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9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方应百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0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中医擅长用某方治病。金元朱丹溪常用四物汤、二陈汤加减治疗内科疾病,薛己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近现代也不少:胡希恕擅用大柴胡汤,陈慎吾擅用小柴胡,李振华擅用香砂六君子,赵清理晚年几乎就守着一张逍遥散变化,四川一名医治失眠几乎都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江苏一位中医薛振声,一张全息汤用了几十年。以一方左右逢源,应付百变者不少。
理论上讲,每一张方剂都应该有固定的适应症,以一张方对付繁杂的疾病,似乎丢掉了辨证论治。然而这些名家有时把一张处方用的出神入化,疗效往往并不差。这,有些让人费解了。
我考虑这个现象,主要可能与这些医家所擅长治疗的疾病有关。另外就是学术思想与用药习惯了。
大部分医生不是任何疾病都得心应手,往往有其专长。如评选的二十名国医**中:辽宁李玉奇擅长脾胃病、河南李振华擅长脾胃病、广东邓铁涛擅长心血管及脾胃、上海颜德馨擅长心脑血管、张镜人擅长脾胃,江苏徐景藩擅长脾胃……。术业有专攻,而每种疾病谱都有其自身特点,这就对选方用药有了相对的限制。如脾胃病常用四君子、补中益气汤、沙参麦门汤、保和丸等,脑血管常用血府逐瘀汤、镇肝熄风汤、补阳还五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心血管常用血府逐瘀汤、生脉散、炙甘草汤、瓜蒌薤白汤等。
学术思想与习惯也左右了医者选方用药。胡希恕、陈慎吾二老皆经方派,以《伤寒论》为基础,故多选经方加减,邓铁涛推崇东垣学说,擅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用药习惯与老师的指导、个人临床观察体悟、地域等相关。同是需要用活血药,有人喜欢用丹参,有人就喜欢用桃仁。理论上讲,丹参偏凉,适合因瘀协热,桃仁偏凉,适合因瘀协寒。但临床是否如此去用?答案肯定不是。虽然药性药味不尽相同,但中医临床的复方配伍,可以抵消一部分药物的偏性。如《伤寒论》治疗下焦蓄血,瘀热内结的桃核承气汤,既然有热而瘀,当用丹参、丹皮、芍药为佳,但仲景用了桃仁。大剂寒凉(大黄、芒硝)中伍以辛温,是不会改变方子的作用格局的。
出现这种情况,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不太准确。中医治病,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进入,条条大道通北京,虽然道路不同,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都能到达。中医治病,有时又如同小说中的高手对决,一套简单的罗汉拳,如果内力深湛,也会用的无懈可击。故一张方子用的活,应付常见的疾病是可以做到的。

2# 沙发
发表于 2017-12-9 06:08 | 只看该作者
以一方左右逢源,应付百变者不少。{MOD}
3# 板凳
发表于 2017-12-9 16:36 | 只看该作者
大道至简,一方应万变,
4
发表于 2018-5-12 18:12 | 只看该作者
理论上讲,丹参偏凉,适合因瘀协热,桃仁偏,适合因瘀协寒。

應該有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4 19:0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