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49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理探源] 人体空间医学理论精要及穴位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0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ubangqin 于 2013-10-19 09:40 编辑

人体空间医学理论精要及穴位应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提供者:蒲公英学会



一、「天人合一」与「人体空间」

    「天地合气,万物化生」,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日、月、星、辰各种天体,都是在宇宙空间不断运转变化,植物、动物都是在大自然的空间中繁衍生息。生物体内的细胞,物质内部的粒子,都是在空间中制造能量,运用信息维持其生命活动的。微观物质粒子虽小不可触,但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来观察,它们内部的结构也充分展现出大量空间的存在。

    就人体内部来说,也存在大量的空间,既包括脏腑与脏腑之间的大空间,也包括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极微空间。人体可以划分为四大空间,四大空间又可以称为人体的四焦,即上焦,中焦,下焦与外焦。四焦各自包含了形状、大小、性质、功能不同的脏腑区域。对四大空间的划分,形成了对人体生理的全新认识,不再从脏腑,经络,穴位的角度来认识人体,将实体与空间两者有机结合。

    空间为物质运动、能量运动、信息运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每一种物质都不是孤立、静止、永恒不变的,都在与周围的物质相互吸引、排斥,进行着混化、异化的运动。物质相互撞击、摩擦,能量不断地辐射、转化、传递着信息,这就是空间运动的规律。空间中能量物质的运动,不断地改变着事物的本体、本质。所以,调整人体功能,一定要考虑到人体内部空间,人体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联系,使之符合自然规律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论治。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很多人体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肝炎、冠心病等,都是由空间能量运动不规律引起的,现代治疗学大都针对疾病本体,忽视了对人体空间的研究探讨。

 

二、「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与「细胞内外」

    将传统中医「营」、「卫」、「气」、「血」的概念与现代科学「细胞」、「物质」、「能量」的概念联系起来,拓展和改变了中医抽象概念的内涵。在研究探索中,从人体空间的角度入手,获得了新的认识,脉中与脉外为细胞的内外,而细胞内的物质为营气,细胞外的精微物质为卫气。

    细胞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基于上述对细胞的认识,认为:人体的组织、器官、脏腑、系统,甚至整个人体,是由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细胞群构成的大小不一,各有空间领属的「胞」。这些功能各异的「胞」,胞胞相套,胞胞相通,既相互制约又强调统一,共同完成和实现人体的生理,生命活动。

    吞吐是细胞的基本功能,结合传统医学关于脏腑消化吸收的观点重新加以阐释,消是细胞内的物质运动,摩擦、变化;当物质在摩擦的过程中粗变精,从细胞内辐射到细胞外,由物质转化为能量,称之为化,吸,是细胞的吸收功能,即由细胞外的能量转运到细胞内,细胞外的能量进入细胞内部,转化为细胞内部物质,则称之为收?细胞的吞包含了吸和收,即人体空间能量重新返回到细胞内,也就是卫气转化为营气,能量物质转化为实体物质。细胞的吐包含了消和化,即细胞内的物质转化为空间能量,流动在细胞与细胞间的空隙,并被其它脏腑细胞所利用。

 

三、「阴阳」与「物质能量转化」

    人体空间医学用其能量学说解释阴阳与五行,使古老的理论现代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传统医学的「阴阳」,指人之本体属阴,而身体所辐射的热量属阳。饮食物质属阴,而经过消化后产生的热量属阳。细胞本身属阴,而细胞辐射所产生的能量属阳。阴虚与阳虚的理论应更清楚,阴是物质的实体,虚是不足,阴虚不足,是细胞内的物质不足。在治疗上应以细胞外能量物质转向胞内,使胞内物质充足?传统医学认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加大人体空间能量压力,促进胞外能量转化为胞内的物质。阳虚,为胞外物质不足,故,阳虚则寒。阳虚者,促使胞内物质转向胞外,使胞外能量充足。

