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0920|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要申请版主加分,早日看见全部文章!
现代医学对于脊柱和疾病关系的认识始于本世纪初,目前国际上文献报告的与脊柱有关的疾病涉及神经、消化、吸收、泌尿、生殖、内分泌、循环、运动等多个系统,而且随着临床医学不断大量地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于脊柱与疾病关系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从一般临床分析发展到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Philips(1927年)首先指出心绞痛样的胸前区痛可因颈神经根受压而出现。Gunther、Kerr和Sanmpson(1929年)报告了30例颈性心前区痛病例。Reeves 和Harrison(1958年)提出心绞痛和骨骼痛同时存在的看法,认为后者能诱发反射性冠状动脉收缩。Kapoor和Tiwary1966年通过一系列检查和试验证实颈性心前区痛确实存在。
脊诊诊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之上根据脊柱两侧的病理变化,并结合现代解剖学、全息学说总结出来的一种诊断方法。是医者诊观脊柱及其两侧的异常变化并靠手力功底在脊柱两侧查找“阳性”反应点,来判断疾病的部位及对应脏器的功能变化的一种特色诊疗方法。“阳性反应点”是指脊柱及两侧的异常变化。主要包括:椎旁压痛点、脊柱骨骼位置异常、皮肤异常、软组织结节、条索状物、软组织包块、椎旁软组织松懈异常等异常现象均称为脊柱的“阳性”反应点。
诊查治疗范围
通过对中医**学说、脏腑理论、经络学说和全息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处理,并结合现代医学中的脊椎解剖学总结出自己一套较为准确的脊椎对应脏器及疾患关系图 凡纳入关系图的脏器均为脊诊诊断治疗范围。
脊诊诊查的要点:
1.用手指或指腹细心触摸脊柱两侧,力量先轻后重、由浅入深、自上而下、两侧对比,认真细致触诊。操作过程中应做到手到心到、轻巧、无痛、准确,精神高度统一。
2.临床工作者或初学者应经常练习脊诊触诊,提高手指或指腹的敏感度、准确性及对阳性反应点的鉴别能力,即《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云“必须素知其体相”才能达到“以手扪之,自悉其情”的境界。
3.对脊柱两侧的异常隆起应仔细鉴别诊断,《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所云“脊筋隆起、骨缝必错”,《仙授理筋续断秘方》云“凡认损处,是须揣摩骨头平正,不平正处则可见异常”,充分说明了隆起在触诊中的重要性。
4.触诊所发现的阳性反应点应注意:
(1)阳性反应点的质地软硬度;
(2)阳性反应点的解剖层面及位置是在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关节突、棘突还是横突;
(3)阳性反应点的性质是实点还是虚点;
(4)阳性反应点的按压反应,是喜按(虚点)、还是拒按(实点),有无放射感及局部有无酸麻胀痛感。
脊诊诊法的重要性及对阳性反应点的认识:
脊诊诊法既然是医者用手在患者脊柱两侧寻找阳性反应点,那么也应属于手法的范畴,广义的手法就包括检查手法及治疗手法。而狭义的手法仅指治疗手法,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提到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其中将摸法放在首位,就强调了摸法及治疗前仔细检查的重要性。同时又提到了“以手摸之,自知其情”并记载了筋歪、筋断、筋翻、筋转的各种病理变化,说明古人对检查的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诊断经验,目前在X线、CT、MRI广泛普及的情况下,可以清楚的看到骨骼的形态,但对许多软组织仍难以察觉,单纯依靠影像检查施治,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综上所述,临床中必须做到筋骨并重,同时多年临床观察总结“阳性反应点”,有内环境引起如椎体错位、小关节紊乱、退变。也有脊柱周围软组织损伤。感受风寒、劳损等外环境所引起的,其中主要包括椎**置异常、皮肤异常、软组织结节、条索状物、触痛、痉挛、僵硬。阳性反应点的出现是寻找患椎的最佳捷径,同时临床证明,阳性反应点越靠近椎体及压痛点越明显,其临床意义就越大。
