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446|回复: 1

[创伤] 脊源疾病四十年研究体验概述(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2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脊源疾病四十年研究体验概述2004-6-9 
潘之清
  蒙各界的大力支持,1996年我主编出版了120万字大型中西医结合专著《实用脊柱病学》。该书是海内外30余位著名专家教授多年辛苦劳动的结晶。出版后引起良好反响,荣获中国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奖。原卫计委部长钱信忠教授为该书题词:“脊柱疾病为多病之源,应积极研究。”这是我们长期从事脊柱疾病系统研究的深刻体验和高度概述!该书出版后,我多次被邀请赴香港、美国及祖国各地讲学。与国内外脊柱病专家的交流中,体会最深的是大家对脊柱相关疾病(我主张称脊源疾病更确切)的若干新发现十分感兴趣, 确信对脊源疾病的研究,必将对危害人类健康许多常见病、难治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但医学界对脊柱病的认识,远远滞后客观现实。我已年过七旬,仍在继续研究脊柱疾病,夕阳之际,曾多次与魏征、龙层花教授等几位脊柱病专家交谈我们的期望和困惑, 希望有一个全国性学术团体和专业医学刊物及时反应脊柱病的全面研究动态。就在大家久旱盼甘霖之际,在董福慧、黄开斌、王燮荣等多位热心专家的努力下,促成中华脊柱医学***的诞生和《中华脊柱医学》杂志的创刊,这必将为中国和世界脊柱医学的高速发展起推动作用。此时此刻作为一个终生研究脊柱病的笨鸟先行者,我心潮澎湃、感思万千,从心底发出欢呼祝贺。有生之年能看到脊柱医学杂志的创刊,感到万分欣慰。感动之余,将脊源疾病四十余年的研究体验,从学术观点略述,以期对同仁有促益。
1 脊柱医学是新兴学科——我终生研究的课题
  我1961年山医大毕业时,校领导荐我到中国医学科学院作研究生,后阴差阳错,被留母校现齐鲁医院作神经科医生。国家多年的培养,使我立志作医学研究。众所周知,医学研究选题是成败之关键,也是难题。临床实践中巧合地选择了脊柱病。
  62年春,收治一名双下肢活动失灵47岁男性患者,其先后在青岛、济南、上海、北京数处大医院就诊,均诊断为侧束硬化症。此病是运动神经元疾病四个类型中最常见的一型,是神经科的不治之症,患病后几乎100%的导致终身瘫痪和死亡。病人数次向我口述一个特殊体征:当低头时触电样的麻木——自颈向下放射到足部,是医学中少见的特异体征——力米特(Lhermitte)氏征。那时没有CT 和MRI,我给病人做脊髓造影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请米嘉祥教授做了手术,得到康复。同期,又一位阵发性头昏、头晕、耳鸣、失眠的45岁女性患者,数处医院专家诊断美尼尔氏病、神经衰弱。病人告诉我多在转颈回头时发作,经X线检查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类似的病人在神经科、内科、五官科甚多,长期被误诊误治。四十年前医学界还没有认识颈椎病,真正认识颈椎病是近几十年,在大学5年没有老师提颈椎病,当时国内教材也未看到颈椎病三个字,更没有颈椎病专著。但反复的临床实践使我确认,颈椎病是被医学界忽视的疾病,它是整个脊柱病中的龙头,脊柱病成了我终生研究的课题。经考察,威海疗养院是一所国内知名度极高的大型综合性慢性病医院,颈肩腰腿痛是该院重点病种,是良好的脊柱病研究基地。经三次向卫生厅写报告,我终于被批准到该院。近40年来集中研究脊柱病,如鱼得水,取得多项重大成果。
  有人会问,回顾这段历史有何学术价值,对同行有何启发?中国著名中西医结合骨科专家尚天裕教授1996年冬天来我院会诊时,当面鼓励我:你1980年编著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颈椎病》专著,今年又主编出版百万字《实用脊柱病学》(尚老为此书作了序——笔者注),你应该利用疗养院病员多、住院时间长,又都是干部公费医疗的特点做点事情出来。尚老的话对各种不同医疗条件的科技工作者不无裨益。
2 危及中老年健康与生命的心脏血管疾病与脊柱病密切相关
