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5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急救医学] 北京市紧急医疗救援的组织管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4-25 1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北京市紧急医疗救援的组织管理 

作者: 赵永春 来源:北京市急救中心  2004-8-30 15:40:57
  

  加强紧急医疗救援的组织管理,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紧急救援成功的关键因素,某种程度上客观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现在整个救援系统的高效运作。医疗救援的组织管理应包括指挥系统的组织管理、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组织管理和医疗救援的组织管理三个部分。在此,我们将重点讨论指挥系统和医疗救援的组织管理。
一、紧急救援指挥系统的组织管理

   1、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

   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是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决策机构。

   1)职责与任务:

   (1)重大意外突发事件中,承担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任务;

   (2)接受市委、市[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的领导,协调与[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救援相关部门关系;

   (3)统一指挥、调动北京地区急救卫生资源,进行紧急医疗救援,包括预警报告、应急反应、防疫流调、现场处置和医疗救治工作。

   (4)具有北京市卫生系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决定权;

   2)组织管理:

   (1)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库、信息网络平台;

   (2)对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应急中心实行组织监管。对其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进行监督考核。

   (3)组织制定应急救援的整体预案和相关的政策、法规。

   (4)组织模拟北京市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

   (5)组织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的各级指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指挥能力,。

   (6)组织应急救治队伍的培训,提高在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救援能力。

   2、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接受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是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实施紧急医疗救援的主体力量, 救援中心指挥通讯系统是“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实施医疗救援指挥和决策功能的平台和基础。

   1)职责与任务:

   (1)指挥系统:负责整体医疗综合救援方案的实施和对实施过程的监督,对全市急救的资源的指挥、调度和协调;接收现场指挥系统信息反馈,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MOD}急指挥中心进行决策、快速下达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2)现场指挥系统:接受指挥中心指令,采用现代化的移动视频的传输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及时将现场伤亡情况,医疗救治信息快速、实时传递到指挥中心;并充分利用指挥中心的各医疗机构急救资源的信息平台,实施现场抢救的应急指挥、伤员的合理分流。

   2)组织管理:

   原则:平灾结合、应急为主;分级实施救援预案。

   建设并完善现代化的通讯指挥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电子地图系统,信息网络平台系统等,指挥调度北京市急救网络的医疗急救资源,完成全市市民日常院外急救、对危重患者在医疗监护下转送病人的任务。

   重大意外灾害突发时,接受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领导,并经授权,将分级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指挥、调动和协调院前医疗救援队伍和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急救资源,参加现场紧急医疗救援。

   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基础上,强化指挥的智能化、信息的数字化、流程的科学化、管理的现代化。

   四化管理要求:

   (1)应建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该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和详细周密性。

   (2)建立并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调度指挥流程。

   (3)指挥调度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灾害救援预案的启动程序;根据预案的要求,及时报告相关的领导和部门。

   (4)必须强化调度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包括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反应敏感性, 指挥调度的灵活性,语言沟通能力,信息处理速度等。

   (5)意外事件突发时,能按工作程序,迅速由调度员转换成救援初始阶段的指挥员;进行角色的转换,并进入应急指挥状态,迅速派出第一支救援队,并迅速组织第二、三梯队。

   (6)必须保证指挥救援过程中、信息资料、原始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作为救援完成后进行灾害救援评估的原始依据。
二、紧急医疗救治队伍的组织管理

   应急救治队伍是进行紧急医疗救援的主体力量,又被称之为特殊的医疗队伍即:ERTF(Emergency Responder Task Force )。在公共卫生事件或意外伤害事故突发时,开展紧急医疗救援。

   1、队伍组成:

   应以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作为现场综合救援的主体,以二、三级医院的优势专科专业为背景,组建若干具有专业特色的救援分队,按其承担的功能任务可划分为一线救援队伍、后备救援队伍、专家救援队伍;可按一线精兵、二线强兵、三线重兵的原则进行组建。形成前后衔接紧密,整体功能优化的保障力量的格局。一线精兵为紧急救援中心的院前急救力量,二线强兵为侧重专科的应急救治队伍,三线重为各二三级医院的救治力量,充分考虑各医疗机构的特点、承受能力,进行统一协调的医学救助。

   2、应急队伍具备的能力:

   1)应熟练掌握基础生命支持和高叙生命支持的知识和技能。

   2)能熟练掌握各种急救基本操作技能。如气管插管、外伤处理等。

   3)能熟练掌握本专业救护技能,如创伤、中毒、核辐射等伤害。

   4)对各种伤害与灾害,具有较强的自身安全的防护能力和较丰富的知识。

   5)能熟练掌握与使用抢救生命的各种治疗仪器设备的能力。

   3、组织管理:

   1)紧急救援中心的救援力量,根据专业特殊性,进行梯队编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工作标准。

