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3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资讯] 基层医疗人才定向培养:留人更须留“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0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已有所缓解,然而优质医疗资源的整体缺乏和分布不均的状况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医疗人才下不去、流不动,给百姓带来了新的看病难问题。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荒”,如何让医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是医改的各项政策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

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为广大城乡居民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教育的最直接提供者,基层医生因此被称为城乡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据国家卫计委2012年数据统计,全国共有45889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78799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但是,医学生“下不去、留不住”导致基层卫生服务网点卫技人员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执业(助理)医师552228名,平均每个单位仅12名。而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仅有执业(助理)医师94787名,根本满足不了67万余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常运行的需求。

“有的科室连副高职称人员都没有,做个普通的手术都要请‘外援’。由于地处交通要道,为车祸受伤人员提供紧急救援也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医院外科仅有10名医护人员,一遇较大事故,所有人齐上阵也‘拉不开栓’。”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贺芳说,人才的匮乏,既影响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编制少、待遇低,造成基层卫生人才难以为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高了,对健康的要求高了,自然追求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基层医疗设备条件差,医生水平低,自然得不到群众信赖。因此现在的人们有病都愿意往大医院跑,基层医院患者日益减少,医生也越来越少,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基层缺医生,医科学生又不愿下去。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很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加上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等原因,不愿意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二是由于受招人政策、编制等制约,很多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按照相关政策,追求高层次人才,造成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错位。

待遇不好肯定是留不住人的重要因素。尽管乡镇卫生院实行了绩效工资,但目前仍然低于同地区公办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工作压力却很大。因此,许多毕业生宁愿到民营医院打工,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即使去乡镇卫生院,也是为了享受政策,拿到编制以后,再想办法调出去。据了解,部分医学毕业生为了留在城里,不惜选择牺牲专业理想,从事药品代理、医疗器械推销等相关行业,甚至从事与医学一点儿都不沾边的职业,而且获得了比从医更好的报酬,被推为典范,引发其他毕业生的效仿,加剧了人才流失。

“订单式定向培养”基层人才能否***基层“用人荒”?

培养出的基层医生如何才能“接地气”,这一直是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在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医改的各项政策能否真正落实,关键在人,为此,温医大探索招生与***并轨、校地共育的本科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方法,目的就是让培养出来的医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自2010年起,温医大和各地[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开始联手探索订单式定向培养本科层次农村社区医生,由各地[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给予学费补助,实行招生与***并轨,即在招录同时签订就业协议,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限内考取执业医师证,返回所在地基层医卫机构就业后,就能拥有正式的事业编制。

为了尽快向基层输送人才,温医大采取了两步走的办法:一方面,由各地卫生局根据实际需要申报招生数量,定向招录所需医学新生;另一方面,对在校大三学生进行分流,愿意毕业后到基层工作的学生,可以马上和所在地[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签订就业协议,享受相应待遇。对于定向培养的学生,除了基础的医学教育外,增设《全科医学导论》等相关课程,并安排更多的基层社会实践。

为了培养“接地气”的卫生人才,学校建立了学校、[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行业“校地共育”的互动式培养机制。成立了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学校、社区医院相关领导组成的“农村社区医生培养协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农村社区医生培养实践基地的落实、管理及运行;在农村社区医生培养的方案确定、实施,质量的监控、评价等方面建立由学校、[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双方联运的互动式培养机制。

2012年,温医大的这一做法得到浙江省卫生厅认可,原来由学校和各地方[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逐一签约的办法变为由省卫生厅统一协调,进而推广到浙江省的40个县(市、区)。定向招生人数从2010年分流的30人增加到去年的511人,定向培养专业从单一的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到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护理学4个专业,并将设立预防医学专业。同时,定向录取分数线也在不断提升。

“温医大这种办法很好!”温州市永嘉县桥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李龙华说,“基层卫生院每年都招人,但每年都招不满,导致很多岗位空缺。就我们中心来说,编制有116人,实际只有106人,各个科室医生护士都急需人手。2011年中心接收了两名首批分流的定向培养毕业生,缓解了燃眉之急。”

基层卫生人才紧缺已成为医改“强基层”的拦路虎。定向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真正把人留住、把心留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创新用人机制。不仅各级[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都要来关心已经下去的医学毕业生,政策要落实,甚至要加码。国家层面还应多管齐下,除了职称、待遇等方面的优惠和进修学习的配套政策以外,还要让基层医务人员拥有展现的平台和发展前景,从而让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愿意为之奉献一生。

2# 沙发
发表于 2014-7-15 18:4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什么也留不住。基层医护人员风险大,待遇低,升职晋职难,来了也会很快离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9 17:3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