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35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整形外科重点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7-2-3 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整形外科重点总结
1、 皮肤切口设计的选择依据:
a:隐蔽部位,不影响功能            
b:自然解剖形态单位的交界线
c:颜面部要于皮肤褶皱线平行或一致
d:跨四肢关节部位避免做与长轴平行的直线切口
e:切口方向应尽量与神经和大血管走形平行
f:不能兼顾上述各项,则做成弧形、W形或S形。
2、“Z”成形术的作用
a:把挛缩的直线瘢痕延长  b:把直线瘢痕断开   c:把瘢痕重新分布在最小张力线内。
3、造成体表畸形的原因,根据组织量多少判断:组织过多、组织缺损、组织移位。
4、下睑畸形分类:a:轻度畸形:下睑弧度变大,坐位张口,畸形加重,眼裂可以闭合。
b:中度畸形:下睑睑球分离,坐位张口,畸形加重,甚至于下睑外翻,眼裂闭合不全。
c:重度畸形:下睑外翻,坐位张口,畸形加重,睑裂闭合不全,眼球暴露;用手推提眶下缘皮肤,畸形矫正,坐位张口时,推提的手指感觉不到有对抗作用。
d:下睑外翻,坐位张口,畸形加重,睑裂闭合不全,眼球暴露;用手推提眶下缘皮肤,畸形虽然可以矫正,但是坐位张口时,推提的手指感觉到有对抗作用。
下睑畸形的患者主诉:眼睛干燥,不适,冒凉风,迎风流泪。
5、修复下睑外翻的方法:a:皮肤推进法b:游离植皮c:鼻旁皮瓣d:邻近局部皮瓣(上睑皮瓣、颞部皮瓣、颞浅动脉岛状皮瓣)e:眼轮匝肌瓣悬吊
6、腭裂的本质:组织缺损、组织移位
7、正常的腭咽闭合状态:额状面:软腭没有动度;冠状面:软腭有上抬的运动功能;矢状面:软腭有足够的长度。
腭裂的修复目的:完善腭咽闭合,这也是衡量腭裂修复方法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
标准:a:额状面:封闭裂隙(左右侧组织向中线部缝合,包括封闭硬腭裂隙、软腭裂隙及悬雍垂成形术。
     b:冠状面:缩小鼻咽腔(以减轻发音时的鼻音),保证发音时软腭上抬,使悬雍垂与咽后壁接触,恢复软腭生理性动度。
     C:矢状面:延长软腭,恢复软腭的解剖长度(软腭没有达到解剖长度是造成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主要原因)。
8、隐耳:又称埋没耳、袋耳。主要表现:耳廓上半部埋入颞部头皮的皮下,无明显的耳后沟,如用手指向外牵拉耳廓上部,则能显露出耳廓的全貌,但松开后,因皮肤的紧张度和软骨的弹性又恢复原状。
杯状耳:也称垂耳,是一种耳廓上1/3发育异常的先天性外耳畸形。单或双侧。主要表现:a:耳廓上部耳轮和耳舟向前下方卷曲,呈帘幕状垂落b:耳廓前倾c:耳廓位置较低,对耳轮和对耳轮角较平,耳舟相对变短宽d:耳廓偏小
    杯状耳治疗原则:重新安排皮肤和软骨上部的支架a:矫正垂落畸形b:增长耳廓和耳舟c:提升耳廓高度d:矫正招风耳的方法矫正耳廓横突畸形。
9、整形外科操作的基本原则:a:严格无菌操作 b:减少组织损伤 C:消灭死腔,防止血肿 d:适度张力缝合 e:无创面遗留。
10、Langer线:1961年Langer根据新鲜尸体周身皮肤张力的研究结果绘制出人体皮肤纹理的走向,称朗格线。顺纹理走行的切口或创缘,瘢痕形成较不明显。
11、整形外科基本操作包括:切口、剥离、止血、清洗、引流、缝合、包扎与固定。
缝合距创缘3-5mm,每个线结相距3-6mm。包扎敷料压力:25-30mmHg。
12、减少整形美容手术并发症,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a: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扩充知识量,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
    b: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
    C:制定完整的治疗规划,选择精确的手术方法。
    D: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精心完成每一个手术操作。
    E:在接受新的手术方法时,应有自己的***思考。
    F:整形外科医师应具备美学修养。
    G:加强法制,杜绝庸医,减少手术并发症。
13、先天性结构异常分类:组织发育异常、畸形、变形、毁形。
14、Marcus Gun张口瞬目综合征:多见于一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当患者说话、进食、下颌张开或向对侧偏斜时,下垂的上睑自动地突然提升,甚至比正常侧上睑提得还高,当下颌向患侧偏斜,下垂的更厉害。
15、Poland胸大肌缺损并指综合征:轻度仅为胸大肌胸骨头缺损和第3-4指并指畸形。严重整块胸大肌缺损外,还涉及胸小肌、前锯肌、肋间肌、部分背阔肌和。手部畸形表现不同的并指、短指、缺指,2-4指中节指骨缺损、手指深浅肌腱融合、腕骨融合、尺桡骨融合等。
16、Romberg进行性单侧颜面萎缩综合征:女多于男,青春期后发病。面部一侧从皮肤开始出现萎缩,逐渐延及皮下脂肪、筋膜、肌肉、软骨及颧、颞、上下颌骨组织。病变不超越正中线,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明,出现“***痕”。组织萎缩同时可出现皮肤色素妥实或增深,毛发脱失或白发等。
17、Treacher-Collins下颌面发育不良综合征:(详见67)
18、移植术:将个体的某一部分(细胞、组织、器官)用手术或经其它途径移植到自己体内或另一个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叫做“移植术”。其中供者和受者为同一个体,“自体移植”。
A:游离移植:移植时,移植物完全脱离供者,全部血管淋巴管切断,不进行吻合,移植后从宿主组织生出新生血管长入移植物内,建立血液{MOD}。
B:带蒂移植:移植物与供者大部分解剖上的连续性已经切断,但在移植过程中始终通过带有主要血管的蒂保持有效血液{MOD},这些移植都是自体移植。
C:吻合移植:移植物和供者完全脱离,通过移植物主要血管和受体血管的吻合,使移植物得到血液{MOD}。
D:输注移植:将有活力的细胞悬液输入供者血液。
19、皮肤的作用:屏障作用、感觉、调节体温、吸收、分泌和排泄。
20、皮片的分类和特点:
种类
切取层次
皮片厚度
存活难易
收缩性%
弹性、耐磨性
色泽改变
质地改变
皮源量
刃厚
中厚
全厚
含真皮下血管网
表皮+真皮**层
表皮+部分真皮
表皮+真皮全层
表皮+真皮全层+真皮下血管网
0.2-0.25mm
0.3-0.4(薄)
0.5-0.6(中)
0.7-0.78(厚)
不同部位厚度不一,平均1mm
不同部位厚度不一


较易
尚易
尚易
不易
40
10-20
几无


较差
较好



明显
明显
较显
不显
不明显
不明显
较硬
较软
较软


柔软
丰富
丰富
受限
受限
21、植皮术三个步骤:创面止血、皮片固定、包扎制动。
22、皮片移植后血管建立的两个过程:A:血浆营养期(48h内),24-48为成活关键期
B:血管再生和血循环建立(48h后),血管长入皮片或受供区血管直接吻合。
    全厚皮片和断层皮片存活经历两个阶段:血清吸取阶段、血管再形成阶段。
    真皮移植愈合过程三阶段:A:组织液提供营养
B:到第4天,受区血管自各方向长入皮内,或与真皮内血管吻合
C:发生组织转变,皮肤附件也发生变化。
23、皮片收缩开始于:10天-6月;植皮后3周感觉出现,1.5-2年恢复到最佳。
24、皮瓣分类:(根据皮瓣的血供类型)
(一)随意型皮瓣1、局部皮瓣(滑行推进皮瓣、旋转皮瓣、交错或易位皮瓣