   (1)应急救援队伍的所有人员、急救车辆编制后,所有信息纳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库;

   (2)制定严格的工作标准、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

   (3)梯队人员必须熟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程序,以及每个队员在预案中所处的角色、定位、责任;

   (4)熟知突发事件救援中每项工作程序,标准以及相关的制度;

   (5)必须熟练掌握现场急救技术、技能;定期参加复训;

   (6)每年定期参加预案演习;

   (7)不定期为医疗救援人员开设心理课程班,进行心理辅导;

   2)专业特色救援分队:生物救援、化学救援、核辐射救援、{MOD}与烧伤等救援特色分队。所有人员注册,按军事化编制管理,***实现计算机管理,储存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数据库。

   (1)每年定期进行专业训练,定期演练,成绩考核,并将成绩作为职称评定参考内容;

   (2)每两年进行人员更新、补充,以保证救援队伍的整体力量和水平;

   (3)积极参加国际灾害专业救援的交流,更新观念,与国际接轨,逐步完善救援队伍基本建设;
三、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体系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挥机构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也是开展规范,迅捷、合理紧急救援的重要前提。

   1、功能:

   (1)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警检测和科学决策功能;

   (2)实现应急状态下应急指挥和满足科学调配救治资源的需要;

   (3)开展远程医疗会诊、远程技术培训指导和远程会议等;

   (4)实现与本市其它救援系统、部门安全网络的互联和信息资源共
享功能;

   2、组织管理:

   (1)建立医疗救治信息库

   内容包括:全市医疗救治专家名录、通讯信息

   全市专业应急抢救队信息

   全市二、三级医院的急救卫生资源状况:

   血液储备数量、特种药品分布状况

   全市救护车车辆状况等信息

   各级医院床位使用动态信息等等

   (2)建立信息交换平台,与[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部门,卫生管理部门、国家疾病防控中心等各救援系统连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即横向与纵向的平台衔接。

   (3)充分利用信息交换平台的优势,为紧急救援的指挥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开展网上教育、远程会诊、技术培训等。