脊诊诊法的临床研究总结:
1.通过临床反复总结观察及结合神经系统在脊柱分布规律,发现:
C1-4:颈丛神经系统。主要由C1-4脊神经组成主要影响、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及头面部和五官为主。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视力异常、牙痛、三叉神经痛、胸闷、憋气、窦性心律等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C5-T1:臂丛神经系统。主要由C5-T1脊神经组成,主要影响颈项部、肩背部上肢的疼痛、麻木无力、功能障碍为主,常见症状有颈肩背部酸痛,一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等。
T2-5:呼吸神经系统。主要影响咽喉、肺、前胸、后背部。常见症状:咽炎、咽痛、声嘶、胸闷痛、**痛、气喘、心前区疼痛、肩胛骨疼痛等。
T6-T8: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主要影响,心脏脾胃消化功能,常见症状有:胸闷、心慌、心悸、胃脘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T9-T12:主要影响肝胆系统及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肝区痛、胆囊炎、肠炎、胆结石、大便异常、脂肪肝等。
L1-4:腰丛神经系统。主要影响肾脏及生殖系统、腰腿痛。主要表现有:阳痿、早泄、前列腺炎、附件炎、腰痛、下肢疼痛等。
L5-S3:骶丛神经系统。主要影响下肢运功系统。如坐骨神经痛、下肢血液循环障碍、下肢无力、足跟痛等。
骶髂关节右侧移位:副交感神经紧张。如肝、胆、胃肠功能失调、消瘦、腹泻和生殖系统疾患等。
骶髂关节左侧移位:交感神经紧张。心肺功能低下,肥胖、便秘、机体免疫力低下等疾患。
骶髂关节双侧移位:肠胃功能低下、偏食、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性功能减退,并有左右单侧移位的症状。
2.临床总结合临床观察:
颈性眩晕多在C1、2及T9、L2有压痛。
颈源性头痛多在C1、2、3椎旁有压痛。
颈性视力异常多在C2及T9有压痛。
颈性耳鸣耳聋多在C3、L1有压痛。
神经根型颈椎痛多在C5、6、T4有压痛。
牙痛多在C4椎旁有明显压痛点及异常反应,部分患者T8、L2椎旁亦有阳性反应点出现。
颈源性血压异常多在C2、3、5、T9、L1有压痛。
颈源性心脏病多在C2、3、T6、T7有压痛。
心律不齐多在C3-5右侧有压痛,T6-7有压痛。
脊源性咽炎支气管炎多在T1、2有压痛。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多在C2、3,T6、7、9有阳性反应点。
哮喘病多在T4-5右侧有压痛。
肋间神经痛多在T7~T10的左侧,同时肝功能异常多在T7~T10左侧有压痛。
糖尿病多在T7~T10右侧有压痛,L2有压痛。
脊源性胆囊炎、胆结石症多在T8、9、10有压痛,常在T9右侧出现明显的压痛点。
脊源性胃脘痛慢性胃炎多在T8、9有压痛,其中T8左侧压痛往往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右侧往往提示为胃十二指肠溃疡。
脊源性大便异常,多在T11、12有压痛,其中T12左侧常为便秘、右侧常为大便不成形。
痛经多在C2、3,L3、4椎旁有阳性反应点,部分患者在T9也可出现阳性反应点。
慢性前列腺炎多在C2、3及L4、5有阳性反应点。
鉴别诊断:实证:凡棘突偏歪,关节失稳,椎体移位导致的骨性隆起,且压痛明显,直径不超过1cm,多伴有临床症状。虚证:由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所致的痛性筋结,条索状物等无骨骼位置异常变化,且压痛不明显,多无明显临床表现。
七、脊诊诊法的临床应用及辨证施治
1.整体诊查  无论患者治疗颈腰椎任何部位时,触诊检查都应全部细致了解脊柱的整体健康状况,特别是脊柱的弧度是否发生了改变,通常脊柱任何一条曲线其曲度的增加或减少,必须由另外2条曲线成正比例地对称增加或减少其曲度,来代偿脊柱生物力学的规律。脊柱弧度的功能就是为了承受负荷的压力,根据机械力学的原理,阻尼越大,承受负荷的能力越大。反之越小;其二,全面触诊观察脊柱两端椎体移位的情况,如L5与C1、2关系,四个生理曲度两端,椎体的位置关系如C1、2与C5、6,T1、2与T11、12,L1、2与L4、5的关系,通常肌肉韧带的损伤都在关节的起始部。同理,椎体的损伤移位或错位也应该在脊柱的两端或四个弧度的交接部位,这些部位容易发生劳损。损伤的原因和自身的解剖位置及脊柱本身的力学传导特点有关;其三,全面触诊脊柱所出现的典型压痛点及相互关系为进一步定位诊断做好准备。