    《内经》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由此可见,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天地万物生长、发展、变化的根源。阴阳代表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不可变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变的。在人生老病死的过程中,阴阳转化实质是体内物质与物质所释放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而细胞是构成生命体最小的单位,人体的物质是由细胞构成,由细胞的开合吞吐将内部的精微物质释放到细胞之间的空隙。由此而知,细胞内外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影响生命的发展与变化,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剖析了人体物质与能量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关系,将传统中医的八纲辨证简化为物质能量辨证。

 

四、「气」与「能量」

    在传统中医生命物质-气,血、津、精、液的系统中,气是最大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运行不息而又极其细微?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是生命运动的规律,「气」是生命物质与生理功能的统一。

    能量是精微的物质,是细胞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开合、辐射、撞击而产生的,与传统医学的「气」,虽然提法不同,但内涵相同,实指同一事物。「先天为精气」,即遗传物质所产生的能量,形成了人的生命原动力。古人云:「两神相搏,能量纯洁,名曰真气」,真气即人体先天的纯精华能量,来自母体,不同于后天饮食和呼吸的能量,饮食中的「水谷之精气」,即营养物质所提供的能量,是人的后天之本,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即通过肺的呼吸作用,把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后所产生能量,是人体的另一动能量来源?空间医学对传统医学所讲的「元气」,「宗气」等学说和理论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认识到元气即人体的先天能量,宗气即人体的后天能量,并进一步认识到人体赖以生存的生理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在于人体空间的能量运动。

 

五、任督二脉与公转运行

    人体是一能量动力循环系统,包括自转与公转两个方面,自转,即人体每一个细胞都在进行着胞内物质与胞外能量的相互转化,其所辐射的能量围绕在细胞本体周围,这种能量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即自左向右围绕细胞本体运行,是横向水平面的运行,我们称这种能量的运行为自转。人体的脏腑均由细胞构成的,所以,脏腑的能量也都围绕脏腑本体进行自左向右的运行。公转,即人体内能量的高度集中统一运行,从传统中医的穴位与经络概念来讲,公转的运行路线如下:能量从会阴向上走,经丹田、中脘、膻中、天突、到达百会,向后方下行,经哑门、大椎、命门、过尾闾至会阴,再转向前方上行,循环往复。

    公转与传统中医所讲的任督二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一,任脉和督脉是两条经脉,公转加强了任督两条经脉的贯通。其二,按照中医的说法,任脉的能量下行,督脉的能量上行,但公转任脉段的能量上行,督脉段能量下行。其三,公转路线宽度要远远大于两条经脉,在任脉段上,以任脉为中线,左右各拓宽二寸。在督脉段上,以督脉为中线,并左右各拓宽二寸,任脉是诸阴之汇,督脉为诸阳之汇,公转加强任督二脉的贯通,使人体的诸阴经与诸阳经协调统一运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六、五行学说与能量运行

    传统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人体五脏能量运动的代名词?由于五脏的形状,位置,生理功能不同,以及不同细胞辐射不同的精微能量,精微能量在空间经过一系列的撞击、交融、混化和异化的过程,完成能量的生生化化,即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脏的能量运行具有整体性,连锁性。

    一、首先,肾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向上运行,被脾胃区细胞群所辐射的能量的压力阻止,而向两侧移动。肾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与脾胃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在空间相遇进行交合,能量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变化为既不同于肾区细胞群原本辐射的能量,也不同于脾区细胞群原本辐射的能量,这种新的能量向两侧移动,在运动过程中能量进一步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有的压力和强度,具有了更大的推动力,推动肝区细胞群的运动,即传统医学的,「水」生「木」。传统医学认为,生者为母,克者为父,「水」生「木」的过程中,「水」为母,「木」为子,而「土」为父,如果肾区细胞辐射的能量没有遇到脾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阻挡,就不可能推动肝区细胞群的运动?正是在「土」的克制下,能量发生了异化,产生了更大的撞击力,才能够生成「木」。

