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09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论咳嗽 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不独肺也。然肺为气之市,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

上引内经之语,为千古咳嗽之总纲。清代名医陈修园氏亦将之录入医学三字经咳嗽篇内。寥寥数语,点破咳嗽之机要,故以此为本论篇首也。

咳嗽之病因,历代医家论述驳杂,支离繁复,然约而要之,不外内伤外感二因而已。究其外无非风寒暑湿,求其内无非七情饥饱。《景岳全书》云:“以余观之,则咳嗽之要,只唯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余临证每先以内外为辨,欲先立用药之规矩矣。

外感咳嗽,起病多急,来势汹汹,然病去亦速,少有迁延。然若治之非法,亦能牵连它脏,转成内伤。医者既确外感,当辨其风、寒、暑、湿、燥、火。其证无非咳嗽而兼风象、寒象、湿象、暑象、燥象、火象,医者自知。然临证每有数证并作,诸象齐现者。如有火借风势,寒湿交困之类,种种名目,不一而足。陈修园氏曾云:“虽言热、言湿、言燥、令不自行,亦必假风寒以为之帅也。”其正治之法,无非散邪外出而已。医者但以此句为纲领,外感诸邪当非难治。然临证之时,终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用药需量其材力之大小,遣方当查其根本之精义。《笔花医镜》言:“人生一小天地,病之轻者,如日月之食,不转瞬自必回和,断不可轻易服药,恐益乎此,则损乎彼也。此事如老将临阵,大贾航海,愈历练而愈知畏耳。”此语颇得吾心,取之与诸同道共勉。

咳嗽之外感者,余每以三法收功。但凡咳嗽初起,六淫在表,多兼表证。如发冷发热、头身疼痛、鼻鸣干呕之类,治当解表散邪为先。当先考其外邪为何,用药方能均在法度。风者祛之、寒者温之、暑者化之、湿者燥之、燥者润之、火者清之。或有痰湿者,可稍佐祛痰、镇咳之药,然大忌一力收敛,恐涩住邪气,病势反增也。所用之方,无非小青龙汤、六安煎、止嗽散、华盖散、桑菊饮之类,随宜择用。或收或散,或逆或从,总需以祛邪考量。

或因病重难愈,或因不得正治,外感咳嗽若经迁延,多现少阳之证。其为邪已入表,与正气交争于表里之间也。除初起之表证而外,亦可兼见胸胁疼痛、口渴尿少、心烦易恼等类症状。治当解表清里,表里两解,适当佐以化痰止咳之品。大忌一力解表或一力攻里,需防引邪深行也。临证成方有加减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等,可供备考。此证伤寒论中仲景论述颇详,温病中所谓气分病者,亦有可观之处,医者宜详参之。

外感咳嗽若更经迁延,病程日久,邪更入里,可见干咳无痰、咽痛唾血、心烦尿赤诸证,究其至理,多为咳久伤阴,风邪化燥、化火。治当养阴清肺、清心止咳。成方如麦门冬汤、三黄丸、竹叶石膏汤、五味子汤之流。大忌辛散刚烈药物,以其久病必虚,恐伤损中气津液也。

以上三法,俱概而言之,余意少设张致,欲令初学者有法可凭矣。然临证万千,岂有定法。将药如将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可拘泥于一方一药也。久医者不可不察。

当代温病大家赵绍琴老治外感咳嗽,拟有三法,姑录于下,以补余之未及:其一、疏散风寒、肃降止咳。其二、疏散风热、兼以止咳。其三、泻火清金以定其咳,甘寒增液兼缓其燥。

若有内伤咳嗽,其法又异。《医学三字经》云:“谁治外,六安行。谁治内,虚痨程。”推其病因,多不外情志失调、起居失节、抑或久病成伤而生咳嗽。诊内伤咳嗽,首辨阴阳。

阳虚咳嗽者,多致肺寒。清代医家尤在泾云:“冷嗽,其症呼吸不利,呕吐冷沫,胸中急痛,恶寒声嘶,得温则减,得寒益甚。”自来肺心交关,此证多须由心入手。张景岳谓:“凡脉见细弱,证见虚寒而咳嗽不已者,但补其阳而嗽自止。”治当以扶阳温脾,祛痰镇咳。此证用《金匮》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加减治之,多效。