如果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只着重局部、不重视整体,那疗效也不会显著,或短期疗效不佳。以颈椎病为例,在整脊治疗时,如果若仅对颈椎进行整脊理筋,而忽视了对胸椎和腰椎的理筋与整脊治疗。那么,就等于忽视了脊椎各曲线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体现不出整脊的整体观念治疗原则,其临床疗效亦不会太理想,同样,在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若忽视了对骨盆、胸椎、颈椎的治疗,也不会获得满意的疗效。
2.局部触诊  通过整体的诊查判断出人体脊柱主要患椎后,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进一步判断患椎的病理位置,通过判断及局部触诊检查结果相符合,说明该椎体是患椎,是主要矛盾。那么脊柱为适应其病理位置的改变,其邻近的上或下椎体就会发生反方向的移位,同时以患椎为中心向两端传导,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脊柱代偿的反作用力越小,最终以骨盆、寰枢椎、肩胛骨的位置改变作为代偿的最终结果,在此对有的学者提出代偿椎无炎性反应,可以自由活动,无神经压迫提出质疑。因人体脊柱疾患主要由内因和外因所致,是对整个脊柱而言,而不是单一的某个椎体。由于各种诱因使某一椎体错位,进而影响到相邻对应的椎体,使其产生位置的改变,人体为了保持躯体平衡,脊柱必将自动进行与错位脊柱反方向的移位来代偿脊柱将会失去的平衡。从力学角度来看,脊柱是以“不平衡”来调节“不平衡”以达到一种新的病理平衡状态。因此既然代偿的结果是以其他椎体以移位来维持平衡,那么,其移位就意味着椎体小关节的失稳、错位,进而产生临床症状。只不过程度轻重而已,轻则无明显临床的反应,重则必有反应,通过临床足可以证明这一观点。如:L4/5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代偿椎主要反应在骨盆,向上依次为L3、L1、T12、T8、T4、T1、C2,特别是严重的腰向前屈曲的患者是T8、T4、T12压痛反应尤为突出。此时单纯的治疗腰椎,不顾其余疗效不佳,甚则无效。在临床治疗该病例时,采用整体诊查法,发现患者T4、T8、T12,特别是T8拒按压痛特别明显。根据找到了压痛点就找到了患椎的位置,及压痛点越显著,临床意义就越大的指导思想。随即给予治疗施治,患者下床后,效如浮鼓。有的学者提出治好了患椎,代偿椎不治自愈的观点,在此认为不太准确。相反,治好了代偿椎,患椎的病理位置能得到极大的改善。脊柱的力学平衡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若二者兼治效果更佳,临床观察病情在急性期时以治代偿椎为主,治标,在慢性期时以治患椎为主,治本或标本兼治。以体现出中医治病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体现出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的原则。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想运用到脊柱的治疗中,只顾局部不顾整体是体现不出手法治疗时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那么,疗效也就不会太理想。同时也说明了对脊柱疾患的诊断与治疗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或初级阶段。临床经常发现有此手法医生,在治疗颈椎病时只知道放松颈肩肌肉,对胸椎上段不做任何治疗,或治疗LDH症时不注重胸腰段及腰骶部的治疗,说明该医生还没有把推拿治疗与整脊治疗相区分开。还是用推拿的手段去解除问题,既费时、费力,疗效还慢。如果能用整脊手法对脊柱做出有效整体治疗时,则省时、省力,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1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孙公武+1谢谢!学习了!