    二、肝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向上移动,受到肺区细胞群辐射能量压力的影响,被迫沿膈下空间向左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肝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与肺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进行异化,能量性质发生变化,浓度,压力也大大增强?新能量从膈下空间运行至心区下方,对心区产生推动的作用,所以有「木」能生「火」的说法?在这一运动过程中,「木」受到「金」的克制。所以,肝区细胞辐射的能量与心区细胞辐射的能量交合时,肝区细胞的能量物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三、心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向下运行,受到肾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压力的影响,即「水」克「火」,受到肾区能量的克制,其浓度和压力发生变化,性质发生变化,对脾区形成推动,所以「火」能生「土」。

    四、脾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受到肝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克制,即「木」克「土」,产生新的能量,此能量越膈而上,推动肺区细胞群运动,加大肺区细胞群运动的动力,所以「土」能生「金」。

    五、肺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受到心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影响,产生新的能量,越肩向后运行,进入外焦空间,能量撞击肾区细胞群,改善肾区细胞群能量的环境,即肺「金」能生肾「水」。在这一过程中,「金」受到「火」的克制。

 

七、清升浊降与清降清升

    传统医学所讲的「清升浊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是肾功能而言,另一方面就是脾胃功能而言。肾的升清降浊,是指肾在整个气化过程中元气发挥的作用。脾胃的升清降浊,是指脾胃一脏一腑对水谷消化吸收与输布的协调作用。脾气升清,胃气和降,二者的功能既对立又统一,无论是针对哪一脏腑,「清升浊降」说明的是人体内部能量和物质的运动趋向,即在人体内部,能量的总体运行方向向上,而物质的总体运行方向向下。

    传统中医认为,肺为人体之华盖,肺具有肃降的功能,肺与全身能量的输布密切相关。肺是「清升」功能实现的重要枢纽,关联到清升浊降能否顺利实现,如果肺部能量过高,「清升」受阻,清升浊降失调,则引起多种疾病。

    实现「清升」,首先「浊降」,「清降」指的是从外焦入手,疏通外焦,使上焦能量越肩胛沿公转路线向外焦运动,清空上焦空间,为「清升」创造条件。

    同时,「清降」使能量撞击肾区,肾区细胞运动增强,实现「补肾回本」?因此,清肺是补肾的关键,「肺金生肾水」的道理即在于此。

 

八、阴阳平衡与至实至虚

    传统医学认为,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动态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平衡,人体才保持正常的运动规律。平衡为维持生命的手段,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

    「至虚至实」即应用了不平衡,不对称,一松一紧,一虚一实的不协调关系。所谓「至实」就是加大能量积聚部位的压力,而「至虚「就是降低能量不足部位的压力,至实至虚的目的是制造能量差,促进能量的自然流通。能量在流通过程中调整,均衡压力,保持动态均衡的分布,而并非引动能量运行。「至实至虚「是促进公转畅通的重要手段之一。

 

九、对心脏右侧空间的认识

    左心室血液的输出与右心房血液的回流有密切关系,血液回流的多少决定血液输出的多少。降低心脏右侧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有助于增大右心房的血液回流,同时增强小循环的动力,促进左心室血液的输出,加强大循环的动力。

    人体的循环是小循环推动大循环,大循环的动力大小与小循环的动力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大小循环的动力,等于加大大循环的动力。

 

十、抛掉病名,寻找病因

    传统中医讲「气聚成形,气散成风」,「气」是能量的代名词,能量的质聚与消散在人体空间内进行,空间能量的压力和浓度,能直接影响脏腑的本体功能?当脏腑自身辐射的能量不能及时输散,包围在脏腑本身周围时,则引发脏腑病变。

    调整脏腑周围能量,可以从调整公转入手。在公转这一循环往复的线路上,任何一个部位都担负着两种角色,既是上一个部位能量的直接疏散点,又是下一个部位能量的直接动力点。比如说,胸部是腹部能量的直接疏散点,又是背部能量的直接动力点,而背部既是胸部能量的直接疏散点,又是尾闾部能量的直接动力点。查找人体疾病的原因,要充分考虑病变部位能量的直接动力点和疏散点,还要考虑第二、第三疏散点。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讲究抛掉病名,寻找病因。