2、临位皮瓣3、远位皮瓣(包括直接皮瓣、直接携带皮瓣、管形皮瓣、游离皮瓣)
(二)轴型皮瓣 1、一般轴型皮瓣   2、岛状皮瓣   3、肌皮瓣 4、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
5、含血管蒂的皮肤复合组织游离移植( 包括骨肌皮瓣、组合皮瓣、预制的轴型皮瓣)
    局部皮瓣:又称“临位皮瓣”。利用缺损周围皮肤及软组织的弹性、松动性和可移动性,再一定条件下重新安排局部皮肤的位置,以达到修复缺损的目的。
    推进皮瓣:又称“滑行皮瓣”。利用创面周围皮肤的弹性和可移动性,在缺损区的一侧或两侧设计皮瓣,向缺损区滑行延伸以封闭创面。(v-y)
    旋转皮瓣:在缺损边缘的一侧形成一局部皮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转移至缺损区修复创面。
    临位皮瓣:它和局部皮瓣不同在于:它与缺损区不相连,供瓣区和缺损区之间有正常的皮肤或组织器官。(额部皮瓣旋转移位修复鼻翼缺损)。
25、皮管优点:A:卷成管状,不易感染 B:属于延迟转移,血供充分 C:挛缩少 D:与皮瓣相比,蒂部较长,转移方便灵活 E:已经形成圆柱形,对耳轮、鼻小柱、**、手指再造非常合适
皮管缺点:A:不能及时转移 B:手术次数多,疗程长 C:在转移过程中,许肢体固定制动,对老人不适合。
26、皮瓣选择的原则:
A:根据受区部位、创面性质、缺损组织类别、深度和功能重建的要求来选择适应的皮瓣。首选距受区较近、肤色、质地、厚度、方便转移的皮瓣。
B:根据组织缺损和修复的需要,决定选择一般皮瓣还是复合组织瓣。
C:皮瓣切取后,对供区的功能和外形无明显影响,尽可能选择隐蔽部位。
D:选择血管恒定、变异小、易于切取的皮瓣,尽量不选损伤主干血管的分支皮动脉皮瓣。
E:尽可能选择带蒂转移皮瓣或岛状皮瓣,尽量少选择温和血管的游离移植。
27、皮瓣的设计原则:(结合24、26)
1、 缺损的判断(包括部位、性状、大小、有无严重挛缩情况、创基条件、周围皮肤条件和血供情况)。
2、 供瓣区和皮瓣类型的选择:
a:血供方式:皮瓣血供来自:阶段性动脉、穿支动脉、皮动脉。肌皮动脉主要{MOD}随意型皮瓣和肌皮瓣。皮动脉中除直接皮动脉外还有肌间隔或肌间隙发出的皮动脉(腹股沟皮瓣、胸三角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皮瓣的血液{MOD}是皮瓣形成与转移后存活的基础。
b:转移方式:局部(推进、旋转、插入)和远位转移(直接皮瓣、直接携带皮瓣、皮管、吻合血管游离皮瓣),除皮肤皮下血管蒂外,还有筋膜蒂、肌肉蒂、血管神经蒂、动静脉血管蒂。
3、 逆行设计:步骤如下:a:先在供瓣区绘出皮瓣大小、性状、蒂的长度。b:用纸或布按上述图形剪成模拟皮瓣c:蒂部固定于供瓣区,降布型掀起,试行转移一次,视其是否能比较松弛的将缺损区覆盖。
28、逆行皮瓣:一种是蒂在远端,血流也是逆流;另一种是蒂在远端,血管为返支,血流是顺流。两种情况皮瓣形成后,凭借动脉压得推动,血流均得以运行,组织细胞得到灌注,静脉血通过“迷宫式”回流。
29、吻合血管游离皮瓣分类:a:一般游离皮瓣b:肌皮瓣c:复合组织瓣d:预制皮瓣e:串联皮瓣合并联皮瓣f:静脉皮瓣,包括静脉血营养的网状皮瓣与轴形皮瓣;静脉动脉化皮瓣的网状皮瓣与轴形皮瓣。
30、阴股沟皮瓣是由**内动脉供血的反流皮瓣,血流经过吻合支反流入**外动脉,使整个皮瓣得到营养。**内动脉发出会阴动脉,主干延续为**动脉。术前用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测定会阴动脉,设计10*5cm,蒂部含会阴动脉,近端W切开,防止未来**口环状挛缩。在**前庭相当于**口X切开,在膀胱尿道和直肠间形成人工腔穴。在蒂部和**口做皮下隧道,两侧皮瓣对合缝成桶状皮瓣放入腔穴,边缘与**口边缘缝合。
31、皮瓣转移:即时转移、延迟转移
   即时转移:皮瓣的形成合转移在同一次手术中完成。
   延迟转移:皮瓣需要经过一次以上的延迟手术才能完成,皮瓣的完全形成及转移需在另一次手术完成,这种皮瓣为“延迟皮瓣”。
   延迟术的目的:皮瓣内血管发生符合血流需要的方向改变,同时使血管扩张增粗,增加侧支血液循环,以确保皮瓣转移后的安全,不致发生皮瓣远端的血供不足合静脉回流障碍。
延迟术后血管构筑变化:血管排列方向、血管管径的改变。
皮瓣转移后5-6天开始蒂部血液环阻断训练,5-10 min开始,2-3次/日,3周到阻断1h以上无血液循环障碍。
32、皮瓣转移手术的要求:a:无菌、无创操作B:遵循操作程序。观察有无血运障碍在转移。C:严密缝合,严防张力、不留创面合死腔。D:适当压力包扎,良好制动。E:深部组织修复可放在3-6月后进行。F:去脂修整可在皮瓣成活后2-3月。
33、皮瓣血运障碍原因:
    内在原因:A:供区选择不当。有血管变异或疾患。B:长宽比例过大C:超出轴型皮瓣知名血管范围又没有延迟D:难愈合创面周围组织不健康。E:静脉、淋巴回流不充分F:有过敏、瘢痕增生的不良体质因素。
    外在原因:(一)手术操作不当A:剥离层次不均B:皮瓣形成长宽比例不足,导致缝合有张力C:止血不彻底,血肿形成。(二)术后处理不当:皮瓣远端高于蒂部;**、固定不当;张力大;蒂扭转。
34、皮瓣下血肿:A:使局部张力增大B:压迫血管,影响血供C:毒性作用
    血肿形成能够12h内清除,尚可挽救皮瓣;若超过12h,会造成不可逆转损伤。
35、皮瓣
    额部血液{MOD}两个系统:颞浅动脉额支、眶上滑车上动脉
    颞顶部皮瓣:颞浅动脉顶支。
    耳后皮瓣:耳后动静脉(多起于颈外动脉)
    锁骨上皮瓣(颈阔肌肌皮瓣、颈横皮瓣):颈横动脉
    锁骨下皮瓣(胸三角皮瓣):胸廓内动静脉的肋间穿支。
    臂三角皮瓣(三角肌皮瓣):旋肱后动静脉,臂外侧皮神经随血管进入皮瓣。
                             旋肱后动脉为腋动脉第三段分支
    上臂外侧皮瓣:桡侧副动脉(来源于肱深动脉),臂外侧皮下神经。
    上臂内侧皮瓣:尺侧上副动脉(主)、上臂内侧皮动脉、肱深动脉皮支、肱浅动脉、腋动脉皮支、尺侧下副动脉。臂内侧皮神经。设计:肱二三头肌肌间沟为纵轴,上界为腋窝皱襞边缘,下界为内外髁连线,前界为上臂前正中线,后界为上臂后正中线。
    上臂后侧皮瓣:上臂后侧皮动脉(来自肱动脉或肱深动脉)有上臂后侧皮神经伴行。
    前臂桡侧皮瓣:桡动脉,头静脉桡静脉,桡侧皮神经。
    前臂尺侧皮瓣:尺动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前臂骨间背侧动脉(源于尺动脉发出的骨间总动脉);前臂后侧皮神经;终末枝在腕背与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之间有弧形吻合支相连,该网状吻合支是构成前臂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手指血管神经皮瓣:尺动脉末端合桡动脉掌浅支吻合形成掌浅弓分出指掌侧总动脉;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分出的指掌侧总神经。
    掌背动脉皮瓣:其一:示指近节背侧皮瓣:桡动脉腕背支第一掌背动脉、指背浅静脉、桡神经第二掌骨背侧分支。皮瓣远端不超越近节指间关节为原则。
    小鱼际部血管神经皮瓣:小指固有动脉和尺动脉掌深支
    肩胛皮瓣:肩胛下动脉自腋动脉第三段发出,分为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旋肩胛动脉又分为(横行)肩胛皮动脉和(纵)旁肩胛皮动脉。
    三边孔定位:前臂置于背后并内收,肩胛骨外缘上部的凹陷区,中点相当于旋肩胛动脉皮支穿出处(三边孔),对凹陷不明显者,可取肩峰尖和肩胛下角尖连线中点,用指按压触及一空虚区,为三边孔。
    侧胸部皮瓣:侧胸动脉或胸背动脉皮支或副侧胸动脉。
    侧腹部皮瓣:肋间神经血管束,最常用第十肋间血管。
    髂腹股沟皮瓣:旋髂浅动脉
    股后外侧皮瓣:股深动脉发出的穿动脉,股后皮神经