  1964年~1965年,在我的病区,我发现20余例颈椎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心律失常,经针对颈椎病的治疗后高血压、心律失常不治而愈。这一新发现立即引起我的思考:二者是巧合还是因果关系?经长达10年的200余例的观察随访,1975年后发表多篇研究报告,1979年编著1980年出版的《颈椎病》专著,作了简要概述:“经15年系统研究,确认颈椎病是脑缺血性疾病的原因之一;是血压异常(高血压、低血压、血压不稳)、心律失常(包括部分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机制:(1)支配心脑的植物神经受骨赘的激压是神经根型和交感型颈椎病引起血压异常、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2)颈脊髓受压引起脊前动脉缺血,造成侧角内交感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心脑血管舒缩失常是脊髓型颈椎病引起心律失调和血压异常的主要原因。(3)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脑干及高脊髓内的网状结构缺血(延髓内心脏调节中枢和血压调节中枢对缺血、缺氧尤为敏感),可引起心律紊乱和血压异常。(4)植物神经受累引起继发性神经体液变化。”
  1987年在卫计委科教司的支持下,请魏征、李大年等全国9名专家集体鉴定:国内首创。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与生命的世界性多发病,动脉硬化学说在其中长期占独尊地位。这一发现在学术界影响很大。这就是我1993年获[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重金奖励的主因。脊椎病及上胸椎病与血压异常、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用以下图表示:



最近翻阅文献悉,1980年Lindan总结213例T6以上高脊髓损伤48%出现血压升高及心脑缺血表现。1997年Fcurt报告高脊髓损伤不仅可引起高血压、头痛、头晕、脉搏变慢、恶心、损伤平面以上多汗,还可引起惊厥和脑出血等。我们所遇脑出血病人98%有颈椎病史。故颈椎病及上胸椎病的防止和康复,不仅对防止高血压、心律失常及脑缺血疾病有良效,对防止脑出血也会大有裨益。
3 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病因大多在脊柱
40余年的研究资料证实,脊源疾病70%左右是神经科疾病,另30%左右为呼吸、消化、五官等系统的脊源疾病,其发病机制绝大多数与神经,特别是植物神经相关。故神经科知识对全面研究脊源疾病是医师必备的。头痛、头昏、头晕、耳鸣、视力障碍等60%~70%属脊源性。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性疾病90%~96%与脊柱相关。我们统计资料提示,已有近80种神经科疾病或症状群属脊源疾病,如坐骨神经痛、骨神经痛95%~98%病源在腰骶椎。这是由于解剖生理学脊柱与脊神经有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下面仅选择部分有代表性又易相混的脊源病简要介绍。
3.1 颈椎病与神经衰弱、运动神经元疾病、小脑萎缩、脊髓空洞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亦十分密切。
3.1.1 颈椎病是神经衰弱的重要病因:
(1) 神经衰弱人群中,80%以上患颈椎病。
(2) 颈椎病患者90%以上有神经衰弱的各种症状(而椎动脉型几乎达到了100%)。故认为:防止颈椎病对防止神经衰弱开创了治本之路。
3.1.2 颈椎病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四个类型——脊肌萎缩、肌萎缩侧束硬化、侧束硬化、延髓(球)麻痹均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1) 可以互相误诊,但目前将颈椎病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主要倾向。误诊规律是:① 前根型颈椎病以上肢肌萎缩无力为主,易误诊为脊肌萎缩症。② 中高位脊髓型颈椎病易误诊为侧束硬化症,因往往无肌萎缩,突出表现为中枢型瘫痪。③ L5~7脊髓型颈椎病,由于表现上肢肌萎缩,下肢呈典型中枢型瘫痪,故易误诊为肌萎缩侧束硬化症。
(2) 二者共存;本院资料为25%~36%颈椎病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确实并存。颈椎病已成为专科医师注目的运动神经元疾病病因之一。解剖学依据:① 多系椎体后缘骨赘对脊髓前束及侧束的慢性激压。② 激压供脊髓营养的血管或植物神经造成脊髓缺血——变性反应。
