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6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资源] SVN杂志解读: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新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1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脑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s)是发生在颅内动脉血管壁的异常膨出,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破裂出血可导致15%~30%的致残率和30%~67%的致死率。脑动脉瘤治疗目前主要有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治疗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电解脱弹簧圈的出现,血管内栓塞逐渐成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由于完全栓塞率低,瘤颈部残留,进而出现了各种改进的弹簧圈,如凝胶弹簧圈等;后来相继出现宽颈脑动脉瘤栓塞的各种辅助栓塞技术,如球囊辅助栓塞、支架辅助栓塞等。尽管这些年神经介入材料飞速发展,但对于大的、宽颈、梭形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仍然存在诸多挑战。近年来,以Pipeline为代表的血流导向装置和以Web为代表的血流转向装置的出现,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为患者带来曙光。
一、血流导向装置
血流导向装置的设计理念起源于支架辅助栓塞,网孔密度更小,金属覆盖率高达30%。目的在支撑弹簧圈保护载瘤动脉的同时减少动脉瘤腔内血流,加速血栓形成,促进动脉瘤愈合。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血流导向装置有Pipeline, Surpass, FRED, Tubridge, Silk, p64等。多项针对Pipeline的临床试验显示了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6个月的完全栓塞率高达81.8%~93.3%,致残和致死率较低,仅为0~6.5%(图2)。其他型血流导向装置也显示出类似特性。
二、血流转向装置
血流导向装置解决了大的复杂侧壁型动脉瘤栓塞难题,但对于分叉处大的复杂动脉瘤,常规球囊辅助和支架辅助并发症较高。针对动脉瘤腔内填塞的编织型血流转向装置WEB应用而生。
欧洲进行的针对WEB的两项大型前瞻性研究(WEBCAST French Observatory),显示了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图4)。1个月的死亡率为0,致残率为2.7%1年的完全栓塞率为56.0%,近全栓塞率(瘤颈部残留)为26.0%, 部分栓塞率(动脉瘤残留)为18%
三、新材料新技术
近年来,导管输送系统的改进,也提高了复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比如Navien导管的应用。此外,涂层血流导向装置、三维编织型自膨式血管内装置Medina、新型血流转向装置Artis、更小规格的WEB等材料在不断研发并逐渐应用于临床。
我们相信,随着神经介入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脑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会更容易、更安全、更有效。
中国卒中学院app专家刘爱华教授倾情解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22:3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