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49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助] 病理学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1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本章讲了2节,第一节为: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分为2小节进行讲述,即一,细胞适应。
二,细胞老化。
第二节为:细胞,组织的损伤;分为3小节进行讲述,即一,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
二,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三,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此小节分为2部分进行论述,即变形和细胞死亡)。
机体器官和组织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的生命活动是在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中进行的。
正常细胞和尤其构成的组织,器官,以至机体,能对不断变化的体内,外环境作出及时的反应,表现为代谢,功能和结构的调整。
在生理负荷过多或过少时,或遇到轻度的持续的病理性**时,细胞,组织和器官表现为适应。
如内外因素的**作用超过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能力,则可能引起损伤,表现出代谢,功能和结构三方面的变化。
较轻的细胞损伤是可逆的,即消除**因子后,受损伤的细胞可恢复正常。称为亚致死性细胞损伤。
但如果引起损伤的**很强或持续存在,则导致不可逆的细胞损伤,最终引起细胞死亡。
正常细胞,适应细胞,损伤细胞和死亡细胞是代谢,功能和结构上连续的变化过程,但是这四种状态的界限有时不甚清楚。
适应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作出的非损伤性的应答反应。通过适应性反应,细胞,组织和器官改变其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以耐受各种**而得以存活,避免损伤。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涉及细胞数目,细胞大小或细胞分化的改变。
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使其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实质细胞体积变小者称为单纯性萎缩。数量减少者称为数量型萎缩。实际上两者常常同时存在。
萎缩和发育不全及未发育不同,后两者是指器官或组织未充分发育至正常大小,或处于根本未发育的状态。
萎缩的组织和器官的实质细胞蛋白质合成降低和/或分解增加,代谢降低,甚至停止,使细胞体积缩小,甚至死亡,导致细胞数目减少。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下降。
轻度的萎缩一般可逆,在**或者病因除去后,组织或器官的大小和重量可恢复正常。
引起萎缩的原因各异,但其形态改变基本相似。萎缩的器官体积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
镜下可见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减少,体积减小。
萎缩细胞胞浆内常可见脂褐素,以心肌,肝细胞及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的细胞为常见。当脂褐素明显增多时,整个器官可呈棕褐色,故有褐色萎缩之称。电镜下萎缩细胞内自噬泡显著增多。自噬泡内的某些细胞碎片不能被消化而以膜包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浆,称为残体。即光镜下所见的脂褐素。
在实质萎缩的同时,间质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增生,以维持原有器官的正常外观,有时甚至体积比正常要大,此种情况称为假性肥大。
萎缩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萎缩是生命过程的正常现象。
老年人几乎一切器官和组织均不同程度地出现萎缩,尤以脑,心,肝,皮肤和骨骼等为明显。
病理性萎缩可根据原因的不同,分以下几类:
1.营养不良性萎缩    由营养不良引起的萎缩可波及全身或只发生于局部。
  饥饿,慢性结核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病人由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度可引起全身性营养不良性萎缩,称为恶病质。
动脉粥样硬化时因慢性血供不足可致脑萎缩
2.废用性萎缩  是由于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致的萎缩。
废用性萎缩是由于活动减少伴随分解代谢降低,进而对合成代谢产生负反馈调节,使细胞体积缩小,也可能与器官活动停止后神经向心性冲动减少,致使神经调节活动降低有关。
3.去神经性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或轴突破坏可引起所支配器官组织的萎缩。
一方面去神经肌肉不能自由活动易费用,另一方面至少在最初几周,肌肉的合成代谢正常而分解代谢加速。并且神经对血管运动的调节丧失而致局部组织器官的营养不良。
4.压迫性萎缩  器官或组织长期受压亦可发生萎缩。这种萎缩除由于压迫的直接作用外,尚有营养不良和废用两因素的作用。引起萎缩的压力并不需要过大,关键在于一定的压力持续存在。
5.内分泌性萎缩  内分泌功能紊乱可引起相应靶器官的萎缩。
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组织,器官的肥大通常是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加。
由于工作负荷增加引起的肥大称为代偿性肥大。
由于激素**引起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肥大的细胞合成代谢增加,功能通常增强。
