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1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伤医学] 医务人员职业损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医务人员职业损伤
基本知识指南




医院感染管理部
二00七年一月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概念
第二节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特点
第三节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意义与目标
第四节 医务人员感染的主要途径和预防规范
第二章 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第一节 标准预防
(一)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二) 标准预防措施
(三) 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
(四) 标准预防的目标
第二节 根据感染传播途径采取的预防规范
(一) 感染传播途径
(二)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三章 人员的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第一节 医院职工预防医院感染的防护制度
(一) 原 则
(二) 措 施
(三) 预防感染的紧急处理措施
(四) 放射人员健康管理
第二节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流程
(一) 小心利器刺伤,注意职业健康安全
(二) 医护人员职业预防流程
(三) 刺伤事故补救措施
(四) 包钢医院关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管理办法
(五) 职业暴露发生处理程序流程图
(六) 职业暴露损伤事件登记表
(七) 包钢医院员工遭受化学损伤后急救程序及措施
第四章 医院感染管理教育
第一节 医院感染管理学和医院感染管理教育的概念
第二节 医院感染管理学教育的特点
(一) 包钢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教育的实施方案
(二) 包钢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教育实施措施




序言:工作人员的教育与职业感染对策
本手册为病人,医务人员及探视者提供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最新指南。该指南以结合理论实以及成本效益为基础,从理性的角度来讨论隔离及其他控制感染传播的措施。
所有的工作人员(医生、护士、技术员、行政人员、辅助人员和其他人)都有责任遵守隔离预防措施和其他的控制感染的步骤和程序。见到违章行为和操作时要对违规者提出得体的提醒和忠告。自觉遵守控制感染的规章制度不是来自领导和管理层的命令,而必须是自觉自愿的对病人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不幸的是一些人的违章行为足以使其他认真尽责的工作人员所作的努力毁于一旦,因此,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很重要。
职业责任感是发现和纠正无菌技术操作过程中的违章行为,以及树立整体护理理念的关键因素。医生、护士、和其他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为其他人的工作起一个良好的影响作用。
病人和探访者同样有责任遵循控制感染程序。医生和护士有责任对自己照顾的病人进行有关感染控制程序和操作的宣传教育。
任何人在接触病人之前和之后都必须洗手,这是预防交叉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即使是常规操作,如检查病人或者量血压,医务人员的手也可能被微生物污染。所以必须在以下的情况洗手:
o 在接触病人前
o 做完身体的一个部位检查护理之后,再开始做另一个部位之前
o 接触了感染性物质后,如血液、分泌物、排泄物
o 接触了被体液污染的物件和器械后
o 接触另外一位病人前
医护人员同时也要鼓励病人经常洗手。
感染的传播必需具备三个因素:传染源、易感人群和传播途径。传染源可能是病人、工作人员,偶尔也会是探视者,同时也可包括急性发作的病人、感染潜伏期的人以及带菌但尚未发病者。另外一种传染源还可能是自身体内的菌体(自体感染)。其他传染源还包括被污染的非生命的物体,如器械和药物。
不同病人对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的抵抗能力。有的人有免疫能力,或者自身能够抵抗病菌;部分接触到相同微生物的人可能成为无症状的带菌者;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临床症状。易感者的抵抗能力可因疾病而降低,比如糖尿病、肿瘤、艾滋病毒感染、白血病、淋巴瘤、尿毒症、创伤性损伤和烧伤。
抵抗力的降低还可能是医疗过程中人为形成,最常见的是插导尿管、静脉插管、氧气面罩的使用、外科手术以及其他的治疗手段,特别是使用类固醇和抑制免疫力的药物。
微生物有多种传播途径,有些微生物可有多种不同的传播途径,如水痘病毒可经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本手册根据不同病原体的传染性及传播途径,列出了各种不同的预防措施。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概念