  • 杏海一滴+1好帖子,楼主向你学习了
  • keyaner+1谢谢分享,收藏了。
  • 君健福康+10好贴要加分,要送花。前面的都太小气了。我送二十。支持加分
收到13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8-7-21 11:55 | 只看该作者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TRP点的卫星效应
        原始的TRP点―――症状加重诱发一级卫星TRP点――――再加重诱发二级卫星TRP点―――再加重诱发三极卫星TRP点
        当二级卫星TRP点消除后――三级卫星触发点将消失―――二级卫星触发点依然存在。
        卫星触发点具有空间的叠加性
TRP点位于肌肉起点、肌腹、止点的意义
        当TRP点位于某个肌肉的起点,则该肌肉的向心性收缩功能不足(肌纤维长于初始长度),而离心性收缩的功能亢盛(伸展性偏强),相连上位肌肉的向心性收缩能力偏强;反之位于该肌肉的止点,则向心性收缩偏强(肌纤维短于初始长度)
例如情况一
胸锁乳途肌位于胸骨、锁骨内1/2的位置出现TRP点,则胸锁乳突肌将处于持续性收缩(挛缩状态)――并造成颈椎生理曲度减小的现象,下颌偏于抬高。而很少出现后头痛。
情况二
胸锁乳途肌位于乳突的位置出现TRP点,则胸锁乳突肌将处于持续性伸展状态 ――并造成颈椎生理曲度加大的现象,下颌偏于内收。而很少出现后头痛。
变化一向肢体远端发展
胸锁乳突肌止点有TRP点―――三角肌偏弱(三角肌的起点连在胸锁乳突肌的止点上)―――肱二头肌偏强(曲池穴出现TRP点)―――腕关节背伸肌群偏弱
相连肌肉形成强――弱――强――弱的格局,并将TRP点放大,示范。
变化二向头部发展
胸锁乳突肌强(挛缩)―――上位的枕额肌弱―――枕额肌的起点出现TRP点(右侧的胸锁乳突肌将对应左侧的枕额肌)―――造成眼轮匝肌的持续性收缩,眼睛睁的大大的,焦虑惊恐的状态。
变化三向躯干发展:
胸锁乳突肌挛缩―――锁骨下肌伸展性偏好――――肋间内肌持续收缩―――长久的胸式呼吸――肋间外肌持续的收缩――而肋间外肌的止点恰好是膈肌的起点―――膈肌过分伸展――造成患者多胸式浅呼吸,而少膈肌参与的腹式呼吸。
当膈肌由于起点出现TRP点造成伸展性过强,必然在止点无痛点,(中脘)―――而相对在腹直肌的止点出现TRP点(关元或者中极区域,亦或者两边的腹内外斜肌的止点
结论:胸锁乳突肌止点出现TRP点容易在盆腔出现慢性炎症
      相反胸锁乳突肌起点出现TRP点容易在胸腔出现慢性炎症。
再向下肢发展由于关元、中极区域的腹直肌的挛缩――将造成位于髂腰肌的止点挛缩――股四头肌过弱―――胫骨前肌过强(而这个疼痛点应该再太阳区域)该区域应该在治疗功能上与精明区域类似,可能在同测
凡是低张力区域――足三里、中脘、百会可以进行吸气下的补法
不泄邪,则通路不畅,经气不得已巡行,泄斜以消除TRP点为目标
不扶正,则正气不得以补益,则邪将再现,扶正以解决低张力的叩击舒适的区域为治疗目标。
3# 板凳
发表于 2008-7-21 11:56 | 只看该作者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常见转诊病人的诊断(忽略了实质上TrP-***点疼痛是导致病人症状的病因)
初步诊断        可能的TrP来源
非典型性心绞痛        胸大肌
阑尾炎        下腹直肌
非典型***痛        胸大肌、 咬肌、 颞肌、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上斜方肌
非典型偏头痛        胸锁乳突肌、颞肌、 颈后肌
背痛(中部)        上腹直肌、 胸椎旁肌
背痛(下部)        下腹直肌、胸腰椎旁肌
二头肌腱炎        肱二头肌长头
慢性腹壁痛        腹壁肌
痛经        下腹直肌
耳痛(不明原因)        深部咬肌
内上髁炎        伸腕肌、旋后肌、肱三头肌
冻结肩        肩胛下肌
肌筋膜痛功能障碍        咬肌
枕后部疼痛        颈后肌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前锯肌、肋间肌
C6神经根病        胸小肌、斜角肌