肥大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应注意肥大的细胞并未发生变性,应与后面讲到的损伤引起细胞变性时的细胞肿大区别。
1.      生理性肥大  
2.      病理性肥大
细胞肥大的超微结构改变主要是细胞器增多,蛋白合成和微丝增加。因此肥大时细胞的增大并非由细胞水肿所致。
代偿性肥大时有限的,负荷超过一定的极限就会使器官功能发生衰竭。
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增生可致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实质细胞的增多是通过有丝分裂来实现的,因此实质细胞有分裂能力的器官的体积的增大常常是通过增生和肥大共同完成的。而没有分裂能力的组织仅有肥大。细胞增生常与激素和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关。
增生也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
细胞增生通常为弥漫性,导致相应的组织,器官呈弥漫性均匀增大。但在有关激素的作用下,前列腺,甲状腺,肾上腺和乳腺等增生常呈结节状,这可能是由于这类器官中有的靶细胞对于激素的作用更为敏感。
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增生,皆由**所引起,一旦**消除,则增生停止。这是与肿瘤性增生的主要区别之一。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的过程。
化生并非由一种成熟的细胞直接转变成另一种成熟的细胞,而是由较幼稚的细胞通过增生转变而成,因此,化生只出现在具有增生能力的细胞。这种分化上的转向通常只发生在同源的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或间叶细胞之间,常常由一种特异性较低的细胞取代特异性较高的细胞。
化生主要见于慢性**作用下的上皮组织,也可见于间叶组织。其形成机制可能是环境因素引起相关基因的活化和/或抑制所致,部分通过特异基因DNA的去甲基化或甲基化来实现。
虽然化生的组织对有害的局部环境因素抵抗力增加,但失去了原有正常组织的功能,局部的防御能力反而削弱。更为重要的是,化生是一种异常的增生,可发生恶变。
上皮细胞的化生以鳞状上皮化生最为常见。
鳞化是正常不存在鳞状上皮的器官组织发生鳞状上皮癌的结构基础。
间叶组织的化生:在正常不形成骨的部位,纤维母细胞可转变成骨母细胞或软骨母细胞,形成骨或软骨。这类化生多见于局部受损伤的软组织以及一些肿瘤的间质。
上皮组织的化生,在原因消除后可恢复,但骨或软骨化生则不可逆。
机体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几乎所有的器官系统均发生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的退行性改变。这种退行性改变一般统称为老化或衰老。
细胞的老化是个体老化的基础,表现在许多细胞功能的降低和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老化细胞在代谢和功能方面表现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减弱,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减少,摄取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和DNA修复功能减弱等。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核不规则,异常分叶,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减少,高尔基器扭曲和脂褐素沉积等。
老化过程的学说主要有老化时钟和代谢遗传损害积累学说是两种主要的学说。
老化学说:实验证明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的分裂能力是有限的。经过一定次数的传代培养后便会死亡,而培养的肿瘤细胞是永生的。
实验证明:细胞的增殖次数是由基因组中记时器即老化时钟所控制的。
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证实了老化时钟的存在。
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端粒染色体末端DNA和末端DNA结合构成的复合物。端粒的作用是保护基因组的完整性,防止染色体的融合,丢失和降解。
端粒DNA的主要成分是富含鸟嘌呤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可重复长达10Kb以上。
端粒结合蛋白具有序列特异性,保护端粒DNA免受化学修饰和核酸酶的作用。
端粒的长短与细胞的“年龄”呈反相关,细胞越老,端粒越短,反之亦然。
端粒长度的维持是通过端粒酶作用来实现的。
端粒酶以自身含有的RNA作为模板合成和补充端粒的长度,具有逆转录酶活性,是一种RNA依赖的DNA聚合酶。
在正常情况下,生殖细胞和干细胞中存在有端粒酶的活性,而在其他细胞中则不能检测出端粒酶的活性。
随着体细胞的分裂,端粒逐渐缩短,细胞走向老化。而在肿瘤细胞中端粒酶则再度活化,细胞无休止的分裂增殖。
细胞寿命除了受老化时钟控制外,也受细胞损伤和修复之间平衡的影响。
细胞内代谢产物和外环境毒性物质经常引起DNA的损伤。在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损伤可由完整的DNA损伤修复系统得以修复。DNA损伤修复机制的先天或后天的缺陷,随着年龄增大其修复活性的降低以及不能被修复的损伤的累积均可使细胞内遗传物质缺陷日益增多,引起细胞老化。
造成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      缺氧。缺氧或低氧是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缺氧时,细胞内氧化磷酸化过程障碍,从而引起代谢,功能和结构的变化。
缺氧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⑴血管性疾病或血栓导致动脉血流和静脉引流障碍,使血供减少或丧失。⑵心肺功能衰竭导致血的氧合不足⑶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丧失。
2.      化学物质和药物因素。化学物质和药物是细胞适应,损伤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实际上所有的化学物质和药物都可以引起细胞的适应,损伤和死亡。
