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00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汗、盗汗、手足出汗治疗口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汗、盗汗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调,腠理不顾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原因。此病不受外界环境、体力活动和心理情绪的任何影响,超乎寻常的出汗,也称为“汗出异常”。“自汗”表现为不动就出汗,动则更出汗。“盗汗”表现为睡觉时出汗醒则汗止,二者在生活中会常见到。

   “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患者极易出现“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等症状”。自汗用药:生脉饮口服液,补中益气丸。“盗汗”属于阴虚内热,会出现“夜寐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盗汗用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盗汗者宜吃鱼、甲鱼、乌龟、蛤士蟆、猪肝、白木耳、菠菜、白菜等。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自汗与盗汗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它可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病、风湿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等,所以在治疗汗证的同时,更要注意它的原发病灶。

具体口诀如下:
盗汗自汗寻肾经,太溪复溜常按灵,
手心脚心爱出汗;温溜刮痧病渐轻,(大肠经)
心经痛点要常按;手足出汗此经行,
阴郄后溪相配合;治愈汗症能祛病。


一、盗汗自汗寻肾经,太溪复溜常按灵
肾是先天之本,属水。“自汗”主要见于气虚证,偏见于阴虚症,如气虚感冒症、气虚发热症、“心气”虚症、“脾气”虚症、“肺气”虚症、“肾气”虚症等症候。
“肾主骨”,肾气足就能滋养骨髓,骨髓强健了筋骨就好,筋骨好了又能养肝(水生木);肝养好了心脏供血便会充足了(木生火),脾胃自然也就得到了调理(火生土)。“脾为后天之本”,脾气顺则肺气顺(土生金);肺气顺反过来又能使肾气得到增强(金生水)。这就是五行的相生之道,所以,治疗自汗和盗汗必先从肾经取之.有的人要问了,肾经上的穴位这么多取哪个呢?这个还是我们在以文章节中反复提到的两个穴位“太溪”与“复溜”。

    肾经的“俞”穴和“原穴”都是“太溪”穴(在脚内踝骨后面,跟骨上面的凹陷处),属土。“太者,可大可小无限也;溪者,山涧之流水也”,此名就是统领山涧大小之流水的意思。水在人体之中是血液组成的一部分,把“太溪穴”用好了就等于是调动了静脉中的血液(小溪之水),新鲜的血液就会冲开体内的淤血,形成良性循环。

   “复溜”穴(跟腱的前方,内踝骨上两横指多一点,或太溪穴直上2寸的地方),属金。“复者,重复也;溜,回流也”是指让停留和於堵在身体里的有害物质被血液冲洗后排出,新鲜的气血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此穴能滋阴补肾、利水消肿,对治疗“水肿”之症有特效。它和膀胱经配合能使尿路通畅,排毒迅捷,如肾炎、肾囊肿、肠鸣,肠炎,水肿,腹胀,腿肿,盗汗,自汗,无汗,小腿酸胀,手足指端麻木,大小便无力等症状都是它的治疗范围。另外,在后背的两个“肾俞”穴再各拔一个罐也是补肾的好方法。

二、手心脚心爱出汗;温溜刮痧病渐轻
   “温溜”穴(屈肘,掌心向内,在掌背面腕横纹上5寸贴近桡骨处。注:4横指为3寸.见图2)是大肠经的穴位,“温者,温热也;溜者,悄悄走失,或慢慢滞留也。”顾名思义,气血行至本穴后,因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较少,原来的余热会缓缓地散热蒸发,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不被察觉。大家都知道血是热的,但是当它运行到四肢时就会慢慢变温,如果您让它再悄悄的把温度散去,冷血便会滞留于此。你想想血流到手脚末端时是不也是凉的了,所以,经常****它并在大肠经寻经刮痧(自上而下)会调动体内的阳气,这时您会感到浑身发热,温热的血液便会迅速通过手臂,把停滞的寒气带走,手凉和手心爱出汗的现象自然就好了。