肩肋综合征        斜角肌、中斜方肌、肩胛提肌

1.头颈区
    斜方肌上部是最常受TrP折磨的肌肉,尤其在办公室工作者中。任何要求肩反复支持上肢重量或延长斜方肌上部过度负荷的时间的姿势或工作,强烈促进TrP的发生。
一块肌肉的TrP能与其他肌肉以许多途径相互作用。例如键肌效应,一块键肌诱发另一块肌肉的卫星TrP。当基本TrP失活,卫星TrP未行进一步治疗也失活。例如,胸锁乳突肌中的基本TrP可诱发颞肌、咬肌或二腹肌的卫星TrP。
    肌筋膜TrP是普遍头痛的常见原因,Dcjung等检查了一系列25名有头痛的病人,发现肌筋膜TrP是一个可能的原因。他们都在各种呈现局部指压增强压痛区的肌肉中有粘性张力。基于对肌肉中压痛点的按压可再导致头痛的认识,大部分有TrP的病人可引起头痛。最常引起头痛的肌肉是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斜角肌、颈椎旁深部肌肉(回旋肌和多裂肌)。
    肌筋膜TrP可导致几种头痛。紧张性头痛在某种程度上包括引起头痛的TrP痛。颈源性头痛是TrP和颈椎功能障碍的组合。诊为枕神经痛的病人被证明主要是罹患了TrP。罹患慢性头颈痛的病人,经强调病人训练和矫正永久因素的治疗方案后得以成功治疗,症状持续改善达1年。各种头痛与肌筋膜TrP的关系,见相关的文献。   
    颈椎关节功能障碍可能与头颈部肌肉肌筋膜TrP有密切关系。颈椎骨关节突关节所致牵涉痛模式,酷似颈肌牵涉痛模式。枕下及脊旁深部肌肉TrP所致肌肉缩短及张力增加,严重加重关节功能障碍,保持异常关节张力,通过那些肌肉交叉压缩关节。相反,临床表现强烈提示,关节窘迫反射性诱发与功能相关的肌肉中的TrP。为缓解病人症状,两种病情经常都需要诊断和治疗。
躯干
  腰背痛是现代社会流行的未解决的疾患,对病因和适当的治疗无统一意见。有许多相互作用及常忽视的原因有助于解释目前的医疗和病人的困惑,包括活性TrP、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内韧带扭伤和椎间盘环的小关节撕裂。
    有研究对15例躯干和骨盆肌肉活性TrP导致腰背痛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总结,并予以了更详细的描述。因为发现腰方肌和髂腰肌TrP需要特殊检查,所以二者经常被忽视。两者都常受累,尤其是腰方肌。脊柱旁肌肉显然是牵涉反射活性的特殊目标。躯干下部TrP疼痛**可能选择性诱发腰椎旁肌肉反射运动单位的活性。将疼痛压力用于比目鱼肌或阔筋膜张肌TrP,诱发腰椎脊旁肌肉显著的肌痉挛,失活TrP可减少或消除肌痉挛,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解决TrP所致慢性背痛,解决躯体下半部分所有活性TrP,包括所有脊旁肌TrP.是如此重要。
    当处理腰背(骶髂)痛病人时,Dejung强调了检查腰方肌TrP和骶髂关节阻滞的重要性,因为二者趋于彼此加重,如果出现,需同时治疗。最近,Dejung阐述了常造成腰背痛的肌肉,包括背侧纵肌、臀中肌、髂肌、腰肌和腹肌TrP的鉴别并阐明了其治疗。1991年,Dejung强调了常常被忽视的腰骶(腰背)痛的原因髂肌TrP的重要性。Dejung和Emat-Sandel描述了臀中肌TrP如何常常造成病人腰骶和/或坐骨神经痛。另两个常受累的肌肉是腰方肌和梨状肌。
    用于关节的医疗手法可用来鉴别什么是背痛的根本原因以及主要起作用的因素(与脊旁深部活性TrP结合)。一侧短或长回旋肌如何缩短趋于压迫椎骨关节突(面)关节和同侧神经孔,使另一侧椎间韧带,可能包括棘突间韧带,处于持续应力下。这些结构不能很好地耐受如此持续的应力。Denslow等报道,给一个存在功能障碍关节额外的应力,可造成附近椎旁肌最显著的反射性痉挛。这与日渐增多的临床证据一致,即关节功能障碍诱发TrP活性,而TrP活性加重相应关节功能障碍,有助于解释为何治疗TrP和相应关节错位都是至关重要的。某些肌肉治疗技术很适合于回旋肌TrP的缓解。如通过干**或注射亦可使其失活。
躯干TrP之四
骨盆区
