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52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浅谈带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1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浅谈带脉
陈继明


  带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它的循行路线虽很简单,但在人体生理、病理上的意义却不容低估。兹将带脉要义,作一初步介绍,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带脉的循行路线及其生理功能
  带脉的循行路线,据《难经》记载:“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二十八难)。即起于季胁之章门穴,前终脐腹,后环腰背,绕身一周,状如束带。人体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及冲、任、督、阳跷、阴跷、阳维、阴维七条奇经均经循上下,唯独带脉则横行于腰际,其对诸经之约束,不言而喻。带脉不仅和其他经脉互相关联,而且与脾、肾、肝、胆等脏腑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带脉和冲、任、督脉一样,原出于肾。何以言之?可从《灵枢·经别》探求,如:“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顀,出属带脉。”十四椎旁是肾俞穴,足少阴肾经于此和带脉相联属,通过足少阴经,先天精气方能灌注,脉体始得充盈。可见带脉所以有提携胞气的作用,与其主运行先天精气有关。
  带脉和脾的关系,前人一直较为重视,如王海藏云:“带脉行于厥阴之分而太阴主之”(《奇经八脉考》)。但此说应活看,不可拘执,因为带脉与牌,毕竟不能和它的源出——肾等量齐观。章门穴是足太阴脾经之募穴,带脉循行于腰腹之中,其间亦为脾之所主,脾气盈溢,周流带脉,此生理之必然。基于带脉循行路线之特殊性,似可认为带脉乃源于先天,本于后天。唐容川曰:“带脉出于肾中,以周行脾位由先天交于后天脾者也。”可谓一语道破。脾肾强健则带脉振,诸经得以约束,而带脉功能正常,又有固摄脾肾精微,使之不致外泄的作用。
  季胁为少阳之界,同时章门穴又是足厥阴、足少阳二经之会,所以带脉与肝胆亦相关联。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肝胆的疏泄功能,不仅有助于脾肾精气对带脉的灌注,而且对带脉经气的运行,亦有一定影响。同时带脉对诸经的约束作用,又可使气机的升降不致失常,肝胆的疏泄不致太过。
  带脉与其它奇经的关系,可从《素问·痿论》窥其大略,此篇在述及“治痿独取阳明”之要旨时,指出阳明与冲脉会于宗筋,阳跷、阴跷、阳维、阴维从下而上,至于脐腹,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但“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此语殊堪深究,所谓“皆属于带脉”,指上述经脉皆属带脉之约束,所谓“络于督脉”,则因腹气之街为带脉循行之所过,阳明经气必藉带脉为沟通之渠道而络于督脉。由此可见,带脉在奇经八脉中实居重要位置。
  要之,肾精的濡养,脾气的升健,肝胆的疏泄,使带脉弛张有度,从而约束十二经和奇经不使妄行。从带脉与十二正经的关系来看,它与足少阴肾经直接连属,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相通,与足阳明胃经相关。从带脉与奇经的关系来说,冲、任、带均络于督脉。带脉功能实即先后天对周身气血运行调节功能的某种体现。带脉坐镇于中,故为气机升降之总束,阴阳交泰之机要,正如沈金鳌云:“是知一身上下,机关全在于带,带不能自持其气,其证皆陷下而不上矣,可不知带之为病,求其 源而升降补泻哉。”(《杂病源流犀烛》)足征带脉辨证是内伤杂病治疗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带脉的病理及其证治

