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887|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案讨论] 这样的退热法不可取,有一定深度,欢迎高手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1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zza378756500 于 2012-3-4 13:38 编辑

程某某,男,五十九岁,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初诊。
     主诉:咳嗽吐涎沫伴喘憋三十多年。
     病史:一九五六年,麦收季节,患者身着单衣巡逻,困乏至极,倒地而卧。次日中午,发热难忍,跳入河中浸泡,以求解热。持续泡洗两小时,舒服无比。夜晚出现高热,咳嗽胸痛,急忙住院。治疗二十余天,体温降至三十七度,出院时诊断为肺结核,后服药半年方癒。秋冬季节,年年发生咳嗽气喘,并逐年加重。二十多年来遍医无数。病情有增无减,现已丧失劳动能力。患者骨瘦如柴,两颧高凸,色红如妆,背偻,气短声低,言语难续,嘘嘘而喘。自叙冬天怕冷,夏天怕热,醒时出汗,汗后畏寒,夜间有时盗汗。晨起多喷嚏,涕多经常流进饭碗。咳吐涎沫,夜晚可吐半痰盂,时黄,时白,甚则血丝,动则喘甚。全身乏力,纳少,口干饮水不多,大便先干后溏,每日一到两次。小便清长,咳甚尿遗。舌质淡白,舌尖红。脉象沉缓。检查血压90/60毫米汞柱,胸廓扁平,肋间凹陷,左腋下触及一包块,鸡卵大小,质软无压痛。双肺闻及干性湿性啰音。
     诊断:肺痿
     辩证:寒热夹杂
     治疗原则:平调寒热
     方剂:甘草干姜汤乌梅丸合肺痨验方加减
     药用:炙甘草15克   干姜1克    乌梅6克   黑附子6克   
                细辛2克     炒苍术5克     秦艽3克     百部10克
               黄芪12克     制黄精15克    百合10克     黄柏炭2克
               制鳖甲20克     红花10克     灵磁石1克    野丹参20克
                                                                                              水煎6小时,分两天服完。
                另紫河车粉,每次3克,每天三次口服。
     二诊:十二月十四日,服药十剂,药性平和,患者无任何感觉,考虑久病顽於,加炒桃仁6克,广地龙10克。
     三诊:一九九三年一月四日,腋下包块消失,夜间涎沫明显减少,药已中的,患者喜笑颜开,自己加服每天一剂,症状逐渐缓解,临床随症加减,共计服六十余剂。临床告癒。
     注意: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锦纹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12-3-3 17:29 | 只看该作者
猜测:肺痨经久未治,已经转成肺癌并有淋巴转移了?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12-3-3 18:14 | 只看该作者
觉得那人很厉害~~~~~~~~~~~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4
发表于 2012-3-3 2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fykrs


    你这个沙发坐的好,收获也不少。患者腋下包块质软,肺癌淋巴结转移包块质硬。可以鉴别。
5
发表于 2012-3-3 2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雅融


    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患者家属不推责,尽心治疗就好。
6
发表于 2012-3-4 19:32 | 只看该作者
患者腋下的软包块是自发性气胸的一种,即闭合性气胸。
7
发表于 2012-3-4 21:36 | 只看该作者
一侧气胸可闻及双肺干湿性啰音?左肺没有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以诊断气胸,且表现为局部包块?气胸可导致患处肺组织受压,何来包块,且肺部受压后还可出现干湿性啰音,好像不符合逻辑。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8
发表于 2012-3-4 22:27 | 只看该作者
水煎6小时?有没有写错啊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9
发表于 2012-3-4 23:1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麻烦解释一下灵磁石的用量,很独特的用法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10
发表于 2012-3-5 11:12 | 只看该作者
好医案,但我觉得不用老往西医上凑,有什么证就用什么药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11
发表于 2012-3-5 1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chenyuchun8


