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46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资源] Liss与Mippo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2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微创经皮钢板骨桥接技术:MIPPO 微创稳定系统:LISS  所以我觉得,MIPPO是一种技术,有很多类型,比如用liss钢板,pccp,LCP等.  
  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是基于微创外科的原则,吸取交锁髓内钉技术与生物学接骨技术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内固定系统。  1990年AO开发了一种新型内固定产品-微创固定系统(LISS)。由于使用体外螺钉孔瞄准器,使手术对软组织的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具有成角固定作用的自钻螺钉可以提供更可靠的固定。微创固定系统(LISS)适合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固定,尤其对骨质疏松患者和假体周围骨折的固定更有其独特的优势。 现结合初步的临床应用体会,参阅相关文献,讨论、介绍LISS治疗技术。 LISS的设计与优点     LISS接骨板的设计,其形状是与骨的解剖轮廓一致的,即LISS-DF与股骨下端的外侧解剖学相适应,LISS-PT与胫骨上端相适应。LISS骨端区域的自攻或自钻型锁定螺丝钉(Locking head screws,LHS)的位置与角度均经过精确的设计。LISS的稳定性依赖于螺丝钉-接骨板组合锁定后的成角稳定性,同时LISS骨端区域的锁钉不仅能以最佳方式支持和固定接骨板,而且不会穿越髁间沟或穿至髌股关节面
Ruedi等将LISS作为一种内固定器原则的概念,用外固定支架来理解,只是固定杆非常贴近骨面,接骨板与骨面无接触和压迫,这个特点可以防止任何对骨血运的破坏。使用长接骨板来代替长的管状固定杆;使用能紧紧地锁扣于接骨板的头部带螺纹的强力自攻螺丝钉来取代外固定支架中广泛使用的Schanz钉和突起的紧固夹钳。锁定螺丝钉在疏松的骨质内也能获得更好的把持力,故LISS更适合于假体周围骨折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固定。LISS接骨板的每个锁定螺丝钉可借助于精确的螺钉孔轴心定位经皮拧入,因此在不暴露骨折区域的情况下,经皮插入接骨板并完成锁定螺丝钉的固定,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原则,而且干骺端多不需要再植骨。     Kregor总结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经验时,认为LISS有两个基本优点:一是特有的锁定性固定有利于股骨远侧骨折复位后的更好固定与维持;二是LISS肌肉下置入减少了伤口的并发症与感染率。     SYNTHES的LISS-DF与LISS-PT,分别有5孔、9孔、13孔,且分左、右,各有6种规格。LISS-DF骨端区域有A、B、C、D、E、F、G 7个孔,适用于股骨远侧骨折的内固定,包括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髁部关节内骨折、股骨干远段骨折等。LISS-PT骨端区域有A、B、C、D、E 5个 孔,适用于胫骨近侧骨折AO分型41A2、A3、C1、C2、C3,以及所有AO42骨折中的近侧类型。LISS还可以应用在部分骨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或存在骨缺损时,适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或翻修(长柄型)术后同侧股骨干远段骨折,或膝关节置换假体周围骨折等。     生物学固定技术概念的提出,应运而生了很多内固定设计,其中LISS 是“生物力学固定技术(BO)”的典型代表。LISS 是基于微创外科的原则,吸取交锁髓内钉技术与生物学接骨技术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内固定系统,实现了微创,明显提高了手术治疗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假体周围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LISS 是专用的股骨髁外侧解剖型接骨板和胫骨近端解剖型接骨板结合锁定螺钉系统而成。由接骨板、自攻型单皮质及双皮质螺钉、专用的经皮瞄准外内固定装置和复位器组成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手术主要强调骨折固定的稳定性,骨的生物学因素常被忽视。通常手术切口大、暴露范围广、骨折端血供破坏严重。由于不符合骨折生物学固定的原则,骨折
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等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BO原则的确立,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技术得到了发展。1989年Mast etal.首先介绍通过利用间接复位技术可以避免上述并发症的产生。在此基础上,CH.Krettek etal.1997提出微创外科技术及桥接接骨板技术的概念,即MIP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其核心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维持适当稳定的固定,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断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   MIPPO技术即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其技术核心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维持适当稳定的固定,最大程度的保护骨断端以及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软组织修复提供良好的生物学环境,且MIP-PO技术经皮操作对骨折部位干扰小,大大降低植骨率,减少了骨不连的发生。MIPPO技术同样适用于开放性骨折,特别是皮肤条件不好、严重挫伤、不适合广泛切开的病例,现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的治疗中。
与传统的所谓绝对稳定固定技术不同,MIPPO技术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特别是骨折端周围的血供;  (2)运用“内支架”概念进行骨折固定,用普通或特殊设计的钢板对骨折行桥接固定; (3)利用肌腱复位作用及间接复位技术进行骨折复位复位。    骨折治疗其目标是尽早使肢体功能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和减少并发症。传统切开治疗骨折遵循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倡导的AO原则,强调解剖重建,同时施行加压固定,以坚强内固定保证骨折绝对稳定。牢靠的内固定可维持整复后骨折端位置,防止移动,使骨折早期保持解剖学上的整体性。传统AO虽也强调保护血运,但未提出具体的技术手段,广泛切口固定的同时,难以避免加重软组织的损伤,破坏静脉回流,使术后肿胀加重,消肿延迟,加重创伤反应,减缓全身情况恢复;同时长切口也破坏残存血供易引起软组织坏死、骨外露或者钢板外露;广泛骨膜剥离、直接粗暴的复位破坏骨折端的血供,易影响骨折愈合。近年来AO的骨折治疗原则发生了改变,生物学接骨技术(biolog i c a l o s t e o s y n t h e s i s, B O)的新概念即BO原则,强调保护软组织以及骨折部位血供,强调有效固定而非坚强固定。在BO基础下,1997年Krette k等提出微创外科技术及桥接接骨板的概念即MIPPO技术,并应用于股骨骨折
MIPPO技术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保留骨折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感染和再骨折的危险性,维持骨折稳定性以降低对植骨的需求,在骨折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MIPPO技术从复位到固定都与传统技术有所不同,特别是间接复位不能在直视下观察复位情况,需要一定的经验,同时术中需要利用C臂机确认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及足够长度的下肢摄片保证准确的力线复位。由于在胫骨远近端都有解剖形设计的钢板,一般不需要作太多的预弯,而且解剖形设计的钢板可作为干骺端力线复位的参照。  统计显示MIPPO技术在生物学方面的优越性是明显的:不仅切口小、美观,患者乐于接受,更重要的是因为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使术后并发症减少,恢复加快,保证了关节功能不会因手术并发症而延缓锻炼,术后关节功能满意率明显提高,MIPPO技术为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 沙发
发表于 2013-8-19 11:13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有一个建议有一本有此内容,AO-内固定支架(刘璠译)总论部分有详细的解说
3# 板凳
发表于 2013-10-7 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e44520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3 11: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