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32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读往来] 《爱爱医》第12期“我最喜欢的文章”赏析(2)《点燃自己这一盏灯 我的乡村中医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2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康健晟 于 2012-1-28 09:46 编辑

这是《爱爱医》杂志第12期“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点燃自己这一盏灯——我的乡村中医路》**(共得8票)。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爱爱医杂志》真诚的邀请本篇“我最喜欢文章”的作者杏林苑和相关编辑老师和热心爱友积极参加《点燃自己这一盏灯——我的乡村中医路》的赏析活动(该文章原文见二楼帖子)

为方便本文作者和爱友们交流和相互学习,本篇精品文章赏析贴将长期开放。
方式:邀请作者谈谈自己创作的动机、背景、心得及体会;邀请广大爱友们跟帖,说出对这篇文章的点评;请编委跟帖说明选稿原因。
奖励:a、只要言之有物,即可获得鲜花2朵。b、优秀评刊者,可以获得贡献积分1分。c、半年统计一次,期间被评选精品文章最多的作者(前3名),可获得爱爱医纪念品一份(暂时保密)。d、参与评刊最多,获得积分最多的前五名爱友,可以获得爱爱医纸质杂志合订本奖励。


                                                                                                                                                                                        小爱
                                                                                                                                                                                                                                     1月25日

2# 沙发
发表于 2012-1-25 23:05 | 只看该作者
可见,学习是无止境的,而学习也是没有界定的,只要是好的方法或好的方子,只要是觉得值得自己有所学的,我都不会放过学习运用的机会,不乏好多书本上没有记载的民间传统治疗方法,有的只用简单的几味药,或简单的施治方法,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我仍然要感谢我的爷爷所留下的《新中医》杂志,此杂志所载好多简便验方,不仅对常见病,而且对一些临床疑奇疾病的治疗都能查用,让我在临床上受益匪浅。如早年治一手臂烧伤两月余久患者,大部分创面都已愈合,而约二平方厘米的创面治疗近一月,更医几次未见一点愈合迹象,本人即用杂志上所学“蜂蜜治溃疡”的方法,一周即愈。正是通过这几年的多方面、多途径不断的学习与反复实践,我的中医水平也得到了长足进步,为我之后的中医路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三)难忘记忆
  做一名医生的理想容易实现,要做好一名医生却不只是能看好几个病那么简单了,做医生的时间越长,更知做这行的难度,而做为一名凡事靠自己的乡村医生,所面对的东西可能更为复杂。虽然做医生这一行相对其它工作要付出得多,但每每听到经治患者痊愈的消息,再多的付出也感到值得,也不愧自己的职业和理想。然而,生活之中并不会永远是事事如意的,就在我的乡医工作干得正有头绪时,因为一件本不应该发生却让我面对了的事情,差点让我改辕易辙而放弃了医生的职业。事情发生在我多年接诊的一位年老患者身上,她因经常头痛发作,平时在我处给予治疗后均能迅速缓解,那次又因头痛再作来诊,当时也是按常规治疗后头痛减轻回家。大约二小时后,患者因事与家人争吵后突然昏迷,急送县医院抢救并经CT证实为“脑出血”,其家人因见病情严重自行放弃治疗,患者回家几天后便去世了。按理来说,这种突发病在日常中是常有之事,但是患者发病之前在我处进行过输液治疗,患者的家人因此而责怪于我处用药所致,虽然经上级多方调和,最后还是按所谓的人道主义给予了经济赔偿才平息此事。想想,本来这件事情是与自己的用药是没有什么牵连,却因为当前所处的医疗环境不景气让自己走入了困境;大家都知道遇到这种事情对一个医院或一名医生来讲,在群众中的影响都是极大的,而对于一名刚刚起步的乡村医生来讲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因此事我曾痛下决心弃医改行,立言再也不干医生这行了。当然,我现在依然是走上了这条从医之路,在此件事情过后,不论是家人、村里,还是上级卫计委门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还是从此次事情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也许是因为这件事情的缘故,以至我在之后的接诊当中,对于年老的患者不敢轻易进行输液治疗,而尽量劝其服用中药,加上中医对于年老疾患本身有着自己的治疗优势,只要辨证方向没有明显的偏离疾病的本质,效果绝不亚于西医的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也是相对较少的。