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49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进展] 病理性Q波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2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病理性Q波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为
相邻两个导联出现时限≥0.03s,振幅≥0.1mVQ波(除外导联和aVR导联)
2# 沙发
发表于 2011-2-22 1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dongtaixdt

学习了,谢谢楼主!
3# 板凳
发表于 2011-2-24 10: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qg2006 于 2011-2-24 10:24 编辑

病理性Q波
  心电图对于诊断心梗(MI)有重要价值,价格经济实惠,快捷方便无创伤,可以定位。可以评估心梗是那一支动脉阻塞导致的,用以评估这支动脉阻塞程度是完全闭塞、还是部分阻塞,或者说是狭窄的可能性;从而判定是立刻进行介入还是采取抗凝治疗方法。
  一,病理性Q波一般意义
  ①Q波宽度≥0.04s;②Q波振幅大于同导联R波的1/4;③不该出现Q波的导联上出现了Q波。不该出现Q波导联出现电静止区域有:⑴aVL导联Q波幅度>1/2R,下壁Q波幅度>60%R;⑵Q波时间>0.02s,幅度>1/4R;⑶V1、V2导联出现q波;⑷V1、V2导联出现QS。传统意义上的Q波诊断标准,是对出现病理性Q波的MI的诊断,既然够标准化那么也就不难诊断。与此同时对于不够标准的又该怎样诊断呢?没有出现Q波的又没有症状、有了症状而没有Q波等无Q波的MI呢?因此,在传统意义病理Q波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等位性Q波的概念。
  二,非MI性疾病所致的Q波或类似等位性Q波
  又称假性MI。非MI性Q波是指MI以外的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异常Q波。多见于Ⅱ、Ⅲ、aVF、V1~V3等导联,发生机制可能与心电轴偏移、心脏转位、心脏激动传导途径异常、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局限性的电静止、纤维化或其他成分代替心肌、室间隔肥厚及自主神经或间接**等有关,但不是MI导致的病理性Q波或等位性Q波。
  常见的非MI性疾病有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挫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硬皮病、淀粉样变性、原发性或转移性心脏肿瘤、肥厚性心肌病、左心室肥厚、右心室肥厚、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大量心包积液、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右位心、左室假键索。
  三 位置性Q波:又称非病理性Q波
  由于心脏位置不同及变化,正常人在某些导联也可以出现超过正常标准的Q波,如aVL、Ⅲ、aVF、V1、V2等导联出现QS型或QR型(Q波时限≥30ms,振幅≥1/4R)称为心脏位置性Q波。其心电图表现是:Ⅰ、aVL、V5、V6导联,当QRS波群初始向量与额面电轴接近90°,QRS波群的初始向量与aVL导联几乎垂直,可投影在aVL导联的负侧,使QRS波群呈QS型,偶呈Qr型属于一种正常变异,此种情况总伴有P波和T波的倒置,Ⅰ和V5、V6导联无Q波,不伴有ST段的改变。Ⅱ、Ⅲ、aVF导联:Ⅲ导联与QRS波导联轴大致垂直时,心脏位置稍有变化即可形成Q波,故Ⅲ导联Q波大多数是正常的,此时应再结合ST-T变化及Ⅱ、aVF导联的Q波综合分析。V1、V2导联:在右胸前大部分位置应该能记录到Q波,其边缘接近于V1导联的部位,因此该电极位置稍有变动即可在V1导联记录Q波或QS波。
  正常变异:有肥胖、鸡胸等导致心脏位置的改变。位置性Q波不属于病理性Q波,其不是因MI或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无病理性意义。但临床上确实有人对此了解不深而诊断为“病理性Q波”,成为“医源性MI”,甚至失去工作能力。
   四, 人为性Q波
  ①操作的不规范性及识图的失误,记录电压的过于衰减导致QRS波起始部的小r波的无法辨认而误认为q波,反之应有的小q波的丢失而出现漏诊甚至延误病情。
  ②操作性失误,左右手接反,左胸与右胸的辨错,就会出现病理性Q波或者等位性Q波,导致误诊。至今,常规心电图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一项无创性检查技术,是诊断MI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之一。Q波的鉴别与诊断十分重要。目前鉴别异常Q波方法除了心电图检查操作技术经验外,还需结合病史化验、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心脏超声、头胸导联心电图等无创性检查,进一步还可做冠状动脉造影等有创性检查。作为临床心电图检查者如能正确区别病理性Q波、等位性Q波、非梗死性疾病Q波、位置性Q波及消除人为性Q波,就会减少医源性Q波的诊断。特别是等位性Q波结合ST-T改变,临床表现及化验检查会使患者得到早期MI的干预治疗。对于非梗死性疾病所致Q波的辨认,有利于治疗原发病。避免人为性Q波的出现导致的临床误诊,避免病理性Q波的人为的消失而延误治疗。
4
发表于 2011-2-24 23:06 | 只看该作者
时限≥0.03s?这是哪里提出的新标准呢?
5
发表于 2013-6-5 15:32 | 只看该作者
时限≥0.04s
6
发表于 2013-7-31 14:27 | 只看该作者
一切以教科书为准,≥0.03s?我们诊断学教科书可不是这样说滴
7
发表于 2013-7-31 1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四川剑锋


   是不是学错了?看教科书吧
8
发表于 2013-7-31 18:20 | 只看该作者
陈旧性心梗心电图判断本身就难,下壁就更难了。郭继鸿编的一本书在解释R波丢失时提到那么一条:RⅢ小于0.25mV,Ravf小于0.25mV,伴QⅡ存在,考虑下壁梗死的诊断,既往下壁梗死过分强调QⅡ的存在,但Henry认为,如存在QⅢ和Qavf,RⅡ小于0.25mV或RⅡ的振幅进行性丢失,仍应考虑下壁梗死的诊断。上述文字是我没事的时候从书上摘抄到一张纸上,转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但一般不会抄错的。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nikkive+3感谢提供帮助 ,送花香香~~
收到3朵
9
发表于 2016-5-1 14:4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心电图机都是自动出报告了
10
发表于 2016-5-1 22:24 | 只看该作者
bqg2006 发表于 2011-2-24 10:23
病理性Q波
  心电图对于诊断心梗(MI)有重要价值,价格经济实惠,快捷方便无创伤,可以定位。可以评估 ...

谢谢您的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11:4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