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方剂] 白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
《药性论》:能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痛,能蚀脓。
《日华子本草》:治目赤努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沥,肠风痔瘘,排脓,疮疖疥癣,止痛,生肌,面疵瘢。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
《珍珠囊》:《经》曰:能蚀脓。今人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遂至脐腹更增冷痛。此盖为败脓血所致,卒无已期,须以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凡烧枯别研,余为末,同以蜡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俟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
《药类法象》:气温,味大辛。
治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解利之药也。以四味升麻汤中加之,通行手足阳明经也。
《药性赋》:味辛,气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四:去头面皮肤之风,除皮肤燥痒之症,止足阳明头痛之邪,为手太阴引经之剂。
《汤液本草》:气温,味大辛,纯阳,无毒。气味俱轻,阳也。
阳明经引经药,手阳明经本经药。行足阳明经,于升麻汤四味内加之。
《象》云:治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解利药也,以四味升麻汤主之。
《珍》云:长肌肉,散阳明之风。
《心》云:治风通用,去肺经风热。
《本草》云:主女子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
《日华子》云: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一切疮疥,排脓止痛生肌,去面疵瘢,明目。其气芳香,治正阳阳明头痛。与辛夷、辛同用。治鼻病,内托,用此长肌肉,则阳明可知矣。又云: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本草发挥》:洁古云:治足阳明头痛,中风寒热,解利药也。以四味升麻汤中加之,通行手足阳明经也。《主治秘诀》云:性温,味辛。气味俱轻,阳也。阳明行经之药。治阳明经头痛在额,及治风通用,去肺经风热,头面皮肤燥痒。
《本草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去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白芷色味辛,行手阳明庚金;性温气厚,行足阳明戊土;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肺者,庚之,戊之子也。故所主病不离三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辛以散之;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又戴元礼亦云:头痛挟热,项生磊块者,服之甚宜。
《本草经疏》:白芷得地之金气,兼感天之阳气,故味辛气温,无毒。其气香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阳明,足太阴。走气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阳也。性善祛风,能蚀脓,故主妇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温以和之,香气入脾,故主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辛香散结而入血止痛,故长肌肤。芬芳而辛,故能润泽。辛香温散,得金气,故疗风邪久泻,风能胜湿也。香入脾,所以止呕吐。疗两胁风痛,头眩目痒,祛风之效也。兼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乃祛风散结之余事耳。
简误:白芷性升而温,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阴虚火炽血热所致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去。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气味俱轻,升也,阳也。无毒。气甚香窜,又名芳香。恶旋覆,使当归。通行手足阳明二经,又为太阴经之引使也。乃本经头痛中风寒热解利之要药,亦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之仙丹。宜炒黑用。作面脂去面瘢,散目痒止目泪。去肺经风寒,治风通用;疗心腹血痛,止痛多宜。外散乳痈背疮疡,并用调治。与细辛辛夷作料,治久患鼻塞如神。
《本草乘雅》:其取象于草木之芳泽者,无所不备矣。具春生发陈之气,洁剂生物者也。合从青阳高明之上,一阴隐僻之下,对待污浊者,剂之以洁,如女子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此一阴之下,血浊及气浊也。如风头侵目泪出,此青阳之上,气浊及血浊也。长肌肤,即洁肌肤浊,以气洁则气精于肌也。泽颜色,即洁颜色浊,以血洁则血华于色也。可作面肥,此不独饵可激浊,即肤受亦可表洁矣。
《药性解》:白芷,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脾、胃三经。去头面及皮肤之风,除肌肉燥痒之痹,止阳明头痛之邪,为肺部引经之剂。主排脓托疮,生肌长肉,通经利窍,止漏除崩,明目散风,驱寒燥湿。当归为使,恶旋覆花。
按:白芷味辛,为肺所喜,而温燥为脾胃所喜,宜其入矣。然香燥而发散,主治虽多,能伤气血,不宜多用久用。
《药鉴》:气温,味辛,气味俱轻,无毒,升也,阳也。去头面皮肤之风,除周身燥痒之痹。惟其性温而走于肌肉,故能治足阳明头痛。与辛夷、细辛同用,则治鼻病。与蒲公英同用,则能排脓。与内托散同用,则去腐烂而长肌肉。与续命汤同用,则治口眼而去歪斜。外散乳痈背疽,内托肠风痔瘘。诚诸疮疡痘疹必要之药也。又为手太阴引经之剂,意者味辛但入肺耳。当归为使,恶旋复花。
2# 沙发
发表于 2016-8-26 20: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看了,前面的对白芷的介绍,和你的好像有些处入啊。主要是主要事项里,然香燥而发散,主治虽多,能伤气血,不宜多用久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0 08:4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