在我国,卫生机构的专业卫生人员达560万人(2001年统计),如果包括其他直接或间接与病人接触的工作人员,这一数字就更大。对于这一部分医务人员,如果管理不善,则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受害者或是传播者。因此,做好这部分人员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务人员与医务人员感染的定义:本手册所指的医疗机构是指医院或其他医疗、保健机构如血站、养老院等。医务人员是指在上述医疗机构中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及各种感染物质的所有人员,而不仅仅指医生和护士。具体包括医院各科医护人员、急救中心人员、口腔科医生、实验室技术人员、内镜操作人员、理疗师、药剂师、实习学生,还包括相关饮食制作,分发人员、维修人员、污物处理人员、清洁工、物质{MOD}人员、防疫人员。在国外尚包括神职人员如牧师及志愿者,其他人员只要在医疗机构接触感染性物质者均应该包括在内。
世界卫生组织(WHO)结合医院感染下的定义为(哥本哈根,1978):"凡是病人因住院、陪诊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疗、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示症状的微生物性疾病,不管受害对象在医院期内是否出现症状,均属于医院感染。"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的定义为:"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发生的感染,而在其入院时尚未发生此种感染也不处于此感染的潜伏期。对潜伏期不明的感染,凡发生于入院后皆可列为医院感染。若病人入院时已经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入院有关,也列为医院感染。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定义为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因执业获得的感染;可以在医院工作期间显示感染的症状,也可以在医院工作期间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症状。

第二节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特点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医院感染归纳有以下特点
1.接触的病源未知
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常常接触的是各类病人,由于不同病人的随机性强、层次不一、病情各异、病种复杂,各类急慢性感染,流行病甚至烈性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等病人混在一起,不易确诊。这样,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常常存在不确定因素。
2.感染的途径多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生感染:
①直接接触:体表和体表的接触,微生物通过物理途径感染,如微生物定植在易感宿主;
②间接接触:易感者接触已污染器具和设备等;
③飞沫传播:指结膜,鼻腔,口腔黏膜与通常来自感染病人的微生物的飞沫接触,如通过咳嗽、打喷嚏、谈话或支气管镜检查等方式传播,通常距离较近;
④空气传播:指接触含有微生物的可以悬浮与空气中较厂时间的飞沫核或散布在空气中带微生物的尘埃粒子的传播;
⑤消化道传播: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等媒介传播;
⑥血液、体液传播:主要指通过污染了的血液、组织或其他的体液等传播。