    骨盆内TrP可能是任何一组肌肉中最一贯被忽视和不注意的。常规骨盆检查小包括肌群TrP触诊,熟知肌筋膜TrP的医师不常做专门目的骨盆检查。肛提肌是最常受累的骨盆内肌之一。尾骨痛与肛提肌TrP高度相关。通常,体外检查时的手指尖在尾骨尖下滑动,轻柔压其下面,无任何特殊不适;当手指对尾骨施加提升力时,伸展肛提肌并在其附着点区施力,可变为难以忍受的疼痛。后部臀大肌纤维在尾骨区直接拮抗肛提肌,可被用于进行通常有效的主动伸展和肛提肌相互抑制。体内检查确诊的肛提肌TrP 可通过指压力.释放技术、超声内应用或肌肉循环最小收缩电**方法获得。
  Tavell和Simons全面描述了这些和其他肌肉TrP的骨盆内检查。妇产科医师采用此操作时,发现许多病人中子宫内膜异位痛完全可用TrP说明,对TrP治疗反应良好。同样,泌尿外科医师发现,许多前列腺炎病人的疼痛可用骨盆内TrP(肛提肌)说明。幸运的是,骨盆内TrP对熟练操作者掌握的适当治疗的反应良好。
5.下肢区
    因为下肢水平的正常肌肉功能紊乱,常常导致较高水平代偿性功能障碍的链式反应,此区域的TrP至关重要。因此,除非下肢功能障碍被纠正,否则躯干、头和颈部的TrP常对治疗的反应差。常见的例子是不可矫正的足旋前。
    臀小肌前部的TrP疼痛牵涉至股侧面和腿,此深部肌肉后部TrP的牵涉痛按典型坐骨神经痛分布。虽然这些TrP常见,但是由于肌肉深度及不熟悉源自该肌肉的这种疼痛模式,它们常被忽视。
   膝关节尤其易患肌肉失衡,其可诱发关节疼痛的异常应力。股外侧肌远端部分或股内侧肌远端角状纤维,由于其独特平衡功能,有时被误认为股内侧斜肌,它们的TrP尤其可能导致令人讨厌的抑制作用。股外侧肌和/或股内侧肌TrP可导致相邻股直肌的反射性抑制,造成危险的膝关节扣综合征。
    由于受TrP抑制,肌肉功能减弱,对单纯的伸展方案反应差。病人用其他肌肉替代,伸展锻炼仅仅增强异常收缩模式。通过失活TrP产生的抑制,正常功能模式可能很快恢复。然而,如果异常模式持续太长,也许必须重新训练受抑制肌肉。此再学习过程能用EMG的生物反馈大大加速。
  Grossiean和Dejung详细描述了他们对35例检查有跟腱痛病人的诊治经验,他们发现这些病人中在比目鱼肌或更常在腓肠肌内侧或外侧发现TrP。跟腱痛对TrP的治疗有反应(**或注射)。
2.肩和上肢区
    身体这一区域中,肩胛下肌是至关重要的肌肉,因为在“凝肩”综合征的原因中,它常常被忽视。在此综合征中,病人肩关节外展和外旋严重受限,且受限相当严重以致病人自躯体移动上臂不能超过几厘米。紧张带缩短致运动范围受限及肩胛下肌纤维不能耐受伸展,有助于诱发肩胛带肌中的活性TrP。注意单纯治疗那些TrP不能解决问题,除非肩胛下肌也被放松。(评论:肩胛下肌一般在手法中不易触及和治疗,我仅见过一种手法,好像也不象文中所说的那样管用,反倒是在肩周炎或“凝肩”中,针对颈部的治疗是重中之重)
  许多诊断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病人,具有活性TrP所致的症状,在前斜角肌这已被很好地描述(Simons等)。另外,假胸廓出口综合征由上臂肩关节大部分或全部4个内旋肌中活性TrP联合产生,包括胸肌、肩胛下肌.大圆肌和背阔肌。同样,中风病人中这些内旋肌也常形成TrP。TrP导致许多疼痛和病残,通过失活TrP病人症状大大改善。因为痉挛状态使TrP永存,所以通常要求反复治疗(常为注射),TrP也可加重痉挛状态。此种情况是应用精确EMC引导的TrP注射肉毒杆菌素的适应证。(此处说法很正确,尤其是中风患者,有肩手综合症的,用银针松解术会有奇效,但主要治疗的肌肉是岗上肌,岗下肌和大小圆肌)
    此区常见的主诉是肩胛间痛,Dejung认为此主诉常源于前锯肌TrP,并说明了如何诊断、治疗。
  Baker检查了100名遭受车祸后鞭打损伤的病人,发现肌肉形成活性TrP的常见模式取决于受力方向。此类损伤后,TrP常导致疼痛和不能活动。这些病人中,胸小肌是引起TrP源性神经根病症状特别重要的原因。事故和制订的肌筋膜TrP的治疗间隔越长,需治疗的次数越多,症状完全解除的可能性减少。
  虽然上髁侧区疼痛和压痛常被诊断为上髁炎,实际上是肱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旋后肌和/或前臂屈肌群的肌筋膜TrP。(并不正确,肩胛间痛主要是胸椎旁肌肉劳损,甚至需治疗腰臀部,与胸小肌比起来,胸大肌的作用更大,但治疗手法很少,主要仍会去治疗胸椎旁肌肉,并被冠以“胸椎小关节错位”等诊断。肱骨外上髁和内上髁炎要比想象的难以治疗,牵涉的肌肉更多,但反而很少去治疗肱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旋后肌和/或前臂屈肌群,更多的应去治疗颈部、肩部肌群,但不管治疗何处肌肉,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应视患者具体病情决定,可参考我的其他文章)。