   (4)规范突发事件的现场信息采集,传递、发布制度,作好信息采集原始记录,保证信息完整性、真实性、连续性。

   (5)规范信息传递、上报程序,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畅通。
2# 沙发
发表于 2005-4-25 15:13 | 只看该作者
四、急救网络系统的组织管理
  北京市紧急医疗救援网络主要包括院前和院内两个部分,紧急救援网络是以院前急救网络为基础,充分体现,平灾结合的原则:平时通过急救网络开展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以及对急危重病人的正常救治。灾害事件突发时,启动预案,紧急救援网络成员单位将做救援体系的-部分投入紧急医疗救援之中。必要时应调集应急救援队伍参加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援。
  1、院前急救网络:
  由北京急救中心,十五个城郊区县急救分中心和辖区内的急救站点构建而成。负责处理意外伤害事故、自然灾害、恐怖事件、传染病、急性中毒等方面的紧急医疗救援、医疗支持和转运任务。
目前北京市院前急救网络是由15个急救分中心(城区5个,郊区县10个),57个急救站组成,城区急救半径达到了4-7公里,反应时间为5-10分钟。但由于交通堵塞,地理环境等特殊原因,部分地区难以达到这个目标,平均反应时间为13分钟左右,与国际标准还相差一定距离。
  2、急救网络组织管理
  (1)制定全市专业化的急救医疗网络建设规划,整合院前急救网络。
  ① 建成远郊区十个紧急医疗救援分中心及辖区内急救网络
  ② 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的卫生资源,在原城区现有急救站的基础上,继续完成网络规划并实施,急救反应目标:城区反应时间5分钟之内;急救半径3公里,远郊区县:反应时间10-15分钟之内;急救半径8——10公里;将达到每5万人口1辆救护车的比例。
  (2)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承担专业急救网络业务指导、监督、质量检查任务。
  (3)组织管理模式:实行三级管理,即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救分中心——各急救网点。
  (4)专业急救网络实行院前急救行业性的管理,建立准入制度、监督机制。
  (5)规范全市急救车、人员、设备、器材统一的配备标准,服务流程和技术操作的规范。
对包括医师、护士、调度、急救司机等专业人员实行岗前技术培训。对急救司机进行基础生命支持普及,实现持证上岗的准入制度。
  (6)急救网络成员单位,必须备有较完善的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预案,接受北京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统一指挥。
  (7)定期参加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援演习。
五、急救车辆、设备、救援物资及救援效果评估的管理
  1、救护车的管理
  救护车是现场医疗救援的不可缺少的资源。救护车组由驾驶员与医务人员共同组成救援梯队单元,对救护车组单元的管理是做好现场紧急救援的基础。
  (1)规范救护车内通讯设备配备,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畅通;
  (2)根据救援力量,科学地编制救护车梯队数量,定人定车;
  (3)根据不同救护车型,规范抢救器材、急救药品的配备;
  (4)严格制定急救车辆停放、洗消制度,杜绝救护车内的交叉感染
  (5)制定传染病防护措施、车辆与人员洗消流程;
  (6)在紧急救援中,服从现场统一指挥,严格按照伤员救治原则,合理处理分流伤病员;
  2.救援物资的管理
  物资的储备和补充,是必不可少的。常规状态下,做好物资储备,各医疗救援机构应根据专业救援队伍性质,长期储备一定数量的设备、防护用品、药品、通讯设备、照明设备等,并定期检查更换,防止设备损坏、药品过期,在1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要科学规划储备救灾和医疗救援的物资种类和数量。如外伤救护器材、血浆代用品、特殊解毒药品,以及烈性传染病防护用品等。
  3.突发事件紧急救援的评估系统。
  在重大意外灾害事故救援工作中,还应建立一整套灾害救援的评估系统,包括实时评估和终末评估。实时评估是在救援过程当中,不断将救援力量、资源的投入与救援的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随时对指挥与决策进行调整,以期达到理想的客观的救援效果。终末评估是对整个救援过程进行总结、分析,肯定成绩,找出差距,为今后的救援提供经验与教训。对于“救援质量”,“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技能发挥状况,以及救援成本投入是否科学化?预案设计是否最优化?等等的问题进行分析,用以完善各项救援工作的科学性。
六、现场救援的管理
  现场救援的管理是紧急救援的核心部分。其包括呼救信息的管理与判断、指挥与调度、救援队伍的梯队与出动、现场的指挥、现场救援的组织、现场的救治与合理分流转送、信息收集与反馈、救援物资的{MOD}等。
  1、 呼救信息的管理与判断
  120调度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意外伤害事故紧急求救信息后,需要调度人员对呼救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以初步决定是否要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哪一级的预案,按程序应向哪一级的领导报告。
  2、 指挥与调度救援力量
  120调度人员一经分析与判断后,值班组长即由日常院前急救的调度人员转换角色为救援初始阶段的指挥员。根据卫星定位系统和电子地图系统下达救援指令,派出少量就近的救护车组作为第一梯队赴现场进行救援并随时搜集现场伤亡情况。同时根据伤亡情况迅速组织第二梯队。第二梯队的人员组成主要由救援中心的人员、车辆所组成。当日值班人员的日常院前急救任务由中心以外的120急救网络成员单位的救护值班车辆承担。集中优势力量来承担紧急救援任务。
  3、 救援队伍的启动
  第二救援梯队组建完毕后,即行派出。其中包括指挥车、救援物品{MOD}车各一部,监护型救护车与普通型救护车若干部。
  4、 现场指挥
  先遣的第一梯队的指挥是由120指挥调度人员根据梯队内医务人员的年资、技术职称来指派。
第二梯队到达后,由中心级领导或院前急救部的领导接任现场指挥,当卫生局局长到达现场后,接替指挥权。
  现场指挥是负责与市级现场指挥部联系、汇报工作、接受指令、协调与各救援部门之间的关系。
紧急救援中心的主任或院前急救部的主任则负责现场的院前救治工作,并将伤、亡情况想卫生局领导汇报并接受指令。
  5、 现场救援的组织
  紧急救援中心将划分成指挥组、检伤分类组、现场救治组、转送组、通讯与信息组、物资{MOD}组等六个组。
  根据预案中各组的任务职责、工作程序、诊断与治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分头进行救援工作。
  6、 现场的救治与合理分流转送
  对于急危重症者,在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时,我们的原则是进行现场必要的紧急处理与救治后再在严密监护下进行转送。切忌不分轻重缓急,一味抬上救护车就走,如是,则会加重伤病情,不利于院内的继续治疗。
  分流伤病员时,要经指挥中心统一安排,做到集中救治但又不过度集中,选择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一次到位。分流前要与相关医院事先通报情况做好抢救伤病员的人力、设备、床位的充分准备。
  7、 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第一梯队到现场后,要将现场的情况及时想120指挥调度室反馈。第二梯队到达后,要将现场的情况真实、准确、客观、全面的向指挥中心反馈,伤病员在分流前要向指挥中心汇报以便及时向相关医院通报情况。救护车在转送之初、到达医院、完成任务后分三次向指挥中心汇报。现场信息组要及时收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写出书面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
  我们知道,北京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与完善,是北京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救治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的组织与管理更是一个值得多层面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希望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发表真知灼见。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不对之处,还望得到大家批评指正。
3# 板凳
发表于 2015-4-22 11:4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0 12:1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