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58|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讨论] 正名--兼论靳版主的一纵两隔理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7-5-19 1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自靳版主提出一纵两隔理论以来,随总得是认可的,但总有些地方存疑。一直想写点什么,怎奈又感觉千头万绪,无从下笔。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靳新领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17-5-19 14:1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再次复习,开头就发现了个小问题。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是吹毛求疵,无关紧要。在下却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个名词,内涵外延使用一定要准确,一致。
3# 板凳
发表于 2017-5-19 14:23 | 只看该作者
说了这么多费话。首先想说的是这个。肛管直肠环水平。很多人其实都这么说。但什么事环,环,在这里,应该是个类似扳指的样子。而这里,应该指的是肛直线,即**直肠环上缘。如其不然,又有几个肛瘘不在**直肠环水平?
4
发表于 2017-5-19 14:24 | 只看该作者
肛管直肠环水平
5
发表于 2017-5-19 14:42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说具体的。一纵两隔对3纵4隔的修正的,主要成就,我总结,大底有三点。第一,否定了第二隔的存在,即否定了骨盆直肠窝的脓肿瘘。其二,否定了耻骨直肠肌与肛提肌间的瘘。这就得出了第三点,其实也就是实用价值。即,再高的瘘,也不过是外括约肌的深部,均不过耻骨直肠肌。所以,都可以放心的切开,这样引流就通畅了。
6
发表于 2017-5-19 14:54 | 只看该作者
问题是,骨盆直肠窝脓肿,虽然我也没有见过,也同意这个罕见,却不敢断言其没有。因为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见过,做过。提出一个理论,学说,假设,就断言其没有。我想,自认为见过,做过的人,是不会服气的。其实,较客观的说的,如图,我觉得这么说比较合适。,,,,在我拍照的瞬间,发现,这个说法也很自相矛盾
7
发表于 2017-5-19 14:56 | 只看该作者
再有就是放心切开,通畅引流的问题。据我所知,很有一步分人,是不问解剖,一律切开的,或挂开。
8
发表于 2017-5-19 14:59 | 只看该作者
我说这点的意思是,所谓的放心切开,通畅引流,对预防复发,作用恐怕也有限。因为靳版主注意解剖,之前不敢切这次敢切了,但,更多的人,是,一直很敢切的,或挂实线。
9
发表于 2017-5-19 15:13 | 只看该作者
接着咱扒一扒这张图。不知是靳版主自绘还是引用。我觉得,这是对三纵四隔,中央间隙,后正中学说的简单粗暴的合并。而靳版主的一纵两隔,很显然,是此图的修正版。
10
发表于 2017-5-19 15:3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先复习一下,三纵四隔。
11
发表于 2017-5-19 15:39 | 只看该作者
我之前曾提出过,这个图不是矢状位的,是冠状位的。当时受到了包括高老师等在内的反对。在此,我仍坚持,此图是3,9位的,不是后正中,6点位的。
12
发表于 2017-5-19 15:43 | 只看该作者
3纵4隔理论,原本说的是十两个点位,甚或360个点位。不单只某一点位。其实,后正中6点位,是特殊的,此学说并没有加以讨论,是其不足。如果反而专定位于后正中,恐怕是肯定说不过去的。
13
发表于 2017-5-19 15:48 | 只看该作者
再说中央间隙学说。这个的本意,就不是肛腺感染学说。
14
发表于 2017-5-19 15:53 | 只看该作者
我更认可这个图。不妨叫做一隔理论。虽然我很反对轻立名目。因为,不管是内侧隔,还是外侧隔,没穿过外括约肌之前,是分布清的。不妨统称肌间隔。
15
发表于 2017-5-22 08:03 | 只看该作者
我理解的肛直环下缘在肛白线,上缘在肛直线。
16
发表于 2017-5-22 1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快哉风


上缘是肛直线,下缘就不好说了。本身**直肠换就是个模糊概念。收肛时紧紧裹住手指的,都应该叫**直肠环。
17
发表于 2017-5-22 15:10 | 只看该作者
内侧隔,外侧隔,统称肌间隔。向上,达直肠内环,外纵水平,则称高位肌叫隔。向外,可行称坐骨直肠窝脓肿瘘。
18
发表于 2017-5-22 15:12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强调的是这个肌间隔,应该是环状的,类似中央间隙。但比中央间隙的上下界限要长。
19
发表于 2017-5-22 1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医心一意专心治痔


而且,这个肌间隙感染源肛窦。这就把中央间隙学说修正融合吸收了。
20
发表于 2017-5-22 15:17 | 只看该作者
坐骨直脓肿,大家不是认为少见就是没有。所以,不予以讨论。
21
发表于 2017-5-22 15:35 | 只看该作者
1,肌间脓肿瘘,即**周围脓肿瘘。
2.坐骨直肠窝脓肿瘘,即经括约肌型瘘。
3.高位肌间脓肿瘘。应该包括粘膜下脓肿瘘,暂时不进一步讨论。
22
发表于 2017-5-22 1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医心一意专心治痔


主要是第二种情况,按靳主任观点,应该从外括约肌深部与浅部之间穿出。如其不然,向下移,则最终接近1。穿出部位上移,则最总是括约肌上型瘘。
23
发表于 2017-5-22 15:48 | 只看该作者
这些尚不是主要问题。尤其融合中央间隙学说,很自然。主要是融合后正中学说,则不易。
24
发表于 2017-5-22 15:50 | 只看该作者
如11楼所说,冠状位与失状位。不论几纵几隔,说的都是以39点为代表。如何转化为6点位
25
发表于 2017-5-22 15:52 | 只看该作者
因为目前有共识,后马蹄瘘,内扣位于后正中,6点齿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23 13:0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