TrP治疗常见错误观念
    TrP所致的MPS有效的治疗常常不仅仅包括简单地应用于TrP的操作。常常需要考虑和处理什么激活TrP,确定和纠正任何永久性因素(常比什么激活TrP更困难),帮助病人恢复并保持正常肌肉功能。
    有若干关于TrP治疗常见的错误观念。
    1.单纯治疗TrP应该足够了。偶尔,如果激活TrP的应力不复发,如果没有永久性因素存在,可能确实如此。然而,TrP可能被相同应力再次激活。忽视永久性因素可引起慢性疾病。TrP已持续一段时间后,不能重新锻炼肌肉至恢复正常功能或不能重新建立其全伸展运动范围,造成一定程度地持续功能障碍。
    2.因为疼痛存在不可证明的原因,所以疼痛可能不像病人表明的那样严重,并且大部分是心因性或与行为有关。病人试图传达他们的疾苦,相信他们,疾苦是严重的。比如,许多FMS患者的疼痛来自于他们的TrP.病人的疼痛完全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疼痛一样严重,足以导致慢性疼痛特有的CNS可塑性改变,由于其慢性TrP和FMS疼痛,这些病人常常产生疼痛行为(趋于强化功能障碍和病痛)。许多病人已经承受严重的和不必要的痛苦,因为一系列医师不熟悉肌筋膜TrP,错误地认为它们是心因性的。
    3。肌筋膜痛综合征是自限性的,将自愈。
一个不常活动的或肌肉超负荷激活的急性TrP,如果此肌肉不再过度紧张(常常在可忍受范围,可能是有限的),且不存在永久性因素,在l或2周内自行缓解是可能的。否则,如果急性综合征不能正确处理,将不必要地发展为慢性MPS。
   4.通过治疗骨骼肌肌筋膜TrP,疼痛缓解可排除严重的内脏疾病。由于内脏疼痛的牵涉疼性质,应用冷凝喷雾或局麻药浸润人躯体牵涉区能暂时缓解心肌梗死、心绞痛和急性腹痛疾病病人的疼痛。

8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8朵
4
发表于 2008-7-21 14:10 | 只看该作者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好文章,学习了,目前正在看触发点的书籍!!
5
发表于 2008-7-21 17:27 | 只看该作者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一部分是摘要,另外一部分是自己的心得,上面的都是我的心得笔记,
所以就一起放上来了,要是大家有兴趣,改天专门放一些肌筋膜***点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6
发表于 2008-7-21 17:30 | 只看该作者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点目前国内经典的书籍可以参考
肌痛、腰痛的生物力学、特别是前者可以认为是引领国内该领域的书籍,
7
发表于 2008-7-21 17:33 | 只看该作者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Michael A.Adams,Nikolai Bogduk,赵凤东等.腰痛的生物力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Siegfried mense, David G.simons,郭传友等.肌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8
发表于 2008-10-14 21:15 | 只看该作者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收藏了。太谢谢了。只是楼主在用这些方法治疗吗?请介绍一下疗效如何?
9
