参与评奖,仅供参考)

1.通过望、闻、问、切,将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有机地综合起来,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称之为“四诊合参”。
2.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已脊髓后索和侧索损害出现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为主,常伴周围神经损害而出现的周围性感觉障碍。
3.疱疹性瘭疽(单纯疱疹性指头炎),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单纯疱疹,好发于幼儿,多有啃手指的不良习惯,手指部皮肤破溃后致使单纯疱疹病毒接种于此,出现潮红、肿胀、疼痛显著,并出现较深的水疱,不易破裂,中央多有脐凹,且易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因此,对于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的指头炎,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一定要认真分析,详细询问病史,以免误诊。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改掉啃咬手指的习惯,防止疱疹性瘭疽的发生。
治疗:抗病毒,抗生素,调节免疫,激素。必要时,手术治疗。

发表于 2017-12-11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1.四诊合参,即四诊并用或四诊并重,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四诊合参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在诊断学上的具体体现。四诊合参对于全面了解病情,识别真伪,探求本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望、闻、问、切四诊,是调查了解疾病不同的四种诊断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应该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四诊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要"四诊合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只强调某种诊法的重要性,而忽略其他的诊法的做法都是不对的。自从王叔和以后,诊脉和舌诊都有很大的发展,因而有些医生便出现一种偏向,往往夸大脉诊,或夸大脉诊和舌诊,一按脉,一望舌便判定病情,莽下处方用药,而忽视四诊和参的原则,这是大大的不对。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变的,症候有真象也有假象,有的假在脉上,有的假在症上,所以临床上有"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的方法。如果四诊不全,便得不到病人的全面的、详细的资料,辨证就欠缺了准确性,甚至发生错误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只有心中常记四诊合参"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的人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中医。
2.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故又称维生素b12缺乏症;通常与恶性贫血一起伴发,又因其临床表现已脊髓后索和侧索损害出现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为主,常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故又称为亚急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
3.疱疹性瘭疽(单纯疱疹性指头炎),治疗:抗病毒,调节免疫,激素。
发表于 2017-12-11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诊合参,即四诊并用或四诊并重,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四诊合参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在诊断学上的具体体现。四诊合参对于全面了解病情,识别真伪,探求本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已脊髓后索和侧索损害出现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为主,常伴周围神经损害而出现的周围性感觉障碍。

图片为:皮肤黄色瘤病

治疗方法:1、 降低血脂
2、外科治疗
3、局部药物注射
a****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7-12-1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7-12-13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1.四诊合参:   即四诊并用或四诊并重,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四诊合参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在诊断学上的具体体现。
2.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简称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于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转运或代谢障碍导致体内含量不足而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等,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及周围性神经病变等,常伴有贫血的临床征象。
3.诊断:化脓性指头炎。治疗:早期可给予热敷、高锰酸钾浸泡、3%碘酊涂擦,积极抗感染治疗可使炎症消退。因感染区很难查出波动感,故根据感染的时间,在跳痛出现或影响睡眠时即行切开引流。

10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anne医生 + 1 活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10朵
发表于 2017-12-13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搞中医临床的哈,
1、四诊合参: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查疾病的方法相互结合从而达到诊疗判断病情轻重缓急的诊疗目的。望诊:是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如痰、粪、脓、血、尿、月经和带等),来推断疾病的方法。问诊: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材料,作为判断病证的参考。问诊:是医生通过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主观症 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的方法。切诊:主要是切脉,也包括对病人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诊。中医切脉大多是用手指切按病人的桡动脉处(腕部的寸口),根据病人体表动脉搏动显现的部位、频率、强度、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征象,来了解病人所患病证的内在变化。
2、脊髓亚急性联合变形:是指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病变。临床表现,西医:以脊髓后索、侧索出现损伤,表现为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障碍及痉挛性瘫痪为主,常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如周围性面瘫。中医:面瘫,口眼歪斜,中风。
3、我认为从西医方面来说应该诊断为:手指病毒性疱疹,治疗应抗病毒,营养神经。我具体说一说中医诊断:中医外科分类为病毒性皮肤病,诊断为蛇串疮,
蛇串疮是一种出现皮肤成瘯集水泡,延伸体或一侧带状分布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状如蛇形,故名蛇串疮,发生在腰部又称“缠腰火丹”。相当于现在西医所说的带状疱疹
病因病机:本病余肝肺脾病变感受湿热邪毒有关,或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花火乱动,以至于心肝之火外炎,蕴肌肤而发。热毒蕴于血分则发为红赤斑片,湿热蕴阻肌肤,则起黄水泡,湿热阻滞经络,不通则痛;
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发病期患处多有刺痛或敏感痛,皮损为簇集成群的小水泡,表面光亮,绕以红晕,疱群继续延展,排列成不规则带状,自觉有灼热、疼痛,皮损恢复会,经过2周后,有后遗神经痛,甚至更长。本病可与热疮和接触性皮炎相鉴别,
治疗方法:内治1.热毒证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味。2.湿盛证    除湿胃苓汤加减。3.气滞血瘀证    桃红四物汤加减。
                 外治:金黄散、雄倍散或雄冰酒。


发表于 2017-12-18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ne医生 于 2017-12-18 06:28 编辑

感谢以上爱友的参与活动!此期活动结束。今日解除屏蔽,本活动拟四期奖励一次,全部四期结束后由超版或管理人员统一评奖与奖励。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欢迎参与第十五期活动!详情点击:https://bbs.iiyi.com/thread-3425473-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18:1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