但是,就在我中医门诊量日趋增多时,又遇到了一次让我不寒而栗的事情,患者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妇女,来诊前一个多月因腹部患“带状疱疹”而留下后遗神经疼痛,首诊辨证为阴虚血瘀之证,用自行改良浮针疗法及中药一贯煎加减服用四剂痛稍减,再诊时患者述患处刺痛,便在针灸的同时,并于上方中加入《医学心悟》的瓜蒌散:瓜蒌壳15克,瓜蒌仁20克,红花6克,甘草6克。患者上午取药,回家即煎服头煎,在服用药液约二十分钟后,患者突然觉得胃部疼痛难受,并出现恶心、呕吐,继而头晕、昏睡,其家人见状而急用车拉来我处质问,常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一见此等险情,心中马上紧张起来,难道是所加几味中药导致?而此方为本人常用方药,所治患者并未见此种现象,难道又是辨证有误?经过片刻分析,我的脑海中想到的可能是方中瓜蒌仁导致的中毒。急测血压、脉搏幸好均还正常,而其症又符合中毒症状,急用vit-c针2克,加入5%Glucose500ml静滴,大约静滴十来分钟,患者神志逐渐清醒,静滴完毕症状基本消除,一颗悬挂的心才稍平静下来。
  事后我仔细分析了此次中毒的原因,辨证是无误的,且首诊用药后又趋缓解,其原因应出现在二诊时所加几味中药,而这几味药中最大可疑仍为瓜蒌仁。经查阅资料得之:瓜蒌仁含油质,能**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制霜后,可缓解上述症状,此患者因病久体质相对较弱,而陷入轻度昏迷当中。而再查看自己这次所用的瓜蒌仁,却没有经过炒制,便直接以生药给予了配剂。后来我的父亲给我说起在我爷爷时,当时是自采瓜蒌入药,一次晒瓜蒌仁时嗑了十几个蒌仁,当晚便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可能是因为年轻,第二天未用药便自行缓解。经过这些有惊无险的中毒,又让我再一次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不足,在药性方面没有做足功夫,而且在炮制上也是“偷工减料”,如果之前将此药炒制或制霜后应用,完全可以避免中毒的发生。同时也让我看到,学用中医不光是能看病开药,还要精通药性,辨认真假,如法炮制药材,各个环节上都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把这些最基本的中医知识掌握了,才能做到辨证处方用药都无误,才能更大的做到药到病除,医患放心。
(四)应时之需
“杏林有路勤为径,医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我在卫校时就给自己定下的座右铭,并在我每读一本医书之时就会将此句写在首页以告诫自我,十余年来,我始终用它来要求自我不要放松对中医的学习。学好中医也是我始终努力奋斗的目标,身为乡村医生可能不会有太多继续深造的机会,但农村又是中医药发展的大舞台,把更多的空闲时间用在学习中医上,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发扬中医治病的优势,而且是为自己当初选择从医之路的承诺而付诸于行动。如何提高自己的中医临证水平,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也成了我苦苦追求的快乐,在2006年装上电脑,方知不光是从书本上吸取知识,而网络更是自己学习中医的一个广阔天地,如刚开始涉及医学类网站时,在“爱爱医网”中医区就学到了一首“外感腹泻效方——白术散”,其方由党参10、白术10、茯苓10、紫苏10、藿香10、木香10、炒葛根15、焦山楂12、神曲10、车前草15、石榴皮12克十一味药组成,初看此方也只觉得是钱乙的七味白术散加味而成,就在初识此方不久,正有一患腹泻月余的小儿来诊,其家人述中西医治疗几乎没有间断,但效果时好时无,唯一效果较好的是一张七味白术散原方,初服效果较显著,停药后又返回如前症状,再用原方时见效却不再如意了。结合当时辨证,见此方应为的对之剂,为何又愈而再发呢?再查患儿舌苔稍腻,可能系夹湿较重,证不变药也不便,便试用网上所学的白术散,取原方以太子参易党参,并加煨诃子两枚,二剂而泻止,再四剂以巩固,后以山药打粉煮粥服用月余,随访半年食欲增强,身体也长胖了。见此方确有实效,之后见有脾虚腹泻的小儿按上方稍做加减,大部分都取效甚佳。
  从而,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些年逐渐广涉中医专业中医网站,特别是在注册“华夏中医***”,这个专业性极强的中医网站后,更知道了与我一样致力于中医的学习和发展的同仁大有人在,在这里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可以读到各类名医医案,还可以直接与一些名医进行请教学习,在这里有“名师讲坛”——可以互相学习经典,学到名师诊治所长;“会员原创”——可以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及治疗得失与大家同享;这里还有网站自己打造的“民间中医拾珍丛书”通过这里可以将好的临床经验和方法得以继承和发扬。
    在网络上不光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也可以将自己的好经验,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做成帖子发在网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和分享,这样不但可以当做一个医案的记录,还可以得到同行们的提醒和指正。“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早年治一久治不孕患者,就是因为***网友的提醒,在明显见湿热的症状下,佐以温阳之法,十余剂即孕。因为我爷爷就以中医妇科而小有名气,所以我在妇科方面也有着相当多的就诊患者,通过几年的不断学习与实践,对于大部分的妇科疾病都有了较成熟的治疗方法,于是我又将临证时较典型的妇科病案记录成帖,并将临证的经验和效方推广予大家,希望能为中医事业的繁荣添砖加瓦,贡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在近几年里,通过网络我还学会和锻炼了写作能力,空闲时将自己觉得有价值的经验或教训记录于文字,时而还投稿到一些***医学专业报刊杂志,且陆续得到了发表,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可以将经验与教训与大家共同分享。 