发表于 2009-3-15 16:17 | 只看该作者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好帖子,大家多顶不要让他沉下去,谢谢楼主奉献:handshake
10
发表于 2009-3-15 20:01 | 只看该作者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楼主,多向你学习。没有用心用时去研究的人是不会有这么好的文章的,大力支持
11
发表于 2011-5-29 22:14 | 只看该作者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一部分是学习资料的摘要,另外一部分是你自己的学习心得 ——谢谢分享!
12
发表于 2011-5-30 23:08 | 只看该作者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谢谢分享,收藏了。
13
发表于 2011-6-16 22:59 | 只看该作者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回复 1# 毛振中医生


    收藏
14
发表于 2015-10-14 15:36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资料学习了值得加精
15
发表于 2015-10-15 04:19 | 只看该作者
太好的文章。学习了。感谢楼主。
16
发表于 2015-11-16 10: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学习了楼主
17
发表于 2015-12-4 16: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学习了.
18
发表于 2015-12-4 18:5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您的无私奉献Q
19
发表于 2015-12-4 18: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您的无私奉献Q
20
发表于 2015-12-4 18:5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您的无私奉献Q
21
发表于 2015-12-4 20:1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学习了
22
发表于 2015-12-5 19:4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好东西。
23
发表于 2015-12-5 20: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的无私奉献
24
发表于 2015-12-5 20:4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受教啦。赞赞
25
发表于 2015-12-6 11: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学习了
26
发表于 2015-12-6 11: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学洗了  
27
发表于 2015-12-6 11: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看看   
28
发表于 2015-12-6 11: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看看   
29
发表于 2015-12-6 14: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学习        
30
发表于 2015-12-6 14: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5 06:0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