第三节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意义与目标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发生的感染链中有主要作用或身份,既可以作为易感者,又可作为感染源。一方面由于职业的关系经常接触各类病人,包括各类传染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病人,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可能发生医务人员伤害,因此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中经常有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某些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医务人员不注意消毒隔离,可将病原体由一个病人或医院环境传播给另一个病人(特别是多重耐药细菌),其到了传播媒介的作用;同时,如果医务人员患某种传染病或其他感染性疾病,也可传播给别人,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成为感染源。
因此,做好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即保护了医务人员,又保护了病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表1-1      与医务人员有关的感染传播危险性
病原体或
感染名称        传播方向        病原体或
感染名称        传播方向
        病人到医务        医务到病人                病人到医务        医务到病人
单纯疱疹病毒        低        罕见        水痘        高        高
带状疱疹病毒        中等        中等        病毒性
结膜炎        高        高
甲肝病毒        低        罕见        乙肝病毒        低        低
丙肝病毒        低        ?        人免疫
缺陷病毒        低        低
流感病毒        中等        中等        麻疹病毒        高        高
腮腺炎病毒        中等        中等        细小病毒B19        中等        ?
百日咳        中等        中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        中等        中等
轮状病毒        中等        中等        风疹病毒        中等        中等
金黄色
葡萄球菌        ?        少        脑膜炎球菌        罕见        ?
A组链球菌        ?        罕见        结核病        中等        中等
沙门菌        低        低        梅毒螺旋体        低        ?
各级医疗机构中的医院感染科和/或预防保健科在做好医院病人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同时,也应承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医务人员感染控制应为医疗机构综合性感染控制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工作及控制目标包括:
①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免疫接种并登记;
②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教育并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设施;
③登记、调查对医务人员具有潜在感染性危害的接触源,确定相关工作引起感染的危险性并提出预防措施;
④对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感染爆发进行预测;
⑤对医务人员工作的环境如消毒灭菌情况、污物处理情况、单位卫生情况进行监测;
⑥掌握治疗医务人员相关感染性疾病的费用;
⑦监测各项预防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进行汇报;
⑧对医院的流程和结构布局提出建设性意见,尽可能减少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
第四节  医务人员感染的主要途径和预防规范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途径主要为接触(血液和体液)和空气。最大的危险要算是接触血液和体液传播,其原因是血源性传播的疾病越来越多。
经血液传播病原已是医护人员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如肝炎和HIV等病毒都是通过工作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而传染。医务人员被已污染病毒的注射针所刺伤为最危险,传染率可达25%~30%。其次是医务人员皮肤锐利器损伤而接触被污染病毒的血液和体液。如在手术和其他操作沙锅内用各种锐利器,损伤了医生和护士的皮肤,同时接触到血源性病毒阳性患者的血液和体液(骨科、烧伤科、脑外科和妇产科等手术医生和护士)。这些感染因素有一定的课余放性,有前瞻性研究报告说明在外科医生和护士中,通过预防可减少10倍(HCV)的危险因素。
急救科人员也是血液传染的高危人群。在治疗急诊创伤患者中,医务人员急于抢救,而有些预防措施不能和好的落实(特别是抢救开始15min)内,如果没有及时带手套、面具、工作服(隔离衣)和防护眼镜等。这些都是造成急诊科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因素。
为了预防血液传播病原的职业性感染,首先领导层要提高认识和高度重视,同样要建立很要的预防 设施和条件,医务人员一定要有更好的认识和采取有效措施及操作规程来保护自己的健康。把所有接触的患者都要看作是传染源,作好隔离和预防措施,防止接触传染和各种环境的污染。目前有专家已要求把注射安全、防止锐器损伤和常用预防知识列入医护学校的教课书,使所有医护人员都知道和了解医务人员感染和预防方法。
注射安全是要用安全注射器、按消毒规范去严格操作。遇针头刺伤自己的(已接触携带病毒的血液或体液)要及时注射特异性抗体作为预防。医务人员有皮肤损伤时尽量减少与病人血液体液的接触。严格按照要求带手套、工作帽和穿工作服,手术室和产房人员更要严格预防。工作人员的活动场所要按时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疑有感染患者活动的场所,还应该包括医疗垃圾的处理。
经空气传播的主要为各类呼吸道疾病。传播过程一般地为患者到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间可能相互传播。由于工作人员工作场所通风和换气问题,像更衣室、实验室空间太小,被带到室内的病原体得不到清除,又加上有些工作人员加班时间比较长,工作人员感染的前兆没有得到重视,经常出现呼吸道疾病甚至TB在工作人员中的爆发流行。


















第二章  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第一节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正确的使用不仅保护了病人更保护了医护人员自己。
一、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1.既能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既强调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和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病人,因此既保护医务人员,又保护病人即双向防护;
3.其隔离措施是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空气、微粒、常规工具和虫媒5种,后两种在西方国家已不复存在)而建立的,因此其隔离系统包括3种即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
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带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两病人之间;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它病人时。
2.手套
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带手套;同一病人需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防止医务人员将病原在人群中传播。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与普遍预防相同,在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应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4.隔离衣
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传染性材料污染时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重复使用的设备
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污染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物品,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与环境间的传播。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
6.环境控制
保证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包括病人床及床旁仪器)的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7.被服
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污染衣服及微生物的传播。
8.职业健康安全
锐利仪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须重新套上时应用仪器而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穿刺的容器内,该仪器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需重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耐穿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容器、复苏袋或其它呼吸装置应置于需复苏操作处。
9.隔离
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
1.接触隔离: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疾病,如多重耐药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甲型肝炎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以及副流感病毒、婴儿的肠道病毒感染等。
2.空气隔离:该项隔离有两个基本要求:①病人所处的环境应通风和作适当处理如消毒等。②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应用呼吸道保护装置。
3.微粒隔离:又称飞沫隔离,是指预防经微粒而传播的疾病。
四、标准预防的目标
1.隔离的物质: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病人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病人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
2.隔离的方法: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与微粒隔离。
3.预防的对象:标准预防从其内容和隔离措施来看,它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强调防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

