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4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急性呼吸衰竭的给氧选择,1、2、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2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第一时间内补充氧气是首要措施,然而都有哪些给氧方法呢?本文对呼吸衰竭相关给氧措施做一总结。

急性呼吸衰竭分类

呼吸衰竭有很多分类方法,根据起病的缓急,呼吸衰竭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两类,两者之间无明确的时间界限。慢性呼吸衰竭是指一些慢性疾病,包括呼吸和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才发展为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又可细分为非损伤性急性呼吸衰竭和损伤性呼吸衰竭。前者主要包括严重呼吸系统感染,急性呼吸道阻塞,重症哮喘,急性肺水肿等导致通气或换气障碍。后者主要是由于脓毒血症,创伤和数学等直接、间接因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

有哪些给氧途径?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最紧急的治疗就是氧疗,迅速增加吸氧浓度。合理的氧疗,可以纠正低氧血症,降低呼吸及心脏负荷 。

只要 PaO2低于正常就可给予氧疗,但临床上根据患者情况灵活掌握。呼吸衰竭患者PaO2<60 mmHg 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其吸氧浓度 ( FiO2 )=21% + 4 % ×氧流量 ( L /min ) 。具体给氧方法,参照以下:

(1) 鼻导管给氧  

鼻导管给氧简便、易行,不影响咳痰、进食、说话,不存在重复呼吸,适于持续给氧。但吸氧浓度不恒定,当患者潮气量较大时易受影响,且高流量吸氧时对鼻腔局部黏膜有**。当鼻导管或鼻塞吸氧流量大于5 L /min时,宜改用面罩吸氧。高流量时鼻导管可提供40%的FiO2。临床上,经鼻导管给氧只适用于对呼吸稳定的病人,提供40%以下的吸入氧浓度。

(2) 面罩吸氧

Venturi面罩吸氧的氧浓度可调节且较恒定,重复呼吸少,但对咳痰、进食有一定影响。Venturi面罩又叫射流氧气面罩,其工作原理为Venturi现象,射流氧气面罩和射流雾化器的关键部分产生高流量的射流管。由氧流量输出的高压氧气流导入射流管,通过管内的喷嘴被激发成一股高速涡流,与其贴近的气体,将因气体的流体而被卷入主流并且形成混合气流,其浓度取决于有喷嘴口径于空气入口的大小决定的源氧与混入空气的流量比例。

普通面罩吸氧的氧浓度可达较高水平,但氧浓度难以正确预计,适用于暂无条件行机械通气的严重低氧而无 C O 2 潴留的患者。面罩长时间佩戴会引起患者不适 。

(3) 高压氧治疗

主要适用于外呼吸功能正常,而氧在血液的运输发生障碍所导致的呼吸衰竭,如一氧化碳中毒、***中毒、减压病等。提供氧疗的装置可分为低流量和高流量氧疗系统,应注意氧疗的监护与调整。但给氧只能提高PaO2 ,不能根本解决 CO2 排出问题。

(4)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

当普通鼻导管氧流量大于6 L/min时,未达到理想湿化的干冷高流量气体将会给患者带来不适,额窦的疼痛及鼻腔黏膜干燥,甚至出血,流量的限制又直接影响患者的吸入氧浓度,而面罩吸氧会对病人造成拘束闭塞感,很多患者不能耐受,输出流量太小还可能会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可以提21%-100%的恒定氧浓度,最高达60 L/min的流量、37℃温度、100%相对湿度的高流量气体而体现出较传统氧疗方式的巨大优越性,可提供恒定氧浓度、减少鼻咽部解剖死腔、产生气道正压等生理学效应,并因其有效、舒适及良好的依从性,在能满足患者通气氧合需求下,使之在成人急性呼衰患者中逐渐成为除无创正压通气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这里的高流量系统≠高浓度吸氧,是指提供的气体流速超过患者吸气时的峰值流速,提供的气体量是患者通气量的4倍以上。能够提供较准确的不同氧浓度的气体,而且氧浓度不受患者呼吸模式的影响,气流完全由系统提供,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气体的温度和湿度。

(5) 机械通气治疗

机械通气是借助于人工装置的机械力量产生或增强患者的呼吸动力和呼吸功能。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最有效的手段 。

治疗呼吸衰竭,给氧只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对症治疗措施,然而治疗的根本仍是在支持治疗的同时针对呼衰的病因治疗,加强抗感染等,只有去除呼吸衰竭的病因才能有效的纠正呼吸衰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03:2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