3.1.3 颈椎病与脊髓空洞症的关系:既有相互误诊的问题,又有共存和因果关系。58例有脊髓空洞症表现——即痛觉障碍而触觉正常。其中16例属将颈椎病误诊为脊髓空洞症,而有42例二者共存。我们认为,颈(脊)椎病(有7例属于上胸椎病)是脊髓空洞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此42例中,18例有颈椎先天性异常,与文献所载,脊髓空洞症易于颈椎先天性畸形的观点相吻合。近五年来经CT确诊小脑萎缩18例。14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故认为颈椎病是小脑萎缩的主要原因。
发表于 2004-12-22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3.2 不自主运动与脊椎病的关系: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较多见。本院资料可概括为下列几种:
(1) 震颤、肌束震颤:肌纤维震颤是病人感到肌肉有酥酥地颤动,但医生肉眼尚看不到肌肉跳动。肌束震颤是前者的发展,可以看到肌肉成束地跳动。前根型及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见到,但与单纯原发性运动神经元疾病比较,出现较少且较弱,故可做二者的鉴别之一。
(2) 阵发性肢体抽动及肌痉挛发作:颈脊髓受压较重者,常有肢体阵发性不自主抽动,多在踩着硬物或者脚尖着地时诱发。此类患者踝阵挛100%阳性。肌痉挛或称肌紧张发作,系指肢体不自主的阵发性僵硬,表现为上肢屈肌紧张。发作时屈肘握拳,拇指握在掌心内,但肢体少有抽动。病人有恐惧感。
(3) 肢体舞动或做投掷样动作:主要表现上肢(多为单侧)发作性难控制的大幅度挥动,每次发作多1~2分钟自行缓解。我们曾经遇见一男性患者发作需要别人强力按住上肢,每次约10分钟。
(4) 痉挛性斜颈与半身扭曲:其病因尚不明,六十年代以前认为多为功能性,七十年代以后认为器质性病并非少见。本院研究资料提示:颈椎病是一个较常见的病因。1986年曾收治徐州一青年女性,即为颈椎错位所致。整复后很快治愈。
3.3 癫痫样发作与脊柱病的关系:癫痫病已公认是脑部病变引起。近五年共发现4例,2~4次做脑电图正常。2例作脑CT正常,1例脑部MRI亦正常,4例经颈椎X片均有典型的颈椎病表现,2例CT(其中1例后作MRI)确诊为颈椎增生伴椎间盘突出。其中1例女性36岁为近期收治,3次在按压颈椎或椎旁诱发癫痫样发作,发作时除表现为上下肢肌痉挛外,突出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手苍白,发作后又有潮红,同时伴难忍的胸闷,每次发作5~10分钟。经治疗颈椎,病情缓解。
除大脑病变外,脑干的病变也可引癫痫。笔者观察的颈脊髓病变引起的癫痫有下列特点:(1)CT或MRI有确诊的颈脊髓受激压(2)发作时脑电图正常(3)类似贾森氏运动型发作,但都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符合文献所述植物型癫痫。其机制有待研究,初步认为系颈脊髓的异常电活动。近期观察的1例虽脑电图正常,但发作时肌电图表现明显异常:颈脊髓支配的肌肉出现高波,幅宽时放电:电压6~7mv,时程达30ms。不发作时电压亦较正常人高,但较发作时低,为4~5mv,15~20ms。
另外,还发现2例胸脊间盘突出出现单侧下肢运动型癫痫发作的患者,其中1例符合胸脊间盘陈旧型脱出合并胸脊前动脉综合征。5例颈椎病(其中3例CT确诊为后从韧带骨化)出现极似感觉型癫痫发作:有Lhemitte氏症。40年的资料证实:颈椎病是Lhemitte氏症的主要原因,其次多为发性硬化症。
3.4 颈椎病与帕金森氏综合症
帕金森氏综合症是中枢神经系统黑质和纹状体变性疾病,至今原因不明。有病毒感染、遗传、动脉硬化、中毒、脑外伤、药物反应等多种学说。我们认为,颈椎病是本症的原因之一。系统观察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7~56岁。
颈椎病合并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特点:
(1) 多为轻型脊髓性颈椎病。如为重型颈椎病则出现肢体肌阵挛。其发作形式与帕金森氏综合症有相似处,其实质不同,是锥体束受累的体征。但亦有少数病人既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的表现,又有病理反射阳性等锥体束症。
(2) 多数病人较轻,进展缓慢。以单肢或半身受累居多。其中4例3~5年后向对侧发展。
(3) 抗震颤药物有效,但不明显。
3.5 颈椎病为猝倒症之首因