    股前内侧皮瓣:旋股外侧动脉发出的无名内侧降支动脉
    股内侧皮瓣:股动脉的穿支
    股前外侧皮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自股动脉或股深动脉,体表投影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中点和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上);股外侧皮神经。
    小腿内侧皮瓣:胫后动脉
    小腿外侧皮瓣:腓动脉(起自胫后动脉),腓肠外侧皮神经(起自腓总神经)
    小腿前外侧皮瓣:腓浅血管
    小腿前部皮瓣:胫前动静脉
    小腿后部皮瓣:腘动脉(其中腘窝外侧皮动脉是最常用的),腓肠外侧皮神经,最适:带蒂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膝上、胫前软组织缺损,交腿皮瓣修复对侧足底、足跟缺损。
    足背皮瓣:足背动脉和大小隐静脉,腓深神经
            优点:A:动静脉外径粗,易解剖,易吻合B:脂肪层薄,皮肤组织致密、韧性大,耐磨压,易塑形C:血管蒂长D:可连同腓浅神经合并移植,感觉恢复早E:供区中厚植皮修复,无功能活动障碍F:连同趾蹼皮瓣、胫前皮瓣一并移植形成串联皮瓣,修复多出缺损。
            缺点:皮瓣大小有一定限度15*10cm内,无法更大。
    趾蹼皮瓣:第一跖背动脉
    足外侧皮瓣:跟外侧动脉(有两根,分别起自胫后动脉和腓动脉)
36、筋膜:皮肤与肌肉之间、肌肉和肌肉之间的结缔组织。包括:浅筋膜、深筋膜、筋膜隔。
筋膜瓣移植优点:血供丰富;供区可保留皮肤,无明显继发畸形,外观不受影响;薄,受区不臃肿,功能外形好。
血供来自三:直接皮动脉、肌间隔动脉、肌皮动脉。
37、肌皮动脉系统:肌肉表面皮肤的血供是由进入肌肉的阶段性血管发出肌肉皮肤动脉穿支分出的皮肤血管{MOD},称为“肌皮动脉系统”
    肌皮瓣:是一种复合组织瓣,肌肉连同其浅层的皮下组织、皮肤一并切取,用于较大创面缺损的修复及肌肉功能的重建。分为:带蒂肌皮瓣、岛状、吻合血管游离移植的肌皮瓣。
    肌皮瓣的切取必须符合三条原则:A:由肌肉表面或肌肉内走形的肌皮动脉供血给皮肤。
B:有协同肌代偿其功能,不会因为该肌肉转移后引起明显的功能障碍
C:以血管蒂为轴,有相当大的移动或旋转范围
38、肌皮瓣
颞肌肌皮瓣:颞深动静脉;颈阔肌肌皮瓣:颈横动脉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肌皮动脉穿支(上部为枕动脉穿支,下部为甲状腺上动脉穿支)
                  肌皮动脉缘支
斜方肌肌皮瓣:颈横动脉及其分支;
胸大肌肌皮瓣:胸肩峰动脉,腋静脉和头静脉,胸前外侧、内侧神经。
背阔肌肌皮瓣:胸背动静脉,胸背神经,体表投影:背阔肌前缘后2.5cm画平行于背阔肌前缘的垂线,该线就是胸背动静脉、神经的体表投影。
腹直肌肌皮瓣:腹壁上下动脉
    适应症:A:**再造B:胸壁缺损C:食管缺损D:会**缺损的再造
    分类:垂直、横行上、横行下、L形腹直肌肌皮瓣。
臀大肌肌皮瓣:臀上下动脉
比目鱼肌肌皮瓣:胫后动脉
39、显微外科技术三要素:光学放大手段、辅以精密显微手术器械、完成高度精密和高度无创的手术。
    吻合血管:针距0.3-0.5mm,边距002-0.4mm
    手术室温度:22度以上,术后病房温度:25-28度。
    术后常规处理:A: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B:低右C:丹参D:移植物温度、色泽、水肿情况、毛细血管反应监护F:必要时阿司匹林。
    术后**原则:A:保证血供B:防止受压C:防止血管蒂扭曲D:有利于局部引流。
40、血管危象:泛指因吻接血管发生血流障碍,从而危及移植再植物存活的异种现象。多在24h之内发生。
    血管危象的表现:A:皮色改变,苍白B:皮温低2-4度以上C:毛细血管充盈慢D:静脉回流中断E:吻接动脉阻塞F:多普勒G:皮氧分压降低。
    血管危象处理要点:A:密切监护10-30min记录B:判断病因C:积极处理,在1-2h没有解除,手术探查。
41、扩张后局部表面积增加来源:A:局部组织细胞的增值,细胞绝对数增加B:细胞间隙被拉大、增宽C:邻近皮肤被牵拉到扩张区。
扩张器的并发症:血肿血清肿、感染、扩张器外露、扩张器不扩张、皮瓣坏死、其它(疼痛、神经麻痹、骨质吸收、肢体水肿、头发脱落、颈部压迫表现)
42、粘膜:干燥粘膜:唇红部位的粘膜和粘膜下层无腺体,表面干燥。
湿润粘膜:口、鼻、结膜、**的粘膜和粘膜下层有较多粘液腺和浆液腺,处于湿润环境中。
43、影响脂肪移植体积变化的因素:A:脂肪细胞损伤B:移植脂肪血液循环重建C:移植数量和受区面积D:受区血供条件E:感染。所以注射量比需要量多30-40%
44、自体骨移植与受骨愈合的两种方式:爬行代替、骨诱导
45、小块肌肉移植的理论基础:1951年Peer和Walker提出A:骨骼肌移植到血供好的受区,3-4天可重新建立血液循环,深度仅为2-3mm,所以深部肌纤维会缺血坏死、吸收、纤维化。B:移植前2-3周,预先将供肌去神经化,可降低肌肉内氧化酶活性和肌肉代谢率,移植后易成活;若将邻近运动纤维植入移植肌肉,肌肉可以重新获得神经支配
C:移植肌肉必须保证机腹完整性D:移植后肌肉长度松紧要合适,保持肌肉原有张力。
    再神经化方式有两种:A:肌肉-肌肉神经化:受区肌肉的神经末梢在去神经肌肉诱导下长入B:神经-肌肉神经化:邻近受区的运动神经纤维向移植肌肉内发出枝芽再生。
46、移植腱和断腱愈合分三期:A:细胞反应期(2周内)肉芽形成,与周围组织粘连B:纤维蛋白合成期(2-3周)C:瘢痕组织改建期
    肌腱功能恢复不佳主要原因:粘连;发生粘连主要原因:血供不佳
    术后预防肌腱粘连:术后早期活动是最重要的手段(在瘢痕组织形成和成熟的过程中,保持肌腱大幅度上下滑动,及时松开肌腱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粘连。术后24h开始被动运动)。
47、生物材料:应用在人体内,也包括与人体接触的材料,包括:体内植入材料、医疗用材料、假肢用材料。1987年的定义:以医疗为目的,用于和活组织接触以重建功能的无生命材料,包括有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材料。
    生物材料应具备条件:A:生物学方面:人体相容性(无毒性、炎症、过敏、变态、致癌性)亲和性、抗血栓性等人体安全。
B:生物力学方面:强度等
C:化学方面:有稳定化学性能,长期植入不发生构造改变,不产生有毒溶出物,耐腐蚀性。
    整形外科应用的生物材料分三类:高分子类、无机非金属类、金属类
48、基因治疗:将基因转入细胞内治疗疾病活防止疾病的发生。
    目的:诱导细胞合成转入基因所指导的蛋白质
49、激光基本特性:方向性强和亮度高、单色性好、相干性好
    激光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光热效应、光爆裂效应、光化学效应、光动力学效应、生物**效应、荧光效应
    激光在整形外科应用:A:浅表血管性疾病(葡萄酒色斑、血管瘤)B:黑色素增多性疾病(太田、咖啡牛奶斑、雀斑)C:激光除皱和皮肤表面重塑D:选择性脱毛
50、创伤修复经历的几个阶段:A:细胞-体液阶段B:氨基酸多糖和胶原的沉积聚合阶段c:瘢痕重塑阶段
51、瘢痕分类:表浅性、增生性、萎缩性、瘢痕疙瘩
    按形态:线性、凹陷性、桥状、蹼状等
A、 表浅性:因皮肤轻度擦伤或浅二度灼伤,或皮肤表浅感染后形成,累及表皮或真皮浅层。
B、 增生性:损伤累及真皮深层,如深二度以上灼伤、切割伤、感染、切取中厚皮片的供皮区等均可形成增生瘢痕。
C、 萎缩性:损伤累及皮肤全层和皮下,见于大面积三度左上,长期慢性溃疡愈合,以及皮下较少部位如头皮、胫前区电击伤。