第二节 根据感染传播途径采取的预防规范

一、感染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共有四种:接触传播、媒介传播、空气传播和虫(动物)媒传播。
1.接触传播
这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医源性感染传播的方式。接触传播又分为三类:直接、间接和飞沫传播。
●直接接触:这种传播发生于当易感者与被感染者或者带菌者的身体部位有直接接触时。比如医护人员帮病人翻身、洗澡、换药或者其他一些与身体部位有直接接触的操作。
●间接接触:这种传播发生于当易感者身体接触到被污染的物件时,这些物件常常是无生命的,比如床单、衣物、器械和敷料等。
●飞沫接触:这种传播发生于当病人或者带菌者咳嗽、打喷嚏或交谈时,病原体通过飞沫溅到易感者的结膜、鼻腔或口腔。这种传播被列入"接触"传播而不是"空气"传播是因为飞沫常常不会溅出一米(三英尺)以外。
2.媒介传播
这种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污染以下媒介进行传播:
食物(如:沙门菌属)、水源(如贾第虫病、梨形鞭毛虫病)、药物(如输入了被污染的药液)、血液(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
3.空气传播
这种传播在易感者吸入了带传染源的空气时发生。这些病菌病毒可能在被吸入或附着在易感者身体之前就已在空气中随风大面积扩散。结核病就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虫媒传播
这类传播在易感者被带菌蚊虫叮咬时发生。最常见的媒介是节肢动物(如虱子、蚊子等)。国际上最令人担心的是热带国家经蚊子传播流行的疟疾。而在美国则是虱子叮咬时所传播的莱姆(Lyme)病、落基山斑疹热以及东部地区由蚊子传播的马脑炎。
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预防措施
下面这些具体的预防措施是为已确诊或怀疑有高度传染性, 或患有流行病中重要疾病的病人设计。这些具体的预防措施必须与标准预防措施同时使用。
1.空气传播的预防措施
该措施针对预防直径小于5 微米可漂浮在空气中的病原体而设计,例如结核、麻疹和水痘。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还要附加以下程序:
●将病人安置在一间能随时监测确定室内气压小于周围环境的单间。
●房间的空气每小时交换6-12 次,排出户外的空气必须先经过适当的处理,或者必须经过高效率的过滤系统后才能与外界空气混合。房门要关闭,病人应待在房间内。如单间不可能时,可考虑将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病人安置在同房间。
●进入该房间的其他人必须对该病种已具免疫能力。没有免疫能力的人在进入房间前必须佩戴防护口罩。
●尽量避免转移病人或准许病人离房。如在必要时,要先让病人佩戴好口罩。
2.飞沫传播的预防措施
该项措施针对预防含有病原体的大颗粒飞沫溅到结膜或口鼻粘膜所设计。这些飞沫的直径大于5 微米。飞沫溅出通常发生在病人咳嗽、打喷嚏、讲话、或对病人进行支气管镜检及作呼吸道吸痰时。这些大颗粒飞沫常常只能溅出很短的距离(1 米即3 英尺以内),例如:SARS、流感、支原菌类、链球菌肺炎、流行性腮腺炎和百日咳。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还要附加以下程序:
●病人应该住隔离单间。如果单间不可能,可将患有同种疾病、并在同一病期的病人安置在同一房间内。
●近距离(1 米即3 英尺之内)接触病人时,必须佩戴外科口罩,或者质量更好的口罩。
●尽量避免转移病人或准许病人离房。如在必要时,要先让病人佩戴好口罩。
3.接触传播的预防措施
如果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是皮肤间的直接接触或者是接触到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或者医疗用品的间接接触,那么应该用以下这种传播预防措施。这些预防措施同样也适用于那些携带具有流行病意义病原体的无症状者。通过接触传播的病原体的例子有:单纯疱疹、疥疮、链球菌类以及已产生耐药性的肠道菌群。在实施标准预防措施的同时,还要附加以下程序:
●必须将病人安置在隔离单间,或者与另一名被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有症状病人共居一室。
●他人进入病人房间时必须戴手套。手套在接触了高浓度病原体的物品后必须更换。离开病人房间之前必须脱去手套,并用抗菌肥皂洗手。
●医务人员在脱去手套后不要再接触任何可能带有病原体的物件的表面。
●以下的情况要加穿隔离衣:与病人或者可能被污染的物件有大面积接触时;与大便失禁、腹泻、有造瘘口、有辅料不能控制的引流或伤口有渗出的病人接触时。应在离开病人房间前脱去隔离衣,并避免再接触被污染物体的表面。
●运送病人应限制在必需时才可允许。在运送病人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低接触到其他病人和物体的机会。
●一般的医疗器械应限于用在同一病人身上。如果必须与其他病人共用器械,其他病人使用该器械前须经过相应的清洁消毒。