    肝病→肺→背部,治疗肝病可从背部入手

    肾病→肝→肺部,治疗肾病可从肺部入手

    脊背→肾→腹部,治疗脊椎病可从腹部入手

    头部→胸→大椎,治疗头部病症可从大椎入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穴位《空間醫學》應用《傳統醫學》應用定位
大椎頭部能量的出口,降低頭部能量,治療頭部的一切疾病。
頭項強痛、骨蒸盜汗、咳嗽、氣喘、熱病。
第七頸椎棘突下。
內關胸部能量的上開口,能增強胸部能量的新陳代謝,治療胸部一切疾病。
心痛、心季、胃痛、嘔吐、熱病、肘臂攣痛。(一切胸疾求內關
腕橫紋上2寸,掌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兩筋)之間。
至陰疏通胸部的能量,是膈膜以上能量的開口,是解决胸水(胸腹水)的主要穴位,是治療食道癌、肺癌等各種癌症的主要穴位。
頭痛、眩暈、腰腿酸痛。
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
合谷中下焦能量越膈膜上行,可以疏散胃氣,是脾能量上行的出口,能量可以直接衝擊頭部。
頭痛、目赤腫痛、頷腫、手指麻木。
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間,約當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
長強外焦能量的出口,是陽轉陰的轉折點,推動小腹能量,清除污染。主治舌苔厚膩,治療膈膜以上的疾病。
泄瀉、便血、痔疾、脫肛、便秘、腰背痛。
尾骨尖與肛門的中間。
三陰交三陰經的開口,疏通外焦區域,醫治陰病,泄陰中之實、陰中之結,使能量下行,是治療婦科病的首選。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月經不調、崩漏、經閉、遺精、水腫、小便不利、遺尿、失眠、高血壓等。
在內踝高點上3寸,當脛骨內側面的後緣處。
百會三焦能量的上出口,是陰轉陽的轉折點,可使細胞內的物質轉變為細胞外的能量,可以生津生舌苔,主治舌上無苔,治療各種傳染病。
頭痛、目眩、鼻塞、耳鳴、中風失語、脫肛。
後髮際直上7寸或兩耳尖直上交匯處。
足三里三焦能量的下開口,疏散三焦的能量,治療三焦的各種疾病。
胃痛、腹脹、嘔吐、噎膈、泄瀉、痢疾。
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外側的一橫指處。







3# 板凳
发表于 2014-10-4 08:14 | 只看该作者
有其独到的见解,开拓了视野和学习的思路!顶一下!
4
发表于 2015-3-11 17:36 | 只看该作者
好东东哦,顶。
5
发表于 2015-3-13 10:35 | 只看该作者
本人只是一名中医爱好者,这些基础知识对我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感谢楼主分享
6
发表于 2015-3-18 13:5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看看如何。谢谢分享。
7
发表于 2015-3-18 16:55 | 只看该作者
都是机体的异常?里快速回复#
8
发表于 2015-6-4 03:48 | 只看该作者
好东东,学习了,谢谢分享!
9
发表于 2015-9-16 20:11 | 只看该作者
好                           
10
发表于 2015-9-18 21:1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谢谢楼主
11
发表于 2015-9-18 22:4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开拓眼界
12
发表于 2016-11-18 11:52 | 只看该作者
拓宽思路,学习了
13
发表于 2017-3-1 21:3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有创新!
14
发表于 2017-3-1 23:1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谢谢
17
发表于 2017-3-5 1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17-3-5 10:47 编辑

1、任督经脉是夹中线左右对称的。
2、任督经脉是参与一侧十四经(两侧二十八脉)大循环的。
3、任脉上行转到对侧的肺经,督脉下行转到任脉。
4、任脉的长度是四尺五寸,督脉的长度是七尺五寸。
5、任督经脉上的穴位也不在正中线上,要旁开一些,左右对称。6、肝经上行支从内眼角出眼夹督脉上行在百会穴并入督脉。
7、督脉下行后经**后1/3入小腹,沿小腹前壁内侧向外、上、内下方环绕一侧小腹在阴交穴夹任脉下行到**前1/3处连接任脉。
18
发表于 2018-11-21 15: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开拓眼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6 14:1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