D、 瘢痕疙瘩:发生有明显个体差异,大部分发生一年内,包括外科手术、撕裂伤、灼伤、纹身、注射、咬伤、粉刺及异物反应。
瘢痕临床表现
A:表浅:表面粗糙,有时有色素改变。局部平坦柔软,与周边正常皮肤界限不清。无功能障碍,无需特殊处理。
B:增生:瘢痕明显高出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早期毛细血管充血,呈红色、潮红、紫红,此期主要痒痛为主要症状。过相当一段时期,充血减轻,色变淡,瘢痕逐渐变软、平坦,痒痛消失。婴儿、青壮年增生期较长,老人短;血供丰富的颜面等处增生期较长,胫前、四肢末端较短。增生瘢痕虽可厚达2mm,但和深部组织粘连不紧,可推动,与周围界限明显。收缩性较挛缩性瘢痕小,因此非功能部位的增生性瘢痕一般不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关节部位由于厚硬的夹板作用,妨碍了关节活动,引起功能障碍。
C:萎缩性:坚硬、平坦或略高于皮表,与深部肌肉肌腱神经紧密粘连。局部血液循环极差,淡红或白色,表皮极薄,不能耐受外力摩擦和负重,易破溃形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如长期时愈时溃,可可恶变为鳞癌。
D:瘢痕疙瘩:报出正常皮肤,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生长的肿块,硬、弹性差,痒痛。早期粉红色或紫红色,晚期苍白,有时有过度色素沉着,与周围明显界限。可在伤后几月或数周迅速发展,可持续生长,也可能相当长时期处于稳定状态。一般不发生挛缩,除关节处不产生功能障碍,不能自行退化(偶有绝经期后退化)。有好发部位。
52、黑痣分类:皮内痣、交界痣、混和痣
    巨痣:痣的面积巨大为特征的先天性黑色素痣,一般认为面积在144cm以上或直径超过20cm或躯干、四肢部痣面积大于900cm,即可为诊断标准。
53、血管瘤分类:毛细血管型血管瘤(葡萄酒色斑、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混和型血管瘤(草莓和海绵的混和体)
    A:草莓状:多高出皮肤,鲜红或紫色,增生期、稳定期、消退期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毛细血管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葡萄酒:无数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压之褪色,粉红、平坦、界清
               Sturge-weber综合征:葡萄+软脑膜血管畸形
               Klippel-Trenaunay三联征:葡萄+肢体长度异常+静脉畸形
               Parkes-weber综合征:葡萄+肢体长度异常+动静脉瘘;没有静脉畸形
               Beckwith-Widemann综合征:葡萄+舌肥大+脐突出+内脏发育过度,1/3-1/2伴有严重的低血糖
    B:海绵:柔软、弹性、有压缩性、**实验阳性、腔内血栓形成、静脉石
             Maffucci综合征:海绵+骨软骨瘤(趾、指、掌、跖)
                    C:蔓状:特点:在海绵的基础上合并了动静脉瘘,性质是高血流量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无消退可能。
                          典型特征:念珠状或索状弯曲迂回的粗大而带搏动的血管,皮温高,可扪及持续性震颤,听及吹风样杂音,局部病灶明显扩张增大,心脏容量负荷增大。
53、淋巴管瘤:单纯性(又称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囊性(又称囊性水肿)
    脂肪瘤:成熟脂肪细胞组成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黄色瘤:真皮内因含有脂质的组织细胞聚集,形成黄色皮肤丘疹或结节。
            分类:扁平黄色瘤、结节性、发疹性
       基底细胞癌:有毛部位的表皮基底细胞或皮肤附件的低度恶性肿瘤,生长缓慢,极少转移。
       鳞癌:源于表皮或附属器角朊细胞的恶性肿瘤。
54、头皮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骨膜(颞筋膜、颞肌)
55、唇红缺损畸形原则:a:小范围采用邻近唇红、口内前庭粘膜 b:较大缺损采用对侧唇红、舌瓣组织 C:大部分缺失或无唇红:口轮匝肌粘膜瓣、带蒂颊粘膜瓣 D:唇珠:邻近唇红
56、面颊部洞穿性缺损畸形修复原则:A:修复时注意保持正常的开口度和面颊部丰满度B:取材“就近”原则,注意所需组织量、肤色、质地c:整复方法视每个具体情况定
57、面部烧伤畸形分类:瘢痕增生型、瘢痕挛缩型、组织器官缺损型
    治疗原则:手术时机、面部手术治疗分区概念、形态功能兼顾
58、唇外翻分度:A:轻度:在休息状态下,唇不能完全闭合,唇红缘外翻B:中度:唇粘膜明显外翻,接近或超过唇游离缘1/2  C:重度:唇游离缘完全外翻,唇颊沟消失。
59、唇腭裂发病原因:营养缺乏、药物、情绪、病毒、遗传、放射
    胚胎发育4-8周影响第一、二腮弓发育,引起唇裂;第8-12周,出现腭裂。
60、唇裂分类:单侧(完全、不完全),双侧(完全、不完全、混和性),正中裂,隐裂,左侧多见,男多于女。
    单侧唇裂常伴有鼻翼、鼻底合鼻小柱畸形,鼻尖和鼻小柱斜向裂侧
61、腭裂分类:A:软腭裂(通常不伴有唇裂)B:不完全腭裂(常伴单侧不完全唇裂)
C:单侧完全腭裂(常伴同侧完全唇裂)D:双侧完全腭裂(伴双侧完全唇裂)
E:悬雍垂裂F:粘膜下裂(隐裂)G:软硬腭交界处裂孔。
62、唇裂修复目的:外形修复(对称、立体感);功能修复(口轮匝肌环行肌纤维的修复)
主要步骤:定点、切开、分离、缝合
单侧唇裂修复方法:A:三角瓣法(Tennison法)B:矩形瓣法c:旋转推进法(MillardⅠⅡ)D:鬼塚法
63、造成唇继的原因:A:手术年龄过小,畸形不明显,无法修整
B:手术不够精细,微小误差随成长放大
C:每种术式有优缺点,缺点会随时间而暴露
D:术后切口糜烂、感染、裂开会有明显瘢痕,需修复
E:先天唇裂本身是一种胚胎发育畸形,累及皮肤、肌肉、粘膜、骨和软骨,不可能通过婴儿期一次手术全部纠正。
64、双侧唇裂的手术原则:A:利用整个前唇形成上唇和唇中B:原前唇的唇红反转做衬里C:术后前唇唇红应用两侧带肌肉的唇红瓣来再造D:红唇嵴来自两侧唇组织E:尽量不要将两侧唇部皮肤放到前唇下部F:手术或非手术使前突的前颌骨后腿,可较好的一期修复张力过高的双侧完全唇裂G:对前突的前颌骨以及两侧退缩在后的上颌骨,应通过口腔正畸开纠正并扩弓H:双侧完全唇裂需做两侧齿槽裂的植骨,单侧不用。
65、先天腭裂临床表现:a:吸吮功能障碍B:腭裂语音C:口腔卫生不良d:牙列错乱E:听力降低F:上颌骨发育不足
    治疗原则:应采取序列治疗恢复腭部解剖形态、生理功能、重建良好的腭咽闭合、获得正常语音。
    术后并发症:咽喉水肿/出血/感染/鼻腔通气不畅,睡眠打鼾,屏气而突然惊醒/创口裂开或穿孔
    腭咽功能的评定是评价手术是否成功的标志。
66、颅面畸形的病因:颅缝早闭症(斜头、短头、尖头、三角头、小头)、颅面裂隙畸形
67、颅面部综合征:
   Treacher-Collins(下颌面发育不良综合征):自体显性遗传先天畸形,这种基因缺陷导致两侧第一、二腮弓发育不良,产生不同程度面部、下颌畸形。A:睑裂向外下下垂B:下睑部分缺损C:下睑内2/3睫毛缺失D:颧骨、下颌骨发育不全E:外耳听力缺陷F:鬓角毛发生长的很前面。
   Crouzon综合征:特征是颅缝早闭、青蛙脸、突眼、中脸凹陷。常显遗传。
   Apert综合征(尖头并指(趾)综合征):常显遗传
      特征:颅缝早闭、突眼、中脸发育不足、对称性手脚并指症。