阴虚咳嗽者,多属久痨。扁鹊谓损其阳者自上而下,一肺二心三胃,过于胃则不治,损其阴者自下而上,一肾二肝三脾,过于脾则不治。陈修园氏亦将此论注于《医学三字经》内。然由博返约,纯以虚咳而论,多责之于脾、肺、肾三脏。

肾虚咳嗽者多以咳嗽而兼惊悸、烦热、失眠、食少、便溏之证候,治当以六味地黄丸、左归饮之类佐以止咳之品以扶肾阴,以肾气丸、右归饮之类佐以止咳之品以扶肾阳。医者当明辨症候而择之。然若有痰饮,此等益肾滋阴之药品皆应慎用。《医学三字经痰饮第二十》云:“方中若杂以地黄、麦冬、五味附和其阴,则阴霾冲逆肆空,饮邪滔天莫救矣。”亦有热痰燥痰者,或以地黄丸滋润化之,乃名医补天手段,终非正治之法,不可不慎。

肺虚咳嗽者即类似外感咳嗽邪已入里之证,治当养阴清肺,培补肺阴。常用成方为炙甘草汤、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之流。宜参前文而治之。

脾虚咳嗽者,乃内伤咳嗽中之重症也。无论上损下损,病如及脾,当属难治。《医门法律》谓此为“寿命之本,积精自刚,然精生于谷,谷入少则不能生血,血少则不能化精。”此证多见面色萎黄、食少便溏,短气乏力,种种不适,不一而足。治当急建中气,阴阳兼顾。成方有小建中汤、薯蓣丸、归脾汤之流。然若此时患者咳嗽、咯血、牙痛、失眠等证明显,为阴虚火旺之象,当先平虚火以治其标,甘温之药亦当慎用,以免病势迁延。

以上内伤治法,均平素偶得,思之于心,而落于文字者恐仅余十分**三,古人云言不及义者,信哉斯言!

余仍引赵绍琴老治内伤咳嗽五法于下,亦述而不作之意也。赵老立法严谨,颇可玩味:其一、甘寒育阴以折邪热;清燥救肺而止咳嗽。其二、养阴润燥而止咳嗽;扶嬴增液兼退骨蒸。其三、养肺阴,清虚热,肃降止咳;滋肝阴,调木郁,从本治疗。其四、补肺气而益其中;纳肾气以定其喘。其五、温阳以化其水饮,运脾则肺肾得安,喘咳自愈。

夜半重读,余论至陋,错漏百出,纲目不张,不胜惭愧。然转念思之,文章首尾相顾,鳞甲森然,乃仲景手段,我辈岂能望其颈背耶?论述从简,乃余生性懈怠,论述杂乱,乃余不欲因前人之套谈而敷衍矣。特以此请教诸同道,若得指教,余当欣喜而若狂。

又:本拟于篇中兼论喘促及隔食反胃治法,然偶忆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已有精当之论,余不敢以狗尾而续貂矣。
http://tieba.baidu###=523312024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锦纹 + 1 给0分会员加一分。期待精彩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9-1-14 16: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作者论述颇周。
楼体结构已经构筑,接下来就看实砖实瓦怎么盖了。:lol:   期待精彩原创。
3# 板凳
发表于 2009-1-16 22: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很系统
:handshake
4
发表于 2009-1-17 17:4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受教了
5
发表于 2009-1-17 18:19 | 只看该作者
临床不一定那么细致,有的时候还辨证不准。讲理论要符合实际,实际上很多医家对一种咳嗽就一个固定方药坐底。
6
发表于 2009-1-17 19: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7
发表于 2011-9-21 18:23 | 只看该作者
思想以理论为依据,如果没有理论,那就是空谈.如果循着正确理论去辩证,去下药,那病是可以治愈的.
8
发表于 2011-12-7 21: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
9
发表于 2011-12-24 17:07 | 只看该作者
道理是好,但临床辩证起来确不是那么容易!!!!!!1
10
发表于 2012-12-24 12:30 | 只看该作者
言论精当  可以为之鼓掌
11
发表于 2013-4-6 12:03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资源,并好好学习,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1 12:2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