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19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 腺样体肥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2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腺样体
腺样体(adenoids)又称咽扁桃体(Pharyngeal tonsils),为一群淋巴组织,类似(上腭的)扁桃体,附着于鼻咽的后壁。如果儿童时期受到感染,腺样体会肿大和发炎,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肥大。腺样体肥大会妨碍鼻子呼吸,并影响鼻窦的排泄,而易患鼻窦炎,也会使欧氏管(otitis, 由鼻咽头至中耳的通道)阻塞,而导致中耳感染疾病。腺样体肥大或腺样体受到感染的儿童,通常可用手术连同扁桃体割除。
腺样体肥大
  (adenoidal hypertrophy)系咽扁桃体增生。儿童腺样体肥大常属生理性,婴儿出生时鼻咽部即有淋巴组织,并随年龄而增生,6岁时即达最大程度,以后逐渐退化,若其影响全身健康或邻近器官者,才称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炎
  鼻咽部的炎症及其毗邻部位的炎症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常见的病因为急、慢性鼻咽炎的反复发作,儿童期的各种急性传染病等。鼻及鼻窦的炎症亦可循其粘膜累及腺样体;反之,腺样体肥大可使后鼻孔堵塞,又可加重鼻及鼻窦的炎症。此病好发于寒冷潮湿的地区,故寒冷潮湿可能为其诱因。5岁以上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常合并慢性扁桃体炎。
病因
  儿童时期易患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及流行性感冒等,若反复发作,腺样体可迅速增生肥大,致加重鼻阻塞,阻碍鼻腔引流,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儿童因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发生耳鼻咽等症状。表现为睡眠时张口呼吸,舌根后坠常有鼾声,夜寐不宁,鼻分泌多,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语音含糊。因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面骨发育障碍,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牙列不整,上切牙外露,唇厚,面部缺乏表情,有痴呆表现,形成“腺样体面容”。吞咽与呼吸之间共济运动失调,常发生呛咳。分泌物下流**呼吸道粘膜,易患气管炎。因咽鼓管受阻易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致听力减退,鼓膜内陷。
  (二)全身症状:常有全身营养及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慢性中毒反射性神经症状,如表情迟钝、胸闷不安、肺扩张不好,日久致鸡胸或扁平胸。少数由于慢性鼻阻,长期缺氧而出现肺心病,甚至急性心衰。检查见腺样体面容,硬腭高而窄,后鼻镜检查可见鼻咽顶有粉红色,分叶状淋巴组织块,鼻咽部触诊可触及柔软肿块,必要时可作X线鼻咽侧位片,有助诊断。
  (三)注意:小儿的腺样体肥引起的打鼾常被家长忽视,多和扁桃体肿大一起构成打鼾的病因,应特别注意有无呼吸暂停,必要时到医院检查腺样体。儿童的腺样体检查可以间接鼻咽镜下检查,更先进的纤维喉镜或者电子喉镜及鼻内窥镜都能很方便的对腺样体进行检查,磁共振检查对腺样体形态和肥大程度诊断准确性很高。
治疗
  手术切除腺样体,可在扁桃体手术时同时切除,或单独进行,不宜手术者可考虑放射疗法(但极少应用),近年有人认为对腺样体肥大可采取等离子治疗,方法简单,痛苦极小。   
(四)腺样体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治疗方案
  1、关键要增强自身的整体抗病功能,是彻底治好此病的关键。应用正气中药方。
  2、清热解毒:应用中药清热排毒方剂,如板蓝根、银花、蒲公英等。
  3、活血化瘀中药,有利消除慢性扁桃体炎引起扁桃体肿大。
  4、平衡阴阳:多数患者阴虚火旺,可用百合生地,熟地等。
  5、治疗其它慢性疾病,如鼻炎,鼻窦炎,有脾胃不好,补脾胃,有肺虚则补肺等。
  6、手术:如果慢性扁桃体炎已引起扁桃体肿大严重影响呼吸,吞咽可先手术切除,再吃中药彻底治好。
腺样体肥大的治疗
中药治疗
  实证:以消痰软坚为主。常用代表方有三子金灯汤。常用药: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挂金灯、桔梗、山慈姑、六曲、甘草。
  虚证:以益气化痰为主。常用代表方有四海六君子汤。常用药:海藻、昆布、海浮石、海蛤壳、太子参、白术、茯苓、法半夏、桔梗。
食疗方法
  药食同源,尤其是儿童进药困难,运用食疗也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其中以芋艿为最理想。每天约吃200克左右,调味不论淡的、甜的、咸的、干蒸、炖煮、烧汤都可。连服3-6个月。次之为慈姑,因生长时间不长,四季难以为继,而且无法调味,仅仅煮熟淡食,还有海带、海蜇等,也是本病很好的药用食物。
**治疗方法
  第一: 清肺经300次,以指按糅合谷穴1~3分钟。
  第二:清天河水200次。
  第三:如果宝宝很容易便秘则加清大肠200次、推下七节骨300次、顺时针摩腹3-5分钟。(通常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会积热传导到大肠,造成便秘)。
  第四:让宝宝俯卧,妈妈以掌根直推脊柱及脊柱两侧的肌肉,再擦热肩胛骨内侧的肺俞穴、擦热腰骶部、以热为度(擦好以后感觉刚刚的小背背热乎乎的)。还要配合捏脊5-10遍,三捏一提2遍。双手搓热,然后温热肾俞。
  第五:点按太溪(内踝骨后凹陷中)、 涌泉穴各1分钟   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   
表面麻醉下即可操作,微创微痛苦,无出血,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对腺样体表面粘膜保护好,一般不需住院治疗。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无并发症。手术视野暴露好操作空间大,避免了传统手术可能导致的咽鼓管咽口、咽壁或软腭损伤所引起的并发症,是一种易为患者接受的好疗法。
2# 沙发
发表于 2012-3-23 09:43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解释的很全面,很厉害。
3# 板凳
发表于 2012-3-23 11:54 | 只看该作者
就是少了影像的诊断标准
4
发表于 2012-3-23 1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f1978 于 2012-3-23 15:08 编辑