   Robin症候群:新生儿下颌骨太小,因而舌头后缩,引起上呼吸道阻塞,常合并腭裂,这样的症候群称为“robin”
   Klippel-Feil综合征:短颈、后发际低、颈活动不良。分三类:A:颈椎与上部胸椎大片粘连B:只有一两个椎间粘连C:颈椎粘连+上胸椎粘连或腰椎粘连。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时呼吸暂停造成睡眠质量不良,血肿CO2增多,O2降低,严重者白天嗜睡,可并发心肺疾病而死亡。
      分三类:A:阻塞性:持续且渐进式增加横隔膜的力量B:中枢性:呼吸肌活动减少c:混和性:上两者都有。
    Down综合征:身材矮小、智能低、低鼻、外眼角上扬、断掌。47染色体(21三体综合征)
68、脑膨出:颅腔内容物通过颅骨缺损向颅外突出。根据膨出物不同分:脑膜膨出(脑膜+脑脊液)、脑膜脑膨出(脑膜+脑组织)、脑囊性膨出(脑膜+脑+部分脑室)
69、正颌术后并发症:感染、出血血肿、骨坏死骨吸收、骨延期愈合不愈合、面神经和下牙槽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复发、腭咽闭合不全。
70、面瘫:多种原因造成的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候群。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主要症状:面部表情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面部表情呆板,语言不便,患侧口腔滞留食物,甚至患侧角膜混浊、失明。
   中枢性:对侧睑裂以下表情肌全瘫,常伴有同侧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
   周围性:面神经核或面神经运动纤维病变,核下瘫。如果损害发生在脑桥下部至茎乳孔,还可能伴有味觉丧失,泪腺核涎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71、面瘫治疗:A:非动力性治疗:阔筋膜悬吊术、颞肌瓣转移术
         动力性治疗:早期采用面神经吻合术、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面神经-副神经吻合、跨面神经移植、颞肌瓣或咬肌瓣转移、带血管神经肌瓣移植。晚期带血管神经肌肉瓣移植
     供肌条件:A: 供肌不应具备一个血供核多单元神经支配源B:肌纤维走向、性状、大小与表情肌相符C:切取后不遗留功能障碍。
B:胸小肌移植治疗晚期面瘫。
C:超常蒂节断断层背阔肌肌瓣一期移植治疗晚期面瘫。在吻合血管神经的肌瓣移植治疗晚期面瘫中,所采用的趾短伸肌、股薄肌、胸小肌、胸大肌、背阔肌、前锯肌等均选择两期手术,第一期进行跨面神经移植,8-12月后进行二期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移植,这主要是因为供区肌瓣难以找到足够长度能够跨面神经移植的神经蒂。
72、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常用修复方法:
A:Z成形术:纵行条索或蹼状瘢痕,瘢痕两侧皮肤较正常。(四瓣法或五瓣法)。
B:全厚、中厚植皮。瘢痕范围广,瘢痕下有软组织存在。优点:颈前曲线自然,不臃肿,手术次数少范围小。缺点:术后挛缩复发,或皮片产生皱褶,需带颈圈。
C:局部或邻近皮瓣:瘢痕广泛,深,挛缩重,与深部组织粘连。优点:色泽好、不会挛缩和皱褶。缺点:创面较大时要辅助植皮。(包括:颈侧皮瓣、锁骨前胸皮瓣、颈肩和颈肩胛皮瓣、扩张后皮瓣“优点:不臃肿、色泽好、不需植皮;缺点:两次手术、相隔时间长3-4月”等)
D:皮管移植:前胸肩部没有可供皮肤,严重颈部挛缩伴有颏部和下唇挛缩畸形。优点:可以避免挛缩,缺点:手术次数多、外形臃肿,颏颈曲线不明显,需要多次手术去除皮下脂肪。
E:游离皮瓣移植:多选肩胛皮瓣(上越过肩胛冈达肩峰连线,向下可平双髂嵴连线,两侧至腋中线的整个背部)
73、术后带颈圈的目的:A:使颈部保持伸展位B:保持颈前曲线的形态,特别是颏颈角形态C:对所植皮片施加均匀的、一定程度的压力,防止皮片下和周边生成增生性瘢痕,保证皮片平滑柔软,不起皱褶。
74、先天性蹼颈:皮肤、皮下组织呈蹼状增宽,项部发迹低宽,伴体表或内脏的综合畸形。Turner综合征:蹼颈、发育幼稚、肘外翻、先天卵巢缺如等。
75、甲状舌管瘘(囊肿):甲状腺和甲状舌管的胚胎组织残留引起的,一般无症状,囊内分泌物增多可有紧迫或梗塞感。继发感染,红肿热痛化脓。
76、斜颈:先天性:肌性斜颈、脊柱发育畸形
      后天性:继发性或畸形斜颈(冷风侵袭、感染、创伤引起)眼性斜颈、痉挛性斜颈、精神性斜颈
    肌性斜颈病因:患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和挛缩
      术式: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术、胸锁乳突肌延长术
      术后:过度矫正位6-8周,功能锻炼。
77、褥疮: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产生缺血、缺氧、营养不良,造成组织坏死,形成溃疡。
78、美容外科学:是整形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现代美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具有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人体进行形体的美学修整和在塑造。
79、**性皱纹(自然性皱纹):多见于颈部,横向弧形,与生理性皮纹一致。与皮下脂肪堆积有关,随年龄增长和颈阔肌长期收缩可变深、横纹之间皮肤松弛。
   动力性皱纹:表情肌长期收缩的结果,一旦出现,即使表情肌不活动也不会消失。出现部位、时间、数目因表情动作和习惯不同而有差别。(额纹、皱眉纹、鱼尾纹、眼睑、颊部、唇部、颏部)
   重力性皱纹:由于皮下组织、肌肉与骨骼肌萎缩后,加之重力作用而逐渐产生的皱襞和皱纹。多发在面部骨骼比较突出的部位,如眶周、颧弓下颌区、颈部。
   混和性皱纹:多种原因引起,机制较复杂,如鼻唇沟的形成和加深。
80、睑外翻:先天性、痉挛性、老年性、麻痹性、瘢痕性
    眼睑紧缩术原理:缩短眼睑横径,增强眼睑水平张力。
    麻痹性睑外翻:面瘫、外伤、腮腺肿瘤等累及面神经、面神经额支和颧支损伤,眼轮匝肌失去张力而变松弛,加上重力牵,引使下睑外翻,眼睑不能闭合,称为。
瘢痕性睑外翻的治疗方法:A:V-Y(无广泛挛缩的轻度外翻,V的角度视外翻程度定)
B:Z成形术(垂直条索状瘢痕挛缩的轻度外翻,注意三角形瓣不宜设计过大)
C:邻近皮瓣转移(1、上睑皮瓣(轻度,长宽受限,否则易坏死或供区缝合后眼睑闭合不全)2、颞部(上下睑都适用,可设计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长宽8:1,术后外观好不臃肿)3、颧部皮瓣(下睑试用,蒂部应略宽,带一定厚度脂肪保证血供,长宽4:1~6:1,旋转角度不超过90度))
D:颞浅动脉额支岛状皮瓣(上下睑大面积挛缩引起的睑外翻,额部供区游离植皮)
E:游离植皮(距下睑缘3mm切口,超过内外眦,彻底松解,超量植皮
F:睑缘粘连术(中内外1/3处,粘连完成后取比受区需要多1/3的皮片移植)
术前术后术中的注意事项:必须在炎症彻底控制、瘢痕挛缩稳定后进行。手术期间必须采取保护眼球的措施(戴风镜、眼药水、夜间眼膏或油纱覆盖),手术方法根据外翻程度选。
81、眼睑缺损修复原则:A:先天性缺损多见于上睑,不能闭合,应尽早修复。
B:组织瓣不宜过于肥厚。
C:小于1/3直接缝合;重度小于1/2尽量利用本眼睑形成的睑板结膜瓣,通过旋转或推进结合植皮;重度大于1/2皮瓣结合植皮。
D:视力存在或有角膜移植应尽早修复
E:纵向缺损,因为内眦有泪道,故只能利用缺损颞侧残剩组织转移方法修复,长径为横向的缺损,,可利用缺损部上下的组织推进进行修复。
