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执业技能资源] 针灸学治疗各论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1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头痛(1)外感头痛治法 祛风通络,止痛。以督脉及手太阴经、足少阳穴为主。
  主穴 列缺 百会 太阳 风池
  配穴 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者,加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者,加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者,加四神聪、太冲、内关;风寒头痛者,加风门;风热头痛者,加曲池、大椎;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
 (2)内伤头痛①实证治法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 头维 风池
  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者,加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②虚证治法 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 风池 足三里
  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血虚头痛者,加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头痛者,加太溪、肾俞、悬钟。
面痛治法 疏通经络,祛风止痛。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攒竹 四白 下关 地仓 合谷 风池
  配穴 眼部痛者,加丝竹空、阳白、外关;上颌部痛者,加颧髎、迎香;下颌部痛者,加承浆、颊车、翳风、内庭;风寒证者,加列缺;风热证者,曲池、尺泽;气血瘀滞者,加太冲、三阴交。
落枕治法 调气活血,舒筋通络。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落枕穴 阿是穴 肩井 后溪 悬钟
  配穴 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点刺出血;肩痛者,加肩髃、外关;背痛者,加天宗。
漏肩风治法 通经活络,祛风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肩髃 肩髎 肩贞 阿是穴
  配穴 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手少阳经证者,加外关。外邪内侵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
肘劳治法 舒筋通络。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少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阿是穴
  配穴 手阳明经筋证(网球肘)者,加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手太阳经筋证(高尔夫球肘)者,加阳谷、小海;手少阳经筋证(学生肘或矿工肘)者,加外关、天井。
腰痛治法 活血通经。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腰眼 阿是穴 大肠俞 委中
 配穴 寒湿腰痛者,加腰阳关;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肾俞、命门、志室。
痹证治法 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选穴。
  主穴 阿是穴
  配穴 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根据部位循经配穴。
第二节 内科病证
中风(1)中经络治法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配穴 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口角喎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
  (2)中脏腑治法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 内关 水沟
  配穴 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眩 晕(1)实证治法 平肝化痰,定眩。以足少阳、督脉和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
(2)虚证治法 益气养血,定眩。以足少阳、督脉和背俞穴为主。
  主穴 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穴 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三阴交。
面瘫治法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治疗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攒竹 鱼腰 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昆仑
  配穴 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
痿证治法 祛邪通络,濡养筋脉。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华佗夹脊穴为主。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颈胸部夹脊穴