第三章 人员的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第一节 医院职工预防医院感染的防护制度

一、原 则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舞、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措 施
1.职工的自身防护
⑴ 医护人员诊治、护理病人时衣帽整齐,为保证无菌或防止交叉感染必须戴口罩。
⑵ 为防止血液、污染液体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操作时必须按程序使用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镜、隔离衣等。
⑶ 搬运救护外伤出血病人时除戴口罩、手套外还应该穿防水隔离衣服。
⑷ 使用热力灭菌器、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灯时应该注意防护,避免造成烧伤、灼伤等。
⑸ 疑有特殊细菌、病毒感染者必须按照有关传染病法进行隔离防护、转院、运送、消毒等。
⑹ 医护人员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消毒。
⑺ 垃圾回收入员必须戴口罩、帽子和胶皮手套,穿隔离衣、回收物品后和下班前注意消毒清洁双手、沐浴。
2.接种疫苗
凡是新来的医护、技术人员,必须检测肝功及乙肝五项,化验结果全部阴性者到预防保健科接种乙肝疫苗。已接种过的职工,于接种后五年复查HbsAg,滴度小于10者应该重新接种。感染疾病科的医护人员还应该接种麻疹、流感等疫苗。为从事医疗废物的回收工作人员配备好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免疫接种。
三、预防感染的紧急处理措施
⑴ 职工在手术、注射中不慎接触到澳抗阳性病人血清后应该立即采取抗感染措施:
① 局部消毒处理(破损伤口迅速挤出血液);②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棉衣球蛋白一支,伤口过深的应于3~4周后再加强注射一支;③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还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⑵ 职工在工作中不慎外伤,应立即转送相关科室进行伤口处理,伤口较深应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一支。
⑶ 医院职工如在医院公共食堂就餐发生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应立即转肠道门诊诊治;如群体发生消化道症状,应该查明原因,切断传播途径,查找传染源。
⑷ 职工如出现发热(T38℃以上)、头痛、咳嗽、胸痛等呼吸道症状,应检查血常规、胸片或透视,可转呼吸科或感染科进行进一步确诊。如群体发病应该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及时分离病原体以明确诊断,有利治疗。
⑸ 实验室专职负责HIV检测人员,每半年检查一次HIV血清抗体,发现HIV阳性立即报医务处和预防保健部并请疾控中心确认。
⑹ 诊为传染病者按《传染病防止法》管理、上报。
四、放射人员健康管理
⑴ 凡新参加放射工作人员应作好工作前体检、在指定部门备案。
⑵ 放射人员应该遵守国家有关休假制度。
⑶ 怀孕妇女应脱离原放射性辐射岗位,至产后4~6月。
⑷ 放射工作人员应该配备个人计量牌,不得遗失,按季度进行检测。
⑸ 全院放射人员应该定期进行相应项目的体检。若本院放射人员受到核辐射可疑患有放射疾病应该立即脱离工作岗位,报上级行政机关来我院鉴定,按放射防护所意见处理。

第二节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流程

一、小心利器刺伤,注意职业健康安全       
⑴ 尽量减少有可能造成医务人员伤害的不必要操作。
● 将用过的锐器及时进行分离;
● 不要将针套套回针头;
● 不要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
● 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
● 禁止将针等锐器徒手传递;
● 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使用与否均按照损伤性废气物处理。
⑵ 强化职业安全意识与防护措施,普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⑶ 接种乙肝疫苗。
⑷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⑸ 按照各种补救措施进行补救及处理。
⑹ 各科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
⑺ 各类人员均应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离开工作区域时候应该及时洗手,严禁穿工作服进入食堂。















二、处理流程














三、刺伤事故补救措施
① 刺伤事故发生后应该立即进行应急处理:捏住损伤处近心端,防止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流动水下冲洗、消毒、包扎。
② 报告相关科室及预防保部,填写刺伤事件登记表,记录刺伤过程,进行感染评估,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
四、包钢医院关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管理办法
各科室、分院:
为了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情况,特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本办法规定的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传染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需按照以下程序处理和报告。
附件:
1.职业暴露发生处理程序流程图
2.职业暴露损伤事件登记表