所谓猝倒症,即突然跌倒,时间短暂、神志多清醒,或仅有短暂意识朦胧,多可起来继续原来的工作。发作前多无预兆。王新德氏认为是椎动脉急性缺血的特殊症状,本组共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26~57岁。全部病人发作后经心电图、HORT检查排除心源性昏厥,血糖检查排除低血糖、脑电图及CT、MRI检查排除颅内症变。
3.5.1 高位颈椎~寰枢椎病变17例。占75.5%,其中8例是在回头转颈时忽然跌倒,7例是在小便后转身时跌倒,符合排尿晕厥。此17例X线检查所见:寰枢关节旋转移位8例,单纯侧移位5例。2例为枕寰融合,2例有椎动脉沟形成,此4例均合并有颈椎病。寰枢出现椎动脉缺血,严重者还可造成延髓与颈髓联结处的椎体交叉急性缺血而猝倒。
3.5.2 中下段(C4以下)颈椎钩椎关节骨赘形成,上关节突增生前移位、后纵韧带严重骨化共11例。其中6例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从前方突然转颈可可激压椎动脉,造成椎动脉突然血流中断而跌倒;上关节突增生前移位则从后方激压椎动脉,多在仰头转颈时跌倒,故临床也曾遇到既有钩椎关节增生,又有上关节突增生的患者,椎动脉受到前后夹击后,病人更容易发生猝倒。
4 颈椎病与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纵韧带骨化症1960年由日本首先报道。现已证明,中国已相当多见。本院10年内共收治206例。此病病因尚不明,有学者提出,本病与糖、钙代谢异常或性激素等内分泌异常有关。我们认为,颈段后丛韧带骨化与颈椎病密切相关,颈段者占98%。我们认为,后纵韧带骨化症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一个特殊类型。根据是:
(1)发病年龄与颈椎病相似;
(2)约20%患者追询青少年时代有外伤史;
(3)在骨化的同一个平面90%以上可发现颈椎病的其他表现,如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上关节突移位增生、项韧带骨化等;
(4)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基本上与脊髓型颈椎病相似。特别强调的是:两病的临床表现与X线、CT、MRI所见有时不成正比,而后纵韧带骨化症比脊髓型颈椎病更突出。有的患者骨化占据椎管的1/2,但无明显脊髓受压体症。可能是与病程长、脊髓功能的代偿适应有关。
李××,58岁,高工,近两年来发现双腿沉麻,低头时出现自项背至腿足放电感(Lhermitte氏症)查体;肌力良好,可步行3~4华里,无锥体束症,CT检查C5~7段后从韧带骨化占据椎管1/2C5~6椎间隙狭窄,C5~7前缘明显骨赘形成,诊断:后丛韧带骨化症与颈椎病并存,经非手术治疗一个月后,Lhermitte氏症消失。追询病史:8岁时曾有颈椎外伤。
5 颈源性睡眠眩晕症
我们将在睡眠中或初醒时突然发作的眩晕称为睡眠眩晕症。本研究资料表明,颈椎病是中老年眩晕主要病因之一。286例颈性眩晕中有48例是在睡眠中或者初醒时发生,36例在睡眠翻身时突然晕倒。12例在睡眠初醒发作。此48例100%有颈椎病变。此类眩晕的特点是:
(1)入睡前无头晕,睡眠较深,眩晕发生于向浅睡转变相中或发生在深睡突醒时;
(2)病情较重,病程7~10天缓解;
(3)绝大多数是寰枢关节突然移位,本组14例有12例的X线张口位片示齿突偏移或枢椎棘突偏移;
(4)手法复位有良效。
其发生机制:
(1) 深睡中肌肉处于完全松弛状态,向浅睡转变相中,突然转颈翻身,致关节滑脱;
(2) 枕头不合适或睡眠中头落枕,致头颈扭曲。两种结合均可使椎-基底动脉发生扭曲,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急性脑缺血发作。椎旁及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累亦可发生作用。在医界未认识此病之前,几乎100%误诊为美尼尔综合症,近来由于颈性眩晕逐步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及时确诊率日渐提高。此类病人中有的符合内脏性癫痫发生。
程××,女,47岁,教师,夜间12点在深睡后欲翻身时,突感天翻地转,续而呕吐,家人急送本院。张口位X片发现齿突明显移位。行手法复位,迅速痊愈。
颈椎病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关节运动系统多种疾病相关。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8 16:5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