中医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特别是在医疗卫生队伍信任度的每况愈下,中医中药发展相对落后,中医人才的青黄不接,中医使用剂型的制约等等限制中医发展的不利条件下,也不得不从新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如何在新时期做好一名医生,做好中医临床工作的开展,也成为了每一名中医医生当务之急所要考虑的事情。不过,在这几年里[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多次重大的中医决策,中医药事业还是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关注和重视,做为我们乡村医生,更是[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支持中医药使用和发展的先锋队,这也让我们这些没有中医执业证书,而自学中医的医生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当然,中药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也是制约中医药应用和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喜的是随着我国制药行业的不断状大,认识到了中医治病的优势,像经方类的中成药逐渐增多,也给了我们推广应用中医的广阔空间。为了进一步的做好中医,提高中医的治病优势,我在配备传统中药饮片的同时,还配备了中药超微饮片,虽然超微中药饮片相对普通饮片的价格要高,但因服用方便,效果肯定,同样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比如治疗小儿受凉后引起的呕吐,即取民间治呕方法,用生姜、陈皮各一包,冲泡后即服即止;如治小儿支气管炎或肺炎后痰鸣难消者,用本人创制效验方----紫菀配川贝母各一包,连服三天即效;还有像传统名方的应用,如桂枝汤,无论是表虚感冒,或是营卫不和,取原方药仅五味,免除煎药之杂,价格较低,一两剂即愈。同时,我还将超微中药应用到外科方面,不用研粉,配制后直接应用,效果绝不逊于传统中药。为了验证超微中药的效果,我还将临床应用与体会记录在案,以便与传统中药应用进行对比,寻找和探索一条适合自己走的中医路,试为中医的创新迈出自己的一步。
——天正好,路更长,每每静下心来,必然又想起了《我是铁杆中医》一书中的这句话:“我想点燃自己的一盏灯,照亮周围的一点路,一盏灯也许不亮,点的人多了,路就能更亮了。”仔细想想,能把自己的这盏中医之灯点亮也确实不容易,而要成为一名纯正的中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些年在临床上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对照自己的所学所用仍相差甚远,要学的、要做的也还很多很多,只有从平时做起,多读书、多积累、多总结,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做一名好的医生,做一名不辜负患者期盼的铁杆中医。力争用我的努力也能点燃自己的一盏灯,照亮周围的一点路,做一名应时之需的乡村医生。
最后,仍然要借《我是铁杆中医》中的一句话来告诫自己:“既然走上了从事中医事业这条路,就要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临床。树立三个信心:对中医、对前人,对自己要有信心。”
a****1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板凳
发表于 2012-1-27 23: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收到2朵
4
发表于 2012-1-30 15:1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要佩服文章作者的坚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才能达到一个中等的水平,达到一个不愧对自己的水平,工作起来才能比较顺利、流畅,也能体会出乐趣来。我们医生就是在治好一个患者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就,有征服和满足感,就像数学家解出一道难题、文学家写成一部小说。
        心路是自我的感觉,有春风得意的幸福,也有不堪回首的往昔,拿来分享就是鼓励后来者,坚持自己的理想,虽然这个理想也仅仅是基于谋生的一种手段,被迫选择、被迫坚持而已,但既然拿来分享,就要尽量客观、中立,不让读者产生对残酷现实的悲观,也不让患者抱有对无限辉煌的幻想。 正如这篇文章作者的所写所感一样真实。
        也对所有中医朋友们提个小小建议:说话、作文少一点酸气,多一点洒脱;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能力时候,不要顺便贬低了他人。我们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绝对的大医,仅仅是名医而已,要谦虚一点,低调一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1 22:5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