    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郄穴”。“郄穴” 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阴经(五脏)郄穴多治血证,如咯血时,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阳经(六腑)郄穴多治急性病痛,如脸上突然起痘痘可按温溜穴(大肠经郄穴);胃痛时多选梁丘穴(胃经郄穴)等,这个在前面我去年写的《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的介绍》中有详细介绍
三、心经痛点要常按;手足出汗此经行,
    阴郄后溪相配合;治愈汗症能祛病。

    心经是治疗盗汗、自汗的主要经络。

    《黄帝内经》上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心情平和,一切才能趋于安定;否则在心思混乱的情况下,便会使五脏和外形受到损伤,精神就会萎靡不振。

     心经不但可以治疗情志方面的疾病(癫痫、错乱、抑郁等),还能治疗心脏原发性的病症。
“阴郄穴”(屈肘翻掌,面对掌心,腕横纹上0.5寸和小指延长线交会后,紧贴尺骨的凹陷处。见图3)中医上说:“阴郄多治血,阳郄多治疼”。指的是阴经(五脏)的郄穴多用来治疗血分的疾病,而阳经(六腑)的郄穴则多用来治疗疼痛性疾病。所以阴郄穴有着补阴养血的作用。用“阴郄穴”与“太溪”、“肾俞”、“涌泉”、“关元” (脐下3寸)等穴配合,可以滋补“阴液”,清热除烦。

    前面说过“郄穴”是专治急性病发作的,“阴郄穴”是心经的“郄穴”,专门治疗“盗汗”。中医上管“盗汗”叫“骨蒸”,就像骨头放在蒸笼里蒸过一样,里面总是很热的感觉。有的患者睡觉时出了很多汗,醒了汗就没了,这就是“阴液”被盗走了,每天在中午11:00到13:00之间在心经上刮刮痧;多揉揉“阴郄穴”,盗汗现象就会慢慢的改善了。

   “后溪穴”(握拳,在小指末关节和手掌感情线交点的凹陷处。见图3),属木。这个穴位大家一定要重视,它也是人体八脉交会穴之一(督脉之会),是小肠经的“俞”穴“一穴顶百穴”;主治范围也很广泛,如腰扭伤、脊椎痛、坐骨神经痛、盗汗、自汗、落枕、癫痫、睡觉抽筋、肩膀疼痛、脖子疼痛等症状都是它的主治范围,而且对治疗“耳聋”和“耳鸣”还有特效。因此,对于此穴朋友们要好好运用,当你用上它时你才会发现它是如此的神奇。

   大家可能又要问了,为什么又出现了小肠经的穴位呢?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灵柩经·经脉篇》中说:“小肠经主液所生病。”这个液包括很多,如:唾液、尿液、**、汗液、月经、白带、乳汁、胃液、胰腺、前列腺、骨膜分泌液等等,所以,凡是与液有关的疾病均可从小肠经下手解决,这个在上一篇文章中也介绍过了。

因此,大家一定要把“后溪穴”和“阴郄穴”做好,每星期在心经和小肠经上刮刮痧或拔拔罐,每天**这两条经络上的痛点,另外,每日早晚用拇指用力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直下四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处)510分钟,别说盗汗和自汗,就是别的很多病也自然而解了。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灸九+1谢谢楼主的分享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0-2-15 1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慨叹9101


    说的不错,支持一下!
3# 板凳
发表于 2010-2-16 17:24 | 只看该作者
精彩{:1_171:}{:1_154:}
4
发表于 2010-2-16 19:18 | 只看该作者
很好谢谢楼主的分享
5
发表于 2013-8-19 17:15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对症下药!高手
6
发表于 2015-6-10 10:19 | 只看该作者
讲的真精彩!感谢楼主无私奉献!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7
发表于 2015-6-17 20:01 | 只看该作者
主无私奉献!
8
发表于 2015-7-10 11: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9
发表于 2015-7-10 11:22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好、精彩。支持!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0
发表于 2015-8-9 13:34 | 只看该作者
分享了,谢谢
11
发表于 2018-11-17 08:52 | 只看该作者
我有手足多汗?先天就行怎么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11:2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