  下肢:髀关 伏兔 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腰部夹脊穴
  配穴 肺热伤津加尺泽、肺俞、二间;湿热袭络加阴陵泉、大椎、内庭;脾胃虚弱加太白、中脘、关元;肝肾亏损加太溪、肾俞、肝俞。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排刺;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排刺。
痫病(1)发作期治法 醒脑开窍。以手厥阴、督脉及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水沟 百会 后溪 涌泉
(2)间歇期治法 豁痰开窍,熄风定痫。以督脉、任脉和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印堂 鸠尾 间使 太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者,加曲池、神门、内庭;风痰闭阻者,加合谷、阴陵泉、风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瘀阻脑络者,加膈俞、内关
不寐治法 调理蹻脉,安神利眠。以手厥阴经、督脉穴和八脉交会穴为主。
  主穴 照海 申脉 神门 印堂 四神聪
  配穴 肝火扰心者,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者,加丰隆、内庭、曲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加太溪、水泉、心俞、脾俞;心胆气虚者,加丘墟、心俞、内关;脾胃不和者,加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
郁证治法 调神理气,疏肝解郁。以督脉、手厥阴、手少阴和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水沟 内关 神门 太冲
  配穴 肝气郁结者,加曲泉、膻中、期门;气郁化火者,加行间、侠溪、外关;痰气郁结者,加丰隆、阴陵泉、天突、廉泉;心神惑乱者,加通里、心俞、三阴交、太溪;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肝肾亏虚者,加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
心悸治法 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郄门 神门 厥阴俞 巨阙
  配穴 心胆虚怯者,加胆俞;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水气凌心者,加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惊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肓;烦热者,加劳宫;耳鸣者,加中渚、太溪;浮肿者,加水分、中极。
感冒治法 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督脉穴为主。
  主穴 列缺 合谷 大椎 太阳 风池
  配穴 风寒感冒者,加风门、肺俞;风热感冒者,加曲池、尺泽、鱼际;鼻塞者,加迎香;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放血;全身酸楚者,加身柱;挟湿者,加阴陵泉;挟暑者,加委中放血。
咳嗽(1)外感咳嗽治法 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以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列缺 合谷 肺俞
  配穴 风寒者,加风门;风热者,加大椎;咽喉痛者,加少商放血。
(2)内伤咳嗽治法 肃肺理气,止咳化痰。以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太渊 三阴交 肺俞 
  配穴 痰湿侵肺者,加丰隆、阴陵泉;肝火灼肺者,加行间;肺阴亏虚者,加膏肓;咯血者,加孔最。
  哮喘(1)实证治法 祛邪肃肺,化痰平喘。以手太阴经穴及背俞穴为主。
  主穴 列缺 尺泽 膻中 肺俞 定喘 
  配穴 风寒者,加风门;风热者,加大椎、曲池;痰热者,加丰隆。  (2)虚证治法 补益肺肾,止哮平喘。以相应背俞穴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肺俞 膏肓 肾俞 定喘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配穴 肺气虚者,加气海;肾气虚者,加阴谷、关元。
呕吐治法 和胃降逆,理气止呕。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募穴为主。
  主穴 内关 足三里 中脘
  配穴 寒吐者,加上脘、胃俞;热吐者,加合谷,并可用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食滞者,加梁门、天枢;痰饮者,加膻中、丰隆;肝气犯胃者,加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者,加脾俞、胃俞;腹胀者,加天枢;肠鸣者,加脾俞、大肠俞;泛酸干呕者,加公孙。
 胃痛治法 和胃止痛。以足阳明、手厥阴经穴及募穴为主。
  主穴 足三里 内关 中脘
  配穴 寒邪犯胃者,加胃俞;饮食停滞者,加下脘、梁门;肝气犯胃者,加太冲;气滞血瘀者,加膈俞;脾胃虚寒者,加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胃阴不足者,加三阴交、内庭。
 泄泻(1)急性泄泻治法 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水分