82、上睑下垂:上睑覆盖角膜上缘及瞳孔,上睑覆盖角膜上方超过2mm,可诊断。
分类:A:先天性B:后天性(外伤性、神经原性、肌原性、老年性、机械性、假性、其)
正常上睑缘:瞳孔上缘和角膜上缘之间的水平线,即覆盖角膜1.5-2mm
分度:轻度:上睑缘位于瞳孔上缘,下垂量1-2mm
      中度:上睑缘遮盖瞳孔1/3,下垂量3-4mm
      重度:上睑缘达瞳孔中央水平,下垂量4mm或以上。
上睑提肌极力测定:无额肌参与下16-19mm
肌力分级:弱0-3mm;中等4-7mm;良好8mm以上
矫正程度:较健侧高1mm,双侧达角膜上缘水平线,兔眼2-3mm,过矫2mm左右。
并发症:感染血肿、矫正不足、过度、睑裂闭合不全、穹隆部结膜脱垂、睑内翻和倒睫、睑外翻、上睑皱襞不对称、睑缘有成角状畸形和睑球分离或弧度不佳、失明或眼球传统伤
83、眼睑分裂痣:局限在上下睑,闭眼时,上下睑色素痣互相结合组成宛若一块完整的病变,睁眼则分成两半,故名。除皮肤病变,多波及睑缘和睑结膜。
84、眼球内陷:功能障碍主要表现:眼球转动受限和复视
    眼球突出:突度正常平均13.6mm,两眼差异不超过2mm,若超过5mm以上,称为眼球突出。
85、正常人睑裂长度28-38mm,高8-10mm,最高位于中内1/3,最低中外1/3,外比内眦高2-3mm,称为“蒙古样倾斜”。
    内眦赘皮:位于内眦角前方的一片呈斜向或垂直向分布的半月形皮肤蹼状皱襞,它的存在遮盖了内眦正常外形和部分视野,显得内眦间距增宽,鼻梁平阔,有损容貌。
    分类:先天性(眉型、睑型、睑板型、倒向型)、后天性
    治疗:A:Stallard“Z”成形术   B:Fox“Z”成形术     C:双Z成形术  D:L形皮肤切除术       E:V-Y成形术          F:Mustarde法
86、上睑提肌腱膜的四个附着点:
A:高加索人有大股垂直、放射形纤细的纤维穿过眼轮匝肌,附着于睑板前方的皮肤中。
B:腱膜大部分纤维附着于整个睑板上缘,并伸展到睑板前面中下1/3处
C:上睑提肌的肌鞘附着在上穹隆的结膜
D:上睑提肌紧贴眶上壁的中央和侧角,与眶缘一致。前两点和重睑形成有密切关系。
87、重睑形成原理:由于上睑提肌收缩,睑板上提,睑板前方的皮肤随之上提,与此同时,附着在睑板前方的腱膜纤维和附着在上穹隆的上睑提肌肌鞘的协同作用,使疏松的上穹隆也提起,所以睑板前方的皮肤被提上嵌入形成一条凹沟,即形成了重睑皱襞。
重睑术式:切开睑板固定法、缝线法、埋线法
88、重睑术后并发症:感染、水肿血肿、瘢痕、上睑下垂、睑裂闭合不全、上睑沟凹陷、重睑皱襞过高或过窄、上睑回缩和上睑出现除皱襞线外的不规整皱褶、角膜损伤和眼球贯通伤、上睑皱襞消失或过浅、皱襞在内眦角中断或外眦部过短或皱襞弧度成角和高低不一、睫毛下垂或皱襞下方皮肤松弛、皱襞宽度两眼不对称。
88、鼻翼缺损:A:局部皮瓣法B:鼻唇沟皮瓣法c:耳后岛状皮瓣法D: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法(应当注意的是:1、瓣离体后必须在3-6h内移植2、瓣上任何一边距离有血供的创缘不宜超过1-1.5cm  3、无创操作,避免钳夹4、将受区血供差的干涸组织切除5、受区创面不用电凝,用压迫或止血胶止血6、用无损伤6-0全层间断缝合,避免皮下或皮内缝合7、加压包扎8、10天左右拆线)
89、酒糟鼻分期:红斑期、丘疹期、肥大期。
    鹰钩鼻主要表现:鼻尖过长、下垂,面部表情运动时下垂更明显,常伴驼峰鼻。
          原因:A:鼻翼软骨中间脚向下过度生长,或内侧脚过长B:鼻中隔软骨过长C:鼻中隔降肌肥大
    驼峰鼻:多为鼻骨发育过度,少数与外伤后鼻骨错位愈合或后期骨痂增生有关,白种人多见
    歪鼻畸形分型:c型、s型、侧斜型
90、鞍鼻:鼻梁的骨性和软骨性部分向内凹陷,形如马鞍,笔尖上翘,鼻孔朝前。先天性、家族性和后天获得性(梅毒
91、小耳畸形综合征:耳廓先天发育不良,常伴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颌面畸形。
    小耳畸形按耳廓发育程度分三度:
Ⅰ度:耳廓部分尚可辨认,有小耳甲腔及耳道口,只是耳廓较小,耳道内面常为盲端。
Ⅱ度:耳廓多数结构无法辨认,残耳不规则,呈现花生状、舟状和腊肠状,外耳道常闭锁。
Ⅲ度:残耳仅为小的皮赘或成小丘状,或者仅有易位的耳垂。
耳廓完全没有发育,局部没有任何痕迹的称为“无耳症”,极为罕见。
92、外耳再造并发症:胸膜损伤、感染、软骨支架**、缝线外露。
    附耳:俗称小耳朵,为位于耳屏前方的赘生组织,常出现在耳屏至口角的连线上,是由第一腮弓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形状大小多样,多数还含有软骨组织,有的与耳软骨相连,有的则深入到面颊部皮下组织,或深及腮腺筋膜上方。
    耳前瘘管:形成耳廓的第一第二腮弓的小丘状结节融合不全,或其间的第一腮裂封闭不全所致。瘘管经皮下向下内方迂曲伸展,或有长短不一的分支。瘘管多属盲管,止于软骨式外耳道软骨,有时深及腮腺筋膜,少数甚至与鼓室或咽腔相通。常有异臭味的分泌物溢出。
    招风耳:又称隆突耳畸形,由胚胎期耳轮形成不全或耳甲软骨发育过度所致。这两部分畸形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同时发生。耳甲与耳舟间的角度大于90度,通常在150度以上。
    杯状耳:是一种介于招风耳颌小耳畸形综合征之间的畸形。有四个主要特征:A:耳廓卷曲B:耳廓前倾C:耳廓较小D:耳廓位置低。
    隐耳:耳廓上半部埋入颞部头皮的皮下,无明显的耳后沟,如用手指向外牵拉耳廓上部,则能显露除耳廓的全貌,但松开后,因皮肤的紧张度颌软骨的弹性又恢复原状。
    猿耳:耳廓上部尖角状突起,此部位耳轮扭曲,耳轮沟消失,耳轮缘颌对耳轮缘之间的耳舟窝成为一窄沟。分为梭形猿耳颌扇形猿耳。
93、皮肤老化的主要病理改变:皮肤变薄,弹性降低;皮下组织萎缩;深层软组织结构松弛下垂;另外有肌肉和附着区结构进行性萎缩。
   AMAS(表浅肌肉腱膜系统):面部皮下脂肪层的深面,存在一个浅层的连续的解剖结构,由肌肉、筋膜、腱膜组织排列构成。
SMAS与深浅面组织的结构关系:
一、浅面是皮下脂肪层,面部各处脂肪厚度不均。
二、深面的脂肪量少,不能构成连续的脂肪层。
A:腮腺区:腮腺筋膜表面几乎没有脂肪,和SMAS深面连接紧密。
B:咬肌区:咬肌筋膜表面有薄层脂肪,因此和浅面的SMAS连接疏松。
C:颊脂肪垫区:和SMAS结合紧密不易分离。
D:颧弓区:SMAS和颧骨浅面愈合疏松,和颧骨骨膜间存在颞中筋膜和颞深筋膜浅层。(颞支经过颧弓浅面被颞中筋膜覆盖)
E:颞区:以颞浅动脉为界,SMAS深面在动脉上为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下方为颞中筋膜,易被钝性分离。(颞支在颞中筋膜中)
F:胸锁乳突肌区:和胸锁乳突肌纤维鞘紧密愈合。(耳大神经行于两者之间)
G:下颌、颏下区:颈阔肌SMAS深面除和各种韧带,其余与深面组织愈合疏松。
94、除皱术并发症:血肿、神经损伤、皮肤坏死、秃发、增生性瘢痕、感觉异常、明显疼痛、色素沉着。
95、胸骨上切迹至**18-24cm,**间距18-24,胸骨中线至**9-12cm,**下皱襞至**5-7cm 平均6cm,**位于胸骨中线3-6肋或2-6肋,内起胸骨旁,外达腋前线。
血供: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肋间动脉的外侧穿支、肩胛下动脉的分支。神经支配:3-6肋间神经外侧支。
术后引起上臂痛是因为第二肋间神经皮下支经过腋部和正中神经的上臂皮神经、第三肋间神经构成血管丛,称为“肋间臂神经”,该神经受压所致。
96、隆乳术适应症:A:发育不良、分娩后萎缩B:体重骤减,**萎缩
C:青春期前乳腺病变致发育不良
D:保留胸大肌的乳癌术后
E:**形态不良和身体形态不相称
F:不对称,轻度下垂,**凹陷。