3.      物理因素。
4.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霉菌和寄生虫等,它们引起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不同。
多数细菌通过其内,外毒素或分泌的酶造成细胞损伤。有些细菌可以导致机体的变态反应而造成细胞和组织损伤。
病毒通过整合人宿主DNA扰乱细胞功能,通过**繁殖破坏细胞或通过免疫反应对细胞造成损伤。
寄生虫除了其分泌物及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和免疫反应外,还可因虫体的运动造成机械性损伤。
5.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可造成细胞损伤。如对外来抗原的变态反应和对某些自身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
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不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但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很易遭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而致病。
6.      遗传性缺陷。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可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结构的改变。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先天性畸形,或仅表现为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包括受体数目或功能,酶活性的改变等,也可表现为对某些疾病的遗传易感性。
7.      营养失衡。食物中缺乏某些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可引起相应的病变。相反,营养过剩也可引起疾病。
8.      其他。内分泌因素,衰老,心理和社会因素也可致细胞组织的损伤。不良的社会---心理—精神**是现代社会中日益受到重视的致病因素,由这种思想,情感障碍引发细胞损伤所形成的疾病称为心身疾病。一些目前用形态学方法未能发现细胞,组织形态学改变的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精神病等,其分子水平已有改变。
不同原因引起细胞死亡的机制不尽相同,不同类型和不同分化状态的细胞对同一致病因素的敏感性也不一样。
细胞对不同损伤因子作出的反应决定于损伤因子的类型,作用的持续时间和损伤因子的轻重程度。受损伤的细胞的最终结局因细胞类型,细胞所处状态和其适应性大小的不同而有差异。
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损伤的主要生化机制包括:1.ATP的大量消耗而合成减少 2.氧自由基的产生 3.细胞钙动态平衡的破坏,使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增高 4.线粒体膜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细胞的损害。
缺血和缺氧损伤机制:氧在细胞损伤中发挥中心作用。

  • 可逆性损伤。缺氧首先引起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障碍,ATP生成减少。ATP的减少引起一系列改变。首先是细胞膜的ATP酶活性降低,钠泵功能降低以至衰竭。钠在细胞内蓄积,而细胞内钾外流,经过渗透平衡细胞内水分增加。另外,损伤发生后细胞成分降解,细胞内小分子数目增加也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导致急性细胞水肿。其次,ATP减少和AMP增加使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增加,糖酵解作用增强,从而使细胞从糖原获得ATP以满足能量需要。
上述现象的结果是使核糖体从粗面内质网上脱落,多聚核糖体解聚成单体。如果缺氧持续存在,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增加,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相当低,而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则为1.3mmol。绝大多数细胞内钙离子存在于线粒体和内质网。上述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差的维持有赖于钙离子/镁离子—ATP酶的活性。在缺氧和某些毒素引起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是由于钙离子内流的净增加和线粒体,内质网钙离子的释放。钙离子浓度的持续升高
什麽是“形态病理学”?(查百度资料: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患病机体有关部分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都会发生种种改变,这是研究和认识疾病的重要依据。病理学(pathology)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原因(病因学,ethiology)、在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发病学,pathogenesis)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病变,pathologicalchanges),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止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上文中提到的“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是否就是意味着:在临床上会遇到的不同疾病会产生相似或者说相同的症状的原因?)