    这位网友说的非常好,本人谈谈个人观点。
    咳吐涎沫,气短。是患者的主要痛苦,是中医诊断肺痿的硬性指证。不容质疑,否则你可以看看中医内科学。
12
发表于 2012-3-5 16:2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肺痿:包括西医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后期,肺不张,肺硬变,矽肺等等等。这段话见于中医内科学。其中慢性支气管炎的肺部体征是干湿性啰音。肺内闻及干湿性啰音,结合临床表现如年年秋冬季节发病,连续数年,咳嗽咳痰。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没有错误。如有异议可参考西医内科学。
13
发表于 2012-3-5 16:27 | 只看该作者
患者三十多年的肺痨,经过治疗已经好转,目前不发热,说明不在活动期。因此不能诊断为肺痨
14
发表于 2012-3-5 16:31 | 只看该作者
患者咳吐涎沫,时黄时白,甚至咯血,气短喘憋,不能够排除支气管扩张
15
发表于 2012-3-5 16:44 | 只看该作者
空洞型肺痨,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同时存在。数十年的肺实质病变,可想而知,因多种因素导致胸膜出现小裂口,由于裂口较小,裂口迅速闭合,少量气体留着胸膜外,形成小包块。由于气体量极少,不可能将纵膈及气管推向一侧。
16
发表于 2012-3-5 16:49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天气较冷,尽量减少患者着凉,因此未能叩诊。基层医生没有检验设备,全凭临床积累知识。解释的与教科书相差甚远,请多多谅解。
17
发表于 2012-3-5 17:02 | 只看该作者
程某某,男,五十九岁,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初诊。
     主诉:咳嗽吐涎沫伴喘憋三十多年。
     病史:一九五六年,麦收季节,患者身着单衣巡逻,困乏至极,倒地而卧。次日中午,发热难忍,跳入河中浸泡,以 ...
zza378756500 发表于 2012-3-3 15:50



    一九五六年发病,一九九二年就诊,楼主厉害啊,象这种多年沉疴,一般的医院和医生肯定是没办法的,谢谢楼主的经验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18
发表于 2012-3-5 2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xz2110


    水煎六小时,本人经常应用。比如市上的浓缩丸,都是煎十几个小时,浓缩制成。
19
发表于 2012-3-5 2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三月疯


    附子辛温,剽悍不守,以磁石潜制。
20
发表于 2012-3-5 2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stone337


    真金不怕火来炼,诊断方法多一些,医学研究的进步就会更快。
21
发表于 2012-3-5 2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wddljxs


    医院和医生有的是办法,只是忽略了另一病因。
22
发表于 2012-3-5 23:23 | 只看该作者
医院和医生有的是办法,只是忽略了另一病因

什么样的病因?患者身着单衣巡逻,困乏至极,倒地而卧。次日中午,发热难忍,跳入河中浸泡,以求解热。持续泡洗两小时,舒服无比。。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3
发表于 2012-3-6 1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icetang


    是啊,正是这一病因被忽视,导致数十年来不能痊愈。
24
发表于 2012-3-7 14:13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没看懂
25
发表于 2012-3-7 14:15 | 只看该作者
刚开始一副桂枝汤的事,后来应是麻黄附子细心汤
26
发表于 2012-3-7 14:22 | 只看该作者
再后来应是千金苇茎汤,顶多再和射干麻黄汤,最后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总之开方的人很厉害,真的看不懂,楼主分析一下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27
发表于 2012-3-7 19:18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要分清什么是肺痿:
    肺痿是咳喘日久不愈,肺气受损,津液耗伤,肺叶痿弱。临床以气短咳吐浊唾涎沫,反复发作为特点。
28
发表于 2012-3-7 19:21 | 只看该作者
久咳不愈的疾病有:
     肺痈
     肺痨
     久咳
     哮喘等疾病,日久未愈伤肺,转化而成为肺痿。
29
发表于 2012-3-7 19:23 | 只看该作者
肺痿临床分为:虚热型
              虚寒性
              寒热夹杂型
30
发表于 2012-3-7 19:29 | 只看该作者
本例属于寒热夹杂型兼有风寒湿邪。临床治疗数例,均有兼病,教科书上不详细,是一大遗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3 04: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