  带脉为病,大体上可分虚实两证,虚证源于肾精亏损,经脉失养;实证则由外邪侵袭或湿热瘀滞交阻而发生。兹概括为带脉不和与带脉失约,略述如此。
  一、带脉不和
  带脉不和,实证为主,其病理表现是经气阻滞,带脉紧束。《难经》云:“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二十九难)。其为病多系寒湿外侵,脾经受邪,继而累及带脉,以寒证居多。此外,由于带脉总束诸脉,“诸经上下往来,遗热于带脉之间”(《儒门事亲》),以致客邪郁遏,湿热下注,则属热证。
  《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控,引也;,季胁也)。这一腰痛引及少腹季胁之症,即带脉为病,**明指由邪客脾经所累及。
  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提出“肾着”,描述其症状“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并指出其病因是:“身劳汗出,衣裹冷湿,久久得之。”所述证候,与《难经》描述之带脉为病如出一辙,名“肾着”者,以腰为肾之府,实非肾病,乃湿邪伤脾,累及带脉之所致,故予甘姜苓术汤温脾化湿,宽带强腰。方中白术,《别录》称其“利腰脐间血”。王好古云:“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中国医学大辞典》白术条)。实践证明其能宣通带脉经气,为寒湿腰痛之要药。陈修园曾订“新加白术汤”(《医学从众录》)治腰痛而重,诸药不效者,药用白术、杜仲、附子,若脉沉而微,口中和者,加肉桂;脉沉而数,口中热者,去附子,加黄柏。此方从甘姜苓术汤脱化而来,加用杜仲以壮奇脉经气,更有巧思,对证用之,确有如鼓应桴之效。
  另一方面,带脉实证,尤多本虚标实之候,如病程较长,当以通补经气、疏通痹闭并行,林佩琴治腰肋如带束引痛之带脉病,以辛散其结、甘缓其急立法,药用:元胡、归须、桑寄生、杞子、茴香、沙苑子之属,甚为合理,盖非辛散不能宣通脉络之痹阻,非甘缓不能舒和带脉之挛急,其中当归,《得配本草》载其能入冲带二脉,实为宣补带脉经气之要药。至于久痛络虚,又宜选用当归、鹿角霜、杜仲、杞子、川续断、巴戟天等调补奇脉。同为腰痛,病情有虚实浅深之异,不可不辨。
  凡肝气不疏,脾失健运所致腹痛腹满诸疾,叠进疏肝运脾之方乏效时,当从带脉为病论治,参用宣通带脉经气的药物,以提高疗效。
  《金匮》当归芍药散主治“妇人腹中诸疾痛”,历代医家盛赞其治疗妇人腹痛、经候不调、浮肿、带下等症,如响斯应。方中除当归、白术入奇经外,白芍主“带脉腹痛”,川芎“行冲脉”,其能宣通带脉经气,从而调和诸经气血的作用殆无疑义。从此点推敲,确能发人深省。余治肝硬化腹水,凡属湿热壅阻中宫,胀连及带脉,腰围紧束之候者,辄在补脾运中、泄化湿热方中,随证参用归须、赤芍、天仙藤、香附、泽兰叶、马鞭草等以宣通带脉经气,常能缓其胀急,而收宽膨之效。
  妇女之带下病,即以带脉为病而得名,冲、任、督三脉皆络于带脉,若湿邪郁遏,带脉失束,任脉不固,于是连绵而下。以湿热带下为例,此证带下黄白,腥气颇重,小溲灼热,口苦腰痠,当以清泄湿热为治,我在临床上常取《金匮》当归贝母苦参丸为主方,藉以宣泄带脉郁热,清化下焦瘀浊,随证加用土茯苓、苡仁、黄柏、蛇舌草、龙葵等,俾湿热不致浸淫,奇脉约束有权,颇能获验。
  二、带脉失约
  带脉失约,虚证为主。其病理表现是经气虚衰,带脉松弛。多缘肝肾下虚,带脉失肾精之充养,脾气无力,带脉失后天之支持,以及冲、任、督之内损,殃及带脉所致。一旦带脉松弛,则失却提携诸脉之功能,内脏下垂、疝气偏坠、痿躄不用,胞胎不固等疾患,因兹而起。