  配穴 寒湿者,加神阙,可配合用灸法;湿热者,加内庭;食滞者,加中脘。  (2)慢性泄泻治法 健脾温肾,固本止泻。以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神阙 天枢 足三里 公孙
  配穴 脾虚者,加脾俞、太白;肝郁者,加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命门。
痢疾治法 清热化湿,通肠导滞。以足阳明、任脉、手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下脘 关元 上巨虚 合谷
  配穴 湿热痢者,加曲池、内庭;寒湿痢者,加中脘、气海;疫毒痢者,加大椎、太冲、十宣放血;噤口痢者,加内关、中脘;休息痢者,加脾俞、肾俞;久痢脱肛者,加百会、长强。
便秘治法 调理肠胃,行滞通便。以足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 天枢 支沟 水道 归来 丰隆
  配穴 热秘者,加合谷、内庭;气秘者,加太冲、中脘;气虚者,加脾俞、气海;血虚者,加足三里、三阴交;阳虚者,加神阙、关元。
阳痿治法 补益肾气。以任脉、足太阴经及背俞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肾俞
  配穴 肾阳不足者,加命门;肾阴亏虚者,加太溪、复溜;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惊恐伤肾者,加志室、胆俞;湿热下注者,加会阴 阴陵泉;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血海、膈俞;失眠或多梦者,加内关、神门、心俞;食欲不振者,加中脘、足三里;腰膝酸软者,加命门、阳陵泉。
癃闭治法 (1)实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以足太阳、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 秩边 阴陵泉 三阴交 中极 膀胱俞
  配穴 湿热内蕴者,加委阳;邪热壅肺者,加尺泽;肝郁气滞者,加太冲、大敦;瘀血阻滞者,加曲骨、次髎、血海。
(2)虚证治法 温补脾肾,益气启闭。以任脉及背俞穴为主。
  主穴 秩边 关元 脾俞 三焦俞 肾俞
  配穴 中气不足者,加气海、足三里;肾气亏虚者,加太溪、复溜;无尿意或无力排尿者,加气海、曲骨。
消渴治法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以背俞穴、足少阴经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胰俞 肺俞 脾俞 肾俞 三阴交 太溪
  配穴 上消者,加太渊、少府;中消者,加内庭、地机;下消者,加复溜、太冲。烦渴、口干舌燥者,加廉泉、承浆或金津、玉液;多食善饥者,加合谷、上巨虚、丰隆、中脘;便秘者,加天枢、腹结、阳陵泉、大敦;多尿、盗汗者,加复溜、关元;阴阳两虚者,加关元、命门;合并视物模糊者,加光明、头维、攒竹;头晕者,加上星;上肢疼痛或麻木者,加肩髃、曲池、合谷;下肢疼痛或麻木者,加风市、阴市、阳陵泉、解溪;皮肤瘙痒者,加风池、大椎、曲池、血海、照海。
妇儿科病证
月经不调(1)经早治法 清热调经。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血海
  配穴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2)经迟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归来
  配穴 寒实证者,加足三里;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3)经乱治法 调补肝肾。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归来 肝俞
  配穴 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支沟、阳陵泉。
  痛经(1)实证治法 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穴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 中极 次髎
  配穴 寒凝者,加归来;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2)虚证治法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
  配穴 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崩漏(1)实证治法 通调冲任,祛邪固经。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公孙 三阴交 隐白
  配穴 血热者,加血海;湿热者,加阴陵泉;气郁者,加太冲;血瘀者,加地机。
  (2)虚证治法 调补冲任,益气固经。以任脉、足太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足三里
  配穴 脾气虚者,加百会、脾俞、胃俞;肾阳虚者,加肾俞、命门;肾阴虚者,加然谷、太溪;盗汗者,加阴郄;失眠者,加神门。
绝经前后诸症治法 滋补肝肾,调理冲任。以任脉、足太阴经及背俞穴为主。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肝俞 脾俞 肾俞
  配穴 肾阴亏虚者,加太溪、照海;肾阳不足者,加关元、命门;肝阳上亢者,加百会、风池、太冲;痰气郁结者,加中脘、阴陵泉、丰隆;心神不宁者,加通里、神门、心俞。
带下病治法 固摄带脉,利湿化浊。以足少阳经、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带脉 中极 白环俞 阴陵泉
  配穴 湿热下注者,加水道、次髎;脾气虚者,加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肾虚者,加关元、肾俞、照海;阴痒者,加蠡沟、中都、太冲;带下色红者,加间使;腰部酸痛者,加腰眼、小肠俞;纳少便溏者,加中脘、天枢。