职业暴露发生处理程序流程图



















职业暴露损伤事件登记表
姓名       性 别      职 务      科    室         
刺伤时间   登记时间   刺伤部     刺伤器具            
预防注射情况:                                                        
污染物:血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        
职业暴露经过:                                                         
                                                                     
职业暴露病原体可能为:
HIV污染 是   否    HBV污染 是   否   HCV污染 是   否   其它病原体污染                                    
紧 急 处理:捏住伤口近心端     冲洗      消毒     包扎      报告      科室负责人:                  
接到报告时间:             接到报告人:           
预 防 意 见:                                                         
处 理 意 见:                                                         
血液化验结果:                                                      
复查化验结果:                                                        
随访及危险评估:                                                      
结          论:                                                     
医院感染管理科:
包钢医院员工遭受化学损伤后急救程序及措施



















第四章 医院感染管理教育

第一节 医院感染管理学和医院感染管理教育的概念

医院感染学是研究感染的发生、发展、预防、控制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医院感染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医院逐步形成了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医院感染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已经被人们所公认。
医院感染管理学的教育是在医学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帮助全体医务工作人员不断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预防措施的控制方法的培训,这种对医院内各级各类医务人员不断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普及与提高的过程即为医院感染管理学的教育。

第二节 医院感染管理学教育的特点
1.医院感染管理学教育的紧迫性
医院感染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医院感染管理学尚未列入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广大的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支全国性的高水平的医院感染专业队伍亟待建立;此外,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世界医学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为此开展各类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专业的教育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健康的当务之急。
2.医院感染管理学教育的广泛性
医院感染发生和发展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涉及许多环节和途径,所以仅靠专业人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它涉及到临床、医技、后勤、行政等各个方面,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学的教育,必须普及到医院所有科室的每个成员。再者医院感染管理学的教育尚应普及到病人及家属,而医院感染的控制旨意在保护病人、病人家属、陪住人员等,只有人人参与,才能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医院感染管理学教育的针对性
在医院感染教育广泛性的基础上其教育内容必须针对各个曾面上的医务人员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要反应岗位的特点,符合岗位的工作要求,有的放矢。在制定教育内容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了解,即要根据医院控制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工作人员的实际水平。


包钢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教育的实施方案
一、医院感染的教育对象
1.医院的各级管理者
2.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
3.***医院感染管理人员
4.一般医务人员:包括(医师、医学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公勤人员、病人、陪住人员及家属)
二、医院感染教育的内容
1.开展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在医院感染管理教育中,教育全体医护人员热爱本职工作,认识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医务人员均应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2.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医院全体医务人员除了严守职业道德外还应该学习国家、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卫计委颁发的《传染病防止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以及相应的国家标准如《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经过培训后应能掌握国家和卫生行政部门在医院感染控制领域里的法律和管理规范,在医疗活动中最大的强化法规意识,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这样才能做到安全行医,最大限度的保障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伤害。
3.开展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
4.系统的专业培训: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学、医院感染病原学、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药物学、传染病学、医院感染信息管理、医院卫生管理)
三、教学形式
1.以各医疗部门为单位自己组织学习及培训  在各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安排和监督下,按照全院的医院感染培训目标和内容开展内部学习及经验交流。
2.专题培训班及讲座  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专题的研讨会及经验交流活动,强化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考核和评估。
3.参加全国的医院感染培训班
四、时间安排
按照每年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教育的培训,保证每年的培训次数在10~12次,覆盖整个医院所有的医务工作人员及医学生,尽可能地扩大医院感染培训的范围,使医院内的住院患者及陪护家属得到一定的教育。
包钢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教育实施措施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部的统一安排下,各科室建立医院感染工作记录本,按季度有计划的开展各科室的学习讨论并做好记录。记录内容要求保留近三年的感染记录。
二、按照上级行政部门下达的任务,针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培训,请传染病及呼吸科相应专家及教授开展一定学时的讲座。
三、有计划的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讲座。
四、医院感染管理部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消毒隔离知识、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留有一定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包钢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
2# 沙发
发表于 2014-10-14 11: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3# 板凳
发表于 2014-10-18 17:52 | 只看该作者
埃博拉来了,感谢了,感觉像指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3 01:4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