    禁忌症:A:**或切口附近皮肤炎症B:其它部位有感染灶,心肝肾病变C:瘢痕体质D:心理准备不足,要求不切实际E:精神分裂、神经异常F: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疾病G:乳癌术后复发、有转移倾向。
   隆乳术切口:腋窝横皱襞、腋窝前皱襞、乳晕下切口、**下皱襞切口。
   隆乳术并发症:出血血肿、感染、纤维囊形成、形态不良、**下垂、假体外露、假体破裂或渗漏、假体肉芽肿、上臂疼痛、气胸脓胸。
97、**肥大下垂分类:名称           **下降        切除**组织量每侧
                      轻度肥大下垂     1-7CM         小于200ml
                      中度             7.1-12.0cm     200-500ml
                      重度             大于12.1cm     大于501ml
   **缩小术内容:A:**乳晕上移、整形B:切除肥大松弛的**皮肤、皮下,制成半球形的皮肤外壳C:切除增生的乳腺组织,矫正下垂,制成半球形**实体D:轻中度青春期**肥大,尽可能保留乳腺导管完整通畅,保持泌乳功能。
   **缩小术原则:使肥大下垂的**经过手术达到外形和功能的良好的目的。
       A:大小合适、位置良好B:半球形,形态好,对称C:**乳晕感觉良好D:切口隐蔽,瘢痕少,无猫耳,无局限性凹陷性畸形或**扭曲畸形E:尽可能保持泌乳功能F:质感良好,具有正常**组织的弹性。
   **缩小术分类:
分类
**皮肤切除及皮瓣转移
切口及瘢痕
**蒂位置
手术方法及特点
三瓣法
**内侧、外侧及下方皮瓣转移,**中、下部皮肤切除
***形、Y形瘢痕
蒂在上或两侧,或上、下方
改良Strombeck法,改良McKissock法。手术设计操作规范,易掌握,术后瘢痕大,适用于轻、中度及重度,并发症少
内外侧两瓣法
**内侧及外侧皮瓣转移,**中、下部皮肤切除
元宝形、T形瘢痕
蒂在上或两侧,或上、下方,或在乳腺体上
Strombeck法McKissock法Pitanguy法 Lalandrie法。手术操作灵活性大,术后瘢痕大,应用范围广
外侧两瓣法
**外下区域皮肤切除,**外上皮瓣及内下方皮瓣转移
L形或B形切口,L形瘢痕
上方?
Mayer法 Regnault法 改良Mayer法,手术操作易,切口瘢痕显露于**外侧
环行缩小法
乳晕周围皮肤切除,周围皮肤荷包缝合
圆形切口瘢痕
蒂在乳腺上
Himderer法 Hester Bostwick法,切口瘢痕小,操作易,适用于轻、中度
环行及下部缩小法
乳晕周围及下部皮肤切除,两侧皮瓣转移
蘑菇形切口,直线瘢痕;圆形加方形切口,直线加小横形瘢痕
蒂在上或两侧,或上、下方
Lejour法Marchac法,设计规范,操作变化大,瘢痕小,形态好
98、**再造术内容:A:解决皮肤缺失B:**半球形态的塑造C:**乳晕再造D:修正双侧不对称。
术式:A:背阔肌肌皮瓣(胸背动静脉、神经)
B:TRAM皮瓣(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腹壁上动脉和腹壁下动脉吻合支);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对侧腹壁上动静脉);双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双侧腹壁上动静脉)
C:吻合血管游离移植:受区血管(多用胸背动静脉、也可肩胛下动静脉)
99、**内陷原则:A:松解引起内陷的纤维束,必要时切断部分或大部分缩短乳腺导管B:组织移植充填空虚的**
C:在**颈部制造一个环行狭窄,防止**填充物疝出
D;必要时做皮瓣移植,加**头或制造**颈
E:术后持续**牵引
100、浅筋膜系统分两层:蜂窝层、板状层
     浅筋膜系统的作用:A:对身体保护(最主要)B:允许在肌肉骨骼架上的软组织滑动C:保持一定位置和状态及深脂肪的局限化,因此有预防肥胖的移动作用。
     肥胖分两类:单纯性肥胖(体质性肥胖和过食性肥胖)、神经内分泌代谢失常性肥胖
2# 沙发
发表于 2017-2-4 22:04 | 只看该作者
101、分裂手:手指手掌在手中部分裂为尺、桡侧两部分。分为典型(A:掌骨、指骨发育不良B:掌骨发育不良,指骨缺损C:掌骨、指骨均缺损)非典
    桡侧球棒手:手和前臂桡侧纵列发育不良,表现为手及前臂桡侧的骨和软组织发育不良,手和腕向桡侧弯曲,形如曲棍球棒,故名。
    先天性环状缩窄综合征:肢体或手指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环状缩窄带畸形,该处肢体或手指皮肤环状凹陷,直径缩小。肢体远端可出现严重的淋巴水肿。
102、前臂和腕部有5个解剖学管道:桡管、尺管、腕管、肘管、旋前圆肌腱弓。这些小管道食桡、尺、正中神经通道,也是出现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主要部位。
    腕管综合征: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该段正中神经受压,产生神经传导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103、肌腱移位术原则:A:肌腱移位时机B:移位肌腱选择C:关节活动度D:移位肌腱的组织床E:移位肌腱的方向和张力
    拇指对掌功能的重建方法:A:环指指浅屈肌移位B: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加掌长肌移位c:小指展肌移位D:拇短屈肌移位
    手内肌的功能重建和爪形手畸形的纠正:A:中、环指指浅屈肌移位B:桡侧腕短伸肌移位重建手内肌功能。
104、拇指占手功能40%。
    拇指休息位:拇指掌侧外展30度,桡侧外展20度;掌指关节屈曲40度,指间关节屈曲10度,腕掌关节微伸10-15度(略小于功能位);拇指指腹旋前80度。其它手指的两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休息位均呈现屈曲状态,从示指到小指的屈曲程度渐增,并且随腕关节背伸程度的增加,各指屈曲程度也增加。
    拇指再造的基本要素(内容):A:有足够长度B:屈伸力量C:内收外展功能D:位置正常,对掌对指功能E:良好感觉,两点分辨觉10mm以内F:粗细合适,皮肤质感近似正常,有指甲。
105、上肢和手瘢痕的治疗原则:有损于功能的瘢痕和瘢痕挛缩都应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两种A:非手术包括:理疗、加压、持续牵引、敷瘢痕抑制剂、局部注射类固醇激素或抗组胺药、放射治疗。适于1、无功能障碍、多出散在瘢痕2、无功能障碍的大片瘢痕、色素沉着性瘢痕、色素减退性瘢痕经手术也不能改变的3、瘢痕生长活跃期。B:手术治疗:采用组织移植修复皮肤、皮下缺损,如扩张器,对继发骨、关节、肌腱、韧带畸形进行相应修复。多在瘢痕成熟(半年)后,即在瘢痕增生静止之后。但对广泛性皮肤缺损造成严重关节畸形病例,宜早期手术,防止挛缩引起肌腱、韧带、关节继发损害。
106、胸腋部瘢痕三种形式:
A:轻度:蹼状(Z成形术+植皮)、套索状(连续Z成形术、五瓣成形术+植皮):
B:中度:腋胸瘢痕挛缩粘连(首选胸外侧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也可选择肌瓣移植+游离植皮,或肩胛旁皮瓣转移+植皮)
C:重度:臂胸瘢痕挛缩粘连。术中处理1、彻底松解瘢痕,使上肢外展达90°以上,不必广泛切除瘢痕2、选择皮瓣移植修复腋窝和周壁,使肩关节下方有个具有伸展弹性的组织做覆盖3、周围的皮肤缺损可游离植皮4、采用锯齿状切口,防止挛缩复发。
107、肘部瘢痕治疗原则:切除条索状挛缩,用Z成形术矫正挛缩畸形。严重的范围广的蹼状瘢痕,单纯Z成形术不能彻底矫正,可在皮肤缺损做游离植皮。