病理学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称之为诊断病理学(diagnostic pathology)或外科病理学。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还可分为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病理学诊断常常是以诊断为目的,从病人或从病人体内获取的器官、组织、细胞或体液为对象,包括尸体剖检(autopsy)、外科病理学和细胞学(cytology)。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阐明:①病因学(etiology),即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及其相互关系;
②发病学(pathogenesis),即在病因作用下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和过程;(什麽是“病因”?查百度资料:中医学认为,病因就是导致一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它包括致病因子和条件。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是指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人类疾病原因主要可分为:内因、外因和内外因。病因分类:1.中医分类:病因种类繁多,现代对病因的分类,是将致病因素与发病途径结合起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以及其他病因四大类。即①外感病因-六淫、疠气(戾气、疫气);②内伤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不节、不洁、偏嗜)、劳逸失度(过劳、过逸);③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④其他病因-外伤、诸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2.现代医学分类:可分为宿主和环境两大方面。⑴宿主病因:
①先天的:包括基因、染色体、性别差异等;
②后天的:包括年龄、发育、营养状况、体格、行为类型、心理特征、获得性免疫、既往史等。
⑵环境病因:
①生物的:包括病原体、感染动物、媒介昆虫、食入的植物等;
②化学的:包括营养素、天然有毒动植物、化学药品、微量元素、重金属等;
③物理的:包括气象、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水质、大气污染、电离辐射、噪声、震动等;
④社会的:包括社会/人口(人口密度、居室、流动、都市化、交通、战争、灾害)、经济(收入、财产、景气)、家庭(构成、婚姻、家庭沟通)、饮食习惯、嗜好兴趣(烟、酒、茶、运动、消遣)、教育文化、医疗保健、职业(种类、场所、条件、福利、劳保设施)、政治、宗教、风俗习惯等。)。
在这里扩展一下:为什麽在临床上会遇到不相同的疾病会出现相同或者相似的症状?那麽,深究一下,什麽是“症状”?(查百度资料提示: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那麽,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病理学是从微观的角度来阐释“临床症状”?
③病理变化或病变(pathologicalchange 或lesion),即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之间的关系——临床病理联系(clinical 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
扩展一下:是否可以这样猜测,即病理学也只是相对而言的从略为深入的角度来阐释临床症状?或许,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疾病的角度和深入程度也会比现代的病理学观点更为详细和深入。
关于从病理学角度阐释不同疾病具有相同症状的问题,可以这样举例子:炎症。在胃部,就表现出胃炎的症状,但是在肠道,同为炎症,会表现出肠炎的症状。虽然说,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是,从病理学角度来讲,既然同为炎症,那麽,就应该具有炎症的共同特征,即红,肿,热,痛。这也反映了自然科学的一条真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即虽然同为炎症,但是除了具有炎症这一共性而外,两种不相同的疾病还会具有自身一定的个性特点。
《病理学》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本章共讲解了两节部分的内容,即一,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二,细胞,组织的损伤(包括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变性,细胞死亡)
什么是“细胞适应”?查百度资料: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作出的非损伤性的应答反应。通过适应性反应,细胞,组织和器官改变其自身的代谢,功能和机构以达到新的平衡。以耐受各种**而得以存活,避免损伤。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使其体积缩小。
(扩展:为什麽会产生“萎缩”?查百度资料:萎缩的机制目前还不明,可能主要涉及到蛋白合成和降解的平衡。)
(蛋白合成:是生物按照从脱氧核糖核酸 DNA)转录得到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生物合成亦称为翻译(Translation),即把mR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转变为蛋白质或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过程。这也是基因表达的第二步,产生基因产物蛋白质的最后阶段。(基因: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变异的主要物质。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内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位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孟德尔就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观点。20世纪初期,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尤其是沃森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DNA片断。

2# 沙发
发表于 2018-2-2 01:0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好东东,偶正需要,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22: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