  临床常见之内脏下垂(如肝下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子宫脱垂、疝气偏坠等症。多由久病体气亏虚所致,体虚羸弱之质尤易罹患。其共同的病理是先后天不足,清气下陷,带脉失约,诸经弛缓。治疗此类疾患,除培补先后天,升举清气外,必须固束带脉,才能增强疗效。
  傅青主“两收汤”(人参、白术、川芎、熟地、山药、山萸肉、芡实、扁豆、巴戟天、杜仲、白果)为治疗子宫脱垂之良方,傅氏云:“此方补任督而仍补腰脐者,盖以任督连于腰脐也,补任督而不补腰脐,则任督无助,而带脉何以升举?惟两补之则任督得腰脐之助,带脉亦得任督之力而收矣”(《傅青主女科》)。余以此方加减,治疗内脏下垂诸疾亦颇应手,盖因病理相同,异病亦可同治。此外,我在临床上亦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巴戟、杜仲、狗脊、川续断、五倍子等通补奇经、固摄带脉之品,治疗上述诸疾,其效较单用补中益气汤升举中气为优。但此方侧重于治疗中虚奇脉不固,两收汤则侧重于治疗下损奇脉不振,因证选用,全在善于掌握。
  “治痿独取阳明”,还当兼晓奇经之义。《素问·痿论》云:“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盖阳明经脉属带脉所约束,如带脉不能延引,则在下之筋脉松弛,跷维不用,两足痿躄。曾治痿躄一例,患者张姓妇,63岁,病延三月之久,先是两足无力,继则行路不稳,病情逐步加重,下肢痿弱不用,西医诊为“多发性神经炎”,叠治未效,自诉除下肢痿软,不能行走外,腰膂痠楚异常,两足心发热,视其苔薄黄微腻,诊脉弦细,先予知柏八味丸合三妙丸作汤剂,化阴中湿热,连服十剂,症情好转,继予大补阴丸加当归、白芍、牛膝、川断、苁蓉、狗脊、石斛、菟丝子、鸡血藤等出入为方,另以鲜猪脊髓,每日二条,隔水燉食。连进20余剂,病情逐步好转,行动基本恢复正常。足征润养阳明,清化湿热,通补奇经,固束带脉,乃治疗痿躄之重要途径。
  胞胎系之于肾,虽为任脉所主,但亦有关于带脉。诚如傅青主所云:“带脉者,所以约束胞胎之系也,带脉无力,则难以提系,必然胞胎不固,故曰带弱则胎易坠。”所以滑胎之疾,宜从益肾固带着眼,不能拘于白术、黄芩为安胎圣药之说,张锡纯之“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川断肉、阿胶)随证加减,治滑胎确有佳效,即益肾束带之功也。
  带下病虽以湿热浊气流注于带脉所致者为多,然亦有崩中日久,下虚不固,或肝肾内损,累及奇经,以致滑脱难禁者。其症带下清稀,绵绵不已,形衰色夺,腰痛如折,治当固摄下元,通补奇经,可用鹿角霜、熟地、杞子、菟丝子、山药、龙骨、牡蛎、狗脊、当归、杜仲、巴戟肉、熟附片之属以固之。
  
小结

  带脉源于先天,本于后天,十二经脉和奇经均受其约束,因而对周身气血运行,有调节作用。
  带脉为病,有虚实两端,大体可分为带脉不和与带脉失约两大类,前者表现为带脉紧束,后者表现为带脉松弛。带脉紧束则腹满腹痛、腰痛且重等症蜂起;带脉松弛则脏器下垂、精微不固诸疾丛生。实证以疏通经气为主,虚证以益精束带为主。
  由于奇经八脉是一个整体,而带脉和冲、任、督脉在生理上互相依存,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带脉用药除有专药可考者外,不少通补冲、任、督的药物,都具有束带作用。治疗带脉病,必须把握带脉与脏腑,带脉与正经,带脉与其他奇经的关系,灵活选方用药,方能提高疗效。
  (朱步先协助整理)

2# 沙发
发表于 2019-1-19 21:04 | 只看该作者
带脉瘀阻型肥胖用什么方药?
3# 板凳
发表于 2019-11-17 03:33 | 只看该作者
去那里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11:3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