缺乳治法 调理气血,疏通乳络。以足阳明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 乳根 膻中 少泽 
  配穴 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脾俞、胃俞;肝气郁结者,加太冲、内关;食少便溏者,加中脘、天枢;失血过多者,加肝俞、膈俞;胸胁胀满者,加期门;胃脘胀满者,加中脘、足三里。
遗尿治法 健脾益气,温肾固摄。以任脉、足太阴经及背俞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
  配穴 肾阳虚者,加肾俞;脾肺气虚者,加气海、肺俞、足三里;夜梦多者,加百会、神门。
第一节        皮外骨伤科病证
瘾疹治法 疏风和营。以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曲池 合谷 血海 膈俞 委中
  配穴 风邪侵袭者,加外关、风池;肠胃积热者,加足三里、天枢;湿邪较重者,加阴陵泉、三阴交;血虚风燥者,加足三里、三阴交;呼吸困难者,加天突;恶心呕吐者,加内关。
蛇串疮治法 泄火解毒,清热利湿。以局部取穴为主。
  主穴 局部围针 相应夹脊穴
  配穴 肝经郁火者,加行间、大敦、阳陵泉;脾经湿热者,加血海、隐白、内庭。
痄腮治法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以手少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翳风 颊车 外关 合谷 关冲
  配穴 高热者,加大椎、商阳;睾丸肿痛者,加太冲、曲泉;神昏抽搐者,加人中、十宣或十二井。
肠痈主穴 阑尾 天枢 上巨虚 阿是穴
  配穴 发热者,加曲池;呕吐者,加内关;便秘者,加腹结。
扭 伤治法 祛瘀消肿,通络止痛。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主穴 腰部:阿是穴 肾俞 腰痛穴 委中
  踝部:阿是穴 申脉 丘墟 解溪
  膝部:阿是穴 膝眼 膝阳关 梁丘
  肩部:阿是穴 肩髃 肩髎 肩贞
  肘部:阿是穴 曲池 小海 天井
  腕部:阿是穴 阳溪 阳池 阳谷
  髀部:阿是穴 环跳 秩边 承扶
  配穴 可根据受伤部位的经络所在,配合循经远取,如腰部正中扭伤病在督脉,可远取人中、后溪;腰椎一侧或两侧(紧靠腰椎处)疼痛明显者可取手三里或三间,膝内侧扭伤上取血海、其下取阴陵泉。
第二节        五官科病证
目赤肿痛治法 清泻风热,消肿定痛。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合谷 太冲 风池 睛明 太阳
  配穴 风热者,加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
耳聋、耳鸣(1)实证治法 清肝泻火,疏通耳窍。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翳风 听会 侠溪 中渚
  配穴 肝胆火盛者,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合谷;肾虚者,加肾俞、
  关元。
  (2)虚证治法 益肾养窍;以足少阴、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太溪 照海 听宫
  配穴 肾气不足者,加肾俞、气海;肝肾亏虚者,加肾俞、肝俞。
鼻渊治法 清热宣肺,通利鼻窍。以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列缺 合谷 迎香 印堂 风池
  配穴 肺经风热者,加少商点刺出血;湿热阻窍者,加曲池、阴陵泉。
牙痛治法 通络止痛。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合谷 颊车 下关
  配穴 风火牙痛者,加外关、风池;胃火牙痛者,加内庭、二间;阴虚牙痛者,加太溪、行间。
咽喉肿痛(1)实热证治法 清热利咽,消肿止痛。以手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少商 合谷 尺泽 陷谷 关冲
  配穴 外感风热者,加风池、大椎;肺胃实热者,加内庭、鱼际。
  (2)阴虚证治法 滋阴降火,养阴清热。以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太溪 照海 鱼际
  配穴 入夜发热者,加三阴交、复溜。
急症
晕厥治法 苏厥醒神。以督脉、手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水沟 中冲 涌泉 足三里
  配穴 虚证者,加灸气海、关元、百会;实证者,加合谷、太冲。
内脏绞痛(一)心绞痛治法 通阳行气,活血止痛。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阴郄 膻中
  配穴 气滞血瘀者,加血海、太冲;阳气欲脱者,加水沟、百会。
(二)胆绞痛1.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治法 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以足少阳经穴及俞募穴为主。
  主穴 胆囊穴 阳陵泉 胆俞 肝俞 日月 期门
  配穴 呕吐者,加内关、足三里;黄疸者,加至阳;发热者,加曲池、大椎。
2.胆道蛔虫症治法 解痉利胆,驱蛔止痛。以足少阳经及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胆囊穴 阳陵泉 迎香 四白 鸠尾 日月
  配穴 呕吐者,加内关、足三里。
(三)肾绞痛治法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以背俞穴、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肾俞 三焦俞 关元 阴陵泉 三阴交
  配穴 血尿者,加血海、太冲;湿热重者,加委阳、合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3 12:1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