回复 3# libu

我转帖于此,请阅读,如果发现错误请指出,我没有时间全部阅读,谢谢。

    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和测量

通过X线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增大的腺样体,腺样体有多种叫法,比如:增殖腺、咽扁桃体、Luschk[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桃体。它是位于鼻咽腔的顶壁和后壁,后壁紧邻蝶骨体的底和枕骨斜坡的颅外侧面。腺样体是一团淋巴组织,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并随年龄而增生,6岁左右最大,以后逐渐退化,一般10岁以后开始萎缩。表面有4~5条成前后方向的纵行深沟。它与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以及前下方的舌扁桃体所组成咽淋巴环(又叫Waldeyer环)。虽然它是淋巴组织,但是与淋巴结还不太一样,无淋巴穿流,其表面覆盖的淋巴样粘膜上皮具有免疫屏障作用,它能产生T淋巴细胞和β淋巴细胞,是呼吸道第一道防御门户。当儿童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时,腺样体就会出现炎症导致肥大;也有的在生长期会出现一过性的生理肥大。因为腺样体本身属于免疫组织,手术切除时要把握好手术指征,只有当伴发有咽鼓管鼓室炎,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面容,慢性扁桃体炎,鼾症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腺样体增大的诊断主要是拍X线鼻咽部侧位片,因为进行鼻咽镜和鼻咽部指诊的检查很难取得儿童的合作,而且还不能准确测量鼻咽腔的宽度和阻塞的程度。要做好腺样体的测量,就需要拍一张高质量的X光片,那么怎么样拍鼻咽部侧位片呢?
    鼻咽部侧位片的投照方法:病人取坐位或站立侧位,头部略上抬,使眶耳线平行于地面,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中心线通过外耳孔前方和下方各2厘米处,胶片距在120CM左右。


    测量方法:1.腺样体厚度的测量:腺样体最突点至枕骨斜坡颅骨外侧面的垂直距离为腺样体厚度:

2.腺样体长度的测量:使用平行曲线法,沿C3椎体前软组织前缘向上划与颈椎相平行的直线,上行至软腭后下缘,水平转折向前向上划与软腭后上缘平行的弧线至硬腭后部,此线与突入鼻咽腔的腺样体后、前缘相交为b、a两点,ab间距为腺样体长径

  3.鼻咽通气道的宽度:硬腭后端至翼板与颅底交点间的距离为鼻咽通气道的宽度。

图1

以腺样体厚度与鼻咽通气道的宽度的比值(A/N)可判断腺样体的肥大程度:0.5-0.6为正常;0.61-0.70为中度肥大;0.71以上为病理性肥大。腺样体肥大多与腭扁桃体炎同时存在,X线片上显示腭扁桃体肥大、后突,口咽腔气道变窄.

    需要说明的地方: 我在网上找腺样体相关的资料时,看到有2处错误:

    1.腺样体的位置: 在文章开头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但是网上有张图片错误的标示了腺样体,为了不让大家走弯路,我在那张图片上重新标了一下:

2.关于A/N比值的问题:用A/N比值的方法比直接测量腺样体厚度的方法更科学,更有效.但有人将狭窄的鼻咽腔气道(腺样体增大压迫所致)当成鼻咽通气道的宽度,这是错误的。鼻咽通气道的宽度应为:硬腭后端至翼板与颅底交点间的距离。如图1

5
发表于 2019-6-26 09:57 | 只看该作者
你好,我们家5月初扁桃体和腺样体都割除了,1个月后上幼儿园去又感冒了,这次感冒只是流鼻水,后来开始有痰,我没有给她吃药,2个星期后我带她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有淋巴增生,晚上睡觉睡姿不是很好会听到一点轻微的葫呼噜声,但是不重,翻个身又没有了,是不是腺体又复发了?
6
发表于 2019-6-26 09:58 | 只看该作者
医生说我们有鼻炎,让我们继续洗鼻子和喷鼻子的药,用了以后痰没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6 00:5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