108、易位骨化症:由非骨性组织在一定的外来创伤或炎症等因素的影响下,衍变成典型的板层样骨性组织,并造成功能障碍的疾病。分三类:A:早期软组织充血水肿。B:肘关节活动受限。C:肘关节或前臂关节强直。
109、手部烧伤瘢痕挛缩处理原则:a:早期治疗B:尽可能切除挛缩瘢痕,恢复正常结解剖构C:术后应用手部支架及康复治疗。
110、瘢痕性拇指内收畸形治疗原则:
A:轻型:采用蹼状瘢痕的Z成形术、双Z成形术、双Z+V-Y成形术(五瓣法)。
B:中型:采用手掌部三角形皮瓣修复,剩下创面用植皮。
C:重型:包括虎口、拇指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掌关节的矫正,拇指内收、外展功能重建,虎口区皮肤覆盖修复。植皮+皮瓣(示指旗状皮瓣、前臂逆行岛状皮瓣)。
D:拇指背烧伤后瘢痕挛缩:矫正拇指指间关节和腕掌关节畸形,皮肤缺损采用皮瓣修复。
111、烧伤爪形手的治疗:
A:游离植皮
B:皮瓣移植:1、带蒂皮瓣移植:局部皮瓣(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前臂逆行筋膜瓣移植加植皮)远处皮瓣(下腹部或侧腹部(脐旁)皮瓣或皮管)
C:掌指关节畸形矫正: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切断矫正掌指关节背侧半脱位
D:指间关节畸形矫正:肌腱好采用指间关节掌板松解;肌腱损伤采用关节功能位融合。
112、淋巴水肿:由于先天性淋巴管发育障碍或继发性原因致使淋巴液回流受阻所引起的肢体浅层软组织内体液聚集,继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筋膜增厚、整个患肢变粗的病理状态。因皮肤增厚,表皮过度角化,皮下组织增生,其中包含大量增生的纤维成分,使晚期肢体病变组织坚硬如象皮,称为“象皮肿病”。
淋巴水肿形成的基本因素:淋巴液滞留,造成滞留的主要原因是:淋巴回流通道中断。
分类:原发性A:先天性淋巴水肿,有遗传史B:先天性淋巴管过度发育C:获得性早发性淋巴水肿和迟发性淋巴水肿
    继发性:A:感染后淋巴水肿:丝虫病、皮肤淋巴管淋巴结炎B:非感染性淋巴水肿
治疗:非手术a:烘绑疗法b:复合理疗法c:间歇气压疗法d:药物治疗
    手术:A:促进淋巴回流:带蒂大网膜瓣移植、带蒂皮瓣移植B:重建淋巴管道:淋巴-静脉吻合、自体静脉移植代替淋巴管C:切除病变组织
113、下肢常用的组织瓣:A:髂腹股沟皮瓣(旋髂浅血管)
B:(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肌皮瓣
C: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旋股外侧动脉)
D:股外侧肌肌皮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E:股前外侧皮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肌皮穿支)
F:股薄肌肌皮瓣(旋股内侧动脉或股深动脉直接分支)
G:腓肠肌肌皮瓣(腓肠内外侧动脉)
H:隐动脉皮瓣(隐动脉)
I:小腿外侧皮瓣(腓动静脉及其分支)
J:小腿下外侧皮瓣(腓动脉穿支于腓肠外侧皮动脉吻合血管弓)
K: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
L:胫后动脉筋膜皮支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
M:足背皮瓣(足背动脉和大隐静脉为蒂)
N:足外侧皮瓣(跟外侧动脉)
O:足底内侧外侧皮瓣(足底内侧外侧血管)
114、下肢瘢痕的晚期修复治疗目的:A:松解挛缩,复位易位组织,恢复局部功能 B:行瘢痕切除、改形,改善局部形态 C:切除伴有慢性疾病的瘢痕组织,消除恶变隐患。
115、尿道下裂:常见的先天性生殖器畸形。表现为**短小、向腹侧弯曲,尿道口易位,尿道口不是位于**头的顶端,而是位于**头颈部,或**体、阴囊或会阴区。、**头、**体发育不良,**弯曲程度和尿道下裂畸形程度相关。
分类:A:**头型:尿道口开口于冠状沟腹侧或下方,不伴下弯或轻度下弯,不影响性生活和站立排尿,最常见。
          B:**体型:尿道口在**体腹侧任何部位,尿道口越向后,下弯越明显,影响站立排尿和性生活。
          C:**阴囊型:尿道口位于**根部阴囊处,下弯畸形明显,**短小。
          D:阴囊会阴型:尿道口位于阴囊下方,**短小,阴囊分裂为二,常伴睾丸下降不全,严重者外阴如女孩。
116、尿道下裂修复方法选择原则:A:**头型或**体远端型:可选用尿道口前移**头成形术,或尿道延伸术,或翻转皮瓣尿道下裂修复。
B:**体型或**阴囊型尿道下裂,可选用包皮岛状瓣尿道再造;合并**弯曲矫正一期整形;也可采用阴囊中隔岛状皮瓣尿道再造+**弯曲矫正一期整形,并加**头整形。C:阴囊会阴型:可选用阴囊中隔岛状皮瓣,或加用包皮岛状皮瓣尿道再造,加**矫直。D:埋藏皮条法尿道成形术:由于采用**腹侧皮肤形成尿道,形成的尿道皮管血供不丰富,愈合不良,常有尿瘘发生。E:游离植皮尿道成形术,或膀胱粘膜移植尿道成形术,或颊部粘膜移植+:膀胱粘膜移植尿道成形术:尿道重建血供不良,尿瘘多发。F:尿瘘史常见并发症,宜选择有血供的阴囊中隔岛状皮瓣,或带血供的睾丸鞘膜瓣,或包皮岛状皮瓣修复
并发症:A:早期:膀胱痉挛、感染、血肿、**皮肤血循环障碍
    B:迟发:尿瘘、尿道狭窄、
117、尿道上裂:表现为**背侧、下腹壁、膀胱前壁发育不正常。
    分类:**头型、**型、完全性(**耻骨型)
118、**再造:包括:尿道再造、**体再造、**支撑物的种植
119、阴股沟皮瓣:阴股沟上界为腹股沟,下界为臀股沟,内界为会阴,外界为股内侧皱襞,即阴囊或**外侧至股内侧的无毛区为阴股沟区。血供来自:**外浅动脉的降支和**后动脉、会阴横动脉相互之间的吻合支。采用阴股沟皮瓣再造**时,血管蒂为**后动脉和会阴横动脉。
120、Klinefelter综合征:又称“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或小睾丸症”。表现为身体瘦高,手距大于身长,睾丸小而硬,**短小,不育。男子性症发育不良。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17-2-5 13:08 | 只看该作者
辛苦楼主辛勤的付出
4
发表于 2017-2-5 17:43 | 只看该作者
看一看,复习复习还是不错的,辛苦楼主了,{MOD}!
5
发表于 2017-2-8 17:39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是从哪整理的资料?是哪个医院的研究生考刚?
6
发表于 2017-5-7 14:3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非常感谢非常感谢非常感谢非常感谢
7
发表于 2018-4-6 17:19 | 只看该作者
总结到位,感谢楼主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lz6888+1感谢提供帮助 ,送花香香~~
收到1朵
头像被屏蔽
8
发表于 2018-4-19 20: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头像被屏蔽
9
发表于 2018-4-19 20: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10
发表于 2018-11-6 14:22 | 只看该作者
辛苦楼主,{MOD}!
11
发表于 2019-12-5 09:30 | 只看该作者
总结很好 辛苦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11:5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